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鹿角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找路咖啡: 中部觀葉迷注意!精選7家植栽咖啡廳、早午餐民視 ...也說明:... 蕨醒之路有提供雨林與斑葉植物交流販售。 喜歡蔓綠絨、合果芋、觀音蓮等愛好者,又多個假日喝咖啡賞花的好去處。 最近布魯迷上了鹿角蕨、蔓綠絨、合果 ...

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 歐辰雄、呂金誠所指導 朱恩良的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植群生態之研究 (2003),提出中部 鹿角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植群生態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學研究所 蘇鴻傑所指導 曾彥學的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2003),提出因為有 台灣、保育、特有植物、分布型、特有率指數、保存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部 鹿角蕨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鹿角蕨專賣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則補充:位於台中的#拉鍊植物店;其實就跟#普媽做煮是同一個位置,是#龜背芋與她們的產地的中部總經銷,同時也是全台批發系統管理的唯一窗口,有任何經銷或市集活動合作都可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部 鹿角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植群生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部 鹿角蕨的問題,作者朱恩良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研究於2002年至2004年間在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範圍內進行植群生態調查。共計設立93個樣區,利用矩陣群團分析法分析植群特性。研究結果如下: 本保護區範圍廣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依據調查分析之結果,於調查劃設之範圍內共紀錄之維管束植物種類有161科610屬1,347種,其中蕨類植物有283種、裸子植物21種、被子植物1,043種。 整個研究範圍內的植群依據群團分析將之區分為18種植群型:1. 臺灣櫸型;2. 蘭嵌鵝耳櫪-香楠型;3. 阿里山楊桐-變葉新木薑子型;4. 烏皮九芎型;5. 臺灣杜鵑型;6. 西施花-

臺灣二葉松型;7. 錐果櫟型;8. 臺灣黃杉型;9. 臺灣扁柏-臺灣鐵杉型;10. 紅檜型;11. 小葉臺灣灰木-森氏櫟型;12. 昆欄樹型;13. 竹葉楠型;14. 烏心石型;15. 大葉校力-長梗紫苧麻型;16. 水亞木型;17. 玉山假沙梨型;18. 臺灣檫樹型。 此外本研究並針對本保護區內之稀有植物、分布及其生育環境進行調查與評估,推測其可能遭受之威脅及其族群的動態變化。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為了解決中部 鹿角蕨的問題,作者曾彥學 這樣論述: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之分布型,利用台灣地理氣候區、山地植群帶及集水區為基礎所分出的47個生態小區及206個生育地單位,進行特有種分布地點之分析。藉此瞭解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與生態環境間之相關,並評估其保育現況,以作為爾後在植物保育經營、保護區規劃及管理或保護區系統代表性評估等的參考依據。 結果顯示,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總計1054 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分屬特有蕨類植物61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特有裸子植物18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特有被子植物975分類群(含

種、亞種及變種)。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百分比為24.3%,其特有率指數約為世界平均值的5.4倍。台灣植物原地演化率在種的階級為1.83,若含種以下分類群則為2.30,可見小演化相當頻繁。經特有種分布型分析結果,在納入分析的1050種特有植物中,有129種為出現超過6個地理氣候區之廣布特有植物;大多數特有種之分布均較局限,僅出現某一個地理氣候區者為狹窄特有種,計有屬於東北區(NE)之狹窄特有種有39種;屬於蘭嶼區(LAN)之狹窄特有種有34種;屬於西北區(NW)之狹窄特有種有28種;屬於東部區北段(EN)之狹窄特有種有36種;屬於東部區南段(ES)之狹窄特有種有7種;屬於東南區(SE)之狹窄特有

種有41種;屬於中西區(CW)之狹窄特有種有33種;屬於西南區(SW)之狹窄特有種有16種;屬於西南南區(SSW)之狹窄特有種有25種;屬於高山區(ALP)之狹窄特有種有67種。 在特有種多樣性方面,十個地理氣候區中,特有種數目出現最多的前三區為中西區(CW)出現487種、西北區(NW)出現410種及西南區(SW)出現384種;就8個山地植群帶中,特有種出現數目最多的前三者,依序為楠櫧林帶上層363種、櫟林帶下層362種、櫟林帶上層種及楠櫧林帶下層334種等。由於各分區及植群帶之面積不等,必須以生育地之多樣性作比較評估,經相關性測驗,發現特有種在氣候區與山地垂直帶上之物種豐

富度,與生育地多樣性有顯著正相關,以單位生育地之種數而言,蘭嶼區之特有率偏高,值得作進一步分類學及植物地理學之研究。單位生育地上特有種最豐富者要屬高山區,此區含二植群帶,特有種密度極高,其生育地孤立於高山頂上,生境又呈複雜之分化,有利於當地之演化。上述二區可視為特有植物保育熱點。 本文所評估之特有植物中,約有280種(26.7%)之物種已被選為受威脅植物(含瀕危,漸危與稀有之IUCN類目),而目前受法令(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之特有植物僅有三種。本研究所劃分之206個生育地單位中,有70個(34%)已全部或部分納入保護區系統,如以物種統計,可見有81%之特有種已收羅到保護區網

路中,如按各區帶之保存率加以評估,發現大多氣候區之保護區已納入50%以上之特有植物,例外的是西南南區(只有11%)及蘭嶼區(0%)。高山區與東南區之國家公園幾乎已保存了境內所有之特有種。以山地植群帶而言,特有種之保存率隨海拔之上升而增加,三座高山型之國家公園幾乎保存了所有之特有種,但低海拔之山麓帶雖含有不少受威脅之特有種,然納入保護區之比例顯然偏低,此為未來保護區規劃與經營應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