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彷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仿佛彷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穆戈寫的 瘋人說: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和林瑞昌的 無限長的旅行:在路上與文學重新相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仿佛- 发音:录音+ 音标也說明:仿佛 - 发音:录音和音标. 仿佛. [fǎng fú]拼音. Qili x0.5 x0.75 x1. Hongmei x0.5 x0.75 x1. 使用我们的发音教练练习仿佛以及其他汉语单词发音。免费试用!无需注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曾文志所指導 李東峰的 癌患家屬照顧者的受苦與意義追尋之路:從一位中年男性的自我認同轉換旅程 (2015),提出仿佛彷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屬照顧者、中年男性、自我敘說、自我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馮永敏所指導 丁幸達的 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王鼎鈞、現代散文的重點而找出了 仿佛彷彿的解答。

最後網站Movie板- [好雷] 頂尖對決觀後感則補充:... 切換,彷彿兩人同時解讀各自的記事本,但實際的時間點則是有所交錯。 ... 是愛我還是不愛我」這樣的話語,仿佛顯現出波登有著不同人格的伏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仿佛彷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瘋人說: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為了解決仿佛彷彿的問題,作者穆戈 這樣論述:

  每個人,都經歷過瀕臨崩潰的至暗時刻。   穿越黑暗心靈,觸摸那些等待修復的人生,永遠對他人的痛苦,保持最大的想像力。     精神病學+犯罪心理+社會議題+溫暖療癒      躁鬱症、戀物癖、強迫症、恐懼症、情愛妄想、神經性暴食症、解離性身份疾患……這是一群活在深淵裡的「瘋子」。他們是另類的天才,擁有神奇的想法;他們是博學的騙子,將反社會傾向隱藏得天衣無縫;他們更是孤苦的可憐人,身處社會,心卻在孤島。他們用17種瘋狂荒謬的方式,演繹你我的真實人生!     ■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精神病患   本書所選病例都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這些心理狀態都可能發生在每

個人身上,你會發現精神病患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生病了,不該被妖魔化。精神病院的故事,正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而精神病患的故事,也就是你我的故事。     ■17部醫生視角的心理劇場   以真實案例為基礎改編,在心理學的背景知識下,以高度戲劇化手法呈現電影情節般的反轉和衝突。作者以精神科實習醫生的第一視角,刻畫她眼中令人動容的角色、高度還原對話與場景,串連起扭曲、詭譎的事件和關係,在真實與虛構間演繹出充滿奇思怪想、卻真實無比的人生劇場。     ■精神疾病來自於社會和關係     書裡講述校園霸凌、性壓抑、原生家庭陰影、喪失寵物症候群、厭食症、妄想症等真實的心理困境,利用

戲劇治療、心理諮商、催眠、人格整合、哀傷處理、精神督導等方式,再現了破碎心靈的修復歷程。在追根溯源、揭露底層病因的過程中,重新審視精神疾病與社會的關係。     ◆患上躁鬱症的大提琴家因嚴重自殺傾向而入院。他是醫院裡令人傾慕的藝術家,躁期發表動人的演說,激勵了每一個人,而鬱症時消沉哀痛的行徑,同樣感染了每一個人。不知何故,他拉琴時總要求在身旁擺放一面鏡子。一日暴雨傾盆,他在雨聲夾雜著樂聲中激昂的演奏,高潮來臨時,毅然折斷琴弓,朝自己胸口扎去!原來他畏懼的從非死亡,而是鏡中不夠美麗的遺體。     ◆17歲男孩身體裡住著兩個靈魂。原生人格哥哥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衍生出另一個成績優

秀、聰明討喜的副人格弟弟,他們悄悄用日記交換心事,直到再也無法相安無事。為了求而不得的父母認同與被愛,主人格自願放棄生存,巧妙安排了一場烏龍式的精神催眠,進行自我毀滅的計畫。     ◆媽媽養的貓去世之後,小女孩看見媽媽趴在地上吃貓糧。自那天起,小女孩變成了貓。她自然而然發出貓叫聲,表現出貓的情態和動作。連串怪異無解的行為,在母女不經意展現出寵物與主人惟妙惟肖的習慣互動下,逐步揭開這個家族從外公到孫女、代代相傳的教養依戀。     ◆年輕攝影師擺脫不了慮病症,幾度求醫未果,遂患上假性失明。白天黑夜,他只能在模糊的視野中,跌跌撞撞度日。為了在無盡黑暗中尋求一點光,他成了一名縱火犯

,更用攝影機拍下最耀眼的火,以鏡頭記錄生命的光。熊熊火光彷彿代替了他的眼,他想看見誰,或是被誰看見?     ◆木偶師製作了一個短髮紅衣大眼睛、做工精緻的木偶,宣稱是他的女友,與它終日形影不離。一日他謀殺了心愛的木偶,然後一併終結了自己。死前他透露一個訊息:他女友已經死了。原以為是單純的戀物癖,直到警方找到了一個殘疾女人的死亡真相……     閱讀精神疾患題材的書寫,往往給人一種獵奇的快感,然而本書卻讓你共鳴和思考。這些故事無意探究正常和瘋狂的邊界,而是突顯心理疾病背後不為人知、辛酸或無奈的原因。藉由精神疾病來探討最普遍的人性,你會在病患身上看見自己,最終透過對疾病的溯源和理解

,見證生命的崩潰與重建。     本書呈現出最真實人生煩惱和心理困境,你將學會共情,學會正視自己的內心,學會對他人的痛苦保持最大的想像力。然後赫然發覺,那些在現實泥沼中苦苦掙扎、脆弱又自在的生命力,永遠值得被愛。     ★結集自「真故」微信公眾號口碑炸裂、最受歡迎專欄。全網閱讀量破千萬!   ★當當網熱賣榜、抖in社科類和心理類書籍爆款榜TOP1。出版至今賣破13萬冊!   ★榮獲2021年「精品閱讀年度好書獎」。上市兩週內,豆瓣評分高達9.6!   ★各大媒體、社群報導狂推,影視改編計畫進行中!     【精彩篇章摘文】     ◤葬禮是一種告別儀

式,患者在儀式中向逝去者表達未盡的哀傷,承認死亡,達成心理上的道別,哀傷處理就在這個環境裡發揮作用。人活著是需要儀式的,不良情緒是水,它一直流,儀式就像是給它畫上一個水龍頭,哪怕是假的。人在心裡有了水龍頭的概念,就有了開關調節的概念。◢〈貓女〉     ◤精神癌症的關鍵不在腦子裡,而在於關係。你今天治好了他的腦子,一旦把他放回社會裡,關係的癌症就會再將他破碎掉。你能切斷他的病,但切不了源,他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目光,健康的人都能被目光所燃燒致病,何況一個墮入過深淵的人。精神幹細胞應該源於關係的胚胎,我們該做的是替這世界重塑一場分娩,讓那些所謂的常人,和他們的目光,習慣精神病。當人群中的大

多數都是患者,當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與患者其實是同類,精神幹細胞才是真的成了。◢〈人類清除計畫〉     ◤或許大部分醫生、校方乃至警方都無法理解齊素的選擇,他無論怎麼判都不算失德,明明有病論是呼聲更高的,他為什麼要選那條艱難的路走?我卻似乎能明白,因為他一步都不能退。特別是當輿論一邊倒時。他一旦順應人們認證謝必有精神病,就是在為之後留下可證之例,為「罹患精神病的殺人犯會故意傷人,精神病會遺傳,所以罹患精神病的殺人犯之子也會攜帶犯罪基因故意傷人」這個三段論推理添磚加瓦。他要捍衛的不只是謝必的人權,還有之後每個可能罹患精神病、又可能置於不可預料的兩難陷阱中的患者。◢〈快樂王子和痛苦王子〉

    ◤老人的無望感,是一種一旦共情就會墮入無休止黑暗的東西,它們是家庭,社會和時代的不幸的總和。那個在夜色中默默投湖的老人的故事,和這群木訥地把方形木塊硬塞入圓形拼圖裡的老年精神患者,始終佔據著我心裡的一塊地方。我不能時常把它拿出來溫習,但會一直惦念著,惦念著,儘管我的惦念毫無用處,但它或許會作用在我之後對待任何老人的態度上。◢〈遺忘和被遺忘的〉 名人推薦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小鬱亂入 Depressy Trouble(心理社群平台)   小鳥醫師 Dr. Cheung Ngo(心理社群平台)   ——入戲推薦   讀者評論

    「每一篇故事都砸在心上,好看到驚心動魄!每一個思想都被穆戈牽著走,心潮澎湃、跌宕起伏、激動不已……這些詞彙都弱爆了,怎麼能形容我看他文章的心情?!每每憋著一股氣看完文章最後一個字,才開始呼吸!看完之後整個人都是緊繃的,精神極度興奮,非常震撼,太精彩了!」     「共情惡的人,會失去善的立場。」一句話點醒了我,後背倏而一涼。穆戈做的事和齊素是殊途同歸的,都是在改變正常人對精神病存在的異樣眼光。作為一個馬上要念博士的心理系學生,每次看穆戈的文章都像在汲取養分,比看文獻來得痛快多了!「精神幹細胞」這個點真的是目前初露曙光的研究論題,至於關係幹細胞,更需要時代的推動,齊素不過是

一隻螳臂擋車的螳。

仿佛彷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各大平台下載]
https://chanwailokricky.lnk.to/EnchantedBeethoven

魔鬼?天使?

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決定。

在這紛擾的世上,善良的魔鬼不夠多,

太多偽善的天使選擇不斷自欺欺人。

混沌
亂世

時空 空間 時間一切皆空。

出席闇夜便會缺席晨曦。

現在我不信光明的主宰,唯有闇黑中尋道。

☯︎︎


? 入魔的貝多芬 ?
Enchanted Beethoven

監/曲/詞/編:陳韋諾Chan Wai Lok

身邊一切仿佛厭棄我
仿佛心靈真的很虛弱
沒有憤怨
也沒有喜悅
慢慢陷入墜落

靜謐月夜彷彿話很多
星語若隱若現 很迷惑
沒有痛苦
也沒有釋懷
慢慢沈溺虛裸

修練的路想太多
萬物之靈痛太多
內心深處何時原諒我
給祂太多的付託

讓自己放聲地哭泣
總有冥夜在傾聽
鏡裡入魔的你
流著淚的你
還是很美麗
整理曾經的曾經
找尋熟識的自己
你會發現所有喜或痛
也只一場遊戲

讓自己成長的秘密
尋找那凋零的回憶
就讓所有疼和所有恨
化作荊棘守護你
什麼緣分的倒影
沒時空 空間泡影
什麼一切皆空 一切皆緣
真讓人沈迷

Credit:
Music:
監製Producer/韋諾
曲Compose/韋諾
詞Lyrics/韋諾
編曲Arrangemnet/韋諾
弦樂編寫String Arrangement/韋諾
鼓編寫Drum Arrangement/ SazrahProducer
混音Mixing/韋諾
編程Programming/韋諾
錄音Recording/Mountain @HeavenRecordingStudio
母帶Mastering/Claudia

Video:
導演Director/韋諾Ricky Chan
藝術指導ArtDirector/ Jay
燈光Lighting/ Jay
攝影師CameraMan/ Terry
剪片Editing/
平面設計GraphicDesign/ Katrina

☀︎︎ 陳韋諾 Ricky Chan Wai Lo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rickyy.c.h.a.n

Ⓟ2020 Wailok Production & Co

www.wailokmusic.com

#入魔的貝多芬 #陳韋諾

癌患家屬照顧者的受苦與意義追尋之路:從一位中年男性的自我認同轉換旅程

為了解決仿佛彷彿的問題,作者李東峰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檢視我因為妻子罹患癌症而成為一位家屬照顧者開始,到喪妻之後在中年時,離開國立大學教職,從多元自我認同可能性中,選擇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的自我認同轉換歷程。在自我敘說的檢視歷程裡,我領悟到自己在伴侶、父親和癌患家屬照顧者三種角色的交織之下,所經歷的受苦經驗及其對意義的再次建構。妻子過世後,成為喪偶者的哀傷調適歷程,使我落入人生的低谷。現在的我,在現任伴侶及子女們的支持下,選擇放下大學教授與企業高階主管的專業認同,希望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面對心理師的轉換認同,我再次與過去的生命經驗交會,重新產生連結,也為身為癌患家屬照顧者的受苦歷程,賦予永恆的意義;我也重新發現自己在失去所愛之人時

,為了承擔父親的角色,而未能完成的哀傷任務,對孩子和自己造成的影響和遺憾,期望能在時猶未晚之前進行彌補。藉由敘說,我紀念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寫著,我仿佛看見往日……就像我曾經寫下對妻子的思念:「一起買的房子會變舊,一起養的孩子會長大,只有一起種下的花,每年都會開花,留下香氣,就如同你還在我身邊。」

無限長的旅行:在路上與文學重新相遇

為了解決仿佛彷彿的問題,作者林瑞昌 這樣論述:

當旅行與閱讀交會, 親臨故事現場,感悟經典的哲與思     旅行,是走進世界,走進歷史,走進別人的故事。     從台灣飛往世界各地,過去那些閱讀過的文學作品,就像種子一樣在心中萌芽。   走遍世界各地,踏上文學大師的故鄉,回看那些年輕時閱讀的著作,一切,仿佛都有了答案。     漫步阿爾及利亞的街道,體會卡謬在《異鄉人》中寫道的孤獨感、異鄉感;站在金閣寺前,親眼見證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所呈現的,顛覆日本美學的暴烈美學;透過《看不見的城市》探討旅行記憶中的真實與虛構;在異國情調與好奇的驅使下,前往西西里島後重新解讀《教父》,感受文本中的「情」;站在布拉格的舊城廣場上,頓悟米蘭‧昆德拉在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深埋的鄉愁;踏上拉丁美洲,尋找《百年孤寂》中那個下雨下不停的馬康多。     旅行是文本的重現、延伸、解構與再造,親臨過書中故事的真實空間現場,才會發現原來所謂的「現場」其實就是一座心靈「劇場」。等到旅途歸來,再翻開同一本書、讀同一頁的文字,字裡行間彷彿是剛剛走過的明巷暗弄,看故事的你,從此成為書中的人。

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

為了解決仿佛彷彿的問題,作者丁幸達 這樣論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王鼎鈞(民國十六年- ),山東省臨沂縣人。14歲就開始寫詩,15歲試評《聊齋志異》,16歲發表文學作品。迄今已結集出版30餘種散文著作。在論文、雜文、散文、小說、劇本、評論等各方面,皆能有所涉獵,而且產量豐富,堪稱全方位表現優秀的全能作家。最後將自己定位為散文家,並力行將小說戲劇技巧溶入散文之中。作品深受各界好評,有口皆碑,內容所涉及的範圍相當深廣,很能為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張春榮曾以「燭照萬彩,斐然可觀」一詞形容: 文心一顆,燭照萬彩;鼎公之作,斐然可觀。其《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講理》是國中、小極佳的作文參

考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係小而精的青少年勵志小品,《靈感》、《千手捕蝶》堪稱另類精彩極短篇集,《文學種籽》、《短篇小說透視》、《兩岸書聲》則為中文系、語教系登堂入室參閱之書,至若《海水天涯中國人》、《看不透的城市》屬於沾染滄桑的人文深度之旅,《昨天的雲》、《怒目少年》則是流離成長的時代剪影。反觀《碎琉璃》、《左心房漩渦》二書,擲地有聲,當推其散文創作的新高,以文體出位之姿,擴大散文的藝術能量,至於《隨緣破密》,為其勇銳變奏之響,直指千古厚黑學之奧秘,又《心靈分享》、《活到老,真好》、《滄海幾顆珠》,函攝文學與宗教、人情與智慧,自是老樹著花,奇姿逸態,成為以筆耕為志業

者的典範。 王鼎鈞曾仿佛家四弘誓願作銘以勵天下同文,銘曰:「文心無語誓願通,文路無盡誓願行,文境無上誓願登,文運無常誓願興。」 讀來不禁令人感佩王鼎鈞對創作之熱情以及那份為追求最高藝術境界而堅持不懈之精神,王鼎鈞的散文不但有深廣的社會內容,而且又有豐沛的藝術能量,形式多變,風格多樣,在文壇上獨樹一幟。余光中對他曾有過很高的評價:「海外作家鼎盛,風格多般,其旅外尤久而創作不衰者,詩人首推楊牧,散文家首推王鼎鈞。」 前有源成版「十大散文家」之名;後為陳義芝所選「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之一,這位在文壇創作三十年的長青樹,被喻為是「當代散文大國手」。而能得到如此評價,實肇因於王鼎

鈞對新舊文學涉獵的豐富與體察的深入,使他的寫作根基紮實穩固,遂能以其深厚的國學素養,配合上現代文學的藝術技巧,展現出現代散文不同以往的風格樣貌。 王鼎鈞一生中經歷過許多災難,青年時代的對日抗戰使他顛沛流離,中年時代的反共戡亂使他生活困頓,只有老年才能讓他有餘暇細細去緬懷逝去的歲月和品嘗人生的滋味,也因此他的散文往往飽含著對人生、社會、歷史的深刻認識。他過去豐富的人生閱歷凝成了智慧篇章,流露出令人沉思之哲理意趣。其《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號稱「人生三書」,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在筆者國中時期,學校老師亦把這三本書列為必讀的課外書籍,以增進作文能力以及涵養人

生智慧。雖然這三本以故事說理的方塊文章並不是王鼎鈞寫得最好的作品,卻也引領筆者得窺中國文學的堂奧,因此擬以「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為題,希望能藉以了解王鼎鈞散文世界的全貌及確認其在台灣現代散文史上的卓越成就。 第二節 目前研究概況及預期研究成果 王鼎鈞,台灣現代散文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理應在當代留下足以媲美其文學事業的研究成果。在單篇論文方面,國家圖書館提供的「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所搜集到關於王鼎鈞的資料相當完善,可以省去許多翻閱查找的時間,到目前為止(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一日)評論資料有187筆,傳記資料有21筆,顯見王鼎鈞的作品是非常受到文壇同行以

及評論學者的重視。然而這些資料多半以王鼎鈞的單本作品或是以王鼎鈞的人格風範為出發點作論述,一直缺乏從整體作品來討論王鼎鈞散文的主題內容、風格特色、寫作技巧、修辭藝術和文學貢獻等全面性的綜合研究。 以王鼎鈞為題的學位論文有兩篇,分別是蔡倩茹《王鼎鈞散文研究》(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2001.6)以及陳秀滿《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彰化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 2002.6)。 蔡倩茹的論文共分為六章十五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為「作家論」,分三節討論王鼎鈞的生平經歷、作品分期及文學創作觀;第三章為「主題論」,分兩節:人性與人生、時代的聲音;

第四章為「文體論」,分四節:散文的文類跨越、小說體散文、寓言體散文及詩化散文;第五章為「意象論」,分四節:意象與心象、自然意象、人為意象、夢的意象;第六章是「結論」,分兩節:風格的評述以及未來的展望。蔡氏論文綱舉目張,結構井然,不管作家背景、主題內容、文體形式等都能夠面面俱到,而在散文藝術的討論方面則以「意象論」取代,雖是因為王鼎鈞相當強調「意象」的重要性,但是其他關於文字修辭、寫作技巧、布局章法和語言風格方面的分析,卻因此被省略了,然而王鼎鈞在這些方面的表現足以範世,所以實在是不容輕忽。 陳秀滿的論文共六章十一節。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文心來龍」是討論王鼎鈞的

散文觀;第三章「鄉關何處」在討論王鼎鈞散文中的懷鄉主題;第四章「散文協奏曲」分三節:「時代容顏」在分析王鼎鈞用散文之筆所刻畫的時代風貌,「智慧火花」著重在分析其哲理散文,「心靈分享」部分主要探討作者的宗教觀;第五章「散文藝術特色」在討論王鼎鈞散文的藝術技巧,分散文出位、修辭、描寫技巧三節。陳氏論文的出現補足了蔡氏論文對於王鼎鈞散文的藝術技巧研究的遺憾,對於王鼎鈞散文藝術中的出位表現、修辭格的運用、色彩描寫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都有相當深度的研究,非常值得參考。可惜有關王鼎鈞對於現代散文史以及現代散文藝術的貢獻之研究,並沒有列入討論,以一個在當代已為眾人所肯定的重要作家而言,是值得繼續發掘的地方。

在專書方面,有亮軒為王鼎鈞所寫的一位散文家的評傳《風雨陰晴王鼎鈞》。書中共有八個篇章,第ㄧ篇從王鼎鈞的啟蒙求學時期介紹起,第二篇再論及其成長時期的父母教育,第三篇討論王鼎鈞離家與從軍的經歷與感受,第四篇探討王鼎鈞的感情世界,第五篇討論王鼎鈞作品的語言世界,第六篇探討王鼎鈞的信仰世界,第七篇探討王鼎鈞散文風格的形成,第八篇是總論,討論王鼎鈞的人與文以及定位問題。從作品架構來看,八章有五章是在討論王鼎鈞的「為人」,包涵他從小到大的成長背景、求學過程、從軍經歷,進而到他的情感觀念、宗教信仰等都能有所討論,亮軒在文壇上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同時也為王鼎鈞的好友,由他來寫作評傳自然頗為適宜

,透過他深入的觀察了解,使我們對於王鼎鈞的人格風範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因此,筆者希望能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再探索尚待發掘且值得研究的部分,繼續討論王鼎鈞的散文表現。在作家研究方面,筆者欲討論王鼎鈞散文的創作背景,將對影響王鼎鈞寫作動機的種種要素作一釐清,接著介紹王鼎鈞散文創作的心路歷程,最後將探討王鼎鈞的文學創作觀。在主題研究方面,筆者欲將作品主題分為三章,分「生命的智慧」、「懷鄉的情結」和「時代的側寫」,希望能完整具體呈現出王鼎鈞散文的主題內容。在散文藝術的討論方面,筆者將對王鼎鈞是如何對散文藝術規範的改造與突破,予以更進一步的闡釋說明,並在結論之處,歸納王鼎鈞

散文對現代散文史與散文藝術的貢獻。這些都是本論文研究的目的所在以及預期中的研究成果,也是筆者努力的目標。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散文的意義,在古代與現代的用法有所不同。對古典散文而言,有兩種意義:其一是與韻文相對,也就是除了詩、詞、曲、賦等文體之外,其他不押韻、不對仗、不重視音樂性不講求節奏感的散行文體,都是屬於散文;其二是與駢文相對,即不講究對偶、駢儷、用典的散行文體,均是散文。而現代散文的用法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別。所謂狹義的散文,是指純粹的美文而言,也就是抒情散文或小品文;而廣義的散文除了包含抒情散文以及小品文之外,它還包括雜文(方塊)、日記、文藝

評論、回憶錄、遊記文學、傳記文學、報導文學等,可以說,現代文學除了詩、小說、戲劇之外,其他的文體都屬於散文的範疇。 王鼎鈞創作數十年,著作等身,如果將其所有散文作品依照類別區分,可歸納為以下六類: 1.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話)、《碎琉璃》、《靈感》、《左心房漩渦》、《心靈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國人》、《山裡山外》、《看不透的城市》。 2.小品--《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意識流》、《隨緣破密》、《千手捕蝶》。 3.雜文--《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

4.創作理論--《文路》、《小說技巧舉隅》、《廣播寫作》、《講理》、《短篇小說透視》、《文藝批評》、《文藝與傳播》、《文學種籽》、《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 5.文藝評論--《兩岸書聲》、《滄海幾顆珠》。 6.自傳回憶錄--《昨天的雲》、《怒目少年》。 王鼎鈞借書評文序說出近來對文學的新見解,用雜文短論的方式表現了對社會現實的新觀察,以回憶錄寫下一生中感念的情義事蹟,不限一人一事卻有歷史國家之感,這些篇章所展現的藝術能量並不亞於他所寫的狹義美文,因此本論文擬採廣義的散文為論述範圍,除了討論王鼎鈞抒情散文和小品的卓越成

就之外,亦將分析王鼎鈞在雜文、創作理論、文藝評論、自傳回憶錄等方面的表現。 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即從相關著作與單篇論文加以分析、歸納、比較,再以散文理論和王鼎鈞的文學創作理念,進行內在與外緣的研究。從作家研究著手,以其自傳體散文作品、傳記資料和訪談記錄為主要分析對象,從作家處身的家庭背景、地理環境、時代環境、教育學習等客觀因素,探討作家的思想淵源、創作歷程,此即文學文本的「外緣研究」。另外再從作品研究部分著手,以其著作的主題內容和藝術手法為主要分析對象,以兼採各項散文理論的角度切入作品主題,勾勒出其散文內蘊的美感經驗和藝術形式,此即文學作品的「內在研究」。

本論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略述前人研究成果,並設定研究範疇及方法;第二章作家研究的部分,第一節先討論影響王鼎鈞散文創作的背景因素,分從山東原鄉、家庭背景、文學啟蒙、宗教信仰、時代環境五個面向著手,山東原鄉在討論地理環境與文化環境對王鼎鈞創作上的造就;家庭背景以討論父親母親的家教(包括身教、言教)對王鼎鈞的影響;文學啟蒙方面主要在介紹引領王鼎鈞進入文學之門的幾位恩師所帶給他的影響與啟發;在宗教信仰方面,他的文章有著廣博深厚的悲憫和泛愛,自然是受到了他基督信仰的影響;在時代環境這一方面,時代環境不但造成了他的生命轉折,也是他創作的動力來源以及寫作的題材。第二節再

介紹王鼎鈞散文創作的心路歷程,由於工作的關係,他以寫作報紙專欄起家,著名的「人生三書」便是結集而成的作品,後來有感自己受限太深,抒情能力恐將退化,遂轉型寫作抒情散文,由理性思考進入感性表情,使他作品中的情感帶有發人深省的寓義。第三節將介紹王鼎鈞的文學創作觀:「文章即說話」、「跨越文體的界限」、「卵生與胎生」、「突破與創新」、「意象的經營」、「題材取自人生」等六項,希望藉以了解王鼎鈞對文學創作的看法。 第三章在討論王鼎鈞散文的主題內容,主題是文學作品中整個形象體系所顯示出來的基本思想,也是作者立言的本意。筆者梳理王鼎鈞所有的散文作品後發現,大致上可分為三個主題--生命的智慧、

懷鄉的情節和時代的記錄。第一節「生命的智慧」,筆者將討論王鼎鈞有關勵志修養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王鼎鈞彷彿化身成為一名人生的導師,為人們啟迪智慧、修身養性,幫助那些在人生之路徬徨無知的人們解決問題。第二節「懷鄉的情結」,探討王鼎鈞關於思鄉說愁的作品,由於戰爭的緣故,他輾轉流亡到了異地,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使他無法忘懷故鄉的美好,引發他的思鄉愁緒,反映在他的文章作品中,隨著心境轉換,在不同階段,他的鄉愁屢有改變,不變的是他的懷鄉遊子的身份。第三節「時代的側寫」,探討王鼎鈞有關自傳性質的回憶錄以及筆下記錄的時代風貌,他回顧中國對日抗戰的那一段堅苦日子和當流亡學生四處為家的歲月,其中有血有淚,讀來不禁令

人憤慨。所記不僅一人一事,寫別人比寫自己還多,也是他對別人情義的一種回報,另外,他也觀察了六十年代台灣面臨轉型過渡期所發生的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心得感想,所以他的散文作品等於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變遷,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資產。透過這三節的分析,希望能掌握王鼎鈞散文的主題意涵。 第四章主要在討論王鼎鈞散文的藝術技巧,王鼎鈞為了擴充提升散文的藝術能量,向詩、小說、戲劇、寓言取經借火,使得他的散文作品成為融合各種文體特色的「嶄新」的實驗精品,在本章之中,筆者將試著找出王鼎鈞散文中到底運用其他文體的何種技巧,並且說明此種作法造成了怎樣的效果。他的散文有著如詩一般簡鍊的文字、音樂的節奏和

豐盈的意象;還運用了小說的表現技巧--以故事情節為結構、魔幻寫實的手法和意識流的描述;其中充滿了戲劇性的情節張力,以懸念引人目光、用衝突製造緊張氣氛,並在結尾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加上寓言式的隱喻和象徵的使用,使文章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更增添獨特的藝術魅力。第五章為結論,為本論文作一總結,主要在討論王鼎鈞對現代散文藝術的貢獻以及提出筆者在寫作論文時所發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