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凱平,閆偉寫的 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人際、工作與情感……可以這樣拆解,那樣取捨 和麥可思 (MyCOS) 研究院的 看就業 選專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0學測】383所大陸大學均標可申請- 其他考情 - 大學問也說明:2021年,大陸以學測成績對台招生的大學共計383所,較去年為多。雖然報名申請的最低門檻只要「學測國、英、數3科任一科達均標」即可,但實際上,學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言文化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李仲彬所指導 王盈嵐的 國家的社會距離與政策說服效果: 以政策了解度為調節變數的分析 (2021),提出中國大學 分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策說服、國家偏好、社會距離、政策支持、國家好感度。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 周中祺所指導 王廷凱的 後新冠狀肺炎時期對外勤消防人員的睡眠品質、職業疲勞與身心影響-以台中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睡眠品質、身心影響、心理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大學 分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京这所普通大学,被称为“公务员摇篮”,录取分数超过985高校則補充:说到北京的名校,大家的眼光都会聚集在海淀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还有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它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大學 分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人際、工作與情感……可以這樣拆解,那樣取捨

為了解決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作者彭凱平,閆偉 這樣論述:

正向心理學之父 馬汀.塞利格曼: 「這本書,是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 ★★收聽次數突破22億,「樊登讀書」頻道專書介紹★★ ★★當當網近萬名讀者「100%好評」激推★★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但真的要你完全不比較,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試著想像下列情境:     ►社交媒體上的朋友買車又買房,一個比一個幸福美滿,難道我真的比別人糟?   ►公司剛發年終獎金,意外發現一起做專案的同事領得比你多,你怎麼想?   ►車禍撞斷腿或中樂透彩,三個月之後誰比較幸福?   ►如果可以和股神巴菲特交換現在的人生,你會答應嗎?     「比較」本身並沒有錯,但「該怎麼比」,很重要;   人之所

以覺得幸福一天比一天少,問題就出在「比錯了」!     本書作者彭凱平是中國正向心理學之父,更是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IPPA)理事;   他在書中說明了「正確比較」的技術,並以眾多科學原理解釋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     ★幸福和你以為的,不一樣!     ◎金錢或許能帶來幸福,但錢賺太多,就會開始不幸福   收入到達一定程度後,幸福感便會飽和,接著帶來更多煩惱;   過於強烈的賺錢動機甚至會損害身心,降低我們的責任感並破壞人際關係。   切記:生命中最珍貴美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     ◎幸福並不難尋,就在你的大腦裡   現代腦科學已證實,幸福感源自於大腦分泌的腦內啡、多巴胺、催產素等

。   養成固定運動習慣、與人維持良好互動、幫助需要的人,你會更幸福!     ★幸福近在眼前,你只需開門迎接     ◎正確的幸福,這樣比   你的不幸福源自比較錯誤,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比不完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刻意找「比你差的人」來比,讓自己成為一隻小池裡的大魚;   或者,你也可以跳脫出來,比一比金錢以外的項目,包括健康、家庭、年齡、外貌。     ◎別讓比較變成焦慮   擔憂是人的天性,能幫助我們趨吉避險,但現代人的焦慮,卻是壓力和負擔的源頭。   試試書裡的CREAM法則,有效控制你的焦慮,騰出更多內心空間容納幸福。     ◎設定目標,然後放開你的心   耍廢、

追劇很快樂,但若天天耍廢追劇,你還會快樂嗎?   幸福必須是對有意義快樂的追求,為此,你得為人生設定目標,   而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產生持久的幸福感。     此書帶你釐清幸福本質、避免錯誤比較,打造正向積極的人生。   你會發現,從不快樂到幸福,原來只有這本書的距離!   本書特色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重磅推薦;當當網100%好評、「樊登讀書」頻道專書介紹。   ►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理事彭凱平,帶領你正確比較幸福,不再人比人氣死人!   ►涵蓋工作、人際、感情、家庭等面向,收錄超過30個經典心理實驗,用科學替幸福解密。   專業推薦     海外讚譽   正向心

理學之父 馬汀.塞利格曼   《路西法效應》作者、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菲利普.金巴多     國內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心理作家 海苔熊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推薦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正向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顯然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相信他的新書會解答很多讀者對於幸福的困惑,它是你能送給自己的最棒禮物之一。——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正向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     我所研究的社會性、利他性、合作性和英雄主義,是人們的幸福源泉。很高興我的好友兼同事彭凱平教授和閆偉博士的新書提倡與我的研

究內容相通的理念。真正的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路西法效應》作者、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彭凱平教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心理學家,他的新書必會給讀者帶來幸福的體驗。——理查.尼斯貝特(Richard E. Nisbett)美國科學院院士、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彭凱平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IPPA)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IPEN)中國理事,並於2009年起擔任中國國際正向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     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7年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教

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系,並獲終身教職。曾任加州大學社會及人格心理學系主任。2008年5月起任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     連續2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3月20日)紀念大會上發表演講。2016年當選《人民網》「健康中國年度十大人物」;著作《人心可鑑:現代科學心理學家的實驗與發現》於2017年獲選「人民網健康中國年度十大圖書」。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350多篇,2015〜2020連續6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心理學家榜單,研究成果國際引用率年年穩居中國心理學家前列。   閆 偉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聯合培養社會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學習中心副主任。 作者序一 在後疫情世界,培養幸福力 作者序二 從憂鬱時代到幸福時代   第1章 幸福和你以為的,不一樣 正確的幸福,這樣比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關於幸福,腦科學這樣說   第2章 你的問題,正向心理學都能解答 可以樂觀,誰想厭世? 別讓焦慮控制你 情商,你的超能力 百毒不侵的挫折應對力,怎麼練?   第3章 工作和幸福,兩個我都要! 選擇本來就很難 工作一定很辛苦,為什麼? 幸福的元素:「正念」加「福流」 面對壓力,其實真的不用硬撐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第4章 幸福第一步,

先讓別人幸福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五大絕招,讓敵人也愛你! 肢體洩漏了你的心 當世界只剩仇恨,怎麼辦? 關於同理心,你可能不知道……   第5章 關於愛情,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另一半絕不會來自星星 愛情也可以很科學 我的他╱她在哪裡? 愛在激情消散時   第6章 你的孩子,終究還是你的孩子 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正確鼓勵,養出孩子的成功性格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你害怕別人的注視嗎? 可以傳授的幸福技術 作者序一   在後疫情世界,培養幸福力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無情地在神州大地肆虐。為了應對疫情,整個中國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封閉。疫情不光考驗著

國家的應變管理水準和危機管理水準,也在考驗每一位人民在突然襲來的災難面前的一種文明定力。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幸福?     我認為,導致人們幸福感偏低的有一些社會心態因素。     第一,「急」。著急、焦慮,是很普遍的負面情緒。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人的心理影響非常大,我們都很著急,都在匆忙趕路,覺得如果不追趕就要被拋棄。     第二,「飄」。我們覺得沒有底、沒有根,在做事情時沉不下心。幸福的一種特別重要的體驗叫作福流,即在做事時能夠物我兩忘,沉浸其中。但在「飄」的時候,我們根本感受不到快樂和意義。     第三,「比」。很多人在城市裡生活,很容易互相比較,不少媒體也推波助瀾地把富豪生活

赤裸裸地展示在大眾面前,炫富現象增強了大眾的比較心理。     第四,「戾」。「急生躁」,我們都很煩躁,壓力特別大;「躁生戾」,躁到極致,人就要發作。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網絡上、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一些小事就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然後,我們就會產生愁,例如憂鬱情緒、焦慮感普遍增加。     第五,「靠」。1980、1990年後出生的子女在父母的寵愛下長大,很多人都忘了在現代生活中,幸福感是自己給的。不論是組織還是父母、配偶、朋友,誰都給不了你幸福,真正持久的幸福得靠自己去創造。     ▍幸福和你想的不一樣     還有許多對幸福的誤解,讓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幸福不是虛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質的

、生理的基礎。幸福的感受源自我們大腦裡一些區域(包括邊緣系統、杏仁核、快樂中樞等)的活動,以及一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幸福不是簡單的滿足。心理學家阿克巴拉利(Tasnime Akbaraly)等曾經調查了3400多人,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憂鬱症有時候反而是由於得到過度的生理滿足而產生的不愉快傾向,而非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結果。     幸福在某種程度上不是由金錢決定的。心理學家菲利普.布里克曼(Philip Brickman)做過一項很重要的研究,他發現中彩券一夜暴富的人的幸福指數在某種程度上比沒有中彩券的人低,因為他們對暴富沒有心理準備,暴富反而容易導致他們心理異常,跟親人的關係出現

嚴重裂痕離――有很多人在暴富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離婚。     還有很多證據能證明這一點。例如,富裕國家的幸福指數未必很高,美國、日本、韓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都不錯,但是其憂鬱症患者的比例反而比不那麼富裕的國家高。當人均GDP達到3000∼4000美元時,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國民的幸福感會增強很多。然而過了這個「幸福轉折點」,幸福感就跟經濟發展水準關係不大了。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時,國家財富與國民幸福感的相關性就消失了,而人際關係、平等、公正等指標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明顯增大。     幸福也不一定是獨善其身。高收入、高學歷、年輕貌美的人未必幸福。科學家發現,對幸福影響最大的因素

是美好的人際關係,是至愛親朋的支持,是社會交往的技巧。     有工作的人比沒工作的人不只是多了一份薪資收入。例如:一個不工作的有錢人若不與社會發生聯繫,沒有朋友和他來往,那麼他其實比一個工作的窮人更可能感到失落。社會聯繫與支持能讓人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產生幸福感。     ▍幸福就在你身邊     說了這麼多,幸福究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幸福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在英文裡,表示「幸福」和「快樂」的是同一個詞happy,而華人很早就知道幸福和快樂之間的不同。在中文裡,快樂是快樂,幸福是幸福,幸福絕對不是簡單的快樂。很多人一說起意義,就把它上升到一種哲學的、形而上的高度。其實,意

義是我們大腦前額葉的產物,是人類的智慧和理性創造的感受,它也來自各種神經機制的作用。     工作累了一天,回家躺著休息很快樂,但如果一直這麼躺著,便會覺得無趣;念書太緊張,玩手機、玩遊戲,休息一下很快樂,但如果沒日沒夜地玩,人也會感到很空虛。有意義的快樂離不開目標與創造,當我們為生活設定積極的目標,勤於創造而非消耗時,我們就能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溫暖而持久的幸福。當然,生活並非總是陽光燦爛,一定有挫折、痛苦,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負面情緒,才能常享幸福這種有意義的快樂呢?我經常提到「五施」――言施、身施、眼施、顏施和心施,也就是說,做五件簡單而平凡的事就可以獲得幸福的感受。     第一

是言施。     語言是人類文化知識的載體,我們的語言和知識訊息從來不是印在我們大腦前額葉的符號,而是已融入我們全身。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當人們聊起社會不公平的話題時,往往越聊越憤怒,甚至拍桌子大罵。而當人們聊到快樂幸福的話題時,一會兒大家就都會笑起來。為什麼?人從來不是被動、抽象地理解概念的,而是帶著身心的體驗來理解的。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多進行積極的溝通,就能產生正面的效果。不信你看那些朝氣蓬勃、道德高尚的人,他們在說話時都抬頭挺胸、意氣風發,因為知行合一很重要。積極的表達和交流可以讓人產生心花怒放的感受。     第二是身施。     觸摸自己的身體也會使人產生幸福感。例如,鼓

掌就是一種很好的觸摸形式,人們有時擊掌而呼,是因為雙手最敏感的觸覺區域是掌心,人們不斷拍打自己的掌心就會產生快樂的情緒反應。同樣,人們在開心時與他人擁抱、擊掌等,也能給雙方帶來幸福的體驗。     此外,跑步15∼30分鐘,大腦就會分泌各種積極的化學物質,它們會讓我們感到開心、興奮,所以運動會使人上癮。人在聞到香味後會很開心,這也是身體的感受。     第三是眼施。     當你的愛人換了一件新衣服,或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時,你能及時察覺他們的變化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太忙了。然而,幸福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關注、發現生活中的美;去表達、傳遞我們的愛。     生活其實並不單調,如果我們

老想著工作,我們就會丟失生活,也會離幸福越來越遠。下一次,請在通勤路上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景緻,發現生活的美好;回到家後,請放下手機和電腦,看看孩子的笑臉。你心中湧起的那種溫暖、滿足的感受,就是幸福。     第四是顏施。     科學家發現,人類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就約有80塊肌肉參與運動。笑一百次對心臟的血液循環和肺功能的鍛鍊相當於划船10分鐘的效果。可惜,成年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未成年人少很多。     法國醫生裘馨(Duchenne)發現,當一個人的三塊臉部肌肉同時活動的時候,他會產生一種特別有感染力的微笑:一是嘴角肌上揚,二是顴骨肌上提,三是眼角肌收縮。幸福的人一定是經常面露這

種微笑的人。     第五是心施。     中國有一個漢字叫「悟」,很多智慧來自「覺悟」。覺悟,就是要用心去感受。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只顧著培養做事情的能力,卻疏於培養內心的感受力,心靈的枯竭和貧瘠讓我們雖忙碌卻迷茫,越來越不開心。     其實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我們的經驗正是在不斷跟各種天災人禍做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累積的。2020年這場特殊的戰役或許也在提醒我們,幸福是對他人祝福和思念的傾注,幸福是對平安、健康的守護。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生活,彼此擁抱、攜手合作、快樂積極地生活,哪怕面對壓力與困難,我們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幸福,也是我在寫作這本書時最深的感觸。  

彭凱平 於北京清華園   作者序二   從憂鬱時代到幸福時代     2008年,彭凱平老師接受清華大學的邀請,重建清華大學心理學系;2012年,他放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終身教職回國工作,篳路藍縷一路耕耘,讓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達到新的高峰。在談到他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時,彭老師提到了兩點:第一是完成他的老師周先庚先生的遺願,正所謂「為人學子,當報桃李之恩」;第二是將他在海外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帶回中國,希望讓更多中國民眾了解應用心理學。正是基於這一公一私的兩個願望,彭老師來到清華大學,一待就超過了10年。彭老師經常說,他這一生最有成就感、幸福感的事情就是站在講臺上,把那些有關人性、人心、人情、

人群的科學知識傳遞下去,並透過科學的積極認知與行動,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意義感,讓人們發現生活之美,登上生命巔峰。他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並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     這些年來我受益於彭老師的指導,對自己尚且年輕的人生有了明確而堅定的方向。作為這一代青年人的一份子,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幸運: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遠離了物質的貧困、生活的艱辛,告別了訊息的匱乏,享受到自由經濟來的紅利,與整個國家一起成長、發展。     但我們同時又是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的一代: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價值觀念的紛亂、讀書工作和生活的匆忙、電子娛樂的誘惑、網路和社交媒

體中的疏離等,這些因素使得心理問題遠超其他任何身體疾病,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生存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報告,中國15∼24歲的年輕人中,約有120萬人患有憂鬱症(編按: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有憂鬱傾向人數超過200萬人)。中國大學生憂鬱症發病率高達23.8%。我們享受著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繁華,但內心又同時經歷著超越年齡的滄桑。     我很榮幸能夠和我的博士生導師彭凱平教授共同完成這本正向心理學著作,並在中國中信出版集團的大力幫助下出版成書。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受益良多,相信讀者也能與我一樣因本書而有所收穫。     這是一本誕生於不平常時刻的不平常的書。時刻的不平常,是因

為這本書的整理、重構和寫作都在肺炎疫情期間,這些工作讓我在這幾個月裡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孤獨和鬱悶,領會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發現了奮鬥與創造的昇華效應。     書的不平常,是因為本書是我向導師彭凱平教授學習、致敬的作品。很多人認識彭老師是透過他的課程、專書、研究報告和文章,或者是他在世界心理學界的名望,但作為學生,我從更近的距離感受到了他的家國情懷與天下抱負,他的大愛之德與慈悲之心。     子衿青青,風華藏棟宇之梁;世事流變,滄桑染少年之心。活出幸福的人生是我們的希望,也是信念,更是行動!讓我們一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去憧憬偉大的生命吧!   閆偉 於北京清華園 正確的幸福,這樣

比 康乃爾大學知名心理學家湯瑪仕.吉洛維奇(Gilovich Thomas)曾和兩位學生做了一項研究:請康乃爾大學的學生評價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各項比賽中,奪牌選手在透過終點時和在臺上受獎時的情緒表現,並給選手的表情打分數,滿分為10分,表情越開心分數越高。 結果發現,在比賽結果宣佈時,銀牌選手的平均分數只有4.8分,而銅牌選手的分數卻高達7.1分。在頒獎典禮上,銅牌選手的快樂表情有所收斂,但仍有5.7分,而銀牌選手則變得更不開心,表情變成了4.3分。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銅牌選手與銀牌選手的開心程度存在顯著差異。 ▍為什麼銅牌比銀牌更快樂? 按照正常的理解,人們的開心程度應該與其成績有對應

關係。如果我們表現得好、成績優異,我們會很開心;反之則不開心。依此邏輯,銀牌選手應該比銅牌選手開心才對,畢竟他的成績只是在一人之下,卻在眾人之上。 根據吉洛維奇的研究,產生這種意外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這兩種人的反事實思考不一樣。所有人都在用反事實思考進行思考。反事實思考是個體基於與現實相反的條件或可能性進行推理的一種思考過程,或者是對事實的一種替換想像。人們通常是在心理上對已經發生過的事進行否定,進而建構一種假設的可能性,即「如果怎麼樣,就會怎麼樣」。 銀牌選手的反事實思考肯定是向上比較,因為對於銀牌選手而言,獎牌已經到手,他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一定可以獲得金牌,所以,向上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很自然。銅

牌選手則更可能有向下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因為他差一點就可能是第四名,得不到獎牌,因此,向下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則更為自然。比較的方向不同,人的情緒受到的影響也就不同。

中國大學 分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其實有把影片上傳在B站給在大陸的學生看,不過覺得上傳到的YouTube也不錯😄讓全世界都能了解高考〜

距離2018年高考還有15天
因為我沒考過高考或是台灣學測指考
我就很好奇當年清華的學生們是如何讀書預備高考
據說美國的高考SAT是沒辦法跟中國的高考比的
美國申請大學不能光靠分數,還要有老師推薦信以及社團運動活動經驗
但高考完全就憑分數!
因此藉著我在清華交換,找了幾位清華同學訪問他們當年是如何考進清華的!

國家的社會距離與政策說服效果: 以政策了解度為調節變數的分析

為了解決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作者王盈嵐 這樣論述:

在媒體的影響及公眾意見逐漸被重視的現今,許多政府機關在宣傳政策或意圖說服民眾時,會使用不同的手法來替自身政策或行為背書,其中不乏以「他國也如此做」作為政策說服的說帖設計,當以不同國家作為參考設計論述時,哪些國家會對人民更有說服力?為探究此一問題,本研究以社會距離量表對亞洲四大經濟體(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做出主要分析,同時將說服理論做為理論基礎,並探討說服的對象,也就是民眾,本身對政策議題的了解度是如何的影響說服效果。 為達成研究目標,本研究主要採取準實驗設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仿照所羅門設計的實驗方式,將受試者分成九個受試組別,施以「不同國家的論述方式」作為實驗刺激,同時包含

前測實驗組、前測控制組、後測實驗組,在第一個施測波段測試全體受試者對中日印韓四個國家的社會距離分數、以及對不同的三個政策的支持度(分別是〔1〕18歲公民選舉權、〔2〕觀光博弈產業、〔3〕燃油機汽車退場)。第二個施測波段進行〔1〕18歲公民選舉權的前測,施測組別為擔任前測的不同五個組別,問題皆以單純敘述政府欲施行該政策,並詢問民眾支持度,第三個波段進行〔1〕18歲公民選舉權的後測,將刺激(也就是不同國家)加入問題後,民眾將被詢問目前政府欲學習某某國施行該政策,民眾的支持度為何, 九個組別分別有兩組被詢問中國、兩組被詢問日本、兩組被詢問印度、兩組被詢問韓國、以及一組作為控制組,被詢問與前測一樣的問

題。同時該波段也將再另外選出五個組別進行〔2〕觀光博弈產業的前測,第四波段則是〔2〕觀光博弈產業的後測及〔3〕燃油機汽車退場的前測,最後波段則是〔3〕燃油機汽車退場的後測。 研究結果得出,在中日印韓四個國家中,與我國民眾社會距離最接近的國家為日本、其次為韓國、第三為中國、最後為印度;而透過政策支持度的統計可以看出,雖然多數政策的支持度其排序與社會距離的親密度排名相同,但經過檢定後並未達到顯著性,同時加入民眾對政策的了解度分析後,發現對「〔1〕18歲公民選舉權」的政策越了解的民眾,對政策的支持度越高,可見民眾雖對政策說服過程中提到的國家有偏好上的差異,但面對政策論述時並不會因此更加積極的支

持政策。 本研究透過不同的統計方法,反覆計算實驗中的受試組別面對不同國家論述刺激的差異,在過往的文獻中少有類似的實證性研究佐證論述的效果,而分析結果在實務上也有助於政府重新審視國家因子對政策說服的影響,並精進、細化論述設計的內容,重新反思能實際有效影響民眾的說服方式。

看就業 選專業

為了解決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作者麥可思 (MyCOS) 研究院 這樣論述:

在高考分數允許的範圍內,有很多大學和專業可供考生選擇,但分數提供的只是“選擇邊界”,而不是“*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下,上大學也不再意味著就有好工作,甚至所謂的名牌大學也不再是順利就業的保障!“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已愈來愈成為考生和家長的共識。在高考志願填報這場“資訊與智力的競賽”中,學生、家長、老師往往缺乏瞭解大學各專業就業情況的管道,必須借助專業、權威、公正的協力廠商關鍵資訊。 《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基於國際先進調查系統,由麥可思權威、獨家、一手就業資料編寫而成,是給高考生、家長和教師的實用型志願填報工具!   《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調查資

料共涉及1031個專業,覆蓋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327個行業、603個職業。從職業規劃的基點出發,通過大量表格為讀者提供了權威、細緻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就業資訊,為讀者推薦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和職業。詳讀《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高考填報志願的決策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麥可思作為高教管理資料與諮詢產業的開拓人與領軍者,每年為1000多所高校提供年度資料跟蹤與諮詢服務,是中國科協、人社部、司法部、中國社科院、世界銀行等機構的合作專案單位,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和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產

學研合作基地,也是《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即就業藍皮書,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唯一撰稿人,與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撰寫《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 麥可思與廈門大學合作成立了“廈門大學—麥可思中國高等教育資料中心”,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高等教育品質評價協同研究中心”,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與西南政法大學合作成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與評價協同研究中心。麥可思是中國教育智庫聯盟發起單位,並當選為執行委員會成員。 第1章 為什麼需要這樣一《看就業 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1 1.1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2

1.2 怎樣報贏高考      6 1.2.1 選大學,不要迷信大學綜合排名    6 1.2.2 根據職業規劃選專業    8 1.2.3 基於就業資訊確定就業目標    11 1.3 內容導航      14 第2章  專業“就業詳單”/17 2.1 專業就業情況概覽   18 2.2 專業“紅黃綠牌”   32 2.2.1 哪些專業的就業堪憂       35 2.2.2 哪些專業有就業前景       38 2.3 從“畢業後做什麼”看專業   45 2.3.1 各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       46 2.3.2 各專業畢業生進入的行業       66 第3章 從職業規劃入手選

專業/89 3.1 你適合什麼職業      95 3.2 揭開職業的神秘面紗      100 3.3 從高薪職業看專業      134 3.4 行業需求、薪資速查      138 第4章  另類思路選專業/149 4.1 男/女生都有就業優勢的專業    151 4.2 從工作相關度高低選專業   155 4.3 從職業期待吻合度高低選專業    158 4.4 從就業滿意度高低選專業   160 4.5 專升本、讀研、留學比例高的專業  162 4.6 自主創業比例高的專業      165 4.7 離職率高的專業   169 第5章  填報高考志願時常見問題的解答/171 5.

1 如何填報高考志願      172 問題1:填報志願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172 問題2:在志願填報之前應該瞭解哪些資訊?如何瞭解             172 問題3:在填報志願時,選專業和選學校哪個更重要             172 問題4:在選擇專業時,是否應以未來收入為標杆             173 問題5:選中某所大學後,專業又該如何選擇                173 問題6:成績中等的考生如何填報志願                   173 問題7:填報志願時是否應該注意拉開幾個志願間的梯度,應如何操作,有什麼好處          173 問題

8:如何填報好高考第一志願    174 問題9:如何填報好高考第二志願    174 5.2 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      175 問題1:性格比較內向和外向的人,選什麼專業比較合適          175 問題2:新的熱門專業是否代表未來也是熱門職業呢             175 問題3:不少新專業是由原來的專科提升演變而來的,這些專業成為本科專業後,教學基礎是否牢靠       175 問題4:如何判斷“熱門”專業是否適合自己                176 問題5:收費高的專業就一定好嗎?好專業就一定收費高嗎          176 附 錄  大學生最有可能從事的常見職業

列表/177     圖表目錄 圖1-1 2018屆本科畢業生讀研的主要動機(多選)             10 圖1-2 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選擇讀本科的原因分佈          10 圖1-3 全書內容導圖    ?15 表2-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專業門類的各項就業指標       20 表2-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各主要專業的就業指標          21 表2-3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專業大類的各項就業指標       27 表2-4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各主要專業的就業指標       27 表2

-5 麥可思(MyCOS)2019年和2018年“紅黃綠牌”本科專業名單       33 表2-6 麥可思(MyCOS)2019年和2018年“紅黃綠牌”高職高專專業名單    33 表2-7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35 表2-8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人數最多的100個專業中失業率較高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36 表2-9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平均月收入較低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36 表2-10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三年後的平均月收入較低的本科

和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37 表2-1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就業率較高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50位)    38 表2-1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平均月收入較高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20位)       41 表2-13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平均月收入較2018年度增長快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前5位)    43 表2-14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三年後的平均月收入較高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43 表2-15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三年內職業轉換率較高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前5位)

      44 表2-16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三年內職業轉換率較低的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前5位)       45 表2-17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各主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職業流向(前3位)       46 表2-18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各主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職業流向(前3位)       57 表2-19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各主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行業流向(前3位)       67 表2-20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各主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行業流向(前3位)      

78 表3-1 研究型人格與適合的職業範圍                91 表3-2 研究型——電腦系統軟體工程技術人員的真實職業環境       92 表3-3 張亮所選擇的專業與所對應的職業(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    95 圖3-1 霍蘭德6種人格類型       96 表3-4 6種人格類型與適合的職業範圍                99 表3-5 現實型——土木工程技術人員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01 表3-6 現實型——機械繪圖人員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04 表3-7 研究型——電腦系統軟體工程技術人員的真實職業環境

一覽表    107 表3-8 研究型——產品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10 表3-9 藝術型——記者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12 表3-10 藝術型——室內設計師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15 表3-11 社會型——法律職員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17 表3-12 社會型——公關專員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20 表3-13 企業型——個人理財顧問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23 表3-14 企業型——人力資源經理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26 表3-15 事務型

——會計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29 表3-16 事務型——貨運代理的真實職業環境一覽表          132 表3-17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畢業生所從事的10個高薪職業及其對應專業(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    135 表3-18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畢業生所從事的10個高薪職業及其對應專業(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    136 表3-19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高薪行業及其所對應的職業(前5位)    138 表3-20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高

薪行業及其所對應的職業(前5位)    140 表3-2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需求量大的行業及其所對應的職業(前5位)   143 表3-2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需求量大的行業及其所對應的職業(前5位)   145 表4-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男/女性大學畢業生薪資五星級 (★★★★★) 推薦本科專業榜(前20位)       151 表4-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男/女性大學畢業生薪資五星級(★★★★★) 推薦高職高專專業榜(前20位)      152 表4-3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男/女性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五星級

(★★★★★) 推薦本科專業榜(前20位)       153 表4-4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男/女性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五星級(★★★★★) 推薦高職高專專業榜(前20位)     154 表4-5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比例高的專業 (前20位)     156 表4-6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比例高的專業 (前20位)  156 表4-7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本科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比例低的專業 (前10位)     158 表4-8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高職高專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比例低的專

業 (前10位)  158 表4-9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職業期待吻合度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前10位)      159 表4-10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職業期待吻合度較高的主要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159 表4-1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職業期待吻合度較低的主要本科專業(前10位)      159 表4-1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職業期待吻合度較低的主要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160 表4-13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前10位)      161 表4-14 麥可思(MyCOS)201

9年度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的主要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161 表4-15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的主要本科專業(前10位)      161 表4-16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的主要高職高專專業(前10位)   162 表4-17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專升本比例高的高職高專專業排行榜(前20位)       163 表4-18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即留在國內讀研比例高的本科專業排行榜(前20位)  164 表4-19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畢業即出國留學比例高的本科專業排行榜(前20位)   1

64 圖4-1 麥可思(MyCOS)2018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動機分佈       166 圖4-2 麥可思(MyCOS)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動機分佈       166 圖4-3 麥可思(MyCOS)2016—2018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變化趨勢    167 表4-20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自主創業比例高的本科專業排行榜(前20位)       167 表4-21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自主創業比例高的高職高專專業排行榜(前20位)    168 圖4-4 麥可思(MyCOS)2014—2018屆大學畢業生離職率變化趨勢       169 表

4-22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離職率最高的本科專業排行榜(前10位)    169 表4-23 麥可思(MyCOS)2019年度離職率最高的高職高專專業排行榜(前10位)       170 表Ⅰ-1 大學生最有可能從事的常見職業      178   自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難問題。培養一名大學生,少則需要三五萬元,多則需要十幾萬元,而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卻很難找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且不論經濟上的損失,孩子的人生起點亦將遭遇酷寒。買股票要先看看行情,傾聽專家建議,預估回報率好不好;買大型家電也要不厭其煩地貨比三家;更何況是為了最心愛的

孩子投資數萬元的大學教育費用、黃金時段的大學時光,甚至是終身事業的起點,難道不值得我們仔細斟酌嗎? 選大學、選專業,怎麼個選法?目前,多數家長和高考生採取的辦法是根據分數在一定範圍內選擇大學,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大學和專業。雖然分數段能夠劃分出選擇的範圍,但是在分數段範圍內仍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此時最需要考慮的就是將來的就業問題。 讀大學不是為了四年的榮耀,更是為了以後的職業前途。《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自2009年首版以來,受到了高考生、考生家長和高中教師們的熱烈歡迎。與其他高考類圖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引進了填報高考志願的先進思想: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參考就業資訊來選定專業及選擇大

學。《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在前11版的基礎上,根據高考生的實際需要進行了改進,基於專業水準的麥可思2019年度最新就業調查資料編寫而成。它以便捷的表格查詢方式,為您提供了職業環境考察、各職業所對應的專業、各大學和各專業的就業資訊等內容(包括就業率、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工作能力滿足度以及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等)。 那麼,麥可思資料的準確性又如何呢? 麥可思(MyCOS)是具有協力廠商公正性的專業教育資料諮詢公司,它從2007年開始,對畢業半年後的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和工作能力進行了全國性的調查,由此形成了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資料庫。《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

年版)》的資料主要來源於2019年對201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問卷調查,回收全國樣本約30.3萬份(其中,本科生樣本為15.2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為15.1萬)。另有部分指標資料是基於對2015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2016年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5萬份,其中,本科生樣本為12.3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為12.7萬)和三年後(回收全國總樣本約7.2萬份,其中,本科生樣本為3.6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為3.6萬)的兩次跟蹤調查而得(資料更新員:麥可思王慧)。 麥可思公司是專業的資料機構。它每年為1100多所高校提供年度資料跟蹤與諮詢服務,是中國科協、人社部、司法部、中國社科院、世界銀行等機構

的合作專案單位,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和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產學研合作基地,也是《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即就業藍皮書,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唯一撰稿人,與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撰寫《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 麥可思與廈門大學合作成立了“廈門大學—麥可思中國高等教育資料中心”,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高等教育品質評價協同研究中心”。 麥可思資料自發佈以來,得到了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環球時報》

、人民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及中國教育線上等上千家主流媒體的報導和肯定。 作為《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的編者,我們衷心希望《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2020年版)》所提供的資訊能説明您選准職業、找對專業,使高考志願的填報成為一項成功的人力資源投資。 ——麥可思(MyCOS)研究院 2019年11月  

後新冠狀肺炎時期對外勤消防人員的睡眠品質、職業疲勞與身心影響-以台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中國大學 分數的問題,作者王廷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是為了解後COVID-19疫情對於消防員的影響,睡眠品質、職業疲勞及家庭與社會支持之關係,並加以進行研究。本研究以臺中市外勤消防員為對象,針對本局外勤單位的分隊、大隊進行問卷調查,期間共發放226份問卷,其中10份為無效問卷,有效回收問卷率為95.5%。問卷結構包含了以「個人基本資料表」、「匹茲堡睡眠品質(PSQI)檢測的睡眠品質」、「身心影響量表」、「職業疲勞量表」、「睡眠品質與身心影響、職業疲勞之關聯性之量表」共5項。問卷資料透過SPSS22.0套裝軟體進行分析,採用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ANOVA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皮爾森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針對後新冠狀肺炎時期,消防人

員皆為男性居多(佔85%)且服務年資以1-10年(59.2%)居多、年齡以30-40歲(46.6%)居多,且睡眠品質差佔了61.2%。二、在後新冠狀肺炎時期,睡眠品質針對臺中市消防人員性別、年資、位階(是否為管理階層)皆無關聯,亦即代表睡眠品質與是否為男、女生,消防的年資長短及位階是否為幹部都與睡眠品質無直接關聯。三、針對後新冠狀肺炎時期,可以了解年紀與心理壓力有顯著性(p<0.05)。四、針對後新冠狀肺炎時期,臺中市外勤消防人員發生COVID-19事件時我會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來解決這題結果有負顯著性(p<0.05)。五、後新冠狀肺炎時期,臺中市外勤消防人員感到注意力不集中,這題結果有顯著性且

服務年資1-10年比21-30年分數高(平均值差異0.746*,p<0.05)。六、後新冠狀肺時期,外勤的工作使臺中市外勤消防人員覺得很挫折且無法陪伴家人及照顧家中長者、睡眠品質分數皆較高,這題結果有顯著性且服務年資1-10年及11-20年比21-30年分數高(平均值差異0.913*、0.830*,p<0.05)。七、外勤消防人員於後新冠狀肺炎時期的睡眠品質與心理壓力之間的關係,皆為高度負相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