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局 廠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財政稅務系 蕭大正所指導 吳玉秋的 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 -以本國銀行為例 (2020),提出中信局 廠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市場結構、市場行為、經營績效、本國銀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陳翠蓮所指導 林聖峰的 美援物資的運用與經濟政策:以小麥和麵粉為例(1950-1961) (2020),提出因為有 美援、小麥、麵粉、經濟政策、尹仲容、480公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信局 廠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信局 廠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 -以本國銀行為例

為了解決中信局 廠商的問題,作者吳玉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市場結構、行為與經營績效理論(SCP理論)為基礎,來探討本國銀行之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對於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本國銀行市場行為方面是以業務多角化來當作在市場結構變動下所採取的市場行為。以國內 27 家本國銀行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自2010年至 2019年止。在市場結構的部份,所選取之資料係以存款市佔率與市場集中度為主,在市場行為部份,所選取之資料係以業務多角化為主,而此三項變數均為本研究之解釋變數;在經營績效的部份,所選取之資料係以樣本銀行之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及 Tobin's Q 為被解釋變數,並加入作業風險、營收成長率、逾放比率、存放比率及銀行規模等項目為控制變數進行實證分析,

以探討各變數對本國銀行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中發現,銀行業市場結構對經營績效之關聯性,與本研究預期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因為近十年以來,本國銀行存放利差的變化較大的關係,金融機構的存款結構直接影響其經營績效,表示銀行業市場結構具有特殊性,在時代洪流下不斷蛻變與進步,發展出特殊的市場結構,進而讓影響績效的因素不斷改變。銀行業市場行為對經營績效之關聯性與本研究預期結果一致,銀行業務多角化程度越大則績效越好。在銀行業市場結構變化下,而發展出的市場行為就是銀行多樣化的業務,可使銀行業績效呈現正向成長。隨著全球數位金融和科技金融的興起,銀行業迅速的開發相關的新業務及運用大數據分析、行動支付、網路線上投保

、電子化等新型業務或系統管理,因此,建議後續研究人員可以擴大研究範圍,將銀行業應用於數位金融及科技金融之投入費用或產生效益等因素納入評估。

美援物資的運用與經濟政策:以小麥和麵粉為例(1950-1961)

為了解決中信局 廠商的問題,作者林聖峰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討論1950-1961年間美援物資的運用情形,並試圖透過美援物資運用的釐清,評價政府的經濟政策。在冷戰時代,美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透過援助受援國用以達成扶助親美政權的目的。在此一全球性援助過程中,臺灣也深深捲入其中,根據統計從1951~1964年總計獲得13億6千1百萬餘美元。在美援來臺的過程中,除了龐大與複雜的援助內容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並未完全插手美援的使用,而是以臺灣專家為首建立專門的委員會,由美國負責監督美援的使用。因此這些美援的運用也和當時的經濟政策脫離不了關係,所以透過對美援物資運用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思考1950年代所謂進口替代時期,政府經濟管制措施下的實際運作

情形。 本文主張1950年代初期政府對於美援麵粉的政策逐步加深,從麵粉的銷售到生產都可以看見政策逐漸走向高度管制,這些管制政策包括:價格、銷售渠道、生產原料分配、設廠政策等規定。不過國家的政策卻又帶有多重目的性,在希望物價下跌、麵粉廠獲利和國家財政需求下,顯得顧此失彼。 1950年代中期開始產官學界開始有經濟政策自由化的呼聲,尹仲容等人也多次宣示要放寬麵粉在內的保護政策。但是這樣的宣示離落實始終有一段的差距,原料上有自由化的是小麥改採為標售制度,但是卻又訂定委託加工制度;而設廠政策則是反反覆覆討論始終無定案,此舉導致麵粉產業在1953年產能過剩之後依然處於政府的保護之下,並沒有達成所謂的自

由競爭。除此之外1950年代中期臺灣也加深對於美國的依賴,製粉業的小麥來源全部由美援小麥提供。導致了美方在美援物資匯率、小麥分配政策、麵粉外銷出口上都擁有話語權。逐步提高的匯率和美方對於標售制度的堅持,都使得製粉產業陷入成本高獲利少、無法自由競爭擴廠的冏境,1950年代末期的麵粉外銷也在美國的介入和本身成本過高影響下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