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斗煥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全斗煥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忠植寫的 南山的部長們:統治現代韓國的暗黑勢力 和楊照的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盧泰愚歷史評價 - 嘀哩網也說明:在最後的綜合排名中,盧泰愚得分44.36分,排第6名(前5名依次是朴正熙、金大中、金泳三、李承晚、全斗煥)。他在社會·福利·文化業績(52.06分)上排名最高,排第3名。外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凌宇 和遠流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魏靜芬所指導 鄭如意的 論中國大陸海上民兵從事干擾活動爭議之研究 (2021),提出全斗煥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共海上民兵、灰色地帶行動、專屬經濟海域、國家安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葉高樹所指導 許惠婷的 明清政權轉移之際的孔有德 (2021),提出因為有 孔有德、吳橋兵變、耿仲明、尚可喜、貳臣、歷史評價、皇太極的重點而找出了 全斗煥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韓國蔣介石」過世卻沒人弔念他?前獨裁總統全斗煥 - 簡訊設計則補充: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2:08 全斗煥是誰? 03:20 光州事件發生了什麼事? 04:30 光州事件後,迎來全斗煥的時代 05:47 韓國人為何討厭全斗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斗煥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南山的部長們:統治現代韓國的暗黑勢力

為了解決全斗煥評價的問題,作者金忠植 這樣論述:

  朴正熙與KCIA的恩怨情仇   再現政變與暗殺的陰謀現場   ──欲入主青瓦台,必先控制南山!   南山,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所在地,也是韓國情報中心的代名詞。   掌握南山的「部長們」手握強權,幾乎是總統之下的最高權力者,他們對付政敵、綁架異議者,甚至,刺殺總統──   ☆電影《南山的部長們》經典原著   ☆血腥與權力寫下的歷史紀錄   ☆韓國現代政治史的不朽巨作   一九六一年,朴正熙藉著五一六軍事政變發起革命,推翻了第二共和國,將政治權力收入囊中,開啟他連任五屆、長達十八年的總統任期。政變之後,朴正熙仿造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於南山成立「大韓民國中央情報部(KCIA)」,由參

與政變的金鍾泌中校出任第一任部長;從此,「南山」就變成了中央情報部的代稱。   「南山」為總統效力。他們竊聽、跟蹤、綁架、拷問、暗殺,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政敵,而且不只在韓國境內,甚至在其他國家,也曾發動類似「金大中綁架事件」一般綁架反對派領袖的暴力行動,令人不寒而慄。   掌握南山的「部長們」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位,每任部長都是總統倚重的助力,但也是總統猜疑的對象。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中央情報部第八任部長金載圭,竟然舉槍刺殺了一手提拔自己的朴正熙,也使中央情報部走入歷史,而被日後的國家安全企劃部取代。但「南山」並未消失,反而在陰暗的角落,更加壯大。   朴正熙雖死,但「他的時代」

仍持續影響韓國社會。全斗煥、盧泰愚、金鍾泌、金泳三、金大中,甚至是盧武鉉、文在寅、朴槿惠,每一個日後掌握韓國最高權力的政治人物,都跟朴正熙有複雜的恩怨情仇;因此,要理解現代韓國的歷史與政治,就不能不了解「朴正熙時代」。   而如同朴正熙,後來的歷任總統也都仰賴自己的「南山部長們」,統治國家。因此,了解「南山」,就成為探究「朴正熙時代」及現代韓國政治的重要關鍵。   本書正是「南山」這個情報機關的活動實錄。作者透過真實紀錄與相關人士的證詞,回顧朴正熙執政十八年間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深入挖掘隱藏在事件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情報部身影,曝露出權力中樞令人震驚的種種作為,並觸及韓國現代政治史的核心。

名人推薦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推薦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金忠植(김충식KIM, CHOONGSEEK )   韓國嘉泉大學新聞放送學系的教授,自一九九○年開始調查報導,抵抗來自各界的壓力,展開《南山的部長們》長達兩年又兩個月的連載,揭發歷史真相,榮獲韓國記者大獎,其後曾任報社文化部長、社會部部長。著有《悲傷年代(슬픈연도)》、《法律下的人們(법에사는사람들)》等書。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職記者、公關、企劃。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翻劇也翻書。譯有《老婆,今天可能有點辣》、《飛機雲》、《若有來生》、

《破果》,繪本《西瓜游泳池》、《奶奶的奇幻暑假》等。 推薦文「台韓都有政治暗黑勢力」──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導讀──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上部】 增補修訂版 序文 序文 第一章:金鍾泌,在南山建立梁山泊 01.五一六早晨,全斗煥出現了 02.李厚洛的危機和轉機 03.《情報部法》比《憲法》還強 04.革命行動小組——暗行御史們 第二章:全、盧,及陸軍官校第十一期的一九六三政變陰謀 01.「四十五日的天下」張都暎與盧泰愚上尉 02.金鍾泌與大平正芳的備忘錄,韓日會談的真相 03.南山「政治司令部」成立共和黨 04.第二任部長金容珣僅在任四十五天 05.第三任

部長金在春及第八期生的受難時代 06.陸軍官校第十一期,「囚禁四十名JP派人士」 第三章:總統之刄,金炯旭時期的情報部 01. 「帶勁的炸豬排」,南山共和國改組 02.金炯旭、李厚洛 粉碎金在春的自民黨 03.反對《韓日協定》的六三事件和人革黨事件的悲劇 04.要是尹潽善當選就槍斃他! 05.尹必鏞防諜部隊的「恐怖忠誠」 06.Pistol Park(手槍朴)的手腕與竊聽能力 07.金大中揭露情報政治,與南山對抗 08.金炯旭,拔出反金鍾泌的劍 09.與金載圭攜手,金鍾泌退出 10.誣陷JP是「國會潑糞事件的幕後指使者」 11.情報要員只呈報部長關心的事 第四章:血染的三選改憲,代價是解任

01.來吧!三選改憲! 02.後繼有望徹底踐踏JP——福祉會事件 03.持槍管理軍需品利益的去向 04.金泳三,因反對修憲而遭恐怖攻擊 05.三名在野黨議員遭收買,加入改憲隊伍 06.金炯旭、李厚洛,成為改憲的代罪羔羊 07.拿著「殺了吳世應」名牌橫行的金炯旭 08.權位、錢、槍全都被搶的亡命不歸路 第五章:南山的「夫子」金桂元與「妖花」鄭仁淑 01.「不用像金炯旭那樣猛打也行,你去負責南山吧!」 02.金桂元和金成坤同時攻略柳珍山 03.第三共和的妖花,鄭仁淑的裙襬 04.《鄭仁淑手冊》是第三共和核心人物的白皮書 05.「大蛇」柳珍山 黨魁絕妙的揭密術 06.金相賢「鄭女與總統的關係……

」掀起大波瀾 07.情慾的女人,名詩〈五賊〉 第六章:肚臍之下有人格嗎?「宮井夜花」 01.鄭仁淑命案,無止盡的波瀾與職務兼任風波 02.鄭仁淑,引發韓日之間二千億元的訴訟 03.進出宮井洞的女人超過上百人 04.一九七四年陸女士死後,引燃「採紅忠誠」 05.死去的鄭仁淑在金大中身邊守候 第七章:政治特工司令部與選舉狐狸 01.特別命令:「讓珍山成為總統候選人!」 02.DJ突然成為候選人,「珍山候選人」特別任務成泡影 03.金炯旭,力推DJ捲土重來 04.「逮捕選舉狐狸嚴昌錄」 05.情報部推出《嚴昌錄選舉戰略》手冊 06.DJ的「諸葛孔明」嚴昌錄,在投票前失蹤 07.因「反革命」被驅逐

的姜英勳與朴正熙和解 08.沒有翅膀的四星將軍 第八章:李厚洛、金載圭、尹必鏞的忠誠競爭 01.向青瓦臺進貢壽司的駐日大使李厚洛 02.HR情報部的三金,命運鑑定和易學占卜 03.一九七一年總統選舉資金佔國家預算的一成,約六百億韓元 04.DJ廢除《預備役公約》,對抗「保安危機」 05.朴正熙的競選手段——「最後一次參選」 06.保安司令官金載圭,發表間諜說助選 07.尹必鏞與金載圭成為死對頭的原因 08.克服情報部和地方情感,進入三選高地 第九章:HR的怪力和瑞士祕密帳戶 01.操控在野黨黨內初選的HR情報部的怪力 02.「第八屆國會,這麼吵是能維持多久?」 03.存在瑞士銀行祕密帳戶的

錢到底有多少? 04.HR手上沾的「粉」有一百九十四億元 第十章:「李部長先生,您是英雄!」 01.HR密訪平壤的內幕 02.手握氰化鉀 在平壤的四天三夜 03.「襲擊青瓦臺後將偵查局長撤職」 04.金日成有轟炸性神經質 05.四人體制,HR落入圈套 06.四.八抗命事件,朴正熙、金成坤真正的較量 07.二十三名共和黨議員,光秃秃地挨打 第十一章:暗號「豐收事業」,密室裡的維新作業 01.宮井洞的維新作業與劉基天的揭露 02.「八.三《私債凍結措施》」與金炯旭的財損 03.崔炯佑的揭露和保安司的拷問 04.朴正熙不滿:「《維新憲法》成了沒有骨頭的魚板」 05.寫下《保證書》支持維新的在野黨

議員們 06.「百分之九十九.九九贊成」的維新總統 07.飛太高的龍,HR的後悔 08.尹必鏞的深淵與一心會的考驗 09.一心會軍官們的反擊和姜昌成淪陷 【下部】 第十二章:機密指令 「綁架金大中」 01.東京皇宮飯店的綁架六人組 02.綁架要員和「龍金號」的祕密 03.葛瑞格大使:「我救了DJ兩次。」 04.綁架事件調查本部成了隱蔽本部 05.金東雲問題與韓日外交紛爭 06.哈比卜大使斷定是「HR情報部綁架」 07.DJ被綁架招來陸女士被槍擊 第十三章:HR的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01.崔鍾吉教授拷問致死之謎 02.毆打勒索HR的假特工事件 03.陸女士派出「暗行御史」查明真相 04.在巴哈

馬與朴正熙協商回國事宜 第十四章:申稙秀情報部,拔刀守護維新 01.朴正熙:「我負責經濟,保安由情報部負責。」 02.一個名為《緊急措施》的瘋狂法律 03.懸賞通緝李哲、柳寅泰的逃亡 04.情報部局長拿槍瞄準派出所所長的額頭 05.檢察官面前的電擊拷問、八名人革黨分子被處死 06.殺人法庭判處「十四人死刑,十五人無期徒刑」 07.姜信玉律師站在被告席上 第十五章:「與日本斷交,轟炸東京吧!」 01.陸英修遇襲,「轟炸東京論」抬頭 02.警護室長Pistol Park(手槍朴),十四年權勢的盡頭 03.擄獲朴正熙的鄭周永和車智澈 04.金泳三,戰勝車智澈室長的計謀成為總裁 05.因洩漏機密被

帶到地下室的盧信永 06.十多名在野黨議員的拷問揭露大會 第十六章:金泳三,落入陷阱 01.勒緊廣告商喉嚨,阻止他們!別讓報紙登出來 02.被「改造」為共產主義者的金芝河 03.南山的朴善浩監察組因竊聽而被罷免 04.金玉善風波和落入陷阱的YS危機 05.私設情報隊隊長李圭光瞄準情報部部長 第十七章:「搶奪開城,推進到延白平原」 01.負責浦項石油鑽探的情報部和產油國夢想 02.兩名四星將軍,朴熙道准將上門特攻密命 03.空降團特工隊賭博和美軍八軍司令官的憤怒 04.被金炯旭所害的林善河將軍,其諸多遺憾 05.金炯旭高爾夫老師——金成潤職業選手的逆境 第十八章:韓國門事件與「不定時炸彈金

炯旭」 01.扛著李厚洛,推翻朴鐘圭的商人朴東宣 02.被抓住尾巴的朴東宣和說客金漢祚 03.要員金相根逃亡,第八任情報部長金載圭就任 04.內訌、背叛、推擠,動搖的情報部 05.金載圭與金炯旭的回憶錄協商 第十九章:革命、維新都在槍聲中倒下 01.金載圭搜查位於青丘洞的JP住宅 02.指揮車智澈降旗檢閱儀式的全斗煥次長助理 03.國會要職由車警護室室長配置 04.車室長把南山第三局局長的事全做了! 05.樂天飯店自謙:「我們扭曲的英雄」 06.在韓美高峰會談中打包回家的卡特 07.金載圭乘坐的車停止又翻覆的怪變 第二十章:全斗煥人事課課長,成為部長回國 01.風風雨雨,南山幹部被困西冰庫

02.權威雜誌《黃色新聞》停刊 03.全斗煥少將威脅金相賢 04.鄭昇和掌握的話,就要再等十年…… 05.李熺性:「軍隊掌權就是逆賊!」 06.全斗煥強行推進「大選劇本」 後記 十大事件 政治菁英人脈詞典 推薦序 台韓都有暗黑政治勢力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我在一九七九年七月底從美國讀完書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任職,十月二十七日應邀到東海大學社會系,舉辦我回台後第一個公開演講。但令我難忘的是前一天十月二十六日南韓總統朴正熙的遇刺,而且還是被他的親信槍殺。我還記得我在演講開場白就提到此一政治悲劇,還說這是一個獨裁者不幸的下場!   刺殺朴正熙的是當年中央情報部的部長金載圭,地點就在該

部的招待所。除此之外,我對當年發生的「十‧二六事件」相關內幕其實所知不多。   金忠植這本《南山的部長們:統治現代韓國的暗黑勢力》二○一二年增修中譯本,開啟了我對此暗殺事件的背後歷史、結構背景的知識之旅。讀完之後,受用良多。我看過了根據這本書內容而改編拍攝的《南山的部長們》韓文電影,當時看完之後震撼不已,但總是對其中若干情節的真實性,多少有些懷疑。但這本書的副標題卻讓我解惑不少;「統治現代韓國的暗黑勢力」這句話真是畫龍點睛,將全書的主旨一語道破。原來朴正熙一手主導編織打造出來的暗黑政治勢力,竟在十八年後到頭來結束了他的性命。   這本書不只是處理朴正熙的遇害,而是從一九六一年說起,詳細訴說

「朴正熙的存在和他的時代」。作者甚至還說,朴的光與影不是止於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它在二○一二年十二月的總統大選中,竟然還發揮了遺蔭,讓他的女兒朴槿惠成為民主化後的南韓大總領。   在我看來,朴槿惠的當選對南韓的民主其實是個不可承受的諷刺。難怪作者在本書第一版的序言裡會很無奈地說:「我們至今仍困在朴正熙時代的陰影下」。他還無限唏噓地問:「我們的政治從朴正熙以來到底真正前進幾步?」   作者所指的南山的暗黑勢力,指的就是繞在朴正熙一手成立的中央情報部的幾個部長們。本書分兩部十二章,細數一九六一年朴正熙革命奪權封重臣,和各個南山部長的種種暴行、作威作福、勾當和彼此之間的競爭;一路寫到刺殺後的

一九八○年八月原保安司令全斗煥的竄起。   書中對於金載圭的大逆刺殺舉動,顯然是明指肇因於權力核心內部的爭寵和權力鬥爭,亦即情報部長金載圭和青瓦台侍衛長車智澈之間內部種種內訌、背叛、排擠和猜忌。   書中對金鍾泌、金泳三、金大中等政治人物的沉浮也多有涉及,本書對了解南韓政治菁英的種種也有幫助。   由於作者金忠植寫作的方式,是介於調查報導精確的事實陳述和評論的價值判斷之間搖擺,所以行文不是那麼順暢,讀來比較吃力,初讀者可能要先有心理準備。   讀完本書,我不禁想到台灣兩蔣獨裁者和權威的遺緒,似乎依然在政界作祟以及轉型正義作為仍然不足,而感到失望。如果南韓的朴正熙十八年的獨裁威權統治都製

造了這麼複雜的南山的暗黑政治勢力,那麼台灣的兩蔣四十年的獨裁威權統治又不知道製造了幾倍的暗黑政治勢力,而且恐怕目前還躲在台灣政治圈、司法圈和軍警圈的一些角落裡。   我極力推荐本書,因為它公開揭露了南韓獨裁威權體制下的暗黑加害集團的勢力及其人名。我心想,台灣在兩蔣下的獨裁威權白色恐怖統治下的加害人集團又何時可以被完全地公開呢?我希望推動轉型正義的主事單位可以告訴我們為時不遠了。 增補修訂版 序文 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朴正熙是什麼?   智慧多媒體、社群網路發達的年代下,朴正熙的存在是什麼?   其實這已經是半世紀前的事了,朴正熙自一九六一年開始軍事統治,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結束。他被後人稱

頌為歷史上「偉大的領導者」,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他是「最惡劣的獨裁者」。但即使是朴正熙離世三十三年後的今天,名為「朴正熙時代」的巨大海嘯所帶來的衝擊,依舊仍未平息。   許多權威媒體報導:「朴正熙的『光和影』,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再次左右二○一二年十二月的韓國總統選舉,這也象徵將成為今後五年引領韓國國民生活的里程碑。」   朴正熙的長女朴槿惠,成為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毫無疑問,她受到父親極大的庇佑。在二○一二年四月的國會議員總選中,「親朴聯盟」掛出朴正熙的照片奮戰,雖然新國家黨極力否認與他們有任何關係,但只要我們回顧歷史上嫡孫與庶孫彼此爭奪政治資產的例子,就能明白朴正熙留下的

黑影至今仍揮之不去。   我在二十年前撰寫這本《南山的部長們》時,在序言的第一句寫下:「我們至今仍困在朴正熙時代的陰影下」,現在我要將那段序文原封不動地移到這裡。   我們至今仍困在朴正熙時代的陰影下。   不論這是好是壞,這是我們從一九九○年代,展望接下來二十一世紀的宿命,這肯定是一種束縛。曾任朴正熙侍衛室相關職務的全斗煥、盧泰愚將軍,是接下來十二年間的總統;五一六政變的金鍾泌同志,是現今執政的民主自由黨代表最高委員;朴曾排斥的金泳三和朴討厭的金大中,衝破殘酷的迫害生存下來,直到一九九○年代引領朝野角逐大權;而他培養的企業家鄭周永成為總統候選人,正在覬覦「政權創業」。   朴正熙時代

成立了中央情報部,三選改憲、維新修憲的牽引者都是情報部,而最後以十‧二六事件(又稱朴正熙暗殺事件)結束朴正熙時代者,也是中央情報部,接著從保安官以及主要外交對象的部分開始政治操作。情報部負責保安警戒、外交主力展開的政治陰謀、選舉操縱、利益分配、政治獻金、跟蹤、竊聽、綁架、拷問、文學和藝術的思想評價,甚至是桃色關係、走私、暗殺等工作,簡直就是全能的(almighty)權力中樞。   因此,要談論朴正熙時代,就無法對中央情報部的角色視而不見。否則無從說明一九九○年開始的三金政治,以及軍閥、財閥的政治影響力。基於以上觀點,我花費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間,每週都與自我戰鬥,寫下《南山的部長們》。   (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總統大選即將到來,由金泳三、金大中、鄭周永三人進行對決。兩個姓金的是朴正熙的競爭對手,而鄭周永則是朴正熙培養的財閥代表。一九九二年先由金泳三勝選,之後金大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一九九七年當選總統。只有鄭周永未能如願以償,最終殞命。盧武鉉在兩位金氏的麾下成長,於二○○二年掌握大權,鄭周永門下的建設業業主李明博,在朴正熙時期負責指揮青瓦台的相關土木工程建設,並於二○○七年當選總統領導國家。現在,朴正熙的女兒再次握住最前排的號碼牌,打算於二○一三年進入青瓦台,而盧武鉉的生死之交文在寅則與安哲秀聯手對抗朴槿惠。   我們的政治從朴正熙開始到底真正前進幾

步?   在寫下修訂增補版序言的這瞬間,我因為不可思議的歷史因果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既視感而顫慄。因為二○一二年出現的菁英們也在這本書的歷史延長線上。對抗朴槿惠的李在五、金文洙是高喊「打倒朴正熙政權」的在野鬥士;朴槿惠在初選中挑戰的鄭夢準是鄭周永的兒子;任太熙則是朴正熙軍事政權時代的「養子」,同時也是朴正熙的愛將、韓國「一心會」成員權翊鉉的女婿。   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也是因抗拒維新獨裁政權而被開除的慶熙大學生,之後,他更與「反抗政客」盧武鉉成為莫逆之交,踏上政治舞臺。民主黨代表李海瓚也對朴正熙維新政權舉起反對旗,也是朴正熙的繼承者全斗煥掌權時期,被關在陸軍監獄的熱血鬥士。孫鶴圭也是反維新旗手

,其為歷經流亡生活的總統候選人。   這本《南山的部長們》的企劃,於一九九○年由《東亞日報》編輯局局長金重培(一九九一年離開《東亞日報》後任《韓民族》新聞社社長,及MBC社長)採納,在嚴酷的環境中,挖掘KCIA的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大放異彩,歸根結底是得益於那位的決斷。金重培前輩不久前這麼對我說:「也許我們現在正進入文明史的轉捩點也說不定。『經濟民主化』不是朴正熙的女兒,也就是新國家黨候選人的口號嗎?這是偉大歷史的諷刺。」我在寫這篇序言的瞬間,正是總統大選之際,我們為過去血淋淋的歷史而爭論不休,此時此刻我的腦海再次浮現愛德華.哈利特.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簡稱E.H. C

arr,英國歷史學家)所說的,「歷史就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本書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我過往工作三十年的公司《東亞日報》的金載昊社長欣然提供的,所以我想藉這段序文,致上我誠摯的謝意。修訂增補版則是教保文庫的金成龍社長(現任理事長)於今年五月建議:「《南山的部長們》是媒體業資產,用電子書復活它吧!」使我得到力量並付諸實行。   另外,還要感謝表示「僅有電子書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發行實體書」的Politikus出版社的金鉉宗社長,還有以鄭素妍組長為首的編輯組的真誠和辛勞,感謝眾人為這本書投注的心力。以及小說家蔣正一先生,他同意將其於一九九三年的譯著《讀書日記》中寫的讀後感,改寫成本

書修訂增補版的推薦序。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於光化門 金忠植 序──他們登上舞臺那天 故事從韓國中央情報部長的十名部長開始。 那年五月,也就是要追溯到一九六一年五月十六日。 那是個混亂的早晨,許多人忙碌且焦慮地奔走。包括朴正熙少將在內,還有他生平唯「二」的侍衛長朴鐘圭、車智澈等下級軍官,無數參與政變的同志,全在生死的十字路口穿梭。 金鍾泌中校也一樣。 摘下軍階徽章、策劃行動、召集同志的他,那天凌晨為了複印「革命宣言」、進行廣播等工作忙得不可開交。身為政變行動核心的他,勢必是明天將成立的中央情報部的首任部長,既然如此,他為此奔波也是理所當然。 與金鍾泌相反,還有一個慌慌張張但往反方

向跑的男人。 他就是李厚洛少將(備役)。 李厚洛是民主黨內閣張勉總理的直屬「情報部部長」,他在五一六當天早上指示部下「掌握政變軍的兵力規模和車輛」,但報告內容卻不是給張勉政府,也不是給朴正熙的政變軍,而是轉達給「鎮壓軍」。 然而,他很快就與政變軍攜手合作。十年後,更成為朴正熙政權鼎盛時期真正的情報部部長。 除了金鍾泌和李厚洛,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奔往第三個方向。他既不是為了「革命」,也不是為了「反革命」,而是為了理出當初究竟是何人發起軍事政變,以及自己是否只要幫助那個人便可以登上枝頭,為此四處奔波。 那個人,正是全斗煥上尉。 他比李厚洛晚了十年,也就是在八○年代初夏才成為「末代情報部部長」。

後來情報部改成「國家安全企劃部」(簡稱安企部;英文為Agency for National Security Planning,簡稱ANSP),全斗煥亦成為韓國第十一、十二屆總統。 透過中央情報部這個觀察窗口,回顧朴正熙時代,可以發現神奇的事情。即是金鍾泌、李厚洛和全斗煥這三個人,活躍時期剛好間距十年,且皆是當時中央情報部的代表人物。 創立者金鍾泌、情報部全盛時期的李厚洛,以及收拾情報部滅亡殘局的全斗煥,如此一來,朴正熙時代約二十年的起承轉合就清晰可見。 仔細回想那一天,回想那年五月的軍事政變,為何歷經五十年多的光陰,仍然持續影響韓國二○一二年的今天,其原因我將一五一十地告訴各位。 

論中國大陸海上民兵從事干擾活動爭議之研究

為了解決全斗煥評價的問題,作者鄭如意 這樣論述:

中國大陸近年來大量動員沿海漁民與漁船組成「海上民兵組織」,該組織同時接受各級地方政府與軍事體系的「雙重領導」,依中國大陸國內法界定,「海上民兵」僅為解放軍的助手或後備力量,非一般正規武裝部隊;然在現有國際法框架下,不論其身分、船舶屬性皆無法準確定位與規範,以致其行動處於法律的模糊地帶。此優勢可避免狀態升級成軍事衝突,因此,海上民兵多被運用在與周邊國家海上對峙的第一線,於有爭議島嶼和專屬經濟海域附近集結、宣示主權、騷擾他國船舶及阻擋航道,進行低強度的干擾行動,影響並破壞周邊國家海上的區域安全,達到中國大陸所望的政治及軍事戰略目的。是以,「海上民兵」之法律地位具灰色地帶難以一概論斷,故而本文從其

干擾活動的行為類別進行探討,細究其發動的目的、依據、內容以及方式,有無違反現有國際條約、國際習慣法,或產生危及國家和平及國家安全之威脅,復就近年來海上民兵實踐案例以觀,探討其在南、東海引發之「灰色地帶衝突」,所衍生美國與日本的不同法律評價與應處模式。最後就我國面對海上民兵從事干擾行為之應處進行探討,在我國管轄之不同海域,分析行為所適用之相關法律和闕漏之處,並嘗試探討、擬制想定狀況,及機關間之協調與執行措施。希冀我國審視局勢可能將更加嚴峻之風險,積極統合海軍與海巡同步修訂相關作法,適當授權海上執法機關或軍隊,俾確保任何情況均能緊密合作、充分處置,以完善的預警及防衛機制,共同維護國家安全。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

為了解決全斗煥評價的問題,作者楊照 這樣論述: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第一冊簡介】   中國是怎麼出現的?近百年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新石器時代如滿天星斗般的文化遺留,居所、食物、墓葬、器皿……,勾勒出鮮活的生存樣貌與部落演進。   夏、商、周是接續的王朝嗎?這三個同時存在、興起於不同地域、先後成為共主的三個強大部族,夏人發明最有效的「夯土技術」,宮室與城牆的突破性興建,如何重組以城為中心的人口分布?商人擁有馴服動物與遠途運輸的本領,它更是個「鬼神民族」,

又是如何設計出與祖先溝通、召喚靈異力量的神祕儀式?讓卜甲、卜骨上的文字,成為神力的媒介?周人則首先提出「天」的概念,神鬼退場,人文精神躍動昂揚,他們又是如何扭轉文明方向,走向一個禮儀的、文字的和記憶的社會?   【第一冊突破看點】   ●深入認識「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   ●村落遺址、陶器、青銅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的迷人解讀   ●新石器時代的演進脈絡   ●中國文字表意的真相   ●夏、商、周三大先後共主的部族性格與互動競爭     【第二冊簡介】   中國文明的主流是什麼?天命信仰、宗法親族、文字系統和地理基調,是周文化留下的長久印記,周人如何給予其堅韌的質地,得以抵抗時間的試煉?  

 中文字何其奧妙?不講究時態,喜歡省略人稱,少有抽象數詞等等,默化了文字使用者的價值觀;更重要的,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決定了你如何思考。   我們有好好認識孔子嗎?孔子並非被後世曲解的「真理製造機」,而是個有脾氣也有偏見,有巨大叛逆性格,更有強悍邏輯頭腦的人。他如何創造「老師」這個身分,又是如何定義「學」、內化「禮」?莊子的思考友伴是開闊無涯的天地精神,《老子》一書則是對應極端亂世的精巧智慧,老、莊的分別和其中的誤謬又是什麼?   西周到東周,一個動盪變遷的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黃金年代!   【第二冊突破看點】   ●憂患意識、人本價值和統治手段,深入理解周文化   ●語言、文

字,和思想、哲學的微妙牽繫   ●「國」是什麼?周代的建「國」運動   ●從王官學到諸子學,亂局下的真理競賽   ●重新認識孔子、認識莊子、認識老子     【第三冊簡介】   春秋,是個人個性強烈發展的時代,服膺「賴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則,這樣的信念何以被後世遺忘?戰國,是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的時代,富國強兵是國君放不下的目標、人民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衍生歷史詮釋權爭奪的現象?   雄辯,是戰國的風格標誌。墨家以「天志」保證兼愛;孟子讓「仁義」在戰國現實中還有用武之地;荀子講「禮」的約束訓練;國際秩序則取決於縱橫家的穿梭遊說;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話與異界交織的環境裡,還有個書寫個人極端情緒的屈

原。最後勝出的法家,靠的是現實示範,由此建立「絕對王權」的起點。   秦朝是個早熟的帝國。抗拒死亡、相信久長,是秦始皇的執念;雷厲執行一統、重今賤古,是秦始皇的野心。但法家的「輕罪重罰」,形成龐大的刑徒部隊,竟成為秦帝國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第三冊突破看點】   ◆從《左傳》等自殺故事,看春秋人的生命情調   ◆戰國的主題當然是「戰」,看戰國人的動員生活   ◆深入諸子的雄辯現場,探訪癲狂的楚文化   ◆從兵馬俑考古,挖掘秦始皇「空前」的心事   ◆無賴劉邦和梟雄項羽的心理戰略成敗     【第四冊簡介】   漢初的朝政主流是「無為」,擺脫封建糾纏,對治過度動員,同時嚴苛的秦律仍在

。直到武帝朝,漢代才變身為嚴密運作、權力束攏的大帝國。設中朝、養酷吏、迷封禪、頒輪臺詔……,盡顯武帝的豪邁與哀愁。   西漢盛世的特點,就是昂揚、誇耀的時代氣氛,一種挑戰極限、對外擴張的浪漫精神。漢賦的華美誇張堪為代表,那是文字上的巨大奇觀,同時透露什麼樣的帝國矛盾?漢朝與匈奴的對峙征伐中,司馬遷為何將李廣視為最重要的「人物」?《史記》裡,司馬遷通書以「太史公」自稱,又是何其動魄的、以歷史來彰顯深刻人間道理的使命!   回到思想現場,西漢最特殊之處就是對經書的強烈信仰。今文經的開放現實、古文經的返本主義,讖的曖昧預言、緯的自由荒謬;儒家也變成被百家滲透的複合體,董仲舒援引陰陽五行,創造「天

人感應」新意識形態,利用「天」約束皇帝,也讓孔子變成活生生的怪物?   什麼是帝國的宿命?當皇帝愈來愈孤獨,身邊注定圍繞著精神扭曲的人,加上朝廷的聚斂機制、民間的土地兼併,中央集權產生的因果連動,終讓西漢成為第一個被這種宿命結構搞垮的王朝。   【第四冊突破看點】   ◆重新認識《史記》,尋索「太史公」三字深意   ◆重新認識「漢賦」,想像力的特技表演   ◆重新認識《鹽鐵論》,政治鬥爭的現場傳真   ◆重新認識王莽,偽詐下的真實復古決心   【第五冊簡介】   王莽的新朝有兩項第一,未經流血衝突改朝之平順,與前王朝斷裂之巨大,都在中國朝代史上排名首位。新朝到底怪在哪裡,又進行了哪些天翻

地覆的大改造?   東漢承繼西漢再起,表面上帝國運作模式一致,骨子裡卻與西漢有著根本差異。東漢皇后的角色與作用,顯示東漢的統治結構變成了「大姓共治」,皇權空洞化之下,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外戚、宦官、士族的大亂鬥?   重視人才等級,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色。「清議」是士族的精神武器、人物的品評說詞;章句之學沒落後,士人轉而追求浮華詭奇的「游談」;再到講究規矩、著意表演的「清談」,何以成為貴族社會維繫內部團結的重要形式?   漢末亂局,黃巾賊、五斗米道是在什麼樣的人心氛圍中崛起?三國的故事為何如此深入人心?而來自封閉親族組織的「門第」,又如何一躍成為社會真正的重心?   【第五冊突破看點】  

 ◆漢代人怎麼生活?窺看他們的食衣住行   ◆《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特色剖析   ◆儒學轉玄學的關鍵《論衡》,為何一點都「不衡」?   ◆抽絲剝繭「身分決定一切」的時代特徵   ◆重新認識根本的、原始的佛教   【第六冊簡介】   漢帝國崩落,中國進入大分裂時代。這是一個軍事的、貴族的、異族血統大舉襲來的時代,也是一個土地關係翻新、莊園經濟崛起、誇張而無節制的時代。   《人物志》和《世說新語》是這時代的兩本奇書,標誌著「品」高於「用」的品鑑人物態度,名士崇尚清逸、風流,寧為棄才。在虛無生命心態下,佛教依附黃老東來,成為中國思想新鮮的元素。   世族是六朝最醒目的

現象,其地位與權力甚至凌駕皇帝之上,王朝來來去去,門第一直都在。與華麗炫耀的貴族文化相應的,是駢文的文字設計實驗,在規律中尋找自由的審美,為唐詩鋪出了新路。   北魏有其特殊意義,它聚攏了五胡亂華的種種元素,它帶給隋唐制度最深遠的影響,它徹底漢化甚至改造種族認同,一種草原民族與北方漢人互動涵化的新精神由此而生。   【第六冊突破看點】   ◆一次讀懂「中古」中國的獨特個性   ◆深度認識五言詩,以及無可取代的陶淵明   ◆以營造美文的態度,重新評價六朝駢文   ◆亂華的不全是胡,重新認識「五胡亂華」   ◆打破朝代史觀,好好看一看北朝      【第七冊簡介】   隋唐帝國是中國中古時代的

一個異數,是在分裂性格時代中的統合時期。從北朝到隋朝,像拼圖般一塊塊找到對的位置拼起了全新的國家體制,均田、府兵、開科舉士、建長安城……,成就了輝煌的大唐治世。   唐朝從來都不是貫通一致的時代,唐朝的文化、生活,甚至統治形態、經濟脈絡、社會活動,都應該分為四個段落來看待:武則天稱帝結束前的初唐、安史之亂爆發前的盛唐、憲宗死於宦官之手前的中唐,以及混亂不安的晚唐。   唐朝有著好動的身體意識、「不露骨」的審美觀、較平等的兩性關係;唐朝誕生了詩的巔峰,唐詩講對仗、重才氣,創造的是「尺幅江山」,更是連結文人集團的時代工具;唐朝也萌芽了復古運動,文章強調「有我」、以本真承載世間道理,召喚了後世理

學的思考。   唐太宗成為「天可汗」,其實是對朝代觀的一種退讓;幾乎傾覆朝廷的「安史之亂」,讓前後李唐判若兩朝;而藩鎮的武力割據,終致迎向另一段分裂……   【第七冊突破看點】   ◆重新認識北朝、隋朝在政制上的作為   ◆大唐的四階段性格,與所謂的「盛世詛咒」   ◆唐代的胡人、女子,和有趣的社會生活   ◆深入認識唐詩的黃金時代,及古文運動   ◆科舉如何打擊門第,藩鎮如何崛起     【第八冊簡介】     由唐到宋,中間有個古怪的五代十國。那是藩鎮的更高階段,是武人治國下荒唐又裂解的特殊時期。宋朝立國的「祖宗家法」,明顯是對五代亂象矯枉過正的產物,確立了「重文輕武」、「與士共治天下

」的信念,繼而誕生了空前絕後的文人文化。   唐代是外放的,宋代是內向的。由唐到宋,中國正式步入「近世」。棄儒入賈的自由民崛起,高度發達的城市生活,戲文小說等活潑創造;文人、商業、都市,成為最重要的近世元素。   作為宋代文人,不可能和琴棋書畫絕緣。文人的「琴」不假設聽者,只為知音而奏;圍「棋」簡單卻高度抽象,中國遊戲遂重視大腦超過重視感官;「書」追求框架中的自由,宋人好臨帖,蘇軾卻強調以個性寫字;文人「畫」則是將現實經過減形、減色後的心象反射。   禪宗和理學是思想上的兩大異彩,彼此競爭著助人安頓身心的權威。禪宗是「破」的運動,「棒喝」教法使其風格有一種瘋狂喜劇性;理學則從儒家觀念中尋

找新的存在解決,它不是文章之學,而是生命之學。   【第八冊突破看點】   ◆「近世」概念怎麼來的?它的最大特色?   ◆深入理解宋朝的「祖宗家法」   ◆琴、棋、書、畫,趣看中國的文人文化   ◆什麼是機鋒、棒喝?重新認識禪宗   ◆宋明理學為何是教人自由的學問?     【第九冊簡介】   宋代的關鍵詞是「士人與皇帝共治」。帝王的統治意識相對薄弱,武勇作戰幾乎不成選項。而黨爭帶來的最大破壞,是將道德修辭大量運用在政治上,成為沒有妥協空間的零和競爭;「陞官圖」反映的近世官場,是另一個抗拒變化的力量。   宋代的「市制崩壞」是城到處有「市」,聯繫天下財利;南北分裂後,南宋其實是以每年的「宋

援」支撐住了金朝。古文運動強調文章必須「致用」,但程頤等理學家反而認為「溺於文章」是天下三弊之首?宋詩躍動著打破唐詩規矩的活潑精神;宋詞則在音樂中誕生,文句解放的極致處站著蘇、辛。   遼、西夏、金,先後興起的「中介王朝」,從部落集體領導到二元統治體制,為草原帶來爭端與失序。蒙古以戰爭攻伐崛起,戰鬥就是他們的生活;保持強烈草原性格的成吉思汗,以個人獨大的領袖模式,創造有效的戰爭機器與威嚇力量。而此時的南宋,已淪為新興草原大故事中的一個角色。   【第九冊突破看點】   ◆解密宋代的黨爭和皇帝統治個性   ◆重讀宋詩、宋詞,與古文自覺運動   ◆遼、西夏、金,中介王朝探祕   ◆成吉思汗為何

是真正的英雄造時代?   【第十冊冊簡介】     蒙古帝國奉行低度統治,也是停留在中國漢化程度最低的王朝。普遍的身分制,宗教地位提高,異質外來文化,漢人面臨「重新選擇」的自由與壓力。能阻止蒙古人西征腳步的只有蒙古人,伊斯蘭、十字軍、驛站、海上絲路,十四世紀已然存在環遊世界的觀念。   草原習慣與農業文明的混搭,終究腐蝕了元朝,官軍無力鎮壓反亂,使得元末社會快速軍事化。白蓮教串連各地反抗勢力,民間蜂起並非訴諸民族仇恨;朱元璋最大的挑戰不是「殺韃子」,而是在地方普遍散架下收攏情勢。明朝初建,從《大誥》到「胡惟庸案」,士人集團備受打壓,官僚從此降等,只被皇帝當作「吏」來使用。   朱元璋想像

的天下秩序,是大家都安居在里甲制度中,反而使得城市與商業的自由愈發吸引人。晉商憑「開中制」坐大,徽商明確提出「士商異術而同志」的主張,建立門風價值觀。百科刊物、奢侈品市場、專業化百工……,明代商業以百倍的力量在發展,卻沒有沖倒文人文化,成為驅動歷史的關鍵力量。   【第十冊突破看點】   ◆跳脫民族本位,好好認識大蒙古帝國   ◆探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與東西交通   ◆朱元璋何以得天下?揭祕其政治天分與歷史作為   ◆明朝繼承宋?繼承元?稱得上「資本主義萌芽」?   ◆深入了解「商幫」和俗民文化的崛起   【第十一冊簡介】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海上而來的歷史力量已經在中國作用,近世後期由此

分野。窺看明朝的整體社會現象,充滿「逾制」心態,從衣裝、飲食、建築到公共空間,皆成為僭侈炫耀的展示場。原為統治工具打造的驛道,消除了中國人對「行」的禁忌,讓行旅普及於日常。   朱學定為官學,與士人內在修養的聯繫慢慢消失,直到王陽明悟出「知行合一」,那是對詐偽社會風氣的嚴厲批判。明代戲曲的精緻創新,源於專業觀眾的眼光品味及文人的關懷參與;從話本到章回小說,中國文字終於可以記錄長篇語言,開啟一段「新造字運動」。   文官用道德意識干預皇帝的私生活,宮中、朝中分際被打破,宦官擁有超越前代的掌權空間,幾個史上罕見的昏君也在明朝出現。國家財政有個不變的「兩千七百萬石」作為預算基礎,從朝廷到地方,數

字上無法管理,官僚系統隨之失能。流寇是明朝政治崩壞的總體現,與此同時,中國已被新世界體系置放在邊緣地帶。   【第十一冊突破看點】   ◆從食衣住行看明朝的「流行」文化   ◆理學到戲曲小說,明朝的思想、藝術躍動   ◆深度解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大歷史」視野   ◆擺脫選擇性扭曲重新認識滿洲崛起   ◆從「心理史學」探看崇禎皇帝     【第十二冊簡介】     清朝和明朝在三件事上不一樣。滿漢官並行、以八旗為滿洲命脈與統治基礎,以及「永不加賦」的祖宗家法,清朝歷史的變動主軸亦由此梳理。康熙完成史無前例的「政統」與「道統」合一,雍正有著折服天下的想像,延續至乾隆打造了百年盛世。   

但失去道統權威的士人,出現了知識結構真空。「實學」成為新的關鍵詞,卻因缺乏思想工具而回到古籍考索上,表現之一為乾嘉學派。太平天國是清中葉出現的一個內部挑戰,和來自西方列國對於中國中心的挑戰同時迸發。曾國藩所帶領的士人信仰雖力挽狂瀾,新的政治骨幹也抵擋不了官僚習氣的沉淪。   滿洲人必須進入漢人建構的「天下觀」中才能治理中國,這也是難以將自身放入「列國」新秩序的關鍵障礙。中國近代史的主題是「衝擊與回應」,開放通商口岸正是洋人與中國關係的突破點。西洋事物、制度、野心以驚人速度湧入中國,上千年文明無力再提供現實指引,如此迎來一個極其獨特的騷動時代。     【第十二冊突破看點】   ◆清朝立足中原

,何以稱得上「偉業」?   ◆從「內聖」、「外王」重新認識康熙皇帝   ◆《聊齋》到《紅樓夢》,看個人主義精神萌芽     ◆探看平等、狂想、價值撼動的太平天國   ◆深入理解東方帝國與西方帝國的根本差異   【第十三冊簡介】   晚清,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是與衰頹、騷亂、辱國、迷惘畫上同義詞的暗黑時代,也因史料紛雜而讓人難以親近。但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高度收束的線性描述,打造了一個讀史最迷人的世界:不是只當事實來讀,而是建立彼此間的連結,看到人事在個體或集體層次,會產生多少不同的因果關係。   此書罕見地從多個人物角度切入: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由人物聯繫到置身

其中的大局勢,勾畫出愈來愈清楚的晚清面貌:這是一個皇權扭曲、帝制失能的時代;這是一個圖強思維下「保皇」與「革命」衝撞的時代;這是一個民間主動、官方被動,官民勢力消長的時代;這是一個封疆大吏探索時局出路、中國實質分裂的時代;這是一個與世界迅速接軌、和傳統價值辯證的時代;這是一個爆發集體想像秩序運動的時代,在頹弱中,仍激昂、積極地看向未來!   【第十三冊突破看點】   ◆深度解析慈禧角色造成的皇位皇權分離現象   ◆從平行角度看日本同時間的變革與壯大   ◆從康有為、梁啟超思路重新認識「戊戌變法」   ◆孫中山「領導」革命的真相   ◆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想像力發散時代:看晚清思想與晚清小說 系

列特色   (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

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文化界、教育界 磅礡推薦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

(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黑貓老師(網路說書人).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

,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歷史是思辨的題材,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提供嶄新的視角。──黃益中   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無法給予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了楊照。──胡川安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我的朋友楊照,以十年時光,透過漫長的「民間講堂」,爬梳中國史的層層迷霧,最終要推出一套十三冊《不一樣的中國史》!我衷心期待,也誠心推薦。   楊照是臺灣典型「公共知識份子」,博雅多聞,見識恢宏,能見人所不及見,敢言人所不敢言。在「去中國化」的臺灣史論述風潮中,他標舉多角度、多面向,客觀理解中國史,才可撥雲

見日,凸顯臺灣史的獨特性。這就是師承胡適之,不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的獨立思考,自由主義學風!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閲讀這一系列的書,也認為在此時此刻出版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記得三十年前陪伴兒子讀國中歷史時我非常焦慮,因為歷史課本中完全是刻板的,甚至帶有政治立場的中國史,臺灣幾乎是故事裡的路人甲,是不存在的。於是我決定矯正這樣的觀點,為兒子完成了一個「有臺灣」存在的歷史大表格。我本身也是在這樣的歷史敎育中長大,所以我的能力很有限,只能靠大量閲讀可以找到的臺

灣史料。多年以後,我陸續讀過楊照寫的關於臺灣歷史的觀點,有很多的啓發,也更加相信,要了解臺灣的歷史,中國歷史絶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拋開所有的政治論述和目的,中國史是臺灣史的一部分,這樣的說法是我最能接受的論點。想要了解臺灣,我們得先了解中國,這並不違背臺灣的主體性和尊嚴。   期待這一系列書籍的出版。   ──小野(作家)   過去臺灣人所受的教育,總被教導「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近年則以「去中國化」一詞挑動眾人的敏感神經。其實「去中國化」並不是指揚棄漢字(揚棄漢字的是共產黨政權)或和中國有關的一切,「去中國化」去的是「奉中國為正朔,視臺灣為邊陲」的史觀。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則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鄰居,我們不能閃避,甚至要深入了解,如此,才能用最高明的態度尋求相處之道。   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歷史是一條延續的長河,知道從哪裡來,才能找到方向往哪裡去。問題在於,歷史的詮釋權往往落在政治權力擁有者手上,由此建構的史觀,不僅單一而且偏狹,淪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偏偏執政者樂此不疲,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生長在臺灣的我們,過去教科書裡所描述的中國史,自然也不例外。   歷史應該是思辨的題材,是啟迪人心的寶庫。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放眼中國千古歷史,提供嶄新的視角,給讀者重新省思,前事不忘,後事之

師。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如果我們看鄰近的日本,長期以來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是相當深刻的,不管在學院或一般知識界都是如此。然而,長期以來,臺灣缺乏引路人帶我們走進中國歷史。   臺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寶庫,中華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對於中國是何種態度,我們都要理解這個鄰居給我們的影響,透過歷史理解中華文化是一把很好的鑰匙。   然而,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難懂,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的稗官野史,無法給予我們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楊照的這部通史,幫大家補了一堂不一樣的中國歷史課。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在戰後幾代人的體制教育中,我們從未好

好地認識中國史,而過去三十年來,當我們(正確地)典範轉移到臺灣史視角,更不重視中國歷史了。但誠如楊照所寫,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若能認識那漫長文明所留下的遺緒,如何作為一個外在力量與內在因素,影響或形塑了當下在臺灣的文化內涵與自我認同,我們才更能建立起新的主體身分。這個工作或許沒有人比楊照更適合,一位受過專業中國史學訓練又懂得跟大眾說故事的作家與民間學者。   ──張鐵志(作家)   中國歷史淵遠流長、浩瀚紛繁,想要從中梳理,有時望而興嘆,不知從何讀起。楊照先生這一系列《不一樣的中國史》,則巧妙地找到了詮釋的角度與觀點,不僅思辨歷史的意義,也讓過去的歷史鮮明地活在當代。  

 讀歷史學智慧,歷史不是教科書上的教條文字,更需要理解與善解,挖掘它的價值。《不一樣的中國史》就是這樣的好書,值得探閱。   ──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有句話說:「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   楊照老師以十年時間「說史」,匯集出百萬字篇幅的大作,訴說曾經輝煌帝王將相、熱鬧尋常百姓人家,儘管早已化為塵土,留下的典故依舊震耳欲聾。   ──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   無論從文化傳承、地緣關係或全球視野來看,中國歷史的重要性一直存在,可惜因為過往糾葛及現勢衝突,中國歷史的價值逐漸在臺灣遭到忽略或誤解。   楊照新著《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逆勢而起,

意義何在呢?   一、從臺灣主體性出發,展現對中國歷史的重新理解及詮釋。   二、重視意義脈絡的「通」,扭轉目前簡化、割裂中國歷史的學習方式。   三、統整海峽兩岸、日本及西方學術界跨學科研究成果,非一地、一家之見。   要真正認識臺灣,至少得連結中國史及東亞史脈絡來理解,楊照新著做了連結中國史的部分,但還沒結束,後勢值得期待。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授課與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些年來在臺灣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有限的中學歷史課堂數,加上升學仍然是重要目標,歷史課的進行多半還是偏重於「歷史知識」的傳授與學習。至於課本上的「歷史知識」是如何產出的,通常也只是一句「歷史知識是史家研

究的成果」簡略帶過,於是綜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歷史課本內容就只是一堆看似有系統的知識堆疊。   讀《不一樣的中國史》,欣然看到史家梳理史料、比較推論的過程,在楊照老師的筆下生動展開,「歷史知識」有了活脫脫的生命歷程,而「製作歷史」的曲折和迷人,也讓史家們的經驗成了一部動人的精采人生。這真是一套好書!   ──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將高中歷史課程從過往的編年史編排,改為主題式的探究學習,雖然能啟發學生思考歷史事件的各個面向,但也可能讓學生忽略客觀事件的細節與結果。因此在課堂學習過後,若能選擇閱讀楊照先生這套《不一樣的中國史》

,必能深化學生自身的文史素養,也能對臺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更有時間縱深的理解,進而形成一套自我價值判斷的標準與主體性思考。   誠摯推薦給大家。   ──曾冠喆(私立薇閣中學教師)

明清政權轉移之際的孔有德

為了解決全斗煥評價的問題,作者許惠婷 這樣論述:

晚明宮廷與政治鬥爭頻繁,隨著努爾哈齊崛起帶來龐大的軍事壓力,遼東邊防亦成官員間的角力場,終至守邊大將陸續求去或遭遇不測。特別是在皮島,以毛文龍個人關係構築起的邊防網,在其遭斬殺後瞬即崩解;而其養孫孔有德以其極重義理、勇於任事的人格特質逐漸嶄露頭角。吳橋兵變是孔有德一生關鍵轉捩點,在窮途末路之際歸降金國,從此對金國竭盡所能,鞠躬盡瘁,與皇太極的互動隨處可見其拳拳之心,其砲兵部隊亦成為金(清)政權重要的軍事力量。孔有德與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並列漢人藩王,更是清朝第一位掛帥出征的漢人將領,在桂林城破時選擇殉國,與其叛明形象大相逕庭,亦充分展現其重視知遇之恩的面向。近年來,重視將歷史人物或事件放入

歷史脈絡中的歷史記憶研究頗為盛行,本文亦將孔有德放回當時的歷史脈絡中重新審視,梳理其叛眀降金的過程,並討論清朝官方對其評價的轉變。同時,試圖跳脫傳統道德觀,從時代的脈絡中,重新檢視孔有德,或從時代的需要中塑造孔有德的再認識,能夠較完整的建構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