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文兵寫的 明哲保身:徐文兵說成語裡的中醫智慧 和陸昕慈的 優雅媽媽不抓狂:小陸媽咪與兒童臨床心理師聯手終結孩子21個失控行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淺談牙齦炎及牙周病也說明:依國民健康署調查,「40歲以上成年人中, 90%的人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炎」。一般來說,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時並不會流血,如果刷牙時牙齦會流血,或甚至在咬硬物時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吉林科學技術 和凱信企管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蔡嫦娟所指導 黃意君的 大班幼兒睡前行為、干擾因素與睡眠品質之研究 (2011),提出一 晚 不刷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睡眠品質、睡前行為、干擾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口腔衛生科學碩士在職專班 楊奕馨所指導 孫曼漪的 學童氟化物使用及口腔保健行為現況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調查2001-2002為例 (2005),提出因為有 口腔保健、氟化物使用、潔牙習慣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 晚 不刷牙的解答。

最後網站防疫不敢看牙醫的潔牙神隊友!交給【飛利浦Sonicare鑽石靚白 ...則補充:第一次使用就深深覺得相見恨晚!那種每顆牙齒與牙齦邊緣都好乾淨的感覺,完全超越手動刷牙或一般電動牙刷的效果,而且牙齒真的有感變白,真的太讚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 晚 不刷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明哲保身:徐文兵說成語裡的中醫智慧

為了解決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作者徐文兵 這樣論述:

“明哲保身”一詞出自尹吉甫的詩篇《烝民》,記載於《詩經大雅烝民》中。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這是一本表面上講成語,實則說透正確的防病治病之道、讓我們好好活著的明心見性之書。    比如,通過“塞翁失馬”的故事,我們知道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是最為寶貴的,而普通人喜歡爭名逐利,得物則喜,失物則悲,這往往是易患病又遷延難愈的重大原因。又如“修身養性”,告訴我們什麼才叫養生,什麼是正確的生命觀——首先是貴生,然後追求生命的量,其次追求生命的質。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知名中醫專家,中醫教育家。   1966年生於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魏天梅學習中醫,1984年畢業於大同二中

,考入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六年制),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曾獲任應秋獎金、醫史知識競賽第一名、《中國青年報》徵文比賽一等獎。1990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先後在北京中醫學院附屬東直門醫院門診部、院辦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其間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幹部英語進修班一年,籌建了東直門醫院外賓門診部。1995年晉升主治醫師,後被調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校辦,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同年被授予“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榮譽市民”的稱號。後考取美國針灸師、中醫師資格證書,獲馬里蘭州針灸師執照。    1998年回國辭職,先後創辦北京厚樸中醫藥研究所、厚樸中醫學堂、北京厚朴中醫診所。先後師從裴永清教授、周稔豐教

授、蘇有餘先生,始終奉行崇古復古的理念,孜孜不倦致力於中醫臨床和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宣導親近自然、回歸傳統,以聞道、行道、證道為己任,惠及患者遍佈海內外,桃李滿天下,成為獨領風騷的一代中醫教育家和醫學家。    2007年出版專著《字裡藏醫》,其繁體中文版於2011年在中國臺灣出版,當年即被《中國時報》評為年度生活類十大好書。2008年年底,與梁冬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頻道宣講《黃帝內經》,相關對話叢書一套6冊也先後出版。2009年於中國氣象頻道主持《四季養生堂》欄目,相關音像和圖書《四季養生法》於2012年出版。2018年出版圖書《飲食滋味》《知己》。2020年出版《夢與健康》《徐文兵

講黃帝內經前傳》《徐文兵講黃帝內經後傳》等圖書。 1歌舞昇平 1 身為中國人,居處環境、遺傳體質決定了發自內心地歌舞是最適宜我們的保健方式。 2起死回生 7 中醫治病救人的奧秘,就是依靠患者天生的防病治病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所謂生機。離開這一點,再高明的醫生也不會有所作為。  3刻舟求劍 13 無論治國還是治人,都應順應自然之道,知常達變,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如果孤立、靜止地看待、解決問題,那就可能產生禍國殃民的結果。 4塞翁失馬 19 人常說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事到臨頭,真正能做到如此達觀的人沒有幾個,往往是病入膏肓、死到臨頭的時候才想起生命是最可寶貴

的,可惜為時已晚。 5田忌賽馬 25 如果我們知道了周圍人的秉性特點,又有自知之明的話,就能掌握與不同人相處的技巧。既能在與人的交往中獲益,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老死不相往來,又能避免出現農夫與蛇的悲劇。 6物極必反 35 養生的秘訣不過是保精持滿,不要過早、過度消耗精氣,儘量晚一些觸碰極限和極點罷了。說白了很簡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7鄭人買履 45 度的好處是直觀、量化,容易掌握,但它只能靜止、片面地反映客觀實踐,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完全替代實踐。況且有些事是不能量化的,是測不准的。只有頭腦簡單的人、喜歡偷懶的人,才往往願意為了省事而這麼做。 8修身養性 55 在貴生的基礎上,人

們才會去學習養生。養生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追求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長壽命;其次是追求生命的質,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9捶胸頓足 61 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這些欲火焚身、憂心如搗、焦躁不安的人恨不得去吞冰臥雪,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應該讓他們把體內的鬱熱邪氣發洩出來。這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靜,而是動。 10積精全神 69 精髓作為物質基礎,在早期積累完成以後,就逐漸流失、消耗。儘管也有填充,但總體趨勢是由負增長到純減少,直到油盡燈枯。 11性命攸關 75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決定的,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具體說就是“神”。 12拘形為象 79 所謂“象”由心生,就是通過自

身的修行,開啟智慧,進一步提高人的抽象思維能力,達到能見微知著、由表及裡、舉一反三的目的。 13盲人摸象 85 明眼人都知道,每個盲人發現的都是真相,但只是部分真相。他們可以自以為是,但如果能以謙卑的態度,尊重、學習別人的發現,就能更接近全部真相。 14失魂落魄 89 失魂落魄並非完全喪失意識,也不是昏迷。人還是清醒的,但舉止失常,近乎瘋癲魔怔,精神不大對頭,喪失了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說得科學點就是潛意識。 15尸位素餐 97 容易受暗示,被催眠、洗腦的人,最可能發展成多重人格。失神放空自己在先,被灌輸邪念在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失去本我也就是失神,是附體的前提。 16人無遠慮,必有

近憂 103 中醫治療焦慮,定位在心神;治療焦憂,定位在脾胃。二者診斷都是虛火,病因為妄想。診斷之後,通過針刺、艾灸、服藥、按摩等手段,可以很快解除患者的生理症狀,進而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心理狀態。 17憂心忡忡 109 預防忡的發生,以護心為首要。首先避免情緒的劇烈變化,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驚最易導致怔,憂易致忡。其次避免感情、情感的傷害,愛恨情仇、貪嗔癡怨都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定,甚至散亂。 18病入膏肓 115 中醫判斷人的生死則根據“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人自愈、復原的功能的總稱,不僅指肉身和意識,還有更高級的心理活動。 19運斤成風 121 治癒疾病,不僅要靠醫生高超

的技術,更需要患者的配合。離開了患者的代償、修復、自愈能力,醫生什麼都不是。 20曲突徙薪 125 不僅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更重要的是要有預見性、前瞻性,要從善如流,善待給自己提忠告的人。 21七月流火 131 如果不懂天文、星象、氣候、物候,就很難理解中醫理論,要麼斥之為封建迷信,要麼曲解附會,把五行解釋成五種材料、五大行星等。這就類似于十姨廟的故事,讓人啼笑皆非。 22恬不知恥 135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雖然沒有舊時那麼血腥殘暴,但一樣對人的智商特別是情商提出很高的要求。除了比凶鬥狠,還要看誰能及時修復創傷,滿血復活,重新披掛上陣。這其實也是恬的功能。 23甘之如飴 141 現

在人吃到糖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古代卻不然。在古代,天然的糖分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無需特殊工藝即可獲取,但產量有限,又受時令和貯存條件的限制。 24含飴弄孫 147 含飴弄孫體現的中國養老觀,就是充滿溫暖、親情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這種家庭中有暮氣沉沉甚至死氣沉沉的老人,也有朝氣蓬勃、英姿勃發的兒童和少年,當然還有沉穩剛健的中年人,這種陰陽、溫涼、剛柔交織的結果,就是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有益於人的心神健康。在這樣的家庭裡,老人不是混吃等死,中年人不絕望,兒童充滿希望。 25大快朵頤 153 人是雜食動物,食品品質不足時只能通過數量彌補,嘴大、頤廣、容量大就是優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精細精美的食

物越來越多,沒必要吃那麼多,下巴就逐漸收回,大嘴也變成了櫻桃小口——現在,美醜貴賤都顛倒了。 26杞人憂天 159 本質上而言,想解決心理問題,還是要從身體入手。生理問題解決了,心理問題就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勸導。 27膾炙人口 165 古人炙肉用木薪炊火,講究慢工出細活,烤出來的肉油出、味入、皮焦、裡嫩。現代人心急浮躁,用的是電火、煤火、微波,烤出來的肉味道難吃,哪裡談得上膾炙人口? 28應時當令 171 人應該按照時令調整、調節自己的生活,包括但不限於起居、作息、飲食、服飾、情緒、作為等。 29杯弓蛇影 177 臨床上大多數焦慮、抑鬱的患者不是因疑生病,而是因病生疑,也就是經常為病

態、負面的心態找理由生疑。 30諱疾忌醫 181 “諱疾”還有可能是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偷偷治療。“諱疾忌醫”則是另外一回事,指隱瞞或拒絕承認自己有病,同時又不讓醫生治療。 31壽終正寢 185 現在醫療條件好,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但是猝死的中年人越來越多,都是四十多歲就走了,連個“壽”都談不上,原因就出在生命觀和價值觀上。 32望梅止渴 189 渴是主觀感覺,是心火。有的渴與身體乾燥、津液不足有關,有的則因情緒、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產生。人在激動、焦躁的時候總會覺得口乾舌燥、咽喉發幹,偶爾發生還算正常,經常如此就是病態了。 33問心無愧 195 早期的懲戒教育容易讓人產生羞恥感,進而發展

為愧疚感。“疚”是心病日久後產生的自責和負罪感。愧久了,就會出現疚。也就是說,患者從開始的虧欠、自卑的虛證,轉向責備、譴責、傷害自己的實證。 34皮開肉綻 201 無論何種外傷,都會傷及血絡、脈管,出現出血、瘀血或血腫,因此止血、消腫、活血就是治療外傷必不可少的步驟。 35刮骨療毒 205 中醫通過手術的辦法把朽骨取出,這是治療這類疾病的好辦法。所謂刮骨療毒,指的應該是刮除壞死的朽骨。 36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209 人首先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勢利導,善用其利。其次,不要違和,過熱了要乘涼,避免中暑;過寒了要烤火,避免凍傷,善避其害。 37肝膽相照 213 肝膽相照除了表示

彼此不隱瞞、遮掩,還有互相關照、照應的意思。 38沒齒難忘 217 人老了,牙齒沒了,不是因為剛強,而是因為不懂口腔衛生,不漱口、不刷牙,牙齒最終被細菌侵害,瓦解、碎裂、脫落。 39一吐為快 223 嘔吐是天賦本能,是用來保護身心健康的。當人聞到不舒服的氣味,看到某種血腥痛苦或難以接受的場景,吃進去、喝進去有毒、有害的東西,過度攝入某些東西(甚至是水),都會通過嘔吐來化解,排出毒素,消除心理障礙。 40痰迷心竅 229 沒有外界誘因,人體卻主動分泌黏液,只能說明營養過剩,中醫稱之為痰濕體質。此時應當控制飲食,避免過多營養物質的攝入,特別是助長痰濕的牛奶、煮雞蛋、水果、冷飲和啤酒,當然還有

海鮮,特別是海參。 41瘕積聚 235 根除癥瘕積聚,其實就是防患於未然,就是防微杜漸,控制量變、形變,預防質變的理論和手段。 42吮癰舐痔 241 清創排膿、透邪排毒是治療癰瘡的重要環節。在古代,醫生就承擔了吮吸膿液的工作。 43飲鴆止渴 245 中醫利用砒霜大熱、大毒的特性,用來治療惡性瘧疾和白血病。當然,劑量、給藥途徑和劑型都需精准把握。

一 晚 不刷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母雞奶奶晚安故事2,全新六個小故事、六個小藥方,輕鬆解決孩子的成長小煩惱!小行星樂樂TV YouTube頻道★ 陪伴孩子成長的影音學習頻道★ 立即訂閱:https://cplink.co/xEchAwZ3

小寶貝睡不著嗎?不用數羊,聽母雞奶奶嘰哩呱啦說故事,和小雞寶寶一起開心入睡到天亮!
全套共有六本圖畫書+六個有聲故事劇場(含6個故事,並由文學名家廖玉蕙二度跨界獻聲演繹母雞奶奶這個角色,令人驚喜!)

《愛吃糖果的大野狼》:從愛吃糖、不刷牙到節制適量、勤刷牙
有一隻大野狼非常喜歡吃糖果,不管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他都在吃糖果。
而且,大野狼是從來不刷牙的……他搶了豬小弟的糖果後,這時又想吃綿羊棉花糖,大野狼能成功混入羊群裡吃糖嗎?

✪ 更多有趣好故事,陪伴孩子睡前時光:https://cplink.co/mS15WwGB

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
★ 最適合0-8歲聆聽的故事APP ★
前往Google Play下載:https://cplink.co/KeemPqbY
前往 iOS 下載:https://cplink.co/Mj2Vo7C1
...................................................................
✔ 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前往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訂閱親子天下FB:http://on.fb.me/1Kkng6j
✔ 前往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訂閱親子天下Shopping FB:http://on.fb.me/2dpFvHK

大班幼兒睡前行為、干擾因素與睡眠品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作者黃意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大班幼兒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以及睡眠品質會造成身心健康發展的差異情形。以自編結構式問卷讓家長回想ㄧ週內幼兒的睡眠情形填答,採方便抽樣大台中公私立幼稚園,總共發出52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24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1.大班幼兒睡前行為主要是上廁所、簡單盥洗與關燈,睡眠方式則與父母同房同床為多。而睡眠干擾因素主要是睡前聊天、還在睡前準備、玩玩具、看電視。睡眠環境則是開小夜燈入睡。另外,睡眠品質指標指出,大多數幼兒晚上21:31~22:00入睡、早上6:31~7:00起床、睡眠長度在8

到10小時之間、在床上6-15分鐘入眠、賴床程度不嚴重大約5分鐘以內就會起床、睡眠中斷的原因依序 為身體不舒服、內心害怕、噩夢、夜驚。2.睡眠品質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不同。3.大班幼兒平日一週內睡前行為與睡眠品質的差異情形,晚上睡前關燈次數愈高,幼兒早上起床時間愈早以及睡眠愈不會中斷;與父母同房同床睡次數愈多,幼兒愈晚睡,而自己獨睡的幼兒,比有跟父母同房同床的幼兒夜間睡眠長度還長。另外,幼兒習慣安撫物的次數並不影響睡眠品質。4.大班幼兒睡前玩玩具和聊天的次數愈多,幼兒晚上上床時間愈晚;睡前看電視和吃消夜次數愈高,會在床上入眠時間愈久;大班幼兒睡前激烈運動、玩玩具和還在進行睡眠準備次數愈高,賴床程

度愈高;大班幼兒睡前玩玩具和聊天次數愈高,睡眠中斷程度愈嚴重;在寢室愈多次看電視入睡,賴床愈嚴重。5.大班幼兒平日一週內睡眠品質對身心健康影響的差異情形,主要是早上晚起對身高、體重、BMI才會愈較高、較重、數值較高,而白天精神狀況和學習狀況則要愈早起愈好;夜間睡眠長度愈長,身高和體重愈高愈重;在床上愈快入睡,對食量、情緒穩定度和學習狀況就會愈好;大班幼兒愈不會賴床,情緒掌握度愈好;睡眠中斷程度愈高,注意力愈低。 最後,依據以上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幼兒家長、教育工作者和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建議。

優雅媽媽不抓狂:小陸媽咪與兒童臨床心理師聯手終結孩子21個失控行為

為了解決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作者陸昕慈 這樣論述:

孩子不愛刷牙、不收玩具、依賴、不專心、只要3C…… 每天和孩子在這些問題裡拔河、角力, 你,是不是煩心無奈又心力交瘁!? 媽咪實戰對策+專家有效良方, 雙管齊下,輕鬆解決孩子讓人頭痛的21個症狀。 不吼不叫不抓狂,失控娃變得好教養,虎媽也能好優雅。   在眾人羨慕養出一對寶貝女兒的讚嘆之下,   小陸媽咪也曾走過一段教養的暗黑心酸期……   特集十年育兒成功實戰經驗,輔以兒童臨床心理師專業驗證及建議,   以有趣的漫畫搭配文字,輕鬆好閱讀;   細膩的分齡、清楚的步驟說明,教養不費力,   更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教養書!   ▎以實況劇場方式呈現:   孩子失控的狀況以趣味地漫畫劇場方

式表現,配上活潑的文字說明,全書擬真有感。教你如何見招拆招,輕鬆應付孩子令人抓狂的行為,有效解除孩子脫序問題!   EX:什麼都不想,只要3C   【媽咪寶貝小劇場】   寶貝:媽咪,我想玩平板。   媽咪:寶貝,平板對你的眼睛傷害非常大!我們只有一雙眼睛,要好好保護!   寶貝:為什麼會傷害眼睛?   媽咪:手機或者平板的螢幕,為了變出鮮艷的顏色,要射出很亮很刺眼的光芒,這種光芒很危險,是「恐怖藍光」……也就是說,如果因為看手機或平板電腦太久而眼睛瞎掉,就再也看不見了!   (用戲劇性的語調與表演、真實的知識,認真解釋3C用品對眼睛的傷害,讓孩子知道被禁止的理由,而非只是「不准

玩」。雖然這像在恐嚇孩子,但卻百分之百真實,黃斑部病變是不可被忽視的現代文明病!)   寶貝:可是不能玩遊戲好無聊。   媽咪:不會啊,我們可以堆積木、拼拼圖、去公園玩、去打球,然後陪媽咪去逛超市,你可以幫我挑選晚餐的食材,也可以幫忙煎蛋、炒菜、擺碗筷,等你吃飽飯、洗完澡後如果有時間,還能用大電視看半小時卡通,你說好不好?   寶貝:好!那我可以挑我喜歡看的卡通嗎?   (用真實的互動,取代3C教養法。如果無法一下戒除聲光的刺激,看電視也比看手機、平板螢幕好很多!)   ▎專家補充背書審訂:   全書收錄教養從新手到上手,從虎媽到優雅媽,十多年淬鍊的實戰成果分享,並輔以專業兒童臨床心

理師補充及驗證,實戰+專業,「說教養」很夠力!   EX:孩子不愛寫功課怎麼辦?   【聽聽專家怎麼說】   兒童臨床心理學吳怡賢心理師表示:請試想像當老闆要求你繳交一份報告,規定要手寫,字要漂亮,還派了「訂正專員」負責「協助」擦拭錯字及不漂亮的字,確保可在時限內繳交,你會因為接受一個可學習的挑戰而感到高興呢?還是想著「是不是得罪老闆了」?   為了要避免形成不良的循環,我們要協助孩子體驗「寫功課」和「好事」一起發生的經驗,例如,完成作業後,有值得期待的點心、自由的遊玩時間及父母對其努力的肯定等等。     ▎清楚的分齡方法及互動遊戲:   全書以孩子在生活、學習、玩樂、人際各方面最高

頻率發生的狀況一一說明,並以清楚的分齡教育、詳盡的步驟方法來建議;同時更設計多款互動遊戲,親子關係能和諧之外,不打不罵不抓狂,教養不再是難題!   EX:孩子超容易分心,怎麼辦?   漫遊兒拯救行動:   01 艙門警示鈴(專注訓練)   要讓孩子持續專注在不感興趣的活動中,就像要求孩子待在無聊的太空艙裡看著枯燥的數據,孩子可能會在太空艙裡遊走,「不知不覺的」打開艙門,然後就漂浮在宇宙中了。因此好辦法就是,設置「艙門開啟警示鈴」,可先觀察孩子注意力持續度的時間(例如,10分鐘),在孩子即將分心時,給予口語提醒,若父母無法陪伴在旁,也可設定提醒鈴(叮一聲即可),有助於提醒孩子重新專注。

  02 避開宇宙黑洞(簡單環境)   當孩子在進行無趣的作業時,環境中有趣的事物(例如,窗邊風景、電視聲、玩具、小擺飾)就像是宇宙黑洞,擁有強大的吸引力,難以逃開。因此盡量降低環境中有趣的事物,有助於營造專注的環境。   03 艙外活動時光(分段學習)   短暫的艙外活動時光,有助於孩子重新投入艙內活動。依據作業/活動的困難度,將內容分段進行,例如,專注15分鐘作業後,起來活動5分鐘,再漸漸拉長專注持續的時間。     【使用說明】        ★父母自己悉心閱讀   藉由成功的實戰教養方式分享,從中找到處理應對孩子狀況的對策。許多的方法及智慧都藏在每一次與孩子的對話與互動裡,可以先試著

依樣處理,再輔以兒童臨床心理師專業的建議,一定能減少教養的挫折,培養更好的親子關係。   ★和孩子一起共讀   每一狀況都用有趣的漫畫呈現,可以當床邊故事和孩子一起分享。不論是用說故事的方式,或已經識字的孩子,都可以藉由漫畫的內容以及小劇場的對話,彼此笑鬧著說:「你看,你就是這麼皮蛋!」「媽媽,妳看妳就是這麼兇!」……在歡樂親子時光之後,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也能觀察自身言行,找到問題的癥結,心平氣和看待教養這件事。   ★Q&A以及貼心小提醒的功用:   當發生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或在教養上有疑惑時,皆可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方向;甚至,當教育遇挫折,亦能時時給媽咪加油、打氣。  

學童氟化物使用及口腔保健行為現況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調查2001-2002為例

為了解決一 晚 不刷牙的問題,作者孫曼漪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國人對於健康的態度一向著重在全身系統性疾病,而對口腔健康較為忽視,近幾年來,由於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教育部自1993年大力推動校園口腔保健活動,包括餐後潔牙,培訓口腔保健醫師,及自2002年起全國納入含氟漱口水推廣計畫,已大幅提高了學童對口腔保健的參與,但學童保健行為是否已落實,以及國人(包括學校執行者)普遍對氟的使用並不十分了解,是否在執行上有影響;因此探討學童目前的潔牙習慣及氟化物之使用現況,以作為衛教推廣的参考實為必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1)學童氟化物使用現況,2)學童餐後潔牙行為之現況,3)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氟化物使用、及潔牙相關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方法

以2001-2002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為例,以在台灣地區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且有正式學籍、年齡6-13歲之學生為對象,將全臺灣地區,分為北中南三個地區,再加上加4個特殊族群及地理位置偏遠的山地、東部、離島澎湖,及客家族群總共十三層,共359個鄉鎮區,以等比隨機(pps)的方法抽出104 個學校、2496學生,針對學童潔牙及含氟漱口水使用現況,來調查全國國小學童目前口腔保健潔牙行為與習慣之概況,並藉此探討氟化物使用之相關因素。 研究結果共有2405名學童完成問卷調查,完訪率為96.35%;依本此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整體而言,有12.09%(291人)有過塗氟或氟錠經驗:其中有塗氟經

驗者有10.2%,不記得者佔0.28%,不知道什麼是塗氟的有11.59%。有吃過氟錠者有3.16%,沒有86.75%,不知道什麼是氟錠者尚有9.91%。大部分學童對含氟牙膏並不陌生,使用比率有88.58%;至於含氟漱口水則由於學校推行,有高達85.17%的使用比率,直到2002年使用學期數以1-2學期( 28.29% )及 4-5學期(10.26%)最多。至於潔牙狀況,則發現學童餐後就刷牙的態度不積極,每天早晚加餐後都刷牙的比率只有19.48%,衛教尚需加強;如一般國人習慣,大部分男女學童均無餐後刷牙習慣,只在早晚刷牙者最多,佔43.49%,甚至只在早起時刷ㄧ次者還高居15.21%,顯示國小學

童餐後潔牙的衛生習慣尚待加強,口腔保健衛教尚需加強。結論:1) 沒有塗氟或吃氟錠經驗的男學童為88.41%(n=1108)、女學童97.37%(N=1006),學童塗氟或吃氟錠的經驗與父母教育程度呈正相關,在族群及地區層,都有顯著差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