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義寫的 新一代 科大四技機械群機件原理升學跨越講義含解析本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詳解.影音.診斷.評量 和黃蓉陳家洛的 〔統測機械群〕機件原理完全攻略[升科大四技](11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科大 和千華數位文化所出版 。

高苑科技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研究所 夏紹毅所指導 呂冠範的 甲板螺絲成形製程最佳化設計 (2016),提出公制 螺帽 規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腦輔助設計、DEFORM-3D 成形軟體、甲板螺絲搓牙、田口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許昭和所指導 陳羿樊的 特殊木材基座螺帽製程的改善 (2012),提出因為有 DEFORM-3D、速度場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制 螺帽 規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制 螺帽 規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一代 科大四技機械群機件原理升學跨越講義含解析本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詳解.影音.診斷.評量

為了解決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作者鍾義 這樣論述:

  每章內容依序為「重點整理」、「老師講解」、「學生練習」、「精選範例」、「同步練習」、「綜合測驗」、「歷屆統測精選」、「火紅素養題」等七個部分。     1.本書提供「考前衝刺」:濃縮教材精華,集合重要定義、性質及重點公式。   2.重點提要:將各章節內容重要觀念及公式作有系統的整理,條列或圖表化本章重點所在。   3.老師講解及學生練習:以考試命題趨勢分類成觀念題及計算題型,附詳解與試作型態,使同學掌握解題要領。   4.精選範例及同步練習:每主題後皆編有題型之課後練習,方便讀者可檢視自我學習成效。   5.綜合測驗:熟悉每小節的內容,系統性的練習提升學習成效。   6.歷屆統測精選:

網羅近10年統測試題分章置於各章末,讀者學習全章後,可自我測試,熟悉近年考試趨勢增加考試信心。   7.歷屆試題答對率與難易度:自107年度起,測驗中心公告每一選擇題的考生答對率,並依據答對率來判別難易度(答對率小於40%表示困難,大於等於40%、小於70%表示中等,大於等於70%表示容易)。   8.火紅素養題型: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本書於章末編有火紅素養題供練習,使讀者提前熟悉未來考題趨勢,輕鬆面對統測素養題型!     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功能:     使用「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登入會員與書籍密碼後,可線上閱讀、自我練習,增強記憶力,反覆測驗提升應考戰鬥力,即學即測即評,

強化試題熟練度。     1.詳解:至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www.mosme.net)搜尋本書相關字(書號、書名、作者),登入會員與書籍密碼後,即可使用解析本內容。   2.影音:選擇目錄中想看的題目並開啟影音,即可看到影音解題。   3.診斷:可反覆線上練習書籍裡所有題目,強化題目熟練度。   4.評量:全國唯一整合性線上測驗平台MOSME評量中心(plc.mosme.net),體驗多元評量方式(含模擬考、歷屆試題),了解學習狀況。

甲板螺絲成形製程最佳化設計

為了解決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作者呂冠範 這樣論述:

螺絲搓牙製程雖然已經有數十年之歷史,但螺絲搓牙成形技術,向來是業界一個無法掌握之技術瓶頸。搓牙成形時必須在模具中一次搓製完成,而螺絲廠通常都得仰賴具有十幾年以上搓牙經驗之老師傅,根據累積多年之加工經驗及試誤法(Trial-and-error)的方式來進行模具修改及試模等動作。而今螺絲的牙型成形上之變化,已屬於一個全新的領域,再也無法單純依賴現場技術人員慢慢的使用試誤法將螺絲產品製作出來,因此搓牙模具設計的好壞就關係著產品的品質與量產的穩定性,也是生產的關鍵性技術。隨著電腦軟體的躍進,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CAD/CAE)已廣泛地應用於設計研發工作,本研究嘗試以甲板螺絲製程為例,透過參數化3D

繪圖軟體SolidWorks建構胚料與模具幾何設計,再導入有限元素分析軟體DEFORM-3D 來模擬平板搓牙,期望透過成形軟體的應用,來縮短實際開模的時間,使能快速且正確的掌握搓牙成形所需之條件與方向。研究結果顯示以最佳化設計時,選用網格加密、DEFORM 工具移動速度、入料口牙外徑高度、出料口牙外徑高度、入料牙山角度等、出料口牙山角度、入料口角度、入料口角度長牙板等,7 個因子做為分析條件,若採用牙板負荷望小做為目標值時,會產生胚料變形量不足,造成胚料扭曲變形;但若牙外徑成形為最佳化指標時,不但搓牙總負荷較原始設計約減少了9.492%,牙外徑尺寸在不同位置量測時,其標準差也較原始設計來的小,

除了能增加甲板螺絲的尺寸精度外,對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亦頗有幫助。本研究成果可提供工程師更精準的設計工法,減少前人因為需要收集各種搓牙公式計算的時間,或因為錯誤的計算方式所形成人力及開發成本的提升。而搓牙模擬參數之分析結果,亦有助於廠商之經驗傳承,對於產品的產出也趨於穩定,因而能提供較佳品質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關鍵詞:電腦輔助設計、DEFORM-3D 成形軟體、甲板螺絲搓牙、田口法

〔統測機械群〕機件原理完全攻略[升科大四技](11版)

為了解決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作者黃蓉陳家洛 這樣論述:

★重點統整‧讓你吸收機件原理精華★   本書適用於升科大四技考試。機件原理在升科大四技考試科目中,是屬於較好拿分之專業科目,為求出題分布平均,每章一定會出個一題以上。為了讓考生能夠踏實準備本科,將原本不懂的地方補強,而已經瞭解的部分更加深入理解。本書的特點著重於:   1. 有系統的歸納重點,以條列、表格和圖片輔助學習   為使讀者能迅速瞭解各種運動機件之原理及傳達方式、各種機件、機構、機械之名稱、種類、規格及功用,並熟悉機件傳動原理,本書以條列及表格化的方式分類,並有數百張圖片輔助讀者學習,加強讀者解題能力與公式推演,讓學習更有效率。   2. 各章節綜合演練,以戰養戰,立即檢視學習成

效   各章節皆包含立即測驗,立即練習已學過之單元,使其加強解題實力並得到正確之觀念,並再針對重要考點編寫例題,包含老師講解以及學生練習,亦可作為學校老師上課教材。如此一來,一方面讓讀者能了解各單元出題的比重,另一方面節省了收集考題的時間,並能了解出題方向、掌握重點,能更有效率的達到高分的效果。   3.收錄105~109年之試題,並有詳細的解答與解析   為了讓讀者能瞭解近來的大考趨勢,以利讀者做為升學之最好準備。本書收錄歷屆升科大四技之重要考題,藉由題目之練習與解析之說明,使你充分掌握命題方向,就各類型的題目加強練習,你將能培養深厚的答題能力及技巧,經過名師詳解,類似的題目再出個一百次,

也不害怕! 作者簡介 機械類科專業名師─黃蓉‧陳家洛   著作:   《機件原理完全攻略》,千華數位文化   《機件原理[歷年試題+模擬考]》,千華數位文化 第1章 概 述 1-1 機件、機構與機械之定義 1-2 機件的種類 1-3 運動傳達的方法 1-4 運動對與運動鏈 1-5 運動鏈 綜合演練 第2章 螺 旋 2-1 螺旋的原理 2-2 螺旋各部位名稱 2-3 螺紋之種類 2-4 公制螺旋與英制螺紋 2-5 機械利益與機械效率 2-6 螺旋運用 綜合演練 第3章 螺旋連接件 3-1 螺栓與螺釘 3-2 螺帽與鎖緊裝置 3-3 墊圈 綜合演練 第4章 鍵與銷 4-1 鍵的用

途與種類 4-2 鍵的強度 4-3 銷的種類與用途 綜合演練 第5章 彈簧 5-1 彈簧的功用 5-2 彈簧相關名詞術語 5-3 彈簧的種類 5-4 彈簧材料 5-5 彈簧的組合 綜合演練 第6章 軸承及連接裝置 6-1 軸承的種類 6-2 滾動軸承的規格及應用 6-3 聯結器的種類及功用 6-4 離合器的種類及功用 綜合演練 第7章 帶輪 7-1 撓性傳動 7-2 帶與帶輪 7-3 皮帶長度 7-4 速比 7-5 塔輪 綜合演練 第8章 鏈輪 8-1 鏈條傳動 8-2 鏈條之種類及構造 8-3 速比 綜合演練 第9章 摩擦輪 9-1 摩擦輪傳動原理 9-2 摩擦輪的種類與構造 綜合

演練 第10章 齒輪 10-1 齒輪的種類及用途 10-2 齒輪各部名稱 10-3 齒輪的基本定律 10-4 齒形的種類 10-5 齒形與齒輪的規格 綜合演練 第11章 輪系 11-1 輪系概述 11-2 輪系值 11-3 輪系應用 11-4 周轉輪系 綜合演練 第12章 制動器 12-1 制動器(brake)的用途 12-2 制動器的種類及構造 12-3 制動器的材料 綜合演練 第13章 凸輪 13-1 凸輪的用途 13-2 凸輪的種類 13-3 凸輪及從動件接觸方法 13-4 凸輪及從動件運動 13-5 凸輪周緣設計 綜合演練 第14章 連桿機構 14-1 連桿機構 14-2 連

桿機構的種類及應用 14-3 近似直線運動機構 綜合演練 第15章 起重滑車 15-1 滑車的原理 15-2 起重滑車 綜合演練 第16章 間歇運動機構 16-1 間歇運動機構的分類 16-2 各種間歇運動機構的特性 16-3 反向運動機構 綜合演練 近年試題 105年統測試題 106年統測試題 107年統測試題 108年統測試題 109年統測試題 解答及解析

特殊木材基座螺帽製程的改善

為了解決公制 螺帽 規格的問題,作者陳羿樊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改善特殊木材基座螺帽的成形過程,該產品利用扣件成形機以三個道次生產,其中第三道次的打模經常在生產約3000支左右耗損一顆模具,對此利用有限元素分析DEFORM-3D軟體來模擬此產品的成形過程,並分析模具所受之等效應力,且找出模具受到最大應力值之區域在產品頸部R角的部分,該部分所受到應力有1680MPa,再利用速度場分析的功能觀察到材料流向過於集中在頸部R角附近,承上述我們改變第二道次的成形設計,改善後得到頸部所承受應力減輕到1460MPa,最後計算鍛造力187.78 tons與原本198.78tons相差不多,確認未超出機台250 tons鍛造上限,並訂製模具實際生產,且驗證得到模具

壽命確實有延長,從原本平均3000支耗損延長到4155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