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音寫的 英語廣播電台聽力經典:科教頻道 和比爾.麥奇本的 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太陽能光電板免費裝?環保署鼓勵民間參與綠能屋頂倡議家也說明:太陽能#免費太陽能#太陽能屋頂#屋頂出租#出租屋頂#太陽能板#漁電共生#用電大戶#綠 ... 由屋主提供符合條件且合法的閒置屋頂→ 交由廠商免費設計安裝→ 發出來的電,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宇航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光電科技學程 胡博琛所指導 黃皇傑的 柱狀太陽能結構與多角度反光板 (2017),提出免費安裝太陽能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柱狀太陽能板、柱狀太陽能結構與多角度反光板。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陳耀煌所指導 阮旭村的 太陽能發電陣列系統與變頻器裝置功率之最佳化組合 (2010),提出因為有 太陽能發電系統、變流器、太陽能板陣列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解答。

最後網站伊隆·馬斯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則補充:業務太陽能板租賃、系統設計、安裝以及融資、施工監督等全面的太陽能服務。 ... 首付款的情況下,租賃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在自己的屋頂上(SolorCity免費設計及安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費安裝太陽能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英語廣播電台聽力經典:科教頻道

為了解決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作者李音 這樣論述:

系列叢書鎖定迄今最具權威性和實戰性的「聲源」,通過精選、整合自2012年以來VOA、BBC、CNN、NPR、PBS、ABC、SSS、CRI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電台高度關注的題材,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科教、歷史、文娛等諸多方面,以地道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表達習慣,使聽眾在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同時,又能獲取大量的「百科知識」。相對市面同類書籍而言,本系列叢書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與創新性,彌補了傳統聽力圖書按照單一電台集結成冊的不足,實現了不同電台之間的自由切換,滿足了廣大讀者對不同發音的需求。本冊《科教頻道》涵蓋互聯時代、數字生活、探索發現、教育健康、環境氣候五個單元,收錄了近年來很多科教類熱點話題,濃縮了

各大電台的報道精華,從科教角度見證了時代的發展,並客觀陳述了當今時代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臉譜有望與谷歌的移動操作系統安卓合作的事件再次點燃了臉譜可能做手機的傳言;美國《新聞周刊》,在走過了80年傳承的紙墨飄香時代之後,推出了電子版本《全球新聞周刊》;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曾雙雄稱霸,轉眼間市場已被蘋果及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搶占;辦公室不再使用傳統的鑰匙開門,只要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一款名叫「共享密鑰」的應用程序,就能夠「芝麻開門」;人類探索太空取得重大的飛躍,「好奇號」探測器安全登陸火星,肩負著探測火星生命環境的使命;研究人員對惠更斯探測器(Huygens probe)的傳感器數據進行了重構,使人

們又一次對神秘的太空有了新認識;「桑迪」橫掃美國東海岸,全球氣候變暖使很多發展中國家遭受著沙漠化威脅,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創下歷史最快紀錄。李音:中國石油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編、編譯多部書籍。 Unit1 互聯時代 INTERNET ERAVOA Online universities offer free classes to millions數百萬在線免費大學課程來襲 2VOA New navigation technology predicts traffic conditions新導航技術預測交通路況 4VOA E-books catch on at public l

ibrary電子書風靡公共圖書館 6VOA New app aims to fight poverty新應用程序將減少貧窮 8VOA Interactive video helps US soldiers with combat stress交互式視頻助美大兵克服作戰壓力 10VOA Online funeral services grow in popularity網絡葬禮成流行趨勢 12VOA After Gen X, Gen EX世代後,E世代 14VOA Nostrils control wheelchair用鼻子駕馭輪椅 16VOA Is technology killing pen

manship?現代科技真讓人們不用寫字了嗎? 18VOA Video game is latest US diplomacy tool視頻游戲成美外交工具 20VOA E-Commerce challenges traditional stores電子商務威脅著傳統零售業 22VOA New generation of laptops unveiled”英特爾超級本」閃亮登場 24NPR Rumors of a Facebook phone臉譜做手機的傳言 26SSS Web sites share gas availability info互聯網分享汽油供應實況 28NPR Newswee

k to go all digital《新聞周刊》全面數字化 30SSS Twitter reveals languag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推特披露語言地域差異 32SSS Flu web searches predict disease outbreaks網絡搜索預測流感爆發 34CNN More elderly people in Japan』s video game arcades日本老人沉醉電玩 36VOA Sina Weibo』s new policies新浪微博的新規則 38BBC Internet privacy網絡隱私安全 40Unit2 數字生活

DIGITAL LIFESSS Smart phones as keys手機也是鑰匙 44SSS Perfect overview of NASA on street view”谷歌街景」上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46VOA GPS being applied to farmingGPS在農田里也有大作為 48SSS E-books threaten p-books電子書威脅紙質書 50SSS Listen to audio via your cheekbones用顴骨聽聲音 52NPR Film cameras are back膠片相機掀起復古潮 54ABC The chip that make

s you lose weight”瘦身芯片」助你減贅肉 56VOA iPhone becomes low cost microscopeiPhone變身低成本顯微鏡 58NPR Kodak licenses its name to digital camera maker柯達出讓商標使用權 60SSS Smart phones for politics智能手機參與選舉 62SSS Smart phones forecast weather智能手機預測天氣 64SSS Sensor info reveals Titan Probe landing傳感器數據再現「惠更斯號」著陸前的瞬間 66NP

R Digital technologies give dying languages new life數字技術挽救瀕危語言 68VOA CES makes you eye opened消費電子產品展讓你眼界大開 70SSS Mimicking ear makes mobile calls clear有了一只新耳朵,手機通話更清楚 72VOA BlackBerry unveils two new smart phones黑莓推出兩款新智能手機 74VOA The almighty3D-printing technology萬能的3D打印技術 76VOA Future smart devices

will extend our senses未來智能機將擁有「感官系統」 78VOA3D goes from movies to real world3D技術從虛擬走向現實 80Unit3探索發現 EXPLORATION & DISCOVERYSSS Antique medication古董藥丸 84SSS Mussels and community蚌類與生態群落 86ABC Dark matter shapes the Milky Way暗物質構成銀河系 88BBC Battle of the bedbugs人類與臭蟲之戰 90Indiana Public Media Depression

may have an evolutionary benefit抑郁或對進化有好處 92SSS Gum chewing may improve concentration嚼口香糖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 94SSS Killer kitties wreak critter havoc小貓也是殺手 96Indiana Public Media Greenlanders learn how to count格陵蘭島人用腳趾計數 98Indiana Public Media Trading DNA happens in nature大自然中的DNA交換 100Indiana Public Media T

he nightlife of plants植物的夜生活 102Indiana Public Media How far away is the horizon?地平線有多遠? 104Indiana Public Media Why do changes in air pressure cause ear pains?為何氣壓變化導致耳朵痛? 106VOA Brain researchers uncover secrets of memory揭秘記憶 108VOA Bilingual seniors have mental edge雙語老人頭腦靈活 110Indiana Public Medi

a Leaves inspire better solar panels樹葉與太陽能板 112VOA Ancient Martian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life古代火星可能是宜居星球 114Indiana Public Media Indiana Public Media Americans』 heads are getting bigger美國人的頭越來越大 116SSS Drones accelerate archaeological site mapping無人機加快考古進程 118SSS Songs of savanna sparrows need to

be update草原麻雀的歌聲需要與時俱進 120SSS Whales』 sensitive hearing鯨的敏感聽覺 122VOA Eels preferred by Asian diners亞洲食客喜愛的鰻魚 124SSS Google Maps North Korea谷歌地圖揭秘朝鮮 126SSS Mars flight habitat volunteers lost sleep and fitness火星飛行試驗志願者漸感不適和失眠 128VOA Bonobos share with strangers first倭黑猩猩更青睞陌生人 130SSS Bird seed poison

s wild birds鳥食毒害野生鳥類 132SSS Bird nest ciggy butts lower parasite load鳥巢里的煙蒂能抑制 蟲 134SSS Fun veggie names ups kid intake有趣的蔬菜命名可以提高孩子們的食欲 136SSS Coexistence of tigers and humans老虎與人類共存 138SSS Can eyes reveal if someone is lying?眼楮可以測謊嗎? 140VOA Self-driving cars: science fiction future is near無人駕駛汽車正

從科幻作品中開出來 142Indiana Public Media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fast food and depression?快餐和抑郁之間有聯系嗎? 144Indiana Public Media Lightning helps fertilize the soil閃電有助於肥沃土壤 146Indiana Public Media How did animals survive the ice age?冰河世紀的動物如何生存? 148SSS Electric nanoforest納米發電林 150SSS The smallest frog最小的青蛙 1

52SSS Endangered sharks瀕危的鯊魚 154SSS Put your left face forward探出你的左臉 156SSS When did humans first use fire?人類何時使用火? 158Unit4 教育健康 EDUCATION & HEALTHVOA Looking better helps cancer patients feel better變美有助癌症患者提高自信 162VOA High-tech images show how viruses infect cells高科技圖像展示病毒感染細胞 164VOA Teach math wi

th rap用說唱教數學 166ABC Spot the psychopath near you找出你身邊的精神病態患者 168ABC Our eyes are bigger than our stomach眼大胃小 170ABC Weight-loss surgery not clear cut切胃能否減肥 172VOA Text messages help children flu vaccination短信幫兒童進行流感疫苗接種 174VOA HIV and VOICE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預防行動 176SSS Exercise lengthens life regardless of w

eight無論胖瘦健身都能助你長壽 178SSS Food diary helps cut pounds記飲食日記幫助減肥 180SSS Studying languages can grow the brain語言學習促進大腦發育 182SSS Pre-wedding doubt predicts marital separation?婚前疑慮有可能導致離婚嗎? 184SSS British frozen dinners beat TV chefs』 recipes for nutrition英國速凍餐擊敗電視廚師營養食譜 186ABC Glass design tricks drinker

』s eyes杯子的設計欺騙了我們的眼楮 188SSS You have to listen to what a three-year-old tells you三歲小孩不可小覷 190VOA To provide makeshift school for Mumbai dropouts為孟買輟學兒童提供臨時學校 192SSS Dissatisfied, parents in Indianapolis start their own school對美教育失望,家長自辦學校 194VOA Folic acid supplements shown to reduce risk of autism葉

酸片劑能預防兒童孤獨症 196VOA Attention to the words and letters better readers關注文字有助閱讀 198VOA Artful way to inspire students老師尋妙方激勵學生 200VOA People smoking in the morning inhale deeper早起第一根煙吸入更多尼古丁 202VOA Use of electronic records電子病歷 204ABC Wrinkly skin theory doesn』t hold water皺皮膚理論不成立 206Indiana Public Med

ia Why humans(not chimps)get cancer?為什麽人類比黑猩猩更易患癌症? 208SSS Certain airports are disease-spread hot spots機場是疾病傳播的高發地 210Indiana Public Media Bacteria loves your mouth細菌鍾愛你的嘴 212Indiana Public Media For a stress free life, get a dog!想緩解壓力嗎,養狗吧! 214SSS What』s the best way to help kids lose weight?孩子減肥的

最佳方法 216VOA Postpartum depression affects babies產後抑郁影響嬰兒健康 218Indiana Public Media The mathematics of middle-age spread中年發福傷不起 220Unit5 環境氣候 ENVIRONMENT & CLIMATEVOA Global ecosystems at risk全球生態系統岌岌可危 224VOA Human pipeline人肉管道 226SSS Thunder snow雷打雪 228VOA More extreme weather更多的極端天氣 230VOA Rich na

tions to pay for climate change發達國家應為氣候變化埋單 232VOA Ecosystems more stressed than ever生態系統承受重壓 234VOA Warmer oceans mean smaller fish海水升溫影響魚類生長 236VOA Cooperation resolves global water scarcities合作或解決全球缺水問題 238VOA Saving African elephants: global debate拯救非洲象成為全球爭議 240VOA Worries over increased produc

tion of autos汽車產量增加引發環保人士擔憂 242VOA US Navy presses forward with biofuels美國海軍推進生物燃料的使用 244VOA Gloomy climate news全球氣候不容樂觀 246VOA Ice age melt offers future climate clues冰川融化為未來氣候變化提供線索 248SSS Meteor shocks Russian city流星體震動俄羅斯 250SSS Sea otters fight global warming海獺應對全球變暖 252VOA Teens help revive na

ture七個女孩讓自然環境重煥生機 254SSS Raising money for rising temperatures為不斷上升的氣溫籌款 256SSS Tree deaths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樹木死亡與氣候變化有關 258SSS Traditional stoves detrimental to health, environment傳統鍋爐損害健康和環境 260SSS Illinois river』s flood brought troubles to farmers伊利諾伊河的洪水給農民帶來麻煩 262SSS Skynet helps save th

e planet「天網」幫助拯救地球 264SSS Locust swarms forming in West Africa蝗群進逼西非 266SSS Wind turbines take steep toll on birds and bats風力渦輪機威脅蝙蝠和鳥類 268SSS Praying for rain美國農夫祈求降雨 270VOA Climate, brain infection linked in Uganda烏干達:顱內感染與氣候有關 272SSS Ecotourism can be animals』 pet peeve生態游讓動物不勝煩憂 274

柱狀太陽能結構與多角度反光板

為了解決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作者黃皇傑 這樣論述:

太陽能隨處皆可取得,且不需要運輸;太陽能板僅需起初的花費,安裝好太陽能發電裝置,光線照射時電就會源源不絕產生,可說是免費就可使用電;太陽能發電是一種乾淨的能源不需燃燒產生廢氣,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太陽能板現今多為平面式結構,架設太陽能板需較大面積,故思考將太陽能板以非平面式結構組成是否可以減少太陽能板使用空間;本論文探討太陽能板結構改為柱狀結構並搭配反光板,期待能與平面式結構有相同功率。本論文實驗主為研究將太陽能板以四角柱結構並搭配反光板,四角柱狀結構搭配反光板於45°時與平面結構於各種光源下皆有相同電壓;平面式與柱狀結構皆使用5片太陽能板,柱狀結構比平面式結構減少2片太陽能板面積,較平面式

結構減少40%表面積即可達到相同電量。

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

為了解決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作者比爾.麥奇本 這樣論述:

我們認識的地球,也是唯一的地球,已經一去不復返。你可以一直忽視環境問題,不過當火燒屁股時,會燒的很快!   我們用化石燃料支撐現代文明,用人造氮肥製造糧食。不過,地球卻因此悄悄起了物理性質的變化,小麥減產、熱浪變成常態,糧食與水短缺成為雙重風暴。這個地球,雖然外表依稀是原本的樣貌,實際上早已徹底變質。我們姑且稱它「地殏」吧!(《爾雅.釋詁》解釋:殏,終也。即我們原來的舊地球已經被破壞,如今迎來的是一個新「地殏」。)   日本核災事件告訴我們,用核能降低碳排放的美夢已然破滅。身為350.org發起人,同是本書作者比爾.麥奇本主張:「只有縮小生活規模才有希望!」讓我們對未知的生活找到一絲希望。當前

我們唯有改變追求經濟成長的心態,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350ppm以下。而這一切種種都有賴於建立謙卑、只取生存所需的社會與經濟秩序,重新建立起在地化的社區連結,讓大家能以平安度過這險峻的挑戰。 現在你也可以這麼做……  「食物」在地化:只吃在地食物、自產糧食,當兼職農夫。  「能源」在地化: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支持風力發電。  「經濟」在地化:到農夫市集購物,少去大型連鎖賣場。  發展社區網絡:重新建立認識鄰居,參與社區活動。 本書特色   ◎作者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被譽為全球前一百大思想家,曾以350.org之名發動181個國家,5,200個據點,舉行全球性的環保遊行

運動,被CNN喻為「地球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行動」。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並以專文推薦:「……與其讓一本書充滿黯淡的環境報告,麥奇本用他的智慧和樂觀主義掩埋絕望。」   ◎《出版人週刊》:「人類的文明讓當前的地球已經失去氣候控制能力,麥奇本要求大家別對生活掉以輕心,繼續保護地球。」   ◎英國《衛報》、美國《時代雜誌》、《紐約時報書評》、《紐約書評》、《出版人周刊》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比爾.麥奇本 Bill McKibben   知名作家,著作包括《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 Staying Human in an

Engineered Age) ,以及《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等多本暢銷書。曾經擔任《紐約客雜誌》(New Yorker)的駐社作家,目前不定期為《哈潑》(Harper’s)、《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等各大雜誌撰稿。   麥奇本創辦了Set It Up和350.org兩個環保組織,後者在2009年10月發起認識全球暖化運動,被CNN喻為「地球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行動」。   目前任教於密德柏里學院(Middlebury College),與同為作家的夫人蘇.哈本(Sue H

alpern)和女兒住在美國佛蒙特州。 譯者簡介 曾育慧   台灣雲林人,北一女中、台大政治學系畢業後,以倡議台灣健康人權、推動台灣國際衛生事務參與開始,踏入非政府組織領域,關懷的面向逐漸擴展,從國際醫療合作、公共衛生、人權、環境,到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目前於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攻讀博士,課餘從事翻譯,作品包括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自傳《窮人的銀行家》、揭露製藥產業不當經營的《藥廠黑幕》、英國BBC電視節目文字版《食物的真相》…等十餘本譯著。目前亦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人力、創意、靈感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前環評委員 文魯彬 推薦序 人是否可能回天?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徐光蓉 作者序 第一章 危機:地球變地殏 氣候變遷改變世界 我們的減碳「時間表」錯了 氣候暖化的連鎖效應 我們認識的地球已經一去不返 石油帶來的新危機 氣候變遷的大量證據 「世界之肺」變成「世界煙囪」 這是我們的「地殏」 第二章 迷思:我們還能再成長嗎? 人類的壞習慣 綠色成長 能源轉型 不堪負荷的基礎建設 我們已無退路 貧窮國家的災難 全球化就是最大的經濟泡沫 成長的極限 人類未來的命運? 第三章 退守:回歸在地化 大到不能倒? 小比

大好 大美國計畫 大而無用的政府 縮小生活規模 在地化運動 在地生活範例 經濟在地化行動 打造自給自足的小鎮 第四章 行動:改變生活習慣 即將崩毀的食品供應鏈 佛蒙特的在地生產經濟網絡 大型農企的神話 多樣化農耕技術 有機農業 回歸鄉土 節約能源 在地化能源生產 社區網絡 350運動 致謝辭 推薦序1人力、創意、靈感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前環評委員 文魯彬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是:臺灣人看這本會不會覺得跟我們(臺灣)沒太多有關係吧?很多不錯環境、社會、經濟、代間正義相關議題的書籍和影片所反應出來的真相,往往都是顯現全球最嚴重違背正義原則的國家──美國──的

立場。本書也不例外。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美國人熟悉而臺灣人不見得能了解其脈絡的例子。所以看完了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何時會有臺灣的版本?」。   既然如此,本書的中文版也應該會給臺灣關心氣候變遷帶來的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的人一些啟發。   本書描述的是我們所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其導致的地球環境變動,以及之後我們該怎麼因應。前半部「天災人禍」的說明很有說服力。事情蠻嚴重,該趕快採取行動。而最優先採取的行動是針對產業政策,國際(包含中國)貿易政策來作全盤重新評估。本書的結論則是:未來我們的社會與經濟就是一個徹底「在地化」的社會經濟。這些「在地化」的建言臺灣社運團體早已向政府呼籲,或許從外國人的口中講

出來,政府比較聽得下去吧!   前面所講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活環境衝擊大家都知道──或許只有美國人與美國眾議員財不這麼想。近期美國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人不認為氣候變遷是個事實,或是不相信氣候變遷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更誇張的是,在四月初,美國眾議院有60%的議員支持修法,限制美國環保署管制溫室氣體。立法理由是科學家對氣候變遷的原因「沒有共識」,這個法案就命名為「預防徵能源稅法」(Energy Tax Prevention Act)。   深受美國影響的臺灣「學者內閣」,以及深受財團影響的「金牛立委」會不會跟?   這本書後半段所提出「在地化」遠景則也深受美國鄉間簡樸生活的影響,令人懷疑是

否適用於臺灣。不過如果讀者可以把本書提供的改進「方案」擺在一旁,而是針對作者提出改進的「方向」發揮想像力,應該可以對於改變目前台灣的政策、經濟與社會有所幫助;當代問題不是創造改進方案的人和組織,而是處處往錯誤方向的人和組織。   作者比爾.麥奇本在四月的演講中提到:「我們永遠不會像石油公司有這麼多錢,因此我們要運用不同的『貨幣』,例如人力、創意、靈感....」   在臺灣,「石油公司」可以替換成馬英九、蔡英文、中油、台塑、能源局、環保署、台灣大學……等所有擁有資源與勢力的組織和個人;而「錢」也不只是代表錢,而是代表足以動員民眾的任何誘因或動機,例如「GDP」、「台灣的競爭力」、「環保救國」、「

消費至上」、「創造就業機會」等等口號和迷思。   要以人力、創意、靈感來應對眼前到處出沒的政客和企業很不容易。不過,我們有選擇嗎?   最近針對國、民兩黨曾經支持的國光石化工業區巨大投資案,因為台灣民眾的壓力,讓政府與大政黨不得不改變主意。這應該就是麥奇本所說,以「人力、創意、靈感」的社會運動,來對抗企業、政府、學界、政客背後的無窮資源。或許從國光案我們可以看到一點曙光,而那曙光或許就是要推倒國、民兩黨徹底學習麥奇本所描述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所學的真理:「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之後的兩百年間,人們不分黨派,都認為擁有愈多一定愈好,而且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不斷地擴張再擴張。」   

我認為本書很有參考價值,原因是麥奇本進幾年所推動的350.org組織的經驗。觀察地球這4、50年來積極採取或推動所謂全球化的運動,主要的是為了跨國企業或國家執政者的利益或政績,而比較少看到社群團體有效地利用那些「國際接軌」的工具和做法來增加影響力。這本書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啟發就是麥奇本描述的350.org組織運作過程中所看到的政治「在地化」:就是「分散式的政治力量」。 推薦序2人是否可能回天?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徐光蓉   多數現代人的生活與自然隔絕,活在人創造的環境中:上網、開車、購物、看電視、聽音樂……。春夏秋冬差別只有是否需要開空調,只要能負擔水、電、糧食都不會

有問題……。似乎人可以一直這樣「為所欲為」地生活。近兩百年人類科技的進展讓我們誤以為只要努力,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當全球不及10億人時,或許可能;但在近70億人口的今天,地球的資源是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過如同美國人的生活。許多人開始懷疑現況能夠維持多久,本書作者麥奇本就是其中之一。   如同許多「悲觀」的環境保護人士,作者以相當多的篇幅敘述為何氣候開始改變, 哪些地方開始引發問題,這些問題擴大後可能帶來的全球災難……。因為無止境的浪費、破壞,我們生活的地球已經不再是我們認識的星球,朝向大規模毀滅邁進。人類破壞環境並非在工業革命後才開始,只是過去環境惡劣到人難以生存時,人可以向外求援或移居他地;其中也

曾發生幾起無處可去的慘烈結果:南太平洋的復活島、維京人移民格陵蘭等。問題是我們破壞地球環境,而我們無處可去。   當然,也有案例顯示,若及時改變破壞生存環境的惡劣行為,人還是得以延續。不過前提是同處於此環境的人應該有「改變」的共識。氣候變遷是全球性議題,唯有國際社會能達成共識,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目前多數國家的共識是希望能控制全球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對應大氣中所有溫室效應氣體濃度相當於450ppm,2011年的今天,總溫室效應氣體濃度已然約440ppm,而且還在持續上升中。如果想要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450ppm,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在2015年以前達到最高點, 之後就必須迅速減少。然

而,美國韓森博士根據古氣候資料認為450ppm還是過高,應該回到350ppm;這說法四、五年前還被認為不切實際,現在卻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可,350.org就是基於此目標成立。   不僅改變已發生,更令人氣餒的是既有利益團體不斷阻撓,加上「不做不錯」的短視政治人物互相推諉攻擊,讓可以改變的關鍵時機迅速流逝:近幾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都在枝微末節打轉,實質減量談判毫無結果,數個高污染排放國蠻橫地無視極易受害國的減量要求,逕自研擬無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接不接受,隨你!   不是決策者的你我該怎麼辦?全球思考、在地行動是作者提出的可能解決方案; 如果政治人物不願處理,民眾必須群策群力尋求

與環境永續的可能。從草根開始凝聚力量、造成風潮,才可能改變。唯有當每一個社區、每個城鎮、每個國家改變,氣候變遷才可能減緩,人類的永續才有可能。 石油帶來的新危機如果說穩定的地球環境孕育人類文明,那麼應該還有其它因素促成現代化,創造出目前居住的世界。這個答案就是18世紀早期突然變成垂手可得的廉價化石燃料,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一桶石油產生的能量等於2萬5000小時的勞動力,也就是每桶石油值10年人力。美國人平均每年耗用25桶油,每年等於得到300年的免費勞力。但這只是石油,人們還用了煤與天然氣,這就是讀者諸君現在不必付出太多勞力的原因。至於那些操作機械的人,產量比前人不曉得提高幾百、幾千倍

。正因為如此,我們繁盛興旺,經濟成長,當然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會有全球暖化和酸海的現象。簡單地說,我們用200年的時間開鑿遠古時代累積下來的碳,混合氧氣,點燃活塞,開車出門買速食,沿途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將碳排放到大氣中。大氣裡累積的碳就是地底下油田與礦脈的再現,每1加侖的石油代表100噸的遠古植物。我們每天從下床後打開咖啡機,到熄燈上床,不停歇地燒著煤、瓦斯和石油。(即使睡覺時,壁爐是不是還在燒?冷氣機是不是還在運轉?)如果那天某個外星人降落在美國,大概會回報總部說,我們是靠燃燒化石燃料來啟動兩足裝置。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讓孕育文明的氣候喪失原有穩定性之際,支撐現代化的化石燃料也很不湊巧地即將用磬。

這兩個(彼此糾結的)現象,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撼動著我們。跟上個世代針對地球升溫提出警告的科學家一樣,地質學家也從很早開始擔憂日漸減少的石油供給。1956年,也就是夏威夷毛納羅峰(Mauna Loa)設置第一座二氧化碳觀測站的前兩年,石油地質學家艾姆.金.哈伯特(M. King Hubbert)便預測美國石油產量會在1965到1970年間達到高點。他說得一點也沒錯,但因為中東地區的大油田還源源不絕地冒出石油,所以沒有人覺得這值得擔心。一直到近幾年,終於出現一些令人困惑的跡象:石油產量開始減少,而且也沒找到能夠補足缺口的新油田。「產油高峰」(Peak oil)跟氣候變遷的境遇相似,剛開始都被視為極端

而偏激的想法,但愈來愈多證據告訴我們,從地球手上奪取來的石油數量終將減少,而非增加。2008年11月12日,這場辯論宣告結束。如果你沒注意到,只能怪歐巴馬風潮過後的種種事端,或是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騷動。11月12日,小布希政府決定放棄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只打算提供銀行再融資。同一天,歐巴馬任命交接小組。其實,當天真正值得關注的新聞是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發布足以改寫歷史、眾所期盼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報告。IEA是1970年代已開發國家在歷經數次石油危機後,為了確保能源穩定供應而設立的機構,因

此立場偏向保守。內部經濟學家堅稱石油供給在未來數十年一定會持續成長。沒問題,沒問題,沒問題,石油多得很!但這一次IEA的論調明顯不同。首先,IEA表示目前每年石油會減產7%,未來幾十年每年會持續減產9%。換句話說,這些大型油田的產量已經下降到人們再也無法取得跟以前一樣多的石油。先不談亞洲地區的耗油成長,若要維持今日能源的使用型態,我們就得在2030年以前變出4個沙烏地阿拉伯來供油才夠。但是亞洲用油需求持續增加(注意美國成人有92%有車,中國人只有6%),如果要跟美國人一樣,那每年要找出6個沙烏地阿拉伯或一個新的科威特。若換算成金錢,IEA估計,在維持現今石油經濟規模的條件下,2030年以前,每

年需要三千五百億美元探勘和投資,這與2000年到2007年經濟繁榮時期的3900億美元投資差不多。不過IEA的驚人數據可能都還過於樂觀。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能源分析師用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的新油田數據算出,在2030年之前,我們需要十個新的沙烏地阿拉伯。曾經擔任美國中情局局長與國防部長的傑姆斯.史勒辛格(James Schlesinger)曾說:「論戰已經結束,產油高峰派贏了。」在舊地球上,我們有北極冰帽,颶風不會侵襲西班牙和巴西,水母不會分泌大片黏液占據海洋,我們有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座落在廣闊富足的油田上。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現在他們坐在空空如也的油穴上,花再多的錢也

買不到石油。那麼,現代化是否隨著石油的減產而消逝?這是值得追問的問題,因為全世界前12大企業中,有6家化石燃料供應商、4家汽車與卡車製造商,還有一家奇異電子,很明顯都與能源緊扣在一起。光是化石燃料的採買金額,幾乎占全球GDP的十分之一,而其它的十分之九則是靠燃燒這些燃料建構起來。

太陽能發電陣列系統與變頻器裝置功率之最佳化組合

為了解決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的問題,作者阮旭村 這樣論述:

因為自然資源日漸匱乏,能源相關研究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太陽能是免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潔淨能源。只要我們能找到有效的使用方法,目前最成熟也是最普遍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會成為最佳的新能源。改善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就是本研究的主題。太陽能板陣列在不同的組合時,發電量會不盡相同。找出最佳裝設的太陽能發電陣列組合,使其發電效率達到最大是本論文探討的重點。並藉由不同型式、不同容量大小的交直流變頻器(Inverter)來驗證它太陽能發電系統有何影響,其轉換效率的差異。以及太陽能板陣列組合與交直流變頻器(Inverter)的最佳搭配方式,進而對轉換效率的差異做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