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諭昇、徐儆暉寫的 中高齡勞工職業安全健康初探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山醫學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學系 林彥輝所指導 蘇瑋筑的 肌肉骨骼職業病案例分析與人因介入評估 (2019),提出人因工程危害因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肌肉骨骼傷病、人因工程檢核表、危害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陳慶忠所指導 邱琇瑩的 機構設計人員肌肉骨骼傷害調查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查表(NMQ)、肌肉骨骼傷害、人因工程、機構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因工程危害因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高齡勞工職業安全健康初探研究

為了解決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問題,作者李諭昇、徐儆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資料延續自本所96年「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2007年」研究。類似調查曾於83年、87年、90年、93年針對受僱者分別辦理,於96年首次加入雇主及自營作業者之調查。但由於雇主、自營作業者間之差異性較大,因此本研究係針對受僱者之資料,以45歲為分界點,依是否為中高齡勞工進行分組,探討中高齡勞工相對於一般勞工在安全衛生方面相關需求之異同。研究結果顯示,在工作條件部分,中高齡受僱者長期雇用比例較低,而約聘雇、臨時性等比例則較非中高齡組高。受僱者壓力及疲勞量表各子項分數,男性中高齡組在技能發展、就業安全部分都顯著地較非中高齡組差,工作過度投入情形也較非中高齡組嚴

重。工作時飲用酒精含量大於0.5%之提神飲料以45-59歲之男性受僱者比例最高,研究中探討因工受傷的相關因子中,工作時有飲用酒精含量大於0.5%之提神飲料之中高齡受僱者其發生因工受傷之勝算比為無飲用者之1.691倍。在探討自覺60歲是否能繼續原有工作之相關因子時,有在職教育訓練、定期健康檢查皆為能繼續原有工作之保護因子。但受僱者定期健康檢查及在職教育訓練比例不論在男性及女性中,定期健康檢查及在職教育訓練比例皆以60歲以上為最低。詢問受僱者自覺健康狀態之結果顯示,不論男性或是女性受僱者中,中高齡組之健康狀態普遍較差。研究探討自覺60歲是否能繼續原有工作之相關因子,顯示自覺健康若為普通者,其認為6

0歲無法繼續原有工作之勝算比為自覺健康很好或好者之2.502倍;自覺健康若為不好或很不好者,其認為60歲無法繼續原有工作之勝算比為自覺健康很好或好者之4.539倍。建議針對中高齡勞工相關傷害因子(如:跌倒滑倒、切割擦傷、衝撞及被撞等)、危害因子(如:聲音很大、很熱、二手菸等)、人因工程危害因子(如:手部反覆動作、搬運重物、長時間使用電腦等)等提出工作環境改善策略。期能提高中高齡勞工的留任比率,貢獻其經驗與價值

肌肉骨骼職業病案例分析與人因介入評估

為了解決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問題,作者蘇瑋筑 這樣論述:

肌肉骨骼傷病在各行各業中是常見且發生率高的職業病,其成因主要為搬運重物、重複作業、不良姿勢與工作壓力等,其結果不僅對勞工造成身體與心理上的傷害,後續的治療及漫長的復健過程也都是一種煎熬。本研究探討肌肉骨骼職業病案例的特性,並以人因檢核表加以評估,以確認其危害因子與疾病間之相關性。本研究擷取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0年到2019年所發行之職業病鑑定案例彙編,針對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共64件進行案例分析,並使用國內常用之人因工程檢核表:「關鍵指標檢核表」(key indicators method, KIM)及肌肉骨骼傷害人因工程檢核表(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S

Ds)進行危害因子分析與危害等級評定。經由案例統整與分析結果發現,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大部分發生在重體力作業勞工,行業主要集中在營建工程、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這些勞工的特性包括:中高齡(大部分介於45~55歲)、年資長(10年以上)、暴露時間長(超過每日工時的二分之一)、作業姿勢不良與搬運重物;利用KIM與MSDs檢核表評估發現,這些案例其風險等級都在3以上(KIM)以及超過5分以上(MSDs),都是屬於應立即改善的作業。統整以上結果,本研究建議:事業單位應降低肌肉骨骼疾病之高風險作業人員暴露時間,並且依照年齡及年資變更作業項目及內容,若能選擇適當的省力輔助工具,加上定期勞工教育訓練及健康檢查,

則應可降低職業性肌肉骨骼危害。

機構設計人員肌肉骨骼傷害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問題,作者邱琇瑩 這樣論述:

工業4.0時代推動產業多元發展,電腦輔助機構設計技術邁入廣泛應用階段,模具製造工業及印刷設計、文創產業需求專業設計人才平均每年增加350~1,700人,可見投入職場的機構設計從業人數亦將逐年成長。本研究有感於該職類人員因升遷條件需工作年資累積,造成此一族群從業人員的電腦繪圖工作時間比起一般電腦操作人員更要面對極高的職業傷病風險,因此針對機構設計人員著手肌肉骨骼傷害調查,探討其工作產生肌肉骨骼不適症狀與各變項之間有無顯著關係,藉此瞭解危害風險因子,進而提供相關產業雇主有所因應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以減少所屬員工免除職病危害,將對於繪圖產業機構設計工作人員有所貢獻。 本研究以勞動部北

基宜花金馬分署所屬職業訓練場機構(機械)設計職類近五年的結訓學員做為抽樣(施測)對象。有效回收 126 位機構設計作業人員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發現肌肉骨骼不適症狀與工作姿態危害因子具有顯著關聯性,深入瞭解可以發現機構設計人員的頸部及肩部肌肉骨骼不適症狀情形比例偏高,主因於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坐於電腦工作站前,造成該部位肌肉骨骼僵硬而感到不適;再者,手部或手腕不適症狀,也可能起因於繪圖期間常需重複性敲打鍵盤及點擊滑鼠按鍵等拖曳動作,再加上長期手腕部出現尺偏、橈偏的不正常姿態,亦為主要職業暴露危險因子。 面對職場上逐年成長的機構設計從業人數,如今促進機構設計人員的職業安全與肌肉骨骼健康衍然已

刻不容緩,不單是雇主責任,更需要參與培訓機關學校共同建立宣導機制,進而工作場所改善與輔導,降低可能的各種危害因子,方能有效減少肌肉骨骼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