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辦公椅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二手辦公椅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enniferHoward寫的 囤積癖:從消費欲望到斷捨離,囤積世代的物我依存關係 和肖小困的 親愛的阿爾托:赫爾辛基 一個人一座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中信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黃俊銘所指導 游惠婷的 鐵路局臺北機廠鐵道檢修產業之技工職場生活史 (2011),提出二手辦公椅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鐵道檢修產業、鐵道產業文化資產、臺北機廠、勞工生活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手辦公椅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囤積癖:從消費欲望到斷捨離,囤積世代的物我依存關係

為了解決二手辦公椅子的問題,作者JenniferHoward 這樣論述:

  烏俄戰爭、Covid-19、歐洲難民潮、加州森林大火、全球暖化氣候災難……   面對這些天災人禍,如果你得逃命,你會帶上什麼?哪些東西是在你生命中,真正無可取代的?   「我坐在母親房子的地板上,被四周的雜物環繞著。」是本書開頭的第一句話。   本書以母親的囤積癖作為整個世代巨大而混亂的縮影,探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和網路發達是如何透過郵購目錄、二手市集和連鎖量販店,催生出無底洞般的物欲需求,從無限拜物到囤積障礙,清晰呈現歷史上囤積現象的發展脈絡。   囤積既非強迫症,也不是焦慮症,而是在消費文明的外衣下「痛苦和快樂的混和」,讓我們看見人是如何能樂在獲取事物,同時

又苦於無力管理或甩掉隨之而來的過多雜物。然而,囤積絕非個人問題,而是社會演進過程中,人類勢必面臨的文化困境。   書中援引各種新聞事件、數據資訊與文章著作,從「囤積」現象中發掘許多深刻的觀點。   囤物有其心理、歷史和文化根源   從工業革命開始,維多利亞時代的浮誇風潮和資本主義掛帥,加上網路購物的方便快捷,導致一連串失控和混亂,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浩劫。作者檢視數百年前啟動的資源大戰,綜觀百貨郵購目錄、二手市集、博覽會式收藏、大型連鎖量販等商業機制,說明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如何淹沒在物質和財富之中,並揭示與環境破壞的直接關係。   極簡主義是對淨化的渴望   「囤物」是一種「被延遲的決定」

,當你無法或不願處理你所積累的東西,就會被淹沒或癱瘓。不管是近藤麻理惠的「令人怦然心動整理法」,還是「物歸其位」收納術或「斷捨離」風潮,從外在環境到內在心靈的減法,反映了囤物積習與現代人迷惘不安的直接關連。   物我依存的哲學   資本主義的消費文化誘哄我們,買東西就等同於買到快樂。當買的東西不再帶來快樂,我們就買更多的東西。然而,當我們佔有更多物品,無形中也被這些物品佔有並奴役,因為我們必須花更多時間去整理和維護,以維持最基本的需求。   數位垃圾也是一種囤積   網路生產和遞送系統確保了無窮盡的物質供給。隨著實體物氾濫,囤物夢魘也佔據了數位世界。隨手可得的電郵、文件檔、照片和影音,以及

永遠沒空整理的電子報、簡訊通知和購物廣告,再大容量的硬碟和雲端也不勝負荷。   瑞典式大限清理的溫柔省思   要認真考慮什麼會變成「身外之物」,就必須承認你終有一死,而許多構成日常記憶或家族傳承的事物,在我們不能欣賞或享受它們之後,還會存在很久很久。「大限清理」的觀念是:「絕對不要設想有誰會希望-或能夠-花時間來照顧那些連你自己都懶得打理的東西。無論他們有多麼愛你,都不要把這個重擔留給他們。」   囤積彰顯了人與物的依存關係,或許是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一輩子的創傷、或許是難以割捨的回憶、也可能是內心深處對生活的嚮往。然而,囤積往往衍生出罪惡和羞恥,當我們介入每個大量囤積的現場,務必抱持同理

和想像,去看見處於堆雜背後的那個「人」。   「清空我媽房子讓我清楚認識到,幾乎任何東西——衣服、廚藝書、晚禮服——一旦不再被使用或照管,就會變成雜物。」這本書給我們深刻的省思: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應該好好思考什麼是我們一輩子需要的東西,哪些物件是真正無可取代的?而不是在生命的終點,才去思考什麼是我們可以丟棄的東西。 專業推薦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廖心筠(收納教主)、黃麗如(作家)、李清志(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張翔一(《換日線》頻道總編輯)——高度推薦 媒體讚譽   霍華德對消費文化黑暗角落的探索,不但機智十足,且極有見地。她的寫法讓這個主題令人

耳目一新。她敏銳評估社會上的秘密恥辱,以及其鮮為人知的後果。——Kirkus書評   關於我們對事物依戀的本質,這本書堪稱一篇精彩而美麗的冥想。它讓我渴望過上一種沒有雜亂的生活——Malcolm Gladwell,《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兼播客主持人   本書有力地提醒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深刻的個人行為,如何在家庭、文化、經濟和國家之間散播,並感人地描述了作者本身如何努力管理家庭的混亂,從而深入理解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Adam MInter,《Junkyard Planet》和《Secondhand》作者  

二手辦公椅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一直狂問的Apartment tour來了
一個不小心默默變成推坑好物的一集✨
––––––––––––––––––––––––––––––––
嗨大家 🍋🌼🌷

欸~啊今天怎麼變成推坑大會 本集沒有跟任何廠商合作所有商品都是我真心推薦 除了餐桌椅!
如果有其他沒有list到的 可以留言問我 祝大家購物愉快唷~~~

客廳// 
❤️ 琴葉榕的盆- 這個真的美爆 消光質感比想像還好 我推
https://amzn.to/3bT60X5
❤️ article 沙發- 偏平價的沙發 質感普通偏好 但用個兩三年可能要換
https://bit.ly/3fftUhu
❤️ 地毯- 這個地毯真的質感好又便宜 而且我覺得長度以北美來說適中
https://bit.ly/3wDWRtv
❤️ 大叔椅子- 我給6分吧 長得好看但大叔覺得坐起來不是很舒服 非真皮
https://bit.ly/3iiWkt4
❤️ 餐桌- 當初二手app買的 非常喜歡 質感好 有設計感 除了常常踢到桌腳很痛
連結不可考 
❌ west elm 餐桌椅- 可以給-100分我一定給 這麼難坐的椅子到底誰設計的
https://bit.ly/3fMHgBb

廚房//
❤️ simplehuman 給皂機- 推爆 最好買兩個 一個裝洗手液 一個裝洗碗精
https://amzn.to/3yITFi5
❤️ simplehuman 菜瓜布收納- 所有零件都可以拆下來洗 非常衛生 吸很緊 沒掉過
https://amzn.to/2QWbedk
❤️ macy's martha 倒油壺- 有了這個倒油不再失手 不是塑膠的 可放洗碗機
https://bit.ly/3gb0yjI
❤️ Yamazaki home 廚房紙巾收納- 磁鐵吸力強 扯紙巾不用怕掉下來 給推
https://amzn.to/3uiIyc7

浴室//
❤️ etsy 浴簾- 款式很多 材質屬於輕薄型 沒有防水 裡面需要再加掛防水層
https://etsy.me/3fFBxNn
❤️ simplehuman 浴室收納- 可收納很多瓶罐及沐浴用品 吸力強 洗澡遇水不會掉
https://amzn.to/3hWoeLn
❤️ 超聲波機- 最近超愛洗眼鏡跟洗飾品 這個東西真的推啦 價格不貴
https://amzn.to/3bQS6EQ

辦公室//
❤️ 地毯- 顏色、花紋超可愛 但覺得跟我家有點不搭
完售了 買了兩次allmodern 地毯品質都不錯 

主臥//
❤️ west elm 床架- 木頭顏色很美 躺起來不會有怪聲
https://bit.ly/3x3JOSl
❤️ west elm 床頭櫃- 當初想找有抽屜的 看到這組覺得跟床架很搭 打折一起買了
https://bit.ly/34rYJcV
❤️ 地毯- 偏薄 顏色很漂亮 因為我們床是king size 所以地毯尺寸很大 但不貴
Boutique Rugs買的連結找不到 大家可以去網站逛逛
❤️ 龜背竹籃子- 店裡買的  
❤️ West & Willow Jeter畫像- 之前大力過了 寵物畫像裡畫的最可愛、最像的
https://bit.ly/3i3OfIL

感謝你們的支持我們下支影片見!
#apttour#lifestyle#ca
––––––––––––––––––––––––––––––––
💌 Business Inquiries|[email protected]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ESSALIAO/
––––––––––––––––––––––––––––––––
相機 Fujifilm XT-4
常搭配的飾品 Fedoma: https://lddy.no/r6u7
Amazon的好用品 https://amzn.to/3oOEZb0
Shipito美國集運服務 https://rebrand.ly/vanessaliao​ 折扣碼 "VANESSA15"
*以上都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商品所以在這邊分享給大家 部分連結有分潤
如果很在意可以另外開網頁 不用透過我提供的網址購買 完全沒有關係!
MB01LZK16WPN3BV

鐵路局臺北機廠鐵道檢修產業之技工職場生活史

為了解決二手辦公椅子的問題,作者游惠婷 這樣論述:

1935(昭和10)年啟用的台北松山鐵道工場為日人引進當時期最先進的鐵道維修技術流程與設備,為因應當時期完善的鐵道維修產業之體制──維修與生產技術、機械設備、人員訓練養成、福利設施等,將生產維修工作與休閒生活福利結合,以符合工業村概念之設計。臺北松山鐵道工場至現在的台灣鐵路管理局台北機廠,歷經蒸汽動力車時期、柴電動力車時期、電氣動力車時期,見證台灣鐵路產業運輸動力技術維修發展的演進。2012年臺北機廠已開始進行遷廠作業,儘管目前已有其鐵道文化資產基礎研究,但對於經過規劃的車輛檢修流程、或從業人員的工作情形等,這些呈現於臺北機廠的檢修場域中的無形文化價值,仍缺乏詳細的探討與紀錄。故在面臨遷廠之

際,本研究試圖透過檔案文獻的考證、現場的田野調查,以及現職第一線維修人員與退休人員的口述歷史,釐清臺北機廠的發展脈絡,耙梳其鐵道檢修體系與職工工作生活的歷史與記憶,作為另一個層面檢視臺北機廠鐵道產業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依據。研究內容主要如下:1. 釐清臺北機廠行政管理制度與整體配置之歷史脈絡。2. 建構鐵道檢修產業職工與技術養成人員的日常生活文化。3. 探討臺北機廠車輛檢修作業、人員到工作場域三者間的影響下之鐵道產業的價值,及後續研究建議。

親愛的阿爾托:赫爾辛基 一個人一座城

為了解決二手辦公椅子的問題,作者肖小困 這樣論述:

如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生劇目,也是一段充斥著熱愛與理想的生命探尋之旅。芬蘭國寶級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是影響20世紀北歐設計的標桿人物,也是赫爾辛基這座城市的關鍵人物。赫爾辛基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城。他已在城市埋藏下太多線索,各種各樣的建築、椅子、花瓶、咖啡館、餐廳……作者像閱讀偵探小說一般,探索一座城市,在赫爾辛基一一尋找這些元素,並在這些線索中漸漸發現他獨特的生命故事:《親愛的阿爾托》如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生劇目,這裡有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和妻子阿依諾的愛情故事、影響他一輩子的義大利之旅、對現代繪畫的熱愛、與一眾現代著名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友誼、他深愛的芬蘭大地與自然、痛失妻子的悲傷、他所堅持的人生信

念、他的榮耀與爭議、夢想與戰鬥、童年時那張巨大的白色桌子還有那些望不到盡頭的森林……讓我們像閱讀偵探小說一樣,探索一座城市,一座座建築,以及這些建築背後的設計師的故事。 肖小困,資深編輯、創意人。曾任香港三聯出版社北京公司資深策劃。 文俊,資深廣告人、攝影師。曾任國內4A廣告公司創意總監。 {前言} 我試圖從一座建築開始 2 {阿爾托的城} 線索:建造紅色 建造白色 28 穿越湖泊 抵達城市 34 真正的建築 54 無盡的門 90 白方糖 114 書店裡 冰川下 132 紀念碑 148 {阿爾托的家} 線索: 阿爾托與阿爾托 174 親愛的

阿爾瓦 180 家 192 阿泰克的誕生 222 從 60 號椅說起 236 繪畫與雕塑 254 {後記} Aalto,湖泊的波浪與自然的曲線 270 附:阿爾托建築地圖(赫爾辛基)282 在去芬蘭之前,我知道阿爾托這個人,但坦白說,只限於知道這個人名以及附帶的形容詞:偉大的建築師、芬蘭現代主義之父⋯⋯可這些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熱愛設計,並且自認為十年來與設計相關的從業經驗讓我有足夠的判斷與欣賞的標準。不過,在我看來,設計和建築不同,設計離我很近,傢俱、杯子、首飾、衣服⋯⋯這些都是觸手可及的生活之物;而建築更難,對建造者和觀看者來說都是如此。我對建築從來都是抱有一種近

乎“遠觀”的態度,我想著自己又不是建築師,只要身在其中就好,不必去解讀。 況且那時候我根本無暇顧及阿爾托,我正將大把時間花在閱讀芬蘭的各色書籍上,歷史、趣聞、設計、故事,還有漫畫,那些故事和有趣的漫畫著實吸引著我,我在心中為芬蘭人描繪了“畫像”:沉默寡言、固執、倔強,有時候安靜得讓人不免尷尬。 等我到了赫爾辛基,問題來了。我第一個認識的芬蘭男人是房東,他打破了我對芬蘭男人都過於靦腆的固有認知,這個面頰紅撲撲的男人笑著大力擁抱了我一下,反而是我,被芬蘭男人的擁抱“嚇壞”了。房東告訴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水龍頭裡的水可以直接喝。“你知道,芬蘭有很多的湖,水質非常棒。”緊接著,他帶我流覽房子,在客廳,

指著房間裡的凳子說,“出自阿爾托,你知道。”這個名字再次浮現,我本想繼續這個話題,房東的手機響了,等他回來,他便開始教我怎麼用洗衣機,阿爾托的名字被接下來的各種瑣事淹沒。 不過很快,一旦沉入到日常生活,阿爾托便像兇猛的潮水一般,出現在我的周圍,讓我無處躲藏並且腦袋一片混亂:當我在Stockmann百貨大樓身後的書店咖啡館喝上一杯時,我發現這是阿爾托設計的學術書店,這家咖啡館也叫阿爾托咖啡館;當我在星巴克咖啡館喝上一杯時,發現我正坐在阿爾托設計的60號椅上;更別提在阿爾托大學,看著阿爾托設計的空間,坐在阿爾托的沙發上喝上一杯時的心情了(順便一提,我在芬蘭的那段日子喝了有生以來最多的咖啡)。

此外我在二手店裡看到各年代的阿爾托傢俱,並震驚於幾乎一個地下室的規模,當我在赫爾辛基南部港口的市集上將熱騰騰的煎小魚送進口時,轉頭看見港口邊上阿爾托設計的白巧克力般的辦公大樓。另外還有阿爾托的書、阿爾托的家、阿爾托的燈、阿爾托的⋯⋯ 在一座阿爾托的城,我的腦子裡滿是問號:阿爾托是個什麼樣的芬蘭男人?阿爾托在這座城市建造的那些建築為何都看起來如此不同?在芬蘭設計從古典走向現代主義的過程中,阿爾托在做什麼?那種非常具有阿爾托特色的天窗設計從何而來?為什麼一個建築師創辦了一個傢俱公司阿泰克(Artek)?阿爾托的傢俱有什麼魅力可以持續生產60年?⋯⋯ 很快我便無法忍受對阿爾托一無所知的混亂狀態,

我決定要找出點頭緒。在赫爾辛基的那段時間,我暫住在芬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MuseumofFinland,1902—1912)附近的公寓。每天離家,我都會穿越博物館後的小院,去旁邊的公車站等電車。每天晚上,我也會原路返回,推開半掩的小木門,穿過沉靜的建築。 這個城市給我的最初印象就像芬蘭國家博物館,太多的石頭般的敦實建築矗立在市中心,中央車站(HelsinkiTrainStation,1908—1913)、芬蘭國家博物館、Pohjola大樓(PohjolaBuilding,1899—1901)⋯⋯這些典型石頭風格的建築都是建築師在20世紀初尋找自身文化身份和設計語言的探索之路。在他們看

來,石頭是最具芬蘭特徵的材質。於是,這些建築紛紛拔地而起。不過這種風格很快在國內遭到了批評,過於拘泥在本土文化中,有點閉門造車。 1916年,阿爾托來了,他從自己的家鄉來赫爾辛基求學。當時他在芬蘭科技學院(FinnishInstituteofTechnology)[1]學校的老師便是當時參與建造那一系列石頭建築的著名建築師阿馬斯·林德葛籣(ArmasLindgren)。 阿馬斯十分看重古典建築裡的比例與秩序感,由此一來,那些義大利、希臘的古典建築紛紛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對象。畢業前夕,阿爾托也曾去瑞典和丹麥旅行,參觀了很多艾瑞克·古納爾·阿斯普朗德(ErikGunnarAsplund)的建築設

計,並試圖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便申請在阿斯普朗德的工作室工作,阿斯普朗德便是在瑞典舉起現代主義大旗的著名建築師之一,他對北歐的現代設計影響非常深遠。 但阿爾托的現代設計之路並不是從赫爾辛基開始。1921年畢業後,他在赫爾辛基短暫開辦了事務所,那時候整個文化氛圍還被古典所統治,現代主義在這裡依舊在慢慢萌發。由於工作室專案並不穩定,1923年阿爾托便回到老家繼續建築師的工作。直到1927年,他開始在圖爾庫工作生活長達7年時間,也正是在圖爾庫,阿爾托正式開啟自己的現代主義之旅。1928年,他在帕米奧療養院(PaimioSanatorium)的設計比賽中獲勝,那時候阿爾托才剛剛30歲。1933年,當帕

米奧療養院建成,他再次搬到赫爾辛基,那時的阿爾托也因帕米奧療養院而聞名於世。 我持續閱讀阿爾托,“看”他回到赫爾辛基建造自己的家,建造芬蘭國家養老金協會的辦公大樓(NationalPensionsInstitute),建造赫爾辛基文化館(HelsinkiHouseofCulture),建造EnsoGutzeit辦公總部,建造學術書店,建造紅色,建造白色……此時他不再只是個隱藏在那些形容詞下面的人名,而是一個喜歡喝酒的芬蘭男人,一個厭惡戰爭的建築師,一個絕不讓兒子從事建築工作的普通父親。我感動于他在白盒子般的現代建築風潮裡堅持對自身國家建築文化的探索,驚訝於他在建築中對人的關懷,但有時候也精疲

力竭於那些過於豐富細膩的建築內部和似乎永遠無盡頭的門。 我漸漸明白,在這座城市,他已埋下太多線索,各種各樣的建築、椅子、花瓶、咖啡館、餐廳……在這些線索中他又隱藏了自己的一生:影響他一輩子的義大利之旅,與現代主義國際風格建築的“若即若離”,終其一生對現代繪畫的熱愛,他深愛的這片國土的大地與自然,童年時那張巨大的白色桌子,還有那些望不到盡頭的森林…… 閱讀阿爾托的任何一座建築,都像是閱讀一本偵探小說。 而我正試圖從一座建築開始,尋找阿爾托,並,發現赫爾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