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odyssey 2.4 ap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許榮均所指導 游培堯的 公路鐵路高架結構系統振動與噪音分析 (2010),提出honda odyssey 2.4 ap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激振力、高架橋、共振、減振。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車輛工程學系碩士班 鄧作樑所指導 馮德安的 車輛撞擊曲線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撞擊曲線、抗撞結構、碰撞測試、損傷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honda odyssey 2.4 ap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onda odyssey 2.4 ap,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路鐵路高架結構系統振動與噪音分析

為了解決honda odyssey 2.4 ap的問題,作者游培堯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分為三部份。包含建立引發公路路面振動之車輛激振力數據資料庫、高架橋梁振動及結構噪音預估模式以及鐵路高架車站減振預估模式。  以實驗數據建立車輛激振力數據資料庫。透過觀察可發現造成車輛激振力變化的主要因素為公路路面粗糙度及車輛總重,而車速及載重對於車輛激振力影響不大。透過回歸曲線分析,了解到總重與激振力成正比關係。  為有效了解車輛行駛高架橋梁之振動及低頻噪音產生機制,經有限元素軟體分析,發現公路高架橋梁最大振動頻譜之峰值出現頻率為5Hz,符合橋梁第3模態之自然頻率5.17Hz,其產生原因為共振現象。  為降低高架車站內振動噪音問題,利用鐵路高架車站振動預估模式[20]模擬壽豐車站之

振動及結構噪音,其分析結果與建議之規範比對,發現各測點在未加入減振措施前之振動量並不符合規範,加入浮動式道床減振措施後,各測點之振動量均符合建議之規範。

車輛撞擊曲線之研究

為了解決honda odyssey 2.4 ap的問題,作者馮德安 這樣論述:

車輛撞擊曲線是碰撞測試中一個可以代表車輛撞擊運動過程的重要量測數據,由反應車輛碰撞過程的撞擊曲線著手探討,除可清楚了解車輛在撞擊過程中的動態反應與能量變化外,並可研判乘員在撞擊過程中的損傷程度。本論文針對車輛的正面及側面撞擊曲線進行研究,分析車輛撞擊測試中所量測的撞擊曲線特性,包含曲線形狀、振幅及時間歷程等參數,來探討撞擊曲線之形狀趨勢對乘員損傷程度的影響,進而提出可有效減少乘員損傷的撞擊曲線趨勢。本論文並將撞擊曲線之分析應用在車輛抗撞結構設計上,包括車頭保險桿、前橫樑之抗正撞結構設計與車門防撞鋼樑的抗側撞結構設計,由模擬所得到的撞擊曲線形狀趨勢進行評估,以了解所設計抗撞結構是否能有效的降低

乘員之損傷。撞擊曲線形狀趨勢之研究可提供應用於車輛安全性評估與抗撞設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