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anjayGupta寫的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 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潘昌志,周美吟,歐柏昇的 中小學生必讀100問系列套書(天氣 X 地震 X 天文 X 海洋):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地科、宇宙、大海祕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德國語文學系 包哲所指導 盧宣合的 第三帝國男同性戀迫害。原因及影響。 (2003),提出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優生學、種族主義、遺傳健康照護、種族血統維護、绝、育、同性戀迫害、刑法第175條、集中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

為了解決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的問題,作者SanjayGupta 這樣論述:

歐巴馬最屬意的衛生署長人選 白宮學者、CNN首席醫療記者 OpenBook年度生活書《大腦韌性》作者 桑賈伊.古普塔(Sanjay Gupta) 震聾發聵之作!     研究顯示,在我們有生之年,至少會再遭遇一場傳染病大流行,   那麼,從個人、社會到國家,應該從這次新冠疫情中學到什麼?     桑賈伊.古普塔是資歷長達二十餘年的CNN首席醫療記者,長期以來親臨全球重大災難現場,包括海地地震、日本海嘯,伊拉克、科威特和阿富汗戰事等,重要醫療事件更是無役不與,比如SARS與伊波拉病毒疫情、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炭疽病毒攻擊事件,都可見他站上第一線,撰文或邀請專家一

同為美國民眾解惑。由於報導內容專業、持平又深入淺出,深受美國民眾信賴,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他的文章與節目也成了民眾了解相關事實的首選。     由於大流行病很可能每隔一段時間便捲土重來,古普塔以此次新冠疫情為鑑,為國家、社會乃至個人,整理出重要的因應之道。為此,他至今做了數千場訪談,對象包括華府決策要員、世界頂級公共衛生專家、流行病學相關領域知名學者、患者本人或家屬、私營單位主事者,以及與時間賽跑、迅速研發治療對策的科學家及其合作藥廠之高層等,從而得知許多獨家內幕。     此書前半部,檢討了疫情爆發後美國犯下的種種失誤,像是政治角力導致正確防疫政策推遲、質疑口罩與社交距離的效果

、輕忽無症狀感染、誤判新冠肺炎為老人病、太晚關閉公共場所等。此外古普塔還調查並回應了幾個重大疑慮,像是:全球疫情爆發源頭在哪?是否有人刻意釋出病毒?「疫苗猶豫」甚至「反疫苗運動」抱持什麼考量與論點?它們又錯在哪裡?作者以科研成果和他國經驗,建議了更為理想的作法。     由於長年直接與大眾溝通,古普塔的著作往往非常實用。本書後半部從這波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切入,關照民眾切身的難題,探討日後生活方式應如何調整:日常生活如何與病原共存、如何安排財務計畫、為何應預立危急時的醫療選擇、如何調適心態並培養心理韌性、怎麼為年老的父母安排居住環境、外出旅行要特別注意什麼,乃至長新冠患者日後要

怎麼維護健康……等等。 全書讓讀者在掌握真實資訊的同時,亦使自己的生命更具韌性、更具保障。(更詳盡介紹可參閱目錄引文)   各界好評     ►「古普塔借鑑他在前線抵抗新冠肺炎的精彩報導,寫了這本充滿實用智慧的書,幫助我們在大流行病盛行的這個時代變得更有韌性。藉著近期吸取的經驗,這本帶著希望和樂觀的書為讀者在駕馭未來時提供了一個紮實的基礎。」——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與《破解基因碼的人》等暢銷書之作者     ►「既像謀殺案推理小說,又是實用的生存指南,桑賈伊.古普塔醫生此書實屬傑作。在這本精彩的書中,桑賈伊向讀者揭發在疫情新聞中不

曾聽過的事(極少人有能耐這麼做),同時提供我們保持安全、並以前所未見的方式追求生命所需的日常工具。」——安迪.斯拉維特(Andy Slavitt),白宮新冠肺炎應對團隊前資深顧問     ►「憑藉著特有的好奇心、同情心和謙卑,再結合大師級的說故事長才,古普塔醫生介紹了這場我們經歷過最嚴重的公共衛生災難決定性的歷史,不管是個人還是整個社會,如果想要變得更強大就必須讀這本書。」——溫麟衍醫生,前巴爾的摩衛生專員     ►「口罩、肥皂、水、與人保持六英尺距離,再加上這本傑作,能讓我們在勢必得面對的下一場疫情中得以生存——也對我們剛經歷的這場疫情更加了解。新冠肺炎目前尚無治癒方法,但

這本書能讓你免受那些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的錯誤訊息和假消息所累。」——史考特.伯恩斯(Scott Z. Burns),電影《全境擴散》編劇     ►「桑賈伊.古普塔醫生的智慧,讓我得以在過去十八個月守護住家人。現在這本書將使我們更有把握,自己擁有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時應具備的資源和心態。」——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五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得主     ►「這本書簡直是驚悚小說,我們暫時還不知道結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古普塔這位值得信賴、誠實且明智的嚮導,來告訴我們為何我們會走到這個地步,並幫助我們預見未來,以因應下一場大流行發生。

」——拉里.布萊恩特(Larry Brilliant)醫生,公共衛生碩士及大流行應對諮詢公司(Pandefense Advisory)執行長     ►「如果有哪本關於新冠肺炎的書是「必讀的,毫無疑問就是這本。」——彼得.傑.霍特茲(Peter Jay Hotez),貝勒醫學院熱帶醫學院院長及教授     ►「這本書對當前與未來的健康危機,做了充滿智慧且資訊完整的評估。」——《科克斯書評》     ►「寫實,但是帶給人的感覺並非愁雲慘霧、黯淡無光,反倒是令人振奮的期許。」——《出版者週刊》  

第三帝國男同性戀迫害。原因及影響。

為了解決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的問題,作者盧宣合 這樣論述:

第三帝國男同性戀迫害。原因及影響。 1.0 納粹掌權前男同性戀者的處境 德國最早規定嚴重偏差性行為罰責的法律為西元1507年Bambergische Halsgerichtsordnung第141條,條文規定凡是人與牲畜、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進行不正常性行為得判死刑。西元1532年的加洛林納法典(Constitutio Criminalis Carolina)第116條中亦可找到完全相同的條文採用。18世紀末時的同性戀行為罰責獲得了較輕的罰責-從死刑減為監禁。 西元1855年時在巴伐利亞甚至將同性戀除罪。

西元1827年的普魯士曾提出同性戀的除罪草案,但是直到西元1851年時此草案終究未通過,在刑法第143條的修法時更加重同性戀行為的罪行。 基本上同性戀的法律刑責的全面修改則在西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的刑法第175條,但是當時的法條對什麼是同性戀行為的定義並不明確,反倒要經由法院的判決來界定。西元1871年5月15日最後版本的刑法第175條是如此規定的:兩個同性男子或人與動物從事違反自然的性行為處以監禁及剝奪公民權。 2.0 優生學的起源和發展 2.1 概論 2.2 達爾文的演化論

西元1859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出版了演化論(Origin of Species),他在書中闡釋了生命如何經由「變異」和「挑選」而繁衍下去,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帶來了生物學上的革命,其理論的重點在於物種是經由一段長時間的過程慢慢轉變而來,同時物種的存活更視其在環境中的適應能力而定。達爾文早期的理論主要著重於物種的演化,但是在後期的著作中,特別是論人類的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便帶有種族主義色彩。他在書中說:種族的體質會產生偏差,像是對氣候的適應、對不同疾病的抵抗程度均是,情緒上的反應亦不同,部份的種族在智能上也會有差異。

達爾文雖然不像其他著名的種族主義者般立場鮮明,可是依舊帶有種族主義的思想。除此之外達爾文亦贊成節制孱弱的人及病人的繁衍,在這點上便是優生學上的態度了。 第一個將達爾文的演化論運用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關係上的德國人是黑克爾(Ernst Haeckel,1834-1919),他說:伴隨文明發展而來的醫藥、衛生進步為人類帶來了危險,因為這些會使自然的淘汰機制(天擇和生存競爭)失去效力,並讓俱有遺傳疾病的人有機會存活,如此一來便會敗壞整個民族。黑克爾強調要回復自然法則的效力。 2.3 種族主義的由來和發展 種族主義的概念早在

「種族」一詞被運用前即存在於西班牙。西元1391年猶太人遭強迫受洗為天主教徒,儘管如此,皈依為天主教徒的猶太人在法律上和社會上的地位依舊得不到平等的對待,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西班牙充斥「血統純淨」的迷思。這種對「血統純淨」的意識形態而後也在西班牙的殖民地開展,提供現代種族主義的遵行原則。 種族的觀念可能始自於阿拉伯文中的raz,此字意謂頭部、領導者、王室、貴族家族,13世紀後這個字便可從羅馬語系的各語言中發現。 法國醫生貝寧(Francois Bernier,1620-1688)最早把「種」這個字運用到人類身上;而瑞典醫生林內(Carl von Linne

;,1707-1778)將原本運用在植物、動物上的分類法也使用在人類身上,他把人類分為白、紅、黃、黑四類,並賦予道德價值上的區分,以白人為最優秀,黑人為最低下。 英國主教、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1711-1776)也將人類分為五類,而以白人為最優秀。自此之後,種族不再只是單純地、描述性地為形態的區別而已,同時摻雜道德上以及智能上的價值判斷。 戈比諾(Josef Arthur Gobineau,1816-1882)在西元1853/1855年出版他的論人類之不平等,這本書成為後來種族主義思想的重要基石。戈比諾也談到作為核心種族的人種是最高等的種族

,其代表-亞利安種族-分布在英國及北德等地區,是「無可爭議地最為高貴」。至於「有色人種」都是「虛弱的種族」。戈比諾對人類的分類就如同其他種族主義者一樣出自於偏見,只不過在血統混雜化這點上,他對人類社會抱持著一種悲觀的態度-意即混血會造成人類的退化,而且勢不可逆。 戈比諾的論調深深影響了著名的反閃族者張伯倫(Housten Stewart Chamberlain,1855-1927),這位戈比諾學會成員以及身為音樂家華格納的女婿,在西元1899年出版了十九世紀的基礎(die Grundlagen des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這本書為路線眾多不一

的反閃族和種族主義信眾提供了「理論基礎」。他說:屬於純種種族的人具備一種「特別的」-也可說是「超自然的」力量,但是混血會造成種族退化。 張伯倫的論調最大的矛盾之處在於,他認為最高等的種族應該經由混血產生,即一種高貴化的過程,同時又強調只限於特定的、條件限制的混血過程才對一個種族的高貴化與新生有益。這種特殊的混血過程必須在一段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之後必須馬上停止,以免持續的混血導致種族退化。結果,他的論調一直在混血退化與種族改進之間的矛盾中擺盪。 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27)的主張與張伯倫相同,他結合文化上及生物上的觀點,認為國家也

僅在作為種族存續的工具時才有意義,而種族之間也不存在所謂的平等,甚至各具備了較優秀或者較低劣的價值。希特勒將人類分為三類:文化創造者、文化傳承者和文化毀滅者。亞利安人屬於文化創造者,東亞民族為文化傳承者-傳承自亞利安民族,而猶太人則為文化毀滅者。 2.4 優生學的起源及發展 優生學可溯及至達爾文的表弟高頓(Francis Galton,1822-1911),他可算是優生學的創建者。優生學的基本論調在西元1869年時由高頓發表的天賦的遺傳(Hereditary Genius)而建立。隨後在西元1883年出版的人類機能與其發展調查(Inquires into

Human Faculty and its Development)中,他定義-優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改善種族後代品質的學科,也就是說研究如何發展種族最大效益。 對高頓來說,優生學的主要任務在於發展遺傳生物學的知識、研究出最適宜的生活條件以及提升一個種族整體的身心狀況。至於如何達成,他說:讓健康的遺傳傳承下去或阻止不健康的遺傳。 以英國的人口統計數據為例,他認為,若是勞動的中產階級能比下層階級產下更多的後代,必能使種族的素質提升,在這裡所謂的下層階級指的是酗酒者和罪犯。許多英國的協會和組織團體普遍認同這種想法,並且訴諸政策上的實踐,而後也開啟了優生學運動

的濫觴。某些像「淘汰」、「優質種」、「種族純淨」的觀念均可在高頓的著作中看到,他甚至認為血統污化和文化的墮落習習相關。優生學發展到後來,凡是不合乎典型的「強勢者」或「健康的人」都被視為遺傳缺陷。更別說那些身患遺傳疾病或者行為態度不符合「理想模範」的人。所謂健康遺傳評鑑根本是對人的價值的一種簡約化評斷。 高頓談到對「低下人民」的排除,他建議「消滅」他們可以作為一種合法手段,同時,這方式亦會帶給人類文化「具有好處的後果」。在高頓的書中他對黑人是如此描述的:我們認為笨的人當中黑人佔大多數。在每本談到美國黑人僕役的書中充斥了多的是這樣的例子。他們在工作中犯的錯是如此的愚蠢、幼稚,身

為人類我自己都覺得丟臉。 高頓運用了自然科學的印證方式支持他自己的論點、描述其他族群的個別特徵。他還建議設計體態特徵測試及成立人類學實驗室,藉此紀錄視力、聽力、反應靈敏度和辨色力。總的說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高頓對人體特徵上的數據描述具有高度的興趣,並且在他的優生學觀點中佔有重要的基礎。 3.0 優生學學科的建立-西元1933年前,德意志帝國的社會、健康政策。 3.1 概述 20世紀初期德國的優生學運動蓬勃發展,除了有各式各樣的刊物發行外,更成立了學會,像是Gesellschaft fuer Rassenhygien

e、Gruendung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uer Bevoelkerung等。甚至從西元1920年起,德國的大學、技術學校還開設優生學課程,一般社會大眾還不時可以接受到展覽、演講、廣播節目及電影的宣傳。經過各種形式的宣傳終於引發大眾對優生學的興趣,再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激進的言論和要求,舆論要求刪減疾病防治措施經費以及制定身心障礙族群的繁衍禁令,也就是進行絕育手術。這些訴求種下了西元1933年納粹政權所頒布的遺傳病後代防止法(Gesetz zur Verhuetung erbkranken Nachwuchses)的前因。

而第一項由國家(威瑪共和國)支持通過的優生學措施其實要算是西元1926年的婚姻諮詢(Eheberatungsstellen),也就是說,未來的夫妻應該接受優生學者的建議(例如伴侶選擇)。優生學的信奉者相信在這樣的措施施行後,必能阻擋民族的沉淪,並且拯救德國民族。 3.2 優生學者主要代表人物:夏邁爾(Wilhelm Schallmayer,1857-1919) 及卜羅次(Alfred Ploetz,1860-1940) 3.2.1 夏邁爾 夏邁爾跟高頓一樣將達爾文的演化論運用在社會的發展上。他的論點主要著眼在民族的繁衍政策和民

族優生學上,夏邁爾認為此二者攸戚相關。國家在優生學政策上要特別注意對早婚的要求、兒童津貼,減少職業婦女以及多產家庭住所的擴建。夏邁爾雖然不像其它優生學者一樣著重所謂北方種族優越的論調和以醫學評鑑為主的優生學,但是他也擁護納粹所謂的民族體意識,因為他強調個人在婚姻上和繁衍上的利益不應該大於國家未來的利益。 3.2.2 卜羅次 卜羅次可說是優生學思想的先鋒,他的優生學思想主要分為兩種:一為私人領域的優生學,一公眾領域的優生學。在私人領域方面他要求個人健康狀況的提昇;公眾領域方面則注重社會的整體健康,而終極目標為達到優生學的烏托邦。卜羅次建議以「挑選方式」以達

成此目標。 一個種族的生命歷程是「變異」、「生存競爭」和「繁衍」。這個進程說明了種族如何達到烏托邦的路線。卜羅次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實現這理念的方式:一對年輕的夫婦在結婚之前應作婚前檢查,以便測知這對未來的父母在智能上和道德上的品質,同時也決定他們後代繁衍的數量。在科學態度的的照護下生產出好的(健康的)後代,其後代也要處在縝密的照料之中。所有對下一代的照料須在維護種族健全的前提下進行,若有孱弱或肢體不健全的小孩,應該「給予一劑嗎啡促使他們溫和的死去」;另外諸如疾病、失業保險或對孱弱者的醫療照護應該停止或者減至最低,因為醫療干預天擇機制。如此一來,經過各種計畫和安排便能使一個種族

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3.3 從種族主義迷思到優生學 納粹的優生學概念根植於兩種意識形態淵源,一為遺傳健康照護,一為種族血統維護。納粹政權於西元1933年制定了遺傳病後代防止法以實現遺傳健康照護的理念;接著在西元1935年通過德意志民族遺傳健康保護法,此兩條法律合法化對遺傳病患者進行绝育的優生措施,光是西元1935年到西元1945年的10年間便有36萬人遭受此項手術,也因為這兩條法律促成了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滅絕無生存價值生命」的措施。溯及這些法律合法通過的原因,可以從對理論的誤解、誤用及某些偽科學的興起探討之:像是達爾文的理論、社會達爾文主義、泛日

爾曼主義、亞利安狂熱、民族意識以及所謂的種族主義等等均是其思想的源頭。其中種族主義可以說是理念架構,它也是納粹世界觀合法化的主要原因。納粹認為在生存競爭和強者為王的觀點上,不僅個別的人會彼此競爭,就連不同的「種族」、「民族」亦然,特別是對需要繁衍出健康的亞利安人來說更格外重要。納粹不止看重「種族」的迷思,更進一步進行「遺傳的挑選」。希特勒在西元1934年對他的同志黨員作了以下的宣言: 為了照料這些遺傳病患,國家勢必得長期負擔持續攀升的重擔,只要這個國家持續地受到這種詛咒,它就必須設法補救,不是防止那些冤妄的負擔繼續傳承;便是要從健康的人身上取出必需品以滋養數以百萬計孱弱的人

。 這時遺傳病後代防止法業已通過,希特勒於是下達決行安樂死的命令。包括同性戀者,那些不適合社會的人特別容易受到迫害和強制绝育,因為他們不會履行繁衍的重責大任,這自然會導致民族力的衰弱並危害民族的軍事力量,所以同性戀者最後該為民族沉淪和衰弱負責,實際上同性戀者也被視為國家的敵人。當時的醫生和相關學科的研究學者其實亦投注相當的精力研究、探討同性戀議題,無獨有偶的是,不管從遺傳生物學觀點或病理學觀點,同性戀在當時均被視為一種「缺陷」。 秘密警察首領希姆樂(Heinrich Himmler,1900-1945)在西元1937年時對這個「問題」作了以下評論:同性戀

是一種墮落,同時也是一種俱傳染性的瘟疫。同性戀會引誘他人並帶來長期的性向改變,性向改變之後會一個傳染給下一個,像是滾雪球效應一樣。我們要藉著醫學之助停止這種瘟疫。 附錄:性改革運動 第一個性改革組織是科學博愛委員會(das Wissenschaftlich-humanitaere Komitee,簡稱WHK)。此委員會是由心理學家兼社會學家賀許菲爾德(Magnus Hirschfeld,1868-1935)與其友人在西元1897年柏林所設立,其成員多是知識份子,並且在全德國大城市均設有分會。全盛時期甚至擁有超過3000名的醫生會員。科學博愛委員會的主要目

標為推動廢除刑法第175條,為了達成此一目標,該委員會募集了包括科學家、醫生、律師、教師和作家的連署申請書。次目標則為對同性戀議題從法學、醫學、歷史、人類學諸多層面,並以普羅大眾為對象進行研究成果的發表。性改革的範圍尚包括女性地位的法律平等、墮胎合法化。定義模糊的字眼如大眾福祉、風俗習慣、民族生命體純淨等,基本上不為他們所接受。可是,由於世界經濟危機發生、議會的怠惰和納粹的奪權,這些目標終究未達成。 威瑪時期,除了科學博愛委員會之外尚有眾多其它致力於同性戀運的組織、刊物和雜誌:Bund fuer Menschenrecht(BfM)、Freundschaft、Die Fre

undin、Das Freundschaftblatt、Blaetter fuer Menschenrecht、die Insel以及Wochenschrift fuer ideale Freundschaft等超過30種不同的刊物及組織。 那個時期算是同性戀運動的一個高峰。 4.0 納粹時期對同性戀者的迫害 4.1 概論 比較不同時期的「犯罪」統計數字可以一窺不同時期對同性戀者迫害的情況。17、18世紀對同性戀行為的判刑基本上是比較輕微的,案例也少。而西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後,相關的判決從2個星期到3個月的

拘禁或易科罰金,若是與男性性交易者或未成年者發生性關係才會判處更重的刑責。在某些狀況則是觸犯了刑法第183條-引起眾怒,也就是說在公廁、公園、果園進行性行為,而遭到警察、路人發現。一般說來,刑法第175條較少適用於同性戀者身上,反而是刑法第183條較多適用。 John C. Fout將納粹時期對同性戀者的迫害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西元1933年至西元1936年(準備期)、第二階段從西元1936年至二戰爆發(系統性的迫害)、第三階段為二次大戰時期的謀殺。 第一階段始於西元1933年11月妨害風化防止法(das Gesetz gegen gefaehrl

iche Gewohnheitsverbrecher)通過開始。此條法律主要針對反社會者,其刑責尚包括保安處分,以及規定绝育的第42k條亦適用。西元1935年,納粹進一步擴大遺傳病後代防止法的犯罪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將第14條第2款加入遺傳病後代防止法中,使得同性戀者亦負有绝育的刑責。 與妨害風化罪罪犯相比,遺傳病後代防止法把同性戀者明確地列為絕育的主要犯罪構成要件之一。而約從西元1936年起,納粹政權便將絕育作為消除同性戀者的主要手段。由於同性性行為均有數個法條適用判刑,使得同性性行為在刑法上成為一項難以評估的犯罪構成要件。在第一階段約有7000人由於同性戀遭到判刑,他們

大多數是希特勒青年團、衝鋒隊和男性性交易者。從法條的改變和判刑的確定可知,納粹政權的確對同性戀者抱持不同以往的態度。 第二階段的迫害從西元1936年8月至二戰爆發。此階段可謂大規模、有計畫的迫害,納粹對同性戀者的打擊在這個階段越來越強烈,同時也把注意力投向私人生活領域中,例如從遭逮捕的同性戀者及男性性交易者身上套取交往或交易的告密名單。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同性戀者的名單是經告密的途徑取得。另一告密名單來源則為其他的家庭成員(多半是父母),因為受到當時流行的同性戀瘟疫感染理論的影響,家人擔心其未成年男孩會受到引誘成為同性戀。 令人注意的是,西元1935年刑法第

175條擴大了適用範圍與刑責,刑責加長至1年至10年,而且保安處分也改為送進集中營。很清楚地,納粹對同性戀者在法律是毫不留情的。 第三階段則為對同性戀者的屠殺。屠殺地點為集中營、療養院、監獄和軍隊緩刑營。秘密警察(蓋世太保,Gestapo)與位於柏林的帝國法務部達成一項協議:鑒於戰事曠時日久,優秀的德國民族在戰場上犧牲過大,因此要消滅反社會份子,以達到(數量)平衡,其方式可經由勞動-勞動至死(Vernichtung durch Arbeit)。法務部擬定了一份包括反社會份子和同性戀者的名單作為首選目標。 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狀況混亂、或者由於資料不全、或者

資料遭到刻意銷毀,使得遭到殺害的同性戀者人數不明。在眾多研究數據中,人數統計估計由25萬人到100萬人不等。 4.2 集中營的同性戀者 每個在集中營的營囚均需佩戴三角色章以表明身分,三角色章縫於囚衣的左胸和右邊褲管上,一般刑犯佩戴綠色三角章、反社會犯配戴黑色、流亡犯配戴綠色、吉普賽人配戴棕色、政治犯配戴紅色、耶和華見證配戴淡紫色、同性戀者佩戴粉紅色,這種「系統分類」根本不是公務作業上的考量,反而是一種帶有歧視意味的機制,這是集中營有其特有的「社會階級」。除此之外,集中營囚主要還按照種族主義的觀點分為兩大類,而且待遇不同:一類為「人」,另一類為「下等

人」。來自德意志帝國、北歐、西歐、南歐的營囚地位便高於東歐人及猶太人。雖然同性戀者按照分類屬於「人」這一類,但是其地位與猶太人一樣位於最低等,被視為不正常、有害且是多餘的。 以下將舉一位從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同性戀者Heinz Heger的自傳作為例子,藉以說明同性戀者在集中營的遭遇。 Heinz Heger,奧地利人,西元1939年22歲時由於觸犯帝國刑法第175條遭到秘密警察逮捕,遭判刑六個月監禁,之後並未被釋放,反而遣送至Sachsenhausen集中營。在他的營房內還有其他180位從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同性戀者。在集中營內猶太人、吉普賽人和同性戀者是

一群最常遭到凌虐的人,舉凡繁重的和危險的工作(礦坑)都落在他們身上,甚至隨時都處在死亡的威脅中。在醫療營同性戀者也是醫學實驗偏愛的「實驗材料」(人體實驗或改變性傾向實驗),在實驗結束後鮮少有同性戀者能夠生還。 在西元1940年Heinz Heger被轉送到Flossenbuerg集中營,在那裡他成為營房管理者的性發洩對象。其實年輕的營囚(特別是年輕的男同性戀者)通常會被選為某些營區管理者的僕役兼性發洩對象,不過,諷刺的是,這樣也比較容易獲得程度上的「保護」而從集中營那種悲慘的日子中存活。Heinz Heger形容他當時被「挑走」時的情況宛如身處古羅馬帝國時的奴隸市場。

中小學生必讀100問系列套書(天氣 X 地震 X 天文 X 海洋):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地科、宇宙、大海祕密

為了解決身為一個公民科學家我們要有什麼樣的研究精的問題,作者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潘昌志,周美吟,歐柏昇 這樣論述:

融合本土觀點與全球視野的百科套書 科學主題 X 生活應用 X 趣味故事 X 手作實驗 網羅臺灣最優秀氣象、地震、天文、海洋專家共同編寫400個有趣問題, 帶領讀者上天下海、深入宇宙,掌握各領域科學知識核心, 培養宏觀眼界與系統性全議題思考能力!     ◎本套書共4冊   1.《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2.《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   3.《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宇宙祕密》   4.《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

思議的大海祕密》     各冊簡介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氣溫是怎麼量出來的?   ★焚風是會燃燒的風嗎?   ★PM2.5到底是什麼碗糕?   ★鋒面到底是什麼「面」呀?   ★為什麼孔明能借到「東風」?   ★為什麼氣象預報常常報不準呢?   ★天氣變冷時,為什麼空氣也會變差?   ★為什麼體感溫度跟真實溫度總是差了好幾度?   ★超級寒冷的「霸王級寒流」以後還會不會再來臺灣呢?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曾經問過自己?   或者,你

的心中也曾經有好多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希望能獲得解答?     在所有科學領域當中,氣象科學最能引起多數人共鳴,也是孩子在學習科學的歷程中,最容易引發興趣的項目。原因就在於氣象科學與所有人的生活習習相關,是一種可以「被經驗到」的科學。所以,很多人從小小孩的時期,就會本能的觀察到天晴、下雨、起風和溫度冷熱的變化,同時也萌生出許許多多的疑問。     氣象科學也是標準的「跨領域」及「探究式學習」的科學,在探討天氣變化的過程中,必須活用物理、化學,甚至生物的基礎知識,統整歸納後才能確認原因及影響,因此它會成為十二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的重要環節。本書匯整了一百個既生活化又

能與學習內容扣合的天氣問題,由最專業的氣象團隊親自執筆,配合文字簡答、真實照片、幽默插畫與最具設計感又容易理解資訊圖表,還有眾多能重現現場的有趣實驗,幫助孩子破解所有關於天氣的疑難雜症,輕鬆學習無負擔,同時也能得到收穫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   ★為什麼地球上的陸地會移動呢?   ★「斷層」究竟是什麼?   ★下一次大地震最有可能在哪裡發生呢?   ★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也有地震嗎?   ★為什麼火山有分「活的」和「死的」?   ★為什麼臺灣地震很多,卻很少發生海嘯呢?   ★臺

灣一年會發生幾次地震、通常發生在哪裡?   ★要怎麼找出地震發生地點?   ★發生地震時我該怎麼應變呢?   ★我們有辦法提前預測地震發生嗎?     身處在地震頻繁的臺灣,你是不是也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   你是否也曾這麼想──如果能了解多一點,地震來臨時就不用那麼害怕了?     市面上雖然有許多關於地震知識的書籍,但大多若不是闡述深奧的地科理論而讓人卻步,就是偏重防災步驟,較少提及地震成因與測量原理。然而,地震總是突如其來擾動大家的生活,如果不能從成因到預防災害──各方面真正「有感」了解地震及自己能做到的應對,對孩子而言,地震仍然會是不可掌握的怪獸。

    又恰恰是因為地震常常降臨、影響我們的日常,從感受現象、探究背景因素到充實防災知識,地震正是能讓孩子利用經驗、跨領域學習的一個關鍵主題。本書匯整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合學習內容的地震問題,由專業地震團隊執筆,配合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表,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融會不同領域的資訊,輕鬆破解關於地震與地球科學的疑難雜症。這些深入淺出的帶領,能具體化孩子對地震的印象、了解可能的損害以及控制程度,以及越來越進步的地震觀測技術。破除孩子因為不了解地震而產生的迷思與懼怕,同時收穫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

不可思議的宇宙祕密》   ★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呢?   ★地球自轉會停下來嗎?   ★火星是不是因為很熱才叫火星呢?   ★為什麼我走路時,常常覺得月亮跟著我?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什麼是星座呢?   ★黑洞從哪裡來?   ★有別的宇宙存在嗎?   ★科學家怎麼研究宇宙?   ★地球以外有生命存在嗎?   ★時空旅行有可能嗎?     面對每天都能看見的夜空,你是不是也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   你是否也曾好奇,點點星光來自何方?又與地球上的我們有什麼關聯?     天文是人類從古代就著手探查的學問,人們對於遙遠星

體的探索,推動許多科學發現與科技發展。這份對探索世界的渴望,也是世世代代每個孩子對星空的嚮往。然而由於每個人對星空都有不同的詮釋,新聞上亦常拿天文現象大作文章,孩子很容易受影響,生成與現實相違背的認知,甚至影響生活。因此我們希望能藉由一本由淺入深的天文百科,以正確有條理的知識脈絡。交付孩子一把打開理解宇宙大門的鑰匙。     正因為平時仰頭就能觀察,天文是能讓孩子利用經驗、跨領域學習的一個關鍵主題。本書匯整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合學習內容的天文科學問題,由專業天文團隊執筆,配合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表,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融會不同領域的資訊,輕鬆破解關

於天體現象與科技的迷思和疑難雜症。這些深入淺出的帶領,能具體化孩子對星空的印象,了解宇宙古今與廣度,以及越來越進步的天文觀測技術。避免孩子因為不懂天文知識而被謠言左右,同時收穫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海水可以喝嗎?   ★為什麼颱風都從海上來?   ★地圖上的陸地會畫出國界,海洋也分國界嗎?   ★海裡也像陸地一樣有森林嗎?   ★為什麼有些海岸是沙灘,有些卻遍布岩石?   ★為什麼海水會有漲潮和退潮的變化呢?   ★龜山島附近的「牛奶海」是怎麼來的呢?   ★造船材料這

麼重,為什麼可以浮在水面上?   ★海洋研究船通常會進行什麼研究呢?   ★漂流在海上的垃圾最後都會到哪裡去呢?   ★海洋這麼重要,該怎麼保護海洋呢?     臺灣四面環海,不過除了美味的海鮮、海水浴場以及夏天必定來訪的颱風之外,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這片廣闊無垠的大海,究竟還藏著什麼祕密呢?     我們居住的地球,有超過七成的表面積是海洋,人們的生活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像臺灣這樣一個海島國家,無論經濟、文化、交通、能源、飲食、休閒等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不過很可惜,生活在四面環海的島國,多數人雖然愛吃海鮮且喜歡去海邊玩,但對海洋的認識卻極為有限。事

實上海洋研究包含的面向極為廣闊,舉凡海水、海岸、海象、洋流、海洋生態、觀測科技,甚至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極為重視的永續海洋議題,都涉及海洋物理、化學、地科、生物、探測科技等跨域學科的多元面向,更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與「議題教育」的重要環節。     本書彙整了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合學習內容的海洋問題,由專業海洋研究團隊執筆,配合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表,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用跨領域知識,輕鬆破解關於海洋科學、生態、觀察探測的疑難雜症。期待透過深入淺出的帶領,引導孩子學習觀察及探索大海,從親近海洋開始體認到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同時也獲得

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本套書關鍵字:   ◎無注音,5-8歲親子共讀、9-15歲自己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海洋、環境、防災   ◎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綜合活動、生活科技   ◎幼兒學習指標:無   本套書特色     特色1  網羅臺灣最優秀氣象、地震、天文、海洋專家共同打造融合本土觀點與全球視野的百科套書   特色2  由淺入深,涵括氣象、地科、天文、海洋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六大主題。   特色3  真實照片+幽默插畫+化繁為簡資訊圖表,輕鬆破解抽象難懂的氣象、地科、宇宙與大海祕密。   特色4  書中設計能重建現場的小實驗與有趣

小故事,讓知識應用更生活化。   特色5  內容扣合十二年國教自然課綱,是課本知識之外的最佳閱讀補給品。   得獎紀錄     ★★第43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   ★★2020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   ★★ 2022文策院《Book From Taiwan》亞州專刊推薦書籍 ★★   各界專家好評推薦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吳俊傑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臺灣「追風計劃」創始主持人   陳良基 科技部部長    黃昱維 天氣即時預報論壇創辦人    楊世

昌 臺北市長春國小教師兼主任、自然科學輔導小組輔導員   鄭明典 中央氣象局副局長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網總編輯     盧俊良 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教師、fb粉絲頁「阿魯米玩科學」版主   嚴明鉦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     「透過《天氣100問》精心設計的圖表與文字,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臺北市是打破高溫紀錄的常客,以及暖化、氣候變遷,以及強降雨、極度乾旱、極端高溫與低溫等正在影響全球天氣現象,這是所有未來公民都需要建構的基本知識。」──臺灣颱風論壇共同推薦     「閱讀是開啟天氣知識寶庫最佳鑰匙,目前適合孩子的天氣科普書很

少,且多以文字為主。《天氣100問》,由生活現象入門,透過有趣的問題,帶領孩子探索千變萬化的天氣。作者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精心設計的插圖,幫助讀者理解天氣現象背後的原理。此外,書中設計了多個材料取得容易、操作難度不高的實驗,滿足了孩子愛動手的天性。」──臺北市長春國小教師兼主任、自然科學輔導小組輔導員  楊世昌     「讓孩子對求知上癮,就別在他們提問時潑冷水。想當孩子的好家長,更要成為他們的好學長,《天氣100問》是一本最適合親子共讀共學的天氣+生活科普書,讓你禁得起孩子問,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爸媽們切勿錯過。」──PanSci 泛科學網總編輯  鄭國威     「

《天氣100問》的內容豐富,是教、學皆宜的好書,喜歡自己動手做的小朋友,還可以依照『天氣小實驗』裡的實驗步驟,驗證書本裡的內容。另外,附錄的課綱對應表,可以清楚的了解每一個問題所對應的國小、國中自然單元,是老師和小朋友的好幫手,課本之外最佳的補充教材。遇到和天氣有關的問題時,隨時翻閱,一定能讓好學又主動的你成為氣象達人。」──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教師、fb粉絲頁「阿魯米玩科學」版主  盧俊良     ◎《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   米蘭老師 YouTube自然科網紅教師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許樹坤 中央

大學地科學院院長暨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陳良基 科技部部長   陳國昌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   彭啟明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黃世建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鍾孫霖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     「《地震100問》內容豐富、資料準確,章節經過精心的安排,由淺入深、環環相扣,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有艱澀的感覺,而且每個問題解答都附上簡單易懂的綱要,很容易讓讀者過目而不忘。最重要的是,該書不像一般的教科書或工具書文字繁瑣令人生畏,而是以活潑易懂的圖畫,來描述多數人不易了解的科學問題。   這是一本親子都真正能輕易閱

讀的科學書籍,而在傳遞科學中,亦帶入地震防災教育,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加強本身對於震災來臨時的迅速反應,提高保護自己或家人的安全意識。這是一本好書,我極力推薦!」──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 陳國昌     「矗立於婆娑之洋的美麗島臺灣,其出生係由板塊相互擠壓而得,因此具有雄偉的高山,但也有可怕的地震。而生活於其中的臺灣子民,應有與地震共同生活之準備,所以必須厚植地震防災的意識與知識。《地震100問》對地震之成因、伴隨災害、地震測報乃至地震當下如何自處等,傳達精確但又淺顯易懂的說明。全書以問答與活潑角色插畫形式,輔以圖解及照片說明,更特別的是還有地科小實驗,可以透過實作增加了解。

  本書是非常優良的科普書籍,可供家庭親子閱讀,也適合學校做課堂教材用。書中對地震災害之成因、特性以及防災都有完整論述,又有系統地以問答互動拆解為各自獨立的不同單元,隨手翻閱均有驚喜可觀之內容,實為難得之出版品,故極力推薦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黃世建     ◎《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宇宙祕密》   王祥宇 中研院天文所代理所長   孫維新 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陳文屏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彭啟明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天文現象在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可見。從規律的四季更迭、月相盈虧、到罕見的月食、日食、彗星、隨機出現的流星等等。這些往往是小朋友感興趣但是卻常常考倒家長的問題。這本《天文100問》結合了專業的天文學家,與具有豐富兒童書籍經驗的親子天下編輯團隊,將天文現象用簡單的文字搭配精彩圖片提供了正確且簡潔的解釋。相信這本書將可以解決很多的家長困擾,也可以引起更多的小朋友對天文的興趣。」──中研院天文所代理所長 王祥宇     ◎《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Childrening  替孩子選好知識書   王昭棠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版主   

  林冠廷 台客劇場導演   馮加伶 海龜姊姊   陳啟祥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彭啟明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曾于恒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暨臺大海洋中心主任   葉惠貞 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劉家瑄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名譽教授   戴昌鳳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以生態、物理和地質等多元角度帶讀者認識海洋。生動又詳盡的圖文像是帶著我們從不同深度與高度直擊海洋變化。最精彩的是包含探索海洋的科學知識,以及認識臺灣周遭海域的細節,是市面上少見的全方位海洋知識書。」——Child

rening替孩子選好知識書   臺灣島嶼四面環海,這句子大家都知道,但你真的認識海嗎?   提環保太難懂,讓我們先認識海洋,及愛上這片海吧!   海洋裡有好多珍貴的寶藏,你想知道更多嗎?   這套書淺顯易懂,知識含金量很高,大人小孩都很適合閱讀。──林冠廷(台客劇場導演)     「《海洋100問》用簡潔易懂的文字,搭配插圖和照片,解釋許多我們習以為常又似懂非懂的現象。不僅適合喜歡問為什麼、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的孩子閱讀,也適合因忙碌而久久沒放慢步伐、忘記感受世界奇妙之處的大人。」——馮加伶(海龜姊姊)     「故事類讀物孩子們會自己選讀,科普知識

類讀物則需要大人引導推薦誘讀,而這本《海洋100問》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本書提出切合課綱的學習主題的100個關於海洋的問題,這都是自稱為海洋子民的我們,為了不辜負這個稱號,而非常需要充實的知識。同時,提問是重要的學習能力,透過閱讀本書孩子漸漸也能學會提問這項功夫。無論你是想要對海洋有基礎認識或對海洋有狂熱,想一開口便海洋知識成章,一出手招招都是海洋武功招式,那麼,本書都將會是你的最佳選擇!」──葉惠貞(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推動生動活潑的海洋教育就從「海洋100問」開始吧!當今全球性重要問題十之八九都與海洋有關,舉凡劇烈氣候變化、全球暖化、海洋酸化、生物保

育之提倡以免物種滅絕等,海洋及其變化均是主要的影響關鍵。全球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積70%以上,而生命起源、人類文明發展,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食物來源等皆有賴海洋…海洋是如此之重要以致於我們必須更了解它!因此,國家揭櫫「知海、近海、愛海」的確是當務之急!希望能務實地從幼齡學童推動教育做起。   「海洋100問」是迄今適用科普讀物中,提供國小至國中極為周全的精彩教材。本書共六章六個海洋關鍵主題包括: 「藏在海水裡的秘密 」、「多采多姿的海洋生態 」、「形形色色的海岸 」、「台灣周圍的海洋 」、「我們如何探索海洋 」及「與海洋和平共處 」等,從微觀到巨觀提供面面俱到的海洋知識。各主題項下提出十幾

個問題,共計100個問題,由最基本的「海洋起源」到最切身的「如何保護海洋?」已全部攔括在內。本書最重要的特色是:在每一個問題標題下,先提供扼要且具歸納性的答案,讓讀者開卷之際即刻知道問題的答案;接著以清晰色彩溫馨的插圖,提供答案相關的解說及證據,有些問題更配以「海洋小實驗」、「海洋小知識」以及「海洋小故事」輔佐解釋,不僅使知識的吸收由點而面、由面而空間,極易刺激讀者的求知慾與實驗慾,使本書內容變成可以加以試驗的科學訓練及素材,進而啟發創造力與學以致用的動機,這樣的編排實在是難能可貴!再則,「海洋100問」不僅提出相關海洋生態、海洋保育以及海洋物理化學問題,對於與我國密切相關大眾矚目的議題,例如

「海洋海岸」、「離島」等領土爭議、本土性熱門的藻礁、珊瑚礁保育,以及獨特的海洋現象如「藍眼淚」及「龜山島牛奶海」、還有海生館為保育而提出的「白鯨宣言」等都提供明瞭易懂的答案與介紹!本書不僅適合為國小至國中的不可多得的讀物,也提供家長及老師非常棒的教材。推動生動活潑的海洋教育就從「海洋100問」開始吧!」──陳啟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