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多田羅景太寫的 丹麥家具設計史:百年工藝美學溯源 和何小台、范揚松、黃丙喜、解崙的 創意人一定要懂的7堂EMBA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HAY - Design Butik也說明:由Rolf Hay 與Matte Hay 夫婦創立,HAY 保有丹麥簡約精髓,與世界各地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合作,充滿設計能量。 Rolf 負責家具,親自參與每個和設計師發想、討論的過程,除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蔡家丘所指導 葉思佑的 臺灣美術、設計與包浩斯的交會-以顏水龍的創作和教學為例 (2021),提出丹麥家具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顏水龍、包浩斯、美援、美術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簡士超所指導 徐樹潭的 北歐風格家具之品牌經營分析–GREEN HOUSE綠屋家居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北歐、家具、一尺之內、印象涉入、重新定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丹麥家具設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丹麦家具设计則補充:1/6. 丹麦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 发布于2018-12-25. 来源http://www.warting.com. 颜色. 最新评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登录.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丹麥家具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丹麥家具設計史:百年工藝美學溯源

為了解決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作者多田羅景太 這樣論述: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丹麥家具設計史,   帶領讀者輕鬆瞭解丹麥家具設計   從卡爾.克林特奠定基礎的萌芽期(1910~1930年代)、   黃金期(1940~1960年代)、衰退期(1970~1990年代中期)、   再肯定期(1990年代中期以後)至現代的變遷。   〔各章重點〕   CHAPTER 1   介紹與丹麥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及設計廣為融入丹麥的背景因素等   CHAPTER 2   概略解說丹麥家具設計從維京時代至現代的變遷     CHAPTER 3   介紹漢斯.J.韋格納、芬.尤爾等活躍於黃金期的設計師生平與實績   CHAPTER 4   介紹

支援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創作活動的主要家具職人與製造商   CHAPTER 5   解說丹麥家具設計從衰退期走向再肯定期的經過,並且介紹目前活躍中的設計師之創作活動與想法

丹麥家具設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打開CC字幕!
🌵我的選品店:https://www.instagram.com/neutral.30/
🌵My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pearl0616/
-
這次在淘寶爆買了133公斤!
買到連自己都心虛了😂
但這次買到的真的品質都很好
重點是東西都超美!!
如果喜歡韓系居家風格的人
這集真的可以好好收看一下😁
-
/ 商品資訊 /
∎收納洗衣籃 #大號 2:27
https://bit.ly/3kQIDRL

∎球型泡泡玻璃花瓶 #透明矮款 4:03
https://bit.ly/3kMDs5i

∎韓式ins陶瓷咖啡杯 #白色 4:59
https://bit.ly/2WTus5V

∎浴室防滑防臭拖鞋(毛毛蟲拖鞋) #米白色 6:12
https://bit.ly/3h1oSpE

∎廚房置物架杯架 #白色長款12勾 7:05
https://bit.ly/3DLg292

∎衣架收納神器 #灰色 8:04
https://bit.ly/3DX2zey

∎冷淡風銀色鯊魚夾 #一字 9:14
https://bit.ly/3yIdjth

∎DAYA STUDIO 9:39
ins摺疊戒指 #摺疊戒指銅
https://bit.ly/2VdVuob
小豬鼻金屬耳環 #小豬鼻耳釘銀針
https://bit.ly/3yMzmix

∎非常美家 LOVE HOME 10:37
切蛋器
https://bit.ly/3zMnnTl
日式木柄刀叉勺
https://bit.ly/3yKnAoL
陶瓷日韓橢圓深湯盤
https://bit.ly/2YtcDvt

∎浴室置物架 #浴室三層架 13:34
https://bit.ly/2WSVqLe

∎居家室內拖 #白色 #黑色 14:39
https://bit.ly/3zMYTcy

∎蘑菇設計檯燈 #小號 16:02
https://bit.ly/2Vgrqsf

∎北歐風圓形桌子 #2個單位半圓 17:15
https://bit.ly/3jHDLih

∎bauhaus現代極簡裝飾畫 #40x50 18:56
https://bit.ly/3DNucq3

∎北歐風壁紙 #啞光純淨白(加厚防水款)3米 20:02
https://bit.ly/2WOD8v0

∎DESIGN hanajung 20:52
good things are coming
https://bit.ly/3zMCg8a
CARL ANDRE
https://bit.ly/3yE48Ks
北歐簡約克萊茵藍(方形英文字)
https://bit.ly/3yJyL0Y
北歐簡約克萊茵藍(原點幾何排列)
https://bit.ly/3zMClsu

∎鋁合金相框(平面黑色) #40x50 #40x60 23:18
https://bit.ly/3n83HWN

∎北歐丹麥瓦西里椅 #黑色設計師款 26:22
https://bit.ly/3BFhQyz

-
/ 音樂來源 /
https://soundcloud.com/rutheday/another?in_system_playlist=personalized-tracks%3A%3Ahsu-pearl%3A775709578
-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此影片非商業合作,純個人分享,如欲轉載/分享,請先來信詢問
[email protected]

臺灣美術、設計與包浩斯的交會-以顏水龍的創作和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作者葉思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顏水龍(1903-1997)的創作與教學為例,從中考察其作品風格與教 育理念中吸收包浩斯元素與理念的過程。由於顏水龍個人的藝術學習歷程較為複 雜,地域上,觸及臺灣、日本,與法國;時間軸上,橫跨戰前的日治時期到戰後 臺灣,這期間臺灣的美術教育也產生轉變,從日治時期的圖案畫課程,僅以圖像 方法學為導向;到戰後專門美術科系的成立,以培育藝術家為導向,體現出臺灣 美術教育的流變。在 1950 年代美援的協助下,中國生產力中心以及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等機 構成立後,諸多的外國學者專家前往臺灣,他們帶來美術設計、工業設計等新知, 促使藝術家開始注意到設計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亦孕育著臺灣在 1960

年代, 設計科系的作興,以及相關刊物的出版。此階段可謂美術領域跨度到設計領域的 轉換期,基於這個轉換,筆者以包浩斯在臺灣的影響作為角度,進行探討,觀看 包浩斯在此時期與臺灣美術、設計的交會。其中,以顏水龍作為包浩斯的導入者之一,作為整個研究架構的核心,有別 於建築史,而是加入美術史的角度,整理包浩斯何時,且如何傳入臺灣,以及 1960 年代前後,臺灣的藝術界到設計界如何理解包浩斯,作為撰述脈絡。並透過戰後, 顏水龍作為畫家、廣告設計家、工藝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成為不可多得的人 才,原以純美術為目的而推廣手工藝之美的他,在戰後政策的驅動下,轉而推動 具有實業性的工藝品,此過程中,他應用包浩斯

的元素與理念,不僅在圖像作品 與產品製作中呈現,亦在課堂中教授包浩斯概念。從中可一探,顏水龍作為包浩 斯的傳布者,以及包浩斯理念在臺灣的實踐。

創意人一定要懂的7堂EMBA課

為了解決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作者何小台、范揚松、黃丙喜、解崙 這樣論述:

如果徐悲鴻遇上賈伯斯,畢卡索遇上比爾蓋茲,會發生什麼難以想像的事?   創意經濟已點燃全球新一波革命,  然而設計界、發明界、藝術界卻依舊存在著「藝術家困境」;  四位台灣知名文創經濟學者,透過與各界高階經理人的對話,  打造連結創意、創造、創新、創作、創業和創投的跨界平台,  讓創意人遇上管理思維,迸發出更多驚艷的可能!   創意人一定要有的EMBA管理思維:   ◆藝術與商業絕不對立──  管理的思維會讓藝術擁有發展的力量,讓藝術不只能在高空翱翔,更能著地徐行;藝術的美學也會讓商業不僅是追本逐利,更增添了讓社會美好的人文價值。   ◆創意產業,就是從「創異」、「創藝」、「創憶」到「創益」的

過程──  從創造不一樣的產品、點子或模式,到透過不同的工藝與技藝呈現出來,進而在人們的腦海創造感動與記憶,然後吸引人們掏錢購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   ◆除了創意人擅長的「創異立新」,還要有「價值管理」和「感動行銷」的企管思維,才能讓力量加乘──  創意產業仰賴的不光是豐沛的創作能力,更要有衡量創意價值的管理能力、把創意帶向大眾的行銷能力。   ◆藝術需要的不是「補助」,而是「投資」,要把文化當成企業來經營──  為了申請政府寥寥無幾的補助,撰寫無數的企畫、經過無數的競爭,倒不如爭取企業家的投資,尤其要努力吸引「天使投資」的進駐,不再為了藝文機構能撐持多久而苦惱。   ◆創意是種專利

,需要契約和協議的保護──  創意要受到尊重,必須先由創作人本身的重視做起!要懂得用正式的商業規範,也就是契約或協議,來保障創意人與其他人的合作,不要讓自身心血輕易被他人更改、流傳或濫用。   ◆除了「創意產業」,我們還要帶起「產業創意」,讓冷冰冰的傳統產業都帶進文化的革新精神──  台灣有諸多充滿夢想的創意人,正努力推動著創意產業的勃興;但台灣更需要的是將這些藝文氣息的微風,吹進以效率、精確為唯一指南的傳統產業,讓我們生活被創造出的每一樣產品,都充滿特別的驚豔與人性的馨香。 作者簡介 何小台   政治大學IMBA學程教授,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分校傑出教學教授,研究領域含括創新管理、策略

管理、領導和股權投資,曾擔任美國Charles River Labs研發製造部門執行主任、Biochet Corporation董事長、American Business Institute以及I-See-You Corporation總裁。E-mail:[email protected] 范揚松   獲有企管博士、管理碩士學位,歷任組長、總編輯、總經理職務。現任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瑞士歐洲大學MBA、DBA學程執行長,國家文官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創意產業管理協會理事長。長期投入數位內容產業建置大型知識庫,有五冊現代詩集、二十餘冊管理書籍出版發行。E-mail:greatman2@gm

ail.com 黃丙喜   台灣科技大學EMBA教授,瑞士歐洲大學卓越教學教授,曾任東帝士集團投資本部副總、太平洋集團行銷本部總經理,經濟部∕國科會∕經建會專案顧問,現任台灣特許董事長、加捷生技∕牧德科技獨立董事,著有《企業、政府與社會》、《動態危機管理》、《山寨風暴》、《ECFA後的風險與機遇》、《快樂職場Easy學》、《新時代的為官之道》、《領導未來的CEO》、《我的錢都花到哪去了》等書。E-mail:[email protected] 解崙   上海交通大學產業創意研究所所長,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實戰經驗講座教授,DBA博士生導師,曾獲財富精英策劃金球獎、上海創意領軍人物獎,曾任《創

意天下》、《兩岸創意王》節目嘉賓主持人,德國百年高科技跨國集團中國區總裁及CEO,美國十大輕紡集團∕德國LEICA相機工業集團亞洲區總經理,台灣產業創意促進協會理事長,紐約FIT創意藝術聯盟理事。E-mail:[email protected] 【演出節目】第一樂章 創意開鑼──當蘇東坡遇上張大千∕四人協奏創意序曲:鑼聲、鼓聲、讀書聲創意唱戲、經濟搭台 第二樂章 翻箱倒櫃──當李安遇上王家衛∕解崙胡琴獨奏、黃丙喜大提琴伴奏從創意、創異到創益從虛實、中外到古今 第三樂章 翻轉價值──當畢卡索遇上比爾蓋茲∕解崙、黃丙喜高低音雙簧管合奏從無約、有約到合約從低價、有價到無價 第四樂章 舞動

情欲──當康納曼遇上江蕙∕黃丙喜小喇叭獨奏、解崙鋼琴伴奏從感覺、感知到感動從記憶、經驗到體驗 第五樂章 天使資本──當林志玲遇上巴菲特∕何小台吉他獨奏從創意、創業到創投從天使、評價到資本 第六樂章 啟動奇思──當賈伯斯遇上徐悲鴻∕范揚松鑼鼓獨奏從創意、創造到創新從構思、理論到實務 第七樂章 對話迴響──當我們遇上你們∕團體合唱群體動力的激盪和交會我們期待的創意那回事 尾聲──謝幕 從創意、創異到創益「在這樣一個小而強的年代,科技發展使資訊唾手可得,天涯若比鄰。透過高畫質影像,世界美景盡收眼底;透過虛擬實境,人人可登喜馬拉雅山,乘滑翔翼與攀岩,一切有如身歷其境。儘管如此,親身體驗仍無可取代

,因為世界越趨整合一致,個別文化越渴望保存自身特色,個人藉旅行找尋歸屬感的欲望也越強烈。」─ 未來學家奈思比(John Naisbitt),《全球弔詭》(Global Paradox)◎二十一世紀的黃金產業在悠揚的胡琴聲中,我們聆聽到峰迴路轉的天籟,樂曲中娓娓訴說著挖掘創意金礦的故事。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創意具有巨大的裂變效應,一盎司創意金沙,能夠帶來難以計數的商業利益、奇蹟和快感。」創意的金礦並不好找,必須借重更多現代的知識和科技,才能登堂入室。前人千辛萬苦地淘金,想要利用水桶、鐵篩、鏟子在溪水旁找點金沙,發點小財;在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可得有別的聰明方法和

做法。創意經濟被聯合國和全球許多學術機構稱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成長產業。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計,印刷品、文學作品、音樂、視覺藝術、攝影、廣播、電視、遊戲與體育用品的年貿易額,在一九九八年達三八八○億美元,二○○四年達近六○○○億美元,二○一○年已突破一兆美元。文化與娛樂業是美國最大的產業,二○○○年後每年產值皆逾四千億美元,占美國GDP的一八%到二五%,出口額則占其外貿總收入的三八%以上。二○○二年日本創意產業銷售額約為一○○○億美元,接近汽車業的產值,日本的漫畫成功行銷歐美亞全球市場。其實,創意經濟產業並不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才響亮起來,只是在華文世界受到的重視和起步較晚。法蘭

克福學派學者霍克海默(M. Horkheimer)和阿多諾(Theodor Adorno)一九四七年在《啟蒙的辯證》首次系統性地揭示「文化產業」,指出資本主義的發展中,新的文化現象就是電影和廣播不再只是藝術,而轉變成了工業。一九六五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提出了「知識工業」,德國詩人安森柏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一九六八年提出「意識工業」,歐洲委員會稱之為「內容產業」,美國學者稱之為「創意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稱之為「文化產業」。◎用五個W和四個How,開挖創意礦脈創意金礦十分貴重,誰能夠挖掘得到呢?誰又能運用得最有價值呢?只有懂得

其中關鍵的人才不會白忙。了解創意從創異、創藝、創憶到創益的過程(見圖二.一),才是面對知識爆炸的新經濟時代之正確策略。這一章開宗明義的主題就是「翻箱倒櫃」(Data Mining),對於創意經濟這個主題來說,我們必須先來探討兩個方向的內容和意義:一、如何「翻箱倒櫃」:如何在荒野漫漫的創意特區裡,成功地尋找金礦?二、哪裡「翻箱倒櫃」:哪裡存在著創意金礦,值得我們現在就去挖掘?探尋礦區是件辛苦的任務,所以更要懂得控制時間、風險和成本。在實際採礦時,要先在地層上進行深部定量定位預測,建立礦體的三維空間立體模型,從而引導實際挖掘時的開採工作,預先了解挖掘的原理原則、定義概念、範圍詮釋等等,創意金礦的挖

法當然也不例外。創意經濟包含了兩大重點內容:一、創意詮釋新文化,包括五個W:What,創意是什麼?Why,為什麼需要創意?Who,創意人是誰?When,創意激發點是何時?Where,創意的底蘊在哪裡?二、創意創造新價值,包括四個How:如何挖掘創意金礦?如何培養創造力?如何使用創新力?如何創造新價值?我們採取雙向並進的方式向大家說明,一是對於理論基礎做出簡明的介紹,二是在實務上引用一些案例,做為對實踐經驗的挖掘和提煉。◎四個面向,串成創意經濟價值鏈希臘裔的美國表演家雅尼(Yanni),具有充滿現代感的表演能力,令人心醉神馳。他的音樂表演空間充滿創意的靈感飛躍,已從劇場舞台的物理建造,發展到動人

瞬間的掌握,他創造出來的視覺和聽覺效果,讓人產生千變萬化的新奇震撼。他的創意團隊曾將音樂表演舞台嫁接在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上,在希臘神殿、北京故宮大殿、埃及金字塔,甚至到蔚藍海面上表演。在夜間微風和令人陶醉的燈光映照下,觀眾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身心靈體驗。雅尼在世界音樂上標異立新的創作、表演概念的創意,和對時間爆發點的掌控,皆相當令人驚豔。創意的迷人魅力,正是在無限的創意及無盡的不確定、不對稱和不一樣的因素間,擺盪出來的最大市場價值。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考夫(Richard Caves)在《文化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一書所提出的創意價值公式,見圖

二.二。創意,簡單地說,就是人類「使用意念思維創造新價值」的過程。這指出了它的兩個重點,一是意念思維的翻新,絕對不是盲目的模仿;二是它蘊含著新價值,而不是漫無目的或天馬行空。所以,創意的四個面向應該是創異、創藝、創憶和創益。創意是意念發想,創藝是技術和工藝,創異是標異立新的行動,創憶是感動行銷的做法,創益是創造經濟和文化價值,整個串成創意經濟的產業價值鏈。◎一張椅子的故事一張椅子可以有什麼驚人的創意?丹麥家具設計大師韋格納(Hans Wegner)透過他深刻的洞察力、文化力與商業力,特別是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共通的印象和語境,讓每張椅子都擁有了動人的故事。一張椅子,傳遞了一位設計藝術大師跨越東方和

西方的智慧。韋格納最有名的設計是一九四九年誕生,名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使得韋格納的設計走向世界,也成了丹麥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作。他的設計很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處理成圓滑的曲線,帶給人親近的感覺,並且擁有精緻的細部處理和高雅質樸的造型。這種椅子迄今仍然頗受大眾青睞,成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設計作品之一。韋格納早年潛心研究中國家具,一九四五年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就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精華,一九四七年他設計的「孔雀椅」還被放置在聯合國大廈。◎四個階段,讓阿基米德破解王冠的秘密創造性有四個過程,包括預備期、醞釀期、啟發期和驗證期,每一階段根據心理學家萊希(Benjamin B

. Lahey)的認知心理學觀點,其特性和思維內容如表二.一。它最好的例子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面對來自國王的挑戰。國王要他驗證王冠是否為純金打造,但又指示他不能用任何破壞王冠的方式,於是他經歷了四個時期的創造力激發過程,終於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法,如圖二.三。讓音樂神童莫札特(Amadeus Mozart)靈思泉湧的情境,就在吃完一頓豐盛晚餐後的漫步。而你的情境又是什麼呢?創意的靈感到底怎麼來?何時是激發它的瞬間或高潮?這不只深受藝術界人士關心,更是心理學家研究的重點。根據心理學家多邦和諾維奇(Isen Dauban & Nowicki)的研究,人在觀看一部喜劇影片之後,比較有機會創意泉湧。另外

一位心理學家麥德尼克(Sarah Mednick)則指出,遠距聯想有助於激發創意的精靈。◎四塊大石,阻礙創意開挖一、權威:來自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習慣的種種權威,會使人們年復一年地以權威為安身立命的指導,對權威的命令、條款、言論不假思索地盲信盲從,結果就是失去獨立思考、否認權威、勇於創意創造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專業也是權威的一種。多數情況下,只按照既有專家的知識、意見、指示辦事,總會比較順利成功;久而久之,我們便習慣以專家的知識為知識。事實上,權威反而讓我們只敢循著老路走,即使新的康莊大道近在咫尺,我們也不敢踏上。二、從眾:從眾就是指跟風,順從大眾的喜好、習慣和套路,別人怎麼做就跟著做。思維

上的「從眾心理」,讓人擁有一種安全感,可以消除孤獨、寂寞和恐懼等負面心理,認為這樣是比較保險的處世態度。集權專制國家基本上就是如此塑造自己的人民,讓人民恐懼,讓人民跟從。事實上,在繽紛多彩的世界裡,事物的變化充滿了種種可能,我們所面對的新舊問題都有許多答案,當我們因從眾而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時,創造力就就會遭到掩埋。三、苟安:一般情況下,經驗是我們處理日常問題的好幫手,只要重複模仿那些經驗,就足以應付一些常見的問題了。因此,這種得過且過、茍安隨便的心態,都已融進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與創造力之間是個蠻複雜的命題。我們可以依賴相對穩定的經驗,但也可能對經驗過分依賴乃至崇拜,形成固定思維,阻礙創造力。個

人經驗往往是狹隘的,不管你的經驗多麼豐富,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絕對無窮、複雜又多變。所以,當我們在新的時空裡面臨從未遇過的事物、問題、麻煩時,如果單憑既有的經驗去推斷解決,可能會導致無可挽回的極大錯誤。四、自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經驗和個性,因此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觀念、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己的眼光來安排、思考別人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情,這就產生了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如果每個人都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堅持自己的看法處理事務,那麼和別人溝通就很困難。我們應該學習蘇格拉底所提倡的「知道自己的無知」,與他人共同研究知識的相對性,以及知識與現實中的差距,找出最佳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北歐風格家具之品牌經營分析–GREEN HOUSE綠屋家居為例

為了解決丹麥家具設計的問題,作者徐樹潭 這樣論述:

經營家具公司數年後,經營上面臨瓶頸,從長遠來看必須走品牌這條路,經由世界各地參訪及產業概況了解,北歐家具品牌,非常值得學習及觀摩的對象。北歐風格家具設計從20世紀30年代在世界設計舞台崛起,經過歷代家具設計師的共同努力之後,成為了優良知名設計的代名詞,從此常盛不衰,台灣的家具產業設計終究處於仿冒及摸索階段,非常值得我們深度瞭解並學習優秀的國度設計發展經驗。首先本文通過論述北歐風格人文地理及設計背景, 使我們更能了解到北歐風格設計發展的背景,其次,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出北歐風格家具設計成功案例的特點,再次,運用研究法,將GREEN HOUSE綠屋家居,北歐家具品牌構成因素中的美感設計、對仰角、系

統美感進行比對及分析,得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及家具設計的擺盪。最後,綜合運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得出北歐風格家具設計特色對GREEN HOUSE綠屋家居設計的啟示。研究表明,北歐風格家具設計在整體面貌的表現為簡單、自然、注重功能和使用環境,尊重傳統手工藝和文化及善用使用當地材料,再加以創新,北歐風格家具設計特色對GREEN HOUSE綠屋家居設計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綠屋家居設計的啟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經營家具品牌在產業對環境的關係。2家具設計以自然、質樸、功能、美感作為設計的出發點。3如何協助消費者建立家的系統美感及創造一尺內的幸福。本論文研究對家具品牌領域的產業人士提供資料研究及為消費者創造一

個居家環境有系統美感和有凝聚力的幸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