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豪磁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辛正倫所指導 黃健豪的 超導材料釔鋇銅氧化物熱電特性量測分析 (2016),提出健豪磁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釔鋇銅氧、熱電性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所 李佳言、曹龍泉所指導 鐘健豪的 應用於微流體之電磁力驅動往復式幫浦 (2012),提出因為有 電磁力、致動器、微型線圈、幫浦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豪磁鐵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豪磁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導材料釔鋇銅氧化物熱電特性量測分析

為了解決健豪磁鐵的問題,作者黃健豪 這樣論述:

西元1911年,科學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低溫4.2K時發現了汞的超導性質。超導材料具有零電阻、反磁性的特點,且可應用的層面相當廣泛,例如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超導磁浮列車所用的超強磁鐵……等。 本研究主要探討釔鋇銅氧材料的熱電性質,我們研究的溫度範圍區間為80K~320K,討論超導體於此溫度區間的電阻率、Seebeck、以及熱傳導的變化,並且嚐試以現有理論去解釋其變化趨勢,探討不同溫度對於YBCO的熱電性值影響。

應用於微流體之電磁力驅動往復式幫浦

為了解決健豪磁鐵的問題,作者鐘健豪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發展出一種以金屬材料為基礎的表面加工技術,此技術結合了顯影、蝕刻、電鍍、雷射加工、攻牙等製程。利用這些加工技術進而製作出電磁式致動器。並發展出有閥式電磁式幫浦。其致動器結構是由壓克力作為主體結構,線圈製作是利用軟性銅箔基材(Copper Clad Laminate,簡稱CCL) ,做為製作線圈的基層。當線圈通入交流電產生磁場,並驅動薄膜上的強力磁鐵產生位移,已達到致動的效果。再進而與腔體、流道、閥體接合形成有閥式電磁式幫浦,其微型線圈尺寸分別為線寬150 μm、線間距150 μm、匝線數為30匝,並量測其分別在不同串連線圈數目影響下產生的磁通量。在0.4 A電流下,串聯四層線

圈,最大的磁通量為5.35 mTesla,在與強力磁鐵距離1.54 mm時,可產生4625.6 Dynes的作用力,在交流電壓3V下,薄膜可以產生110.5 μm的位移,而幫浦在電壓3V、頻率15Hz下,能達到最快流率220.3 μl/s,此時揚程壓力為24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