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田修寫的 偷學日本頂尖決策專家,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和姚巧梅的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首頁 > 掛牌進度 > 最近登錄興櫃公司也說明:序號 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登錄日期 每股面額 公司概況資料 公司網址 1 2255 凱銳光電 110/11/30 新台幣 10.0000元 下載 https://www.jet‑opto.co... 2 6861 睿生光電 110/11/30 新台幣 10.0000元 下載 www.innocare‑x.com 3 2254 巨鎧精密 110/11/26 新台幣 10.0000元 下載 https://www.coplus.co...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光現 和大地所出版 。

銘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洪嘉慶所指導 劉佳承的 COVID-19疫情下臺灣發布三級警戒對於股市的異常報酬分析 (2021),提出亞果生醫股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事件研究法、異常報酬、產業股市、Covid-19、三級警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黃俊明所指導 蔡聰榮的 防疫清潔產品規劃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清潔用品、TRIZ、行銷策略、品質機能展開的重點而找出了 亞果生醫股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亞果生醫開發眼角膜授權澳洲今簽約 - 主流傳媒則補充:亞果生醫 評估,未來3年內,OBM若按照里程碑完成人體臨床試驗並取得紐澳銷售許可,以OBM股票於澳洲上市價格計算,亞果生醫將可擁有除了授權金現金之外,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亞果生醫股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偷學日本頂尖決策專家,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為了解決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作者山田修 這樣論述:

日本頂尖決策專家「山田修」到底有多厲害? 他讓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在一年內, 從衰退10億日幣,變成大賺10億日幣。 6家企業靠他起死回生,轉虧為盈!? 相對夏普、東芝、大塚家具等這些做出錯誤決策的經營者, 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想要學,就先偷看他的私房筆記!   ◎夏普有戴正吳,MeadWestvaco有「山田修」?   山田修是日本最炙手可熱的經營管理顧問。他不但對企業主與CEO提出經營戰略上的建議,並曾擔任過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 、飛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廚具大廠kitchenhouse、衛生醫療用品企業

taurus等6家企業的社長。6家企業都靠他起死回生、轉虧為盈。其中MeadWestvaco更是不到一年就從衰退10億日幣,到大賺10億日幣,從虧損5億3千萬,到重新開始獲利!   ◎專家的私房筆記,告訴你好決策、壞決策,到底差在哪裡   本書結集山田修針對個大企業的領導人或CEO在做決策的當下,所造成的影響、可能考慮的因素以及最後造成的結果做了全面性的分析與說明。諸如夏普到底在決策上犯了什麼錯誤?東芝、SONY、任天堂、大塚家具等老牌企業紛紛面臨經營危機,問題出在哪裡?看起來風光的摩斯漢堡,真的沒問題嗎?山田修透過MBA的專業與經營企業的實際經驗,剖析這些陷入泥淖的企業在決策上的缺失。此

外,他也針對日本電產的永井重信社長、Panasonic以及富士軟片等企業與經營者的正確決策進行分析與預測。好決策?壞決策?快看山田修的私房筆記告訴你:到底差在哪裡!   ◎好決策、壞決策?重點在掌握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本書作者山田修不僅是在本書中分享他對各大企業決策的看法與評估,也深入分析企業在決策時可能有的過程與考量。不管這樣的過程與考量最後締造出來的是讓企業落入泥淖的決策,或是讓企業起死回生的重要決定,也都能夠成為我們在職場上進行判斷、或在經營企業、創業、自營產業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如何吸取這些企業透過實際驗證而得來的經驗,也將是我們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關鍵。   作者簡介 山田修

  商業評論家,畢業於學習院大學、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曾擔任包括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 、飛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廚具大廠kitchenhouse、衛生醫療用品企業taurus在內6家企業的社長。他在擔任飛利浦照明社長的期間,讓飛利浦照明已經減半的營收在三年內增加三倍。持續在六年內呈現赤字的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也在他就任半年後轉虧為盈,因此他也被稱為「企業再生的專家」。現在,他是企業戰略顧問的第一

把交椅,時常在日本國內針對各企業社長或幹部進行講座課程或集體研習。目前事國際戰略經營研究學會會員。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朝專業譯者之路邁進。譯作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學會3的神邏輯,溝通不再有廢言》、《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強風吹拂(合譯)》、《大人的科學(合譯)》系列等。   前言 第一章 戰爭結束,迎接黑夜 EPISODE 1 大塚傢俱,父親和女兒吵架, 是因為「兩個人都沒有經營的才能嗎?」女兒社長經營策略大失控 EP

ISODE 2 大塚傢俱的女兒社長,為何註定失敗? 幹部與店長都希望社長下台,難以處理也不可能重建的關係 EPISODE 3 大塜傢俱的父親會長原本握有優勢,為何遭受重大失敗? 毫無具體論述的情緒性發言,最後付出的代價 EPISODE 4 「麥當勞一落千丈,摩斯漢堡業績長紅」其實並不正確。 摩斯漢堡的顧客滿意度,真的是第一名嗎? EPISODE 5 身陷危機的麥當勞,社長報酬竟高達一億日圓(新台幣三千萬元)! 成功的女性社長,單身是必要條件? EPISODE 6 面臨危機的麥當勞,解決對策是由連鎖企業「逆」併購。 新經營團隊也策手無策 EPISODE 7 超優等生花王的怠慢。 與P&G「相差懸

殊」導致「失去幹勁」 EPISODE 8 如巨獸般的世界級企業P&G,正式對日本展開攻勢。 花王與獅王是否會被「一腳踢開」 EPISODE 9 話題超多的角色扮演社長,企業的危險信號。 資金相繼賣出持股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①   第二章 誤用戰略,即使是名門企業也將岌岌可危 EPISODE 1 經過盲測調查,星巴克的味道最差…… 最大的敵手是KOMEDA咖啡,美國總公司必須加強管理? EPISODE 2 樂天的危機。上架賣家急速減少, 與免上架費雅虎相較,賣家數只有七分之一, 卻堅持收取五十八萬日圓(新台幣十六萬元)上架費 EPISOED 3 沉沒的山田電機,突然大量歇業,是魯莽行事

嗎? 業績不可能回復的原因 EPISOED 4 比亞馬遜還快!友都巴喜.com太厲害嗎? 和山田電機完全相反,超乎常識的卓越經營手法 EPISODE 5 任天堂只有沉沒一途。 企業結構的缺陷,難以稱霸手遊市場 EPISODE 6 永旺的異常變化,業績惡化導致股價狂跌。 綜合超市愈來愈遠離消費者,最後將面臨的結局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②   第三章 誰是二○一五年表現最差的經營者? EPISODE 1 天馬航空,「身無分文」的經營危機 西久保社長的獨斷和愚行 EPISOED 2 出井伸之「殺害」索尼之後,歷任社長的罪過。 糟蹋優秀的技術,招致經營危機 EPISODE 3 索尼針對所有事業

設立分公司,準備「賣掉所有事業」。 難以抵抗的產業生命週期(Industrial life cycle) EPISODE 4 虧損連連的夏普,二○一七年將面臨消滅的危機。 公司內部正急速分裂,事業結構本質的問題 EPISODE 5 不及格的領袖,理研理事長野依,不負責任的辭職。 怠慢職守,導致STAP的問題愈演愈烈 EPISODE 6 公司利益約十一億日圓(新台幣三億四千萬元),但其中八億日圓(新台幣五億五千萬元)是社長的報酬。 一邊嚷嚷著「要離職」,還是繼續收取高額報酬 EPISODE 7 Seven & i鈴木會長的次男就任董事。 世襲般的人事安排,讓人感到不合常理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

略評論③   第四章 專業經理人蔚為風潮?根絕企業文化的勇者 EPISODE 1 優衣庫柳井無情經營的強大之處。 羅森玉塚提倡「大家一起努力」帶來的經營危機 EPISODE 2 三得利新浪社長,就任超過四年的深謀遠慮。 為玉塚準備週全的體制,禪讓羅森社長職位 EPISODE 3 麒麟的五年黑暗期。三得利採取「果敢」經營策略,逆轉局勢。 組織改革失敗,導致延遲決定計畫 EPISODE 4 倍樂生個資外流事件,為原田社長的經營改革帶來助力嗎? 高漲的向心力,大刀闊斧斷然實施組織改革 EPISODE 5 LIXIL,將歐美經營風格導入傳統日本企業。 為什麼成為「極罕見」的成功實例?急速擴展海外事業

EPISODE 6 武田製藥的實驗性壯舉, 前所未聞的事態發展。 推動外國人幹部主導的「徹底國際化」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④   第五章 向卓越的戰略經營者學習 EPISODE 1 各大企業社長選出的最佳社長是永守,究竟他有何過人之處? 從零開始,打造營業額一兆日圓(新台幣兩千七百五十億元)的企業,令人驚愕的經營手法 EPISODE 2 富士軟片,易地經營大成功。 非連續事業經營模式,帶來巨大的相乘效果 EPISODE 3 Panasonic,從失敗中完全復活。 鐵腕津賀社長的經營策略與重大改革,「值得讚許」 EPISODE 4 平均年收一千兩百五十三萬日圓(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無上

限報酬。 獲利率五○%……傳說中的「背後」企業,卓越經營的秘密 EPISODE 5 保麗化妝品奇蹟似成長的秘密。 前所未聞的破壞性「感激」經營策略,擺脫拜訪販售的公司形象 EPISODE 6 小型金屬加工業者,驚人的業績V字回復之謎,考察拜訪蜂擁而至 EPISODE 7 Bigholiday破天荒的經營策略。 二十歲創業年營業額八百億日圓(新台幣兩百七十億元), 以大膽的行動,展現對合作夥伴的忠誠心 EPISODE 8 由創業到成為業界盟主,HARD OFF山本義政會長兼社長 是真正的創業家。目標是在中古市場開設一千家店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⑤   第六章 是吉是凶?重覆使出激烈的戰略

,將造成什麼結果? EPISODE 1 憑藉氫燃料電池車嶄露頭角的岩谷產業,有何驚人內幕? 設置加氫站的桌越戰略,讓石油供應商落入陷阱 EPISODE 2 豐田汽車無償提供專利帶來的衝擊。 是全世界都不放在眼裡的未爆彈,或是FCV真正普及的領導者 EPISODE 3 奇異公司果斷採取超乎常理與卓越的「選擇與集中」策略。 不曾虧損的事業,卻大幅縮減規模 EPISODE 4 豐崎社長提振壽司郎業績,閃電卸任。 「成長達到界限」的公司,已無成長餘地,前途多難 EPISODE 5 朝日啤酒收購瀨萬餐飲集團,叫人一頭霧水。 難以期待藉此提升營業額與知名度 EPISODE 6 KOMEDA咖啡廳股票上市後

,一舉快速成長,達到業績頂點。 大股東察覺成長的極限,開始拋售股票 EPISODE 7 歐力士收購軟體開發商彌生,善用行銷4P的巧妙戰略。 獲得半數中小企業成為基本客戶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⑥   第七章 在多變的商場環境中,屢創勝績,繼續生存 EPISODE 1 外部董事義務化,被批評為不切實際。 不知情的外人,對企業有貢獻嗎 EPISODE 2 伊斯蘭教徒大舉進入日本? 化妝品與龐大的清真商機,開創出新市場 EPISODE 3 中國對外資企業的「暴取豪奪」。 不僅強求巨額罰金,還搶奪資產與技術……千萬不能去韓國設廠 EPISODE 4 香港示威活動,道出中國的「本性」。 衰頹的亞洲

國際金融都市,集中於香港的企業,紛紛出走 EPISODE 5 一半的工作將由電腦取代? 行政職、服務業……中間所得層級遽減,貧富差距加劇 後記   前言   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的業績,陷入空前絕後的危機。另一方面,據說摩斯食品公司(摩斯漢堡)的業績維持長紅,但事實並非如此。摩斯漢堡非但沒有趁著敵對企業的失誤,從中獲利,而且二十年來業績完全沒有成長。   二○一四年底,我指出山田電機即將面臨「成長極限」。果不其然,到了二○一五年,該公司門市開始展開「大量歇業」。另一方面,友都八喜電器連鎖店(YODOBASHI CAMERA)開設網路販售,與亞馬遜互爭網購市場,而且業績表現優異,其中原因何

在呢?   近年,天馬航空(Skymark Airlines)、索尼(SONY)、夏普(Sharp)等企業,似乎都出現了「讓男性蒙羞的經營者」。不過,日本電產的永守重信社長,富士軟片的古森重隆會長,仍舊是「另人為之著迷」的知名經營者,   豐田汽車(TOYOTA)和7&I控股公司,採取了超乎常理的經營策略,企圖讓企業再次迎向顯著的發展。然而,這兩大企業選擇的道路,是否真能帶來驚人的成果,目前仍是未知數。   雅虎網路商城店家數目是樂天的七倍,針對樂天不斷展開對抗策略,個人不置可否。   我從三十七歲到五十九歲這二十二年間,擔任過六家公司的社長,成功地讓低迷不振的企業,業績呈V字型回復,

藉此得到「企業再生經營者」的稱號。目前,我主要指導經營者擬定戰略,並且協助他們舉辦企業內的幹部研修,同時也在知名新聞網站「商業日刊(The Business Journal)」上連載文章。這本書,就是在該網站以同名專欄連載的內容,選出具代表性的文章,匯集成冊。   本人的專欄有幸獲得許多網路讀者支持,經常在該網站攀上閱覽人數前十名。曾經有某一週,閱覽人數排名第一、二位,都是我的文章。另外,在轉載的文章當中,例如在雅虎新聞頁面的「經濟」領域,我的文章也拿過第一位,轉載到各大網站的閱覽人數,都經常排在前幾名。   在撰寫前述的專欄時,我要求自己要遵守幾項原則。   第一,「盡可能掌握即時性」

,第二點是「盡可能傳達正確訊息」,第三是「盡可能保持獨創性」。某個事件發生的當週,我就會撰寫相關評論,自己收集第一手資訊,經過自己的判斷後,寫下見解。盡可能不引用他人(已經發表過)的評論。   遵循這些原則,因為經濟事件引起話題,遭受毀譽參半的經營者(請容我省略敬稱),以這些事件為題材。希望可以藉由這本書,再一次整理二○一五年發生的事件,重新體驗這些題材的寫實感。   本書依題材分為七個章節,每一篇報導都記載於該網站發表的日期。在出版之前,除了修改錯字以外,原報導內容完全未做更改。   選擇收錄在本書的事件中,我所寫下的推測和建議,並非都完全命中,商業評論並不是自然科學,而是歸屬於社會科

學的範疇。而且針對每一個事件,「意見」的評論,網路上的預測可說是百家爭鳴的狀況。請各位讀者和我抱持相同的「固定觀點」,一同觀察這本書提及的許多商業現象。我的「固定觀點」就是「戰略性的觀點」。   如果各位可以透過每一篇報導,參考我提出的分析和建議,運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絕對是我的無上光榮。若未曾在網路上讀過我的文章,希望各位務必把握此次機會,已經讀過的朋友,再讀一次勢必會有新收獲。 二○一五年八月 山田 修

亞果生醫股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浩鼎乳癌新藥解盲結果不如市場預期,衝擊股價連吞三根跌停,失守500元大關,雖然委賣只剩大約2100張,賣壓已經明顯減緩,而成交量也暴增到6600多張,創下浩鼎歷史第3高成交量紀錄,今天能否正式揮別跌停值得觀察。但是浩鼎再度跌停昨天仍然引爆生醫類股(OTC41)殺盤,(請列表)中裕 (4147) 重摔半根停板、驚險守住200元大關;F-金可(8406)、科懋(6496)、佰研(3205)、太醫(4126)、展旺(4167)、智擎(4162)、健亞(4130)、永昕(4726)綠油油一片。不過杏國(4192)繼去年底全面取得三陰性乳癌試驗新藥SB05(EndoTAG-1)授權後,近日再傳出好消息,SB05已獲台灣TFDA、澳洲TGA核准執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將以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展開,並力拚拿下全球第一個三陰性乳癌新藥之下,昨日股價拉出慶祝行情,以42.15元作收,漲幅4.59%,一次站上半年線跟年線。國光生(4142)在流感疫情升溫,加上疾管署計畫擴大公費施打對象題材下,周三吸引買盤湧入,早盤股價直接跳空開高,盤中高檔震盪整理,收盤勁揚4.64%以24.8元作收,成交量放大至3845張,

蘋果股價在禮拜二跌破95美元,也影響蘋概股走勢,包括(請用列表)瑞儀(6176)、新日興(3376)、正達(3149)、穩懋(3105)、F-臻鼎(4958)、晶技(3042)、F-鎧勝(5264)、台郡(6269)、和碩(4938)、台積電(2330)、嘉聯益(6153)、日月光(2311)、鴻海(2317)、F-TPK(3673)、大立光(3008)都是收黑,少數像正崴(2392)、可成(2474)、F-譜瑞(4966)、F-GIS(6456)則相對抗跌。F-GIS業成日前公布去年累計稅前獲利27.33億元,相當於每股稅前盈餘達8.83元,觸控面板廠去年財報表現兩極,隨著蘋果3月即將推出新款iPad,買盤進場拉抬,昨日三大法人買超F-GIS共918張,激勵F-GIS帶量大漲5.18%,以103.5元收盤。南台灣地震牽動面板轉單效應,加上摩根大通證券預期即將面臨現金成本價50美元保衛戰的32吋面板價格即將止跌,友達(2409)昨(24)日股價強漲4.55%,連動到群創(3481)也跟漲2.19%,外資預期,面板產業基本面將於第一季觸底,第二季起可望逐季好轉。智慧手環大廠Fitbit(FIT.US)因第1季營運預估不如預期,禮拜二股價暴跌超過20%,拖累台系供應鏈英業達 (2356) 、矽碼 (3511) 和智晶 (5245) 全面重挫,成盤面弱勢指標。宏達電 (2498) Vive定價美金799元,較先前外資所預期為低,市場看好銷售潛力給予正面回應,昨日收高1.03%。微星(2377)1月營收85.2億元,月增1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2%,為近3年來最佳元月營收。微星身為全球3大電競NB品牌之一,又是台灣NB業者中電競血統純度最高者,隨著電競、VR火熱,在看好電競未來貢獻度下,微星昨日股價逆勢上揚2.79%、收在44.2元,不僅外資買超1,288張,自營商更大手筆買超1,202張。璟德 (3152) 去年EPS 11.06元,董事會決議配息9.95元,殖息率約5.16%,股價小漲0.26%。致茂 (2360) 去年每股純益3.28元,擬配發2.4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約3.6%,吸引買盤追捧,盤中衝高到71.4元,不過10點鐘過後漲幅持續收斂,終場只小漲0.6%,留下長長上影線。
鋼鐵股(TSE20)也見到短線獲利賣壓回吐,包括(請列表)燁興(2007)、中鋼構(2013)、中鴻(2014)、彰源(2030)、聚亨(2022)、新鋼(2032)、允強(2034)、第一銅(2009)、燁輝(2023)均跌超過2%,至於中鋼(2002)雖然也收黑,但仍力守20元大關。
航運股(TSE26)受惠BDI指數谷底翻揚,中航 (2612) 、台航 (2617) 雙雙衝上近期高點,新興 (2605) 、F-慧洋 (2637) 也同步走揚。塑化股(TSE13)因乙烯報價回彈至900元大關,在昨日扮演穩盤要角,台塑集團南亞 (1303) 、台化 (1326) 、台塑化 (6505) 連袂走高。寶利徠 (1813)董事會決議配息2元,吸引多頭搶進帶量攻上漲停,跳空飛越年線跟季線。
龍邦(2514)成功標得南投3.83億元不動產,加上布局廈門商用不動產今年底將要完工,昨日買單湧現,盤中衝上漲停一路鎖至終場,以20.05元作收,長紅棒突破季線;總共成交2,221張,三大法人買超243張。

COVID-19疫情下臺灣發布三級警戒對於股市的異常報酬分析

為了解決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作者劉佳承 這樣論述: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正開始蔓延全球,誰也沒預料到一個新型冠狀病毒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影響層面小至民生消費,大到全球經濟影響,全球各地無一倖免。在病毒蔓延初期,大多數國家對於病毒的蔓延防治是忽略的,隨著疫情全球大流行開始,各國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止疫情更加嚴重,開始實施強硬的防疫措施,其中包含戴口罩、疫苗的研發和施打,也成為了各國防範疫情的首要目標。臺灣在疫情初期算是防疫有成,2020年的疫情對於臺灣來說,並未有太大的變化,然而就在這安穩的日子,卻在2021年的春天有所改變,2021年5月,臺北與新北兩座城市疫情突然升溫,大規模本土疫情突然爆發,接著在2021年5月15 日中央流

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沒過多久5月19日宣布全臺各地也進入三級警戒,直到7月27日才調整回二級警戒,在這短短的兩個月內,疫情警戒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導致了許多商家經營上的困難,民眾的生活型態也受到改變。研究樣本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之新聞稿來選定。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討相關產業股市是否會對三級警戒政策產生異常報酬,本研究結果顯示,和三級警戒政策相關產業股市,在疫情政策宣布後對其股市有產生異常報酬影響並且多為短期衝擊。本研究成果能做為投資人在未來遇到相似事件時的一個投資參考,並能夠降低損失或是從中獲利。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

為了解決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作者姚巧梅 這樣論述: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其至為關鍵的舉動,正要拉開序幕。世界100強執行長郭台銘窮追夏普四年為哪樁?鴻海能否因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能否回春?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可能,帶領讀者一窺鴻夏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

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的期待。   作者簡介 姚巧梅   自由作者。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日本龍谷大學日本文學博士課程修了。   歷經記者、編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台灣時報、自立晚報、天下雜誌、大漢技術學院及淡江大學等。目前是太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著有論文集《佐藤春夫與台灣》(佐藤春夫と台湾)、散文《京都八年》,翻譯有商管《後五十歲的選擇》、小說《成吉思汗》、散文《為誰而愛》等50多本。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007 推薦序 科技史的里

程碑  詹文男      012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陳思宇      016 第一章 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 第一節 站在經營的交界點      027 第二節 「那個男人」得償夙願      030 第三節 與扶桑結緣始於壯年      035 第四節 搶親成功致勝關鍵      041 第五節 看不見的「第三個男人」      048 第六節 「台灣歐巴桑」的馬拉松談判      055 第七節 亞洲黑衣人行動了      060 第二章 夏普的故事一:盛者必衰若滄桑 第一節 看到 Terry 郭本尊了嗎?      081 第二節 投靠「比太陽還熱情的男人」      087

第三節 沉默山丘‧荒涼工廠‧暮落東京灣      093 第四節 「大和」與「武藏」艦隊      099 第五節 自己主義的幸與不幸      111 第三章 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 第1節 新創意商品群像 ■RoBoHoN,會跳舞的手機      145 ■傾聽造物者的聲音 ,海豚金鵰變家電      150 第2節 專心二意: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的故事      154 第3節 「中興之祖」大躍進時代      162 第4節 螞蟻企業與緊急項目      166 第5節 崛起。明淨如水晶騷動      169 第四章  夏普的故事三:新生夏普與鴻海 第1節 郭董進擊的機

會與挑戰      195 第2節 開春新年的明與暗      201 第3節 吉永小百合,太老了? 夏普股東們的心聲      207 第4節 不信青春喚不回--夏普從「心」出發      212 後記      247 主要參考書籍、雜誌      250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鴻海與夏普於2016年4月2日聯姻,決定兩個企業從此命運與共。從國際併購的角度看,鴻海是叩關直入,日本則是開門迎入。有人以「黑船事件」比喻這個併購,但這次率黑船進入日本的是Terry(郭台銘的英文名),而不是Perry(培里,美國海軍將領。1853年率領船身漆黑的黑船抵日,強迫日

本打開門戶)。台灣的鴻海以後進身分併購向來以指導姿態出現的日本高科技企業,等於逆轉立場。   「日本的發展力若要結合世界的變化和多樣性,『第三次開國』勢在必行。也就是日本企業要向世界打開門戶,以及更積極地走向世界。」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在《2015年的日本--新開國時代》書中呼籲。第一次開國指明治維新,第二次開國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世界競局中,日本產業因陷入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日本的商業用語,一種警語。用進化論的角度以加拉巴哥群島的生態比喻日本。指出在孤立的日本市場下,獨自發展適合自己的產品與技術,缺乏互換性,導致面對來自國外具普遍性且低價的產品和技術時,陷

入遭淘汰的危險),導致手機、半導體、家電、建設和能源環境等產業,先後敗北。   資策會產業研究所所長詹文男指出,鴻夏戀的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   日本作家安田峰俊則從社會管理學角度預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實驗和歷史

的轉捩點」。不同於日產汽車由西方人領導改革成功,夏普則由台灣的鴻海主導。而鴻海如何活用上班族意識強的日本從業員創造出高收益組織。是一種實驗。如果鴻海傘下的夏普營運果真上了軌道,「那麼,勢必對今後的日本經濟和社會型態產生影響」。   因併購夏普,鴻海在2016年獲頒「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最具影響力併購獎」及「最佳跨國併購獎」三項大獎,郭董本身也以多年的併購佳績獲得「卓越成就獎」,鼓勵其積極國際化的作為。   以企業策略而言,鴻海早在2000年就計畫轉型,必須要這麼做。   掌握關鍵的科技技術攸關鴻海未來的存活。對電子產品代工王鴻海而言,夏普的液晶是戰略物資。不僅如此,夏普長年累積的品

牌力和技術創新力更是戰力。這一點,在2016年9月19日「生醫產業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論壇中,替代郭台銘出席演講的呂芳銘(鴻海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已證實,收購夏普是鴻海欲透過策略性併購,改變商業模式的第一步。簡言之,鴻海若要轉型為「科技服務」企業,必須借重夏普。   眾所周知,鴻海在未來10年布局的關鍵詞包括:工業4.0與互聯網、虛實六流融合、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十一屏三網二雲和IIDM-SM創新商業模式。   由此,在鴻海的全球布局中,要借重夏普的是 SDP(堺10代廠)、智慧家電、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太陽能和核心部件(光電子元件、半導體零件)等。換句話說,夏普日後將在

物聯網、智能家電、綠環保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大顯身手。   目前,海內外共有43000名員工的夏普像一艘巨艦,歷經暴風雨,現在仍未駛進安全港口。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前夜,夏普的液晶品牌電視「AQUOS」業績衝到頂點時,股價超過2000日圓,最高曾達2445日圓。當時,夏普的經營陣意興風發,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超越生涯勁敵松下和索尼,並以股價「5000日圓」作為逆轉勝的目標,畢竟在公司發展的歷史中,有多項產品研發曾是世界和日本第一。但是,才過了10年,股價最低時降至100日圓上下,若以時價算,則等於總額3兆日圓飛灰煙滅。被鴻海接管前(2015年4月止),負債達7千多億日圓,以致被揶揄連禿鷹基金都不

屑一顧,怪不得股東氣到跳腳,日本政府相關機構急忙搶救,全民哀嘆連連。   排名2016年全球執行長100強第40名的郭台銘,像一名艦長,為掌握夏普這艘船身的平衡,正調整重心,迎風破浪,尋找應進的航向。儘管鴻海很有自信,但一般台日財經觀察家咸認,企業重建通常需要2~3年以後才知真正的成效。或許因為如此,2016年9月,郭董在創新工廠年度峰會中(深圳舉行)坦承:「收購夏普是個極具挑戰的任務,2萬多個日本同事要融合在一起,是艱巨的工程。」一段話中,關鍵字就有「挑戰」、「融合」和「艱巨」。   被《財富雜誌》(2016年)評為全球500強第25名的鴻海,將如何重建夏普,重建過程中將遭遇哪些挑戰,以

及重建融合的綜效為何等等,都是本書探討的重點。另外,郭台銘想要日本人和夏普人想起他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印象?或者該如何呈現台灣並不熟悉的夏普,讓台灣人能逼近現實地了解它?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條理地交代鴻夏戀始末,以及鴻海為何非夏普不可的理由與贏得意中人歸的致勝關鍵等。據了解,這攸關鴻海的轉型策略及其與日本銀行的關係。   第二章「夏普的故事一:勝者必衰若滄桑」,分析百年老舖夏普由盛而衰的關鍵因素,包括巨艦決戰的失誤策略和自己主義的文化因素,並側面描寫衰敗後夏普的現狀。   第三章「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從企業的光明面和經營的延續性角度,回溯夏普創辦

人早川德次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形塑了夏普具獨創性的文化及其光輝的過去。   接管夏普後,第8任社長戴正吳2016年11月發表,夏普的淨損額較3年前改善。但利潤仍是赤字,而且不完全是鴻海的功勞。2017年2月,副社長野村勝明宣布2016年會計年度(2016年10~12月)。純益42億日圓,終結了9季的虧損紀錄,顯示營業狀況有改善,但仍有負債(約6千多億日圓)不過,戴桑信誓旦旦,要在2018年帶領夏普從東京證券二部回到第一部,重返榮耀。所以,他實施了哪些重建措施?實施過程中遭遇什麼困難?鴻海的管理軟實力能充分發揮嗎?郭董說收購夏普是他的第二次創業。那麼,這個全球有120萬員工、年營業額約5兆元的領

導人,收購夏普的機會和挑戰各是什麼?都會在本書第四章「新生夏普與鴻海」中盡量釐清。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至為關鍵的互動,正拉開序幕。 鴻海能否因與夏普結合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下嫁鴻海後能回春嗎?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的可能性,帶領讀者一窺鴻夏戀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推薦序 台灣科技史的里程碑   在全球電子產業併購史上,鴻海與夏普的聯姻絕對是驚天動地的一篇。從鴻海表明要併購夏普開始,談判的過程就高潮迭起。中間還插入三星的注資,以及傳言中國廠商也將出手的訊息,

加上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加入競局,更讓整個購併過程詭譎莫測。   除了競逐者眾外,夏普的態度也令人難以捉摸。對於鴻海的求親,其除了提出希望鴻海不要干涉經營權且不能裁員等消極條件外,自2012年來,會長、社長、員工、銀行、乃至政府方面的官員等,亦是一路交相變臉,時雨時晴,結論總是欲拒還迎。   ▼夏普欲拒還迎的理由   分析何以瀕臨倒閉的夏普在面對鴻海的誘人條件下,仍能矜持再三?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談判身段的展示:夏普畢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名門企業,特別是作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龍頭,無論談判局勢如何險峻,這都是必然也必要的姿態。若雙方確認達成整併協議,則亦希望能確保

夏普員工日後在鴻家軍中,仍能保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尊嚴。   其二:夏普對鴻海的疑慮:日方根據2012年鴻夏第一次談判破局的經驗,鴻海郭董的條件雖然大器,但之後也因形勢改變而調整,給人口惠而不實之感;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是議題。一個以獲利和績效為優先的42年(鴻海於1974年成立)歷史的壯年企業,和一個講究年功序列及人情義理的關西百年老舖之間,單要交易就有難度,何況是牽涉到所有員工身家性命的購併?   其三:官方的態度。這包括金融風險與技術外流的權衡,以及日本政府在重整日本電子產業結構的主導權與發展方向等議題。舉例而言,在日本官方的觀點裡,日本這些叱吒一時的電子電機大廠,除了夏普外,後續還會有

持續爆發財務醜聞的東芝(相較於夏普,東芝擁有核電與國防技術,對日本政府是否容忍外資參與重整,會更加棘手)、索尼(日本最驕傲的電子品牌,也是對製造業寄託情感的所在)等名門,隨時都會面對破產的風險。唯有利用這些大廠發生重大危機的時刻,予以產業別的解構與重組(面板與面板併,家電與家電併,重工與重工併…),一方面可延續日本國產技術不致外流,二方面還能提升新公司的事業規模與客戶組合。   但最終夏普還是選擇鴻海,也獲得多數日本產業的支持,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點:日本人認為日本企業積極地併購海外企業,如果自己拒絕被併購,恐遭國際社會詬病;外資企業收購日本企業,反而表現得比較好;無論從資金力或技術力看,鴻海

都是優質的企業;產業革新機構缺乏熱情,日本需要的是活力;日本企業缺乏自助的能力,只能指望外資經營;夏普傾頹,反映了日本電機業和政府已落伍,應向汽車業學習改革的精神;資金無國界,經營者是否夠專業才是重點,否則只是米蟲而已;日本應學習合縱連橫的併購策略;僱用問題最重要,員工是智慧財產;日本已沒有需要保護的技術,所以景氣才會如此低迷……等等。   ▼合作聯盟的陷阱   平心而論,以台灣一家成立42年的公司,能夠購併在日本擁有百年歷史、且曾經為其國人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公司,絕對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其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值

得國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祝福!   此一購併案若綜效可以發揮,將可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一個卓越的典範,亦即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間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此一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相信這也是相關支持者所最樂見的成效!   不過,企業間的融合要成功並非想像中容易,許多實證研究就指出,由於雙方互信不足、合作的目標不一致,或者各自投入的心力不足以提高彼此的績效,都常造成合作無法持續。尤其購併之後還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如組織管理的複雜度提高、經營自

主權的可能喪失,以及技術的擴散與流失等問題,更是讓許多企業對合作與聯盟的腳步裹足不前,而這也是未來鴻夏合作需要面對的挑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雖說過去台日產業合作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是根據雁行理論的形式與作法,日本廠商以老大哥的身分將技術移轉給台灣企業,基本上是以指導方的姿態出現,而這也符合日本民族一直以來在亞洲所希望扮演之領導角色。反觀此次鴻夏戀,在電子產業發展歷程中有著輝煌歷史的夏普,正面臨創業百年以來最嚴酷的挑戰,而此時來下指導棋的竟是過去被指導的台灣後進產業,這對於文化相對保守封閉,並擁有民族優越感的日本人而言,真是情何以堪,這也是鴻海必須化解的議題。   鴻夏戀的過程,劇

情張力十足,讀者手上這本書從多元角度介紹鴻海夏普談判過程的各方的考量與思考,也分析了夏普的歷史與發展,對於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與文化亦有深入的著墨,希望能更進一步窺探此一併購個案內情的讀者,本書不容錯過!   詹文男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博士、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2016年初,全球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一齣名為「鴻夏戀」的商戰大戲。世界最大電子代工企業台灣鴻海集團,試圖以大規模注入資本的方式,兼併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電子大廠夏普。這樁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過程幾經曲折,最後竟在幾近破局的狀況下,峰迴路轉,雙方在4月2日簽訂合約,完成併

購程序;而在媒體形象上向來毀譽參半的鴻海郭台銘董事長,也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的重要版面。   事實上,鴻海作為巨型的跨國企業,以往已發動過無數次的企業收購案,被媒體稱為台灣成吉思汗的郭董,經常透過兼併入股其他企業方法,一方面取得企業成長所需的關鍵技術;另方面則完成水平與垂直的分工整合,建立了鴻海帝國的事業基礎。然而,對鴻海、郭台銘本人,乃至關心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人們而言,「鴻夏戀」卻不同於一般的企業收購行動,因為,這個大型的企業兼併案,不但牽涉極其困難的企業改造工程、改變原有的產業版圖,更觸動了交易各方複雜的民族情緒。 無怪乎,在併購案簽約當天,台灣傳媒似乎一掃政經低迷的陰霾,而有揚眉吐氣之感,韓

國媒體冷眼旁觀,認為「鴻海買走了日本的自尊心」。而日本各界則懷著不安的情緒,準備迎接另一次的黑船衝擊。   ▼收購日本企業門檻高   就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發展的歷史而言,企業間的種種分化或合併,不但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常態現象,甚至可說是資本主義全球化擴展的重要動力。尤其,自1990年代以降,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各國政府不斷鬆綁各種公司法規,允許更為多角化、集中化的經營型態,加上區域間持續深化貿易整合,都使現今的企業兼併更接近一般商品交易,跨國間的企業整併活動,更形成一股新風潮。然而,在先進國家當中,日本的產業發展與市場型態較為獨特,因此,在跨國企業的整併過程中,注資、收購日本大型企

業,向來被視為是相對困難的工程,必須跨越較高的市場門檻。   首先,由於地理方面等條件限制,日本向來是個偏向內需且較為封閉的市場,而所謂「封閉」,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日本雖然必須與其他市場建立分工,但相對上仍較強調內部市場的特殊需求;另方面,日本是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的市場,以往大多數日本人也認為鄰近國家較為落後,僅是本國企業輸出資本與低階技術產品的市場,對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與市場特色,缺少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此外,日本市場重視生產與消費的穩定性,未必追求國外企業帶來的廉價商品或效率服務,因此也成為一種無形的進入門檻。   其次,日本企業的發展,最初都是民族產業型態,強

調滿足國內市場的自給自足,以替代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二戰後,雖因為日本政府調整產業政策方向,轉而強調出口,但當時主要受惠於低廉的匯率與優勢的技術條件,多數企業的經營心態與組織型態,並未針對國際市場的競爭需求而進行調整,在研發上也主要針對廣大且具高消費能力的內需市場。   傳統上,日本企業強調產業的整合協調,藉由穩定的勞資關係,以及產業上中下游的溝通互惠,追求產業與技術的穩定成長。有些以技術開發取勝的企業,更具備匠人心態,認為技術生產不是簡單的組裝零件,但他們過度追求技術突破,卻往往忽略了成本與效率。前述的日本式生產與企業經營,曾經獨領風騷,然而,一旦後進國家跨越了技術差距,快速追趕,傳統日式經

營模式便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競爭局勢,紛紛敗下陣來。   另方面,具備技術優勢但經營績效落後的日資企業,雖是許多新興跨國企業企圖兼併、合作的對象,但這些經營出現破綻的日本公司,在組織制度上大都過於僵化,組織文化也較為封閉,導致在企業合併的過程中,不但必須耗費更多有形無形的成本,更可能因雙方的組織文化難以融合,反而難以達成原本預期的綜效。   此外,日本社會與媒體的集體心態,往往對外來企業與投資者,樹立起一道無形但卻聳立的高牆。近代以來,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日本為中心,將世界劃分西方與東洋各國的二元分立架構,普遍流行的「日本人論」,都是將西方視為學習、競爭的對象,一

方面,強調日本具有不同於西方的獨特性,無可取代;另方面,更認為,即便日本主動或被迫學習、吸收西方體制,日本文化具備的傳統底蘊,都足以將各種外來文化成分轉化為日本式的新內涵。   因此,現代企業體制,原本應是源自於西方的產物,但對於許多日本人而言,所謂日本式企業體制與組織文化,更近似傳統武士組織、匠人精神融合西方形式後產生的創新發明。由於日本社會與媒體具備前述的集體心態,因此,面對外來企業的投資或是收購,初期多半採取一種敵視或批判的態度,許多以商業競爭為主題的大眾文學或影視作品,更經常將外資與禿鷹掠奪者劃上等號,認為他們不了解日本企業具備的內在價值,竟將公司當作交易標的,破壞日本的企業倫理與文

化;而對於來自中國、韓國、台灣等後進國投資者,則大半被描寫為對日本的優秀技術別具心機,僅是企圖掠奪技術與專利。   另方面,一旦外來的企業兼併勢在必行,原本的敵視或批判,便逐漸轉為不安與質疑,許多媒體除了看壞外來兼併的可能綜效,經常批評外資企業必須適應日本的市場環境,降低對既有企業模式與商業秩序造成的衝擊,這些評論自然有所根據,但要求外部力量過分遷就所謂日本式的特性,往往也削弱了外來者所能帶來的「創造性破壞」,反而難以為日本經濟注入活水。個人認為,對於外來投資者而言,最難克服的障礙,恐怕便是此種極端強調日本特殊性的集體心態與衍生的消極抵制。   ▼一窺鴻夏戀最新發展   有趣的是,在「鴻

夏戀」成立前後,日本媒體與學界已有數本著作探討相關議題,而討論問題的方式與態度,也往往投射出前述的社會心態。對於日本作者而言,針對「鴻夏戀」的首要議題是探討夏普失敗的原因,以及鴻海採取的談判與收購策略,而由郭台銘帶領的鴻海經營團隊,經常出現的形象則是強勢霸道,靈活卻不太守信,重視成本效率而對研發缺少興趣,潛台詞則是源於夏普內部的失敗導致鴻海乘虛而入,而未必是因為鴻海擁有相對優越的經營模式;另方面,對於「鴻夏戀」的未來,則採取較為質疑的態度,認為鴻海應該漸進適應日本的環境,否則將因水土不服而導致失敗。   相較之下,鴻海是否具備改變日本既有經營模式的條件與能力?孕育鴻海的台灣市場與企業文化具備

何種特色值得日本借鏡等問題,在「鴻夏戀」討論議題上,多半是點綴性質並且流於片面。   相對於日文著作而言,在華文世界,除了財經媒體針對「鴻夏戀」進行的報導,這本作品,應該是針對相關主題進行深度調查、訪問,並且形成綜合論述的第一部報導作品,也是分析專著,而在內容上一定程度克服了現有日文作品的內在盲點,讓讀者能從更寬廣的角度認識「鴻夏戀」具備的意義與未來發展。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流暢的敘事筆法與一個個精心架構的情節,透過四個不同章節,使讀者很快得以掌握原本複雜的商業收購案件,而且能夠獲得知識上的趣味。另方面,雖然,作者明示是希望透過台灣人的角度探討這項世紀收購案,但實際書寫時,卻是不偏不倚

,盡量容納來自台灣、日本,鴻海與夏普等多方面的視角,更全面展現了事件的整體過程。作者首先分析了以郭台銘為首的鴻海經營團隊為何執著於併購日本企業、積極選擇夏普作為目標的心態與想法,並且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台灣與日本企業間既有相知扶持,同時又處於追趕競爭的複雜情結。   而後,快速且流暢地敘述「鴻夏戀」的曲折始末,建構了一幅相當完整的事件圖像。其次,則轉向由內外部原因,分析夏普為何從技術領先的創新者,一轉成為市場競爭的落敗一方,並且在併購案過程中暴露了領導階層的各種矛盾。同時,作者也從持平的立場分析,「鴻夏戀」延宕多時的原因,主要在雙方各自都有包袱與算計,並非鴻海或夏普單一方面造成多次談判破局。此

外,作者也回顧了夏普百年的發展歷史,讚許夏普既有體制具備的優點與技術專長,認為「鴻夏戀」的未來,在於鴻海必須發揮原有的成本效率與市場行銷能力,同時融合夏普原有的研發精神與技術優勢。   本書的最大特色,還在於作者持續追蹤「鴻夏戀」的最新進展,讓我們得以理解,一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尤其是針對日本企業進行的收購案件),除了簽約當下帶來的刺激興奮與美好想像,實際上牽涉到各種複雜層面,企業間的融合、再造,未來是否能脫胎換骨?過程將更為曲折而且勢必有不少疼痛。   作者透過紮實的採訪,帶領我們進入夏普工廠、研究單位、股東大會角落,身歷其境,聆聽各方對於「鴻夏戀」的期待與不安。最後,相較於日本觀點,作

者客觀分析「鴻夏戀」的當下處境與未來挑戰,同時對於鴻海帶領的新經營團隊抱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也讓讀者得以認識故事未來方向,好奇的讀者如我本人,便十分期待作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新的最新故事?   ▼冰冷數字後的溫度   認識本書的作者姚巧梅女士,應該遠溯至二十多年前,身為推理小說迷的筆者,當時是透過她的譯筆,才能接觸到台裔日籍小說家陳舜臣先生的成名傑作《枯草之根》。從此除了成為陳舜臣先生的書迷,也成為姚巧梅譯作的忠實讀者。因此,最初當她說要請我看份書稿時,直覺可能是份譯稿,但不料卻是份中文的原創稿件,而且並未告知我作者的大名。   然而,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書稿時,除了發現作者擁有相當紮實的採訪能

力、十分用功,而且書寫相當流暢,私下揣測應該是名記者出身的創作者。因此,在回函中除了基於史學出身背景的職業習慣,詢問一下資料來源與採訪方法,給予些淺薄的意見,在寫作方面根本沒能幫上什麼忙。沒想到,相隔若干時日,姚巧梅突然來信,告知我她本人就是這本著作的作者,並且誠懇邀我寫序,我才恍然大悟。而後,也更知自己見識淺陋,原來作者在赴日本留學之前,早已是位採訪經歷豐富的記者,除了擁有紮實的寫作訓練(遠非現今年輕記者所能比較),又具備深厚的學院內文學研究背景與翻譯經驗,因此能夠合理且熟練地構建故事,勾勒出鮮明的臨場畫面。   對於商業題材進行的調查報導,實際上是項辛苦的工作,難度絕不下於學院內的專門研

究。採訪者除了必須大量消化各種專業知識,方能形成具意義的問題,並且進行有效率的採訪;另一方面,商業報導並非單純呈現冰冷的數字,因為任何商業活動牽涉到都是人們的具體生活,尤其像「鴻夏戀」這般大型的企業收購案,影響的不只是企業的榮枯成敗,更包括成千上萬人們的未來生計,因此,採訪者必須親臨現場,聆聽不同的聲音,才能真正寫出具有溫度的報導內容。   作者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發揮了記者用腳跑新聞的功力,不但前往日本多處地方,親臨「鴻夏戀」裡的故事場景,透過採訪、書信往返或書籍和資料爬梳,記錄了有名有姓者多達數十人,除了經營層、專家學者、媒體記者,也包括第一線的研發人員與工廠資深技術員,也讓我們聽到了夏

普股東大會上股民們的心聲。然而,僅有豐富的採訪或書面資料,也不足以成為一部好作品,優秀的採訪報導必須從紛雜的資料形成觀點,再透過故事將分析觀點傳達給讀者,而學院的思考訓練應該也能提供不小的幫助。   因此,我們可以說,本書是結合了記者的採訪功夫與學者的思考訓練,提煉而成的報導故事,能夠同時提供讀者閱讀與思考的樂趣。   在台灣,以往受限於專業訓練與採訪上的各種限制,本土生產的優秀商業報導作品並不多見。然而環顧各國書市,商業報導作品不但常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客,精彩的商戰故事甚至被改寫為大眾小說或影視作品,例如讀者們耳熟能詳的《不毛地帶》、《華麗一族》、《魔球》、《大賣空》等日文、英文作品,

除了創造極高的商業價值,對於普及商業知識,提升對商業文化的理解等方面,也都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而我本人其實也相當偏好這類型的非虛構報導,此次藉受託寫序的機會,再細讀書稿,除了推薦本書、與讀者們分享閱讀的樂趣與心得,更希望本書出版能帶動優秀作者投入此一類型的寫作。最後,作為讀者的衷心盼望,期待作者經歷記者、譯者、學者等豐富生涯,再次華麗轉身成為一位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者,而這部出色的作品應該僅是個開始,未來能再帶給我們更多豐富的報導、精彩的故事。 陳思宇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2016年4月2日,是台灣和日本產業史上值得記錄的一天

。在大阪府堺市匠町的堺工廠裡,台灣電子帝王鴻海與日本百年企業夏普結為連理,決定命運與共。這場世紀婚禮,不僅是當天台日經濟新聞的頭條,也是重要的國際新聞,吸引了中外媒體記者300多人爭相目睹,會場進口處,夏普的社旗,隨 Foxconn(鴻海的英文社名)的社旗迎風飄揚。這一天,大阪風和日麗,和台灣人辦喜慶所期盼的天候一致。至於選擇在堺市的堺工廠簽署結盟合約,並非偶然。堺市鄰近港口,十四世紀就有「東方威尼斯」之譽。1960年代,新日本製鐵進駐後,臨海工業經濟更為活絡。後來,新日本製鐵撤離,2009年,由號稱世界第一大10代液晶廠的夏普堺工廠(簡稱SDP,Sakai Display Products)

,承繼原佔地127萬平方公尺的廣大面積,展開營運。迄今,此處仍是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大阪府的工業重地,是日本從重工業轉型至電子工業的地標,同時見證了日本大型電機企業首度被新興國企業收購的歷史滄桑。2012年,鴻海對堺工廠出資37.61%(2016年增至53.5%),以與夏普共同經營的方式,專門生產4K液晶面板及太陽能電池等。在鴻海出資前,堺工廠因建廠費用高昂和營運成績不佳導致營業赤字。鴻海介入後,以一個月生產8萬枚尖端的10代面板,開工率達85%的成績,於一年後,獲得盈收400多億台幣的佳績。鴻海的經營手腕不脛而走。▼站在經營的交界點因此,稱堺工廠是鴻海在日本事業上的「起家厝」,也是台灣和日本企業

結盟的試金石應不為過。2016年7月1日起,夏普的新總部也遷移至此,原大阪阿倍野區長池町的舊總部脫售後又買回(據聞將做開發尖端技術等新基地)。8月22日,夏普百年的首任外籍社長戴正吳,向媒體發表談話並公布三大經營改革方針(重新認識業務流程、大幅提高成本意識、賞罰分明的人事制度)和組織異動(Box1),宣誓將帶領失去主導權的夏普,重拾競爭力。堺工廠是一座環保工廠,具備省能源及再創能源的能力,工序全自動化、無塵、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有「世界最先進的綠化工廠」之譽(Box2),曾獲大阪府首長設計獎。

防疫清潔產品規劃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亞果生醫股價的問題,作者蔡聰榮 這樣論述: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以及病毒株的持續演化變異,讓地球村公民改變彼此的生活型態及社交方式,也使得人類更重視公共衛生與自我防護。面對將來可能發生類似COVID-19兇猛的流行病毒,除了必須有強健的身體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正確使用抑菌、抗菌、環保與永續安全等個人清潔用品。本研究針對環境汙染因素,運用系統性的創新思考流程,發展出兼具抗菌、抑菌、環保、安全的清潔劑,並成功地廣泛推廣,盼望除了可以達到居家、工作、外出防疫的功效之外,並且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自然生態惡化。本研究運用SWOT、QFD、TRIZ、KANO等管理方法,從市場上找出最適合消費者需要的清潔劑,發想並驗證出行銷推廣方案

。最後藉由案例探討,驗證鹼性電解水是最適合防疫要求且同時符合環保安全的清潔產品,並且依據所提出的行銷策略,提出創意的行銷方案,以有效進行商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