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徵才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回上一頁 -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也說明:某工程技術服務公司誠徵碩士級環境工程師1-2人. 發布人:洪俊雄. 公告日期:2016-12-26. 6. 中研院環變中心_莊佳穎老師實驗室徵才. 發布人:張毓倫.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郭玲惠所指導 黃珮芬的 性別認同於性別歧視禁止法理與實務之研究 (2017),提出中研院徵才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歧視禁止、就業歧視、性別認同、跨性別、民權法第七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彭錦鵬所指導 李天申的 準政府組織的課責:以公設財團法人及行政法人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準政府組織、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政署、獨立行政法人、非部會公共團體、課責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研院徵才網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研院」找工作職缺-2022年7月|104人力銀行則補充:2022/7/16-307 個工作機會|中研院原分所(台大校本部)賴品光老師實驗室-研究助理42000~46000元起(碩士級)/36000~40000元起(學士 ... 快上2022新鮮人線上徵才博覽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研院徵才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性別認同於性別歧視禁止法理與實務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研院徵才網的問題,作者黃珮芬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問題在於,我國《性別工作平等法》是否有保護因性別認同與自己生理性別不同者,若有,應如何解釋性別工作平等法上「性別」歧視之要件;若無,又為何將性別認同者排除於外。因此,本文透過文獻分析法建立法理基礎、比較研究法進行我國與美國案例的分析、歷史分析法藉由時間軸觀察性平法制與實務的發展。  透過上述研究方法,本文將透過性別工作平等法之法理之建立,從《兩公約》與《CEDAW公約》內國法化開始,了解國際公約之要求,並回到我國憲法及大法官解釋、《性別工作平等法》及其相關法規的制定與發展。接著透過我國2000年至今的實務案例中發現問題,藉由法規制定的歷史脈絡觀察實務判決的演變,並將案例歸類為忽略

性別認同、以容貌歧視、以性傾向歧視,以及以性別歧視來處理性別認同歧視之案例。  為回應我國實務見解所面臨的難題,本文進一步引用美國法及其案例,了解美國實務上如何操作「性別」歧視之要件。除了透過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5條及第14條尋求對性別認同者之保障外,針對民權法第七章所規定之禁止性別歧視,亦從歷史脈絡中觀察判決如何解釋法規之適用。最後,本文將具有性別認同歧視之案例,歸納為調職、解僱與招募三種類型,從實務案例中分析雇主成立不利益對待之理由及其法律效果,並於結論中提出修法建議。

準政府組織的課責:以公設財團法人及行政法人為例

為了解決中研院徵才網的問題,作者李天申 這樣論述:

許多先進國家將政策執行的業務,由行政機關移轉給準政府組織辦理,使機關能專注於政策制定。根據英國、日本的經驗,準政府組織的課責機制如何設計,攸關其運行能否確保公共利益。 我國有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等兩類準政府組織。長年來,公設財團法人因課責機制不健全而弊象叢生。我國民主化後,公設財團法人持續被政府大量設置,但各界也更注意到其逐漸失控。對此,我國政府引進與公設財團法人的功能類似、但課責機制相對健全的行政法人。然而,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所受監督的力道不斷加強,使這兩者的差異及其成立初衷逐漸模糊。因此,我國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的課責機制,有重新釐清與深入研究的必要。 本論文以委託代

理、課責為理論基礎,並聚焦於準政府組織的政治課責、行政課責、法人治理等面向。另外,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以及對80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探討的問題包括:第一,英國政署與非部會公共團體、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的課責機制如何設計?哪些經驗值得我國參考?第二,我國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的課責機制如何設計?在制度的設計與運作上,會受哪些因素影響?第三,綜合比較我國公設財團法人、行政法人的課責機制,有哪些問題需要檢討,以及該如何修正? 在政治課責方面,本研究發現:第一,英國與日本皆高度授權行政部門來監督準政府組織;第二,我國立委不信任準政府組織,從而擴增國會的預算審議權;第三,立委對於準政府組織的監督,受

政黨意識形態、人民陳情、地方政治等因素的影響。 在行政課責方面,本研究發現:第一,英國與日本皆重視準政府組織的退場機制,但我國則否,甚至使其成為牟私工具;第二,官員兼法人職、績效評鑑、預算來源、主管權責等制度性因素,以及官員思維、專業不對稱、人脈、價值等非制度性因素,影響行政課責機制的運作。 在法人治理方面,本研究發現:第一,英國、日本準政府組織的治理機關成員為公開徵才,而我國是部會自行覓才,過程不透明且易被質疑酬庸;第二,董事長與執行首長的薪資限制、官方董監事必須申報財產、董事會性別比例規範等制度性因素,影響準政府組織延攬人才;第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短期內會衝擊組織,但對組織的

長遠發展有利;第四,董事會的專業、執行首長的領導、董事長及執行首長的關係,是影響法人治理品質的非制度性因素。 在實務上,本研究建議將公設財團法人分為:類行政法人、一般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類一般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等3類。另外,各類準政府組織與行政機關、民間財團法人的課責強度,依序為:行政機關>行政法人≧類行政法人>一般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類一般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民間財團法人。 最後,本研究建議:第一,將課責強度的分級原則制度化;第二,調和並落實部會與準政府組織的目標;第三,強化準政府組織的專業與自律;第四,透過改善行政課責與法人治理,爭取國會對於準政府組織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