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寫的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 和石芳瑜吳崑玉陳德愉張鐵志的 國際橋牌社的時代:90年代台灣民主化歷程傳奇故事˙原創戲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衛城所出版 。

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許文昌所指導 方若璇的 新冠肺炎期間對於花蓮地區空氣品質的影響分析 (2021),提出中國沙塵暴地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空氣品質監測、空氣品質指標值、細懸浮微粒、臭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資訊系 蔡富容所指導 簡羽辰的 台灣中部鹿林山沙塵觀測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氣團軌跡線模式、沙塵、長程運輸、MERRA-2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沙塵暴地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沙塵暴地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

為了解決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作者(英)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這樣論述:

這是一個關於《哈姆雷特》的故事。2016年,享譽世界的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戲劇巡演——將《哈姆雷特》帶到全球!本書由這次巡演的導演和製作人,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前藝術總監多明尼克.德羅姆古爾寫就。書中,多明尼克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於戲劇的看法以及他們的這次環球之旅。在整個巡演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奇特的人,遇到了許多讓人吃驚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兒,每一個國家都為這部劇增添了新鮮的元素,令人感動,也使他倍受鼓舞。 400年前誕生的丹麥王子,在21世紀走遍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熾熱的墨西哥到沙塵暴中的難民營,從瑙魯、梵蒂岡到臺北、香港、上海和北京……這次巡演是如何開始的?第一次

走向世界時是什麼樣的?400年來,《哈姆雷特》對世界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次巡演在所到之處引起了怎樣的反響?哈姆雷特又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的?多明尼克.德羅姆古爾幽默講述巡演經歷,深入解讀經典作品《哈姆雷特》與舞臺上鮮活的莎士比亞。 多明尼克·德羅姆古爾(Dominic Dromgoole) 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前藝術總監,他執導的《哈姆雷特》《仲夏夜之夢》等莎士比亞劇作曾在中國的劇場上演;著作有《戲劇全景:從A到Z的當代劇本創作》(THE FULL ROOM: An A-Z of Contemporary Playwriting)和《威爾與我:莎士比亞如何控制我

的生活》(WILL AND ME: How Shakespeare Took Over My Life)。 中文版序 / 多明尼克·德羅姆古爾 前 言 1 誰在那? 2 尊重弱拍 3 沿波羅的海駛去 4 中歐的空話和石牆 5 瘋狂墨西哥城 6 紅海邊的波洛涅斯 7 太平洋島的上帝 8 謀殺和稻田 9 安第斯山脈間的獨白 10 來自英國的消息 11 沙漠中的維滕貝爾格 12 反抗中的世界 13 為彈丸之地而戰和復仇 14 地面指揮中心 15 路上友誼 16 札塔里的愷撒 17 大裂谷旁的圍牆劇院 18 此外僅餘沉默而已 結 局 致 謝 譯後記 / 劉虹 譯名對照表  

中國沙塵暴地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中國北方十多個省區市,15日再度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是近一個月來黃沙第三度來襲,不同的是,這次在強大冷空氣的助長下,沙塵移動的速度與範圍都擴大,江南地區從今天起也會受到影響。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0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新冠肺炎期間對於花蓮地區空氣品質的影響分析

為了解決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作者方若璇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標為分析花蓮地區2010年至2021年花蓮空品站之AQI數值,使用空氣品質監測站數據及逆推氣流軌跡圖,將測值修正後並換算空氣品質指標AQI值,並結合區分後之逆推氣流軌跡圖以做資料綜整,用以分析花蓮地區於不同氣流氣流來源影響下其AQI數值與指標污染物的變動,藉以了解花蓮地區疫情期間空氣品質與指標污染物的變化趨勢,所得結論說明如下:2010年至2021年不區分氣流來源影響下花蓮地區所測得之AQI平均值趨勢線顯示各類型氣流均呈現下降趨勢,以境外東北季風及氣流源自中國大陸型態影響下年平均下降值為最多,分別為1.12及1.56;不區分氣流來源影響下花蓮地區所測得之AQI≦50以氣流源自中國大陸

的測值為最高40,為年平均值及本土西南氣流影響下測值的1.26倍,除東北季風、高壓迴流及氣流源自中國大陸呈現上升趨勢,其餘皆呈現下降趨勢;不區分氣流來源影響下花蓮地區所測得之AQI≧51以氣流源自中國大陸測值為最高75,為年平均值的1.1倍,為本土西南氣流的1.27倍,除高壓迴流呈現上升趨勢,其餘皆呈現下降趨勢。分析結果顯示花蓮地區空氣品質近12年不區分氣流來源AQI皆呈現下降趨勢,且進一步分析良好日與非良好日所佔天數比例,發現良好日所佔天數比例逐年上升,而非良好日則呈現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各氣流類型影響下花蓮空氣品質的AQI副指標值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疫情期間花蓮地區PM2

.5及O3皆呈現下降趨勢,O3自疫情前的平均值52下降至2021年的40。疫情前O3呈現持續上升,而後疫情時期O3是否上升值得持續關注。

國際橋牌社的時代:90年代台灣民主化歷程傳奇故事˙原創戲劇

為了解決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作者石芳瑜吳崑玉陳德愉張鐵志 這樣論述:

歷史不遠!走過信仰與背叛的年代 是什麼定義了我們的愛與絕望?   80年代末,台灣解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中國發生了天安門事件。90年代初,全世界正在形成冷戰後的新秩序,東西方陣營融冰後展開接觸,中國嘗試擁抱市場經濟,兩岸也從互不往來到開始會談。   台灣一方面置身在這盤國際的大牌局中,一方面要面對國內從戒嚴時代累積下來的歷史傷痕。民主轉型勢在必行,但威權的餘緒還存留在人們的心中。在《國際橋牌社》這齣戲裡,每個登場的人都有他在時代夾縫間的一個位置,經歷著各自的愛與絕望,而最終,也共同推動了歷史的方向……   日本有「民王」、英國有「王冠」、美國有「白宮風雲」   民主化三十年,台

灣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治劇!   90年代台灣民主化歷程傳奇故事˙原創戲劇   ★三十年從威權邁向自由,無數的人曾為自己心中的價值觀而戰,如今我們終於演出自己的故事!   ★《國際橋牌社》以戲劇再現大時代的傷痕與和解,堪稱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的台灣記憶IP。   ★本書《國際橋牌社的時代》,則是一本解讀戲劇、解讀時代、解讀共同體記憶之書。   「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政治歷史劇,以90年代解嚴初期的台灣政治社會為背景,劇中呈現出在那個關鍵轉型的時代,人們所經歷的價值衝突和選擇。當時台灣社會不但才剛脫離威權,民主的規則也還在制定之中。例如總統是否直選,還在未定之天;《刑法》一百條尚未廢除,讀禁書

仍有可能面臨死刑;有人推動改革、推動兩岸接觸,有人誓言保衛中華民國、共匪就是敵人。迷霧之中,沒有人看得到全貌。或許,我們現在所享有的民主成果,是當時許多偶然事件的果。而推動改變的,也並不是哪個唯一的偉人,而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小人物、大人物,不論是政治人物、記者、學生、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剛誕生的反對黨成員、社運青年、還是權貴子女、本省人、外省人,都一起參與在其中,共同推動了改變。這本書,便是呈現那個充滿變數,可能性無窮的時代。 本書特色   對話90年代、台灣民主起步時代的集體回憶。   這是全體台灣人共同譜寫的歷史。   即使當時每個人捍衛的價值不同,但共同推動了改變。   ★三十年從威

權邁向自由,無數的人曾為自己心中的價值觀而戰,如今我們終於演出自己的故事!   ★《國際橋牌社》以戲劇再現大時代的傷痕與和解,堪稱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的台灣記憶IP。   ★本書《國際橋牌社的時代》,則是一本解讀戲劇、解讀時代、解讀共同體記憶之書。 各界推薦   司徒文 (美國資深外交官,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現為陽明大學副校長)   「雖然世界上許多觀眾或許還不知道,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其實擁有普世的感染力。台灣真正是一個現代奇蹟,而《國際橋牌社》則優美地描繪出把奇蹟化為現實的努力之中,所有人的投入與追求。」----司徒文   「這是我們共同的經驗,一個極為奇特的經驗----我們曾活

在一個黑暗的舞台箱子裡,只有控制舞台的人可以決定哪裡可以是亮的,哪裡可以有光。在那個人為操控的舞台裡,光亮的地方上演著情節不合裡的荒謬童話,黑暗的地方誰也不能看:真實是看不見。也不容許被關心的----直到太陽升起,陽光照亮了細小的牆縫,我們終於看清自己身在何處。」----陳德愉   「每個角色都在捍衛自己的價值。但在這過程之中,每個人都被時代改變。沒有人是原來的自己。」----吳崑玉   「但終究,我們從寒冷的冬夜中起來了——即使陰影仍多,但陽光確實普照著台灣。」----張鐵志   作者簡介   本書是「衛城出版」與「國際橋牌社劇組」合作的一本書。由衛城策畫,邀請以下三位作者撰稿:

陳德愉   資深記者。1973年生於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系畢業。90年代初期她是學生運動的參與者,後來是進入新聞界工作的新人。曾任《新新聞週刊》、《時報周刊》記者,現任《上報》人物記者。專注於人物寫作,著有長篇小說《1987年那條人魚公主》、《現場:走過傷痕、愛與和解的人生日記》。 吳崑玉   政治評論家。1964年生。90年代他已經進入政界,參與地方選舉、擔任政治幕僚。2000年時曾任宋楚瑜競選總部文宣資料中心副主任,後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張鐵志   作家、評論家。1991到95年他在台大政治系讀書,並且積極參與學運。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為政治學博士班候選人

。曾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暨《Fountain新活水》雜誌總編輯,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暨聯合出版人、《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創刊總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報導者》總主筆等。現為青鳥書店總顧問。著有《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等書。 石芳瑜   作家。大學圖館系畢業後,赴美念傳播藝術,相隔多年之後再從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畢業。90年代她剛從美國回來,陸續在公關公司、有線電視與電台任職。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小說《善女良男》曾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小說。   出版緣起   故事的起點:戲說台灣歷史的關鍵時期   

  推薦序  《國際橋牌社》:過去與現在 -- 台灣成功背後的故事∕司徒文 序  自由是個動詞∕馮賢賢 序  為什麼我們總在他人的故事裡痛哭流涕,卻在自己的故事裡轉身離去?∕汪怡昕 第一部分:序章:關於台灣民主黎明的記憶   第二部分:事件:決定時代走向的七個關鍵時刻 關鍵時刻一:民進黨組黨與解除戒嚴 關鍵時刻二:蔣經國逝世到二月政爭                     關鍵時刻三:野百合學運 關鍵時刻四:從獨台會案到刑法一百條 關鍵時刻五:一九九四年北高市長與省長選舉 關鍵時刻六:從黑金政治到大和解咖啡 關鍵時刻七: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 第三部分:推動力:從街頭開始 第四部分:人物

與時代 一、推動時代的無名者群像 灰色的時代裡,一個是非分明的人----林逸君 在體制外遊蕩,才更看得到真相的人----江志偉 在總統的身邊,被愛情政治啟蒙的人----沈建宇 背負白色恐怖傷痕,拒絕愛的人----許芷伶 沒有背景,用愛換權力橄欖枝的人----章有成 本來是公主,被迫走出象牙塔的人----楚思江 老謀深算,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走平衡木的人----王照陽 二、劇裡劇外的時代大人物 告別戒嚴強人時代,解嚴後第一位台籍總統----黎清波 半生戎馬江山,軍人行政院長----楚長青 威權時代菁英養成,操盤黨務的大內高手----鍾主諭 意外的政客,護主不問手段的總統親信----祝仕真 時代浪潮衝

擊下的政治金童----邵壯國 清寒出身的揭弊立委----陳木寬 在野組黨的歐吉桑----洪新介 沒有聲音的副總統----楊源柱 第五部分:故事(石芳瑜) 第六部分:年表大事   推薦序 國際橋牌社:過去與現在 ----台灣成功故事背後的省思   一九八六年的九月,我初次來到台灣。那時我當然知道世界一直在改變,但還沒意識到改變會多麼巨大,尤其不知道台灣將會發生巨變。來到台灣之前,我已經在戰火肆虐、不時還有零星戰鬥發生的貝魯特擔任了兩年美國大使館的領事和政務官員。我在貝魯特期間,從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到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日,伊朗曾把五十二位美國外交官與美國公民扣做人質。在那之後,我在

國務院待了三年,主要負責處理中東危機,其中經常涉及恐怖攻擊,包括炸毀美國大使館、綁架美國人質等,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入侵。美國全神貫注對付恐怖主義和中東,早從那些年就已經開始了。   從許多方面來講,中東幾乎沒有改變,只除了恐怖主義後來又進一步擴散之外。中東持續受到同樣的問題困擾:宗教和種族衝突、高壓的政權,甚至還是持續被同一個統治者或是他們的兒子所壓迫。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就盡一切努力設法轉調到其他地區。我鎖定了東亞,因為我認為那裡是最有可能朝向正面發展的地方。很快地,我就實際看到了巨大的改變,在台灣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這兩個地方都在經濟上繁榮發展,但只有台灣在政治上進化出完整的自由民

主。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一路上也遭遇到非常多的威脅和失誤。《國際橋牌社》政治影集以戲劇的方式講述這個獨特的故事。   一九八六年的台灣比現在窮得多,而且也還在戒嚴中掙扎。我太太和我都是外交官,在來台灣之前,我們先繳回我們的外交人員護照,換成觀光護照。這是為了讓我們在被派任到北京的美國大使館前,可以先到位在台北近郊陽明山上的美國在台協會語言學校學習十個月的中文,但在護照紀錄上卻會顯示我們從沒來過台灣。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必須要走這麼一個假流程,其實中國的官員應該也都心知肚明。   大部分美國在台協會的學生都住在山上,但是因為我的太太懷孕五個月,我們想住在比較靠近台安醫院的地方,後來我們的大女兒就

在那年的十二月初於台安醫院出生。我們和其他幾名也想住在市區的學生每天搭乘學校提供的廂型車去上課,開車的司機唐柱石(我們都叫他小唐)直到現在還是我的朋友。我們的公寓位在濟南路,靠近光華商場,我在那裡買過一枚珍珠戒指送給我的岳母,不過一個月後珍珠表面就開始剝落,我們才發現那其實是塑膠做的。一個街區之外就是未來仁愛路豪宅帝寶的位址,二十三年後我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時將會搬到那裡。   我們的房東是一位瘦而安靜的紳士型人物,住在我們那棟小公寓的一樓,每天穿著西裝,拿著公事包,走路去上班,有時也會看到他在整理他的那座小庭院。一直要到我的學習快要結束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位外表謙遜的人,其實是一九

八四年新落成的福華飯店的老闆。他邀請我們與另一個住在他的樓房裡的美國人家庭,在福華飯店裡的一個包廂為我們餞行。當我問他為什麼選擇了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地,他告訴我,那是他的飯店。我的房東讓我看到了一個樸素、不炫耀財富的世代。我寄給他一封用中文寫的感謝信,那應該是我唯一寫過的一封中文信。   在那些日子裡,台北還沒有一〇一,我還記得現在的信義區和往東許多如今已蓋起來的地方,當時大多是田地,有些地還在耕種。沒有捷運,下大雨時有的街道會淹水淹到車輪蓋中央。汽車比較少,但成群結隊的摩托車噴出的廢氣彌漫在大街上。早上洗車,傍晚車子就蓋滿了污垢。我完全想像不到有一天台北會變得比我去過的大多數亞洲城市來得

更乾淨、更綠化、更寧靜,而且交通也管理得更好。台灣當時還實行進口管制,所以很少有外國商品可買,我也不記得有任何名牌店,或是法國、義大利餐廳。   但是台灣人彌補了這些美中不足。醫療很棒,老師非常優秀,而且還很友善。本地餐廳從來不會有人因為我們的女兒哭個不停給我們白眼看,後來我發現在美國這是常有的事。相反地我們的女兒經常變成吸引隔壁桌關注的大明星,隔壁客人都會對我們表達歡迎、恭喜我們喜獲新生兒,請我們吃東西,還會給我們建議,告訴我們如何照顧那當時還長著一頭金髮的小嬰兒。那時在台灣的外國人比較少,但直到現在,大部分台灣人還是一樣地好客、友善,遠超過我在其他國家的經驗。這點並沒有改變。   語言

學校的學生和我們的台灣老師(至少是那些願意談論的老師們)都無法解釋:為什麼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出版品時還是必須待在上鎖的學校房間裡讀,或是為什麼國民大會還有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省份的席次,或是為什麼海外雜誌到我們手裡時會有劃黑的段落甚至少掉的頁數。但是老師會低調地暗示,他們感到政治的情勢正在改變。確實如此,就在我們離開台灣後不到一個月,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台灣解嚴了。   兩個月後當我們抵達北京大使館,我們看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要比台北安靜得多,因為人們大都騎自行車或是走路,摩托車比較少,轎車也只有公務車。到了晚上,街上經常空無一人。北京的環狀道路只到三環,不像現在有七環。其他來自共產國家

或發展中國家的外交人員可以使用人民幣,但我們必須用外匯券來買東西,價錢要貴的多。那時的北京比較窮,但污染比較少,只有城市西郊鋼鐵工廠冒出的煤煙,戈壁沙漠的風吹來沙塵暴,和冬天家家戶戶燃燒煤餅時除外。當這三者同時發生,你幾乎看不到眼前六呎之外的景象。   當時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因此也等於是我們美國大使館的官方立場是:美中關係正在一天天、在各個方面上日益改善。我們也是這樣對那些川流不息,因為初次到中國訪問而興奮不已的華盛頓官員、國會領袖、企業CEO們這麼說。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個由共產黨統治的國家不可能就此長治久安。每個人都認定,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起來,它也會自然走向自由開放。因

此當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天安門發生大屠殺,同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倒塌,蘇聯乃至整個蘇聯帝國在一九九一年瓦解時,國際社會大受震驚。   當柏林圍牆倒塌,北京的領導人們特別感到不寒而慄,也慶幸他們鎮壓了在北京和其他地方參加示威遊行爭取民主、反對明顯社會不平等(例如由中國共產黨黨員獨享的特許商店)的學生、工人乃至家庭。實際上當他們發動鎮壓時,這場從四月十五日起就在北京展開的示威活動,其背後的動能已經在消退,天安門上的人數也已經減少。但這退潮還是來得太遲了,黨內已經發生了政治鬥爭,鄧小平獲勝,而他決定要給人民「一個教訓」。部分根據在醫院計算到的屍體數量,我們大使館的估算是至少有八百人被殺,更多人受傷。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發生在天安門上對北京人民的屠殺,永遠地改變了我對在中共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看法。在天安門之後,我作為在北京的政務官被派予了一項任務,即是有長達一年的時間,我每週要和身在美國大使館中申請政治庇護的異議科學家方勵之及他的夫人李淑嫻會面四次,這個經驗更強化了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看法。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指派我定期向他們說明有關他們投奔自由事宜正在協商進行的情況,並且傳達他們的看法與要求。我後來也陪伴他們搭乘美國空軍飛行機飛往自由,首先抵達英國。   蘇聯在一九九一年瓦解,使得北京的共產黨領導人更加認定他們在天安門事件上選擇了最明智的道路。他們的這個

看法,在與華盛頓以及世界各國政府檯面下的對話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確信,因為各國政府實際上都表示希望儘可能讓天安門事件早點過去,繼續照常做生意。這確實就是在天安門事件後出訪北京的特使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與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的看法,在他們眼裡,大使館內的異議人士方勵之與李淑嫻不過是重啟雙邊關係的絆腳石。美方與世界各國對局勢的這個評估明顯形塑並強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班子的看法,例如現在正領導中國,甚至可能終身在位的習近平。天安門事件之後,台灣海峽兩岸勢必要往相反方向發展了。   一年後在台灣,一九九〇年三月十六日到二十二日,台灣的野百合學

運在中正紀念堂集會主張民主,爭取總統與副總統直選、國會普選,沒有發生任何的傷亡。這場示威與李登輝在三月二十一日就任總統,開始六年總統任期的時間點重合。然而他贏得總統的那場選舉,他是唯一的一組候選人,來自唯一被承認的政黨,由國民大會的六百七十一位國大代表投票選出。雖然如此,他是中華民國第一個在台灣出生的總統,接著在一九九六年,在台灣第一次民主的總統全民直選中,李登輝再次當選。一九九一年,中華民國於一九四七年在中國選出的立法院與國民大會代表被迫辭職,一九九二年,台灣舉行了第一次立法委員民主選舉。   其他地方歷史的走向,也正朝向民主與獨立主權的正面方向發展。一九九〇年,尼爾森・曼德拉從南非監獄獲

釋,成為「非洲人國民大會黨」(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的領導人,並且在一九九四年,經由南非的第一個多種族選舉,被選為南非總統。一九九〇年,蘇聯瓦解,東西德統一。一九九一年,鮑利斯・葉爾辛成為俄羅斯聯邦首任民選總統。同在一九九一年,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從前南斯拉夫獨立,一九九二年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也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馬斯垂克條約簽定,創造出歐洲聯盟,一部分的目標是為了防止未來再有如過往歷史上危害歐洲好幾個世紀的戰爭發生。   一九九一年美國總統布希在國際支持下發動「沙漠風暴行動」,派遣美軍解放被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並且在完成任務後明智地撤軍。遺憾的是,

他的兒子小布希之後將會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發動欠缺正當性的戰事,造成美軍在中東地區持續介入流血衝突。   我在二〇〇九年回到台灣,而且在這裡持續生活了十年,我發現我來到了一個完全脫胎換骨的國家——更美麗,更都會,更繁榮,也更成功。台灣已經舉行過六次民主的總統大選,二〇二〇年一月即將舉行第七次。雖然就像其他國家一樣,台灣也有問題要面對,但台灣已經超過所有人的預期。正如我經常說的,這是一個現代奇蹟,一個國家在短短數十年間,從貧窮發展為繁榮,從獨裁到民主,而且它實際上沒有什麼天然資源,除了人民的才能與勤奮以外。現在的台灣重視人權與法治,和它在科技、醫療、工程、製造,與創新上的世界級優勢一樣值得被關注。

  台灣這個國家的成就得來不易,而《國際橋牌社》影集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有史以來第一次,台灣透過一部精彩的戲劇講述自己的故事,再現它爭取民主的英雄式奮鬥。一個小國,在內憂外患的困局中,克服了巨大的險阻才將自己轉型為現在這個民主國家。一群勇敢的台灣人克服一切困難而成就偉大,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雖然世界上許多觀眾或許還不知道,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其實擁有普世的感染力。台灣真正是一個現代奇蹟,而《國際橋牌社》則優美地描繪出把奇蹟化為現實的努力之中,所有人的投入與追求。 文∕司徒文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副校長,美國資深外交官,曾任美國駐澳洲大使館代辦及副館長、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副館長,及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

台灣中部鹿林山沙塵觀測分析

為了解決中國沙塵暴地區的問題,作者簡羽辰 這樣論述:

過去普遍認為亞洲地區主要受到東亞沙塵的影響居多,但近年有許多研究指出遠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地區的沙塵,可透過高層西風傳至東亞地區2至5公里,約500至800hPa的高空。本研究主要採用2010年台灣中部鹿林山觀測資料進行沙塵個案分析,探討沙塵個案的起源地與運輸路徑,以及沙塵濃度對於鹿林山的影響。首先定義沙塵個案日期,將整年沙塵濃度較高的27天區分成14個沙塵個案。接著利用氣團軌跡線模式(HYSPLIT)與地面天氣觀測電碼 (FGGE)找尋沙塵個案的起源地與運輸路徑,再利用NASA CALIPSO衛星資料與NASA MERRA-2再分析數據驗證沙塵是否沿著運輸路徑從沙塵起源地傳輸至鹿林

山,並且運用富集因子分析鹿林山的沙塵個案伴隨物種。根據選取的沙塵個案結果顯示,這些沙塵個案大多發生在春、冬兩季,其中又以3、4月佔多數,在沙塵個案期間主要盛行的風向是西風及西南風,因此可以推測大部份在鹿林山上的沙塵個案主要透過高層西風運輸至此。依據篩選與路徑驗證的結果可將這14個沙塵個案分成8個屬於單獨沙源的個案和6個混合沙源的沙塵個案。鹿林山的沙塵來源共有6個沙源地,分別為一、北非撒哈拉沙漠,沙塵從沙源區揚起後,隨時間可傳送至200~400hPa的高空,沿途經過地中海、中亞地區、哈薩克等地,隨後傳至中國,沙塵經5至7天後傳至鹿林山725hPa,。二、阿拉伯沙漠,此地的沙塵則從600~1000

hPa的沙源區,隨時間可飄送至200~400hPa的高空,沿途經過中亞地區及中國,沙塵5天後傳達鹿林山。三、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此地的沙塵在沙源區揚起至500hPa的高空,隨之傳到中國內陸,沙塵沿途傳送高度逐漸下降,經2至5天後達台灣鹿林山。四、印度的塔爾沙漠,沙塵傳送的高度維持在600~800hPa,並經過印度北部後傳至中南半島,傳輸的時間為4至7天後可達鹿林山。五、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此地沙塵可在沿途被傳送至200~300hPa的高空,並於4天後到達鹿林山。六、內蒙古戈壁沙漠,此地沙塵從300~600hPa的高空下降傳送,於2天後到達鹿林山。在14個沙塵個案中,來自撒哈拉、塔克拉及塔爾沙

漠的沙塵分別影響了5個個案,戈壁與阿拉伯沙漠的沙塵分別影響了4個,而卡拉庫姆沙漠則影響了2個沙塵個案。鹿林山2010整年的PM10在沙塵個案期間(14個沙塵個案)的平均濃度為28μg/m3,相較於非沙塵個案期間(整年扣除14個沙塵個案)的PM10濃度9.4 μg/m3,高出近3倍左右,而鹿林山在沙塵個案期間的沙塵濃度為15.5±2.5μg/m3,比非沙塵個案期間的濃度高出了6倍,當鹿林山發生沙塵個案事件時,沙塵濃度平均佔PM10約50~68%的比例,比起非沙塵個案期間的20%亦高出了近3倍。在鹿林山富集因子分析發現沙塵個案期間地殼元素如:Al、Fe、Mg、Ca、Sr、Ba、Ti、Mn、Co、Y

等沙塵伴隨物種濃度較於非沙塵個案期間高出了4~8倍。此外,MERRA-2再分析數據與鹿林山沙塵濃度的相關係數為0.62,兩者濃度皆在沙塵個案中有一起上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