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克里夫‧吉佛德CliveGifford,安娜.華特曼AnnaWeltman寫的 全面啟動數學力套書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和維卡斯‧梅塔的 好城市的空間法則: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空間課,看穿日常慣性,找出友善城市的101關鍵要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層樓幾公尺也說明:1. 所以室內高度約剩2.模板工程~1坪~3500元6.34.8比1 0.3公分一才= 一台著作權聲明隱私權政策網站安全政策.3 經評估後未放寬說明如后農業區、-- 第一種不得超過10. 所以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水滴文化 和原點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游雅婷所指導 許維承的 應用數位設計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於集層曲木構築 (2021),提出一層樓高度幾公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集層膠合、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曲木工藝、參數化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許榮鈞所指導 陳韋霖的 建築物內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宇宙射線牟子、宇宙射線中子、蒙地卡羅模擬、輻射度量、混凝土建築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解答。

最後網站107 年- 玖、室內裝修相關法規-二、建築物技術規則建築設計 ...則補充:5.05 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各層樓地板或其一部分,在該區劃中心線以內之 ... 28.28 依據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一般防火門之門扇高度應達幾公分以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層樓高度幾公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面啟動數學力套書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為了解決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作者克里夫‧吉佛德CliveGifford,安娜.華特曼AnnaWeltman 這樣論述:

★108課綱數學素養教育 最佳讀物★ 你從不知道的數學! 全面建構數學邏輯架構! 激發數學自主學習力、啟動內在數學DNA! ✓不教深奧抽象的公式,提供易懂奧妙的原理知識 ✓結合事實、故事與圖解,翻轉古板枯燥的學習方式 ✓穿插趣味數學動大挑戰,引發動腦思考、培養思辨力 【套書特色】 ★建立數學素養、啟動邏輯思辯:打破學科界線,符合108課綱多元主題,化抽象原理為易懂知識,將各種情境脈絡中的數學概念,萃取為精闢、可運用並理解的數學養分,引發自學立和求知熱情!  ★結合生活實例、好讀易懂的科普百科:不教深奧抽象的公式,透過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全方位理解數學的奧妙。並且利用知識圖像化,讓高階數

學的學習變得輕鬆易懂、翻轉古板枯燥的學習方式,有效理解與吸收! ★開啟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超豐富跨領域數學知識,帶領讀者領略以往無法理解的龐雜數學知識,透過探索問題,並且自已動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建立好奇與主動發現的求知慾! 【內容介紹】 《數學為什麼:我的第一本數學小百科‧關於形狀和數字的驚奇》 什麼是數學?為什麼我們要「學」數學? 人類從史前時代到大數據時代的演進, 又和數學發展有什麼關係? 0為什麼是最有用的數字? 質數竟然能讓生物免於獵捕的恐懼? 量一量、分一分, 除了課本和算不完的練習題, 生活周遭裡又有那些大、小事和數學有關呢? 在還沒好好認識數學之前,我們常常就在複雜的

計算題卡關,被抽象的數學公式弄得頭昏腦脹。其實,數學源自我們的生活,只要搞懂理論背後的意義和運用原理, 數學一點都不難,還很迷人!藉由數百個數學驚奇知識和動腦謎題,透過趣味插圖搭配淺顯易懂的解說,讓孩子不再懼怕數學,引發自學力和求知熱情,輕鬆培養數學素養! ★★★謝佳叡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 【專文導讀推薦】 ★★★教育專家 聯合推薦★★★ RUBY莊韻蓓(STEAM教育工作者)、 吳郁芬(ACTC亞洲兒童程式教育協會祕書長)、 徐任宏[維尼老師](數學科普作家‧吳大猷科普獎得主)、 陳安儀(作家‧閱讀達人)、 彭甫堅(中港高中數學教師‧數學咖啡館社團創辦人)、

劉輝龍[龍老](麗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政泓(政大附中數學教師)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依姓名筆畫排序) ◆數字與形狀及符號的組合,使充滿文字的環境中有了變化。本書以「核心素養」作為主軸,讓學生在有趣的主題與圖片中發現數字的奧祕、習得跨領域統整性知識,讓數學不再是艱澀的學科,更習得宇宙萬物運作的邏輯。——吳郁芬 ACTC亞洲兒童程式教育協會祕書長 ◆記得不要打開這本書,否則你會愛上數學的。一本讓小朋友會著迷的數學百科。——劉輝龍[龍老] 麗湖國小資優班教 ░內容簡介 ◆什麼是數學? 我們每個人都曾在學

校裡學過數學,但是,數學遠遠不只是計算而已。數學不只是可以拿來加、減、乘、除的數字。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數學裡面學到什麼?超級多!到底什麼是數學?數學又是從哪兒來的? ◆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運轉著這整座世界!數學老師也許曾經告訴過你數學很有用,你知道嗎,他們說得一點也沒錯! 數學圍繞在我們身活周遭,有的看得見、有的則已經化為演算法的規則或指令,藏在我們的手機或是電腦裡了。 ◆非常大vs.非常小 有什麼東西會比宇宙還要大?比大還要更大,要怎麼表示呢?什麼是「無限」? 那麼,你知道什麼東西比1小但又比0大嗎?所謂非常小,其實「根本不存在」? ◆數學的世界 自然界裡隨處可見的對稱,也是數學!原來

生物的繁衍和基因,都和數學有關!藝術、建築、音樂……也都充滿數學的蹤跡!? ◆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機率! 經典的擲硬幣習題……每個人都知道擲硬幣一次,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機率會一樣。但是,如果我們擲硬幣十次呢? ◆數學未解難題,一起來挑戰! 數學充滿未解的謎團。你可以為多年來困擾著數學家的神秘問題,貢獻任何一點進展嗎? 數學是形狀,數學也是算術,更絕不僅止於此。 數學蘊含在日常生活的每一處,無所不在, 同時也充滿了神奇又如魔法般的事物,驚奇無窮無盡。 打從遠古時代,數學家就開始用各種工具研究數學, 一直到今日,我們可以在一瞬間完成複雜的計算, 並且探究宇宙最黑暗之處,和地球最明亮之地。

************************************************ 《圖解超級比一比:用奇妙的比例尺認識全世界》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8年度最佳童書 ★英國森寶利童書獎(Sainsburys Childrens Book Awards) 2018年最佳知識學習類圖書 ★亞馬遜4.6顆星好評推薦 藍鯨有多大?光是便便就長達3 輛巴士的長度? 巨烏賊的眼球大小如同足球,而人類的眼球比乒乓球還小? 世界最高峰高達46,568 枝鉛筆長?等於10.5座哈里發塔的高度? 一道閃光提供多少電力?一朵雲又含有多少水?   超豐富跨領域主題知識,上百個驚奇知識圖解,以趣味

精美的插圖,透過測量和比較的概念,具體了解抽象數字的真正意義,全面建構具邏輯性的世界觀。藉由全新觀察世界的視角,顛覆僵化、古板的百科框架,帶領孩子大開眼界、建立多元宏觀的視野,激發求知慾、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重量級科普專家 聯合推薦 吳俊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房昔梅/臺北市數學輔導團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陳安儀/作家.閱讀達人 鄭國威/泛科學知識總編輯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依姓氏筆畫序) ◎用最具體直觀的比例,展示最難以想像的自然與世界。本書插圖與排版品質都很高,讓知識更好吸收,讓我不禁想把每一幅都貼在我家的牆壁上。──鄭國威 泛科學知識總編輯 ◎有時候數字對於孩子而言,不過就是沒有感覺的符號罷了。但透過圖解的超級比一比後,能夠清楚感受到每個物件的大小差異;同時也在趣味的插畫中,讓這些科學常識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能培養孩子更豐富的理解力與想像力。──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希望教室》作者.國小教師 ◎用想像力來系統化世界大與小的全新樣態,增添讀者的閱讀樂趣;用觀察力來理解比例尺與物品視覺性連結,觸發讀者的探索慾望。《圖解超級比

一比》讓我們行旅在知識的世界,學得輕鬆、讀出邏輯、找到溫暖。──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年幼的孩子不易掌握與自己身材差距較大的事物,包括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等。本書以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事物作為比例尺,透過趣味的比較,帶領孩子認識環境中各類極大與極小的量,彌補了教科書的不足,相當值得推薦!──房昔梅 臺北市數學輔導團 ▍內容搶先看 哇!世界原來這麼奇妙!超過 100 個顛覆想像的驚奇圖解知識: 【奇妙的比例尺】 *誰比較高? 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樹木、建築物和山脈有多高嗎? 動物比一比 vs.大樹比一比 vs. 高樓比一比 vs.山脈比一比 >>&

gt;以人類、長頸鹿、海岸紅衫和哈里發塔作為比例尺,步步建構高度的理解。 *高空挑戰 月球距離我們約384,400公里。 384,400公里有多遠?看看你鉛筆盒裡的鉛筆,差不多是2,023,157,895支鉛筆長! 還有許多高空紀錄……等你來發掘! 【顛覆想像的具體對比圖像】 *迷你動物 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巧玲瓏的動物,身材迷你、非常可愛! 吸蜜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尾巴末端到喙尖的長度不到6公分。 這種嬌小玲瓏的鳥只有2公克重,差不多是4 ∼ 5顆葡萄乾或1 隻豬鼻蝠的重量。 / 褐小灰蝶翅膀展開只有14 毫米,大概是我們指尖的寬度。 / 阿馬烏童蛙只有7.7毫米長,小到可以放在我們的

指甲上,只比1枝鉛筆直徑大1 根頭髮的寬度。 *星球比一比 地球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而太陽僅僅是宇宙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如果它是中空的話,可以裝入1,300個地球。如果木星縮小成直徑25公分的西瓜,則地球大小會像直徑2公分的櫻桃番茄,而月球只有甜玉米粒般大。 / ﹝各行星大小示意﹞ 如果 木星=西瓜 的大小,那麼…… 地球=櫻桃番茄 月球=玉米粒 冥王星=胡椒粒 【化抽象概念為易懂知識】 *人口大數據 透過各面向,帶領孩子認識「人口」的概念。 每天約有36萬個新生兒出生。那是什麼意思? =每1/4秒至少有1個嬰兒出生 =3秒鐘就能組成

1支足球隊外加裁判 =6小時7分鐘就能讓1座大型體育館塞滿88,080個剛出生的球迷 / 什麼是人口密度? 如果將全球人口均分到世界各地,每平方公里只有49.9個人。 1平方公里=186座美式足球場,每人能擁有3.7座美式足球場 蒙古 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 vs. 澳門 每平方公里有21259人

應用數位設計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於集層曲木構築

為了解決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作者許維承 這樣論述:

木材有著快速生長、儲存碳元素以及能夠被生物降解等特性,在著重節能省碳與循環經濟的今日,歷久彌新的木材於21世紀再度成為眾所矚目的建築材料。透過今日木材材料科學與加工技術的進步,今日已經能夠建造高達18層樓的木構造建築物,是人類文明於建築領域中所能達到的高度成就。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加有效且便捷的進行加工生產與製造,工具的發展已經由手工、電動工具進入數位製造機具。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與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的結合,設計者能夠自定義不同的加工方式,整合設計到製造的流程。而機械手臂的

出現一部機器能夠進行多類型的加工方法,減少了許多木材加工上的限制,並且以更高維的自由度進行加工。本研究主要透過機械手臂製造搭配銑削加工,並以曲木為結構框架進行設計與製造之整合。曲木是一種多維度變化的木構造形態,以往的曲木加工必須仰賴精湛的木工工藝,以及工匠搭配手工或電動工具進行製作。本研究透過六軸機械手臂與電腦離線編程,並於機器手臂末端執行器安裝電主軸進行自定義的曲木銑削加工,透過調整參數化模型以及機械手臂與轉盤達到更簡潔、更多元、且更有效率的數位製造方式。本論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透過兩種形態的曲木實驗(扭轉、彎曲),針對其特性進行格柵亭與曲木亭的設計,並將扭轉及彎曲的數據轉換為參數並置入

參數化模型,討論其構造與製造方式,並且產生三維的建築模型檢討施工時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進行修正與改進。二、以曲木模具進行三維放樣集層膠合以生產曲木桿件,應用機械手臂離線編程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建造出尺度為1:2的環形單點交叉結構曲木塔。三、將複層式的曲木結構桿件與結構節點相互結合,並透過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所需的卡榫位置,最後進行組件的卡接定位,以及單元組件的組裝。四、記錄組裝與搭建曲木亭之過程。期待本研究的成果,能夠為本地的微型數位木工廠之規劃與機器手臂木材加工研究所參考。

好城市的空間法則: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空間課,看穿日常慣性,找出友善城市的101關鍵要素

為了解決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作者維卡斯‧梅塔 這樣論述:

認識友善城市、日常空間&場所精神的 101 課 景觀∣建築∣都市計劃∣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科學∣社會學 關心城市文化∣都更議題∣公共政策 釐清核心價值、系統學習、進入專業的快速鍵   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城市生活品質不只是城市規劃師的事!   你的都市生活是你的選擇,還是無意識的慣性?   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空間」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日常空間教育課   像城市規劃師一樣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城市   教你看穿城市日常空間規則   找出友善城市、優質空間體驗的關鍵要素   本書濃縮城市規劃師

的思考方法與實戰心得,提供大家快速參照的經驗法則。本書焦點放在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例如:可以讓人賺錢的好設計,比較可能實現;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讓行人順路穿越公園,會是互動好設計,我們愛看人卻又不想被看,這之間需要巧妙的安全感設計。   ◎城市生活大解密,有我們不自覺的慣性?   路線這麼多,為何你偏好走這一條?為何有些店家我們總是光顧,有些路段甚至讓我們樂意「繞路」多走,有些地方卻只讓人想快步通過?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們竟一次「順路」辦好其他事,各種行動一次搞定?這些並非巧合。當我們僅僅只是

朝某個目的地前進,一連串都市體驗的「慣性」便已牽引著我們的行為與選擇。   本書告訴我們:   ●都市居民已經習慣了靠近和熱鬧,也珍視這種特質。   ●當一條街甚至一棟建築是「多孔的」,會給人充滿魅力與希望的感覺,讓人願意親近。   ●路上的建築物或店家若未讓我們察覺裡面「有東西在等我們」,那我們就不會費事進入。   ●有些公共設施成為蚊子館,可能是因為無法讓人清楚看到對面的出口,「我們一進入,就會找出口」是人性本能。   ●城市的一切相比於郊區鄉間總是「特大號」,並非鋪張浪費,而是出於「尺度、比例」的人性直覺需求。   ●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郊區的土地是根據目的做規劃,因

此郊區經驗通常是選擇性的、單一變數的、以目的地為導向的;都市的經驗則是連續的、斜線的、偶然的。它是同時一起,而非一次一件。   「當都市主義打造出一段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的路程時,它就發揮了功效。」─Paul Goldberger   ◎為何有的街景,就是特別迷人,讓人流連?   在大自然中,我們能夠享受遼闊的風景;但在都市中,大多數人反而會避開寬廣開放的空間,選擇棲息在界限明確並具有高度圈圍性的戶外空間。   ●在城市中,人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當你在路上行走,比起行經一棟30公尺寬的建築,你會更樂意行經五棟共30公尺寬的建築,因為你可以一次獲得五種空間體驗。   ●有些樹木特別

「都會」,它們的形狀與擺放方式,決定了它是區隔功能的「標的樹」,還是讓人流連聚集「空間樹」。   ●如果街道通往一個空蕩或令人困惑的景緻,會減弱街道的體驗感。   ●有時你不走直線,樂意穿梭一旁公園,是因為公園內步道巧妙延續了週邊街道。   ●廣場上低於人行道的階梯,可能創造意料之外的寧靜,高架於地面的公園,可提供令人欣喜的放鬆舒緩,暫離都市的擁塞。   被特別打造出的地景藝術可能沒人去,但這些充滿日常生活嗡嗡聲的街區生活卻生氣勃發──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大家都該有的城市設計關鍵概念   ▌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測試

一下你的生活空間,年輕人和老年人是否同樣覺得超值?適合短暫還是長期停留?是否一年四季都能留住愛曬太陽的人們?一、二樓的居民,是否會忽略正在進行的活動?   ▌在城市,「效率」才是一切?如何讓居民產生「城市漫遊」的念頭?   我們很懶……除非有獎賞──人們通常會尋求最簡單的路徑通往目的地;都市設計者的工作,常常就是要誘使人們付出額外的力氣,多走一些路,豐富個人的體驗,並促進社會與經濟的互動。   ▌為「效率」而生的建設,本身也有成本/效率曲線的限制   蓋得越高效率越高,但要在一定的高度內。鋼筋混凝土建物越高越便宜,但只限於某個高度。當建物超過三十層樓,每平方呎的造價就會增加。   ▌短街

廓適合城市漫遊,長街廓適合住宅區   街廓越短,人們越容易探索,越容易挑選喜歡的遊走路線;長街廓則適合住宅區,躲過商業大道的極度喧囂。   ▌玻璃越多未必越開放   全部以玻璃為覆面的建物,看起來是將開放性極大化。但在真實經驗裡,全玻璃的建物反而容易增加我們的隔離感;玻璃牆並未讓我們感覺更連結,反而帶給我們被剝奪感。   ◎好的城市設計,能讓城市生活大不同   城市的肌理,可依市中心距離、商業活動、收入等級、人口結構,層層建構出來;將公園樹種在公園外面,更能將居民圈圍進來;在住宅區引進非住宅性用途的設施要考量「大小」,大小適宜,就能以令人滿意甚至富有魅力的方式與住宅區結合。讓每個城市深受喜

愛的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專業推薦   吳光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吳書原|太研規劃設計顧問總監   林靜娟|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康旻杰|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副教授   陳宇進|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暨跨領域設計中心主任   曾  瑋|東海建築學系系主任   張  樞|張樞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趙子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推薦語 ▌   「作者以精準的文字表達都市設計專業知識背後的基本觀念,提高了一般性讀者及初學者對都市設

計的認識及素養。」──吳光庭   「101系列的書籍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方式,釐清特定領域的核心價值及操作原則,很值得學生參考。」──康旻杰   「僅是建築無法構成都市,都市設計要考量與連結的是建築、土地、環境、人文、地景紋理、交通、流動等……既邏輯、理性又感性的藝術,本書提供與以往計量式的都市理論,稍微不同的觀點及有趣的思考及切入,非常值得深入理解研究、咀嚼再三。」──吳書原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口語的文字與繪圖搭配表達複雜的空間概念,創造出從非專業者、初學者到專業者都能產生共鳴的好書。」──趙子元  

建築物內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研究

為了解決一層樓高度幾公分的問題,作者陳韋霖 這樣論述:

地表的宇宙射線劑量以宇宙射線牟子及中子的貢獻為主,因此,過去地表的宇宙射線研究多圍繞著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進行探討。然而,卻少有文獻同時探討建築物對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屏蔽效應。基於精進建築物內宇宙射線研究的目的,本研究運用了實驗量測及理論計算方法,同時評估建築物內的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通率/劑量率分佈。本研究採用了柏克萊實驗室宇宙射線偵檢器及高靈敏中子偵檢器,觀測台灣地表及清華大學工科館內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隨環境變化的趨勢。利用發展純熟的FLUKA宇宙射線模型,以地球實際尺寸、美國標準大氣模型及理想地磁模型執行蒙地卡羅模擬,獲取台灣地表的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資訊。由於宇宙射線模型幾何過於龐大,

無法直接用來評估建築物對宇宙射線造成之效應。截至目前為止,亦鮮少有研究在理論計算中,考慮真實的建築物結構。為了突破建築物內宇宙射線理論計算的困窘,本研究提出了二階地表宇宙射線模擬方法。該方法透過完整宇宙射線模擬取得台灣海拔200公尺處的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完整特性,並建立二階地表宇宙射線模型,於海拔200公尺處延續大氣層牟子與中子的發展歷程。透過一系列高空與地表宇宙射線模擬與量測的比較,本研究對理論預測效能進行分析及探討,在利用中子量測結果修正的前提下,於理論預測結果與量測間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將二階地表宇宙射線模擬方法應用於工科館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研究及建築物屏蔽因數的研究上。於工科

館的研究中,本研究展示了工科館內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詳細分布,並決定出宇宙射線牟子和中子於工科館空曠屋頂處的年有效劑量分別為115.2與35.2 μSv a-1,於東側走廊處的劑量率逐層衰減至一樓分別降至97.8與9.9 μSv a-1,每層樓(15公分厚混凝土)對宇宙射線牟子及中子的衰減因數分別決定為0.97與0.78。建築物屏蔽因數的研究中,本研究探討了兩種常見的建築物型態:20層大樓及5層集合住宅,研究結果充分顯示了側向入射對低樓層的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劑量貢獻,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本研究決定出宇宙射線牟子與中子的建築物屏蔽因數分別為0.95及0.60。此外,本研究考量宇宙射線劑量組成隨

高度變化明顯,以及建築物對不同宇宙射線屏蔽效應的差異,進一步地決定出對整體宇宙射線的建築物屏蔽因數,該因數與海拔高度相依,由海平面的0.79逐漸下降至海拔5000公尺處的0.65。本研究利用二階地表宇宙射線模擬方法,更合理地估算建築物屏蔽因數,評估結果提供了未來群體劑量評估工作一新參考資訊。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階地表宇宙射線模擬方法,亦可在未來作為宇宙射線相關應用的研究工具,例如宇宙射線牟子造影、宇宙射線中子水分探測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