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音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顫音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陳懋良 廟門的脈動 作品十三(全十三冊)[盒裝] 和PhilipWilkinson的 改變音樂的50種樂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謝家豪鐵琴音樂會—顫音琴迷 - 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也說明:謝家豪鐵琴音樂會—顫音情迷」打擊樂家謝家豪帶來少有整場以鐵琴(Vibraphone)為主軸的表演,藉由鐵琴特殊的響韻和踏板演奏技巧來呈現這場動聽且具有藝術性的音樂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和積木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管絃與擊樂研究所 吳思珊、吳珮菁所指導 蔡瑄庭的 擊樂二重奏作品《桌談》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2021),提出顫音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擊樂二重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 黃瓊儀所指導 翁郁雯的 武滿徹:雨之咒文作品分析與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武滿徹的重點而找出了 顫音琴的解答。

最後網站現貨♪小雙搖電吉他顫音琴橋ST兩點式懸浮拉弦板美芬日 ...則補充:現貨♪小雙搖電吉他顫音琴橋ST兩點式懸浮拉弦板美芬日芬墨芬專業配件. 1,310. 尚未有評價銷售0. 分享0. 優惠活動看全部. 運費券 超商$99up免運→ 立即領運費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顫音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陳懋良 廟門的脈動 作品十三(全十三冊)[盒裝]

為了解決顫音琴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單樂章管弦樂曲《廟門的脈動》創作於1990年至1991年間,陳懋良時年54歲,創作技術已臻完備,充分實踐以西洋作曲技術探索東方文化底蘊的創作理念。   《廟門的脈動》使用小型的管弦樂編制,樂器的比例較重視銅管與打擊樂,木管樂器僅使用一支豎笛,銅管樂器則包括一支法國號、兩支小號、一支長號,兩名打擊樂器手負責演奏大鼓、高音鐵琴、顫音琴、馬林巴琴、定音鼓、大鼓、管鐘、吊鈸、鑼、低音鑼等,音色十分豐富。其他使用的樂器包括鋼片琴、豎琴,以及標準的五部弦樂。

顫音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http://wiwistudio.com
Debussy Mashup - For 2 Marimbas, 2 Vibraphones, Bass Guitar & Drum Set
Composed by Wiwi Kuan (2012)

You can download the score (for free) here: http://wiwistudio.com/DebussyMashup20121012.pdf

德布西總匯 - 寫給兩台木琴、兩台顫音琴、低音吉他和鼓組
作曲 / 官大為

您可以到這裡下載樂譜:http://wiwistudio.com/DebussyMashup20121012.pdf

「Mashup」是一種 1990 年代之後,在電子音樂領域逐漸開始風行的藝術形式。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Mashup」是指「把兩個或以上的錄音,重新拼貼成一首全新的作品」,其中最常見的作法是把其中一首歌的人聲部份,疊在另一首歌的樂器伴奏上,到 YouTube 搜尋 Mashup,你可以找到許多這樣的作品。

通常製作這種拼貼音樂的藝術家,都是使用電腦、取樣機或 DJ 唱盤來演出,但相同的概念也可以使用一般的樂器來實現。這一首《德布西總匯》,就是將德布西好幾首耳熟能詳的鋼琴曲,像是《黑娃娃的步態舞》、《小小牧羊人》、《老頑固》、《洋娃娃小夜曲》、《棕髮女郎》、《夢》以及《第一號和第二號華麗曲》,重配和聲拼貼成現代風格的作品,仔細聽聽看,看看你可以發現幾首?

擊樂二重奏作品《桌談》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顫音琴的問題,作者蔡瑄庭 這樣論述:

會選擇以擊樂二重奏的作品為報告內容是因為相較於打擊樂獨奏曲目,筆者認為二重奏曲的演奏難度會較為困難。除了考驗演奏者之間的默契配合之外,更多了合作與主從關係,要從互相幫助到互相追逐甚至互相對談,這些都作曲家最常使用的作曲方式,以達到在增加曲目困難程度的同時也要求演奏者們擁有很好的詮釋能力。二重奏最重要的便是所謂的對稱,兩者合而為一的平衡感,更是追求同一目標的互利互助感。而隨著打擊樂器種類的日漸繁多,除了敲擊一般樂器之外,也發展出了類似Junk Percussion 的演奏形式。筆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聽到由美國作曲家艾利斯・溫伯格(Alyssa Weinberg)所創作的擊樂二重奏作品《桌談》(

Table Talk),對採用預置顫音琴的創作手法感到新奇。本首作品將各類物品放置在顫音琴上進行演奏,也是筆者從未嘗試過的演奏類型,因此選擇《桌談》作為報告內容。

改變音樂的50種樂器

為了解決顫音琴的問題,作者PhilipWilkinson 這樣論述:

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浪漫時期,直到現代;隨著50種樂器,以及眾多演奏、作曲名家及歷代樂迷,一起走過精彩無比的西洋音樂史。-    超過250幅精緻繪圖、史實照片與樂器構造圖解;-    14萬字音樂與樂器相輔相成,改變彼此的故事;-    從體鳴、膜鳴、弦鳴與氣鳴等四大樂器,記錄音樂如何在時間裡流轉;-    由魯特琴開始、合成器收尾,宛如身歷兩千年的演奏會,聆聽音樂的演化。當演奏家碰上陌生的樂器,他們會不斷鍛鍊表現技巧、找尋各種駕馭方法;當作曲家遇見風格迥異的樂器與演奏家,他們會激發出更多靈感與表現慾望;而樂器則在音樂家的要求下,不斷相互影響、演變與創新;聽眾則因

此可以豎起耳朵,共同參與這場至今不輟的進化過程。閱讀本書就像出席一場由西元前五百年揭幕的交響樂盛會,看到堪稱西洋古典音樂核心、最廣為人知的弦樂器小提琴,歷經多次進化、在貝多芬筆下產生定義革變的鋼琴,完全展現領導權力與發揮樂曲詮釋風格的指揮棒,甚至徹底改變音樂欣賞方式、掀起樂壇巨大革新的麥克風……等或熟悉或從未聽聞的樂器一一登場,與樂器製造者、知名作曲家與演奏大師共同演出直達人心的文明聲響。人聲是音樂的起點,樂器則是音樂的延伸。讀過此書,你會發現:原來樂器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演進史!──古典音樂評論人 呂岱衛雖從改變音樂史的50件樂器出發,縱向有樂器發展、進化,橫向搭配音樂創作的風格演變,實

是人文與科學的全面觀察。──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 邱瑗專業推薦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呂芳玲︱高中音樂教師陳樹熙︱作曲家張寶藝︱高中音樂教師焦元溥︱音樂學者/作家(依姓氏筆劃排列)

武滿徹:雨之咒文作品分析與探討

為了解決顫音琴的問題,作者翁郁雯 這樣論述:

二十世紀日本作曲家武滿徹(Toru Takemitsu,1930-1996)是日本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在國際樂壇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並廣大的影響力。他一生的創作有三百多首作品,作品有管弦樂作品、室內樂作品、歌曲、舞劇、舞台劇及電影音樂作品。其創作手法受到法國樂派德布西、梅湘之影響甚大,再加上運用了東方的傳統元素,因此深深吸引了筆者的興趣。本論文將探討他的室內樂作品之一《雨之咒文》(Rain Spell),此曲樂器組合有長笛、豎笛、顫音琴、鋼琴與豎琴,無論在和聲空間感以及在演奏技巧上,對長笛、豎笛、顫音琴、鋼琴與豎琴都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希望透過分析樂譜、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及特有作曲風格和技巧之後

,再加上由筆者與其他四個樂器交流的合作經驗能更加貼切的詮釋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