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鐵工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內湖鐵工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婉真寫的 街頭與牢籠之間:台灣民主化的無名英雄 和胡燕欣的 圖解西洋史(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鐵工廠 - Bnbern也說明: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4巷7號. ... 鐵皮屋│鐵工│鐵工廠│鋼構工程│電焊工程│鐵工裝潢│遮雨棚│雨遮│採光罩│玻璃門│自動門│鋁門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 和華滋所出版 。

最後網站愛台玩!觀光工廠88+ - 第 14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在館內吹製玻璃的示範中~創辦人周宇軒在高熱中專注盯著熾熱鐵棍上的琉璃胚體~旋轉`塑型著...高熱環境中~他豆大的汗珠不斷流下'在逐漸成型的多彩作品中'彷彿讓人看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內湖鐵工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街頭與牢籠之間:台灣民主化的無名英雄

為了解決內湖鐵工廠的問題,作者陳婉真 這樣論述:

  他們在各個角落,用自己的方式為自由民主打拚──台灣草根英雄的歷史見證!   ◎台灣民主化無名英雄的真實故事與最新訪談紀錄,還原當初史實,建立文獻資料、見證台灣主體意識的草根力量。   ◎全書分為二二八、走街頭、跑海外等三大單元,闡述台灣民主化過程的中的事件與人物。   ◎民主鬥士陳婉真深入踏查,系統性的訪談這群歷史人物或家屬,串起台灣民主史的草根拼圖。   帶您走入時光隧道,見證這群為台灣奉獻青春、甚至生命的無名英雄真實故事!   台灣民主先驅陳婉真,近年致力採訪、撰寫70年來台灣民主運動史中無名英雄的故事,他們都是一些在基層、在街頭默默為台灣民主運動付出的草根工作者,這些歷史故事除

了讓我們看見庶民的力量,也在在希望台灣人能夠傳承歷史經驗,啟發台灣人對將來有想像力,創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二二八」,敘述二二八相關事件與人物;二是「走街頭」,描述為台灣民主走上街頭的草根人物;三是「跑海外」,講的是被當時政府列為黑名單,流亡海外的民主先驅。   本書所觸及的人與事,有二戰台籍老兵,也有三一八學運的參與者;有二二八事件相關議題,也有曾經流亡海外有家歸不得的黑名單;更多的是被主流政客視為社會邊緣人的街頭常客,以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人士,他們為台灣這塊土地的付出,值得作為年輕人的表率。   ‧黃根深:為台獨刊物編輯、插畫、封面設計的留美畫家。

  ‧刺蔣遺孤:二二八父親被槍殺的遺孤,埋伏在洛杉磯中國城準備乘機槍殺小蔣。   ‧農運推手戴振耀、人權律師陳武璋、街頭戰將陳明秋、自焚烈士詹益樺……等數十位無名英雄。   在街頭、在牢籠,甚至在社會各個角落,以各自的方法為土地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的故事絕對比那些留在政壇的不倒翁更加感人,更值得作為年輕人的表率。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764704.pdf   作者簡介 陳婉真   她的人生被截成好幾段。   25歲以前讀書升學就業一切順利。28歲成為報社小主管。年中辭職,年底在臺北市選立委,因

美國和中國建交,選舉停辦。開始成為職業街頭運動者。   29歲,前高雄縣長余登發父子被捕,黨外人士第一次在戒嚴令下的街頭遊行,與陳菊手持布條走在隊伍最前面。4月,創辦戒嚴令下第一份地下報《潮流》。7月赴美,不久在美國紐約街頭絕食抗議《潮流》同事被捕。12月美麗島高雄事件爆發,開始在美國展開救援,和許信良等人成立「臺灣建國聯合陣線」。從此成為「黑名單」,流亡海外10年。   38歲第一次闖關回臺,被成群警察以扛豬方式丟出國門;次年受自焚而死的鄭南榕感召回臺參加喪禮,成為黑名單成功返臺第一人。   41歲為推動臺獨結社權,成立臺灣建國運動組織,公然以汽油彈和警方對峙。次年年初以10大通緝要犯

首惡被捕,年中因刑法一百條廢止無償釋放,年底當選立法委員。   49歲為陪伴罹癌老母,擔任南投縣政府社會局局長,逢九二一大地震,有幸為災民做些重建工作,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51歲返鄉,53歲送別母親,56歲為回饋故鄉,任職彰化縣政府兩年。   因深感教育紮根與正確歷史觀的重要,60歲以後決定致力於被遺忘的臺灣史挖掘與重建的工作。   推薦序:不求光環的無名英雄 自序:看見草根生命力   ◎ 二二八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陳篡地百年古宅訴說有情有義的二水二二八故事 單兵作戰的台獨「小蜜蜂」/謝常彰 那幽暗角落的泣聲──憶阮美姝女士 大同鐵工廠的白色恐怖老故事 彰化史上最暴

力的二二八和平日遊行 消失的彰化人二二八記憶 古坑鄉的3 處二二八紀念點 海外二二八受難家屬的「傳承之旅」 《1947 台灣二二八革命》的鑿光故事 二水明世界的二二八掌中劇 二七部隊的武器哪裡去了? 「搖籃血跡」──漳州人陳榮翰的二二八故事 代誌無解決「中部共生營」繼續探索二二八   ◎ 走街頭 農民運動的推手 青年從政的典範/戴振耀 他為英雄塑雕像 她要為他蓋紀念館──林文德、鄭愛華的白沙灣之戀 火爆浪子送行者──黃昭輝的人生故事 冰冷的法律 熱血的人權律師/陳武璋 火炎山上的柔情鐵漢──陳文輝和他的華陶窯 DPP 圓山創黨的甘草人物李金億 黨證第15 號黃山貞 再見了,台獨匪類陳聰結 畫出

土地的心跳與抗爭的史詩/陳來興 這對父與子──陳火爐與陳明秋 永遠的農運戰神──悼林國華 翻轉台中老城區的播種者/楊宗澧 濁水村的那股清流──老村長陳鳳和他的建國基地 那烈燄下的台灣魂──追憶詹益樺與許昭榮 政治犯 土公 職棒國家裁判──李志元的傳奇人生 在聯合國廣場切腹的台灣人/林水泉 街頭是我家──「二進宮」政治受難者林樹枝的故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丟汽油彈的日子──台建25 週年台中重逢 古坑夜談憶黃蔴 悼念我的《潮流》同事石麗鐘 悼念鄭南榕 民主萬應公/王朝鑫 民主扛轎夫的牽手──悼陳美華女士   ◎跑海外 從黑名單到UN 和平大使──陳錦芳的生命故事 用畫筆搞台獨的黃根深 刺客兵團──4

24刺蔣事件關係人側寫 《刺蔣,鎮山》二二八遺孤的逆襲 美國柯喬治紀念基金會回台舉辦政治受難者慰問會 王泰和的人權路建國心 百歲街頭鬥士蔡瑞雲 陳文成生日快樂 請給我們陳文成命案的真相! 吳銘輝與阿里山事件 三國迫害不妥協──石錫勳的子女談家族故事   後記:從白崇禧的歷史功過談起   推薦序 不求光環的無名英雄   不久以前,陳婉真再度前來北美、加拿大等地採訪424刺蔣事件發生時的關係人物,最後一站來到舊金山南灣訪問康乃爾大學出身的學人黃介山(前史丹佛東亞研究員)和洪慶茂(退休NASA航太工程師)。黃洪兩人在康大深造的時候,正巧李登輝總統、黃大洲市長、黃文雄(刺蔣主角)也在同校攻讀博

士學位。當時,康大台灣留學生並不多,所以他們幾個人互相認識,還三不五時聚在一起交誼。   同一天(2018.12.10)中午,近20位鄉親用「拍臘」(Pot Luck)方式歡迎兼餞別陳婉真。餐前,安排訪問和餐敘的主人何文亮對我說:有事「勞煩」你,先用餐再來「參詳」。餐後,文亮介紹我和陳婉真「認識」,他說:「校對《台灣民主化的無名英雄》的人選是他。」   何文亮是台灣社團重要的意見領袖,50多年來奉獻鄉社,樂意行善,因此廣受鄉親的敬重。他推薦我校對《無名英雄》,當時,我心裡想:「無名之輩」為「無名英雄」做義工,拄拄好速配,我不好意思推辭。陳婉真是台灣奇女子,一生跨界媒體、政壇、社運、文史,是

高明的寫手,下筆率真又流暢,文章可讀性甚高,我有此機遇可先讀大作,何樂不為?   陳婉真留下她的稿件,次日離開美國。兩週後,我傳簡訊給她:「文稿校對大功告成。」之後,我準備迎接眾兒孫回來過聖誕節。12.25聖誕節,陳婉真回覆:「謝謝您『拔刀相助』,將使一再延宕的出書計劃順利進行。我還有『不情之請』,能否請您寫篇序?」「我試試看。」我回答她。就這樣子,我為《街頭與牢籠之間――台灣民主化的無名英雄》寫序。   進行校對稿件當中,我身不由己常常走入時光隧道。首先,我看到「二二八」黑暗時期從三峽祖師廟放出來的光芒,修建廟宇的負責人李梅樹教授帶領來自島內各地手藝精湛的師傅和國立藝專雕塑科優秀學生,創

造出藝術作品和宗教信仰融合的在地文化。又看到「二二八」抗暴行動:陳篡地醫師率領民兵攻打虎尾機場,事敗撤軍到古坑山區打遊擊;溪湖民眾支援台中二七部隊;「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在追尋事變的真相、在紀念受難親人不幸的遭遇。   我又看到「走街頭」為著台灣人的尊嚴去做各種社會、民主運動。他們都是不求光環的草根人物:戴振耀(農運推手)、林文德(祖師廟銅雕)、陳武璋(人權律師)、陳文輝(華陶窯)、李金億(甘草人物)、黃山貞(眷村起家)、陳來興(畫家、社運)、陳明秋(街頭戰將)、林國華(農運戰神)、陳鳳(濁水清流)、詹益樺(自焚烈士)、許昭榮(台籍老兵)、林水泉(切腹明志)、林樹枝(二度受難)、王朝鑫(民主金

主)……。這些無名英雄各有各的真實故事,值得我們去認識、去體會、去學習。   最後,我又看到流落在「海外」的義人在列,他們赤忱的心永遠牽掛著母國的未來。「陳錦芳」從黑名單到聯合國和平大使生命故事,他是巴黎大學現代美術史博士,是世界台灣同鄉會主要的推動者,列名世界藝術史的台灣畫家。「黃根深」留美畫家,任教於田納西大學,為台獨刊物編輯、插畫、封面設計。「刺蔣兵團」的關係人:張文祺、呂天民、王秋森、鄭紹良等人。「遺孤刺蔣」:二二八父親被槍殺的遺孤(不願曝光)親率「四人暗殺隊」,埋伏在洛杉磯中國城準備乘機槍殺小蔣,可惜主導行動的獨盟主席臨陣喊停,使一命還一命的任務功虧一簣。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

陳婉真用心良苦。她曾經指出台灣政治人物沒有歷史觀,平常百姓歷史感更是淺薄,她選擇淡出政治圈,回去彰化鄉下田中鎮,一邊種菜維生,一邊撰寫70年來台灣民主運動史中無名英雄的故事。最近幾年,她把挖掘出來的故事,陸續發表在《網路台灣民報》、陳婉真臉書(Facebook)。她把已經出爐無名英雄的故事,加上多篇新近採訪的記錄,通通收集在本書裡。這些歷史故事在在希望台灣人能夠傳承歷史經驗,啟發台灣人對將來有想像力,創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紀哲嘉   2019/1/5於美國加州Sunnyvale 作者序 看見草根生命力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常和朋友談到,應該有人為一些在基層、在街頭默默為台灣民主

運動付出的草根工作者留下他們的故事,畢竟台灣能有今天的政治改革,靠的就是那無數在街頭、在牢籠,甚至在社會各個角落,以各自的方法為土地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的故事絕對比那些留在政壇的不倒翁更加感人,更值得作為年輕人的表率。   我等了十多年,似乎很少看到類似的書或報導,後來決定自己來寫,最大的動機是,台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明明是本土政黨執政,卻還是擺脫不了國民黨七十多年來的洗腦教育,明明全世界都稱我們是台灣,我們自己卻還死抱早已死亡的「中華民國」牌位不放,讓人民活得很沒有尊嚴,台灣建國之路更加遙不可及。   兩年前有機會為網路報《民報》寫稿,名為彰化特派員,實則彼此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約束,我想

寫什麼就寫什麼,於是開始有計畫的訪問那些基層無名英雄,我原本在做的1940-1950年代口述歷史的訪問速度變慢,但範圍擴大為不分年代,只要有值得記述的人或事就去訪問,許多人所經歷的年代和我差不多,很多是我當年的同志,寫起來也更快更多,串起近七十年來各角落各階層努力打拼的台灣草根拼圖,這拼圖還小還不完整,但至少是一個開端。   訪問的過程中,有些是等到他們過世後,我才趕著去採訪家屬,或是憑著以往的交情,為他們寫的追悼文,說起來令人感慨,原來我們這一代早就到了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那麼像我這樣還活著的人,更應該加緊把他們的故事讓世人知道,知道曾經有那麼一段世界最長的戒嚴時期,我們的故鄉台灣,曾

經有那麼多人為了一個當年看起來不可能達成的夢想努力過,而那不可能的事――國民黨垮台,就在我們當年不計成敗得失的傻勁與許多人的犧牲之後,夢想成真。   本書所觸及的人與事,有二戰台籍老兵,也有三一八學運的參與者;有二二八事件相關議題,也有曾經流亡海外有家歸不得的黑名單;更多的是被主流政客視為社會邊緣人的街頭常客,以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人士。受限於媒體的特性,每一則報導都只能略述一二,無法深入訪談,但至少把故事流傳下來,期待有更多人深入追蹤。   在國民黨政權長期有計畫的洗腦教育下,台灣歷史被嚴重扭曲湮滅,導致台灣人的歷史失憶症日益嚴重,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要談獨立建國是不可能的,因為它

連自己所從來都不知道或是無所謂,怎麼會在意自己未來要往何處去?這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   化危機為轉機沒有撇步,只有一步步加強各級學校的歷史教育,把奇怪的所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或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從學校課綱中拿掉,改為「台灣文化基本教材」;把「中國近代史」併入亞洲史或世界史的一小篇,換成「台灣近代史」,我們的下一代才不致於對自己上代、上上代的過往一無所悉,繼續接受國民黨政權以往所強加於我們的大中國史觀,那才是真正的數典忘祖啊!   然而,如果沒有人努力去補綴這七十年來被刻意抹滅的台灣故事的話,台灣近代史的內容必定還是過往洗腦時期的教材內容;台灣文化基本教材也將空泛無物。   最

近,有一位當年國會國民黨籍同仁有感於台灣媒體的空泛,要我出面整頓,我哪有這個能耐?我僅有的只是和年輕時同樣不滅的熱情,做我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而已,至於大環境的改變有沒有方法?有,那就是全民監督、全民一起來改變這個社會,每個人做自己能力所及對台灣有益的事,台灣的潛力無窮,因為我們的草根生命力永遠如此旺盛! 陳婉真   2018/8/20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台灣的廟宇無所不在,但三峽祖師廟很特別,它是由東京美術學校主修西洋畫的李梅樹教授負責重建,他從46歲人生最活力充沛的壯年開始,專注投入,並把他在國立藝專雕塑科的學生帶到廟裡實作,完成了許多銅雕作品,直到36年後他過世為止,廟的重建工程還未完

成。 ◎藝術與宗教建築的炫麗交會 李梅樹死後,祖師廟管理委員會決定採購中國進口的廉價石柱,導致同一間廟裡兩種截然不同石柱共存的怪象,但李梅樹終其一生所投入重建的祖師廟,因為他堅持遵照古法重修,從各地聘請很多匠師駐廟修建,無論是建築型式或石雕、木雕、剪黏等,都是他親力親為指導的作品,是藝術界公認的文化瑰寶,祖師廟也被日人譽為是「東方雕刻藝術的殿堂(原文是台灣的東照宮)」。 李梅樹從政經歷豐富,曾在1934年擔任日治三峽庄協議員,戰後於1945年擔任三峽街的代理街長、首任民選三峽鎮民代表會主席;1949年,被民眾推舉為三峽鎮農會理事長,兩年內使農會轉虧為盈,獲台灣省農林廳表揚為全省第一的模範農會。

從1950年起,李梅樹還連任了三屆台北縣議員。 1959年他原本打算在次年參選第四屆台北縣長,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的周至柔問他準備了多少錢,那時台北市尚未改制,包括士林、北投、南港、內湖、木柵、景美等6鄉鎮還是北縣轄區,李梅樹評估以台北縣35鄉鎮平均每鄉鎮1萬元計,告訴周至柔說他打算以賣畫所得估計約30萬元投入選戰。 那個年代30萬元足可以在台北市買一棟透天店面,可惜李梅樹不諳國民黨的政治生態,這些錢根本不夠黨工塞牙縫。他為此特別在中山堂舉辦一場李梅樹個人油畫展,楊肇嘉、蔡培火等人士都前往捧場,最終仍未獲提名。 「他在政治界活躍的那幾年,是他創作最少的時候,所以還好他後來不再從政,才能專心當教授

、創作及重修祖師廟。」他的兒子也是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說。

圖解西洋史(第三版)

為了解決內湖鐵工廠的問題,作者胡燕欣 這樣論述:

  本書記錄了從西元前45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約6500年間影響人類歷史的關鍵大事。   除了以六百餘幅精選圖片為您具象演出、帶您深入其境、探究歷史原貌外,並以年表的方式,重點提示各階段的重大歷史事件,讓您對西洋歷史的輪廓一目了然。   例如:從《龐貝城的末日》看滅亡前那驚心動魄的一夜,   從《但丁與貝德麗采》看但丁《神曲》的創作靈感,   從浮世繪討論美國以武力逼使日本開放門戶,   從達利的《夢境》談弗洛伊德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在本書中,歷史不再是遙遠冰冷的事件,   而是由書中鮮活的人物向您訴說他們那時代的動人故事。   本書交織著兩大元素:『歷史

事件造就的名畫』與『名畫背後傳達的歷史訊息』,讓歷史與藝術完美地結合,讓您在看完本書之後,忍不住發自內心讚嘆:「歷史真好看」。 得獎佳績   ★榮獲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作者簡介 胡燕欣   1985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裝潢系   199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裝幀碩士學位   1997年成立懇懇工作室   主要作品有《話說世界戰爭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一、文明的曙光(西元前4500年——西元前7世紀) 二、智與力的角逐(西元前7世紀——西元4世紀) 三、動盪的世界(西元5世紀——西元17世紀) 四、變革的腳步(西元1

7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 文明的曙光 (西元前4500年——西元前7世紀) 青銅時代 亞當之子該隱在流浪途中 尼羅河流域與埃及文明 金字塔 戰爭的產生 漢摩拉比 克里特文明 古埃及人的信仰 埃及偉大的圖特摩斯法老 阿卡德國王薩爾貢 猶太人逃出埃及 早期的希臘人 猶太人的英雄——摩西 大衛王 示巴女王對所羅門王的禮敬 巴別塔 法老 木乃伊 特洛伊木馬 拉奧孔 特洛伊戰爭 荷馬和《荷馬史

詩》、荷馬時代 古希臘的女祭司 羅馬城的建立 羅馬人劫掠薩比諾婦女 古代埃及人的生活 巴比倫王國後期的頹廢 印度文明 亞述帝國的興亡 ■ 智與力的角逐 (西元前7世紀——西元4世紀) 梭倫改革 伊索和《伊索寓言》 波斯帝國之父居魯士大帝 岡比西斯征服埃及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希臘的奴隸市場 詩人們 辛辛納圖斯 溫泉關戰役 古代希臘的民主制度 阿那克里翁 希臘的神廟 雅典的標誌——帕德嫩神廟 第一次馬拉松之戰 慶祝豐收的希臘人 希臘的戲劇 希臘悲劇 斯巴達勇士 奧林匹亞競技 希臘神話 伊巴密濃達之死 被流放的地米斯托

克利 蘇格拉底和亞西比德 蘇格拉底之死 快樂的希臘人 法律與胴體 亞歷山大與畫家阿佩萊斯 尊重學者的亞歷山大 亞里斯多德 亞歷山大的東征 高加米拉會戰 《雅典學園》 亞歷山大繼承人戰爭 「救星」托勒密一世 開疆拓土的塞琉古一世 殺子的利西馬科斯 皮洛士和羅馬執政官燈塔圖斯 古希臘的哲學 酒神讚歌 「像狗一樣無恥」的狄奧根尼 德魯伊特 希臘雕像 希臘陶器 早期的阿拉伯人 希臘人午後小憩 打敗斯巴達軍隊的菲洛皮門 羅馬元老院 羅馬的崛起 羅馬雕塑 荷拉第兄弟的宣誓 羅馬對迦太基人的戰爭 名將漢尼拔 打敗漢尼拔的大西庇阿 羅馬的軍事制度

羅馬士兵摧毀迦太基城 羅馬改革家格拉古兄弟 特格拉古兄弟的母親柯妮利亞 在鬥獸場旁觀看軍隊凱旋 滅掉迦太基的小西庇阿 羅馬人的城鎮 馬略的軍事改革 羅馬城裡最令人恐懼的人物蘇拉 斯巴達克思起義 拇指向下 以身殉國的小加圖 凱撒征服高盧 凱撒與克麗奧佩特拉 提布盧斯與戴利婭 獨裁者凱撒 布魯特斯 凱撒驅趕元老院成員 凱撒遭到暗殺 克麗奧佩特拉與安東尼的婚姻 克麗奧佩特拉之死 「奧古斯都」屋大維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高盧婦女和羅馬婦女交談 格馬尼庫斯‧凱撒之死 被捂死的「暴君」提比略 耶穌受難 「小靴子」卡利古拉的暴政 羅馬社會的基石——奴隸

「上帝的選民」猶太人 「學者皇帝」克勞狄一世 「嗜血者」尼祿 尼祿的火炬──迫害猶太人 短命皇帝維特利烏斯 猶太人的惡魔——第度 第度凱旋門 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失落的龐貝城 哈德良的別墅 壯志未酬的馬可‧奧勒利烏斯 卡拉卡拉:又一位嗜血皇帝 猶太人的哭牆 卡拉卡拉大浴場 同性戀皇帝埃拉加巴盧斯 被俘的女王芝諾碧雅 「世界光復者」奧勒良 羅馬迫害基督徒 羅馬帝國的皇位繼承 臨終受洗的君士坦丁一世 羅馬人的墮落 聖哲羅姆和保拉 ■ 動盪的世界 (西元5世紀——西元17世紀) 西哥特人洗劫羅馬 匈奴人來了! 懦弱的霍諾留皇帝 匈奴軍隊

劫掠西羅馬 上帝之鞭 克里索斯通 蠻族領袖的戰利品 墨洛溫人的葬禮 羅馬的水利工程 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的皇后提奧朵拉 晚景淒涼的名將貝利撒留 聖蘇菲亞教堂 伊斯蘭世界 羅馬文化的衰落 巴塔維人的誓言 拜占庭帝國 克洛維的家庭教育 到麥加朝聖去! 阿拉伯帝國的繁榮 歐洲蠻族接受基督教 阿拉伯與拜占庭的戰爭 耶路撒冷:山丘上的城市 伊斯蘭的世界 「鐵錘」查理擊退阿拉伯進攻的普瓦捷之戰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帝國的摩爾人軍隊 查理曼大帝和他的帝國 早期匈牙利人 歐洲的蠻族和維京人 猶太哲人 審問死人的司提凡教皇 波蘭人接受基督教

丹麥海盜、諾曼第公爵和英國國王 丹麥入侵英格蘭 「虔誠者」羅伯特二世被逐出教會 歐洲的采邑制度 匈牙利人接受基督教 伊戈爾的遠征 弗拉基米爾王子受洗 吳哥窟 修道士與手稿 窮人十字軍成了犧牲品 拜占庭帝國進入全盛期 十字軍東侵的歷史背景 「合法的篡位者」馬克白 十字軍攻占安條克 歐洲掀起第一次排猶浪潮 對耶路撒冷屠城的十字軍 德國皇帝巴巴羅薩遠征義大利 十字軍的騎士團 普魯士人向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致敬 十字軍與穆斯林的戰鬥 十字軍東征大事年表 偉大的伊斯蘭文化 建造巴黎聖母院 西歐異端運動興起 中世紀的歐洲農村生活 薩拉丁攻陷耶路撒冷城 義

大利的城市國家 穆斯林英雄薩拉丁 薩拉丁征服開羅 基督徒的朝聖 「獅心王」理查一世 向耶路撒冷挺進的理查一世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 穆斯林的生活 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 路易九世 騎士和歐洲的文明化 特勒堡戰役中的路易九世 匈牙利公主伊莉莎白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勝利 準備作戰! 西吉斯孟德 年輕的皇帝與衰老的帝國 騎士之死 《神曲》 但丁與貝德麗采 愛德華三世渡過索姆河 日本戰國時代 喬叟在愛德華三世的宮廷裡 拭血的摩爾人 歐洲的大瘟疫 薄伽丘與《十日談》 畫家利比與修女 帕夏的小妾 馬基維利與《君主論》 庫利科沃戰役 英法普瓦捷戰役

波蘭國王西格蒙德一世 條頓騎士團 雕塑家布魯涅內斯基之死 回歸歐洲而未果的拜占庭皇帝約翰八世 帖木兒之門 帖木兒的頭骨堆 胡斯改革 聖女貞德 法國國王查理七世 奧爾良姑娘 印刷機的誕生 克里斯欽二世 鄂圖曼帝國裡的馬木路克階層 匈牙利英雄匈雅提 與土耳其作戰的東歐人 德國畫家杜勒 攻陷君士坦丁堡 滅掉拜占庭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 被囚在倫敦塔中的小愛德華兄弟 與韃靼作戰的俄羅斯人 勒班多海戰 勃艮第併入法蘭西 佛羅倫斯和麥第奇家族 查理八世遠征義大利 統一的西班牙出現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亨利八世 匈牙利國王拜特倫和他的學者們 哥薩克擊敗韃靼人

少年畫家提香的第一幅作品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法國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鼓吹者伊拉斯謨 達文西之死 拉斐爾和良十世 英國的宗教迫害 馬克西米連一世 科西莫一世 查理五世 法蘭西斯一世 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 米開朗基羅 一家父女三國王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格雷女王遭到梟首 匈牙利勇士發現國王路易二世的遺體 伊凡雷帝殺子 英國女王瑪麗‧都鐸 法國屠殺新教徒 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伽利略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 尼德蘭的獨立運動 西班牙和荷蘭的海戰 平民出身的宮廷畫師委拉斯蓋茲 畫家魯本斯和他的妻子 17世紀新國家荷蘭的繁榮 白山戰

役 讀書的樞機主教 荷蘭守軍交出布藍達鑰匙 生命垂危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 掀起「瑞典風暴」的古斯塔夫二世 1634年訥德林根戰役 臨刑前的斯特拉福德伯爵 白金漢公爵一世 尼柯拉‧杜爾普教授的解剖課 莎士比亞和他的著作 上了斷頭臺的國王查理一世 焚書運動 7645年訥德林根會戰 樞機主教黎塞留 內茲比戰役中的查理二世 三十年戰爭結束 瑞典風暴 「帝師」馬薩林 克倫威爾和查理一世 ■ 變革的腳步 (西元17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太陽王」路易十四 笛卡兒和瑞典女王克莉絲蒂娜 凡爾賽宮的興建 拉莫 凡爾賽宮落成6 奧土戰爭 英荷戰爭 奧地利

軍占領布達 路易十四力求在歐洲稱霸 牛頓 俄國拉辛起義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在船廠打工 索菲婭公主 禁衛軍臨刑的早晨 匈牙利愛國公爵拉科齊二世 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取得北方戰爭初期的勝利 土耳其雄風不再 布倫海姆之戰 法軍在德南戰役中擊敗奧軍 福拉哥納爾和洛可可藝術 被流放的名將緬希柯夫 安娜女王的宮廷 龐巴度夫人和路易十五 瑪麗亞‧特蕾西亞 第一次西利西亞戰爭 腓特烈大帝 法國的啟蒙運動 狄德羅主編《百科全書》 愛好音樂的腓特烈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 詹姆斯黨人 英國向孟加拉徵稅 英法北美戰爭 伏爾泰 歐洲人探索非洲內陸 澳洲成

為英國領土 喬治三世 土耳其鎮壓馬木路克 俄艦隊擊敗土艦隊 班傑明‧富蘭克林 普加喬夫農民起義 美國獨立戰爭 科學觀念深入人心 華盛頓 化學革命發起人拉瓦節 查特頓之死 美國《獨立宣言》 網球場宣誓 華盛頓率軍進入約克鎮 路易十六 波蘭廢除「自由否決權」 法國群眾開赴前線 瓦爾米大捷 波蘭英雄柯斯丘什科 法國全新的兵役制度 羅伯斯比爾 金納發明牛痘治療天花法 瑪麗‧安東尼 土倫戰役中的拿破崙 打敗反法同盟! 金字塔激戰 蘇沃洛夫 馬拉之死 美國總統傑克遜 拿破崙當上第一執政 拿破崙率軍越過大聖伯納德山口 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

希利奧波里斯戰役 德國偉大的天才詩人歌德 特拉法爾加海戰 拿破崙即位 當甘公爵被處死 打敗俄軍的弗萊德蘭戰役 對抗拿破崙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 法軍向西班牙人民開火 教宗國 拿破崙首遭敗績的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 博羅季諾會戰 征俄慘敗 挪威獲得獨立 維也納和會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 拿破崙被放逐 奧地利暫時度過危機 希臘獨立戰爭 希臘獨立運動領導人博察里斯 美國驅趕印第安人 梅杜薩之筏 火車來了! 法國爆發七月革命 俄國詩人普希金 華沙人民反俄起義 波蘭音樂家蕭邦 詩人雪萊在海難中喪生 19世紀的歐洲工業 美國以武力逼使

日本開國 加利福尼亞納入美國版圖 《共產黨宣言》發表 俄土戰爭爆發 大仲馬 匈牙利的愛國詩人裴多菲鼓動革命 1848年法國革命 馬克思 梅特涅外逃 非洲被歐洲列強瓜分 普奧對丹麥的戰爭 加富爾 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南丁格爾護理制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誕生 美國罷工 拿破崙三世出兵干預義大利獨立運動 加里波底 美國總統林肯 德國製鐵工廠 「鐵血宰相」俾斯麥 馬克西米連大公入主墨西哥 美國聯邦軍攻克新奧爾良 普奧戰爭 莫內繪成印象派名作《印象‧日出》 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 日本的明治維新 拿破崙三世被俘 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 義大利獨立

加拿大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 機關槍——普法戰爭中的神祕武器 普法戰爭中的色當會戰 普法戰爭結束 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 達爾文與他的演化論 普法戰爭中陣亡的畫家巴吉爾 杜伊勒利宮被戰火摧毀 巴黎公社 俄土戰爭 攝影術的發明 英祖戰爭 法國鎮壓阿爾及利亞人民起義 英國和阿富汗的戰爭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法國全國美術家協會成立 汽車的發明 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 工業革命促使鋼鐵冶煉法發展 學院派繪畫的終結 美國的鐵路發展 美國開展「西進運動」 英國作家羅斯金 華格納的音樂會 哈布斯堡王朝的沒落 大文豪托爾斯泰 義大利音樂大師威爾第 美西戰爭 電燈

的發明 聖胡安山的白刃戰 美西戰爭結束 19世紀的歐洲農業 世界第一次無線電傳輸 俄國國民樂派 創始疫苗接種法的巴斯德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醫學和生理科學大躍進 日俄戰爭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波爾戰爭 蘇俄革命作家高爾基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發表 流血星期日 《第四等級》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立體派的誕生 列寧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序言   老實講,為這本書作序,我曾經為難過,一則我曾為燕欣的《畫說世界戰爭史》第二版寫過序,擔心他難以突破自己以往達到的高度,二則怕在魚龍混雜的眾多歷史圖文書中難以脫離窠臼。然而,接過本書,疑

慮頓消。雖然閱讀時難免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更多的還是欣喜的感覺。說它似曾相識,是因為他執著地堅持了他在「讀圖時代」中以視覺形象打動讀者的出版審美追求;而欣喜,則來自於看到歷史竟然可以如此藝術化地表現後的全新感受。   在一般觀念中,歷史是理性的,與藝術沾不上邊。而這本書竟然全部用歷史上的名畫來講述歷史,歷史一下子具像了,更有現場感了,變得可以觸摸了。書中精選了近600幅精美的繪畫名作,許多作品是國內第一次發表的,有些作品雖然發表過,但大多數人對於畫的時代背景瞭解很少,而編著者用了很大心血去考證研究,用藝術的畫作展示了人類歷史絢麗畫卷,通過另一個角度解讀世界歷史,使讀者在美妙的藝術之旅中瞭

解到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在瞭解世界歷史的同時受到藝術的薰陶。歷史與藝術的結合,使本書呈現出宏偉壯觀、動人心弦的美感。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較全面深厚的知識背景和新的出版理念,燕欣在這方面作了很有益的嘗試。雖然尚有值得推敲之處,但是從整體而論,對於不同年齡、不同教育層次的讀者來說,它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諸迪 著名文藝理論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