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進藤義晴寫的 排寒:百福起於暖 和梁文深的 震絡針療法:瞬間見效 疼痛控制手法與針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所出版 。

義守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陳芬如所指導 李仁傑的 高雄地區外籍女性配偶在台醫療服務利用情形與就醫滿意度之探討 (2012),提出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籍女性配偶、醫療服務利用、就醫滿意度、健康人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研究所 龔宜君所指導 錢夔慧的 新移民的求醫行為:以新北市五股區越南籍配偶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新移民、越南籍配偶、求醫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排寒:百福起於暖

為了解決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作者進藤義晴 這樣論述:

萬病起於「寒」!萬福要先取暖! 不必花大錢、承受痛苦 「排寒」四原則,讓你贏回百分百健康人生   你相信嗎?醫生說無法根治的異位性皮膚炎、耳鳴、C型肝炎、不孕症、氣喘、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症……只要徹底「排寒」,都能好轉!曾擔任西醫耳鼻喉科醫師的進藤義晴,在接觸到東方醫學後,以最低成本療癒許多患者,卻因此遭到須要賺錢的醫院辭退。自行開業十年間,研究出不須動手術、不須開藥,更不需要醫院的「排寒」健康法。   本書將詳細介紹「排寒」健康法的四原則──多穿幾雙襪子、泡半身浴、吃七分飽、正確的生活方式等,並提供具體的實用方法。只須閱讀並徹底執行,換你接棒帶來令人雀躍的療癒報告! 名人推薦

  陳旺全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講座教授   陳峙嘉  雅丰唯心中醫診所院長   賴東淵  正大里仁心堂中醫診所院長、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兼任教授、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學系兼任教授   周靜智  穿多層純棉襪三年的體驗者   李芳斌  中華民國泌尿外科專科醫師、屏東高樹大新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日本AMAZON評論4顆星☆☆☆☆   日本讀者1:閱讀《排寒:百福起於暖》是因為剛好在瑜珈教室看到,沒想到非常有收穫,因此自行購入一本。原來所有病痛都是因為寒氣而來。我現在正在實行泡半身浴,排除體內寒氣,謝謝!   日本讀者2:我現在正在努力排寒,確實

有改善身體狀況,腳也不那麼冷了!   日本讀者3:我的肝臟非常差,身上有很多痣、斑等等,但最近痣的邊緣愈來愈不明顯,顏色也愈來愈淡了。我覺得真是奇蹟!藉由排寒健康法讓我啟動了自身治癒力,改善了身體,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排寒真是奧妙!   日本讀者4:感謝排寒法,讓我半年內瘦了5公斤,體質也比之前好多了。   日本讀者5:我身上帶好幾個病症,一直很煩惱身體不好,但買了這本書後終於改善了。  

高雄地區外籍女性配偶在台醫療服務利用情形與就醫滿意度之探討

為了解決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作者李仁傑 這樣論述:

1990年代末期,我國政治與經濟環境改變,女性經濟能力提昇,中低層社經地位男性難以覓得結婚對象,加上背負著子嗣傳承壓力,於是藉由婚姻仲介業者媒介經濟發展較台灣落後的國家,如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女子為婚配對象。另外也因開放兩岸人民往來,到大陸探親、旅遊和經商的人數日益增加,兩岸婚姻隨之遽增,迄今外籍女性配偶已成為台灣人口第五大族群,對於她們的照顧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外籍女性配偶因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就醫行為與台灣有懸殊差異,因此,在台生活適應會面臨一些問題。更因她們在台夫家大多社經地位較低,其生活重心通常在於適應新生活求生存,容易產生社會疏離和就醫隔閡,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容易被

忽視。本研究回顧相關文獻也發現,外籍配偶來台後的生活處境和醫療利用有偏低的情形,以致無法完整獲得「健康人權」。為了提升外籍配偶的健康與醫療行為,本研究除了調查外籍配偶在台灣的醫療服務利用情況與就醫評價,更參考Andersen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理論,來探討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因素、可用資源因素、服務需求因素與醫療服務利用情形和醫療服務利用滿意度評價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了203位居住在高雄市燕巢區與三民區等外籍女性配偶後發現:一、此次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有66%在台灣居住已經超過八年的時間,有53.2%的原國籍是越南、25.1%是中國籍,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7.88歲。58.6%的

受訪者只有國中(含)以下的學歷。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認為自己的中文聽力最好。72.4%的外籍配偶表示家庭每月平均收入僅有3萬元以下。在健康情況方面,有44.8%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健康狀況尚可、17.2%表示非常好,86.2%的受訪者無罹患慢性疾病,95.1%的受訪外籍女性配偶都有健保卡。雖然有62.1%的受訪者表示接受預防疾病健康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本次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在健康知識的提升上仍有很大的空間。二、在最近一年內去看病與不去看病的原因方面,有43.7%的受訪外籍配偶表示主要是因為身體不適,還有為了健康檢查才會去看病。至於一年內沒去看病的原因,有40.5%的受訪外籍配偶回答主要是因為

工作太忙,其次是不理它、多休息(19.4%),第三是費用負擔不起(11.7%)。在常採取的醫療行為方面,有43.7%的受訪者生病時會去看西醫吃西藥,其次是看中醫吃中藥(21.6%);第三是到藥房買藥吃(18.2%)。除此之外,也有9.7%的人會嘗試民俗療法(如刮痧、推拿、吃偏方草藥),還有4.7%的人會找道士收驚,拜拜、吃神符。三、就醫滿意度評價較高的前五項依序為診察治療都有獨立空間和屏障覺得安心、醫療場所臨近住家就醫方便、有齊全先進的醫療設備、整體空間乾淨舒適、信任醫療人員的醫療服務,以及環境位置有清楚標示和指引。滿意度較低的前五項依序為等候看診時間等太久、掛號時間等太久、主動提供福利補助事

項規定的資訊服務不夠好、批價時間等太久、醫療場所停車不方便。四、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能用、需求因素在醫療服務利用的部份保健方法上有差異性;而傾向、需求因素在醫療服務使用、健康檢查的部份項目上有差異存在。五、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能用、需求因素可以預測醫療服務利用的部份保健方法,而傾向、需求因素可以預測醫療服務使用、健康檢查的部份項目。六、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能用、需求因素部份在滿意度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反應性、可靠性、整體就醫評價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七、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需求因素部份可以預測滿意度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可靠性、整體就醫評價。本研

究並建議:一、增強外籍女性配偶的衛生教育與健康意識。外籍女性配偶在健康知識的提升上仍有很大的空間;建議在社區、醫療場所、新移民集會場所發行多國語文、以圖像方式來表達和解說,引發閱讀的興趣與理解程度。二、增強外籍女性配偶就醫意願的建議持續提供和加強就醫場所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反應性、可靠性的醫療服務,尤其要加強提供社會醫療補助事項規定、及全民健保新事項規定的資訊服務,讓她們能適時瞭解和使用資訊,以免喪失應得權益。

震絡針療法:瞬間見效 疼痛控制手法與針法

為了解決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作者梁文深 這樣論述:

  什麼是中醫?   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   中醫是一門中庸醫學、中道醫學   中醫是一門生活醫學   中西醫的差異   中醫與西醫的根本差異,在於一個『氣』字   中醫與西醫的根本差異,也在於核心思想的不同   機器與全人   同病同治與同證同治   中醫不科學?   科技與本能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丟冰塊與關火源   醫療三部曲   第一部曲:「他癒---醫術」   第二部曲:「自我療癒---養生」   第三部曲:「自動療癒---醫道」   震絡針療法   中醫CPR—中醫急救五大法   人為什麼會生病?   道德經與黃帝內經的養生觀   孫子兵法的養生觀   Q1

︰什麼人適合學習「震絡針療法」?   A1︰「震絡針療法」簡單易學,只要想學,人人都可入門。尤其現今社會少子化的現象日趨嚴重,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每5人就有1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使得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造成個人與家庭的照顧壓力日益加重,進而衍生社會與經濟問題。若是人人都能學會這套療法,一技在手既可救己,又可幫人,不但減輕社會成本更可以縮減國家醫療的負擔。   Q2︰請問學習『震絡針療法』有什麼好處?   A2︰學習『震絡針療法』可以幫助我們有能力解決常見疼痛的病症。如頭痛、頭暈、感冒、落枕、頸肩痠痛、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坐骨神經痛、足底筋膜炎、腳踝扭傷

、胃痛、經痛等問題。   Q3︰請問學習『震絡操』有什麼好處?   A3︰『震絡操』是一種中醫養生運動,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體的肢體語言,也就是人體力學,藉此可以預防許多運動傷害、職業病的產生,解決簡單的疼痛問題,並且預防老化的問題。   Q4︰「震絡針療手法」學習後,走入居家護理或專業護理的未來路,可行嗎?   A4︰2018年起台灣老人比例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國家。政府也從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長照2.0。長照為了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型社區,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學習「震絡針療手法」可以提供居家服務員和病患服務人員更有效的調理方法,提升照顧服務品質。 名人推薦   推薦序(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杜元坤—義大醫院院長   林建煌—台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   吳泓德—清朝御醫修氏針法第四代傳人   施文儀—前疾病管理局副局長   章金生—紐約聖若望大學藝術碩士、畫家   陳旺全—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保羅—台北醫學大學內科及藥理學教授   董延齡—國醫董延齡中醫診所院長   鄭永豐—台灣公民與醫師協會理事長   賴榮年—陽明大學醫學院傳統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新移民的求醫行為:以新北市五股區越南籍配偶為例

為了解決仁心堂中醫診所大里的問題,作者錢夔慧 這樣論述:

生病是人們一生中必經路程,對新移民而言,使用台灣之醫療資源在所難免。過去文獻記載,多數研究著重於醫療體系的使用,然本研究重視越南籍配偶尋找健康的經驗歷程,將「人」而非「病人」視為研究的主體,著重於探究醫療行為背後的文化意義。本研究依據Anderson的醫療資源利用行為模式,對十五位越南籍配偶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透過與越南籍配偶訪談過程,本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發現:1.越配對於「健康」與「生病」之認知與解釋,並未有一套詳細的論述。多數僅止呈現身體不舒服的「病識感」或是外在歸因。例如:將身體的病痛與過去生病的經驗、自然氣候與人體之間的影響以及超自然不淨的鬼神作連結。而治療的方式大都針對病因

解釋,以去除病因為主。2.越配在求醫資訊及社會支持部份,主要來源為家人尤其是先生及親友,後續隨著社交生活圈擴大與自主能力提升,醫療資訊來源管道趨向多元化;就醫地點的選擇,以家人親友介紹、就醫方便為主。3.越配原生國求醫行為主要是以藥房買藥進行治療,也會使用民俗療法,包括刮痧、草藥、廟裡拜拜。母親則是影響她們求醫行為之重要關鍵性人物。4.越配經由跨國婚姻進入台灣社會初期,對台灣醫療環境及語言尚不熟悉,身體不適多由先生陪同至附近西醫診所就醫;待瞭解醫療體系的分佈與使用,越配受臺灣家人影響,大部分以西醫為主流的複向使用台灣醫療體系行為。視身體不舒服的情形,選擇不同的醫療方法,依序為西醫、中醫、民俗療

法,包括刮痧、廟裡拜拜、草藥。越南籍配偶在台除了保有原鄉的求醫行為外,增加了西醫診所「看醫生」的部份。5.越配不會排斥使用台灣醫療資源,台灣健保制度免去在原生國使用專業醫療時所付出之高昂費用,且醫療可近性、醫療環境設備、醫療技術品質、醫療服務態度好,讓越配對台灣的醫療技術有信心。6.綜而言之,越南籍配偶進入台灣社會並不排斥使用台灣醫療資源,接受台灣求醫模式卻也保有原生社會的就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