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奎煥,南霄兒寫的 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和陳浩基,譚劍,莫理斯,文善,黑貓C,望日,冒業的 偵探冰室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游擊文化 和蓋亞所出版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林素幸所指導 蔡政杰的 高其佩的生平與繪畫研究──兼論高秉《指頭畫說》的成書 (2021),提出光州 1 號 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其佩、指頭畫、文人畫、高秉、《指頭畫說》。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謝政諭所指導 陳霖的 威權到民主:救國團與「轉型正義」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威權政治、民主政治、轉型正義、救國團、附隨組織、和解共存、歷史正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州 1 號 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州 1 號 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為了解決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作者郭奎煥,南霄兒 這樣論述:

韓國作者專為臺灣人所寫的首爾故事 捨棄觀光的視角,卸下首爾的妝容,探索城市的真實紋理 依循拾荒者的足跡,拾起首爾地景中的叛民碎片,踏上一場議題漫遊之旅     本書挑選了臺灣人最常造訪的19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聚焦於首爾各地微小的「反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亦復如是。本書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      第一部〈他者∕我們–1〉著眼於首爾與外部、韓國與世界的關係。自19世紀以來,朝鮮半島與外部勢力發生了各種衝突與交流,作為首

都的首爾親身經歷了這波浪潮。從漢城到京城,從京城到首爾,改名換姓的歷史總會在關鍵之處瞥見「外國」的身影。在第一部中,我們藉由韓國華僑的故事(明洞)、與日本的歷史鬥爭(宮殿∕景福宮)、與美國的微妙關係(龍山美軍基地),揭開首爾的多元面貌。     第二部〈江南,慾望之境〉描寫了在首爾堆疊的韓國慾望。1963年以前,江南仍是個滿布稻田、牛車穿行的農村地區,如今此地卻已成為韓國的慾望象徵,第二部描寫了這些慾望。江南的開發與仕紳化(新沙洞林蔭大道);外貌至上主義與整形熱潮中的性別議題(江南站10號出口);文化工作者的貧富差距與極端競爭(淸潭洞K-Star Road);對一流大學的偏執與教育資源

的落差(大峙洞補習街)。     第三部〈首爾的日常與片斷〉著眼於慾望所造就的陰影。韓國經濟起飛時期的慾望打造了今日的江南,然而這些慾望的黑影卻也壟罩著首爾。在第三部中,我們遊走於夜幕低垂的首爾地景。不受慾望資本所青睞的地方(水色);套房公寓屋主為了自身利益,阻撓大學校方興建宿舍的奇聞(新村合宿街);在窄小房間中努力撐出日常餘裕的考試村(鷺梁津考試村);與大型超市抗衡以求得立錐之地的傳統市場(南大門市場);備受抨擊、疏遠與排除,老人與男同志的據點(塔谷公園與鍾路三街);自殺的意義與現場(麻浦大橋)。     第四部〈保存與剝製,開發與再生〉描繪了慾望的風暴過後,頓失依循的首爾。當

經濟起飛的榮景不再,都市的戰略便從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轉向土地的高階開發。過程中,各方立場南轅北轍,在保存與剝製之間游移,而首爾正處於這場爭奪的核心。我們將在第四部一一探究這些地方。傳統商業化與常民生活的衝突(北村韓屋村);在主事者強烈的意志與推進之下,大肆進行的都市整頓(清溪川);工人的街角與故事(昌信洞縫紉村與全泰壹)。     第五部〈他者 / 我們–2〉進一步描繪內部的他者與我們。政治權力與資本力量縝密交織,人們在此過程中區隔出「他者與我們」。有別於地理上的區分,這種區隔劃出了一條嶄新的界線,將勾結與疏遠、加害與被害、執行與驅逐一分為二。因政商勾結而不斷擴大的資本堡壘(蠶室的樂天

,樂天的蠶室);國家安全企劃部橫行國家暴力的痕跡(南營洞與南山);都市與權力的冷酷,將拆遷戶連根拔除(龍山慘案現場)。我們將藉由這些場景走入邊界。   名人推薦     (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主編   阿潑│文字工作者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   楊智強│記者   鄭凱文│日日春放送局(韓國獨立音樂評介粉絲專頁)   好評推薦     「《翻轉首爾》首先以中國、日本與美國在城市中的歷史性現身,來架設國族尺度的他者∕我們的理解框架,立即令人揣想臺灣的類似處境及

其相應的空間區位。接著,首爾的江南新市區對照著臺北東區,以及林蔭道商圈、仕紳化、整形美容聖地、補習街、廉租房間、老人、性工作者與同志、大學周邊景觀、都市更新與拆遷抗爭、時尚專區與成衣產業、橋梁自殺勝地、河川景觀化,以迄財閥權勢、國家暴力與民眾生存的另一層他者∕我們框架,無一不有臺北和臺灣的版本。於是,讀者在跟隨書中敘述而進入首爾時空逡巡之際,臺北也會不斷以疊影姿態浮現。換言之,《翻轉首爾》不僅以19個場景帶領我們穿梭首爾,考掘觀光符號之外的歷史地理和人性試煉,也誘使我們反身思索,甚至重新體驗臺北的人文風景。」——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原帶著探討議題的預期心態

閱讀,以為只會看到『叛民』的批判性,不料,卻收穫了一本對歷史與社會議題帶著深切情意的『都市物語』。作者善於爬梳都市的皺摺紋理,並在此中拉出當代議題,例如勞動、商業、性別,甚至是自殺,皆清晰有據,讓歷史與當代於這方空間中對話,並展現不同層次的深意。我尤其讚嘆作者筆觸的文學性,以及章節文末留下的哲思,讓人低迴不已。」——阿潑(文字工作者)     「包括臺灣人在內的觀光客,喜歡來首爾旅遊,但其目的不外乎是購物和品嚐美食、追星和體驗韓流魅力,卻多半不知曉雙腳所踏上的各個景點,成形為現在這副模樣的各種因素。《翻轉首爾》這本書,一一探尋今日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首爾各處,是如何在時代與世代交織下生成

,這背後有各種政治、經濟與社會因素,引發諸多人情冷暖與悲歡離合,逐漸積累成首爾的樣貌。《翻轉首爾》記錄了許多連住在這裡9年跑新聞的我,還不見得曉得或可清楚解說的都市發展現象,這本書是能夠幫助您深度了解南韓的一面鏡子。」——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明洞、江南、還有清溪川等,19個大家熟悉的景點,背後居然有這麼多故事。作者帶著讀者一路走過李氏朝鮮的興盛衰落、日殖時期的愛恨情仇、軍事威權的傷痛記憶,最後結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差距。作者不時拿這些地點與議題跟臺灣做比較,讓讀者在看似遙遠的距離中,找到最貼切易懂的解釋。這本書能讓曾造訪首爾的旅客,浮現想要再回去一探究竟的動力;也能協助

從未到訪首爾的讀者做足功課,來趟絕非走馬看花的深度之旅。推薦本書給喜愛韓國,或是還不認識韓國的你。」——楊智強(記者)     「這是一本專為臺灣人所寫的首爾進階文化導覽。隨著訪韓次數增加,臺灣遊客會明白在明洞、景福宮、東大門之外,這座城市還有更多有意思的街區及故事。作者不只介紹 19 個街區的前世今生,更帶出臺灣青年同樣會遇到的議題──諸如新村與居住正義、江南與女性主義。此外,本書作者與臺灣淵源頗深,從明洞華僑的故事,再到中華民國與臺灣之間的微妙關係,交代得十分細膩,這在大部分介紹韓國的作品中較難見到。」——鄭凱文/日日春放送局(韓國獨立音樂評介粉絲專頁)

光州 1 號 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00:17:02)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00:28:50) ▶ 1949-MAY. 20 臺灣實施戒嚴 / 《返校》Detention
(00:58:59) ▶ 1927-MAY. 21 林白飛越大西洋 /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 Louis
(01:08:26) ▶ 1990-MAY. 22 Win. 3.0 發佈 / 《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01:18:03) ▶ 1951-MAY. 23 「和平解放」西藏 /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01:39:06) ▶ 2006-MAY. 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18 ~ 5/24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YswBJUtbdnY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7av7di9t908626v9us73y/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1980年5月18日到27日之間,韓國民眾在光州發起民主運動,希望政府下令擴大的戒嚴令能夠解除。當時總攬軍政大權的全斗煥下令軍隊進入光州暴力鎮壓,流血衝突擴大。直到民主派領袖金大中被捕後,光州民主化運動才以平民165人死亡的悲劇收場。
.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是目前《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的劇情時間最早的一部,也是星戰創始人 喬治盧卡斯睽違16年後再度推出的星戰系列作品;故事描述了銀河共和國的一場貿易衝突意外發現了某種黑暗勢力正蠢蠢欲動。
.

▶ 1949-MAY. 20 臺灣實施戒嚴 / 《#返校》Detention

520聽起來是個非常浪漫的日子,也或許是固定的總統就職日,但在82年前,1948年,國共內戰持續升溫而實施了第一次全國戒嚴令,並在隔年宣布台灣省全境進入戒嚴狀態,開始了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
.

▶ 1927-MAY. 21 林白飛越大西洋 /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 Louis

美國飛行員 查爾斯林白,在1927年5月20日駕駛著單引擎飛機 聖路易精神號從美國紐約羅斯福飛行場起飛,隔日在法國巴黎的勒布爾熱機場降落,完成了歷史上首位單人不著陸飛行跨越大西洋的壯舉。
.

▶ 1990-MAY. 22 Win. 3.0 發佈 / 《#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0年5月22日,微軟公司出品了Windows3.0作業系統,是第一個獲得商業成功,並且能夠與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相抗衡的作業系統產品,也是控制台、小作家、小算盤、小畫家、接龍遊戲等經典輔助軟體問世的起點。
.

▶ 1951-MAY. 23 「和平解放」西藏 /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1950年,在經過大約半年來的混亂局勢,國共內戰後的西藏一直向國際求援尋求獨立的可能;到了隔年初,中共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西藏才和中共簽下和平協議,中共也對外宣稱「和平解放」西藏。
.

▶ 2006-MAY. 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高其佩的生平與繪畫研究──兼論高秉《指頭畫說》的成書

為了解決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作者蔡政杰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清初畫家高其佩(1661 - 1734)為研究對象,旨在梳理高氏的生平、思想與藝術生涯發展。高其佩出自鐵嶺高家,該氏族自晚明起多有人丁投奔後金勢力,並在清代得到朝廷重用。高其佩在高家的餘蔭下,自青年時便得以出任知州,爾後更累官至刑部右侍郎、正紅旗漢軍都統。  高其佩一生多次出任官職,其亦認同自身為文人。然而,文人的身分卻與其審美與創作愛好相互掣肘。在康熙朝正統畫派、文人畫家普遍追捧對南宗正派筆法傳衍之際,高其佩的創作養分不僅根源於世俗、職業繪畫的風格與題材。尤甚者,他更捨棄了自唐代張彥遠(815 - 907)以降文人畫論賴以為繪畫本體的筆蹤,而以手指沾墨進行創作。然而,其種種鶴立

雞群的手法與思想卻招致其他文人同儕的傾軋與非難。  本論文以為,正是高其佩種種特出於其時主流文人畫論的審美、雅俗與繪畫理論觀點,使之終其一生的指畫創作皆在反覆與文人畫傳統進行辯證與對話,從而聲明自身為文人畫家的合法性,最終更擴展了文人畫的思想。然而,高其佩的文人畫理念在其當代並未產生濃墨重筆的影響。另一方面,出於自身對繪畫去物質性的概念,高氏中晚年時大量地應畫導致部分作品的品質下降。加之贗品與真品的混雜,自18世紀中葉起,人們對於高其佩創作的真實面貌與成就已產生疑義。對此,高秉(1721 – 1775以後)寫作了《指頭畫說》企圖導正世人對於其從祖父乃至於指畫創作的誤解。再者,高秉寫作《指頭畫說

》的總總資訊來源,多半反映著中晚年的高其佩藝術形象,此也致使該書的內容多與高其佩早年的創作面貌不相吻合。

偵探冰室套書

為了解決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作者陳浩基,譚劍,莫理斯,文善,黑貓C,望日,冒業 這樣論述:

  《偵探冰室》   陳浩基、譚劍、文善、黑貓C、望日、冒業   六位香港作家齊聚偵探冰室,這是只屬於香港的推理盛宴!   所有謎團背後,都揭示了最急迫的生存困局。   二樓書店、重慶大廈、李氏力場、動漫節、窄小劏房、香港地鐵   荒誕罪行無所不在。   譚劍〈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來自非洲的十二人暗殺小組悄悄入駐重慶大廈,追殺一名藏匿在內的非洲廚師,並封鎖所有出入口,救援者該如何在七十二小時內讓他逃離生天?   文善〈李氏力場之麻雀移動事件〉、〈李氏力場之欠交功課事件〉   八號風球高高掛起,一切謎團卻漸漸浮現……   一名背景神祕的中國學生,為何每逢懸掛八號風球的週末,隔日必

定欠交作業?   陳浩基〈二樓書店〉   老牌獨立書店店主懷疑書店打烊後有小偷潛入,但並沒有任何財物損失,是她的錯覺?還是小偷另有目的?或者……跟她賣的某些書有關?   黑貓C〈太陽黑子少年少女〉   動漫節Cosplay會場驚現怪盜!   扮演戰士的少年、扮演偵探的少女、扮演女巫的仙女座人、扮演公主的偽娘、扮演犯人的小孩,五名Cosplay網友首次會面,便要一同解開謎團,找出凶手……   冒業〈來自地下〉   港島線理應空無一人的回廠車廂,卻出現一具男屍,身上的車票只從朗屏搭至天水圍,而不久前與死者碰面的三人都聲稱見過他。究竟誰在說謊?誰是凶手?   望日〈豪宅〉   港島南區某豪宅

發生命案。疑犯與死者同居但沒任何親屬關係,也沒有過往恩怨。他為何自首承認自己是凶手?又為何突然在審訊後推翻自己的供述?   《偵探冰室・靈》   死因無可疑,線索全數歸「靈」!   比起靈異,現實更令人不寒而慄⋯⋯   陳浩基、譚劍、莫理斯、黑貓C、望日、冒業   以香港本土元素為主體,無理可推的靈異推理故事集!   黑貓C〈幽靈耳語〉   一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寧靜古村,少年少女接連自殺。   警方不理會,村人抗拒政府介入,當地人口中的「幽靈耳語」是怎麼回事?被鐵絲網層層圍繞的封閉山村,為何如此陰森又邪門?   莫理斯〈萬米高空亡者分身事件〉   知名模特兒被發現暴斃在高空航班上,卻有

記者同時拍到她出現在「百萬人塞爆機場」的示威活動現場。   隨著輿論風暴愈演愈烈,這樁分身謎案也愈發疑點重重⋯⋯   冒業〈女兒之死(外傳)〉   聲稱穿越時空,來自未來的女鬼,劈頭就請他協助阻止未來的自己被殺害。在不知凶手何人的情況下,他只能跟著尚在人間的當事人一起走上煙霧瀰漫的元朗街頭。   但對抗爭一無所知的他沒想過,衝鋒陷陣於前線,到底有多麼致命⋯⋯   陳浩基〈陰陽盲〉   當所有人都有陰陽眼,看不到另一個世界的「陰陽盲」,反而成了異常。   隔壁班同學意外死去,明明周圍有這麼多人看得見、聽得著,鬼魂為何偏偏纏上他這個陰陽盲?   當整個世界都對死亡習以為常,他該怎麼為亡者發聲?

  望日〈那陣揚起黃色斗篷的陰風〉   為了悼念逝去的同路人,一群深水埗的商家合作發起換購逝者模型的活動。   可隨著詭異陰風獵獵、模型手腳不斷地離奇消失,除了無形的鬼,還有什麼理由能解釋這一切呢?   譚劍〈禮義邨的黑貓〉   儘管不同勢力的黑幫瓜分了這一帶公共房屋,她卻從沒考慮搬家。直到某天夜裡回過神,她發現自己竟已死去並成為鬼魂。   生者被誤導,其他亡者漠視不理,調查處處受阻,她該怎麼找出殺死自己的真凶?   《偵探冰室・疫》   當防疫措施,成為罪惡的行凶道具⋯⋯   打疫苗、限聚令、防疫隔離、病毒檢測、圍封行動   陳浩基、譚劍、文善、莫理斯、黑貓C、望日、冒業 七偵探齊

聚「偵探冰室」   結合香港元素和疫症主題,無常理可推的推理故事集!   陳浩基〈疫下都市異聞.怪鄰〉、〈疫下都市異聞:雙屍〉   因疫情居家上班的陸安冬,無意中發現鄰居的怪異現象——往返住家,卻從來不曾在大廈電梯和大堂監視器中留下身影⋯⋯   冒業〈東方之珠謀殺案〉   佐敦封區,所有居民強制採檢。但員警在破門進入一名不合作女子的住宅後,發現的卻是一具冰冷的屍體。網上甚至傳出封區前她還活著的爆料影片⋯⋯   譚劍〈樂景灣的鱷魚〉   導遊阿仁因疫情生計大受影響,鬼迷心竅地和兩位同夥前往大嶼山某豪宅偷竊。而他們也許會寧願失風被逮⋯⋯   莫理斯〈隔離密室直播殺人事件〉   在酒店隔離的

某基金創辦人,竟在一場直播訪談中被殺。酒店的各種安保設施,讓現場成為雙重密室,真凶是如何犯下這宗不可能的謀殺案?     望日〈離人〉   新病毒來勢洶洶,城市中失蹤人數暴升,光州街圍封。而黃彥樂覺得自己才是圍封的真正目標,他如果不想「被消失」,就得逃出重重封鎖⋯⋯   黑貓C〈清零〉   與世隔絕的隔離營,第一天就狀況頻出。「不想死就逃」的警告紙條神祕出現,血淋淋的命案接連發生。被分配到同一單位的七人能往哪逃?   文善〈移民前夕〉   移民加拿大的前一晚,最後一次的溫馨家聚,父親所道出那件牽掛六十年,因歷史浩劫而逃往異地的往事,為何讓他如此恐懼? 本書特色   ★香港首本以本土元素

為主體的推理合集!   ★香港出版雙年獎文學及小說出版獎   ★台灣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本套書收錄:《偵探冰室》、《偵探冰室・靈》、《偵探冰室・疫》  

威權到民主:救國團與「轉型正義」之探討

為了解決光州 1 號 線的問題,作者陳霖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探討台灣威權時期到民主時期的救國團轉型過程,民主轉型後遇到的挑戰是轉型正義。本文主要探討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民主轉型的三個理論,藉由這三個理論,來得知轉型過程中所具備的元素,轉型前後的變化。第二部分是論證救國團是否為附隨組織,以及判決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第三部分是探討國外轉型正義的個案,如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南韓、南非,最後比較台灣的轉型正義差異性。 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首先蒐集國內與國外文文獻分析,再來以四個外國個案來比較台灣救國團個案。本研究結果發現,這四國個案中,與救國團最相近的個案為東德黨產法,如救國團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被追討人士與財務。從救國

團的大環境來看,筆者認為是藍綠之間對立的問題,由於救國團有國民黨的屬性與背景,所以產生國民黨附隨組織的爭議性,假如救國團個案是屬於轉型正義的個案,那是否可採行南非轉型正義方式,達到藍、綠雙方都能和解共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