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事件228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光州事件228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南榕基金會寫的 二二八與國際人權特展專輯 和和田春樹的 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和聯經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謝政諭所指導 陳霖的 威權到民主:救國團與「轉型正義」之探討 (2021),提出光州事件228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威權政治、民主政治、轉型正義、救國團、附隨組織、和解共存、歷史正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薛理桂所指導 余皇瑋的 我國政治類人權檔案開放應用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人權、人權檔案、檔案開放應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州事件228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州事件228,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二二八與國際人權特展專輯

為了解決光州事件228的問題,作者鄭南榕基金會 這樣論述: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1949年實施戒嚴,隨之而來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造成臺灣人民及社會的集體創傷,其負面影響仍未完全消弭。在國際人權的脈絡中觀察,統治者濫用國家機器「屠殺人民」的罪行,並非偶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及六四天安門事件、韓國的四‧三事件及光州事件、赤柬的波布對高棉人民的虐殺、智利獨裁者皮諾契特血腥鎮壓異己等,都是世人必須記取的教訓,才能避免此等悲劇歷史重演。 對歷史的失憶、對人權的無知,會導致臺灣人的自我迷失。沒有歷史的記憶、乃至於片面而偏頗的記憶,要如何記取教訓?要如何一起療癒?本次特展透過「二二八與臺灣民主化」、「突破威權的禁忌」、「世界自由人權人物

特寫」、「環視亞洲人權和平博物館」等四單元,連結二二八事件與臺灣民主化、住民自決意識的萌芽茁壯和言論自由破除二二八禁忌的過程,帶您認識自由、人權、民主的普世價值,體會使世界不斷向前邁進的人類精神資產。誠然,為二二八止痛療傷,需要臺灣所有族群共同努力,帶給社會正面的能量,誠實回顧過去,勇敢面對未來。   After the 228 Incident in 1947, in which thousands of Taiwanese civilians were arrested, executed, or disappeared by the KMT regime, martial law wa

s declared in 1949, and Taiwan suffered under a decades-long “White Terror”, the collective trauma of which Taiwan the country has yet to fully recover from.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we have time and time again witnessed the massacre of civilians brought by the government

’s abuse of the national apparatu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in China, the Jeju Uprising and Gwangju Uprising in South Korea, Pol Pot’s massacres of the Cambodian people under the Khmer Rouge, Augusto Pinochet’s bloody crackdowns on dissidents in Chile — these are all le

ssons which mankind must remember, so that such tragic histories may never repeat. If Taiwanese fail to remember history and remain ignorant of human rights, this will result in the nation becoming collectively lost. How can we learn from the lessons of history, when such history — as fragmentary as

it might be — is erased from our memory? How can we collectively heal our wounds? The present exhibition aims to connect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freedom,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with Taiwan’s history, covering the 228 Incident and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the rise of 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ight of free speech lifting the taboo of the 228 Incident, in a portrayal of mankind’s constant strive in this grand spiritual and historical legacy. The exhibition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228 Incident and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Breaking the taboos of authoritarianism”, “Profiles

of key figures in international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and “An overview of museums for human rights and peace in Asia”. The combined effort of all Taiwanese is needed to mend the wounds of the 228 Incident, and we hope to bring a positive outlook as we look back on the past with an honest eye, a

nd boldly face the challenges of our future.

威權到民主:救國團與「轉型正義」之探討

為了解決光州事件228的問題,作者陳霖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探討台灣威權時期到民主時期的救國團轉型過程,民主轉型後遇到的挑戰是轉型正義。本文主要探討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民主轉型的三個理論,藉由這三個理論,來得知轉型過程中所具備的元素,轉型前後的變化。第二部分是論證救國團是否為附隨組織,以及判決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第三部分是探討國外轉型正義的個案,如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南韓、南非,最後比較台灣的轉型正義差異性。 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首先蒐集國內與國外文文獻分析,再來以四個外國個案來比較台灣救國團個案。本研究結果發現,這四國個案中,與救國團最相近的個案為東德黨產法,如救國團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被追討人士與財務。從救國

團的大環境來看,筆者認為是藍綠之間對立的問題,由於救國團有國民黨的屬性與背景,所以產生國民黨附隨組織的爭議性,假如救國團個案是屬於轉型正義的個案,那是否可採行南非轉型正義方式,達到藍、綠雙方都能和解共存呢?

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

為了解決光州事件228的問題,作者和田春樹 這樣論述: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北韓及俄國史權威和田春樹 細數七十年來北韓的掙扎與失落,揭開其六○年代後的神祕面紗     第一本揭露金氏王朝自建國以來,無限膨脹權力背後的政治祕辛   唯一自建國增補至金正恩時代的詳實歷史,   完整剖析金氏三代如何從朝鮮人民的革命同志神化為民族的父親   北韓又如何從熱血抗暴的革命國度成為孤立詭譎的冷戰化石     拋開片面零碎的新聞,完整了解周旋於中國、美國、南韓、日本之間的神祕政權   披露金正恩統治下的權力鬥爭,了解北韓獨一無二的「先軍政治」     作者和田春樹自1932年金日成參與滿洲抗日武裝鬥爭開始,論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韓戰、戰後之復興及社會主義

的影響、金日成的主體思想與游擊隊國家的成立,乃至金正日統治期間,如何面對經濟危機、控制軍隊、並與蘇聯及中國建交。最後再討論北韓與美國、日本及南韓反覆無常的外交關係,以及金正日死後的北韓局勢。   《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特別之處在於,目前解讀北韓歷史的書籍,多半集中在1960年代以前的抗日建國與韓戰。進入1960年代之後,蘇聯、東歐、中國、越南、古巴的大使們會齊聚一堂做意見交換,但是無人對北韓擁有更深入完整的情報。而作者依靠朝鮮勞動黨的內部資料、舊東德大使館所藏的文件檔案,以及脫北者的證詞,才能建構完善這個孤立排外國度的政治局勢。更重要的是,作者為台灣中文版增補了分析金

正恩時期政治局勢的篇章,從金正恩順利完成權力交替繼承,到他發射人造衛星與第三次核試爆而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更論及他整肅自己的姑丈張成澤,以掌控軍權並完成軍方人事的世代交替,可說是在片段新聞及脫北者的口述記錄外,唯一以嚴肅政治、史實的深度及廣度討論北韓現況的著作。 作者簡介 和田春樹(Wada Haruki)   1938年生於大阪,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歷任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所長,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專攻為俄羅斯、蘇聯史、現代朝鮮研究。2010年為韓國全南大學授予金大中學術獎。和田同時也是國際市民運動家、日朝國交促進國民協會事務局長。   其

著作《日俄戰爭  起源與開戰》(上、下,岩波書店)獲2013年韓國坡州圖書獎著作獎,其他俄羅斯、蘇聯史著作包括:《尼古拉‧羅素──超越國境的民粹派》(上、下,中央公論社)、《作為歷史的社會主義》(岩波新書)、《恐怖政治與改革──亞歷山大二世被暗殺前後》(山川出版社)、《某種戰後精神的形成1938-1965》(岩波書店)。北韓相關著作有《金日成與滿洲抗日戰爭》、《北韓──游擊隊國家的現在》、《北方領土問題──歷史與未來》、《韓戰全史》等書。 審訂者簡介 朱立熙   1954年生於台中,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延世大學大學院史學科,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所日本研究碩士。現任「知韓苑」創

辦人兼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新聞系兼任講師。著有《漢江變》、《再見阿里郎》、《韓國史》、《南北韓‧統一必亡》、《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從韓國518看台灣228》等書。 譯者簡介 許乃云   1987年生,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畢業。從小喜愛日本文化,因而學習日文,進而從事日文翻譯。希望透過翻譯與讀者們一同增廣見聞,豐富人生。譯有:《咖啡狂的筆記》、《金正日與北韓問題》、《理查班德勒博士親授:從工作中成就自我的七大NLP技巧》等。 台灣版前言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地圖   序章   第一章 金日成與滿洲抗日武裝鬥爭(一九三二─一九四五) 金日成的生長/吉林時

代的金日成/滿洲抗日武裝鬥爭的開始/祖國光復會與普天堡戰役/東北抗日聯軍的危機/前田部隊全滅/越境入蘇/第八十八特別旅/朝鮮工作團決定/歸國   第二章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一九四五─一九四八) 從日本統治下解放/蘇聯軍的占領/蘇聯的占領方針/共產主義者/金日成的登場/北分局第三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土地改革/蘇聯式人事制度/勞動法令、男女平權法/朝鮮勞動黨的誕生/創軍的準備/北韓人民委員會成立/南方革命基地/經濟建設的成長/美蘇共同委員會決裂/朝鮮人民軍與憲法案/單獨選舉與分裂國家的誕生   第三章 韓戰(一九四八─一九五三) 國土完整與北伐統一/北韓的意欲與大國的

壓制/展現邁向武力統一的意志/尋求開戰許可的北韓/史達林的go sign/金日成訪問蘇聯與中國/三階段的作戰計劃/開戰/聯軍統合司令部與仁川登陸作戰/中國決定出兵/美中戰爭開打/一進一退的攻防/推動停戰會談/停戰會談開始/戰爭的最後階段/與史達林再次會談/簽署停戰協定/大量犧牲/金日成的政治勝利   第四章 復興與社會主義化(一九五三─一九六一) 戰後復興與社會主義各國的援助/中國軍駐留/重建經濟/穀物收購危機/南日聲明的餘波/蘇聯派批判的開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另一個十二月會議/批判史達林的影響/金日成不在,反對派集結/八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反對派的敗北/蘇聯、中國的介

入/九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蘇聯派、延安派的壓制與流放/社會主義體制的成立/中國軍撤退/來自日本的歸國船隻抵達/主體宣言/同時簽署兩個相互援助條約/勝利者大會   第五章 游擊隊國家的成立(一九六一─一九七二) 當初的前提/位於中蘇對立之間/日韓條約與韓國派兵越南/金日成推出主體思想/與中國的關係冷卻/採取南朝鮮革命路線/確立唯一思想體系/以抗日游擊隊員身分活下去吧/主體思想與游擊隊國家的成立/與越南的距離/派遣武裝游擊隊至南方/統一革命黨的組織與消滅/游擊隊作戰失敗/中朝關係改善/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七‧四共同聲明/一九七二年憲法修正   第六章 劇場國家的明與暗(一九七二─一九八二) 金

正日的登場/被指定為繼承人/修正經濟政策與大量進口大型生產設備/從飛躍的失敗到危機/與經濟危機戰鬥的游擊隊國家/「用抗日游擊隊的方式」/「速度戰」的現實/韓國發生民主化運動/兩個綁架作戰/韓國的政變與自由光州/第六次黨大會與十大展望目標/巨大紀念碑的建築/家族國家論   第七章 危機與孤立之中(一九八三─一九九四) 仰光爆炸事件與三方會談的出現/訪問蘇聯與東德/調整中蘇關係、南北接近/合營法與合營企業/「社會性政治生命體」論/白頭山密營神話/主體農法的困境/蘇聯的經濟改革與漢城奧運/大韓航空班機爆炸事件/日本與北韓的交涉/盧泰愚的積極外交/北韓捲土重來/冷戰結束,韓蘇建交/化解危機的方法/金丸

‧田邊代表團訪問朝鮮/日朝開始交涉/核子問題與「李恩惠」問題/非核化的共同聲明/蘇聯的終結/北韓的經濟水準/北韓經濟的崩潰/新特區的設立也無法實現/金正日繼承的準備/中韓建交/核子王牌與美朝交涉/傳統國家論/一九九四年的戰爭危機/戰爭危機與迴避   第八章 金正日的「先軍政治」(一九九四─一九九九) 金日成之死/繼承的困難/掌握軍隊/自然災害與糧食危機/苦難的行軍/飢荒與大量死亡/正規軍國家的成立/因憲法修正而生的國防委員會/南北經濟交流的開始/建立強盛大國目標/「先軍政治」的自我認識   第九章 激盪中的北韓(二○○○─二○一二) 與俄國關係正常化/南北首腦會談/美國與北韓接觸/提倡新經濟政

策/探索改善日本與北韓關係的方法/經濟改革/日朝首腦會談與日朝平壤宣言/兩國關係因綁架問題觸礁/核子問題與六方會談/小泉首相再度訪問北韓/核子武裝的意圖/期待遭背叛/二○○五年九月六方會談聲明/核試爆與經濟制裁/日朝停止貿易往來/美、日與朝再次接觸/金正日生病/強化與中國的合作/發射人造衛星與憲法修正/核試爆與柯林頓訪朝/貨幣改革失敗與天安艦事件/第三次黨代表會議/金日成誕辰一百年/延坪島砲擊事件/強人領袖之死   補章 進入金正恩時代 完成權力繼承/遺訓統治與領導人的新風格/整肅李英鎬/發射人造衛星與第三次核試爆/軍方人事的世代交替/正常化與中國的協議/馬息嶺滑雪場開幕及新年文告/整肅張成澤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大事年表 前言 台灣版前言   我在一九九一年第一次訪問北韓,社會科學家協會的歷史學者等著與我討論。負責招待的黨史研究所所長姜錫崇對我說:「你的研究都有資料做根據,這點很好。」而那些等著跟我討論的人,也都是以資料為基礎進行討論。對於我的問題,回答都很直接,也會直接給我批評指教。只要是歷史學家,不管是哪國的人,都有相同的煩惱,帶有相同的氣質。在平壤飯店的會議室,我感受到這件事,然後不自覺地感到興奮。我們無法輕易理解北韓這個國家所走過的艱困道路,以及人們緊張的生活方式,但我相信同樣身為人類,能夠理解的部分也不少。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寫了這本書。   在書接近完成的

時候,金正日委員長去世了。身為日本人的我,過去十年間殷切期盼能夠實現日朝外交正常化,對於鄰國領袖的死,我抱持著悲痛的心情。我以二○一二年四月在東京出版的《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為強人領袖之死畫下句點。距金正日之死已過了兩年多。繼任的金正恩於二○一二年四月成為黨的第一書記及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幾乎繼承了父親金正日的所有職務。不久後發生的輔佐金正恩之人事更迭案也受到注目。李英鎬及金正角下台,改由非軍人出身的崔龍海擔任軍總政治局長,晉身為黨與軍隊的第二人。二○一三年十二月,金正恩逮捕了時任黨政治局委員及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的姑丈張成澤,並將其處以死刑,罪名是「反黨反革命的宗派

行為」。而崔龍海也辭去軍總政治局長一職,改由黃炳瑞擔任。經過一連串的事件,金正恩使自己的地位「名符其實」,確立了唯一的領導體制。而以黨政治局為中心的黨國體制早已開始運作。這位年輕的領導者將如何帶領混亂的北韓前進?北韓的未來仍處於不明朗的狀態。關於這個部分,我在中文版裡多加了一章〈進入金正恩時代〉加以說明。   本書是我首次在台灣出版的著作,旨在減緩東亞及東北亞的緊張關係,建立和平。若是本書能讓台灣的讀者對北韓有更理性的認識,將是我的榮幸。 第六章 劇場國家的明與暗(一九七二~一九八二) 金正日的登場 金日成是游擊隊的司令,全民為游擊隊員,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

稱此一游擊隊國家為「劇場國家」。他認為劇場國家的特色是:行使權力本身為一種儀式,將國家當成一齣戲來表演。而北韓的游擊隊國家,是現代前所未見的劇場國家。游擊隊國家既為劇場國家,就需要設計師及表演者。而負責這些角色的,正是首領的兒子金正日。 一九七二年,金日成迎接了人生的第六十個年頭。從幾年前開始,金日成的身邊就出現不少建議他應該要思考繼承人的聲音。而他的兒子,金正日的存在浮上了檯面。金正日出生於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母親金貞淑為抗日游擊隊的女隊員,現在則寫作金正淑。金正日是滿洲抗日聯軍逃至蘇聯領土內的野營區時,在游擊野營地出生的孩子。解放後,金正日與母親追隨提前歸國的父親的腳步,於一九四五年年底

回到朝鮮。母親金正淑於一九四九年去世,留下金正日與小他四歲的妹妹金慶喜。韓戰爆發後,滿八歲的金正日前往中國避難,過著不安的每一天。之後他在一九五二年回到朝鮮,進入萬景台革命學校就讀。他只在這裡讀了一年,就轉到普通的初高級中學,於一九六○年進入金日成綜合大學,並於一九六四年畢業。 畢業後,金正日進入黨中央委員會組織指導部,開始在擔任部長的叔父金英柱的手下工作。一九六五年他跟隨父親前往印尼,一九六六年升任組織指導部中央指導課責任指導員。他在一九六八年指導整修普天堡戰役遺跡一事廣為人知。於一九六九年擔任黨宣傳煽動部副部長,並指導電影《血之海》的製作工作。他在電影製作方面相當活躍。在建立游擊隊國家的過

程中,金正日提出「主體思想」為唯一思想體系的主張,在黨內各部門機關嶄露頭角。 一九六○年代後半,有一部分人視金日成的弟弟金英柱為繼承人,但是金英柱體不好,也未參與過游擊隊戰爭,在滿洲派的元老幹部看來,比起只有莫斯科留學背景的弟弟,在游擊隊營區出生的兒子比較適合擔任繼承人。有不少人說金正日很厲害,在一九七○年第五次黨代表大會的準備過程中,很多人提出至少應該讓金正日擔任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但金日成說兒子還太嫩,因而拒絕了此事。

我國政治類人權檔案開放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光州事件228的問題,作者余皇瑋 這樣論述:

我國自1996年舉行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選舉,亦是第一次的公民直選,象徵著我國已成為民主國家。惟一個健全的民主國家,同時也必須處理過去不正義政府的問題,也就是履行轉型正義。而檔案本身作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歷史紀錄,更是與轉型正義密不可分,惟此類人權檔案之形成脈絡、相關法律以及其開放應用之困難,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性。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三項:一、分析我國現行法規對於處理政治類人權檔案之發展與內容。二、以國外人權檔案開放應用之經驗,作為學習對象與參考。三、探討我國人權檔案開放應用可能面臨之難題。本研究主要透過深度訪談法,訪談我國人權檔案典藏單位、專家學者以及受難者與受難家屬。訪談內容涵蓋

人權檔案典藏概況、人權檔案應用方式、相關法律看法、人權檔案開放應用態度,以及其他意見等。共邀請到13位受訪對象,其中1位採用書面回覆未實際參與訪談,共計取得13份質性資料。再輔以文獻探討整理人權概念、我國人權發展脈絡、我國人權檔案開放應用相關法律以及檔案理論與實務後,將結果綜合分析,藉以探討我國政治類人權檔案開放應用,以作為實務推行之參考。研究結果歸納為三大點共十二項,在法律方面包括:(一)另立《政治檔案條例》之必要性與成效性存在意見分歧;(二)補償文書符合人權檔案之定義,但不屬於我國《政治檔案條例》所定義之政治檔案;(三)「政治檔案」此一名詞用語尚有調整空間,且定義須適切;(四)《促轉條例》

與《檔案法》無明顯衝突;(五)《個資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約束人權檔案之開放應用;在國外做法方面包括:(一)德國在人權檔案開放應用與加害者身分處理方面成熟穩健;(二)西班牙《歷史記憶法》與歷史記憶文件中心的特點;(三)曼德拉博物館、南非歷史檔案館相仿之檔案館;(四)韓國歷史脈絡與518紀念基金會之發展,適合成為我國參考方向;在難題方面包括:(一)人權檔案典藏單位受到人力、預算、職權與典藏政策限制;(二)我國人權檔案之形成背景、組成與個資問題複雜;(三)受難者逐漸凋零,進行檔案授權與口述歷史時間緊迫。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五點建議:一、消除《政治檔案條例》分歧;二、檢討《個資法》與《國家機

密保護法》;三、參考德國做法,考慮公開加害者身分;四、整合二二八基金會與人權館兩者資源,並效仿518紀念基金會之作法;五、協助民間設立非營利性質之人權歷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