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dioxide emis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譚偉恩所指導 郭映庭的 公地悲劇、建制設計與跨界環境治理之成敗:以三個大氣相關議題為例 (2017),提出carbon dioxide emis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地悲劇、建制設計、空氣污染、臭氧破洞、全球暖化、國際合作、跨界環境議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淵淙所指導 蘇柏元的 運用胺官能基改質經微波再生之廢棄汽機車觸媒以去除室內二氧化碳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微波法再生、沸石、室內二氧化碳、汽車廢觸媒、固體廢棄物減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carbon dioxide emiss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arbon dioxide emis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地悲劇、建制設計與跨界環境治理之成敗:以三個大氣相關議題為例

為了解決carbon dioxide emiss的問題,作者郭映庭 這樣論述:

由於主權國家的管轄權及對特定事件的治理機制會受到時空因素的羈絆,而 經常被領土疆界所侷限,導致面對某些特定環境議題(例如:全球暖化、臭氧層 破洞、空氣品質惡化)時,需要藉助與它國的合作來克服。有趣的是,跨界環境 議題,例如本文中具有相同屬性的三項大氣治理相關議題,有些能夠得到主權國 家積極地參與和配合,讓問題獲得有效的解決和控制,但有些卻未必如此,這究 竟是為什麼?鑑此,本文企圖解釋在何種條件下,有關大氣治理的國際合作容易 發生主權國家欠缺「實質合作」,或是僅偏向參與「形式合作」但沒有太多進行「實 際合作」的行為。藉由質性比較分析和小樣本的個案研究,本文發現,若某項跨界的大氣議題 先天上具有

較強的公地悲劇效應時,其能透過國際合作得到有效治理的難度就越 高。儘管,良好的建制設計(Regime design)在理論上可以夠克服或抑制公地悲劇 效應的衝擊,但 實踐上要設計出這種品質良好的建制少之又少。本文也同時發現, 一項大氣治理建制的法制程度與其遵約率的高低,皆非跨界大氣問題能否被有效 解決之關鍵,因為有時候國家會在彼此合作的建制中設計「實質合作的形式化」 的內容並予以實踐,一旦此現象出現,就算建制獲得主權國家很好的遵約,環境 治理的效果也不會變好。毋寧,建制設計的價值在於,品質越好的設計(透明度 越高、義務範圍越具體、違約處罰的規定越明確)越能吸引多數國家參與國際合 作;但吊詭的是

,如果參與合作的多數國家中欠缺「污染大國」時,良好的建制 設計也很難帶來有效的環境治理結果。總的來說,關於大氣議題的跨界環境治理不應該對國際合作抱持過高期待。 國際合作雖然如同新自由制度主義所言,是為了解決各國共同的問題,但也同樣 如新現實主義反覆強調的,國際合作是大國在相對獲益無助於它時所不樂見之情 況,尤其是「實質合作」的結果減損了大國的相對獲益。

運用胺官能基改質經微波再生之廢棄汽機車觸媒以去除室內二氧化碳之研究

為了解決carbon dioxide emiss的問題,作者蘇柏元 這樣論述:

目前回收業及專家學者大部分著重於回收汽車廢觸媒中高價之鉑族金屬,然而萃取完畢後剩餘之載體通常做為固體廢棄物掩埋,不僅造成掩埋場土地空間縮減,更浪費其與沸石組成相近之特色。汽車廢觸媒載體本身由二氧化矽(SiO2)及三氧化二鋁(Al2O3)構成,即為去除空氣污染物之沸石(Zeolite)組成所需元素。沸石為一具有選擇性、結構穩定、可改質及再生率佳之吸附劑,適合吸附污染物。故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將固體廢棄物減量與空氣污染物去除進行跨領域結合,並發展一套快速微波再生技術。將汽車廢觸媒載體研磨後利用氫氧化鈉溶液活化及增加比表面積,透過微波法最佳操作條件下生,可將原本比表面積提升9.86 倍。後續利用含浸法

將胺官能基(AMP、MEA 及混合胺)轉移至載體上,在管柱吸收CO2 試驗( 1%,1L/min )與甲醛試驗(1ppm,1L/min),得知每克AMP、MEA 及混合胺再生觸媒,分別可吸收38.9、29.5 及36.5 毫克二氧化碳以及5.14x10-3、5.09x10-3 及4.42x10-3 毫克甲醛。針對CO2進行10次吸附脫付循環後,AMP、MEA及MIX個別吸附效果分別約維持84.6%、72.9%及80.3%。實場試驗AMP、MEA 及混合胺改良之再生沸石,分別將CO2 濃度由1229ppm 降至735ppm、1222ppm 降至745ppm 以及1230ppm 降至743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