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氧鋼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液態氧鋼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國慶(主編)寫的 化學應用基礎 和吳鴻鈞,蔡匡忠的 純氧中輸送微米及奈米鐵爆炸危害特性研究 102藍S32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正修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許仕所指導 宋振皓的 金屬氫燃料電池之研究 (2018),提出液態氧鋼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合金儲氫、電池管理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輪機工程研究所 楊春陵所指導 葉伸泰的 漁船用油添加液態奈米化燃油添加劑 實測分析之實驗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甲種漁船用油、柴油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奈米化燃油添加劑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態氧鋼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態氧鋼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化學應用基礎

為了解決液態氧鋼瓶的問題,作者曹國慶(主編) 這樣論述:

《化學應用基礎》為江蘇省重點建設高職教材,該教材將傳統的四大化學課程進行模塊化整合,共分為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工分析技術、物質結構和化合物基礎、有機化合物、物質的聚集態和化學熱力學基礎五大模塊,共19章及14個實訓內容。全書在適當位置插入啟發式、探究式的小問題,以促進學生思考,並將教材與生活、社會相結合。曹國慶,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7年7月至今於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原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任教。任教課程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等。作者為「化學應用基礎」院級精品課程主持人;主持的「化學應用基礎」多媒體課件獲江蘇省高校團體二等獎。

金屬氫燃料電池之研究

為了解決液態氧鋼瓶的問題,作者宋振皓 這樣論述: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是一種可將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發電系統,它具有能源轉換效率高、體積質量小與操作溫度低等優點,適用於各種小型移動式的電源供應系統,如電動汽機車、備用電力站、移動式緊急發電系統等。合金儲氫瓶的儲氫密度是氫的1,000倍左右,和液態氫相同或超過液態氫,而且沒有爆炸的危險,並有零損耗的優點,能長時間儲存氫氣,不用複雜容器就可儲存,在釋放時還可獲得高純氫,是一種安全又經濟有效的儲氫方法。在此研究中,利用鉛酸電池(滿電52.4V)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空載為23.3V)構成一套電池管理系統(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當鉛酸電池本身電壓小於50V時,其系統供電會切換為燃料電池來繼續供電,此時燃的料電池高負載電壓為22.9V。合金儲氫瓶在進行氫氣補充時,因合金儲氫瓶本身的化學放熱效應,合金儲氫瓶本身溫度會快速升溫(達50OC),可將合金儲氫瓶半身放入水中幫助散熱,放入水中散熱可同時提高合金儲氫瓶內儲氫壓力的容量。儲氫瓶最大充氫壓力約35Kg/cm2,,本研究均已30Kg/cm2作為儲氫瓶安全儲氫壓力。合金儲氫瓶在空瓶(0Kg/cm2)情況下,瓶身重量為2950公克,而在30Kg/cm2時,瓶身重量為2985公克,從此量測可以知道合金儲氫瓶在30K

g/cm2時,氫氣重量為35公克。合金儲氫瓶本身則是會受到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影響,放氫時會因為合金儲氫瓶本身的化學吸熱影響而造成合金儲氫瓶內的氫氣釋放壓力下降,直接影響燃料電池的運作,合金儲氫瓶透過流動之液體或是氣流來進行熱補償,以維持合金儲氫瓶之壓力穩定。本系統透過升壓模組將燃料電池(23.3V)電壓升到52V,並透過降壓模組將電壓降至12V及24V給逆變器做轉換為110V及220V交流電壓來提供我們日常電器之運作,合金儲氫瓶在穩定運作情況下,燃料電池透過合金儲氫瓶供給可連續運作兩小時。

純氧中輸送微米及奈米鐵爆炸危害特性研究 102藍S324

為了解決液態氧鋼瓶的問題,作者吳鴻鈞,蔡匡忠 這樣論述:

  先前於台南市某鋼鐵工業股粉有限公司發生液態氧氣化管線爆炸意外。災害發生當時於控制閥旁邊進行通氣開車試驗,當控制閥打開通氣至50%之後,彎管及閥體本身,瞬間產生燃燒破裂,高溫、高壓氧氣直接衝擊作業人員,導致現場1人死亡7人受傷,該事故燃燒物質疑為鐵管氧化的粉體(氧化鐵及鐵的混合物)而引火源疑為氧化鐵粉體帶靜電引起。   氧化鐵粉體之中心結構為鐵,外圍為氧化鐵的物質,高速氧氣帶動之下,該粉體像電容器一般,形成帶正負電荷的靜電粉體。當粉體碰觸過濾器及鐵管壁時,即放出攜帶的靜電荷,產生火花。且因氧氣環境,粉體之最低發火能量降低,而引起燃燒,,先前已有學者做過微奈米金屬粉塵的最

大爆炸壓力、最低爆炸濃度、最大升壓速率及最小點火能量等研究,卻很少有關於純氧環境下靜電引發微奈米金屬粉塵的相關研究,而靜電也是形成點火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計畫先調查老舊鋼瓶內部生鏽情況,再經由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及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測粉體粒徑及分析成分。採集裁切後老舊鋼瓶之粉體經由TEM及SEM成分分析與粒徑分析過後粒徑範圍為5nm~250nm之間,其最小點火能量皆小於1mJ,當粉體粒徑增加其所需的點火能量也隨之增加。 輸送過程中純氧環境下奈米鐵粉所

產生的能量皆會隨著粉體濃度的增加而上升,粉體粒徑越小所產生的能量會越大,由分析結果藉以推斷先前於台南市某鋼鐵工業股粉有限公司發生液態氧氣化管線爆炸意外,瞬間產生燃燒破裂,高溫、高壓氧氣直接衝擊作業人員,是由於鋼瓶內部粉體粒徑大小為奈米等級,僅需1mJ即可引燃因而導致災害發生,本研究成果可做為從事氧氣鋼瓶作業勞工之使用安全參考。

漁船用油添加液態奈米化燃油添加劑 實測分析之實驗研究

為了解決液態氧鋼瓶的問題,作者葉伸泰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直立式單缸四行程柴油機組作為實驗機台,並使用目前國內通用之甲種漁船用油作為燃料,藉由燃燒甲種漁船用油及甲種漁船用油混合奈米化燃油添加劑,依比例(0.5%、1%、1.5%、2%)的方式混合,在四種不同馬力負載下量測其排氣溫度等物理性質以及柴油原動機燃燒排氣產物量及剩餘氧氣含量,測試結果可瞭解四種不同負載狀況下,不同比例添加燃燒後廢氣排放的情形,針對燃燒甲種漁船用油與添加不同比例之液態奈米化燃油添加劑對柴油原動機所造成之物理與化學狀況,量測結果發現,燃燒含各比例液態奈米化燃油添加劑之甲種漁船用油,柴油原動機排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含量並不會因添加量越多而產生越好效果。藉由實驗

觀察與分析得知,液態奈米化燃油添加劑添加入柴油後燃燒之廢氣排放的情形,可對於空污有具體地的改善效果,取決於在適當的負載範圍使用正確的添加劑比例,方能對危害地球之上述三種排氣燃燒產物產生一定程度的減量效果,可做為未來選擇添加劑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