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酸鈉中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亞硝酸鈉中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uillaumeCoudray寫的 非良心豬肉:加工肉品如何變成美味毒藥 和張哲朗,李明清,黃種華,吳伯穗,顏文俊,蔡育仁,徐能振,邵隆志的 圖解食品添加物與實務(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亚硝酸钠中毒99例之临床分析也說明:亚硝酸钠 为微黄色结晶,味稍苦而碱,颇似食盐。服用过量之亚硝酸钠后引起血压之急遽下降、头晕、昏厥、虚脱,以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严重之中毒可致死亡。1945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鐘月岑、雷祥麟所指導 林育辰的 中國克山病理論爭議(1935-2000) : 滿洲科學與群眾科學 (2010),提出亞硝酸鈉中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克山病、于維漢、群眾科學、慢性CO中毒學說、硒缺乏論。

最後網站亞硝酸鈉 - 安全資料表則補充:亞硝酸鈉. /6 頁. 一、化學品與廠商資料. 化學品名稱:Sodium nitrite. 其他名稱:- ... 會刺激鼻、喉及呼吸道,若吸入大量的粉塵會造成全身性中毒(與食入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亞硝酸鈉中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非良心豬肉:加工肉品如何變成美味毒藥

為了解決亞硝酸鈉中毒的問題,作者GuillaumeCoudray 這樣論述:

●揭露肉品添加物祕史與風險的良心之作●   WHO:每日50克加工肉品,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增加18%   別讓「亞硝酸鹽」威脅你的健康!   你或許知道:亞硝酸鹽本身不是致癌物。   但你可能不知道:亞硝酸鹽在肉品中更易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   包含強力致癌物質「亞硝胺」。   業者們聲稱亞硝酸鹽有其必要,但你敢放膽一賭嗎?   或者,我們可以追求製程更令人安心的加工肉品?   香腸、火腿、培根、熱狗……   加工肉品滋味鮮美,為何卻蒙上致癌陰影?   201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品明文列為「一級致癌物」,指出每日食用50克,便提高18%罹患大腸直腸癌的

機率。事實真相為何?本書作者長年關注肉品加工議題,細細梳理歷往諸多爭端脈絡,帶我們直視亞硝酸鹽的美麗與危險。   ▍為了「避免肉毒桿菌中毒」?   業者告訴我們:若不添加亞硝酸鹽,加工豬肉就有「肉毒桿菌中毒」的致命風險。但作者舉出有力反證:品質享譽國際的帕爾馬火腿,自1990年代便正式禁用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遵循傳統只用海鹽醃製,至今未引致任何中毒案例。   ▍業者不願捨棄亞硝酸鹽的真正原因……   事實是,亞硝酸鹽能將肉品染上令人垂涎的粉紅色澤;更重要的是,肉品不再需要長期熟成──30天的製程甚至可縮短至12小時!比起放棄這速成祕方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罹癌風險似乎是堪可負擔的小小代價。  

 ▍加工肉品不該被亞硝酸鹽綁架!   幸好,不是所有加工肉品都有致癌風險,我們只需反對,「因加了亞硝酸鹽而有致癌風險」的加工肉品。追求更理想的製作程序,重新確立美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現在正是時候!   關於亞硝酸鹽,你或許聽過以下說法:   ‧口水、蔬菜中都有亞硝酸鹽,所以加入肉裡沒問題?     ‧亞硝酸鹽能調節血壓,所以含此添加物的肉品有益健康?   本書一一駁斥這些半真半假的論點,並提醒我們留意:   遊說人士如今仍持續產出模糊焦點的偽科學知識。   全球已有許多製造者不向亞硝酸鹽妥協,   進而致力於追求更理想的製程:   ‧購買品質更好的肉   ‧採行嚴格的衛生規範   ‧回到較

長的冷藏期與熟成期     ‧採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技術   ‧升級設備 推薦人   食安權威 文長安 專文推薦   「在西方國家,肉品加工廠幾乎都是大食品財團的一員,依據經驗法則,財團的人力、財力、物力及財力都已達高點,若有人斗膽以卵擊石,其下場必定慘烈;而作者仍有十足的勇氣挑戰西方世界在健康議題上的盲點,精神令人敬佩。儘管食品安全衛生政策各國不同,但對健康看法卻是一致的,這確實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相信閱覽完畢後,一定會對您的健康有非常正面的輔益。」──文長安(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餐旅管理系兼任講師/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退休)   「令人大開眼界而且重要!書中義憤之情溢於言表。

」──碧.威爾森《美味詐欺》、《食物如何改變人》作者  

中國克山病理論爭議(1935-2000) : 滿洲科學與群眾科學

為了解決亞硝酸鈉中毒的問題,作者林育辰 這樣論述:

摘要 克山病是一種發生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地方病,1935年克山病首度爆發於克山地區,約於1980年前後在中國消失。克山病曾經一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嚴重疾病,克山病最嚴重的時期曾經跨越中國十六個省份,三百零九個縣,病區人口高達1.24億,嚴重威脅、影響著上億人的健康。 關於克山病致病原因的研究,在滿洲國時期,滿洲醫科大學的原亨教授認為是慢性的一氧化碳中毒所致,並且利用實驗室的實驗裝置及動物實驗來驗證其學說。原亨提出的慢性CO中毒學說,在滿洲國時期的克山病研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延伸成為滿洲國政府重要的公共衛生政策。

但是在解放後的大陸學界,在毛澤東思想的啟發下,興起了一種新的科學觀點,當時稱為「群眾科學」。不論在科學方法和科學社群上,群眾科學都與實驗室科學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例如群眾科學排斥實驗室研究,認為實驗室這個場域脫離群眾,此外群眾科學鼓勵群眾參與甚至進行科學研究,也造成了科學社群疆界的大幅度變動。在克山病研究中,群眾科學透過對動物白肌病的聯想,提出了新的克山病致病理論:「硒缺乏論」。硒缺乏論認為克山病是由於微量元素硒(Se)攝取不足所致。 本文試圖透過比較滿洲科學社群與解放後的大陸科學社群在研究方法與科學社群組成上的差異,來說明兩個科學社群為何會各自提出「慢性CO中毒學說」和「硒缺乏論」兩種截

然不同的克山病致病學說,並且透過克山病研究的案例,對於學界尚十分陌生的「群眾科學」進行初步的分析與研究。

圖解食品添加物與實務(2版)

為了解決亞硝酸鈉中毒的問題,作者張哲朗,李明清,黃種華,吳伯穗,顏文俊,蔡育仁,徐能振,邵隆志 這樣論述:

  食品添加物的管理,除了政府主管機關應制定規範供業者及民眾依循,並執行例行性的輔導與工廠查核等督導業務之外,使用食品添加物業者的自主管理以及消費者對食品添加物有正確的認識,應是食品添加物管理最有效的一環。而如何提供食品添加物的簡易正確資料,引導消費者正確的認知及業者正確管理及安全使用食品添加物,進而達到自主管理的目標,為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本書以圖解方式解說,希望讓初次接觸的讀者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