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區人口202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余嬪所指導 張倩華的 旅行業主管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關係之研究 (2015),提出中壢區人口202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旅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旅遊倫理決策、負責任旅遊、旅遊產品規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物理研究所 黃柏壽、溫國樑所指導 黃有志的 台灣地區多尺度震波背景雜訊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層析成像、震波背景雜訊、台灣地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壢區人口2023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壢區人口202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旅行業主管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壢區人口2023的問題,作者張倩華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觀光旅遊的迅速發展,對社會與環境永續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與旅遊倫理的議題受到重視,本研究旨在探討旅行業主管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的關係。經因素分析結果在企業社會責任認知分為公司經濟責任、社會倫理責任、社會永續責任、社會規範責任等四個層面,旅遊倫理決策意向分為個人道德義務、環境正義態度、公司利益優先、永續行為能力等四個層面,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分為分為當地經濟效益、當地社會效益、當地環境效益等三個層面。以旅行業為取樣對象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數為600份,回收計418份,無效問卷18份,有效問卷400份,佔回收率66.67%。分析結果發現如下:1、 旅

行業主管有中度以上之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 遊產品規劃的知覺。2、 不同婚姻狀況、公司成立時間、參與產品規劃情形及職稱的主管在企業社會 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之差異不顯著。3、人口背景變項中的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的主管在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之差異部份顯著。4、綜合旅行社的主管在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 品規劃之差異顯著高於甲種旅行業主管。5、在個人道德義務公司規模中型旅行業者(12-99人)高於小型旅行業者(11人以下)。6、管理部門的主管比直售部門主管有較高程度的負責任旅

遊產品規劃。7、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旅遊倫理決策意向與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有正向關聯性。8、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必須藉由旅遊倫理決策意向的完 全中介效果;換句話說要促進負責任旅遊產品規劃,除了有企業社會責任認 知外,必須提升組織對旅遊倫理決策意向的知覺。

台灣地區多尺度震波背景雜訊研究

為了解決中壢區人口2023的問題,作者黃有志 這樣論述:

近5年來,分析震波背景雜訊得到時間域經驗格林函數和表面波頻散曲線,再利用層析成像了解淺部地殼到上部地函的S波速度構造,是熱門研究探討的主題之一,研究區域遍及世界五大洲。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想藉由此研究方法,來了解台北盆地淺部地殼,及台灣海峽和台灣地區地殼到上部地函的雷利波相速度高低分佈。台北都會區人口密集度高,地震活動度低,所以不適合利用主動式震源震測探勘,或是被動式地震觀測來了解地震波速度構造。在大都會區,可以透過時間域經驗格林函數克服以上兩種方法的缺點,得到較高解析力的淺部地殼三維地震波速度構造。研究結果發現,台北盆地0.5~5秒的震波背景雜訊來源來自西北方,是海浪在最近的海岸及台灣海峽近

岸淺海大陸棚的交互作用所造成。統整台北盆地0.5~3秒雷利波相速度分佈圖,可以發現相速度高低分佈和地表地質有很好的相關性,同時斷層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高速區主要位於比較堅硬的第四紀火山岩,還有台北斷層以南比較古老的第三紀中新世西部麓山帶。低速區則主要位於第四紀更新世林口台地,及沿著台北盆地西邊的金山和山腳斷層,與東南邊的台北斷層北緣分佈,分別屬於鬆散未固結的紅土礫石層和沖積層。台灣地區的地體構造模型有許多不同見解,先前研究都集中在台灣本島,又以分析體波訊號為主。本論文在台灣地區的研究區域同時包含台灣海峽、台灣本島和東部海域,並且結合分析震波背景雜訊和遠震的雷利波訊號,得到5~120秒的雷

利波相速度分佈圖。在5~12秒,高速區在遠離板塊碰撞帶的中國大陸沿海,和台灣本島的中央山脈中段和海岸山脈。低速區則主要在台灣本島西南部海域,和台灣本島的西部平原和西部麓山帶。在13~15秒,台灣本島整個變成低速區,介於台灣海峽及東部海域的高速區之間。在16~19秒,台灣本島主要還是一個低速區,整體低速區的形狀類似「薩克斯風」,從台灣本島西南部海域,沿著台灣本島軸部向北,再沿琉球島弧往東延伸,介於台灣海峽及東部海域的高速區之間。在20~24秒,台灣本島的高低速分佈和短週期5~12秒大致相反,中央山脈是低速區,西部平原和西部麓山帶是高速區。在25~28秒,台灣海峽的低速區範圍變大,西部平原和西部麓

山帶的高速區在台灣本島中部被低速區分隔開來,變成高速區集中在北港高區和觀音高區。在29~50秒,台灣本島中部附近為高速區,被周圍低速區所包圍,但高低速差從0.3公里/秒減少至0.1公里/秒,顯示隨著週期越來越長,台灣地區速度側向變化越來越小,這也代表著整個台灣地區的上部地函逐漸趨向一維速度構造。在60~120秒,大致上台灣海峽是低速區,台灣本島及其以東是高速區。雖然台灣海峽的地體構造和地震活動度並沒有台灣本島複雜且活躍,但是除了受到板塊聚合的擠壓之外,同時也受到南中國海的板塊擴張影響。台灣海峽的研究除了比陸上的研究更加困難之外,過去兩岸學者通常只是利用各自擁有的資料分開研究,比較少機會可以結合

兩岸資料一起分析。目前台灣海峽尚缺乏詳細的地殼及上部地函速度與地體構造,而時間域經驗格林函數又適合應用在地震活動度低的地方來了解底下構造。之前有關於時間域經驗格林函數的研究主要都是在陸上,只有非常少數研究是在海上。台灣海峽的研究,結合了台灣地區及中國大陸福建省共50個寬頻地震站。資料分析時發現,中國大陸福建省寬頻地震站的連續紀錄似乎存在著不少問題,在篩選資料的時候需要特別留意。在比對過兩個地震網路徑相似的測站對後,發現雷利波相速度頻散曲線彼此相似。因此確保結合台灣和中國這兩個寬頻地震觀測網的資料,一起分析是可行的。初步歸納5~30秒的雷利波相速度頻散曲線比對結果,發現中國大陸沿海和台灣海峽南部

的相速度比較高,而台灣海峽的中部和北部則是相速度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