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郁如寫的 華氏零度(陳郁如的旅行風景1) 和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的 國家地理終極旅遊: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全新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大石國際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葉憲峻所指導 鄭曉琦的 台中市柳川、綠川沿岸景觀之發展與變遷 (2009),提出九棚大沙漠路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柳川、綠川、違建、柳川景觀、綠川景觀、景觀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歷史研究所 周惠民所指導 蘇逸平的 隆美爾與諾曼地戰役 (2000),提出因為有 隆美爾、諾曼地、諾曼第、戰役、希特勒、大西洋長城的重點而找出了 九棚大沙漠路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九棚大沙漠路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華氏零度(陳郁如的旅行風景1)

為了解決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作者陳郁如 這樣論述:

穿越凜冽冰封的北美大陸 從恍若小說設定的自然地貌中 體驗虛實交構的人生風景 華文奇幻女王、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的壯遊鉅作 繼《修煉》、《詩魂》後第一本與自然對話的旅行散文作品   我們不急著去挑戰世界的極限,只想循著自己的腳步挑戰自我,   每次的探索讓我們對自己更了解,更往前一步。   機票達人布萊N|新北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   知名部落客凱莉哥|《魚的旅行手記》圖文作者趙于萱|   三寶媽兼童書作家賴曉妍|背包旅人藍白拖 齊聲推薦!   猜猜看,華氏零度是攝氏幾度呢?答案是零下十八度。這雖然是一個只要套用算式就能得出答案的數學題,但如果是夜宿在零下十

八度的曠野,身邊只有簡單的帳棚睡袋,那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又會帶來多麼深刻的體驗?   《華氏零度》是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第一本旅行散文,在寫了七本奇幻小說後,這次她將從「零」開始,走進遼闊的北美大陸,與大自然和自我內在開啟一場深刻而謙和的對話。   在這段跨越千里的自駕旅行中,她將帶領讀者在華氏零度的低溫下挑戰雪地露營,享受雪天一線的靜謐;或是在沙漠公路上尋找埋藏於地底的牡蠣化石,推想地球千萬年間的劇烈變化;或是在舉世聞名的黃石公園來回尋覓,只為一窺郊狼的珍貴身影,並學著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有別於以往所創作的奇幻小說,在《華氏零度》中,陳郁如用細膩真摯的文字,記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所想,只要用心感受便會發現:真實人生中的美麗風景,一點也不輸想像出來的奇幻世界。此外,書中還會揭開她在創作小說背後的故事,與讀者分享旅行如何成為她的靈感來源。《華氏零度》不只是一本遊記,更是一個奇幻小說家勇於走出戶外、打破框架的真實紀錄。   【陳郁如給年輕人的人生金句】   ‧科技帶給人類便利的生活,卻讓我們忘了如何和大自然相處。   ‧想做的事趕快去做,人生就像院線片,不抓緊時間是會下片的。   ‧過分逞強不等於勇氣,「安全」絕對是野外活動的首要目標。   ‧具創意的想像力可以用來寫書、畫畫,而負面的想像力卻帶來不必要的恐懼。   ‧計畫時常趕不上變化,面對意外與其發洩情緒,不如坦然面對

。   ◎本書關鍵字:旅行散文、處世哲學、自然探索、地質知識、雪地露營、野溪溫泉、黃石公園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生涯發展、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健康與體育、自然、綜合活動、生活科技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特色   特色1  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首部旅行散文,記錄她與丈夫Robert自駕穿越冷冽北美大陸的壯遊體驗。   特色2 透過生動

有趣的文字與真實細膩的照片,跟著作家一起旅行,窺見她的處世哲學與創作靈感來源。   特色3  曾任科學老師Robert在各章後開設「蘿蔔老師的地質教室」,補充壯遊景點有趣的地科知識。 得獎記錄   ★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華文類型作家TOP8   ★連續三年入圍誠品年度最期待作家 各界好評   如果說,郁如的奇幻小說是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行旅文字,找到重新熱愛文學的氧氣,那麼,《華氏零度》便是她領著讀者戴上旅行的濾鏡,用嶄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萬花筒般的旖旎世界。──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究竟什麼樣的特殊旅行經驗,能帶來如此豐沛多元的奇幻小說作品?而一個奇幻小說家,又如何透過旅行

中的點滴感念來挖掘靈感、觀看自身、窺探生命?所幸終於筆者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透過她書寫的旅行紀錄,打造出旅程與作品之間的微妙關係橋梁,讓閱者得以透過這本書跨越時空,參與了奇幻小說家一次次的精采旅行。──《魚的旅行手記》圖文作者趙于萱   旅行的時候,時常會出現一些人事時地物,就連看著都覺得怎麼這麼難、這麼可怕。身體在發抖,而心裡的直覺是⋯⋯我才不要!但同時又萌生非得試一試的念頭。很矛盾嗎?其實沒有。那是一種在我不敢做這個、也不敢做那個的認知中不停突破自我,總要在蓋棺論定的那一刻,依然能狂傲的心想:「此生的我,整個超有種!」──三寶媽兼童書作家賴曉妍   只要讀過陳郁如老師的作品,都會變成她

的粉絲,難以從書中回歸現實,她不只是兒童文學小說寫得好,這次帶著全新的作品,要讓我們和她一起去旅行,旅行隨記每一篇都讓人身歷其境,心都一起跟著去旅行了。──知名部落客凱莉哥   我曾經聽過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已經覺得得到所有,那就太早把自己賣斷。」如果我有神燈可以許願,雕塑我心中最佳伴侶的模樣,或設計出最完美的生活模式,我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快樂,因為我有限的想像只會限制無限未知可能性。我深深的相信,如果你願意追尋心裡的聲音,那不僅會帶領你完成夢想,也會展現未知的神祕力量。──最佳旅伴謝博明Robert Schafer  

九棚大沙漠路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17 2021鯉魚潭賞螢季
02:10 苗栗豪華露營:勤美學
07:25 苗栗三義賞桐路線:三義綠色隧道→夏雪天空→龍
騰斷橋→挑柴古道→勝興車站
08:50 三義獨棟Villa:樹也Villa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金探號特殊夜宿 #金探號飯店 #金探號行程規劃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台中市柳川、綠川沿岸景觀之發展與變遷

為了解決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作者鄭曉琦 這樣論述:

柳川、綠川為貫串台中市市區之主要河川,藉由了解其沿岸景觀之變遷與發展,可窺探一部分台中市舊市區百年來發展變遷之歷程。本文之研究法主要為文獻研究,尤以報紙及政府檔案資料為主,再輔以詳盡的田野調查,並蒐集各類相關資料,加以分析與統整,力求史料的真實性。隨著社會進步,都市中的親水空間更形重要。柳川、綠川經日治政府對其規劃整治及移植垂柳,使當時的台中市享有「小京都」之美名。台灣光復後,大批移民將柳川、綠川兩岸柳樹砍除、興建臨時屋舍,使原有景觀遭受破壞。當時在柳岸邊的住戶生活單純、富人情味,而綠川沿岸則產生出名噪一時的綠川商業區。市府於1960年代起逐步拆除柳川、綠川沿岸違建,於1987年完成違建拆除

工作,並不斷進行柳川、綠川兩岸綠美化工作,逐步恢復原有的美麗河岸風光。本文乃參酌韓國首爾清溪川與高雄愛河之成功整治經驗,希冀台中市政府能儘速建立完善之雨、污水分流下水道系統,讓河川常保潔淨,提供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藉由本研究,一者紀錄城市時空之變遷,一者拋引營造柳川、綠川沿岸美麗風情之金。

國家地理終極旅遊: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全新增訂版)

為了解決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作者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 這樣論述:

啟發全球旅行者的指標性旅遊指南全新改版 網羅全世界最值得一遊的專家推薦口袋名單   首版《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上市十年後首度大規模編修   繼續由國家地理學會最優秀的旅遊撰述執筆   重新將地球上最迷人的500個旅遊行程呈現在讀者面前   全新增訂版篇幅擴大16頁   收錄120條全新路線,更新數百幅照片與現地資訊   台北捷運淡水線入選全球十大都會捷運路線   蘭陽博物館入選全球十大新博物館   收錄120條全新路線,幫你實現各種旅行的夢想:   極致觀星體驗   在美國猶他州南部宏偉的石拱下凝望星空,在挪威欣賞北國的滿天星斗,或是到加納利群島用世界最大的光學望遠鏡透視宇宙

。   小型渡輪的魅力   在挪威的古老峽灣中乘風破浪,從加勒比海上看見不一樣的古巴,或是探索澳洲偏遠的慶伯利海岸。   自行車觀光路線   沿著波特蘭的精釀啤酒廠單車路線一路吃吃喝喝,參觀柏林圍牆紀念博物館,或是在清晨輕鬆穿梭在孟買的街道上。   迷人的城市步行體驗   登上巴西的獨立花崗岩峰,沿著「苦路」穿越耶路撒冷舊城區,或是感受雪梨港北岸的愜意風光。   國家地理熱門路線   觀賞非洲自然生態,攀登印加古道,或是跟著路易斯與克拉克的拓荒路線穿越蒙大拿州與愛達荷州。   即將消失的地方   探訪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欣賞亞馬遜盆地的野生動物,或是到加拉巴哥群島尋找達爾文走過的

地方。   享受特色料理   品嘗美國加州餐館一套九道的試菜菜單,吃遍北京各地版本無限多的烤鴨,或是到奧地利享用全世界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   讓腎上腺素爆表   到阿拉斯加駕駛狗雪橇,在波多黎各拉著溜索從樹冠上方飛掠而下,或是到里約熱內盧的沙灘玩滑翔翼。   全新的旅遊景點與行程   奧卡凡哥三角洲大探索,馬拉威湖遊輪之旅,摩洛哥市區導覽,首爾美食假期,馬爾他神廟巡禮,卡塔赫納街頭藝術大觀,以及其他這十年來陸續出現的新興旅遊路線。   九種型態的旅遊路線,帶領讀者飽覽這顆星球!   本書彙集九種不同型態的旅遊路線,從水陸、公路、鐵路及徙步之旅,到文化與美食饗宴,更有振奮人心的冒險玩法

與空中翱翔等刺激的旅程介紹,不僅針對每種路線提供完整的建議與實用資訊,本書更肩負著開發每一位讀者想像力的使命!即使僅是閱讀,也能為生命增添一抹遊覽他鄉的美好享受!   24個TOP 10旅遊榜單   收錄全球單一旅遊主題的前十大推薦路線,台北捷運淡水線入選全球十大都會捷運路線,蘭陽博物館入選全球十大新博物館;或是在大開曼島,搭乘仿製17世紀西班牙大帆船來場海盜船之旅,體驗這全球第三名的航海路線!22種你想得到與想不到的排行榜,全數收錄在本書中。   從文化與歷史交織的旅途,到觀賞大地與海洋的真實感動   想看看海明威在古巴的家嗎?或是實地走訪傳說中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島嶼;你也可以走訪法

國拿破崙鐵騎踏過的格拉斯小鎮,以及唐吉軻德以瘦馬經過的安達魯西亞。你還可以搭機飛躍大堡礁,看盡各式各樣的島嶼與珊瑚礁,或是在南非低空飛越克魯格國家公園,飽覽非洲大陸上的野生動物真實樣貌。或是淺入海底,在貝里斯堡礁中觀賞超過500種魚類及65種珊瑚礁。若還不過癮,就前往東非肯亞觀賞成群的大小紅鸛在湖畔覓食所形成的壯麗景色。國家地理,將與每一位讀者分享這顆星球上最詳盡的旅遊路線及玩法。   第一版的《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上市十年後,國家地理學會終於完成了首次大規模編修,重新把地球上最迷人的500條旅遊路線呈現在讀者面前。   《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全新增訂版,延續國家地理終極旅遊系

列啟發式、體驗式的介紹風格,篇幅擴大了16頁,收錄120個全新景點,並進行了照片與資料的更新,由國家地理學會的專業旅遊撰述執筆,精挑細選出當今世界各地最精華的遊覽去處。書中網羅的經典路線囊括了極致多樣的旅遊方式,不論你是哪一種型態的旅遊愛好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最過癮的目的地,並提供專家的實用建議,包括最佳旅遊時間、據點安排、不能錯過的景點,讓你既可埋首書中,忘情神遊,更能據以安排一趟最合乎個人興趣的充實旅程。   書中的500條經典路線,能滿足你的每一種旅遊目的:喜歡冒險活動的人,可以到外西凡尼亞騎登山自行車;要享受奢華,可以到威尼斯搭乘頂級的辛普倫東方快車;想讓腎上腺素狂飆一陣,可以到南非

用鐵籠和鯊魚一起潛水;要追尋前人的腳步,可以跟著切‧格瓦拉穿越南美洲的路線來一趟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特殊體驗行程,例如全球最熱門的新博物館、老饕必訪的美食美酒路線、最酷的街頭藝術之旅等。   本書各章延續以不同交通方式和活動內容作為區分的架構,搭配精采照片與簡要路線圖,此外也同樣針對特殊旅遊主題,列出24組國家地理十大推薦路線,包含全新企畫與新入選景點,如全球十大最佳觀星地點、全球十大瀕危生態系等,可作為額外的參訪亮點,或是以此為靈感發展出一趟充實的行程。   這是一本資訊豐富、與眾不同的重量級旅遊參考書,不論你是重度旅行上癮者,還是只是忙碌之餘偶爾出走,本書都能提供你

源源不絕的靈感,幫你重新發現旅遊的樂趣,甚至擬定一生的旅遊計畫。   ★系列特點   由權威旅遊刊物《國家地理旅行家》雜誌最豐富與即時的旅遊資料庫彙整而成冊   不受限於疆域國界的旅遊視野,最遼闊的國際觀點   延續國家地理優良傳統:絕佳的全球影像珍藏   輕巧可攜的行前指南,隨處遍覽全球旅程風貌 本書特色   「國家地理將帶領讀者深入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   本書極盡完整的收錄各種不可思議的旅行路線及玩法,給那些渴望冒險及出門遠行的旅者最即時且珍貴的旅遊資訊:不論是在南極洲的大洋上巡航,或是騎乘座騎深入安地斯山脈的核心都有詳細完整的資料可供參考。本書更替各種創意的旅行方式打了分數:不

論是沿著吉利馬札羅山的高點徒步旅行、在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境內)作山地腳踏車冒險、在風景秀麗的蘇格蘭高地開車馳騁而過,或者,在澳大利亞內陸裡搭乘著名的橫跨列車周遊旅行、還有其他在全球超過數十多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旅行方式。國家地理將帶領讀者深入這顆星球上的每一片大陸。   24項主題Top 10排行榜   拓展旅遊的無限可能性   《國家地理終極旅遊:一生必遊的500條經典路線》綜合出24個主題的Top 10清單,包括全新企劃的「全球十大觀星勝地」、「全球十大城市單車路線」、「全球十大遊艇路線」、「全球十大地鐵路線」、「全球十大摩天大樓觀景臺」等,更添在書中遊覽全球時的趣味性與豐富性。   

驚豔全球旅者的國家地理旅遊影像   每一個章節都展示了令人震驚的攝影作品、全彩的地圖、令人回味再三的文字內容以及國家地理專業的專家群們的建議,包含如何抵達該地、何時拜訪以及如何讓多數的旅行成真。全都收錄在這本豪華的書中。  

隆美爾與諾曼地戰役

為了解決九棚大沙漠路線的問題,作者蘇逸平 這樣論述:

導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1932年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所領導的國社黨(NSDAP.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或簡稱「納粹」(Nazi))成為國會的第一大黨,並於1933年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 1847-1934)總統宣布希特勒籌組內閣後,德國自此已走向集權主義的道路。在興登堡總統於1934年逝世後,希特勒除了成為國家的最高元首外,實際上也是德軍的最高統帥。自此之後,希特勒開始積極的重整德國軍備

,除了於1935年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外,也恢復了昔日參謀本部等組織。在他的領導下,德國逐漸走出戰敗國的陰影,也穩定了威瑪共和(Weimar Republic)以來社會秩序動盪、經濟紊亂的情形,此時一般的德國人民相信,希特勒的出現是德國救星,他將如同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一樣,再次將德國帶往強盛的道路。 在軍事上做好準備,和國內局勢支持的情況下,希特勒於1938年3月進軍奧地利,使得長久以來德、奧合併的理想得以實現,而除了用武力威脅來達成目標外,希特勒也懂得運用外交手段來達成目標。當時國際上充斥著一片姑息主義,希特勒便是此一機會,不

費一兵一卒便將捷克的蘇臺德區(Sudeten land)納入德國的統治之下。當然,希特勒並不以此舉為滿足,為完全獲得捷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不顧慕尼黑協議(Munich Agreement)的決定,將剩餘的捷克領土予以佔領;甚至在1939年8月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希特勒便開始進軍波蘭,而英、法兩國基於協議的理由自此也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卻僅僅以四周的時間便將波蘭佔領了,打了一場快速而有限度的戰爭,爾後還被時代雜誌(Time)在1939年9月的報導中,將此戰役形容為一場「閃電戰」。 事實上,希特勒最初仍是想透過外交上的方式來獲得波蘭境內以往東普魯士的領土,為進攻波蘭而和英

、法等國同時開戰,這是他所不願意見到的,畢竟當時德國尚未做好全面性軍事戰爭的準備,而在軍力方面也遠不及英、法兩國。然當他確定和英、法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時,採取速戰速決的作戰方式是最符合德國本身國力情況的,再加上由於先前在波蘭戰場和西班牙戰場上的所得實戰經驗,使得德軍對於快速奇襲的作戰模式得到了更進一步驗證。爾後德軍以六週的時間迅速在法國戰場上獲得勝利,並在1943年前的北非戰場和蘇聯戰場上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說都是將閃電戰的作戰模式發揮到極限。 由於在戰爭初期德國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一方面使得希特勒愈加相信自己是一個軍事領導天才,另一方面也愈加強化了其在國內的統治權力和地位。到了

後來可以說軍令一元全掌控在他的手裡,各種作戰方針的執行也要等到希特勒批准後才得以執行。然而這種情況在1943年德軍在北非戰場和東歐戰場上的挫敗後,是否已有所改觀呢?而傳統上反對希特勒的勢力又是如何反應呢?又德軍為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曾多次評估其登陸的可能地點,然最後卻做了錯誤的決斷,此是因為盟軍的欺敵作戰計畫成功呢?還是希特勒本身的想法抑或有其他因素影響而造成誤判呢?再者,德國為防範盟軍從大西洋沿岸進行登陸作戰,曾以防禦體系建構了「大西洋長城」,並至1942年已開始宣揚它的功效,然而此終究未能抵擋住盟軍的攻擊,到底是「大西洋長城」的防禦上出現了問題?還是盟軍的實力太強,德軍無法抵抗呢?如果不

是德軍防禦上出了問題,那麼是否有其他因素使盟軍順利突破了德國引以為傲的防線呢?而如果是因為防禦因素的話,是否是德軍本身在防禦配置上出了問題,抑或是有其他因素造成此一況的發生?這些相關於諾曼地戰役的問題,都是引發筆者撰寫本論文的動機,畢竟諾曼地戰役德軍挫敗的同時,也可說是希特勒政權覆滅的前奏。 研究主題與範圍: 關於諾曼地戰役的探討,就不得不談到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隆美爾」(Erwin Rommel, 1891-1944)。他在當時被希特勒受命於擔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大西洋沿岸的防務工作,除了由於他過往的功績外,更是由於他在德軍和盟軍中的聲名;而由希特

勒任命他為西戰場的負責人來看,隆美爾更是深受希特勒所倚重。因此,在討論諾曼地戰役的成敗得失時,筆者計畫從隆美爾來看起,探討其在負責德軍西戰場上的第一線防務,是否有其缺失之處?若有,此又是何種因素所造成?而大西洋沿岸的防務在隆美爾接任後是否有所調整?若有,則又意味著時麼?此外,對於其後希特勒將諾曼地戰役德軍戰敗的罪責歸於隆美的作法,又是否合理?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要探討隆美爾將軍外;也要將當時具有絕對權力的決策者─希特勒;以及當時德國內部的情況和諾曼地登陸時的作戰情況,做一整合性的探究,如此才不至於失去客觀的判斷。故在本篇論文的撰寫上,筆者計畫以隆美爾為起始,來看整過諾曼地戰役德國戰敗問題之所在

;並從中探討隆美爾和希特勒關係變化的因素和影響,以及當時過內和國際局勢發展的對諾曼地戰役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隆美爾在戰後同「曼斯坦計畫」(Manstein Plan)的策劃人─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 1885-1973),以及著名的「閃擊英雄」─古德林(Heinz Guderian, 1888-1954),共同被公認為二次大戰時德國的三位名將。隆美爾本人不但是被稱之為「沙漠之狐」(The Desert Fox),甚至被同他所作戰的敵人所敬仰,如同英國中東派遣軍總司令奧欽里克(Glaude Auchinleck)所云:「隆美爾之名在我軍士兵心目中,已產

生魔術般的作用。」 一個將領能使敵軍各階層都聞名佩服者,這是很難得的,當然這也顯示出隆美爾在軍事上的成就。然而,這樣一個著名的將領,卻在防守大西洋沿岸時,遭受到軍事上的嚴重挫敗,使得盟軍得以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這其中的原因值得令人深究。在此篇論文中,筆者並不想對隆美爾所參加過的戰役一一做探究,也不想對戰爭時德軍和盟軍所使用的戰術和武器種類作詳細的敘述,因為這不僅是從戰略和戰術運用的角度上所撰寫的論文,主要還是希望從隆美爾與希特勒以及其它將領之間的關係,乃至於整體國力等多方面去探索諾曼地戰役德國失敗的原因;畢竟單純一場戰役的軍事上成敗,只是先前許多因素所造成的結果之一,更何況筆者亦非軍事分析家

,不能對軍隊作戰的模式做深入的評析。因此,在本篇論文的撰寫上,將從整個大環境對德國的影響,以及希特勒、隆美爾兩人的處事風格和關係發展上,做出對諾曼地戰役德國戰敗之因的探討。 如上所述,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演變也是本篇論文的關注焦點之一。隆美爾曾負責希特勒元首侍衛營的安全防務工作,也曾獲得希特勒委以拯救義大利在北非戰場上的失敗,因而擔任非洲軍團的總司令,這些也都在在顯示希特勒對隆美爾的重視。然而,此種重視並不意味著相當程度的「信任」,希特勒和隆美爾的關係,在隨著北非戰場的起落之下,是否發生改變是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此種改變對於後來諾曼地戰役又有何的影響,則是另一個需要探究的焦點

。此外,隆美爾本人對於納粹和希特勒觀點,也是必須加以探討的。隆美爾曾在1932年時,認為當時的納粹黨是「一群流氓」,但是他後來卻同一般德國人民一樣相信希特勒將改變德國的命運;然而隨著戰局的發展,隆美爾對於希特勒的觀感究竟是如何,這些改變是否影響著整個戰局呢?或許這些疑問可以從1944年7月20日所爆發的反希特勒事變中窺知一二,從中來觀看隆美爾對於反希特勒運動的態度為何?然不管隆美爾在此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可以確信的是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也隨著此一事件的落幕而斷絕。 此外,本篇論文另一個計畫探究的主題是關於大西洋長城的建構問題上。在大戰初期,德軍從佔領捷克和挪

威的領土中,獲得了武器製造和石油供應的來源,然而隨著德軍在北非和蘇俄戰場上的失利,能源的輸送出現了問題,而武器的製造也遠遠無法滿足德軍在戰場上的需要。因此,德軍在大西洋沿岸所籌畫的大西洋長城能夠發揮多大的防禦功效,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之一;其次,隆美爾和希特勒對於大西洋長城設置上的觀點為何?其在防禦的目標上各有何主張?這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再者,德國內部局勢的演變,以及盟軍在義大利的登陸作戰和蘇聯在東戰場的進逼上,都對大西洋長城的防禦上出現了一定的影響,這些也都是需要加以探討的問題之一。總括來說,本篇論文學生是希望從多方面的角度,加以分析諾曼地戰役德國戰敗之因,而非僅僅用軍事的角度來衡量它所

造成的原因。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在本篇論文的探究上,由於許多有關於隆美爾的傳記資料,都有英文撰寫或是從德文翻譯成英文出版,因此在資料的收集上和閱讀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如Kenneth Macksey所著的Rommel: Battles and Campaigns等書, 至於有關於隆美爾本身的一手資料方面,除了在一次大戰後所寫的《步兵攻擊》(Infanterie Greift an.(Infantry Attacks)) 一書有英文方面的資料外,隆美爾本人在二次大戰時所記載有關戰事的文件和寄回的家書,也在戰後由著名的戰略思想家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編成The Rommel Papers一書,而後有鈕先鐘所翻譯的中譯本《隆美爾戰時文件》出版。 其次,在有關探討希特勒和他的將領關係上,如Barnett, Correlli. Hitler’s Generals.和Gill, Anton. An Honourable Defeat: A History of German Resistance to Hitler, 1933-1945.以及Zimmermann, Erich ed.. Germans Against Hitler, July 20, 1944.等書,都有相關於希特勒和隆美爾以及反希特勒運動三者之間關係

變化的敘述。 此外關於希特勒對整體戰事的評斷和影響上,也可以從Langer, Walter C.. The Mind of Adolf Hitler:the Secret Wartime Report.以及Wehermacht, Oberkommando. Hitler Directs his War.等書中做一管窺。 再者,有關於諾曼地登陸的作戰情況,以及隆美爾和諾曼地戰役的研究,也有不少資料可供參考,如從德軍面對盟軍即將發動的登陸戰而做的準備看起,則有不少書是關於「大西洋長城」的敘述,如Wilt, Alan F.. The Atlantic Wall: Hitler’

s Defenses in the West, 1941-1944.以及Partridge, Colin. Hitler’s Atlantic Wall . 中均有述及,甚至是在Blumentritt, Gunther. Von Rundstedt: The Soldier and the Man. 一書中也可看出倫德斯特對「大西洋長城」的看法(倫德斯特為當時德軍西線總司令)。 至於隆美爾被希特勒委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後,對「大西洋長城」所做的加強以及在諾曼第戰役中所發揮的影響,可從下列幾本書窺知一二,如Speidel, Hans. Invasion 1944; Rommel and the

Normandy campaign.和Ryan, Cornelius. The Longest Day: June 6, 1944.以及Jacobsen, H. A., and J. Rohwer, eds. Decisive Battles of World War Ⅱ: The German View.和Ruge, Friedrich. Rommel in Normandy. 與Mitcham, Samuel W., Jr.. Rommel’s Last Battle: The Desert Fox & the Normandy Campaign.;The Desert Fox In N

ormandy: Rommel’s Defense of Fortress Europe.等書。 其中Speidel, Hans. Invasion 1944; Rommel and the Normandy campaign.一書雖與本篇論文名稱相近,但該書內容較集中於軍事層面的探討,且係回憶錄之撰寫。然因史派德(Hans Speidel)為隆美爾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時之參謀長,因此該書仍極具參考價值,故在本篇論文的第二、三章中即引述不少該書觀點。 其次,在有關諾曼地戰役中德軍與盟軍雙方對發動戰爭的日期、地點,以及當時對氣候方面的推測,則可參考下列書籍,如Care

ll, Paul Karl. Invasion-They’re Coming! The German Account of the Allied Landings and the 80 Days’ Battle for Francd.和Warlimont, Walter. Inside Hitler’s Headquarters.以及 Hine, Al. D-Day: The Invasion of Europe.和 Marrin, Albert. Overland: D-Day and the Invasion of Europe.等書,而在諾曼地戰役當時氣候方面的資料則有Shaw, Rog

er H. and Innes, William ed.. Some meteorological aspects of the D-day invasion of Europe 6 June 1944 與 Michie, Allan A.. The Invasion of Europe: The Story Behind D-Day.等書可供參考。 最末,在其它方面資料的收集上,如德軍和盟軍將領方面的資料,以及雙方在軍隊、武器方面的比較上都有相關書籍的敘述,如Irving, David. The War Between the Generals.和 Craven, We

sley Frank, and James L. Cate, eds.. The Army Air Force in World WarⅡ, Vol.Ⅲ, Europe: Argument to V-E Da, January 1944 to May 1945. 與Terraine, John. A Time for Courage: The Royal Air Force in the European War, 1939-1945.可以說在資料的收集上,大致沒有太大的問題。 在資料的處理運用上,本篇論文擬以隆美爾為切入點,作為探討諾曼地戰役德國失敗的原因,其理由前已述說

,此不在述及。關於隆美爾的事蹟,筆者在論文中會加以概述,而論文的主要重點還是放在隆美爾出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實際負責大西洋沿岸的防禦任務後的情況。而對於先前隆美爾的戰績和參加過的戰役,本篇論文中並不特別以軍事或戰略的角度觀看,故不會探究其在軍隊調度上的情形為何,亦不會從軍事術語上來解析隆美爾的作戰過程;但是,對於隆美爾在作戰上所展現的風格,及其本身的思考策略,則計畫加以研究,以探討其和希特勒、納粹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他對「大西洋長城」的看法和實際作法。 在另一方面,本篇論文也計畫對諾曼地戰役前,德軍與盟軍在情報分析與欺敵作戰上,從德軍的角度來評析各自的判斷和作法是否有其缺失

,以及希特勒為何終不認為盟軍會在諾曼地登陸等問題上,論述希特勒對於整個諾曼地戰局的影響。此外,以隆美爾對於諾曼地戰役發生前的觀察,預料盟軍登陸行動的可能性,來對照戰役發生後的盟軍行動幾乎在其預料之中,然德軍卻始終不能阻止此一頹勢,來探討隆美爾對於此一戰局的影響力;以及德軍內部乃至於整個德國當時所存在的問題為何?最末,也希望透過上述的探究,將諾曼地戰役從德國的角度以政治、社會、經濟、人物事件等多方面加以評析,而非僅僅以軍事層面來論述其戰敗之因,期望獲得一更客觀的結論。 研究章節介紹: 本篇論文在撰寫上,除了導論和結論之外,主要區分為「沙漠之狐」隆美爾、隆美

爾與大西洋長城、決戰諾曼地、諾曼地戰役的檢討四大章節加以探討。各個部分和章節所探求的主題不同,首先在導論部分,主要是敘述筆者撰寫此一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針對研究的旨趣作一概述,並言及研究本論文時所運用的方法與研究範圍。其次,在第一章「『沙漠之狐』隆美爾」中,先對隆美爾本人做一描述,並略述其在負責大西洋沿岸防務前的事蹟。再者,在第二章「隆美爾與大西洋長城」中,則是敘述隆美爾對大西洋長城建構的看法,並加以論述隆美爾到任後所修改的作戰構想以及和希特勒在理念上的互動關係,以及不同角度分析隆美爾理念在施行上的困難。此外,在第三章「決戰諾曼地」中,則是從德軍的角度論述為何無法猜測盟軍對諾曼地行動的可能性

,以及諾曼地戰役後對德軍和盟軍所產生的影響。最末,在第四章「諾曼地戰役的檢討」中,筆者將從德國的角度出發,以不同的觀點來評析隆美爾失敗的原因,並嘗試做出一客觀的分析。以下分別將各章節所欲探討的主題和內容做較完整的說明,由於導論部分前已述及,故此不再說明。 首先,在第一章「『沙漠之狐』隆美爾」中,筆者將其分成「隆美爾與一次大戰」、「隆美爾軍旅生涯的發展」、「非洲軍團的盛衰」等三節。主要是希望先對被人稱之為「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做一描述,從他一次大戰時所參加過的戰役中表現出的作戰風格寫起,進而談到他在威瑪共和時期的發展;至於希特勒主政後,隆美爾對當時希特勒、納粹觀點的轉變上,以及

他和納粹之間所發展出的淵源和希特勒對他的信任等,都是本章探討的重點之一。此外,在隆美爾參與法國戰役後,由於深切感受到快速作戰的奇襲威力,因此當希特勒將新編成的裝甲師交予他後,隆美爾如何運用它成為北非戰場實際的主導者,使得自己成為當時德國最年輕的元帥,也將是本章論述的要點之一。總括來說,本章藉由對隆美爾1943年前的事蹟論述,來看其特有的作戰風格,而和日後對大西洋長城的部署理念相呼應;也將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自淺入深的情形做論述,而和日後兩人關係的轉變做對比。 其次,在第二章「隆美爾與大西洋長城」中,筆者將其分成「大西洋長城」、「隆美爾的作戰構想」、「隆美爾的困境」等三節論述

。早在1941年時德國便已擬定了大西洋沿岸的防禦計畫,根據希特勒的構想是以海灘為主要抵禦的防線,但因海岸線過長,且德軍內部的諸多問題,故不可能完全實現。而在建構的想法上,隆美爾和希特勒的想法有何相異之處?希特勒所要求應做「最強之防禦」之處是否合理?而1942年希特勒宣揚「大西洋長城」為一成功之防禦,在隆美爾、德軍內部、盟軍等的觀點中各是如何?至於隆美爾的作戰構想最終未能實現的原因,以及隆美爾對此與希特勒所產生的反應為何?等等都是本章欲探究的重點。 再者,在第三章「決戰諾曼地」中,筆者將其分成「德軍對盟軍行動的研判」、「德軍對盟軍的作戰行動」、「諾曼地戰役的影響」等三節論述。

當時德軍已經對盟軍所可能發動的軍事行動在日期和地點上做出研判,而隆美爾對德軍最高統帥部所持的判斷有何反應?以及他本身對盟軍行動的評估又為何?這些都是本章所欲探究的問題。而自盟軍發動諾曼地戰役後,德軍所展開的反制行動有哪些?而為何這些行動終不能阻止盟軍建立灘頭堡呢?是身為「大西洋長城」的負責人隆美爾在作戰方針上有缺失之處,抑或有其它因素始然,並論及此時德國是否有能力作最後的抵抗?又此時隆美爾對於整國德國的未來,以及對希特勒、納粹的觀點又是如何?而在諾曼地戰役德國戰敗後,以及當中所發生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事件,對隆美爾與希特勒各產生了何種影響呢?兩人之間的關係為何急速冷卻?而整個德國此時對於盟軍

成功登陸西歐和蘇聯進逼的反應如何?也將在本章中一一探討。 此外,在第四章「諾曼地戰役的檢討」中,筆者將其分成「希特勒摯肘」、「國力不足」、「策略錯誤」等三節論述。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試圖將諾曼地戰役德國戰敗的原因加以分析。首先,就隆美爾與希特勒的關係來論述,從隆美爾為希特勒所賞識,到委以重任防守大西洋沿岸,和其間兩人對於理念上的爭執,乃至於隆美爾因牽涉刺殺希特勒的「720事變」而被迫服毒自殺等過程,來從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演變上,探討其對諾曼地戰局的影響為何?其次,就整體國際局勢和德國內部的情況來評析,隆美爾是否有能力在諾曼地戰役中獲得勝利或者是將德軍的傷亡減至最小呢?若有

,隆美爾所憑藉的又是什麼呢?再者。諾曼地戰役時,德軍在軍事調度上是否出現了問題?其原因為何?另一方面,此時的德軍在機動性上遠不如1940年時入侵法國時的狀態,其原因又為何?這些都是本章節所要探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