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NicholasStern寫的 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 和趙中興的 燃料電池基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果出版社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王之佑所指導 許瑞芸的 都市污水處裡設施效益分析 (2021),提出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污水處理廠、礫間處理設施、溫室氣體、操作維護成本、處理效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林彥宇所指導 朱峻廷的 校舍建築排碳量評估方法比較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建築碳足跡、校舍建築、生命週期、二氧化碳當量 Co2e的重點而找出了 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

為了解決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作者NicholasStern 這樣論述:

  未來三十年,所有人的生活都將與此課題息息相關!  在暖化危機的威脅下,你知道將來的國際政治、經濟將如何發展嗎?   全球溫度上升,不只是自然災害一年比一年嚴重的問題,  更是世界政治、經濟、秩序規範、生產與消費全面調整的問題。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危在旦夕!氣候變遷讓全球各地災害頻傳,暴雨颱風越來越大、冬天更冷,夏天更熱,春秋季大大縮短,水災乾旱反復出現,這些逐漸加劇的災害,也許只是更大災害的前兆,因為地球的溫度目前只比工業革命前上升大約0.8℃而已。   如果人類持續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的溫度將會繼續的增長,當上升至2℃時,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將超出人類社會所能因應。更糟的是,

氣溫上升兩度後,一切現狀便「無法折返」,人類再作什麼都沒有用,也都來不及了,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地球走向滅亡。   因此,控制排碳量已是人類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然而,導致目前氣溫升高的元兇,是已開發國家,它們是過去溫室氣體的最大宗製造者,但現在我們控制碳排放,卻必須從開發中國家下手,這是一個不公平且難以取得共識的棘手問題。   本書提出了讓產業界與環保界可以共同對話的經濟模型──全球新政,一個讓地球免於走向毀滅的未來經濟藍圖   作者史登,曾任世界銀行副總裁,及首席經濟學家,他領導世界銀行一組龐大的研究人員,先花幾年的科學研究調查,確定全球暖化現象必定到來,且關鍵在「溫室氣體」,於是再花幾年時

間,提出本書這套解決辦法。這即是全球著名的《史登報告》。   史登認為,只靠法律管制碳排放,基於人性的弱點,必然無效,必須找出一條與人性相結合的方式才可行。那就是發展出一套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又可以降低碳排放量的經濟模式。這就是所謂「低碳經濟」。   過去,產業界不相信環保者的激烈訴求,環保者也不信任產業界有降低碳排放的誠意。史登可以說是目前雙方共同信任的人。因為他提出了一套經過縝密研究的模型,規劃了一個讓地球免於走向毀滅的未來經濟藍圖,既考慮環保與成長的需求,又兼顧已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彼此應負的責任,以新的經濟模式,降低溫室氣體總量,避免人類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這是人類的「最後一堂經

濟課」,也是人類共同約定的理想未來。  我們必須攜手合作,讓地球免於走向毀滅。 作者簡介 尼古拉.史登(Nicholas Stern)   經濟學家、研究員以及作家。   2000 ~ 2003年擔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裁。曾經擔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英國中央經濟研究中心(the Government Economic Service)主任、財政部第二常務大臣(second permanent secretary)。   2006年10月,受英國財政部委託,提出本書的前身的──《史登報告》(Stern Review),以量化的方式計算地球暖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英國政府對

該報告極為重視,不但首相布萊爾公開聲明史登報告為其任內「最重要的報告」,同時也宣示將依此更積極的推動國際溫室氣體減量合作。   目前史登以經濟學者的身分,擔任倫敦政經學院政治經濟學帕特爾(I.G. Patel)講座教授、葛拉漢(Grantham)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院院長和印度觀察(India Observatory)的執行長。   他的研究和出版聚焦於氣候變遷的經濟學、經濟發展與經濟成長、經濟理論、稅賦改革、公共政策、以及國家角色與轉型經濟。 譯者簡介 鄭麗文   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曾任第三屆國大代表、中國國民黨發言人、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現為立法院第七屆委員、社會福利及衛生環

境委員會委員。

都市污水處裡設施效益分析

為了解決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作者許瑞芸 這樣論述:

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造成全球暖化是引起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為抑制全球暖化持續惡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各國近年注重的議題。而人類活動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動之處的污染物及廢污水亦顯著增加,污水處理設施為國家重要建設,可將水中污染物大幅減少,使放流水不會造成環境危害,或是將水進一步處理成可再利用的水資源。然而在削減水中污染物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能源消耗,相應的是可觀的溫室氣體排放,故如何兼顧處理效率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為重要議題。本研究探討不同的都市污水處理設施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情形、分析其污染物去除率及處理每立方公尺污水之去除成本。在案例上選擇處理都市接管污水之處理設施,包括臺北市

迪化污水處理廠、新北市林口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北大污水廠礫間淨化系統。溫室氣體盤查方法上選擇使用環保署2022年5月所發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計算設施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果顯示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礫間處理設施為最低,共644.315噸二氧化碳當量遠低於迪化污水廠所排放之29,655.664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及林口水資源中心的1,270.016噸二氧化碳當量。此外,北大污水廠礫間淨化系統在處理效率上也能達到傳統污水廠之水準,污染物去除率均為90%以上。若想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電能取代其他燃料是可行的方向,同時配合電力排碳係數的控制,便可以在污水處理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間找到最

佳解。

燃料電池基礎

為了解決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作者趙中興 這樣論述:

  《燃料電池基礎》是一本易於理解的專業入門書,全書涵蓋了關於燃料電池的基礎科學和工程學。本書重點在於強調控制燃料電池運轉的基本科學原理,簡單明瞭地闡述了燃料電池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能產生如此高效率的潛能,以及如何充分地利用其獨特的優勢等問題。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燃料電池原理─重點集中在燃料電池基本物理學,包括利於理解燃料電池的圖解、例題、文字方塊和課後練習題等。第二部分:燃料電池技術─主要討論了燃料電池技術的實際應用,包括對於特定的應用如何選擇最適合的燃料電池,以及如何設計一套完整的系統。

校舍建築排碳量評估方法比較之研究

為了解決二氧化碳當量 計算的問題,作者朱峻廷 這樣論述: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住商部門為六大部門中第二大排放源,占總排放量之20.75%,可知建築所造成的排碳顯著,如何減少施工及使用階段之排碳,對於降低我國整體排碳有不可忽視之影響。減量的前提為能有效且正確的量化,故近年來建築碳足跡評估日漸發展,現行主要之建築碳足跡評估方法為BCF法,惟其對鋼構建築之排碳評估資訊則可再補充、細化,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大量採用鋼構之建築與傳統RC建築排碳差異;此外,BCF法的評估範疇多以都市區域之各類建築為主,對於偏遠地區之學校建築評估資訊較少,因此本研究亦將探討偏遠學校建築之排碳,期能輔助BCF法,使其更加完備。 本研究以學校類建築為評估對象,針對標的校

舍分別進行新建與使用階段之排碳量揭露,其評估方法之選用,分別為建築軀體工程資材排碳量評估(後以CFb評估簡稱)、建築用後耗能排碳(後以用後耗能簡稱)、建築使用耗能排碳(後以使用耗能簡稱),以及盤查法等四種。期望透過上述之方式,量化標的校舍建築物於不同階段之排碳量,並比較各評估方法間之差異性,以俾日後他案評估之用。 本研究以臺藝大多功能活動中心為例,進行建物新建施工階段排碳量評估,由分析結果得知新建施工階段之工程材料排碳,以盤查法評估所得之總排碳量為10,624,863.93 kgCo2e,其中又以預拌混凝土、竹節鋼筋、鋼構等工程材料為大宗排放源,占總排碳量之76%;以CFb評估所得之總排

碳量為5,741,993.52 kgCo2e,以主體結構排碳為大宗排放源,占總排碳量之89%。就其分析比較,可知評估項次、係數差異,均會影響量化結果,故評估方法的選定,應視其需求慎選之,若處於初步規劃設計階段,則可使用CFb評估;若細部設計已完成、或已進入建造階段,則應使用盤查法進行評估。 本研究以建山國小為例,進行使用階段排碳量評估,標的校舍於107年度之總排碳量,以盤查法量化之總排碳為27,765 kgCo2e;以用後耗能量化之總排碳為28,711 kgCo2e;以使用耗能量化之規劃面總排碳為89,461.67 kgCo2e,其中又以空調耗能、照明耗能、電器耗能為大宗排放源,占總排碳

量之82%;以使用耗能量化之實際面總排碳為67,488.84 kgCo2e,仍是以空調耗能、照明耗能、電器耗能為大宗排放源,但其子項排碳有下降之趨勢,占總排碳量之77%。比較評估方法之結果與內涵差異,可知盤查法與用後耗能間關聯性較高,可作為方案比較之替代方法;此外,因使用耗能所採用之排碳係數,均乘上一安全係數,故較無法確切量化該階段之排碳,但仍可用以作為規劃階段時之方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