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研究所 盧俊宏、王俊明所指導 葉麗琴的 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心理需求、動機與行為結果關係之研究 (2010),提出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勝任感、關係感、自我決定動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心理需求、動機與行為結果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的問題,作者葉麗琴 這樣論述:

摘要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適度的從事休閒活動有助於放鬆疲憊的身心、增進創意思考,進而提升工作效率與促進健康的身心靈。由於人們從事休閒活動的頻率和各種休閒活動的類型卻往往受多項因素所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希望能從心理需求和動機等因素探討影響休閒活動行為結果之關係。為達到本研究目的,本研究訂定六項研究問題,分別是:一、比較不同性別在心理需求之差異;二、探討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在心理需求之差異;三、探討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在運動動機之差異;四、探討心理需求對自我決定動機及結果變項的預測情形;五、探討自我決定動機對結果變項的預測情形;六、以不同休閒活動型式驗證本研究所建構模式的恆等性。本研究之參與者為583位

從事休閒運動的民眾。為進一步探討這些參與者在休閒活動型式與各項因素之關係,本研究透過量表和問卷的施測來進行資料收集。這些量表和問卷分別為健身運動心理需求滿足感量表、健身運動行為調節問卷、運動行為問卷和幸福感量表。在資料分析方面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六項重要的結果。首先,男性參與者之勝任感高於女性運動參與者。其次,健走參與者之勝任感低於其他活動型式參與者;國際標準舞參與者有較高的關係感。健走參與者有較高的無動機和外在調節及較低的認同調節和內在調節動機。再者,心理需求可以正向預測自我決定動機;勝任感可以正向預測運動行為、生活

滿意度和正向情緒;自主性可以負向預測負向情緒。此外,自我決定動機可以正向預測運動行為、生活滿意度和正向情緒、負向預測負向情緒。最後是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在本研究建構之模式具有部分恆等性。本研究結果支持自我決定理論的觀點,驗證了其在休閒領域的應用,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