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sharp natural mino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張怡塘所指導 蘇敬倫的 以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二苯甲酮污水 (2018),提出G sharp natural mino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苯甲酮、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水力停留時間、胞外聚合物、生物多樣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呂春美所指導 賴慶瑞的 化學沉降結合O/A/An/O程序脫氮除磷操作特性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化學沉降、脫氮除磷、硝化反應、O/A2/O 程序的重點而找出了 G sharp natural mino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 sharp natural mino,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二苯甲酮污水

為了解決G sharp natural mino的問題,作者蘇敬倫 這樣論述:

二苯甲酮 (Benzophenone, BPs)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具有干擾生物內分泌系統之特性。當BPs釋放至環境中並累積一定濃度時,可能造成環境生態危害。本研究嘗試以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處理BP污水。實驗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評估SBR在不同水力停留時間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8、16以及48 hrs) 下處理BPs人工合成污水,結果顯示48hrs HRT處理效率最佳,其TOC與COD去除率分別為97.04 %與89.44 %,BPs降解率為二苯甲酮-1 (Ben

zophenone-1, BP-1) 96.80 %與二苯甲酮-3 (Benzophenone-3, BP-3) 98.04 %。在48hr HRT下觀察SBR系統好氧 (曝氣) 及缺氧 (靜置) 兩種階段BPs污水處理情形,發現好氧階段去除效果較佳,COD去除率為57.19%、BP-1與BP-3去除率分別為85.85 % 與74.53 %。胞外聚合物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變化方面,當HRT越長,蛋白質濃度與污泥沉降體積 (SV30) 皆會增加,而隨著HRT降低,可溶性EPS濃度增加,推測SBR活性污泥中之微生物會因污水中所含BPs

釋放更多EPS。分析微生物族群結構,發現HRT影響SBR活性污泥菌相,在門 (Phylum) 的層級中,在8 hrs HRT中 Proteobacteria佔31.69 %,為所有HRT中比例最低;48 hrs HRT之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最高。在屬 (Genus) 層級中,8 hrs HRT之優勢菌株為Sediminibacterium sp. (26.65 %);48 hrs HRT之優勢菌屬為Novosphingobium sp. (35.76 %) 及Coprococcus eutactus (34.50 %)。 本研究第二階段為自SBR分離可利用BPs為單

一碳源之細菌,實驗結果選出6株可分解BP-1菌株,5株可分解BP-3菌株。分別挑選分解能力較強之3株菌株進行批次生物降解實驗,結果發現BP-1分解能力最佳之菌株為 BP1-D,擬一階反應速率為0.628 hr-1;BP-3分解能力最佳之菌株為 BP3-5,其擬一階反應速率為0.187 hr-1。經16S rDNA鑑定後發現,分解能力較強之BP1菌株皆為Pseudomonas屬;BP3菌株為Gordonia屬 (BP3-1)、Pseudomonas屬 (BP3-4) 與Rhodococcus屬 (BP3-5)。進一步分析代謝產物並推測其代謝途徑,分解BP-1菌株會先產生4-hydroxyphen

yl-methanone (m/z 207),再分解為較小分子量代謝產物,BP1-A產生126 m/z代謝產物;BP1-D與BP1-F產生m/z 151具醇基之代謝產物後,再形成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分解BP-3之純菌株也會產生4-hydroxyphenyl -methanone,但後續之代謝產物依其微生物種類有所不同,BP3-1產生 m/z 137代謝產物;BP3-5 則為甲苯 (m/z 92)。本研究為首次研究BPs污水之生物分解,其結果將提供後續BPs廢污水生物處理之參考依據。

化學沉降結合O/A/An/O程序脫氮除磷操作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G sharp natural mino的問題,作者賴慶瑞 這樣論述:

環境汙染與水體富含營養鹽問題,使得脫氮除磷技術成為汙水處理重要研究議題。本研究以人工合成模擬廢水,進行缺氧好氧汙泥馴養,經由化學混凝瓶杯實驗及活性汙泥批次實驗,找出穩定且較佳的操作參數。以化學沉降結合O/A/An/O活性汙泥程序,透過不同外部碳源添加,提升廢水中,氮、磷及有機碳的去除率。 以石灰法和磷酸銨鎂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進行化學混凝瓶杯實驗,研究pH值對脫氮除磷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石灰法中,pH>7.5時,磷的去除率隨著pH值提高而增加,pH為10.0時,磷的去除率達100%;以MAP法脫氮除磷,當pH值為10.5時,氮的去除

率為19.6%,磷的去除率可達100%。 藉由不同酸鹼與C/N比除氮批次實驗,研究微生物對好氧硝化反應的影響。水力停留時間HRT=6 hr,pH為8.5時,氨氮的去除率達98%以上;C/N≧5,氨氮的去除率達90%以上;進一步由不同酸鹼與C/P比的除磷批次實驗,探討微生物對好氧、缺氧、厭氧、好氧階段的釋磷攝磷現象。HRT=1.5 hr,pH為7.5~8.5時,磷的去除率可達55%以上;C/P比9.5~21時,磷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 依批次實驗的結果,進一步研究不同碳源(乙醇、醋酸、葡萄糖、蔗糖)在化學沉降結合O/A/An/O程序中對脫氮除磷去碳的影響。乙醇、醋酸、葡萄糖、蔗糖四

種碳源對PO43-、NH4+-N、COD的去除率分別為76.3%、83.6%、64.5%、69.9%;83.7%、87.9%、84.8、88.1%;92.2%、95.6%、95.5%、98.1%.實驗結果顯示,碳源的不同對PO43-去除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