拉伸彈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拉伸彈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玉海寫的 失效分析150例 和吳曉鈴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拉伸彈簧-CA121-外徑11、12 - 伽納企業也說明:荷重的計算式:彈性係數(N/mm)x拉伸量(mm)+初張力(N) ※初張力,彈簧常數為參考值。 ※最大拉伸的計算式:(最大荷重-初張力)÷彈簧係數 ※力的換算式:kgf=Nx0.102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明新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精密機電工程碩士班 任復華所指導 呂明紘的 平行機構靜平衡之應用探討 (2020),提出拉伸彈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靜平衡機構、彈簧、補償力、平行機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伊泰龍所指導 趙子惟的 Design of a Five-Degrees of Freedom Statically Balanced Mechanism with Multi-Directional Functionality (2019),提出因為有 機構設計、平行四連桿機構、微創手術、模擬、靜態平衡、自由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拉伸彈簧的解答。

最後網站拉伸彈簧 - 陽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則補充:拉伸彈簧. 上一頁. 回頂端. 陽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TEL: 886-7-6142895 #105 黃先生. E-mail: [email protected]. 顯示: 手機版 | 電腦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拉伸彈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失效分析150例

為了解決拉伸彈簧的問題,作者李玉海 這樣論述:

本書從零件材料、失效背景、失效部位、失效特徵、綜合分析、失效原因、改進措施等方面對150多個失效分析案例進行了介紹。主要內容包括:設計因素引起的失效13例、材質因素引起的失效20例、鑄造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10例、塑性成形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32例、熱處理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26例、焊接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11例、表面處理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6例、環境因素引起的失效5例、使用不當因素引起的失效13例、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效17例。本書圖文並茂,簡明易懂,對提高讀者的失效分析技術水準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前言 第1章設計因素引起的失效13例1 例1-1設計不合理導致扭杆疲勞斷裂1 例1-2

火炮擊針的早期疲勞斷裂3 例1-3設計選材不當引起的尾翼片裂紋4 例1-4設計強度低導致螺栓彎曲疲勞斷裂6 例1-5設計不合理導致右橫拉杆接頭多源多次彎曲疲勞斷裂7 例1-6應力集中導致曲臂疲勞開裂8 例1-7設計不合理導致平衡肘軸高周低應力疲勞斷裂10 例1-8設計不合理導致液壓泵連接套低周高應力疲勞斷裂11 例1-9壓藥衝子的低周疲勞斷裂12 例1-10殼體設計不當引起的淬火裂紋14 例1-11導杆支耳根部斷裂16 例1-12帶環形底圓筒因設計不當產生內壁旋壓裂紋17 例1-13設計不當導致輪輞卡槽處應力腐蝕開裂17 第2章材質因素引起的失效20例19 例2-1碳化物偏析導致沖頭疲勞脆性

斷裂19 例2-2多用途彈彈體原材料冶金缺陷引起的鍛造裂紋20 例2-3原材料冶金缺陷導致扭杆脆性超載斷裂21 例2-4材料皮裂導致堵蓋坯料改鍛後出現中心裂紋23 例2-5鋁合金管形件材料缺陷裂紋24 例2-6原材料缺陷及加工缺陷等引起的尾翼片淬火裂紋25 例2-7材料中硫含量超標導致無縫管熱脆開裂26 例2-8集中狀分佈的疏鬆缺陷導致框架軸疲勞斷裂27 例2-9非金屬夾渣引起的火車軸表面鍛軋裂紋29 例2-10非金屬夾雜物較多引起的支耳座發紋缺陷29 例2-11鉬噴管材料缺陷導致裝配破裂31 例2-12“白點”導致法蘭性能不合格32 例2-13粗晶環缺陷引起的藥管表面旋壓缺陷33 例2-14

超硬鋁合金尾翼座由原材料縮尾殘餘引起的鍛造裂紋34 例2-15超硬鋁合金底螺原材料冶金缺陷引起的淬火裂紋35 例2-16鋁合金殼體由原材料縮尾殘餘引起的擠壓裂紋37 例2-17超硬鋁合金尾翼座原材料冶金缺陷導致力學性能不合格39 例2-18鋁合金接頭原材料缺陷開裂40 例2-19氫氧含量高導致雙套管脆性斷裂42 例2-20鋁合金底蓋材料強度不足導致水壓爆破試驗異常43 第3章鑄造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10例45 例3-1磷共晶、碳化物偏析導致高錳鋼履帶板板體脆性超載斷裂45 例3-2鑄造氣孔缺陷導致高錳鋼履帶板板體失效46 例3-3撥叉鑄造裂紋48 例3-4鑄造冷隔導致開裂49 例3-5石墨漂浮

導致鑄件脆性超載斷裂51 例3-6開關柱塞鑄造熱裂導致脆性斷裂52 例3-7鑄造缺陷導致礦用液壓支架連接頭斷裂54 例3-8鉛含量高導致耐磨環脆性開裂55 例3-9鑄造缺陷引起的鍛造折疊導致曲軸產生裂紋56 例3-10縮松缺陷導致爐內輥斷裂失效58 第4章塑性成形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32例60 例4-1筒形旋壓件殼體內壁環狀旋壓開裂60 例4-2壓力容器殼體旋壓裂紋導致水壓試驗噴射水霧60 例4-3彈體毛坯黑皮車除不淨引起的淬火裂紋62 例4-4彈體毛坯折疊引起的鍛造裂紋62 例4-5多用途彈體鍛造不當引起的鍛造裂紋64 例4-6彈體鍛造不當引起的表面凹坑65 例4-7彈體鍛造過燒引起的力學性

能不合格66 例4-8彈體鍛造過燒引起的蜂窩狀孔洞67 例4-9壓力座鍛造折疊開裂68 例4-10氧化皮引起的鍛造折疊導致曲軸產生裂紋70 例4-11鍛造過熱導致曲軸脆性彎曲超載斷裂71 例4-12行星齒輪鍛造裂紋72 例4-13扭轉臂鍛造過熱開裂74 例4-14汽車無級變速器從動帶輪疲勞斷裂75 例4-15齒輪鍛造過燒開裂77 例4-16齒輪鍛造折疊開裂79 例4-17連接齒輪疲勞崩塊80 例4-18鍛模鍛造過熱開裂81 例4-19車軸的脆性超載斷裂82 例4-20鍛錘尺寸不合適導致車軸鍛造折疊84 例4-21礦用搖臂軸熱加工不當導致脆性超載斷裂85 例4-22中心管冷拔不當引起的表面冷拔裂

紋85 例4-23彈簧鋼箍帶頭部衝壓裂紋86 例4-24衝壓不當導致碟簧脆性超載斷裂87 例4-25馬氏體時效鋼筒形件含硫氣氛加熱導致鍛裂88 例4-26鈦合金管形件原材料鍛造裂紋89 例4-27鋁合金尾翼擠壓工藝不當引起的表面麻面91 例4-28硬鋁合金支撐盤衝壓不及時導致材料硬化衝壓開裂92 例4-29鍛造不當引起的殼體內表面淬火裂紋93 例4-30超硬鋁合金尾翼座鍛造不當引起的鍛造裂紋94 例4-31粗晶引起的超硬鋁合金板淬火裂紋96 例4-32擠壓不當引起的鋁合金筒形件過燒裂紋97 第5章熱處理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26例100 例5-1熱處理品質不合格導致齒圈磨損失效100 例5-2表

面增碳缺陷導致縱推力杆杆體彎曲超載斷裂100 例5-3組織應力引起的球頭銷弧形淬火裂紋102 例5-4汽車發動機曲軸表面磨削裂紋103 例5-5局部過熱導致模鍛件開裂104 例5-6輪軸淬火不當引起的淬火裂紋106 例5-7熱處理表面增碳導致誘導齒開裂107 例5-8熱處理不當導致履帶板疲勞開裂108 例5-9熱應力引起的球頭縱向淬火裂紋110 例5-10後橋主動曲線齒錐齒輪熱處理不當引起的淬火裂紋111 例5-11內球籠毛坯熱處理不當及表面品質缺陷引起的淬火裂紋112 例5-12表面滲碳導致十字軸衝擊超載斷裂113 例5-13表面氧化導致右外支座彎曲疲勞斷裂115 例5-14組織不合格導致主

動錐齒輪彎曲疲勞斷裂及齒面接觸疲勞破壞117 例5-15滲碳表面內氧化缺陷導致球頭銷失效118 例5-16非調質組織及過熱導致缸體脆性超載斷裂119 例5-17熱處理工藝不當導致鑽杆接頭縱裂120 例5-18表面粗晶導致制動缸旋壓開裂121 例5-19粗晶導致缸體拉深開裂122 例5-20表面脫碳缺陷導致扭杆彈簧扭轉疲勞斷裂123 例5-21彈簧吊具氫致脆性斷裂124 例5-22過燒導致凸輪軸推力軸承蓋脆性開裂125 例5-23超硬鋁合金尾杆熱處理不當引起的淬火裂紋126 例5-24滲氮工藝缺陷引起減速器輸出軸斷裂127 例5-25未嚴格執行熱處理工藝導致四五檔同步器體彎曲疲勞斷裂129 例5

-26汽車齒輪輪齒組織缺陷導致接觸疲勞斷裂130 第6章焊接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11例132 例6-1殼體的鐵中“泛銅”132 例6-2焊接及熱處理裂紋導致筒形件殼體水壓試驗異常破裂133 例6-3未焊透焊接缺陷引起的扭杆下支架焊縫裂紋134 例6-4焊接缺陷導致筒形高壓容器水爆試驗橫向破裂136 例6-5彈簧銷焊接疲勞斷裂137 例6-6負重輪輪轂焊接開裂139 例6-7主動輪焊接疲勞斷裂140 例6-8某型多用途炮彈銅彈帶中“泛鐵”142 例6-9焊接裂紋引起液壓缸炸裂143 例6-10未焊透焊接缺陷引起的膠管總成焊縫裂紋145 例6-11未焊合焊接缺陷導致發動機支架疲勞斷裂146 第7

章表面處理缺陷因素引起的失效6例148 例7-1抽油杆腐蝕疲勞斷裂148 例7-2表面過酸洗導致油嘴回油管斷裂150 例7-3噴丸不當導致高強度螺旋彈簧扭轉疲勞斷裂152 例7-4風帽陽極硬質氧化不當引起的表面處理色差缺陷153 例7-5墊圈氫致脆性斷裂154 例7-6平列雙扭彈簧材料缺陷導致斷裂156 第8章環境因素引起的失效5例158 例8-1應力腐蝕裂紋導致水泵軸扭轉超載斷裂158 例8-2平衡肘支架應力腐蝕裂紋160 例8-3球面軸承應力斷裂161 例8-4卡箍帶表面損傷斷裂163 例8-5應力腐蝕導致圓柱螺旋拉伸彈簧的半圓軸環斷裂164 第9章使用不當因素引起的失效13例166

例9-1筒形焊接件殼體因使用不當導致超載爆炸破壞166 例9-2受力不均勻導致螺栓變形和斷裂167 例9-3載重汽車車橋的多源疲勞斷裂169 例9-4複雜交變應力導致履帶銷疲勞斷裂170 例9-5石油鑽杆管體高應力彎曲超載斷裂171 例9-6錯誤使用閥門型號導致截止閥開裂172 例9-7齒輪韌性扭轉超載斷裂173 例9-8錯位導致主動錐齒輪彎曲疲勞斷裂和從動錐齒輪齒面接觸疲勞破壞175 例9-9汽車軸齒的輪齒斷裂176 例9-10行星輪表面損傷崩塊失效178 例9-11中間軸異常受力疲勞斷裂179 例9-12濃縮氯離子導致不銹鋼反應桶腐蝕滲漏180 例9-13鉸鏈鑄造熱裂紋的超載外應力斷裂18

1 第10章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效17例183 例10-1端聯器螺栓脆性斷裂失效183 例10-2加工方向錯誤、組織偏析導致減振器座淬火開裂185 例10-3表面損傷導致曲軸疲勞斷裂186 例10-4大粉末冶金片總成高應力低周疲勞斷裂188 例10-5頂蓋本體縱向裂紋189 例10-6螺栓裝配不當斷裂190 例10-7內圓裝配不同心導致從動帶輪軸疲勞開裂191 例10-8原始裂紋導致加強板斷裂193 例10-9壓藥模的超載斷裂194 例10-10主機架餘料螺紋機械擠壓磨損195 例10-11表面粗糙導致彎拉杆疲勞斷裂196 例10-12磨削不當導致高強度彈簧脆性超載斷裂197 例10-13異物壓

附工件表面導致磷化層出現白斑198 例10-14剪切銷異常剪斷199 例10-15表面缺陷導致吊環拉伸脆性超載斷裂200 例10-16傳動軸加工刀痕導致疲勞斷裂202 例10-17採煤機輸出機構內齒圈斷裂203 參考文獻205  

拉伸彈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請訂閱我 YouTube ►http://bit.ly/2DUlsio
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什麼事最令你期待呢?很多人可能最期待能夠好好躺在床上休息放鬆。無論你的工作性質或內容是什麼,瑜珈都像是個巧妙的開關,能幫助你從競爭比較的氛圍中切換遠離,安全地恢復身體、心理,獲得精力充沛且和諧的自我品質。Katie自從六月使用了有骨科顧問委員會合共同研發設計的席伊麗床墊,推出了一系列可以在床上伸展的影片,這次為大家準備下班後在床墊上的舒壓動作、緩解腰酸背痛。

謝謝我們的贊助商 #席伊麗
席伊麗領先業界採用輕巧且堅固耐用的鈦合金材質,研發專利「美姿微調支撐感應彈簧」附有特別的感應力臂,可以感應睡眠者的身體型態、重量及動作,自動作出最適當的貼身承托,讓全身肌肉可以好好放鬆,而擁有一夜好眠。

各種姿勢的感觸: 不論是坐在床上滑手機,或坐在床邊,都能感受到穩定的承托,因為有專利護邊的Unicased® XT穩定承托系統,是採用使用在骨科手術的聚乙烯泡棉,緊鎖住彈簧,不但能有效降低干擾並增加睡眠面積,讓你就算在床邊也不會滑落。

躺感: 不論平躺或側躺時,都能舒適感受到床墊服貼身形的包覆感以及能支撐脊椎與身體重量的承托感,因為有專利的ComfortCore Plus加強核心的承托,使用「壓力感應冷凝記憶膠」等高科技舒適層墊料,增添頂級睡感。還有SRx® 新一代專利美姿微調感應彈簧系統,漸進式承托與反向並排設計,能給予穩固且強力的承托,得到更舒適的睡眠享受!

席伊麗官方網站 https://www.sealy.com.tw/
免出門線上安心購https://www.shop.sealy.com.tw/
線上預約一對一試躺服務https://www.sealy.com.tw/booking/

請訂閱頻道,加入 Katie 的瑜珈旅程,讓我們一起深度練習:)
For more videos like this,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channel!

想找 Katie 凱蒂
STAY CONNECTED WITH ME!
=========================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lowWithKati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lowwithkatie/
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

Song: Ikson - Spring (Vlog Music No Copyright)
https://youtu.be/EVGAjPzWHro

片頭與圖示設計:https://www.instagram.com/yannnnn_x/​​​​​

平行機構靜平衡之應用探討

為了解決拉伸彈簧的問題,作者呂明紘 這樣論述:

靜平衡機構能夠使機構在操作過程中,任何停止位置均處於靜平衡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已廣泛應用於支撐或取放的機構或結構,例如:檯燈、手術燈支撐架、監視器支撐架等;其中常見的彈簧平衡機構係屬此類之靜平衡機構,利用彈性元件,如彈簧,作為機構中重力之補償力,由於彈簧特殊之安裝方式,使彈簧之伸長量隨著機構運動變化而產生不同大小之補償力,此補償力能被動地對應不同姿態下機構由重力所造成不同之力矩;在實用上,彈簧平衡機構具有低成本、容易拆裝及小巧設計的優點,相較於傳統秤錘平衡法,彈簧平衡機構並未增加系統慣性。本研究為輔助快速設計之目的,綜合分析所需彈簧的彈性係數、彈簧數量、彈簧安裝位置、角度、長度和配合平行機構的

尺寸、重量,以及前端位置的物重等安裝條件,以滿足從連桿機構推導出來之平衡方程式,最後設計APP程式,設定並輸入相關參數,可以迅速得到需要的彈簧尺寸與平行機構平衡裝置所對應的尺寸,可以再配合其他限制條件進行精準的設計。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拉伸彈簧的問題,作者吳曉鈴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17篇  潤滑 第1章 潤滑基礎 1.1潤滑劑的作用17-3 1.2潤滑狀態及分類17-3 第2章 潤滑劑 2.1潤滑劑及其物理化學性能17-6 2.1.1潤滑劑的分類17-6 2.1.2潤滑劑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其分析評定方法17-7 2.1.2.1黏度17-7 2.1.2.2黏溫特性17-10 2.1

.2.3潤滑劑的其他性能分析評定17-13 2.2潤滑油添加劑的種類及功能17-14 2.2.1添加劑的分類與代號17-14 2.2.2各種添加劑的功能與作用機理17-16 2.2.2.1清淨分散劑17-16 2.2.2.2抗氧抗腐劑17-19 2.2.2.3極壓抗磨劑與油性劑17-21 2.2.2.4金屬鈍化劑17-25 2.2.2.5黏度指數改進劑17-25 2.2.2.6防銹劑17-26 2.2.2.7降凝劑17-27 2.2.2.8抗泡劑17-28 2.2.2.9乳化劑和抗乳化劑17-29 2.2.2.10其他潤滑油添加劑17-30 2.2.2.11潤滑油複合添加劑17-30 2.3潤

滑劑的類型及應用17-31 2.3.1潤滑油17-31 2.3.1.1車用潤滑油17-31 2.3.1.2工業齒輪油17-58 2.3.1.3液壓油及液力傳動油17-65 2.3.1.4汽輪機油17-84 2.3.1.5壓縮機油17-90 2.3.1.6軸承潤滑油17-97 2.3.1.7鐵路內燃機車用油17-102 2.3.2潤滑脂17-106 2.3.2.1潤滑脂的分類、代號及組成17-106 2.3.2.2潤滑脂的選用17-106 2.3.2.3潤滑脂稠度分類17-119 2.3.3合成潤滑劑17-120 2.3.4固體潤滑劑17-121 2.3.5其他潤滑材料17-123 第3章 軸

承的潤滑 3.1滾動軸承的潤滑17-124 3.1.1潤滑的作用和潤滑劑的選擇17-124 3.1.2潤滑脂潤滑17-124 3.1.2.1潤滑脂的選用17-124 3.1.2.2填脂量和換脂週期17-126 3.1.3潤滑油潤滑17-128 3.1.3.1潤滑油的選擇17-128 3.1.3.2潤滑方式的選擇17-128 3.1.3.3換油週期17-131 3.2滑動軸承的潤滑17-131 3.2.1非完全流體潤滑軸承的潤滑17-131 3.2.2液體靜壓滑動軸承17-133 第4章 齒輪傳動的潤滑 4.1齒輪潤滑基礎17-135 4.1.1齒輪潤滑的特點和作用17-135 4.1.2齒輪

傳動的潤滑狀態17-135 4.2齒輪潤滑油及添加劑17-137 4.2.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及添加劑17-138 4.2.1.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17-138 4.2.1.2齒輪潤滑油的添加劑17-139 4.2.2齒輪潤滑油的調製17-139 4.2.3齒輪潤滑油的分類17-139 4.2.3.1工業齒輪油的分類17-139 4.2.3.2車輛齒輪油的分類17-144 4.2.4齒輪潤滑油的規格標準(品質指標)17-145 4.3齒輪潤滑油的合理選用方法17-145 4.3.1工業閉式齒輪油的選用方法(包括高速齒輪的潤滑)17-147 4.3.1.1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47 4.3.1

.2潤滑油黏度的選擇17-148 4.3.1.3潤滑方式的選擇17-149 4.3.2開式工業齒輪油(脂)的選用方法17-149 4.3.3蝸輪蝸杆油的選用方法17-149 4.3.3.1蝸輪蝸杆油種類的選擇17-149 4.3.3.2蝸輪蝸杆油黏度的選擇17-150 4.3.3.3蝸杆傳動裝置潤滑方式的選擇17-151 4.3.4車輛齒輪油的選用方法17-151 4.3.4.1車輛齒輪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51 4.3.4.2車輛齒輪油黏度的選擇17-151 4.3.5儀錶齒輪傳動的潤滑17-152 4.4潤滑對齒輪傳動性能的影響17-153 4.4.1潤滑對齒面膠合的影響17-153 4

.4.2潤滑對齒面磨損的影響17-156 4.4.3潤滑對齒面疲勞點蝕的影響17-158 4.4.4潤滑對齒輪振動、雜訊的影響17-160 4.4.5潤滑對齒輪傳動效率的影響17-160 4.4.6潤滑對齒面燒傷和輪齒熱屈服的影響17-161 4.5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及潤滑系統的設計17-161 4.5.1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和潤滑裝置17-162 4.5.1.1油浴潤滑17-162 4.5.1.2迴圈噴油潤滑17-162 4.5.1.3油霧潤滑17-164 4.5.1.4離心潤滑17-165 4.5.1.5潤滑脂潤滑17-165 4.5.1.6固體潤滑和自潤滑17-166 4.5.2齒

輪傳動的冷卻17-166 4.5.2.1功率損耗與效率17-166 4.5.2.2自然冷卻17-168 4.5.2.3強制冷卻17-168 4.5.3齒輪潤滑油的過濾淨化17-170 4.6齒輪傳動裝置油液監測17-172 4.6.1油液監測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7-172 4.6.2油液監測流程圖及取樣要求17-173 4.7齒輪潤滑油的更換17-173 4.7.1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原因17-173 4.7.2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的表現17-174 4.7.3齒輪潤滑油的換油指標17-177 4.7.4齒輪潤滑油的混用與代用17-179 4.7.4.1齒輪潤滑油的混用17-179 4.7.4.

2齒輪潤滑油的代用17-180 第5章 其他元器件的潤滑 5.1導軌的潤滑17-181 5.1.1導軌油的分類及規格17-181 5.1.2導軌潤滑油的選用17-182 5.1.3機床導軌潤滑方法的選擇17-183 5.1.4機床導軌的維護保養17-183 5.2自動變速器的潤滑17-183 5.2.1自動變速器油的特性17-183 5.2.2自動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4 5.3離合器的潤滑17-186 5.4聯軸器的潤滑17-187 5.5機械無級變速器的潤滑17-188 5.5.1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8 5.5.2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選用17-189 5.5.3機

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合理使用17-190 5.6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1螺紋連接的潤滑17-190 5.6.2回轉變位及微調用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3機床螺旋傳動的潤滑17-191 5.7鋼絲繩的潤滑17-191 5.7.1鋼絲繩潤滑劑的種類及性能17-191 5.7.2鋼絲繩的合理潤滑17-192 5.8鏈傳動的潤滑17-194 5.8.1鏈傳動對潤滑劑的要求和選用17-194 5.8.2鏈條潤滑方法的選擇17-196 5.9活塞環和氣缸的潤滑17-196 5.9.1活塞環的潤滑17-196 5.9.2活塞和氣缸的潤滑17-197 5.10凸輪的潤滑17-198 5.11

彈簧的潤滑17-198 5.12鍵銷的潤滑17-199 第6章 潤滑方法及裝置的選用 6.1潤滑方法及裝置簡介17-200 6.1.1潤滑方法的分類17-200 6.1.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17-202 6.1.3潤滑部件及圖形符號17-203 6.1.3.1潤滑元件17-203 6.1.3.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與圖形符號17-208 6.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17-209 6.2.1稀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的任務及步驟17-209 6.2.1.1設計任務17-209 6.2.1.2設計步驟17-209 6.2.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13 6.2.2.1潤滑油泵及潤滑油泵裝置17-21

3 6.2.2.2稀油潤滑裝置17-213 6.2.2.3輔助裝置及元件17-233 6.2.2.4潤滑油箱17-248 6.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17-252 6.3.1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和組成17-252 6.3.2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計算17-256 6.3.2.1潤滑脂消耗量的計算17-256 6.3.2.2潤滑脂泵的選擇計算17-256 6.3.2.3系統工作壓力的確定17-257 6.3.2.4滾動軸承潤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7-257 6.3.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60 6.3.3.1潤滑脂泵及裝置17-260 6.3.3.2分配器與噴射閥17-272 6.3.4其

他輔助裝置及元件17-280 6.3.5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管路附件17-288 6.3.5.1配管材料17-288 6.3.5.2管路附件17-288 6.4油霧潤滑17-291 6.4.1油霧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1 6.4.1.1工作原理17-291 6.4.1.2油霧潤滑系統和裝置17-291 6.4.2油霧潤滑系統的設計和計算17-293 6.4.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霧量17-293 6.4.2.2凝縮嘴尺寸的選擇17-294 6.4.2.3管道尺寸的選擇17-294 6.4.2.4空氣和油的消耗量17-294 6.4.2.5發生器的選擇17-295 6.4.2.6潤滑油

的選擇17-295 6.4.2.7凝縮嘴的佈置方法17-295 6.5油氣潤滑17-298 6.5.1油氣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8 6.5.1.1油氣潤滑裝置17-299 6.5.1.2油氣潤滑裝置17-301 6.5.2油氣混合器及油氣分配器17-303 6.5.2.1QHQ型油氣混合器17-303 6.5.2.2AHQ型雙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3MHQ型單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4AJS型、JS型油氣分配器17-305 6.5.3專用油氣潤滑裝置17-306 6.5.3.1油氣噴射潤滑裝置17-306 6.5.3.2鏈條噴射潤滑裝置17-307 6

.5.3.3行車軌道潤滑裝置17-308 6.6微量潤滑17-309 6.6.1微量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309 6.6.1.1油氣兩相微量潤滑17-309 6.6.1.2油水氣三相微量潤滑17-310 6.6.2微量潤滑裝置元件17-311 6.6.2.1精密氣動泵17-311 6.6.2.2混合閥17-311 6.6.2.3頻率發生器17-312 6.6.3微量潤滑裝置的應用17-312 6.6.4微量潤滑油17-313 第7章 典型設備的潤滑 7.1潤滑系統的換油和沖洗淨化17-314 7.1.1潤滑油的更換週期17-314 7.1.2潤滑系統的沖洗淨化17-317 7.2金屬

切削機床的潤滑17-318 7.2.1機床潤滑的特點17-318 7.2.2機床潤滑劑的選用17-318 7.2.3機床常用潤滑方法17-320 7.3內燃機的潤滑17-320 7.3.1內燃機的工作特點17-320 7.3.2內燃機油的基本性能17-321 7.3.3內燃機油的分類17-322 7.3.4內燃機油的選用17-323 7.4壓縮機的潤滑17-325 7.4.1壓縮機油的選用17-327 7.4.2壓縮機潤滑管理17-327 7.5汽輪機的潤滑17-330 7.5.1汽輪機油的作用17-330 7.5.2汽輪機油的性能17-330 7.5.3汽輪機油的選擇及使用管理17-331

7.6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2 7.6.1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特點17-332 7.6.2起重運輸機械典型零部件的潤滑17-332 7.6.3典型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3 7.7軋鋼機的潤滑17-335 7.7.1軋鋼機對潤滑的要求17-335 7.7.2軋鋼機潤滑採用的潤滑油、脂17-335 7.7.3軋鋼機常用潤滑系統17-335 7.7.4軋鋼機常用潤滑裝置17-336 7.7.5軋鋼機常用潤滑設備的安裝維修17-337 7.8食品加工機械的潤滑17-339 7.8.1食品加工機械對潤滑的要求17-339 7.8.2食品機械潤滑劑的選用17-339 7.9鍛壓設備的潤滑17-3

42 7.9.1機械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2螺旋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3鍛錘的潤滑17-343 7.10礦山設備的潤滑17-344 7.10.1礦山機械對潤滑油的要求17-344 7.10.2礦山機械用油舉例17-344 參考文獻17-346 第18篇  密封 第1章 密封的分類及應用 1.1洩漏方式、密封方法及密封設計要求18-3 1.2靜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4 1.3動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6 第2章 墊片密封 2.1墊片類型、應用及選擇18-11 2.2法蘭密封18-12 2.2.1法蘭密封面形式18-12 2.2.2管道法蘭墊片選擇18-1

3 2.2.3法蘭密封設計18-14 2.2.4高溫法蘭防漏措施18-16 2.3高壓與自緊密封18-16 2.3.1高壓密封的特點及設計原則18-16 2.3.2高壓與自緊密封類型18-17 2.3.3高壓與自緊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20 2.4墊片標準18-22 2.4.1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尺寸(GB/T 9126—2008)18-22 2.4.2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技術條件(GB/T 9129—2003)18-29 2.4.3管法蘭連接用金屬環墊技術條件(GB/T 9130—2007)18-31 2.4.4纏繞式墊片分類(GB/T 4622.1—2009)18-33 2.4.5纏繞式墊

片管法蘭用墊片(GB/T 4622.2—2008)18-34 2.4.6纏繞式墊片技術條件(GB/T 4622.3—2007)18-39 2.4.7管法蘭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墊片(GB/T 13404—2008)18-41 2.4.8管法蘭用金屬包覆墊片(GB/T 15601—2013)18-42 2.4.9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尺寸(GB/T 19066.1—2008)18-44 2.4.10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技術條件(GB/T 19066.3—2003)18-52 2.4.11鋼制管法蘭用金屬環墊尺寸(GB/T 9128—2003)18-54 第3章 密封膠及膠黏劑 3.1密封膠及膠

黏劑的特點及應用18-57 3.2密封膠的分類及特性18-57 3.3密封膠品種牌號及應用範圍18-58 3.4密封膠選用及應用18-59 3.5膠黏劑使用原則18-60 第4章 填料密封 4.1毛氈密封18-61 4.2軟填料密封18-62 4.2.1基本結構、密封原理及應用18-62 4.2.2軟填料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62 4.2.3軟填料密封材料及選擇18-64 4.2.4軟填料密封的結構設計18-65 4.3硬填料類型18-68 4.3.1活塞環及脹圈密封18-68 4.3.1.1密封結構及應用18-68 4.3.1.2密封設計18-69 4.3.2活塞杆填料密封18-70 4.

3.3往復活塞壓縮機金屬平面填料18-72 4.3.3.1三斜口密封圈(JB/T 9102.1—2013)18-72 4.3.3.2三、六瓣密封圈(JB/T 9102.3—2013)18-74 4.3.3.3徑向切口刮油圈(JB/T 9102.4—2013)18-76 4.3.3.4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彈簧(JB/T 9102.5—2013)18-78 4.3.3.5密封圈和刮油圈技術條件(JB/T 9102.6—2013)18-79 第5章 成形填料密封 5.1O形密封圈18-81 5.2V形密封圈18-81 5.3Y形密封圈18-82 5.4鼓形和山形密封圈18-82 5.5J形和L形密

封圈18-83 5.6管道法蘭連接結構中的U形密封圈18-83 5.7密封件及相關標準18-84 5.7.1O形橡膠密封圈18-84 5.7.1.1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尺寸及公差(GB/T 3452.1—2005)18-84 5.7.1.2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溝槽尺寸和設計計算準則(GB/T 3452.3—2005)18-88 5.7.1.3O形橡膠密封圈用擋圈18-114 5.7.1.4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溝槽尺寸和公差(GB/T 2879—2005)18-115 5.7.1.5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斷面動密封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2880—1981)18-120 5.7.

1.6液壓缸活塞用帶支承環密封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7—1986)18-125 5.7.1.7液壓缸活塞杆用防塵圈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8—2008)18-126 5.7.1.8不銹鋼卡壓式管件組件用O形橡膠密封圈(GB/T 19228.3—2012)18-131 5.7.2VD形橡膠密封圈(JB/T 6994—2007)18-132 5.7.3單向密封橡膠圈(GB/T 10708.1—2000)18-135 5.7.4Yx形密封圈18-144 5.7.4.1孔用Yx形密封圈(JB/ZQ 4264—2006)18-144 5.7.4.2軸用YX形密封圈(JB/Z

Q 4265—2006)18-148 5.7.5雙向密封橡膠密封圈(GB/T 10708.2—2000)18-151 5.7.6往復運動橡膠防塵密封圈(GB/T 10708.3—2000)18-154 5.7.7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裝置18-157 5.7.7.1同軸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1—2017)18-157 5.7.7.2支承環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2—2017)18-162 5.7.7.3同軸密封件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3—1994)18-173 5.7.7.4支承環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

4—1994)18-174 5.7.8車氏組合密封18-176 5.7.8.1使用範圍18-176 5.7.8.2密封材料18-176 5.7.8.3直角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7 5.7.8.4腳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8 5.7.8.5齒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9 5.7.8.6C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80 5.7.8.7TZF型組合防塵圈18-181 5.7.9氣缸用密封圈(JB/T 6657—1993)18-181 5.7.9.1氣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1 5.7.9.2氣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3 5.7.9.3氣缸活塞杆用J型防塵圈18-185 5.7

.9.4氣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膠緩衝密封圈18-186 5.7.10密封圈材料18-187 5.7.10.1普通液壓系統用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HG/T 2579—2008)18-187 5.7.10.2耐高溫滑油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 (HG/T 2021—1991)18-189 5.7.10.3往復運動密封圈材料(HG/T 2810—2008)18-190 第6章 油封 6.1油封結構形式及特點18-192 6.2油封設計和計算18-192 6.3油封材料及選擇18-194 6.4油封相關標準18-195 6.4.1旋轉軸唇形密封圈橡膠材料(HG/T 2811—1996)18-195 6.4.

2密封元件為彈性體材料的旋轉軸唇形密封圈基本尺寸和公差(GB/T 13871.1—2007)18-196 6.4.3液壓傳動旋轉軸唇形密封圈設計規範(GB/T 9877—2008)18-197 第7章 機械密封 7.1接觸式機械密封的基本構成與工作原理18-205 7.2常用機械密封分類及適用範圍18-205 7.3機械密封的選用18-211 7.4常用機械密封材料18-213 7.4.1摩擦副用材料18-213 7.4.2輔助密封件用材料18-215 7.4.3彈性元件用材料18-216 7.4.4傳動件、緊固件用材料18-217 7.4.5不同工況下機械密封材料選擇18-218 7.5波

紋管式機械密封18-220 7.5.1波紋管式機械密封形式及應用18-220 7.5.2波紋管式機械密封端面比壓計算18-221 7.6機械密封設計及計算18-222 7.7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1高溫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2易汽化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3含固體顆粒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1 7.7.4腐蝕性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7.5易凝固、易結晶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8風機用機械密封18-233 7.9釜用機械密封18-234 7.10機械密封輔助系統18-236 7.10.1泵用機械密封輔助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8-236

7.10.2泵用機械密封沖洗和冷卻輔助系統18-236 7.10.3泵用機械密封封液雜質過濾、分離器18-240 7.10.4風機用機械密封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1 7.10.5釜用機械密封的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2 7.10.6非接觸式機械密封監控系統18-245 7.11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45 7.11.1流體靜壓式機械密封18-245 7.11.2流體動壓式機械密封18-246 7.11.3非接觸式氣膜密封18-247 7.11.4非接觸式液膜密封18-251 7.11.5泵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2 7.11.6風機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3 7.11.7釜用非接觸

式機械密封18-255 7.12機械密封有關標準18-256 7.12.1機械密封的形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識別標誌(GB/T 6556—2016)18-256 7.12.2機械密封技術條件(JB/T 4127.1—2013)18-260 7.12.3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密封圈(JB/T 7757.2—2006)18-262 7.12.4泵用機械密封(JB/T 1472—2011)18-267 7.12.5焊接金屬波紋管機械密封(JB/T 8723—2008)18-275 7.12.6耐酸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2—2011)18-278 7.12.7耐鹼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1—2

011)18-282 7.12.8潛水電泵用機械密封(JB/T 5966—2012)18-285 7.12.9液環式氯氣泵用機械密封(HG/T 2100—2003)18-287 7.12.10船用泵軸的機械密封(CB/T 3345—2008)18-289 7.12.11船用泵軸的變壓力機械密封(CB* 3346—1988)18-290 7.12.12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JB/T 6629—2015)18-291 7.12.13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19 7.12.14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HG/T 21571—1995)18-321 7.12.15搪玻璃攪拌容器用機械密封(HG/T 2

057—2017)18-325 7.12.16焊接金屬波紋管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29 7.12.17釜用機械密封輔助裝置(HG/T 2122—2003)18-330 7.12.18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HG/T 21572—1995)18-332 7.12.19離心泵及轉子泵軸封系統18-336 第8章 真空密封 8.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18-347 8.1.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結構形式18-347 8.1.2真空用橡膠密封圈標準18-347 8.1.2.1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2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

.1.2.3密封墊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4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5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鎖緊彈簧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6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7骨架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8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9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0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平墊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1真空用O形橡膠圈材料18-348 8.2真空用金屬密封圈

18-348 第9章 迷宮密封 9.1迷宮密封方式、特點、結構及應用18-349 9.2迷宮密封設計18-349 第10章 浮環密封 10.1浮環密封結構特點及應用18-351 10.2浮環密封設計18-352 10.3碳石墨浮環密封結構及應用18-354 第11章 螺旋密封 11.1螺旋密封方式、特點及應用18-355 11.2螺旋密封設計18-355 11.3矩形螺紋的螺旋密封計算18-356 第12章 磁流體密封 12.1磁流體密封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8-358 12.2提高磁流體密封能力的主要途徑18-358 12.3磁流體密封與其他密封形式的對比18-358 第13章 離心密

封 13.1離心密封結構形式18-359 13.2離心密封的計算18-359 參考文獻18-361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來,贏得了機械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專業師生廣泛的青睞和好評,榮獲了2011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科技類)。同時,因其在機械設計領域重要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還榮獲200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和2012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經8年,在這期間,我國的裝備製造業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尤其是2015年國家部署並頒佈了實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十年行動綱領——中國

製造2025,發佈了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為機械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政策號召和驅使下,我國的機械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一批高技術、高性能、高精尖的現代化裝備不斷湧現,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不斷產生、發展並投入實際應用,大大提升了我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國家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內容上與時俱進,全面體現創新、智慧、節能、環保的主題,進一步呈現機械設計的現代感。鑒於此,《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國家重

點出版物規劃專案”。 在本版手冊的修訂過程中,我們廣泛深入機械製造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進行調研,聽取各方面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了《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冊進一步加強機、電、液、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以全面適應機器人等智慧化裝備系統設計開發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和工程設計軟體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新版手冊繼續促進傳動設計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將各種新的設計技術、計算技術、設計工具全面融入傳統的機械設計實際工作中。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國製造2025”,適應智慧裝備設計開發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

符合現代機械設計潮流的現代化的機械設計大型工具書,涵蓋現代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智慧裝備及控制設計、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應用三部分內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權威性。《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陣容強大,編、審人員大都來自設計、生產、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他們中很多人都是所屬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業內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獲得過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和技術專利,承擔了許多機械領域國家重要的科研和攻關項目。這支專業、權威的編審隊伍確保了手冊準確、實用的內容品質。 2.現代感。追求現代感,體現現代機械設計氣氛,滿足時代要求,是《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的基本宗旨

。“現代”二字主要體現在: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產品、智慧化、現代的設計理念、現代的設計方法和現代的設計手段等幾個方面。第二版重點加強機械智慧化產品設計(3D列印、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智慧裝備(機器人及智慧化裝備)控制及系統設計、數位化設計等內容。 (1)“零件結構設計”等篇進一步完善零部件結構設計的內容,結合目前的3D列印(增材製造)技術,增加3D列印工藝下零件結構設計的相關技術內容。 “機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列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內容。 (2)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各篇增加了新型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及其應用技術,例如“滑動軸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慧軸承,“潤

滑”篇增加了微量潤滑技術等內容。 (3)全面增加了工業機器人設計及應用的內容:新增了“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應用開發的內容;“機構”篇增加了自動化機構及機構創新的內容;“減速器、變速器”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選用設計的內容;“帶傳動、鏈傳動”篇增加並完善了工業機器人適用的同步帶傳動設計的內容;“齒輪傳動”篇增加了RV減速器傳動設計、諧波齒輪傳動設計的內容等。 (4)“氣壓傳動與控制”“液壓傳動與控制”篇重點加強並完善了控制技術的內容,新增了氣動系統自動控制、氣動人工肌肉、液壓和氣動新型智慧元器件及新產品等內容。 (5)繼續加強第5卷機電控制系統設

計的相關內容:除增加“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外,原“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篇充實擴充形成“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並完善了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的相關內容,增加智慧裝備系統開發實例等。 “感測器”篇增加了機器人感測器、航空航太裝備用感測器、微機械感測器、智慧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的技術原理和產品,加強感測器應用和選用的內容。 “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篇和“電動機”篇全面更新產品,重點推薦了一些新型的智慧和節能產品,並加強產品選用的內容。 (6)第6卷進一步加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應用的內容:在3D列印、數位化設計等智慧製造理念的宣導下,“逆向設計”“數位化設計”等篇全面更新,體現了“智慧工廠”的全數位

化設計的時代特徵,增加了相關設計應用實例。 增加“綠色設計”篇;“創新設計”篇進一步完善了機械創新設計原理,全面更新創新實例。 (7)在貫徹新標準方面,收錄並合理編排了目前最新頒佈的國家和行業標準。 3.實用性。新版手冊繼續加強實用性,內容的選定、深度的把握、資料的取捨和章節的編排,都堅持從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機械零部件資料資料主要依據最新國家和行業標準,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實例供設計人員參考;第5卷機電控制設計部分,完全站在機械設計人員的角度來編寫——注重產品如何選用,摒棄或簡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機電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感測器、電動機部分注重介紹主流產品的技術參數、性能、

應用場合、選用原則,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選用實例;第6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中簡化了煩瑣的數學推導,突出了最終的計算結果,結合具體的算例將設計方法通俗地呈現出來,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為方便廣大讀者的使用,手冊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採用以圖表為主的編寫風格。這樣既增加了手冊的資訊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讀者的查閱使用,有利於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設計速度。 為了進一步增加手冊的承載容量和時效性,本版修訂將部分篇章的內容放入二維碼中,讀者可以用手機掃描查看、下載列印或存儲在PC端進行查看和使用。二維碼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即將被廢止的舊標準(新標準一旦正式頒佈,會及時將二維碼內容更新為新標準

的內容);部分推薦產品及參數;其他相關內容。 4.通用性。本手冊以通用的機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設計、選用內容為主,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資料、機械製圖和幾何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機械通用零部件設計、機械傳動系統設計、液壓和氣壓傳動系統設計、機構設計、機架設計、機械振動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等,既適用于傳統的通用機械零部件設計選用,又適用于智慧化裝備的整機系統設計開發,能夠滿足各類機械設計人員的工作需求。 5.準確性。本手冊儘量採用原始資料,公式、圖表、資料力求準確可靠,方法、工藝、技術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標準均採用最新公佈的標準資料,對

於標準規範的編寫,手冊沒有簡單地照抄照搬,而是採取選用、摘錄、合理編排的方式,強調其科學性和準確性,儘量避免差錯和謬誤。所有設計方法、計算公式、參數選用均經過長期檢驗,設計實例、各種算例均來自工程實際。手冊中收錄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供設計人員在瞭解企業實際生產品種、規格尺寸、技術參數,以及產品品質和使用者的實際反映後選用。 6.全面性。本手冊一方面根據機械設計人員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發展”的原則選取內容,另一方面兼顧了製造企業和大型設計院兩大群體的設計特點,即製造企業側重基礎性的設計內容,而大型的設計院、工程公司側重於產品的選用。因此,本手冊力求實現零部件設計與整機系統

開發的和諧統一,促進機械設計與控制設計的有機融合,強調產品設計與工藝技術的緊密結合,重視工藝技術與選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宣導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的完美統一,以全面適應新時代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的需要。 經過廣大編審人員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將以嶄新的風貌和鮮明的時代氣息展現在廣大機械設計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際,謹向所有給過我們大力支持的單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編

Design of a Five-Degrees of Freedom Statically Balanced Mechanism with Multi-Directional Functionality

為了解決拉伸彈簧的問題,作者趙子惟 這樣論述:

在外科手術中,內視鏡需要精準定位在醫療器材或者在外科儀器上。通常需要將它們保持在某個位置並手動對其進行準確操作。為此目的,有幾種專用於醫學應用的手臂可以商購,但是,它們依靠會導致殘餘運動和不精確度的關節鎖定功能。已經提出使用靜態平衡機制作為改進。在目前的工作中,提出了具有五個自由度的機構的靜態平衡。此特定功能允許機制將其固定在某個位置,而不需任何鎖定系統和電動系統。所提出的機構由線性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和角球解耦連桿機構組成。研究它的運動學,以分析其重力位能。並且設計實施了一些基於拉伸彈簧的特定概念,以產生可精確補償重力位能的彈性位能。此種方法可以節省機械總位能,這是靜態平衡所需要的方式。在實

際上的CAD模型用於對合適的機械參數(例如質量和彈簧附接位置)進行數值識別。製造了靜態平衡機構的原型並且可以成功的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