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嘉義大學 國防與國家安全研究所 蔡憲昌所指導 江家瑤的 從能源政策論國家安全-以台灣為例 (2009),提出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能源危機、能源安全、環境安全、國家安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研究所 蘇金佳所指導 林建成的 甲醇燃料在汽油引擎上之應用 (1998),提出因為有 甲醇、汽油引擎、摻合、混合的重點而找出了 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能源政策論國家安全-以台灣為例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的問題,作者江家瑤 這樣論述:

能夠安穩無憂的生活,自古至今都是人類生活所要追求的重要理想之一。而在全球化的時代,早期傳統安全研究範圍已漸不敷現今國家所需,是以人類安全之觀念已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趨勢。更在1994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明白提出此概念。從國家安全至個人安全,從傳統對領土與主權、軍事武力的關注到對個人生存、社會待遇及環境安全等議題的關心,皆是種國家安全涵義之修正。 我國目前在能源危機與環境安全之影響下,面臨了能源安全供應、溫室氣體減量、節約能源、能源科技研究、再生能源與生活環境遭受破壞等問題。對於台灣地小人稠、地震又多且能源缺乏的處境,如何確保能源安全以及生存環境得以永續經營,即是全體國民所要

攜手且正視的問題與考驗。

甲醇燃料在汽油引擎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量指自排放源排出之各種溫室氣的問題,作者林建成 這樣論述:

甲醇屬於含氧化合物,與汽油混合後在不改變引擎的燃料空氣當量比之下,可以改善引擎的廢氣排氣量。本實驗在一引擎配製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系統,使用九五無鉛汽油摻合甲醇添加劑,以不同體積百分比(0%5%,15%,25%)的甲醇添加劑摻合比例(X)作為實驗的燃料,在不改變引擎本體的結構下,以甲醇添加劑摻合的比例(X)、轉速(1000,1500,2000及2500rpm)、負載(10,20,30及40N-m)以及燃料空氣當量比(ψ)作為實驗的控制參數,而以HC、CO、NOx值及排氣溫度和制動單位燃油消耗率(bsfc)作為實驗的輸出結果,經實驗分析結果得知: (1)轉速與負載的增加對CO值

並無絕對的影響,而對HC值則有些微改善的情形。 (2)在相同燃料空氣當量比時,CO、HC值會隨著X的增加而上升,排氣溫度則相反。 (3)在相同運轉狀態下,ψ=1時,引擎熱效率在X=15、25提高最多,若以經濟性來考量,以X=15為最佳之比例。 (4)在相同轉速與ψ值下,愈高負載時,bsfc愈低,即經濟性越佳。 另外,若空燃比不變,則使用含有甲醇的燃料時之排氣大體上有改善,唯改變量並不穩定;若當量比相同,則使用含有甲醇的燃料時的排氣不一定較使用純汽油時為佳,此為欲以使用甲醇為替代燃料所必須注意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