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練習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樣本也說明:句式練習(一) ... 修辭練習(一) ... 對偶是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關的兩個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 2.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江淑琳所指導 呂芝霖的 初探電視氣象新聞報導口語化 —以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報導為例 (2017),提出修辭手法練習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氣象新聞、口語化、質性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陳鳳如所指導 陳玉雲的 思考地圖運用在國小學童科學文章閱讀之成效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思考地圖、科學文章、科學閱讀的重點而找出了 修辭手法練習pdf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中华寻宝记小说版免费阅读 - 喜马拉雅則補充:好看吗; 12求推荐几本已经出版都市言情小说(喜剧最好); 13关于秘密的名言名句; 14时间是什么(要有顶真,排比,比喻修辞手法)4句; 15张爱玲传适合学生看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修辭手法練習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初探電視氣象新聞報導口語化 —以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報導為例

為了解決修辭手法練習pdf的問題,作者呂芝霖 這樣論述:

氣象科學是一門觀察科學,它提供某種方式讓科學家探索、推測其所觀察到的現象,並對觀察結果進行探討,氣象科學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當氣象主播在分析氣象預報時有一定困難度存在。相較於大氣科學專業外的一般閱聽眾,電視天氣預報則成了警惕他們氣候科學和天氣變化的知識來源,因此口語化的天氣預報除了可以讓閱聽人了解,當遇到災害時,我們面臨的風險及處境外,也可以加以防範災害的發生。綜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討氣象主播在轉譯氣象資訊時,如何將專業術語口語化,幫助閱聽人更容易理解天氣預報這門氣象科學。 本研究以蘇迪勒颱風作為研究個案,利用質性研究的主題式分析法,分別對中視、華視、民視、三立、中天、TVBS、東森等七

家電視台之氣象預報,歸類為以下三個主題,分別為「語意表達」、「詞彙類別」、「資料來源」,並搭配深度訪談,從中探討氣象專業術語,轉為口語化過程之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各家電視台在播報氣象新聞時,皆以「時間」順序作為主軸,利用颱風路徑走向,改變播報重點,且在七家電視台中,「華視」、「民視」、「TVBS」、「東森」四家電視台較口語化;「中視」及「中天」電視台對於專業術語口語化程度持平;「三立」電視台則較不口語化。至於詞彙類別的使用,「中視」、「中天」、「TVBS」、「東森」較喜愛用疑問句的手法反問觀眾;「華視」、「民視」、「三立」較常使用轉化修辭,將颱風擬人化。

思考地圖運用在國小學童科學文章閱讀之成效分析

為了解決修辭手法練習pdf的問題,作者陳玉雲 這樣論述:

摘要科學教育是國家競爭力及教育績效檢核的重要指標,為了扎根科學教育、培養科學素養,科學教育的對象已從昔日的科學精英培育,轉變為一般社會大眾及國小學童。而科學文章閱讀考量讀者的認知程度與生活經驗,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編寫圖文並茂的書籍或文章來介紹科學知識、概念、技能或思想,是推廣科學教育、普及科學素養的利器。在閱讀科學文章時,如何解構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及釐清概念間的關係,以利於科學文章的理解,Hyerle(2011)主張思考地圖的視覺工具是一項有效的策略。因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思考地圖運用在國小學童科學文章閱讀,對其閱讀理解、自然科學習成就的影響,進一步了解學童對此教學介入的反應及回饋。本研

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的準實驗設計,以苗栗縣某國小兩班三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其中一班接受思考地圖融入科學文章閱讀教學之實驗處理,稱為實驗組,計有25名學童;另一班接受一般科學文章閱讀教學的處理,稱為控制組,計有26名學童,合計51名學童。兩個班級的學童皆接受8週、每週2節課,共16節的教學。而後蒐集兩組學童在科學文章閱讀理解測驗及自然科學習成就的前測及後測資料,以前測結果為共變數、實驗處理組別為自變數、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和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後測結果為依變數,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比較兩組學童在科學文章閱讀教學成效的差異。進一步蒐集實驗組學童在不同教學處理階段的科學文章閱讀理解隨堂測驗,以教學

處理階段為自變數、前測及三個教學處理階段之科學文章閱讀理解的得分為依變項,進行重複量數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探究此教學介入的漸進效果。另外,對實驗組學童實施「思考地圖運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之意見調查表」,據以了解實驗組學童對此教學的反應及回饋。研究結果發現:一、實驗組學童接受思考地圖運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後,在科學文章閱讀理解測驗的得分高於控制組(F=5.87,p= M=61.19),表示此教學介入有助於提升學童的科學文章之閱讀理解。二、實驗組學童在科學文章閱讀理解上,前測及三個教學處理階段之科學文章閱讀理解的得分,達顯著差異(F=3.09,p M=69.20),可見思考地圖融入科學文章閱讀教

學,有助於提升學童對科學文章的閱讀理解,但初期未見顯著效果,需經一段時間的介入,方能看到教學成效,且其教學成效隨著教學介入次數的增加有愈來愈進步的趨勢。三、實驗組學童接受思考地圖運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後,在自然科學習成就的得分高於控制組(F=54.42,p M=86.10),可見此教學介入對自然科學習成就具增進效果。四、實驗組學童接受思考地圖運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後,有80%以上的學童覺得思考地圖能表達出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有助於科學文章的閱讀理解,且對自然科的學習有幫助;60%的學童覺得運用思考地圖來閱讀並不難,且80%的學童在同學協助、68%在自己獨力運作下,能畫出思考地圖;而有80%的學童

表示喜歡思考地圖融入自然課的學習方式,72%的學童覺得此方式適合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整體而言,實驗組學童對思考地圖運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持正向肯定的反應及回饋,唯需注意的是:仍有44%的學童不同意「運用思考地圖來閱讀並不難」,且76%的學童希望老師再多花一些時間講解及說明思考地圖。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教師運用思考地圖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時,需要歷經一段時間的引導,及至學童逐漸精熟、內化到獨立練習為止。此外,亦可嘗試將思考地圖應用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並進一步探討其教學的成效。關鍵詞:思考地圖、科學閱讀、科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