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iner Freight S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劉穹林所指導 翁若凡的 動態能力對第三方物流業者回復力與績效的影響 (2021),提出Container Freight S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動態能力、供應鏈回復力、服務績效、第三方物流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系 曾文瑞所指導 蘇氏秋荷的 大型船舶在港口之風險管理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的重點而找出了 Container Freight S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ntainer Freight S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動態能力對第三方物流業者回復力與績效的影響

為了解決Container Freight St的問題,作者翁若凡 這樣論述:

2019年底,從中國武漢傳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2020年初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國。歐美兩地為了防止病毒擴散,紛紛採取封閉式管理及旅遊限制,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衰退。隨後又因醫療物資、民生用品等強烈需求,以及缺工、缺櫃等問題,促使海運運價飆漲等現象。物流業在疫情衝擊之下變得相當脆弱且極易產生中斷,另外,疫情的發展對於全球經濟影響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此,當企業供應鏈面臨突發狀況時,其能回復至原先狀態的能力尤其重要。本研究以動態能力觀點為基礎理論,探討動態能力對臺灣第三方物流業者供應鏈回復力與績效之影響,並透過郵寄發放問卷的方式蒐集資料,隨後針對所提出之變數(雙元能力、知識共享、敏捷性

、供應鏈回復力與績效)進行分析,驗證其可靠性,以期企業在供應鏈中斷事件發生初期,調整內、外部的經營管理方向,避免陷入窘境。最後,研究顯示雙元能力、知識共享與敏捷的建立,有助於供應鏈回復力與服務績效的提升。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進一步提出討論並對後續研究及管理實務上提供建議。

大型船舶在港口之風險管理研究

為了解決Container Freight St的問題,作者蘇氏秋荷 這樣論述:

  現今,海上運輸貨物的需求急劇增加,船舶運輸的貨物量甚大,約佔全球海上貿易量的 80%(IMO,2021),也意旨航運業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化和經濟統合,導致大型船舶的增加。透過船舶裝載數千個貨櫃,航運公司可以利用規模經濟,增加船舶運力並賺取更多利潤。然而,由於風險因素,使用大型船舶仍然被認為是一種冒險的選擇。  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評估風險因素。藉由專家學者訪談及相關文獻探討,將風險因素分為「員工、設施、環境、管理者和溝通」四大構面及其16項子因素。透過將李克特五點尺度量表和層級分析法相互結合,研究發現船舶大型化所致風險與研擬風險控制策略。  研究結果, 組

織管理者的安全意識不足(M1)、運營團隊與員工之間聯繫和溝通不暢(M3)及營運操作前程序(M4) 是三個主要的風險因素,而影響船舶大型化對港口所致較危害之風險為 使用未經認證的機器和搬運設備(F2)、極端天氣:強風、颶風、強浪與高溫(E2)、噪音汙染(E3) 和外來物種造成的負面影響( E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