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楊淑文所指導 何一民的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2021),提出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程驗收、工程保固、保固期、保固保證金、FIDIC契約條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李宏仁所指導 劉騰嶸的 柱軸力對鋼筋混凝土梁柱接頭耐震性能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梁柱接頭、高軸力、擴頭鋼筋錨定、非線性分析、遲滯迴圈、剪力強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的問題,作者何一民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雖以高科技工業如半導體產業為經濟發展核心,以往的工業火車頭「建築、營造工業」成長動能已日漸趨緩,然而,政府意識到前瞻建設計畫之運行、社會住宅及都更危老改建需求仍仰賴於營造工業,遂逐步採取許多改革措施諸如政策性擴張投資、協助技術創新與轉型、完善營造法制環境等,以期帶動營造產業之復甦。其中關於法制現況,工程履約流程中最為常見的議題,除承包商應如期完工外,莫過於工程瑕疵衍生之爭端,此殊值業主與承包商重視。事實上,民法與工程相關法令雖有瑕疵救濟規範,卻不足以因應實務上變化多端之瑕疵紛爭,因此,本論文擬以工程產生瑕疵時應如何救濟作為研究目標。工程生命週期中產生瑕疵並受業主發現的時點,區分為

承商施工期間、業主驗收程序與業主使用階段,雙方就上述三個階段產生之瑕疵該如何處理並界定法律關係?本論文主軸承商之保固責任究係上述三項階段中之哪一階段?為何民法承攬針對工作物瑕疵已存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還需另行創設保固制度?此兩制度之關聯性何在?應如何精準操作?均為本論文所關切之議題。正因我國工程保固法制諸多概念沿襲英美工程契約所慣用條款,並逐步發展成工程慣例,法律人員在無法正確理解保固制度發展脈絡之情況下,時常誤解法律關係進而錯誤適用法律。職此,誠有必要釐清工程保固制度之基本架構與其性質所屬,方能重新認識工程保固制度並定紛止爭工程瑕疵之疑慮。此外,業主若藉定型化契約之手,針對工程瑕疵設計出風險

分配不甚公平、合理的保固條款,承商該如何應對?保固條款若有所缺漏,應如何進行契約漏洞之填補?此時,民法承攬之瑕疵擔保規範與FIDIC國際營建工程契約又扮演著何種要角?工程裁判實務上針對瑕疵之重要爭議又該如何精確地解決?亦為本論文研究方向。以下,本論文將陸續梳理上述爭議並提出一己之見,希冀能夠勾勒出一套完整的工程瑕疵救濟制度,創造美好的工程法制環境。

柱軸力對鋼筋混凝土梁柱接頭耐震性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2021 新版 鋼筋 混凝土 分析 設計的問題,作者劉騰嶸 這樣論述:

隨著我國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土木401-110)[14]推出,許多設計經驗公式將與以往不同,而軸力因子的考慮也逐漸被規範納入考慮,但目前軸力於設計規範裡對梁柱接頭的影響只有強柱弱梁比,在ACI 318-19[1]規範中如為高軸力須提高接頭圍束箍筋量,但本國規範尚未跟進,所以軸力對梁柱接頭耐震性能之影響,還須更多實驗數據支持與數值分析模型開發。本研究將會利用前期研究團隊建議之非線性遲滯模型與軟化壓拉桿模型,來開發出能考慮軸力參數之接頭剪力強度衰減模型,並搭配結構分析軟體PERFORM-3D進行非線性分析。本研究接頭分析模型可以分為剛域接頭模型或是等值斜撐接頭模型,等值斜撐接頭將可以考慮

接頭為半剛性並設定合宜之等值斜撐非線性鉸,使模型分析可以考慮接頭剪力破壞行為,且在等值斜撐接頭模型與軟化壓拉桿模型的搭配下,提出可以考慮軸力參數的接頭抗剪強度計算公式,並選用共14座內外部梁柱接頭來進行模型之校正,模擬梁柱接頭受軸力影響可能的破壞模式,經由數值模型分析可以發現,提高軸力可以有效的增加接頭抗剪強度且改善破壞模式,而對於有妥善細節設計的梁構件,經由本研究模型分析比對,是可以提高ASCE[19]所建議的梁塑鉸參數,使整體分析模型更加符合實驗結果。最後為了驗證數值分析模型與釐清軸力對梁柱接頭耐震性能之影響,本研究將設計13座實尺寸卜字形梁柱接頭試體,依照材料等級高低分為三種族群,並施加

高軸力0.45A_g f_c^'或低軸力0.1A_g f_c^'進行實驗對照。而13座梁柱接頭試體裡有8座試體會進行軸力比對,探討軸力對接頭抗剪強度的影響與是否可以改善破壞模式,而本研究也將會事先分析與預測13座梁柱接頭試體破壞模式,如實驗數據結果與數值分析模型結果吻合,將可驗證本研究所提出考慮軸力之接頭抗剪強度公式且提供工程界應用與參考。13座梁柱接頭其錨定方式皆採用T頭錨定,目的為測試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土木401-110)[14]之擴頭鋼筋規定,如為耐震使用的擴頭鋼筋需放大1.25倍錨定長度是否過於保守。而提高軸力是否會改善其錨定性能,待後續實驗研究成果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