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引擎汽車 第 六期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 張長義所指導 林達雄的 環境保護政策批判評估模式之建立--以台灣地區空氣及水質為例 (2003),提出汽油引擎汽車 第 六期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保護政策、水質保護政策、空氣品質保護政策、政策評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汽油引擎汽車 第 六期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環境保護政策批判評估模式之建立--以台灣地區空氣及水質為例

為了解決汽油引擎汽車 第 六期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的問題,作者林達雄 這樣論述:

地理學領域頗重視資源經營及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惟有感於環境保護決策過程的品質影響政策效果至鉅,本研究亟想能應用政策評估模式來找出政策成功或失敗的因素,以提昇環境保護決策的品質。鑑於當前政策評估的主流模式包括目標取向(Goal-oriented model)、目標中立(Goal-free model)、多元目標與理論取向(Multi-goal and theory driven model)及系絡/投入/過程/產出模式(Context/Input/Process/Output)不是太重視政策目標的評鑑,就是評估項目太過狹隘,與實務發展經驗不符,故本研究乃結合個人從事環保業務多年的經驗與政策評估

相關文獻,建立一個適用於我國情境的評估模式(CRITICAL Model of Policy)。經挑選空氣品質保護及水質保護各兩個政策案例,使用環保政策CRITICAL評估模式來分析其政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結果CRITICAL評估模式能很敏感的分析出「高屏溪流域水源保護區養豬離牧政策」和「低硫油政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及分析出「研訂實施1998年放流水標準政策」和「發展電動機車政策」之所以失敗的原因。研究結果發現(一)早期的環境保護政策決策過程簡單、政策權威性高、執行的配合度也高。(二)後期的環境保護政策決策過程多元性、複雜性。(三)政策執行必須掌握時機,時機不對,執行阻

力大,隨時有可能冒出政策殺手。(四)目標設定必須合理精算,否則太理想化或膨脹化,就是政策跳票。(五)執行人員有專業技能,才能建立執行的權威。(六)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在決策及執行過程,要予以重視和溝通,執行才有順利的機會。(七)執行人員的態度要誠懇、積極,為受管制的人的立場著想,才能贏得信任,化敵對為合作。(八)決策後,對於受限制的對象要有一套宣導和追蹤計畫,才能掌握政策執行狀況。(九)源頭管理政策,力量最小化,效果最大化。(十)短期政策靠魄力,長期政策靠延續。CRITICAL評估模式不但可以用來評估已執行完畢的環境保護政策,也可以用來作為規劃和執行中的環境保護政策之檢視工具,藉以提昇環境保護政策

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