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良榮寫的 新聞學概論(第六版) 和楚寒的 麥子不死:寫給底層受難者的八封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正能量密碼:做一名新時代的中國媒體人 - 端傳媒也說明:煽動民粹,有償新聞,當政府喉舌……系統就是這樣運行。我們勸自己:你若光明,結果就是公司倒閉,全員失業。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復旦大學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李秀珠所指導 劉臻的 中國大陸新聞媒體品牌個性構面初探 ——以上海地區為例 (2016),提出中國新聞媒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牌個性、新聞媒體、媒體類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劉昌德所指導 陳芛薇的 兩種實習,一樣甘願──台灣與中國的新聞媒體實習勞動 (2016),提出因為有 製造甘願、非典型勞動、文化產業勞動、實習勞動、新聞媒體實習生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新聞媒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到中國操弄台灣媒體的證據?金融時報:中時記者透露「國台 ...則補充:1.文中提到「一名中天記者表示,中國政府官員會藉由向駐中台媒記者指定新聞內容和社論立場」,事實上,中天新聞沒有社論。 2.Kathrin Hille(席佳琳)目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新聞媒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聞學概論(第六版)

為了解決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作者李良榮 這樣論述:

《新聞學概論(第六版)/新聞與傳播學系列教材(新世紀版)》是該書被教育部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後,作者第三次作重大修訂後的第六版。 《新聞學概論》著重總結、闡述人類新聞活動主要是新聞事業的基本規律及新聞學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識,為進一步掌握新聞業務、探索新聞理論、研究新聞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系統基礎知識。 作者近三十年來先後寫過五部“新聞學概論”方面的專著和教材,該書是他新研究成果的結晶,書中總結概括了當前不斷發展著的新聞實踐。本次修訂作者站在時代高度,將中國新聞事業工作原則中的真實性原則、黨性原則、輿論引導與監督原則分別獨立成章,為互聯網衝擊下的中國新聞事業重塑發展方向,並緊跟時代發展趨

勢,介紹傳媒新業態、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新模式,提出了從“小新聞”走向“大傳播”的學科建設構想。 《新聞學概論(第六版)/新聞與傳播學系列教材(新世紀版)》可作為新聞傳播學科的教材,宣傳工作者、新聞愛好者的自學讀物,也可供進修、提高新聞業務之用。 李良榮 1946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1968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82年7月獲碩士學位。著名的王中教授是他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導師。作者現為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河北大學、安徽大

學、南京師範大學等二十餘所高校的兼職教授、講席教授與特聘教授。 作者專擅新聞學理論和國際傳播,致力於當代中國新聞媒體和世界新聞媒體的發展與改革,著有《新聞學概論》《中國報紙文體發展概要》《宣傳學導論》《中國報紙的理論與實踐》《西方新聞事業概論》《當代西方新聞媒體》《中國傳媒業的戰略轉型》等專著及一批學術論文。 近10年來,李良榮教授致力於網路與新媒體研究,出版了《新媒體研究》專著,《網路與新媒體概論》《網路空間導論》等教材,主持了“中國網路社會心態報告((2014)(2015))”“互聯網與大學生系列研究報告”等大型調查,完成了全國性大型調查“新傳播形態下的中國受眾”。

緒論 第一節 新聞學 第二節 新聞學和新聞工作 第三節 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性理論 第四節 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 第一章 新聞活動 第一節 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第二節 新聞活動是人類求生存圖發展的需要 第三節 變動產生新聞關係決定需要 第四節 新聞活動的管道 第二章 新聞 第一節 新聞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兩種新聞定義 第三節 新聞本源 第四節 新聞要素 第五節 新聞類別 第三章 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規定 第一節 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 第二節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第三節 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第四節 維護新聞真實性永遠在路上 第四章 新聞與資訊、宣傳、輿論 第一節 新聞與資訊 第二

節 新聞與宣傳 第三節 新聞與輿論 第五章 新聞事業的產生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的新聞傳播工具 第二節 西方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 第三節 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產生 第四節 近代漢字報紙產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 互聯網與新媒體 第一節 互聯網與新媒體 第二節 互聯網——一場新的傳播革命 第三節 新老媒體互動構建輿論新格局 第四節 爭奪傳播主導權——新傳播革命的新課題 第七章 互聯網造就傳媒業新業態 第一節 新媒體持續衝擊大眾傳媒 第二節 新聞生產:從專業化到社會化 第三節 新聞接收:從受眾到用戶 第四節 新聞機構:從單一媒體到融合媒體 第五節 新聞體制:從單一國企體制到混合體制

第八章 新聞事業的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第一節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新聞體制 第二節 生產力水準決定新聞事業的發展水準 第三節 傳播工具的物理性能決定傳播工具的特點 第四節 受眾的多元需要促使媒體多樣化 第五節 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決定新聞體裁的多樣化 第六節 新聞教育適應新聞事業而產生、發展 第九章 新聞媒介的性質 第一節 新聞媒介的共性、特性、個性 第二節 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 第三節 新聞媒體產品的商品性 第四節 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和特點 第十章 新聞事業的功能與效果 第一節 新聞事業的一般功能 第二節 新聞媒介的正效應與負效應 第三節 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節 新聞媒介的傳播效果 第

五節 我國新聞媒體的作用和任務 第十一章 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制度 第一節 黨性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精髓 第二節 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一項基本制度 第三節 堅持黨性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第十二章 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 第一節 輿論監督與輿情引導相輔相成 第二節 輿論引導 第三節 輿論監督 第四節 輿論新格局 第十三章 大眾傳媒與社會 第一節 大眾傳媒與社會系統 第二節 大眾傳媒與政治 第三節 大眾傳媒與經濟 第四節 大眾傳媒與文化 第五節 大眾傳媒與國際關係 第十四章 新聞自由和社會控制 第一節 新聞自由的涵義 第二節 新聞自由是偉大的口號 第三節 新聞自由屬於人民 第四

節 新聞法規 第十五章 新聞媒介的運行體系與管理模式 第一節 世界新聞媒介的三大運行體系 第二節 國家對媒介的管理 第三節 新聞媒介的內部管理和運行 第四節 中央廚房的新聞生產模式 第十六章 傳媒業經營 第一節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目標 第三節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路徑 第四節 互聯網宣告精准行銷的來臨 第十七章 新聞媒介的受眾 第一節 受眾是誰 第二節 受眾是新聞媒介的參與者 第三節 受眾的特點 第四節 受眾的細分 第五節 新聞媒介的受眾定位 第六節 受眾的權利 第七節 受眾和媒體認知 第八節 受眾地位的新變化 第十八章 新聞生產和新聞選擇 第一節 決定新聞生產

的因素 第二節 新聞生產的場域 第三節 新聞選擇和新聞選擇的標準 第四節 新聞選擇的具體運用 第十九章 新聞工作者修養 第一節 新聞專業理念 第二節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第三節 中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第二十章 中國的新聞改革 第一節 40年四次跨越 第二節 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學科建設:從“小新聞”走向“大傳播” 第四節 中國新聞傳媒業的新生態、新業態 附錄一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附錄二 聯合國國際新聞道德規約二則 後記 第三版後記 第四版後記 第五版後記 第六版後記 忙忙碌碌之中不知歲月匆匆。《新聞學概論》第五版推出到今天已過去四年。這四年,我

主持著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工作,從事著互聯網的研究,以大資料採擷來探索中國網路社會心態和網路理政,學習著,思考著。 我思考的一個中心議題是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傳媒業、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堅守和創新。本次推出的《新聞學概論》第六版,融入了我對堅守和創新的思考。 本次修改變動的幅度較大,從原先的十七章改編為二十章。 一、刪去了第十四章“中國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改編為三章,即第三章“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規定”、第十一章“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制度”、第十二章“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這三章都重新編寫。 二、增加一章,第七章“互聯網造就傳媒新業態”。 三、第十五章“新聞媒介的運行體系與

管理模式”增加一節,即第四節“中央廚房的新聞生產模式”。 四、第十九章“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理念、職業道德和修養”的第三節“中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質”全部重新編寫。 五、第二十章“新聞改革”原第三節“中國新聞媒介的走勢”全部刪去,改為“學科建設:從‘小新聞’走向‘大傳播’”。

中國新聞媒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這幾天翁P在參加美國政治學年會討論台灣議題,十分之辛苦,但他還是來跟我們討論美國和世界的政治現況啦~~~~ft.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翁履中

不會吧,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你在開我玩笑嗎?根據天下雜誌網路版的報導,【本週五中午,也就是美國時間週四午夜,華府可能迎來「關門時刻」。

9月30日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年度的結束日,如果沒有通過法案或找到其他方法,聯邦政府就會被迫部份停止運作,這將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三次。先前分別是在歐巴馬和川普任內。

#美國政府關門 這件事,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恐慌,以歷史經驗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停擺了14次,標普500指數在關門期間並沒有太劇烈的震蕩。在最近一次,川普時代美國政府關門了34天,標普500指數還上漲了10%。

避險基金經理人理萊米德斯(Charles Lemonides)樂觀認為,只要這件事情喬好了,不管是基建法案或大撒幣的紓困方案,都會成為驅動市場更好的利多,市場將迅速反彈。】後續的投資市場會不會跟著變得更動盪不安,甚至影響到美國的正常運作呢?為什麼共和黨反對民主黨要提高債務上限,這樣不是大家一起完蛋嗎?

不過美國為債務解套的方式,竟然是發行萬億美元面值紀念幣?根據香港01報導,【面對國會共和黨人拒絕支持提升國債上限,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9月28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上警告,如果國債上限不能在10月18日前提高,美國將面臨史上首次的債務違約。另一邊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稱民主黨眾議院老將納德勒(Jerrold Nadler)想要有一個「不必國會批准的萬億美元硬幣」。有趣的是,在法律上,拜登當局的確可以鑄造一個面值萬億美元的紀念幣去繞過國會的國債上限。】

美國軍方自從上次的川普任內偷打電話給中方將領問題之後,最近又出了另外一個狀況,在面對聽證會的時候,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將領作證時的說法跟拜登完全不同,根據世界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混亂招致國會調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28日在參院作證時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戰略失敗」(strategic failure),並表示其實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千駐軍,才能避免美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垮台,防止民兵組織神學士(Taliban)迅速奪權。先前有消息傳出,密利曾建議拜登總統不要將所有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時出席28日參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在會上證實消息為真。】軍令和政令系統講的說法顯然不同,因為拜登在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說軍方沒有建議他要留駐軍在阿富汗!這下子阿富汗戰爭的難堪結果到底要怎麼收拾呢?

被關押許久的華為長公主 #孟晚舟 被釋放了,同時在中國被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是中美對抗的一部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BBC的報導:【審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於10月21日確定最後裁決日期,卻在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把人釋放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簡單來說,孟晚舟獲釋是基於她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達成的一項交易。

孟晚舟承認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作為交換,檢察官延遲了對她進行的電匯和銀行欺詐罪等四項刑事指控,美國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這一所謂交易在美國法律上稱為「延期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

這份協議附帶一份事實陳述,其中詳細說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機構做出了故意虛假陳述。該協議要求孟晚舟不發表與該事實陳述相矛盾的聲明,不違反美國法律。

從技術上講,對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該協議的要求,這些指控將在在四年內(從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銷。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法院正與孟晚舟就一項協議達成共識。《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引述知情人稱,雙方都有此意願,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能完全確信能在引渡官司中獲勝。】但這是法律角度的解讀,可是中美雙方各自有甚麼打算呢?

不過美國究竟不是吃素的,從幾件新聞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台灣是理念相近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其國家地位】,文中指出:【歐中外長第11界戰略對話在9月28日舉行視訊會議並談及台灣議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而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攜手解決晶片短缺和技術問題】。加上風傳媒的報導,【「你們台積電跟我們三星都受影響!」韓媒爆料,美國恐以法令逼迫交出機密?】美國這陣法到底在布局些甚麼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日本自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外務大臣 #岸田文雄 兩輪投票都以最高票,取得完全勝利。第二輪投票,岸田以257票對170票,勝過河野太郎當選。他也將成為日本第100任總理大臣。岸田將在台北時間傍晚5時舉行記者會。在外交與安保方面,岸田提出「信賴」與「三覺悟」,三覺悟包括誓死捍衛民主主義、誓死守護日本和平與安定、主導能為人類未來有所貢獻的國際社會。岸田主張,強化美日同盟,推進島嶼防衛合作;強化海上保安廳的能力與自衛隊的合作,為了應對中國海警船入侵日本領海,將研議修正海上保安廳法、自衛隊法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的新首相對台灣和對全球的政治狀況會有甚麼影響呢?

另外,北韓最近不是一直謠傳它們的疫情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為什麼又可以發射新型飛彈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北韓(朝鮮)又有軍事大動作,13日宣佈已成功試射「遠程巡弋飛彈」,精準命中目標。南韓《韓聯社》指出,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4次軍事挑釁。北韓先後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試射巡弋飛彈,3月25日首次進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短程彈道飛彈試射。
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於9月11日和12日成功試射最新研製的遠程巡弋飛彈,飛彈沿朝鮮領土和領海上空的預定軌道飛行7580秒(2小時06分20秒),精準命中1500公里外的預定目標。試射結果,最新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力等技術指標、飛彈的飛行控制性能、採用複合制導結合方式的末端制導的命中精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總體武器系統運營有效性和實用性卓越。】這到底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總不可能是飛彈射了之後糧食大米都夠了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中國大陸新聞媒體品牌個性構面初探 ——以上海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作者劉臻 這樣論述:

網路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了消費者的媒體使用習慣。網路作為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廣告資源從傳統媒體轉移到網路。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網路的衝擊,媒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是成功的關鍵,品牌形象的核心是品牌個性。因此,本研究根據品牌個性理論,探索中國主要新聞媒體品牌之個性構面,比較電視、報紙、網路三種不同媒體類型的新聞媒體品牌之品牌個性差異,並深入分析各媒體品牌個性及差異形成的原因。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有效樣本共計 1158 份,回收率為 90.2%。研究結果顯示:(1)中國大陸主要新聞媒體品牌個性共有「因循守舊」、「娛樂務實」、「值得信任」、「精緻聰慧」及

「偏激」五個構面。(2)電視、報紙及網路新聞品牌在各個構面均存在顯著差異。

麥子不死:寫給底層受難者的八封信

為了解決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作者楚寒 這樣論述:

  為底層人立傳,與受難者同哭!   在北京,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截訪工作人員,他們來到京城的任務,就是專門攔截、跟蹤、圍堵地方上訪者,甚至會動用暴力、採取關押等措施,以阻止上訪者的上訪。河南宜陽縣農民趙文才,就這樣為上訪而死。   曹大和,這個貴州省仁懷市高大坪鄉銀水村高路組的貧地農民,在被遣送回鄉的火車上,遭到捆綁一夜後死去。   一個三歲小女孩李思怡,因民警拒絕她強制戒毒的母親回家安頓孩子,整整十七天無人聞問,竟活活餓死家中。   本書深入剖析八則當代中國真實發生的社會新聞,揭露「中國崛起」的華麗外衣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真相! 作者簡介 楚寒   1975年出生於江蘇建湖縣,在本地

讀完中小學,後離家求學、工作,獲四級技工證書、律師資格證書及法學碩士學位。做過工人,當過律師,從事過教師等多份職業。熱愛人文社會科學,關注國族前途命運、底層社會和困境冤屈群體。曾獲臺灣五四文學獎等獎項,著有未刊評論集《政治,你有多少的罪惡?》(自印本)、隨筆評論集《羽毛筆的自由》、思想性隨筆集《火焰不死》、雜文評論集《提刀獨立》、人文隨筆集《星空下的憂思》。 自序 那個在眾人面前被捆綁的人--祭貴州仁懷市農民、廣東佛山農民工曹大和那個殞命黑磚窯的智障奴工--祭甘肅宕昌縣農民、山西洪洞縣黑磚窯奴工劉寶那個死於飢餓的三歲女孩--祭四川成都女童李思怡那個含冤屈死的少年人--祭內蒙古呼和浩特青年工人

呼格吉勒圖那個深夜死於血拆的長者--祭山西太原農民孟福貴那個被城管圍毆致死的涼粉小販--祭四川嶽池縣農民、重慶小販劉建平那個「被精神病」致死的小學教師--祭陜西西安小學教師王恆雷那個死於勞動教養的上訪老農--祭河南宜陽縣農民趙文才 序   我是在二○一一年的春天開始這本書的寫作的。想要系統地寫底層受難者的故事已有好些年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夙願,一份命定的責任。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像潮水一樣退去了,各種媒體紛紛回顧、聚焦於新世紀頭十年的宏大敘事。但此時,我將目光投向那些「小人物」,他(她)們是弱者,居底層,遭苦難,時時繫念於我的心間,因為他(她)們在那裡,宛若我往昔刻骨銘心的私人記憶

。   關注底層受難者,緣起我少年時代矢志執念的理想:服務困境冤屈人群。十多年前,我投身於法律服務的工作,與底層受難者們一道四處奔波也起始於此。五年多的法律職業生涯,真可謂嚐遍了酸甜苦辣,直至後來退出了,仍不時心有餘悸。然而,我還是從中受益匪淺的,那些曾經親身經歷和目睹的一切,使我從此對生命有了更加透徹的認識,更加的尊重和憐憫。   更重要的是,那些曾與我攜手同行、像烙印般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幸身影,成了我人生記憶中最珍貴的篇章,促使我日後分出相當一部分的時間精力投入對底層的研究。   時至去年春,長期對底層的關注以及由此生發的種種思緒,終於想盡情一吐,借助文字的形式與一眾受難靈魂默默對話。這些

受難靈魂的故事均發生於剛剛過去的十年,也即,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當中。昔日的研究中搜集的一摞資料,使我得以將這樣的對話一篇篇地進行下去。   看到一篇接一篇的文章陸續脫稿,每回我的心裡都感到特別的激動和欣慰,同時也特別的謹慎和鄭重。因為我知道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而不幸罹難的生命,一顆顆曾經跳動而溫熱的心靈。我想說的是,他(她)們既是單一的個人,同時又是一個群體;他(她)們不僅僅屬於某一個地域,他(她)們就是中國;他(她)們既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她)們也是時代本身。   我還想說的是,這些被時代的巨輪碾過羸弱身軀的受難者的故事,應當有機會被以各種形式講述及留存。這些受難者的故事凸現出來的時代真

相,應當被言說進而固定下來。以前的法律職業生涯,我既已無力為他們伸冤,如今,就讓我以寫作的方式為他們作證,在文字工作中為他們盡上一份心力吧。   在多少個寫作的日夜,寂靜的我靜坐在書桌前,那些受難負屈的身影恍若浮現在我的眼前,多少次寫著寫著就忍不住哭泣,默默流淚。處理這樣的主題讓我心力交瘁,我知道這些文章都很沈重,寫作之初我就知道,可運筆過程中的心情,仍是常常沈重得無以復加。   可是我知道,無論我怎樣的悲傷和沈重,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相比於那一具具被侮辱被損害的魂靈,那麼長久的冤哭無告,那麼痛苦的呻吟,那麼恣意的凌辱,那麼深重的傷害。深陷這些沈重的故事其中,走了這一趟沈重的文字之旅,是《約翰

福音》中的那節經文支撐著我一路走來:「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不是嗎?這些處於底層蒙受苦難的一個個生命,正像是被大石壓在底下的一粒粒麥子,默默地生長,掙扎,枯萎,受傷,直至最終含冤死掉了。但是,每一滴血都不會白流的,每一個生命都不會白白死去的。   在他(她)們倒下的那片浸透了血和淚的苦難土地上,總有一日,被血淚澆灌的自由的種子必將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待到麥子需要春雨的時節,自由的春風終將吹遍古老的東方大地。   我漸漸地,漸漸地意識到,在我筆下這些像麥子一樣柔弱的生靈,他(她)們就是我魂牽夢縈的故土中國,是我朦朧未辨卻又

多少次在夢中哀吟輕喚的浩蕩鄉愁。   今夜,《麥子不死》一書終於定稿了,離我那青春飛揚卻早已隨風飄去的少年時代,真是已經過去許多年了。我將這本書視為對少時理想未竟的一份彌補。這是我在底層領域的一次文學嘗試,它不是終結。關於更多的底層受難者的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寫於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十五日 【那個死於勞動教養的上訪老農——祭河南宜陽縣農民趙文才】1「廣受爭議的勞教所死訊頻傳,名目多樣,有「洗臉死」、「睡覺死」、「沖涼水死」、「激動死」……勞教制度在法理上缺乏基礎,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存在重大瑕疵,在接二連三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衝擊下顯得搖搖欲墜。」上述這兩段文字,出自《世界

博覽‧半月刊》雜誌(二○一○年第十一期)的一篇報導,標題為:〈屢屢死亡與勞教所異化:「勞教制度」困局求解〉。從標題可以看得出來,該文是在近年來勞教所頻頻傳出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社會背景之下,探討如何革除勞教制度的弊端的。作為一名曾經的法律人,我曾對「良法與惡法」問題有著相當的學術興趣,對現實中的一些「惡法」深惡痛絕,譬如收容遣送制度、城管制度、戶籍制度等等,我還記得自己在多篇學術論文中引述過「惡法非法」的學術觀點。也因此,勞動教養制度(簡稱勞教),作為當代中國「惡法」領域持續時間最長、侵犯人權程度最為嚴重的一項制度,更準確地說,一大弊政,自然是我所極為關注的。這些年來,我陸續了解到許許多多的無辜公

民被關進勞教所裏受盡折磨的案例,其荒謬、野蠻、醜惡和無良,曾令我憎惡,也令我驚顫莫名。二○一○年的夏天,我在「中國新聞媒體觀察網」的「法治中國」欄目上,又讀到了一則有關勞教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報導,這是一位河南的殘疾農民在勞教所冤死的案例。這篇報導的標題是:「八年前,宜陽縣農民趙文才耕牛被盜搶/七年後,上訪無果被勞教,離奇死在嚴管室」。當我將這篇新聞報導稿打印出來一遍遍細讀的時候,窗外充沛的陽光斜斜地灑進室內,在我的周圍,編織成一種溫煦而又躍動的氛圍,可我的內心,卻被一股強烈的悲痛之情所充溢。後來,當我看到這位河南宜陽縣的年邁殘疾冤死者臨死前幾張慘不忍睹的死狀照片時,頓感心如刀絞,繼而無法抑制地

流淚。於是我低下頭來默禱,既為含冤受難的逝者,也為平息自己心頭湧出的悲憤情緒。心中滿盈的酸楚,仍是一如奔騰的海潮。如今,對於我曾搜集過的眾多勞教案例,其中相當一部分勞教案例的具體細節,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我仍清晰地記得這宗發生在河南宜陽的勞教冤死案例。我又想起了那天心頭的疼痛,和那無法控制奪眶而出的淚水。在這個日新月異紛紛攘攘的時代,我相信,所有的感觸都有它的意義。此刻再回想起這宗案例,一句詩句倏地閃入我的腦海,那是十九世紀德國詩人海涅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羅蕾萊〉。詩中的第一句是這麼說的:「我不知道為了什麼,我會這般悲傷。有一個舊日故事,在心中念念不忘。」2這個舊日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趙文才。

你是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豐李鎮小李屯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如今,這個小小的村子已脫離了宜陽縣管轄,在行政上劃歸給了洛陽市洛龍區豐李鎮。小李屯村,是你們家族世代紮根生活的地方,祖祖輩輩就在這片屬於洛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以務農為生,耕作、開荒、種植、收成、生兒育女、養老送終。這裏是你們家族賴以生存的土地,這裏見證著你們家族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人生況味。這裏地處河南西部的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與屬於黃河支流之一的洛河相望――這是一個至今依舊偏僻窮困的地方。你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一輩子與泥土相伴,也一輩子與黃土、鋤頭、鐮刀、農藥和化肥打交道,長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家生活。因為少時就失去了父親

,為了體諒體弱多病的母親,照顧家中的三個妹妹,你在很小的年紀就下地幹活、擔負起養家的責任了。成年後隨著母親過世、妹妹嫁人、自己結婚生子,你又一肩挑起了這個家,開始為自己的家庭操勞忙碌了。你特別地能吃苦耐勞,在田間地頭經營起莊稼來,有的是一身的力氣,無論是耕種,還是收割,你都是一把好手。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的,你也要去田裏忙活一陣子,常常凍得滿臉通紅的。等到到了農閑季節,你又開始了自己的另一種忙碌:去鎮上做苦力,打零工,比如幹些搬運貨物、挖煤之類的活,掙點工錢以補貼家用。你是一個勤勞的農人,也是一個幹活的能手,可儘管你平生盡力勞動,難得有閑下來的時候,在村裡幹活比誰都勤快,可你的一生卻仍然飽嚐了貧

窮和拮据的滋味。五十多年的辛苦操勞,換來的是一輩子的窮苦生活。數十載辛勤的農家生活,幾十年窘迫的日子,你經歷了歲月的風吹雨打,一點點地變得佝僂、瘦小。在還不到六十歲的年紀,你就已經儼然像是一個滿頭白髮、滿臉皺紋、滿手溝壑的老人了。

兩種實習,一樣甘願──台灣與中國的新聞媒體實習勞動

為了解決中國新聞媒體的問題,作者陳芛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台灣和中國新聞媒體實習勞動制度以及工作條件,如實習進入管道、實習報酬及實習性質和內容等,更細緻的呈現新聞媒體實習勞動樣貌,以及藉由實習生與正職的工作差異及互動關係、實習生報導署名等媒體安排分析媒體如何看待實習勞動。第二部分則是從兩岸新聞媒體實習生觀點出發,從實習動機到肯認實習與否,以探討實習生為何願意投入普遍無酬或低報酬的新聞實習勞動。最後一部分則是比較兩岸在實習勞動制度、工作條件,及甘願勞動的動機與認同有何差異,並試圖與Burawoy的「製造甘願」觀點對話。研究結果發現在實習進入管道、工作條件和實習內容上,台灣和中國都存在明顯差異,中國實習制度比台灣更為混亂

,勞動樣貌也更為複雜。另外,媒體普遍都將實習勞動視為不正式勞動力,以較一般員工有限和寬鬆的態度對待實習生。但中國實習生獨立產製程度更高,無薪或低報酬狀況則更普遍,不僅較早開始實習,實習總長也更長;同時實習生與正職互動關係也更加傾向一般職場的「指揮」關係。甘願勞動部分,雖然兩岸新聞媒體實習普遍存在甘願勞動現況,但中國實習生的甘願勞動程度更勝於台灣。整體而言,兩岸實習生對實習與就業相關的想像和對新聞媒體實習的認同也相似,認為實習有助未來職涯也肯認實習意義。Burawoy指出勞動過程被建構成一場遊戲,工人產生了同意。肯認實習價值的實習生等同對實習產生了同意,進而一再投入「實習遊戲」。遊戲也掩飾了背後

的生產關係,讓媒體資方掩飾及取得剩餘勞動(Burawoy, 1979/林宗弘等譯,2005)。然而製造甘願論點仍有限制,以製造業工廠為背景的「製造甘願」不能完全解釋新聞媒體實習勞動,一是甘願不僅限於實習場域的形塑,也受社會脈絡影響;二是新聞媒體實習勞動屬文化產業勞動,其特性也是實習生甘願勞動的原因,並非製造甘願能完全解釋。本研究除了希望藉由新聞實習勞動,補充勞動和媒體研究在「製造甘願」的探討;也期望研究能促進基層實習生的勞動處境,媒體及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工作者的勞動處境更加重視,良好的勞動環境才能帶來更好的新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