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汎森寫的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 和唐博的 明朝皇帝回憶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司基本資料- 百鴻未上市櫃股票資訊網0911-132-550 未上市 ...也說明:光隆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資料. 公司全名. 光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臺中市大雅區西寶里雅潭路三段472號. 資本額. 1.7000 億元. 公司網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吳桂花所指導 張惠雯的 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體適能、跌倒及認知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光隆基本資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失智長者、運動與認知訓練、功能性體適能、跌倒、蒙特利爾認知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 林明地所指導 陳怡萍的 國民小學推動行動學習之個案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學習、個案研究、國民小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隆基本資料的解答。

最後網站8916 光隆– 光隆股價 - Vemlk則補充:光隆 89162020年股利為3,0元;最新現金股利殖利率為7,47% ... 光隆8916的個股市況總覽,包含股價走勢、技術分析、基本資料、法人買賣、資券變化、集保分布、主力券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隆基本資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

為了解決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作者王汎森 這樣論述:

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 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 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 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發揮作用。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收錄了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研究清代學術、思想、心態方面的12篇專文和一篇附錄。本書標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說明了清代社會中政治、道德等權力無遠弗屆的影響。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觀念原來自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傅柯對權力的了解很有創見,他不像過去的人只注意權力在大的、公開的場面的展示,同時也注意到權力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的作用。從王汎森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一書中可以看到「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並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   「思想史」與「生活史」的聯繫也是《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一書的主軸之一,譬如〈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這兩篇專文,就是以「人譜」、「省過會」等修身冊籍及團體為例,展示道德意識呈現的方式與轉化,以及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 作者簡介 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1958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博士。任 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200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 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著有《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 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譯本《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 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 《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等書。 序論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第二章  清初「禮治社會」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清初的講經會 第四章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 第五章  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 第六章  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顏李學派為主的討論 第七章  從曾靜案看十八世紀前期的社會心態

第八章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第九章  對《文史通義.言公》的一個新認識 第十章  程廷祚與程雲莊──清代中期思想史的一個研究 第十一章  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國史儒林傳》與道光年間顧祠祭的成立 第十二章  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現象──禁書復出及其意義 附錄:從東亞交涉史料看中國 序論(節錄)   這一本書的編選經歷過兩個全然不同的階段。   大概十年前,有一位熱心的朋友發動了一個計劃,希望在大陸出版一套台灣學者的論著選集,每本約四十萬字,當時我毫不考慮地答應下來。但是這件工作拖了十年仍未交差,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認為應該多收新作,而不只是把曾經集結出版的文章

再集結一次。   然而我一直在準備這個選集。最初的設想是要收入我從明清到近代思想學術方面的文章。我以這樣的面貌規劃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連導論〈史家的邏輯與事件的邏輯〉也都寫好了。最近當我決定應該為這件工作做一個了斷時,一種完全不同的編輯概念浮現在我腦海中,亦即縮小範圍只收集與清代有關的文章。   依我個人觀察,清初以來逐漸形成四股力量的齊旋,一股是晚明以來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生活邏輯、城市化、商業化,逸樂、流動、以及日漸複雜化的生活型態;一股是道德正統主義的力量,這股思想是認為即使當時的現實並非如此,但理想上應該朝道德正統主義邁進;一股是經典考證迴向古代的勢力;一股是因為異族統治者的不安全感

所帶來的政治壓力。這四股力量往往交織在一起,像「風」一樣吹掠而過,形成無處不在的影響。這種影響像毛細管作用般,在最微細的、最日常的、最私密的空間中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力量。而這本書中有多篇文章都與前兩股力量有關。幾經思考,我決定用書中篇幅最長,且從未發表過的〈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為書名,並加上一個副標題。以「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為題,並不表示它涵蓋了本書每一篇文章的意旨,這是首先要聲明的。 一   我之所以遲遲未將〈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一文完成,原因很多。我在寫成這篇文稿之後,發現前前後後有若干的問題是應該同時解決的。預想中的題目包括〈從燕行錄看清代的種族意識〉、〈晚明遺獻的復活〉,但是我始終沒有

時間好好將這兩篇長文寫成。   本書中與「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相關的幾篇文章,我稍後再說。此處先介紹這本選集最開頭的幾篇文章,它們分別討論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經典考證及迴向古代之勢、道德意識之轉化、政治思想的轉換,以及「禮治理想」之興起。這五個方面正好是明清思想轉型的幾個主軸。我在《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中還有若干篇文章與「轉型」有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第一篇文章是〈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該文以「去形上化」為主軸來討論清初學術思想的一個特色,因為有這一個特色,所以清初思想家看社會與自然的眼光皆產生了變化。該文分成五個部份:第一部份藉「寶珠」或「種子」兩種觀念來說明先天預成式的

人性論之式微。第二部份是以四書(特別是《大學》、《中庸》)地位之下降說明此一現象。第三部份是以江浙心學社群之去形上化來說明這一段歷史。第四部份則由樸素的原始儒家哲學的興起來說明形上玄遠思想之沒落。第五部份則由清初程朱陸王兩派皆顯現的「去形上化」來證明這一趨勢的普遍性。   〈清初「禮治社會」思想的形成〉一文,主要在談明末到清初「禮治理想」的興起。我認為這不純是一個思想史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文化史的問題;不純然是學術的運動,而是有其現實的社會背景。由於晚明以來四民社會秩序的動搖、士風的敗壞,和高度商業化後高下標準的變動,使得士人感到必須要有一套新的理想、標準來矯正,儒家的「古禮」便成為士人標舉

的規範。   十七世紀,一群又一群的在地文人發動了一場以「禮」為主軸的清整運動,寫作各種糾正風俗的小冊子,希望賦予各種身份恰當的行為舉止與規範,或可稱之為舉止的一場行為革命。「禮治」運動中,除了呼籲及闡發禮治理想之外,也有許多人深入基層,編纂及推廣各種實用性的參考冊子,可見當時人們認為「心性之學」在建立秩序方面已經失靈,他們關心的是如何以新的「行為主義」來建立新的社會秩序。「禮治社會」的理想,有光譜的濃淡之別,以回到「古禮」為最濃的一端,較淡的一端則是朱熹的《家禮》。禮教運動還有一個目的是希望與佛、道化的禮儀,或受其沾染的禮儀對抗,其中以喪禮最為顯著。文章的內容在強調清初三禮學研究的興盛,以

及禮學學術社群的形成,與上述現實社會的背景是分不開的。   〈清初的講經會〉一文則是對清初浙江甬上地區講經會之形成、思想脈絡、進行方式、會友、治學風格、以及其影響所作的研究。這篇文章論證講經會之形成與明代後期道德價值的混亂失序、社會政治上的頹敗,以及異族入侵的壓力、改朝換代後對社會政治問題上的反省等都有關。該文以相當的篇幅討論,何以在劉宗周及黃宗羲心學傳統力量最大的地方反而產生了講經團體。同時也描述了講經會前後幾個時期,以及它如何由寧波地區的一個講經團體擴大其影響力到北京、並透過北京的講會影響了聚集京師的官員及士人們。最後,也討論該會與清學興起的關係。   此文還有另一層次的關懷,即「某種

政治語言之所以可能」的問題。在這個經典運動之前,政治思想的主流論述與此後是很不一樣的。這個運動牽引出一套新的政治、思想、語言,使得一些原來在明代文化中不存在、或是邊緣性的、沒有重要意義的語言反而成為核心,並在清初的時代氛圍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從此有一套不同的語言、思想、概念來想像政治、社會與日常生活。過去我們總認為那一套語言,或使用那一套語言的政治型式是自古已然的,但事實上,某種傳統並非自然而然傳下,「繼承」傳統需要努力,就好比不刻苦學習拉丁文就沒辦法繼承古代拉丁傳統一般。   關於明清之交道德意識的轉化,包括了兩篇文章:〈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這兩篇文章是想展

示道德意識呈現的方式與轉化、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而以人譜、省過會等修身冊籍及團體組織為例來說明。   這兩篇文章同時也說明了道德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我認為權力不只是以政治權力的方式展現,事實上道德自我要求的強大力量,也像毛細管一樣作用於個人及社會的各個層面,〈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及〈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是兩個很顯然的例子。   〈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一文說明了,即使在最樂觀的人性論下,仍可能存在著極強的道德緊張,明代的陽明學也不例外。本來,遷善改過即是陽明格物說的一個主要部份,到了明季,隨著社會風俗之敗壞,在部份王學信徒中,省過、改過便成為一個很熱烈的論題。但由於陽明的

「心即理」學說主張在省過、改過的過程中,人們一己之心不但要做為被控訴者,同時也扮演著反省者與控訴者。對根器較差的人而言,「心」同時作為一個被控訴者和控訴者,殆如狂人自醫其狂一般;因此有一部份人轉而主張:在省過改過時,應該有第三者扮演客觀的監督與控訴的角色,因而有省過會之類的組織產生。當然,省過組織的產生與運作方式也受到鄉約中公開彰善糾過儀式的影響,而此一現象亦同時象徵著在道德實踐中「心即理」學說所面臨的理論危機。   有一點必須強調的是,這一類省過會或修身日記的傳統,雖有寬、嚴之別,却是此後士人世界一個強勁有力的傳統。尤其當社會失序或國家混亂之時,人們往往祭出這個辦法,強力地把自己與流俗區隔

開來,有系統、有方法、有步驟地組織自己散亂而沒有中心的生活,鍛鍊自己成為「道德化政治」的先鋒隊、把自己鑄造成像曾國藩那樣旋乾轉坤的人物。而這個傳統,是道咸以降思想界的一個重要力量。 修訂說明   趁著本書再版的機會,我請助理將全書再次校讀一遍,並核對全部引文及研究資料,同時也增添了若干新的研究訊息,對少數內容做了修訂。本來曾考慮加入新發表的文章,最後也打消了念頭。所以,全書基本上仍然維持原貌,做為自己過往學術工作的記錄。因為我對本書主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的相關問題仍然持續關注,並陸續撰寫新的文章,希望未來能夠出版本書的「續編」,對這個問題做更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第八章權力的毛細管作用

──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清代「文字獄」是一個過去一向被過度重視,而近來卻變得過時,愈來愈不受人注意的主題。以至於史家筆下的清代思想或文化的歷史,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或降低這方面因素的重要性,而本人所想要闡述的是,清代「文字獄」所導致的政治壓力對各方面產生一種無所不到的毛細管作用,尤其是自我禁抑的部分,其影響恐怕還超過公開禁制的部分。在正式討論清代文化中的自我禁抑現象之前,我仍須介紹清代文字獄的一些基本背景,沒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字獄事件所造成的緊張空氣,就不會出現無所不在的自我禁制作用。而為了方便起見,我將引述別人的研究來描繪清代文字獄的大致狀況。 清代文字獄獨多,其中順治、康熙、雍

正、乾隆四朝,約一百三十餘年,案件總數大約160-170起左右,比歷史上其他朝代都來的多。其中有些案件牽涉規模之龐大及整肅之殘酷頗令人觸目驚心。大約順治四年(1647)發生的函可(1612-1660)《變記》案是清代最早的文字獄,隔年有毛重倬(生卒不詳,順治二年舉人)坊刻制藝序案。康熙年間則有11起文字獄,極被重視的是稱為「江浙兩大獄」的《明史》案和《南山集》案。《明史》案始於順治十八年(1661,時康熙已即位),莊廷鑨(?-1655)購買明末朱國楨(1558-1632)未完成《明史》稿,並召集各方人才,補寫崇禎及南明史事。因書中敘及南明史時,奉弘光、隆武、永曆年號為正朔,不寫清之年號,又提及

清人入關前不光彩祕聞等各項罪狀而被告發,株連被逮者極眾。《南山集》案發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因書中寫入永曆年號,將清朝年號剔除,結果是原刻集中掛名者皆死,後因康熙寬宥,「得恩旨食活者三百餘人」。雍正朝有文字獄案25起,如《大義覺迷錄》等案。乾隆朝有135起,集中在乾隆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51-1783),其中在《四庫全書》編纂期間,查繳禁書的文字獄有48起。

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體適能、跌倒及認知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作者張惠雯 這樣論述:

背景: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失智長者因平衡能力不佳或肌力不足導致跌倒的機率為一般健康長者的2倍、因跌倒住院的比例為一般健康長者的3倍。臺灣相較於歐美國家,針對失智長者的運動與認知介入研究較有限。為失智長者發展結合運動與認知訓練之介入措施,以促進或維持其體適能、認知功能及降低跌倒的危險性有其重要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的體適能、跌倒及認知情形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採類實驗研究設計(quasi-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以單組前後測(single-group pretest-posttest)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社區65

歲以上輕、中度失智長者41位,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共12週、每週進行1次、每次課程時間為運動訓練1小時與認知訓練1小時,共2小時。於介入前後收集失智長者之功能性體適能、STRATIFY跌倒危險評估量表以及蒙特利爾認知量表等成效指標,以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進行介入措施之效果分析。結果:經12週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後,社區失智長者功能性體適能表現皆有進步,其中女性長者在30秒起坐(p=.027)及2.44公尺起身繞物(p=.043)兩項目達顯著差異。有14位長者(34.1%)跌倒危險後測均≧2分,跌倒危險分數下降0.05±0.59分,未達顯著差異,但研究期間無跌倒事件發生。40位(

97.6%)長者的蒙特利爾認知總分皆低於26分,認知評估後測總分增加達顯著差異(p=.014)。結論:本研究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對社區失智長者的體適能、跌倒與認知情形有所助益,且跌倒危險分數下降。運動與認知訓練介入適合的族群廣泛並且適合推廣在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可延緩高齡長者身體功能及認知的衰退。

明朝皇帝回憶錄

為了解決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作者唐博 這樣論述:

  有人說,她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堪稱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黃金時代,被譽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有人說,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皇帝極端變態,宦官專權,廠衛橫行,土地兼并劇烈;也有人說,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難捉摸的王朝,治亂興亡沒個準。這就是明朝 ~ 一個飽受爭議的封建王朝!但所有史家都有一個共識:明朝的皇帝個性極強。在君主專制制度高度成熟的大明王朝,君主的意志和作為,往往可以對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對於明朝皇帝群體的深入關注,對於讀懂三百年明史而言至關重要。   作者積三年之功,挖掘大量文獻資料,將研究心得融為一體,完成此書。這本書,描繪了明朝皇帝的眾生相,以回憶

錄的形式,客觀敘述了明朝十六位帝王的傳奇人生;這本書,刻畫了明朝皇帝的內心世界,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帶著讀者身臨其境,近距離觸摸明朝三百年風雲詭譎的宏大歷史畫卷。對於明史的敘述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作者簡介 唐博   一九八一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師從戴逸教授;現為政府機關公務員。長期從事清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參與國家清史纂修工程。近年來發表論文《民國時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創建──以北平□中心的研究》、《銅瓦廂改道後清廷的施政及其得失》、《北洋魚雷艇隊與甲午中日戰爭》、《十八世紀中國政治視野下的「張元隆案」》及譯文《洞察乾隆:帝王的實踐精神、南巡和治水政治,1736-1765》

、《晚清的土產鴉片觀念》、《乾隆時期的清王朝》、《出巡途中的乾隆──通往承德的帝國之路》等八十多篇,著有《清朝皇帝回憶錄》、《清朝權臣回憶錄》、《清朝疆臣回憶錄》、《明朝皇帝回憶錄》、《一九三○:誰來拯救中國》等多部專著。 序者簡介 于沛   一九四四年生於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編譯組組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序言────于沛 卷一 明太祖(

洪武)朱元璋回憶錄∕ 明太祖朱元璋簡歷∕要飯和尚造反∕初出茅廬∕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農民的皇帝∕讓功臣一一凋零 卷二 明惠帝(建文)朱允炆回憶錄∕明惠帝朱允炆簡歷∕世界上最尊貴而又最鬱悶的父親∕皇太孫,帶著一大堆問號走向前臺∕建文革新,革除的是祖父的暴政∕叔姪反目,燕王舉旗清君側∕京城陷落以後 卷三 明成祖(永樂)朱棣回憶錄∕明成祖朱棣簡歷∕靖難之役:誰都不容易∕永樂新政:建文革新的繼承與揚棄∕什麼是大國氣象:《永樂大典》與鄭和下西洋∕我的世界觀:從勝利走向危機的南北邊疆∕解縉之死:皇上的家事不要管∕後宮喋血:何必生在官家 卷四 明仁宗(洪熙)朱高熾回憶錄∕明仁宗朱高熾簡歷∕不受待

見的皇太子∕洪熙之治:改寫明初政治風氣的關鍵一瞬∕洪熙朝的遺產 卷五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回憶錄∕明宣宗朱瞻基簡歷∕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更有後人知警也∕樂安城裡無樂安,逍遙城裡不逍遙∕遷都,遷都,又是遷都∕蛐蛐●●叫,宣德皇帝要∕誰也說不清的彌天大謊 卷六 明英宗(正統、天順)朱祁鎮回憶錄∕明英宗朱祁鎮簡歷∕一手遮天的太監:王振弄權∕一意孤行的惡果:土木堡蒙羞∕一觸即破的親情:奪門之變∕一場必須的冤案:于謙之死∕一宗驚世的大案:石曹之亂∕一些遲到的善政:從釋放政治犯到廢除 「人殉」 卷七 明代宗(景泰)朱祁鈺回憶錄∕明代宗朱祁鈺簡歷∕宮牆外的皇子∕受命於危難之際∕同仇敵愾,保衛北京∕迎兄

還朝,再造盛世∕都是孩子惹的禍 卷八 明憲宗(成化)朱見深回憶錄∕明憲宗朱見深簡歷∕賢臣輔佐,推行善政∕流民、皇莊、墮淚碑∕可恨可愛的萬貴妃∕逞強宮廷的太監汪直 卷九 明孝宗(弘治)朱祐樘回憶錄∕明孝宗朱祐樘簡歷∕沖刷汙垢,殷殷望治∕後宮恐懼症之一:活在萬貴妃的陰影中∕後宮恐懼症之二:全國最大的「妻管嚴」∕勵精圖治換來的假「中興」 卷十 明武宗(正德)朱厚照回憶錄∕明武宗朱厚照簡歷∕為造龍袍,結怨朝臣∕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收拾權閹,彈指一揮間∕開間豹房,享樂好些年∕尋求刺激的出巡與遠征 卷十一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回憶錄∕明世宗朱厚熜簡歷∕當皇帝純屬意外:從安陸興王到嘉靖初政∕發難

「大禮」振皇威:君臣之爭的勝利∕人生的兩大理想:長生不老與妻妾成群∕兩次生死大劫難:南巡遇險與壬寅宮變∕一切盡在不言中:權臣的巔峰與跌落 卷十二 明穆宗(隆慶)朱載垕回憶錄∕明穆宗朱載垕簡歷∕二龍不相見:忍受壓抑的皇子生活∕跟大臣嘔氣:未嘗平靜的天子生活∕懶惰與好色:昏天黑地的後宮生活 卷十三 明神宗(萬曆)朱翊鈞回憶錄∕明神宗朱翊鈞簡歷∕籠中鳥:生活在別人的陰影裡∕杯中酒:「事事獨斷」到「御朝日稀」∕水中月:隱患迭生的大明邊疆∕鏡中花:「國本」之爭和感情生活 卷十四 明光宗(泰昌)朱常洛回憶錄∕明光宗朱常洛簡歷∕以卑賤之軀當上太子∕不了了之的「梃擊案」∕勵精圖治的短暫一瞬 卷十五 明

熹宗(天啟)朱由校回憶錄∕明熹宗朱由校簡歷∕沒有名分的皇儲∕三個人的天下∕我本是木匠,奈何當皇上∕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卷十六 明思宗(崇禎)朱由檢回憶錄∕明思宗朱由檢簡歷∕受命危難∕袁崇煥之死∕安內攘外∕內外交困∕附錄 南明諸帝(弘光、隆武、永曆)獄中自白∕南明諸帝簡歷∕福王(弘光)朱由崧獄中自白:意外稱帝─左膀右臂─愜意時光─疑案迭出─弘光崩潰∕唐王(隆武)朱聿鍵獄中自白:早年身世─內外掣肘─亡國之君∕桂王(永曆)朱由榔獄中自白:同姓內訌─短暫好夢─禍起蕭牆─孫李之爭─雲南陷落─異域末日 後記明朝帝王世系表參考文獻 序言∕于沛   玄武湖畔,旌旗招展,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從這裡登上歷史舞

臺。《永樂大典》的浩繁卷帙,鄭和航海的絢爛盛舉,萬里長城的雄偉壯麗,是這個王朝留給後人的美好回憶。   萬歲山側,春寒料峭,一個奄奄一息的王朝在這裡結束三百年的生命。袁崇煥的血色悲劇,朱由檢的絕望自縊,吳三桂的薙髮投降,是這個王朝留給後人的最後印象。   這就是明朝──一個飽受爭議的封建王朝。   曾幾何時,明朝被冠以專制、封閉、落後而又「無恥」的帽子。廷杖、東廠、昏君「怠政」、宦官專權、酒色財氣,「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成了這些帽子的注解。然而,她同樣是一個充滿成就的朝代:農業大發展,玉米、番薯、煙草等新品種引進並推廣,養活了一億中國人;手工業成就斐然,商業空前繁榮,推動了資本

主義萌芽的產生;對傳統學術和科技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的著作大量湧現,諸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和《天工開物》;海軍力量非常強大,足跡遍布南洋、西亞、東非沿岸;她開放的胸襟不僅體現在以鄭芝龍為縮影的海外貿易上,而且也體現在西學東漸思潮中以利瑪竇和徐光啟為代表的中西方思想的平等對話。明朝,稱得上「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留下了什麼呢?中國疆域的主體,成熟完全的專制制度,發達的傳統農業技術,還有追求真理的思想意識,等等。這些都被清王朝繼承和發展,並在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當然,任何一個希望了解明朝的人,都必須首先了解她的十六位皇帝。因為,明朝特有的政治制度,決定了皇帝在

其歷史進程中必然發揮主導作用。跟清朝相比,這些皇帝勤政者少,而且個性各異。在百姓看來,他們是天子,是主宰國家命運的神;然而,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知心愛人。而這一切,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如果不能為他們設身處地,恐怕我們很難理解他們的辛酸與苦衷,也無法共享他們的欣喜與歡愉。理解了這些皇帝,有助於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才能更好地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這本書不是學術著作,而是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明代史料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為基礎,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明代十六位皇帝的人生做一個宏觀勾勒。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寫人物,有助於刻畫和分析人物的內

心世界,有助於把握人物與其身上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拉近讀者與歷史人物的距離,如身臨其境去感受歷史的滄桑。本書以文學而不脫離史實的筆法,活靈活現地展現明朝皇帝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通過他們,向讀者展現一幅明代社會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展現一個封建王朝興、盛、衰、亡的發展脈絡和歷史走向。   本書呈現給讀者的每位皇帝,是鮮活的,是立體的,他們被請出皇宮大內,請到我們的身邊,用他們獨特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他們的一輩子,用他們的經歷給人啟迪,給人智慧。  後記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堪稱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黃金時代,被稱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理由不

僅是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禦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所景仰,更有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前無古人的輝煌成就,以及與西方初步接觸時的包容心態。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理由之一是皇帝極端變態,不是殺人成癮,就是貪玩成性;理由之二是宦官專權,廠衛橫行,殘酷的特務政治令人們的日常生活缺乏安全感;理由之三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土地兼并問題不但沒有根治,反而由皇帝帶頭兼并,引發嚴重的流民、饑荒和財政虧空問題,最終埋葬了這個王朝。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難捉摸的王朝。宣德以後,昏君一個接一個,可這個朝廷居然繼續維持了兩百年;末代

皇帝崇禎可謂勤政,卻不幸承擔了亡國敗家的責任。怪哉!   對於明朝的評價,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但所有史家都有一個共識:明朝的皇帝個性極強。在君主專制制度高度成熟的大明王朝,君主的意志和作為,往往可以對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對於明朝皇帝群體的深入關注,對於讀懂三百年明史而言至關重要。   這本書,描繪了明朝皇帝的眾生相,以回憶錄的形式,客觀敘述了明朝十幾位帝王的傳奇人生;這本書,刻畫了明朝皇帝的內心世界,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帶著讀者身臨其境,近距離觸摸明朝三百年風雲詭譎的宏大歷史畫卷。對於明史的敘述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眾所周知,沒有哪位皇帝留下過回憶錄。因而,「替皇帝回憶

」,肯定有虛構的成分。本書不是明史學術著作的改寫本,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明朝皇帝列傳,更不是戲說、胡說、亂說。   雖然我的學術專長在於清史和民國史,但要想做好前者,對與之一脈相承的明史必須也有所研究。因此,我積三年之功,挖掘大量文獻資料,將研究心得融為一體,遵循明朝的歷史脈絡,獨立完成此書。對於一些備受爭議的明史熱點,我採取了比較嚴肅的學術態度。比如建文皇帝下落之謎,本書採用建文出家說,並附上其他說法,供讀者參考。對於國內學界關注較少的話題,我通過核對文獻,參照國外研究成果予以較多著墨。比如「建文革新」,試圖由此反思「靖難之役」建文皇帝失敗的原因;比如「洪熙新政」,重在挖掘其成就,用以說明這短暫

一瞬在明朝前期的歷史地位;比如明宮「三大案」,通過對比多份材料,為讀者進行了詳細地交代,避免留下模糊印象;對於明武宗朱厚照的怪誕行徑和嘉靖、萬曆二帝多年「怠政」的原因及其後果,更多地站在皇帝本人的角度,進行了有別於傳統說法的分析和判斷。   明朝共有十六個皇帝,其中明英宗朱祁鎮兩次登基,用了兩個年號,故而一共十七個年號。此外,為了避免明史的敘述在崇禎自縊後戛然而止,保證明朝故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我們以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及其政權的興亡作為切入點和敘述重心,將一六四四~一六六二年南明皇室堅持抗清、尋求復興的壯闊歷史也通盤考慮。三位南明君主的回憶錄以「獄中自白」的形式作為全書的附錄。

此外,由於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時間太短,且其身上發生的大部分故事都在前朝的回憶錄中有所體現,因而他們兩人的回憶錄篇幅較小。   著名歷史學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我的導師戴逸教授,推薦了一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信息。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于沛教授欣然作序,為本書賦予了更多的世界眼光和前瞻思路。我的夫人龔豔女士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大量寶貴意見和建議。中國地圖出版社的朱萌女士、陳宇先生及臺灣遠流出版公司的游奇惠、陳穗錚女士,為本書中文簡、繁體字版的編輯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作者謹識

摘自卷五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回憶錄洪武三十一年(一三九八年)二月初八日晚上,北平的燕王府。王爺朱棣做了個夢:太祖皇帝朱元璋授給他一件大圭,也就是大號玉器,並對他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圭象徵著權力。天子送來大圭,不就是把江山拱手相贈嗎?儘管不是皇儲,但朱棣對登上九五之尊還是具有濃厚興趣的。好夢散去,一覺醒來,朱棣覺得這是吉兆,正在美滋滋地回味著剛才那真龍天子夢的時候,家人來報:世子妃生了個大胖孫子。朱棣大喜,覺得這孩子應夢而來,必要大貴之福。幾天之後,朱棣前往看望,一見更喜:「這孩子英氣溢面,真是應了我的夢兆!」這個應時而生的嬰兒,就是我──朱瞻基。當我記事的時候,

祖父朱棣已經奪得天下,在南京稱帝。他對我百般恩寵。自幼熱愛讀書,稟賦過人,拳腳劍術俱佳,在祖父眼中,我幾乎成了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胚子。所有人都認為,我跟大腹便便、滿腦子仁義禮智的父親一點都不像,倒是跟戎馬一生的祖父頗有幾分類似。年長一些,身體健碩的我,經常被祖父帶著去打獵。我還有幸參加了第二次征伐蒙古的戰爭。而父親,繼續受制於腿腳,總是留在南京監國,名義上是見習處理政務,其實就是看家。當然,為了讓我不至於日後有勇無謀,祖父挑選姚廣孝、胡廣、金幼孜等天下名士教我經史,特意讓他們注意培養我經綸天下的帝王之訓,而非專注於章句文詞。祖父用心良苦,大臣們有目共睹。就在我備受榮寵之際,父親卻在經歷著前所未有

的挑戰。父親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除了射箭之外,對武術不感興趣。由於喜靜厭動,長此以往,體態越來越胖,行動越發不便。這讓能征慣戰的祖父很不滿意。一次,祖父要幾個兒子帶兵接受檢閱,只有父親動作最慢。祖父很不高興,他卻振振有詞:早晨天寒,我要等士兵吃飽飯再集合。父親的仁愛之心,的確是守成之君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然而,他或許忘記了:祖父之所以能獲得「靖難之役」的全勝,奪得天下,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仁愛柔弱、優柔寡斷,是重要原因之一。祖父當然不願歷史在自己身後重演,因而更希望未來的皇儲能如自己一般勇武剛毅。但父親的健康狀況和性格脾氣讓他失望。就在父親鬱鬱不得志的時候,二叔朱高煦和三叔朱高

燧異軍突起。這兩人的共同特點是不愛讀書,只熱中舞槍弄棒。「靖難之役」中,二叔作戰勇敢,多次救祖父於危難。祖父登基數載,不管群臣怎樣上表進言,儲位仍然一直空虛,莫非真要廢嫡立幼?

國民小學推動行動學習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光隆基本資料的問題,作者陳怡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所國民小學推動行動學習的動機、歷程、前後變化情形、面臨的困難及成效,希冀能提供給欲實施行動學習的學校做參考。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邀請個案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三位教師、六位學生等11位擔任研究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獲致了以下結論:一、個案學校在行動學習的初始動機因為資訊評鑑不及格,後參加教育部行動學習成果發表會,促使該校推動行動學習。而持續能推行的原因在於獲得教育部全國績優學校與教案特優的肯定,讓學生學習有幫助並獲得正向回饋,同時教師們願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更得到歷任校長與家長的支持與認同。二、個案學校在實施行動學習的歷程包含師生熟悉軟硬體使用與操作的

準備階段;教師運用多樣軟體及平台於多元教學中,協助學生學習的實施階段;擴展到全校性活動、學生自主學習特色課程及疫情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應變的成熟階段;最後發展5G新科技,把AR/ VR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願景階段。三、個案學校實施行動學習發展的情形主要有,實施前校內教師對行動學習的了解程度不高;承接教育部計畫前,校內實施行動學習情況有限;並調查2014-2019年載具數量逐漸充實、2014-2020年實施行動學習的教師人數變多、2014-2020年實施行動學習的科目增加、2014-2020年實施行動學習的班級與學生數增多。四、個案學校在實施行動學習所面臨的困難有,網路流暢度、載具順暢度與教學資源之

不足;教師備課時間增加;全校性活動、學生上課秩序及載具操作過程等問題會影響課程進度;以及該校教師少,社群無法擴散。五、個案學校實施行動學習後,學生學習動機提升且成效明顯,並使校內教師教學更加精進,且讓學校整體發展有顯著效益。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論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建議,對個案學校之建議為,依據教學目標進行行動學習,而非為了行動學習而去做行動學習、增加校內實施行動學習的教師人數。對國民小學欲實施行動學習之學校的建議為,可由行政主導成立教師專業社群、申請計畫、提供獎勵措施、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採漸進模式施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則是,針對學生的訪談,除了以質性取向之外,可增加量化設計、並將家長列入訪談參

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