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清寧寫的 一本書讀懂四書五經故事 和王淨的 氣韻生動:中國油畫藝術及其寫意性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每日一习话·金句10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說明:... 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 ... 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海鴿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賴貴三所指導 江聖愛的 《周易》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 (2022),提出中國的文化特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周易、國中國文、融入教學、主題教學、寫作教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體育學系探索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林耀豐所指導 高睿哲的 戶外探索教育推動歷程之探究-以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為例 (2022),提出因為有 實驗學校、探索教育、戶外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的文化特色的解答。

最後網站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 搜狐則補充: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本書讀懂四書五經故事

為了解決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清寧 這樣論述:

  ■ 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闡述中國歷史,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千百年來,「四書五經」一直都是中國最著名的書籍,它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相當於《聖經》和《可蘭經》在西方歷史及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本書並不是對「四書五經」簡單的白話注解,也不是對「四書五經」的翻譯或評價,而是從講故事的角度,以通俗化的語言、以生動化的情節,將「四書五經」中所記載的事實、所承載的思想,更明瞭地呈現給讀者。   ■ 本書的敘述手法,輕鬆而詼諧,讀者可以因此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與古人的生活合而為一。   中華文明是世界歷史上唯一沒有斷代的古代文明。「四書五經」作為這個文明的精華之一,必然有

其獨到的風采。   全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先秦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實資料,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風俗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書的內容涉及哲學思想、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對現代人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歷史不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有思想、有靈魂的生活史和奮鬥史。回顧中國過去五千年的歷史,每一處都值得人們去感受、去品味。   作者簡介 清寧   文學碩士,自由作家,一個特立獨行的文學工作者,一個沉溺詩書墨香的流浪客

,執著於理想,對於國學、文學有其獨到的見解,對於通俗文學的編寫亦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論語》 孔子與門生 季氏將伐顓臾 孔子論詩 顏回好學而早死 子路好勇 子貢善辯 管仲一匡天下 子禽釋疑 子貢贖人 父母在,不遠遊 季氏違禮 孔子擇婿 朽木不雕 師徒明志 冉有濟私 原思辭糧 閔損拒官 安貧樂道 以貌取人,失子羽 仁智之別 子見南子 信而好古 道與六藝 不憤不啟 大智大勇 子入大廟 宰予晝寢 冉求自限 子路受牛 觚不觚 陽貨饋豚 子路強辯 行藏之辯 富人子貢 瑚璉之器 夫子擊磬 天之木鐸 子畏於匡 罪無可禱 司馬牛之憂 陳蔡之野 葉公問政 子路問津 子路請禱 申棖之欲 陳亢探異聞 伯牛有

疾 一以貫之 子在川上 泰山其頹 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  以羊換牛 緣木求魚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孟子勸齊王行仁政 王顧左右而言他 齊人伐燕 滕文公問政 臧倉小人阻君 事半功倍 孟子四十不動心 浩然正氣 不忍之心 得道多助 孟子不受召 孔距心知錯 許行之徒陳相 何謂大丈夫 古之君子於仕 食志和食功 孟子好辯 陳仲子充廉士 無規矩不成方圓 滄浪之水 后羿之過錯 匡章不孝 曾子和子思同遇寇 齊人一妻一妾 舜號泣於旻天 舜以德報怨 齊東野語 堯讓天下 禹不傳於賢 伊尹割烹要湯 百里奚自鬻 集大成者 交友德,交際恭 告子論人性 人性本善 捨生取義 禮儀與食色 人人都能做堯、舜 有仁義才有和平 良臣之

道 慎子攻打齊國 白圭定稅率 好善之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善養老人 再作馮婦 鄉愿之人 大學之道 《大學》  君子止於至善 君子慎其獨 治國必先齊家 子路問強 《中庸》  舜其大孝 武王、周公行達孝 《詩經》  燕燕 北風 二子乘舟 相鼠 載馳 碩人 黍離 有女同車 還 南山 黃鳥 株林 北山 大明 綿 皇矣 生民 公劉 堯劃分四季 《尚書》  堯禪讓帝位給舜 舜治天下 大禹謀劃政事 皋陶的政治智慧 益稷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羲和 湯誓 湯誥 伊訓 太甲 盤庚遷都 傅說說命 西伯戡黎 微子 泰誓 牧野誓師 大誥 康叔建國 周公還政 蔡仲之命 周官 顧命 康王之誥 畢命 君牙 冏命 呂

刑 文侯之命 孔子與喪禮 《禮記》  曾子與喪禮 喪欲速貧 重耳仁親以為寶 杜蕢罰酒 苛政猛於虎 嗟來之食 文王世子 孔子嘆禮運 魏文侯問樂 孔子主持射禮 曾子論孝 魯哀公問禮 童子汪踦捨身救國 仲尼燕居 孔子閒居 投壺之禮 魯哀公問儒行 石祁子知禮 孔子論蠟祭 趙文子論人 《周易》之源 《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 潛龍勿用 利見大人 亢龍有悔 箕子之明夷 或躍在淵,無咎 利用刑人巽發蒙 王三錫命 困蒙,吝 履霜,堅冰至 含章可貞 不克訟,歸而逋 觀國之光 師出以律,否臧凶 包蒙 黃裳元吉 秦晉之卜 叔孫豹的宿命 《春秋》  鄭伯克段於鄢 石蠟大義滅親 衛宣姜之亂 華督父亂政 曲沃並晉

齊桓公奪位 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楚 慶父野心謀魯 虞公貪婪失國 宮之奇諫假道 豎刁、易牙之亂 宋襄公圖霸 宋、楚泓之戰 驪姬亂晉 重耳四處流亡 秦、晉韓原之戰 展喜犒師 城濮之戰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殽之戰  趙盾執政 晉靈公不君 晉、楚邲之戰 宋、楚爾虞我詐 前言   千百年來,「四書五經」一直都是中國最著名的書籍,它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相當於《聖經》和《可蘭經》在西方歷史及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因為自漢武帝推崇儒術以來,它們就廣為天下人所知。到了宋代時,「四書」更是被當做基本書目,成為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也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必備書目。因此,不瞭解「四書五經」就不瞭解中國的文化特色,更無

法參詳中國過去的千年文明史乃至未來的人情世故。   然而,作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四書五經」雖然在古代廣為普及,但對於大力推廣白話文的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瞭解這些文化的精粹,卻有很大的難度。一方面,現代文明已經證實,「四書五經」中雖然有很多治國乃至治家的道理,但有些已經不適合今天的社會發展,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說教,在今天已經明顯沒有了可附著的載體;另一方面,作為古人的教材和考試用書,「四書五經」中的許多內容,更是難以為生活快節奏的現代人所理解。因此,出於普及國粹的需要,出於推廣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需要,我們編著了本書。   與人們傳統的做法不同,本書並不是對「四書五經」簡單的

白話注解,也不是對「四書五經」的翻譯或評價,而是從講故事的角度,以通俗化的語言、以生動化的情節,將「四書五經」中所記載的事實、所承載的思想,更明瞭地呈現給讀者。一方面讓讀者對先秦的歷史有一個簡單的串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於普及國學經典,讓迷茫浮躁的現代人瞭解古人治國齊家的智慧,學習古人認識世界以及改變世界的方法,從而讓重壓之下的人們擁有更強的應變能力。   中華文明是世界歷史上唯一沒有斷代的古代文明。「四書五經」作為這個文明的精華之一,必然有其獨到的風采。本書的推廣,不但有助於幫助國人學習古人的智慧,還有助於增強人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這有助於改善有些人無所信仰、思想迷茫的精神狀態,

重拾和增強對生活和民族未來的激情。   因此,本書不僅僅以內容形式的簡單明瞭取勝,更在於其內容的豐富性、詳實性。全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先秦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實資料,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風俗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書的內容涉及哲學思想、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對現代人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無論是對於普及文化常識,還是學習其中的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抑或是抱著純粹欣賞乃至獵奇,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導書,是一盞指點迷津的燈塔。  

孔子與門生有一天,孔子帶著自己的四個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在一起閒聊。孔子問道:「不要因為我是你們的老師,又虛長你們幾歲,就在我面前拘謹不敢說心裡話。大家平時不是老說沒有人欣賞嗎,如果現在有人欣賞你們,你們能有什麼作為呢?」四個人中子路最直率,孔子剛問完,他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道:「如果現在有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大國中間,先是遭遇戰禍,後又碰到饑荒,如果交給我來治理,只需要三年的時間,我就可以讓它的軍隊變得驍勇善戰,國人也都懂得做人的道理。」對於子路的鴻鵠大志,孔子聽完後只是微微笑了笑。「冉有,你怎麼說?」孔子問道。冉有說道:「如果讓我治理一個方圓六七十里地或者五六十里地的小國,三年以後,我

可以讓那裡的人民過上小康生活。至於教育人民禮儀方面的事,就需要等待賢德的君子來完成了。」孔子聽完,還是不置可否,又問公西華說:「赤,你的說法呢?」公西華回答道:「我不敢說我一定可以,但是我願意學習。宗廟祭祀之事,或者是諸侯會盟的時候,我願意做一個小小的禮儀官,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點小事。」三人都說完了,只剩下曾皙在旁邊默默無言地彈琴。孔子問他說:「點,說說你的想法。」曾皙這才停下來,有些猶豫地說道:「我和他們三個的都不一樣。」孔子笑笑道:「這有什麼關係?大家只不過各自說說自己的理想罷了。」曾皙這才說道:「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在暮春時節,穿著春裝,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一起到郊外去春遊,在沂

水河裡洗洗澡,到舞雩臺上吹吹風,傍晚時分再唱著歌回家去。」孔子聽完後歎息道:「我很贊同你的看法啊!」談話結束後,幾個人都起身離開。曾皙故意走在最後,問孔子道:「其他三個人的說法您有什麼評價?」孔子說:「只不過是各言其志罷了。」曾皙又問:「老師您為什麼笑子路呢?」孔子答道:「治國要用禮,但是他的話一點都不謙虛,所以我才笑他。冉有說的難道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怎麼見得五六十里、六七十里的地方就不是一個國家?公西華說的難道也不是國家大事嗎?祭祀和會盟之事,不是諸侯國之間才進行的嗎?而且,如果公西華都只能做一個小小的禮儀官,那大事誰又能做呢?」 

中國的文化特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KMT問題在於無法確認價值路線

由熱心網友剪輯精華,版權為民視電視台所有。
原始出處:https://youtu.be/uSRV9YXHdOw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一 14:00-15: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周易》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江聖愛 這樣論述:

本文以「《周易》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為題,於《周易》經傳中探求中華傳統文化思想與文學底蘊,並於教學應用中落實其義理價值。全文共分六章,除了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架構之外,其餘各章之提要如下:  第二章從《周易》三大向度──「易經」、「易傳」、「易學」三方面引入,首先,分析《周易》經傳結構與思想體系要義,以「推天道以明人事」、「人道與天道相通」、「人應法天地之道」、「順乎天而應乎人」、「肯定人的主動性」、「天人和諧整體論」等六個要點,歸納《周易》所傳達之天人關係,掌握《周易》內涵及其發展脈絡,確立本研究的義理系統以及教學上的可實踐性,為後續鑑賞分析奠

立基礎;再者,設計《周易》經傳結構相關之教學活動,藉由教案編寫與課程應用,將《周易》之概要落實於課堂教學,透過遊戲寓教於樂。  第三章《周易》融入國中國文選文教學,彙整國中國文教材選文,綜觀古典及現代選文,兼採韻文、散文、小說等各大文類,爬梳選文主題概要並將之與《周易》義理相互類比研討。  第四章《周易》融入國中國文主題教學,以《周易》文本為出發點,歸納四個主題:「生生之謂易」、「時觀」、「變」、「中道」,依主題闡發義理,並搭配課本文本或彈性課程中對應的選文相互參照,作主題系統教學。  第五章《周易》融入國中國文寫作教學,分析《周易》思維架構,發展成「觀察式寫作」、「象徵式寫作」、「歸納式寫作

」、「思維建構式寫作」,活化寫作教學,並輔助學生思維創作能力之建構。  第六章結論,分析研究成果,並提出後續研究建議,作為《周易》相關研究者及中學教師,學術研究上或教學實務上之參考。  本文以融入式課程、主題式課程、思維結構寫作課程,綰合《周易》與國中國文教學,試使《周易》思想精粹與國文課堂所激盪之火花相互輝映。

氣韻生動:中國油畫藝術及其寫意性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王淨 這樣論述:

  氣與韻,是中國民族傳統美學中的一對範疇,特別是中國傳統藝術理論中的核心問題。它隨著中國藝術的發展而逐漸出現於文學創作中,受到藝術家們的青睞,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創作的最高標準。氣韻合觀,符合中國哲學在對立統一中重合的要求。在中國藝術史上,氣韻不斷向勢、神、風、骨等審美方向融通拓展,構成氣勢、氣脈、氣宇等審美觀,形成了一個以氣為基礎、氣韻為中心的審美形態。油畫是自西方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經過漫長的發展,便融入了中國的文化特色,氣韻便是其中的一種。   西方油畫進駐東方藝術領域,代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及世界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其中存在著文化的差異、思想的交流

與精神的碰撞,藝術與文化是不分人種、不分民族、不分國界的。在西方油畫傳入中國的歷史足跡中,中國人不斷地對油畫進行探索與研究,並不斷地對油畫進行著中國化的、民族化的、本土化的革新與改造,這也使得具有東方美的油畫藝術成為東方藝術史上不可缺少的華美篇章。   寫實與寫意是油畫領域中兩種審美趨向不同的造型形式。寫實來源於西方造型的系統體系。在油畫誕生後,寫實語言就一直伴隨著油畫的發展,述說著油畫演變的過程。可以這樣認為,西方人認識世間萬物與其審美觀成就了油畫寫實語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在傳播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使異域的造型藝術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樣的造型觀使西方美術受到持續的影響,中國美術人也接受了

西方的造型觀,在自身發展油畫的過程中自然地持續地融入本民族的審美觀與文化觀。寫意油畫就是在中國油畫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地演變出來的。   油畫寫實畫法與中國水墨寫意畫法所共同具有的即時表現特點,為我們探尋一種適合中國傳統審美習慣的油畫形式,即西方油畫的本土化轉換,提供了機緣。中國寫意油畫面貌多樣、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傳統思維與寫意語言的特徵和關於本土化語境的描述。隨著對中國寫意油畫的探索不斷深化,人們已從最初對技巧的關注轉向了對作品內涵的深度挖掘,使寫意油畫越來越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中國寫意油畫應當敢於打破畫種界限和藝術觀念上的窠臼,在傳承與變異的基礎上建立屬於自己的藝術話語和藝

術評判標準,這對當下中國寫意油畫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即出於對中國油畫氣韻的關注,對中國油畫及其寫意性進行了研究。  

戶外探索教育推動歷程之探究-以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為例

為了解決中國的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高睿哲 這樣論述:

  本研究者從自身參與探索教育之經驗出發,以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的戶外探索教育推動歷程進行個案研究。此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透過觀察、訪談、及文件資料分析等方式蒐集研究相關資料,並將所得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後,藉以探究個案學校在推動戶外探索教育發展之相關經驗。研究結論如下:一、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推動戶外探索教育之發展歷程四個階段:社團活動期、師資召募發展期、課程定位調整期、課程轉型期。二、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推動戶外探索教育之期待為:藉由帶領學生脫離舒適圈,在具有風險管控的戶外場域中,進行身體探索與心靈反思,培養對自我的肯定、與他人的合作、以及對土地關懷與人文素養。三、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推動戶外探索

教育帶來之影響為:學校端:家長認同、校譽提升、利於招生。教職員端:擴充教學能量、培養運動習慣、增進校內同仁情誼、獲得教學成就感。學生端:脫離舒適圈、探索自我、提升學習意願、增進適應能力。家長端:增進親子互動、更願意支持學校。四、臺東縣均一實驗中學推動戶外探索教育面臨之問題與困境為:參與者狀態的不確定性、行政端與教學端溝通不良、課程比重與時間配當問題、期待更多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