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 大學改名 候選 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公開 大學改名 候選 名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南(劉宜良)寫的 蔣經國傳:江南版 和白嗣宏的 民主的困惑:看懂俄羅斯之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香港公開大學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也說明:香港公開大學宣佈將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並啟動修改大學條例程序,提交立法會正式批准。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學術副校長關清平等管理層宣佈新校名,並將校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最後網站『荆州新闻网』哪里可以办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学毕业证多少钱則補充:类型: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学历办理发布:2022-06-05 ... kb,这位阿尔及利亚国Se i6便沦为替补,复出之Bf T9甚至有3场比赛无法进入18人名单,他还因此公开抱怨过fB q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開 大學改名 候選 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蔣經國傳:江南版

為了解決公開 大學改名 候選 名單的問題,作者江南(劉宜良) 這樣論述:

「當他是共產黨時,他有國民黨氣質;當他是國民黨時,他有共產黨手段。」 「激動起來,涕淚滂沱;冷酷之時,大動殺機。」 這本書,作者江南喋血喪命,引爆驚動台美的「江南案」, 讓蔣家斷送接班美夢,終結蔣氏一門獨裁王朝。   江南不死! 蔣經國已經去了天國!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本書作者江南,在美國舊金山Daly City的自宅車房,被國府派出掩至的殺手槍殺斃命,成為特務統治下第一個史蹟昭昭因書殉命的冤魂。   隨著1988年蔣經國的壽終正寢,蔣家兩代在台灣的強權統治也宣告結束,然而蔣氏王朝的神祕帷幕,經過五○年代開始的一連串白色恐怖,呈現出一片真空,始終是不可冒犯的禁忌。江南以治學治史

的訓練,應是首位能以史家超然的客觀態度,來看待這個蔣介石槍桿子政權的繼承者——蔣經國,從溪口童年、五卅慘案的激情少年、馬列忠誠信徒的青年、雷厲風行的虎崗、上海打虎主任,到極權一身的父親身邊的手杖,終至以民主憲政為名行共產手段統治為實的蔣經國時代,江南為歷史記上一大筆,並以此喋血喪命,如今物換星移,當初置江南於死地的政權已是滄桑變幻,而歷史真相故此也一步步明朗浮現。 名家好評   在中國國民黨即將崩解,但中國新帝國主義卻日益擴張,導致全球民主倒退,獨立台灣遭受圍困之時,我們更應重新記憶、省思中國式獨裁者扭曲的心靈與面貌,並向世界宣示台灣人今後永不接受外來獨裁統治。—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叡人   一本加速台灣民主化,逼得蔣經國宣布蔣家第三代人不再從政的傳記,是每個台灣人一生中必讀至少一次的好書。—文史工作者 管仁健 各界推薦   金恆煒(政治評論家)   陳儀深(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   陳奕齊(基進黨〔基進側翼〕主席)   作者簡介 江南   本名劉宜良,江蘇靖江人,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七日生,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在美國舊金山寓所遭國府指使竹聯幫份子殺害。輿論界咸認其生前所撰《蔣經國傳》為被害誘因之一。   一九九六年五月美國在華盛頓建碑紀念新聞從業人員殉職者,江南為此碑上列名之唯一華裔人士。   江南畢業於政工幹校戲劇系,肄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華

盛頓美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並完成博士課程。   曾任台灣正聲廣播電台記者,《台灣日報》記者、駐美特派員。 著作除《蔣經國傳》外,尚有《香港紀行》、《動亂的東南亞》、《江南小雨》、《江南雜語》及《龍雲傳》。   唐德剛 序 陸鏗 序 崔蓉之 序 江南 序 第一章 溪口童年 第二章 上海‧北京‧廣州 第三章 孫逸仙大學 第四章 尼古拉同志 第五章 主席‧技師‧廠長 第六章 再見,莫斯科 第七章 蔣青天 第八章 偉大的西北 第九章 教育長、主任 第十章 外交特派員 第十一章 戡建大隊 第十二章 八一九防線 第十三章 南京‧溪口‧上海 第十四章 風雷震盪 第十五章 台灣-歷史的

起點 第十六章 蔣主任 第十七章 吳國楨事件 第十八章 一江、大陳 第十九章 孫立人兵變 第二十章 五二四事件 第二十一章 雷震‧自由中國 第二十二章 副部長、部長 第二十三章 蔣經國時代 第二十四章 繼位 第二十五章 漸隱 後記   序 恩怨未盡論蔣經國──江南遺著《蔣經國傳》讀後感 唐德剛   我們搞歷史的人,大致都不能否認歷史發展,尤其是分階段的發展,各階段是有其「必然」的軌跡可循的。當然我們更不能否認,當歷史在其必然的軌道上向前緩緩推進之時,也會被時常發生的「偶然」事件所遏阻、延緩或加速,而發生迂迴、停滯、逆轉或躍進等不同的現象。   就以中國近代史來說吧!筆者便在拙著中不

斷解說,我國近代史是在「西風壓倒東風」的泰山壓頂不得已的情況之下,被迫形成的一部「中國近代轉型史」。但是「轉型」又「轉」了些什麼呢?最明顯的便是在政治制度上,從「君權」轉向「民權」。   筆者敢大膽地向賢明的讀者保證,「從君權轉入民權」便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條「必然」發生的歷史軌道。任誰也改變不了它!這當然也是近代世界各民族發展史的共同軌道。只是不同的民族史,各有其緩急之異罷了。   今後世界只有四個王   清楚地記得,在一九五二年,當那有六千年帝王專政史的古埃及的最後一個國王法魯克(Farouk),被他的叛將們以二十一發禮砲,恭請他出宮向巴黎亡命時,他在「揮淚對宮娥」、倉皇辭廟之時,曾自知

其非的感慨地說:「今後地球上只會有五個王(King)了。一個在英國,其他四個在撲克牌上。」──法魯克這位有崇英癖的昏君大人,顯然還是過高地估計了「英王」了。他如活到今天,看看查爾斯太子和戴妃那些連續不斷的花邊新聞,他可能就要改口說,今後世界上只有撲克牌上的四個王了。   歷史的「必然」既可在其各「階段」中看得十分明顯,那什麼又是歷史的「偶然」呢?   從大的方面說,例如「西安事變」,便是個有世界性影響的大「偶然」。沒個西安事變,則我國抗戰的時間表,和日本軍閥南進北進的方向盤,乃至中共取得政權的或然率,都要大受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上述這「三大件」,如有一件改變了,朋友,你我今日所寄居的世界

就不是這樣的了。──不是筆者這個胡塗歷史家過甚其辭吧。但是老天,那一年誰又想到我們的蔣委員長老人家,要學關雲長跑到西安去搞個「單刀赴會」呢?這純粹是個偶然嘛!再說張少帥那「小頑童」,一時心血來潮,不顧一身剮,竟把皇帝拉下馬。這也是個絕對的偶然嘛。──東北小青年一時衝動,便不顧一切幹他一票;衝動之後,頭腦清醒了,又懊悔不迭。朋友之間,可以磕個頭賠個禮了事。你綁了委員長的票,那就是後果改變不了的滔天大禍了。   再看一些「偶然」的小例子。蔣經國在一九八四年第二次當選總統時,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原有謝東閔、林洋港、邱創煥、李登輝四位「台籍」政要。經國當年如看中前三人的任何一人,今日的台灣政壇,乃至今

日的「兩岸關係」便不是這樣的了。而經國捨三匹眾望所歸的「白馬」不要,卻偏偏選中了李登輝博士這匹「黑馬」。這也是個純粹的「偶然」。可是這個「偶然」卻是今日兩岸關係決定性的因素;而今後兩岸關係的好壞,則是決定將來華語民族興衰的關鍵。影響自是不小。   張少帥與蔣小總統原是無獨有偶的兩個「小衙內」。他二人的老子也是中華民國史上無獨有偶的兩位大元帥。且引一句張少帥的月旦名言:張大元帥是「有雄才無大略」;蔣老總統則是「有大略無雄才」。二人半斤八兩。   劉宜良的博士論文   至於這兩位衙內是否也有其「半斤五兩」(今日大陸上的新制度量衡是一斤十兩)之處呢?在下未敢妄比。我們只可說根據現代社會心理學的

原理,有相同背景的人群,都具有共同的「次文化」。在優、良、中、可、劣的社會行為層次上,傳統中國的「衙內」,和當代中國裡所謂「父是英雄兒好漢」的高幹子弟,也有其相通之處。可驚的是,社會科學家如把他們的「戴塔」(data)輸入電腦,加以分析,一定可以找出一條「規律」(law)來顯示他們在這條「轉型」的歷史三峽中所發生的集體作用(group function)──君不見今日兩岸政權中父子相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現象之普遍,不只限於執政大黨呢。它在一些花瓶組織中(例如大陸上的政協和一些民主黨派),也都普遍存在呢。這原是「歷史比小說更有趣」的眾多社會轉型模式中一個極重要的專題,值得眾多

「博士生」選作博士論文,加以深入探討。但是研究集體模式,需從個體入手,這就使我想起劉宜良(江南)先生生前告訴我的一句話,說《蔣經國傳》原是他的「博士論文」;而這篇博士論文的學術價值,便是這一集體轉型模式中,極重要的一樁「個案研究」(case study)。   筆者濫竽學術界數十年。平生所最看中的一部類書便是世界各名大學哲學博士的博士論文集(Ph. D. dissertations),例如台北中央圖書館所收藏的一套北美各大學有關漢學的博士論文集便是其中之一。   博士論文有啥玄妙呢?因為它往往,甚或多半都是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學者一輩子所著最有功力的一部書。大儒像胡適的《先秦名學史》(後改編

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再改名為《中國古代哲學史》),像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都是如此的。等而下之的二儒小儒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博士論文或等類(equivalent)著作像蕭一山的《清代通史》等等,都是各人一生學術的起點;也往往是他們學術的終點。蕭君以二十一歲的青年完成這部不朽名著(也算是博士論文的等類著作吧),但這也是他學術的終點。博士論文的作者大半皆然。於此亦可見博士論文之價值如何了──劉宜良的博士論文《蔣經國傳》正是這樣的。他嘔心瀝血寫了一部第一流的傳記;對近代中國政治社會轉型的特殊模式,做了個最徹底的「個案研究」。這是一位有高度天才和功力的職業史家學術的起點。誰知這也是他治學的終點,而

這終點並非他自己不為也或不能也,而是外界暴力所造成,使他齎志以歿,這就令人感歎不盡了。   窮留學生的甘苦   江南的《蔣經國傳》,論功力似不在薛君度博士的《黃興傳》(哥大,一九五八)或許芥昱博士的《聞一多傳》(史丹福,一九五九)之下,但是不幸江南卻未完成他的博士學位。所以然者,這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缺點所在了。上述薛許諸君讀博士於五十年代美國漢學市場極盛之時,博士生求職容易。一旦口試及格,準博士便可一面教書,一面撰寫論文,教學相長,完成學位。而江南不幸則讀博士於漢學市場衰萎之時的七十年代。考試及格,在職業上卻無枝可棲。發了求職信數百封,仍一無所獲,那就只好棄學從商了。商場如戰場,哪有工

夫和治學環境去完成論文呢?一拖再拖,就終於放棄學位了──此間甘苦,不在此行不知也。   余與江南因年齡懸殊,地區遠隔(我在東海岸,他在西海岸),雖是同行,而交往無多。只在一九八四年初我們在三藩市開學術會議時,江南特地辱訪於旅舍並約我單獨晚餐。我們暢談蔣經國、吳國楨和龍雲至深夜。江南斯時正擬著手寫《吳國楨傳》,而渠與吳氏僅有一訪之緣,而余承吳公伉儷不棄,則久有通家之好,並掌握吳氏口述史料數百面之多,足令江南瞠目結舌。宜良興辭之時,我們並續作他約。我二人尚有說不盡的故事好談呢。孰知此別竟成永訣。數月之後,聽說他竟為撰寫《吳國楨傳》而橫屍血泊,我真欷歔不盡──我還有大量一手史料正預備寶劍贈英雄,彼

此分享呢!如今懸劍空壠,能不愴懷?   在江南殉職前,我還沒見過他的夫人崔蓉芝女士。江南既逝,經國亦死,海倫(蓉芝的洋名字)送我一本李敖版的《蔣經國傳》,我們才逐漸熟絡起來。再加上我們還有鄉誼(崔家是我母省安徽貴池的望族),鄉黨還捐地安葬這位安徽女婿於風景優美的太平湖畔、黃山之麓。此時我也抽暇細讀這李敖新版,而感慨多端。   犧牲後半生,寫經國前半生   從我們治史者的觀點來看,我覺得可惜的是江南犧牲了他後半生的性命,所寫的只是蔣經國的前半生。不錯,江南被殺時,經國已是七四高齡、風燭殘年的老人。他的生命也只剩四年好活了。但是我們試想,經國如沒有他這最後四年,則蔣經國又是什麼樣的蔣經國呢?

  且讓我們回頭再看看另一個張衙內。張學良將軍如不「偶然」地搞出個西安事變來,則張學良又是什麼個張學良呢?歷史家會說「少帥易幟」有功於中國的統一。其實當時把中國打得稀巴爛的蔣、馮、閻、李,和割據自雄的龍雲、劉湘、盛世才,乃至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哪一個掛的不是「青天白日」旗呢?「易幟」而不「歸政」,何有於「統一」呢?說到「九一八事變」後丟掉整個東四省,國民黨內CC系領袖陳立夫等人,便認為全是張某的責任,因為張學良對付那時在東北興風作浪的日本人,沒個政策,只是一百二十個「不理」。這一來就變成「英法聯軍」時葉名琛對付英國人的辦法了。當時人譏笑葉名琛失掉廣州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

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之罕有!」少帥再加個揮金如土、吸毒好色的私生活,那他在歷史上的形象就很難描繪了。想不到青天霹靂,忽然來了個西安事變,改寫了世界歷史如拙篇上節所述。張學良這個赤膽忠心的愛國將領,以五十年自由的代價變成了「西安事變先生」,在歷史上的形象就不一樣了──否則只是個狂嫖爛賭的小軍閥,向歷史如何交代?吾為少帥捏把汗也。   蔣經國也正是如此。經國這個衙內,在十五歲時便成為潮頭上的革命青年,去莫斯科做了個國際共產黨。十七歲時中國國共分裂,他便被斯大林留下作顆備用的政治棋子。經國雖年輕也頗能順應時勢,不時在公開場合痛罵自己反革命的老子。江南把這些罵老子的史料都找得很完整。經國那時

罵父的傑作,一半是不得已出諸自保,一半也出諸真心。這是當時革命風氣使然。那時的青年共產黨是烈士如雲的。多半都視死如歸,絕少叛黨。其實所有革命運動中的革命青年都是這樣的,不獨共產革命為然也。汪精衛少年時便視死如歸;可是等到革命老了,老革命變成混蛋和漢奸,汪精衛也並不是個例外。共產黨內也多的是,周佛海、陳公博、李士群、丁默邨當初都是共產黨。   所以少年的經國是個視死如歸的革命青年,是值得我們相信的,但是他在革命鍛煉中迅速老化,終至未老先衰──尤其是在當年俄國那個政治鎔爐中,最後被鑄造成一個陰狠毒辣的共產幹部,我們也大可不必懷疑。因為在斯大林統治下,「蔣介石的兒子」這顆重要棋子,是不可能有其自由

意志的。一九三五年以後,國際共黨改採統戰政策,而經國適於此時跟俄女芬娜(Faina)自由戀愛,墜入愛河,結為情侶,共度一千個春天。誠實的江南完全相信這個事實。我這個「胡適的學生」就有點懷疑。否則熟讀中俄黨人書,所為何事?   長話短說,經國在蘇俄的十二年,所見所聞、所學習、所體驗,對他回國後的所作所為,不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影響都太大了。單就默察布黨和國際中的運作和鬥爭,以及在最險惡環境之下,如何保護自己,便是個極大的政治訓練。這一訓練對他後來在大陸上、在寶島上與CC、黃埔、吳國楨、陳誠鬥法奪權,甚至如何向美國還擊(像一九五七年利用「劉自然事件」而砸掉美國使領館的大膽作風),都是無價之寶。

  最可怕的還是在五十年代之初,為鞏固老蔣的統治,方便小蔣的接班,海峽兩岸曾作過一場殺人比賽。在這場比賽中最不可恕的卻是藉口殺戮異黨(台灣稱「匪諜」,大陸叫做「國特」),而關門屠殺自己人和千萬無辜百姓。吾人今日細讀雷震、柏楊、李敖和無數「本省籍受害人,痛定思痛」的回憶錄而膽戰心驚,縱是貴為副總統的李登輝博士在經國之前也只敢坐半個屁股。心中雖無虧心事,夜半敲門也吃驚,所以後來連曾文惠夫人也有「做台灣人的悲哀」之歎,實在是不難理解的。   殊不知上述諸公都是頭面人物或已聞達於諸侯,或有「本省」群眾為後盾,經國麾下的警憲,對他們多少有所顧慮。最慘的則是一些穿二尺五隨國軍來台、無名無位的青年小兵小官

,偶有言談失慎,或乾脆無中生有,而被殘酷刑求致死或終身殘廢者正不知幾千百人。──據自台灣移民美國的前國軍戰士所組織的「老兵聯合會」的統計,當年無辜被殺而有名有姓的士兵和下級軍官蓋在四千人以上。今日當選該會會長的張家林君,便是當年二十上下的無辜小兵之一,被刑求至殘廢(張君幾失全胃),並坐牢十六年而未死。另一吳義方君,軍校二十二期畢業後在台灣任少尉排長,亦是無中生有被其上司羅友倫將軍刑求至死去活來,腸胃皆穿,終身殘疾。冤案平反後,仍不許故事外洩。洩則重行逮捕槍決。兩君皆余晚輩鄉人好友,為余言之彌詳而證據確鑿者。朋友,這是什麼個世界,但是這都是在經國治下出現的。──他們都沒有柏楊、李敖的生花妙筆,也

沒有支持民進黨、建國黨的本省群眾代為呼冤、立碑紀念,就認命了。   所以我們讀蔣經國傳、寫蔣經國傳如只到此為止,那就像讀張學良傳或寫張學良傳而不及西安事變,這歷史形象就糟不可言了。當然公正的歷史家對經國主政下,在台灣所發生的「經濟奇跡」也應給以正面的肯定。──江南的不幸,就是他只寫了這一半就被打死了。他在九泉之下,對蔣經國的「最後四年」一無所知,而把經國在歷史上的正負作用作三七開或二八開,則經國的負面就遠大於正面了。語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劉宜良以他前半生的精力,和守正不阿的春秋之筆,不偏不倚地寫完《蔣經國全傳》的百分之九十,而這百分之九十,卻只涵蓋了經國歷史功能的一半。經國的最後四年雖短

,卻是他歷史功能可圈可點的另一半。真是「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以江南耿直的性格,他如再活四年,他對他「老師」「全傳」中的總評,應該還有很多好話可說的。不幸搞特務的頭頭都是不學無術而好殺成性的人,他們把江南一槍打死,縱從蔣家的觀點來看,也是件無可補償的損失。   偶然影響必然,人算不如天算   當然在這蔣氏政權至今仍是恩怨未斷之時,有的歷史家還是要說,經國生前之「解嚴」(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零時)和「准許成立新政黨」,以及在一九八八年元旦起「解除報禁」,是一黨專政以至末路,經國為時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另外根據大陸上最近的學術報導,經國此時雖還在口頭叫嚷什麼「堅決不和共匪

間處談判」,事實上他已暗中與前莫斯科中山大學老同學鄧小平秘密接觸,並做出兩岸統一的實際方案。果爾則經國之「解嚴」與開放「黨禁」「報禁」(亦如今日香港英國總督彭定康之所為)是一種政治策略,造成多黨憲政體制的事實,以「將」老鄧之「軍(君)」。在兩岸統一談判中,增加政治籌碼。   事實上,上述兩點都有可能。拙篇開始不就說過,從君權轉民權是歷史之「必然」。專制(不管是一人或一黨)的末路必然到來。經國居然看出這一末路從而順應之,也算是識時務的俊傑。若說搞開放、黨禁、報禁實行多黨制民主憲政,為的是和中共一黨專政作競爭,豈非正是實行三民主義,理所當然?小蔣這一著比投靠美日,搞分裂運動,高明多矣。不幸經國短

命而死。這也是歷史上「偶然」影響「必然」的眼前實例啊。人算不如天算,夫復何言!   在此江南遺著重版之時,我的「鄉妹」海倫堅決要我寫篇序文。寫序何敢?謹不揣淺薄,寫篇「讀後感」如上。乞賢達高明正之。   一九九六‧十一‧十五‧於北美洲 江南不死(代序)── 兼論蔣經國為什麼要殺江南 陸鏗   《蔣經國傳》的作者江南(劉宜良),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曰在美國舊金山地利巿(DALY CITY)自宅車房被台灣政府派出的竹聯幫首領陳啟禮指揮兩名殺手吳敦、 董桂森殺害,三槍斃命。引起了海內外極大的震動,並形成台灣政府走向民主的一個轉捩點,摧毀了蔣經國傅位給兒子蔣孝武的計劃,為了平息內外輿情,蔣孝武外放

至新加坡。蔣經國還不得不順應民主潮流,開放黨禁、報禁。   困此,可以說,江南是用他的血為台灣民主大業作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可歌可泣的貢獻。從歷史的角度看,江南不死。   江南一九四九年隨國府撤退到台灣,時年十八歲,曾就讀國防部政治幹部訓練班和政工幹校,兩度做蔣經國的學生,對蔣經國有了直接印象。繼後在正聲廣播電台和《台灣日報》任職,又聽到很多蔣經國的故事。   一九六七年江南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分赴美工作,並在美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而他的博士論文就定為《蔣經國傳》,且已收集了大量的有關資料研究。後雖為生活所迫,改而從商,論文擱淺,但仍陸續撰寫蔣經國的故事,發表於港刊。蔣介石逝世後,《南北

極》月刊社且結集《蔣經國傳》出版。 一九八三年經江南本人增補,在美國加州《論壇報》正式刊出《蔣經國傳》。材料充實,敘述清晰,故事完整,評論客觀。在讀者面前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蔣經國。對蔣經國性格的描寫,更刻劃入微:   「激動起來,涕淚滂沱,冷酷之時,大動殺機。」   可以這樣說,世界上了解蔣經國的,除經國本人外,大概就要數江南了。   也許正因為江南太瞭解蔣經國了,故經國必欲去之而甘心。此種情況,歷史上累見不鮮,曹操之殺楊修,即一例也。   江南被殺的第二天,消息傳出,全美華人為之震動,《中國時報》美洲版採訪主任胡鴻仁找到當時正在紐約辦《新獨立評論》的我,請以老記者身分

,對事件作一判斷。我未加思索地衝口而出說︰「江南命案,不是仇殺,不是財殺,不是情殺,而是政治謀殺。」   翌日,《中國時報》美洲版在頭版以顯著標題刊出我和另一位接受訪問的阮大方的看法。大方就是代表《論壇報》與江南聯繫將《蔣經國傳》在該刊的經手人,國民黨當局為了破壞此舉,甚至動員到大方的父親、前《中央日報》杜長阮毅成先生以越洋電話勸大方停刊蔣傳,大方覆以「這不是我一個能作主的」。事實上 ,該報的確是一批專業人士合組而成。基於這一勸阻事例,大方結合從白狼等處聽到的風聲,對江南被殺與蔣傳不無關聯的聯想,油然而生。困此,他的看法和我相同。   《中國時報》本來就因自由派作風,在國民黨內備受攻擊。尤

其有曹聖芬其人者,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當著《中時》董事長余紀忠的面,直指《中時》「為匪張目」。及至陸、阮兩人關於江南命案之談話刊出,從國民黨保守份子的觀點看,自是「大逆不道」。而台灣當局在江南案發之始,即強調與政治絕對無關。故爾點出此案政治要害,就成為美洲《中國時報》被迫關門的原因之一。   附帶一提,我與崔蓉芝的結識,也就因她看到了我的有關談話,邀請我做為紐約舉行的紀念江南遇害座談會的主要發言人之一,而開始建立了情誼。   我根據長期記者生涯對國民黨、特別對蔣氏父子的了解,以及對國民黨退到台灣後,政壇勾心鬥角、暗流洶湧、白色恐怖事件層出不窮之關注與研究,認定江南被害,寫《蔣經國傳》是遠因,寫

《吳國楨傳》則是近因。並判斷蔣經國之所以起意殺江南,除了對江南以他為研究對象早已不滿外,是他經不起吳國楨對他的揭露。   單拿江南一九八四年三月(死前半年)到美國喬治亞州薩瓦那訪吳國楨後寫的《吳國楨八十憶往》一文所揭露的政治內幕,就夠蔣經國招架的。   例如,吳因不滿蔣經國以特務手段干擾施政而請辭台濤省主席,蔣介石派黃伯度傅言,只要吳答應和經國合作,願當行政院長,可當行政院長;願當院長兼主席,亦可,悉由他挑。而吳一慨謝絕。用其告江南之語,即本「疏不間親」之理及「急流勇退」之為德也。   後來,蔣介石當面問吳,吳直陳以對︰「經國兄當然我是要幫忙的。總統叫他管特務,事情做得再好,天下人都是怨

恨的。如果不做特務,做點社會服務方面的工作,我當盡心協助。」   蔣老先生的反應是面露不豫之色說︰「我今天頭疼,改天再談。」 江南在其揚吳(國楨)抑蔣(經國)文中,還暴露了經國製造車禍、有意謀害吳氏夫婦經過,這也是犯大忌的。   《蔣經國傳》一波未平,《吳國楨傅》一波又起,引起經國震怒,可想而知。江南明明知道蔣在西伯利亞養成之冷酷心態,對消滅異己,絕不手軟,而他偏偏要觸逆鱗,實性格使然。   而經國已居總統之位,祇要當著部下特務頭子罵上兩句,自然有人會深體上意,消滅悖逆。   這也就是為什麼精明能幹的汪希苓中將終於因這一悲劇犧牲了錦繡前程,成了江南悲劇的可憐的配角。   但江南沒有白

白犧牲, 正如江南事件委員會主席王靈智教授在紀念江南遇害十週年會上說的︰「江南事件對整個台灣的政治演變肯定有重要的影響。台彎黨外利用江南事件暴露了台灣政府的腐敗,利用江南事件爭取民主空間。今天台灣演變成一個民主社會,重耍的原因,就是十年前的江南事件。」     謝善元和林博文兩位學者分別在美西和美東不約而同地指出︰ 一般人都有這樣的看法,蔣經國想要傳位給他兒子蔣孝武,但江南事件引起的震撼力太強, 「國府情治系統竟然捲入殺害海外的異議份子,完全摧毀了蔣經國傳位給兒子的企圖。」國內國外的強大壓力,迫使他不得不公開宣稱,蔣家的人沒有接班的可能。台大教授胡佛遠在十年前於紐約,即曾和筆者談到,江南案對台

灣走向民主起了微妙的促進作用 。   不可否認,江南事件對美台關係也發生重大影響。美國政府對台灣為了維持政權,而使用的各種手段,如秘密購買包括導彈在內的美國武器,是支持的。但對台灣竟利用黑道到美國來暗殺一個美國公民,美國各界都感到非常憤怒。   一九九六年五月廿一日,建立在華盛頓的美國殉職新聞從業人員紀念碑,由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揭幕。紀念碑上鐫刻了包括江南劉宜良在內的從一八一二到一九九五年,一百八十三年來殉職的新聞從業人員九百三十四位的名字。   江南是在這個碑上列名的唯一的華裔人士。   希拉蕊揭幕後獻詞說:「進入戰地的人,只有醫療人員和記者不帶武器。新聞從業人員甘冒生命危險,目的在

尋求真相。記者可能敵不過暴徒或子彈,但是記者報導的新聞,卻可能擊退一支大軍,改變很多人的生命,或維護民主。」   江南以他的血,澆灌了台灣民主之花。而今形骸雖已化滅﹐但他維護新聞自由、促進民主的功績,卻永垂不朽。   江南不死!   一九九六‧九‧一 ‧記者節‧於台北南港 《蔣經國傳》前衛版序言 崔蓉芝   江南著的《蔣經國傳》早在一九七五年即被「香港文藝書屋」未經作者授權出版(沿用他在 香港《南北極》雜誌上連載時的筆名「丁依」)。一九八○年又再版。同時日本方面亦注意到此書的重要性,一九八一年日本「批評杜」出了日文版,書名改為《蔣經國—中國革命的悲劇》,譯者為鈴木博。   經過江南重

新審閱,並添加新資料(包括他本人親赴大陸所得的實地調查資料),重寫的版本自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起在洛杉磯《論壇報》連載。為此《論壇報》先發社論〈為歷史留真跡〉,並發表給蔣經國的一封公開信。申明如果認為資料不翔實﹐歡迎指正批評。對於《蔣傅》在美國的連載,台灣當局相當震怒。《論壇報》首當其衝,遭遇到許多壓力。當時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蔣彥士曾親自把前《中央日報》社長阮毅成先生召到他的辦公室,令其當埸給他的兒子打越洋電話(其子阮大方為《論壇報》副社長),此僅其一。這本由作者授權,《美國論壇報》出版的版本,終於在一九八四年九月問世。香港三聯書店印行。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日,江南帶著幾本剛由香港航空

暨到的新書飛北京、昆明,為正在寫作中的《龍雲傳》收集資料,也簽好了《蔣經國傳》在北京出版的合同。九月二十五日返美,十月十五日在家中遇害。書方出版月餘。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十一月出版了此書,但僅限於內部發行。胡耀邦總書記看過之後,評價為一九八四最值得讀的書,特准予增加發行量。   《蔣經國傳》在台灣面世,則已是將近四年之後(一九八八年六月)。四年之間,歷史循著無可違逆的方向發展:這本書終於可以在台灣出版,這件事本身便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則是由我授權,李敖序「李敖出版社」出版。次年八月, 川上奈穗女士以三年時問精心翻譯的日文版,也由日本同成社出版發行。 以上是此書各版本

的一個簡短的紀錄,也是對讀者的一個交待。十二年了,這本書的重要性始終沒有降低,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此書與圍繞著它所發生的事件,無論從何種角度衡量,都將會是彌足珍貴的史料。   感謝前衛出版社,在舊版本或失傳或停印之後,重新排印發行這部新版。也感謝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和陸鏗先生,提如椽之筆,為新版撰寫序文。   江南曾在此書的「後記」最後,提到我為他「改正錯字,提供修改意見,扮演著一位最認真的讀者」。而我確是親眼目睹他辛勤地、認真地寫作。他有治學治史的訓練,因此下筆嚴謹,有時為了一字之修改,一事之引證,會打長途電話,甚至親自登門查詢;文中事必有據,決非一般譁眾取寵、「相當然耳」炮製的「野史」可

比。恐怕也正因如此,才伏下他日後「以身殉書」的悲劇。   時光飛逝,轉眼間江南遇害已近十二年矣。十二年來,物換星移,江南若能目睹置他於死地之政權的滄桑變幻,不知如何感慨呢?而這一切,正開始於他倒在血泊中的那一瞬間。猶記得事發後「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之際,凶殺的主謀費盡心血遮掩否認之餘,還試圖抹黑他的形象,說他是「雙面情報員」,暗示如此便是死有餘辜──殺了人的身體﹐還要再謀殺一次被害者的人格與靈魂!   然而隨著真相的一步步揭發,案情的逐漸明朗,水落石「露」;更由於作案人本身的心虛,一連串的補漏善後工作,打破了耳語謠言奇譚誣蔑,也打破了獨裁政權自身的神話。   江南之死,直接、間接地促使了

一個家族統治時代提前結束,,一個解嚴的、民主的時代提前起步。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前行者的鮮血洒在這條漫長艱困的道路上,江南不幸殉身流血,卻也有幸為民主的血路披荊斬棘了一段──他的血沒有白流。   今年五月,美國華府矗立起一座「殉職新聞從業人員紀念碑」,揭幕典禮由總統夫人主持。碑上九百三十四位殉職名單,有一位華人──僅有的一位,他便是Henry Liu:《蔣經國傳》的作者劉宜良(江南),自由撰稿人,一九八四年在加州殉職。柯林頓夫人在揭幕後獻辭說:「新聞從業人員可能敵不過暴徒或子彈,但報導的新聞卻有可能擊退一支大軍,改變許多人的生命或維護民主。」誠哉斯言!   「十年生死兩茫茫」,十二年對我個人

是一段漫長的歲月,對歷史卻只是短暫的一瞬──許多突變、轉折、激化,都可能在這一瞬間裡發生與完成;然而人們需要以耐心來一步一步等待和發掘歷史事件更深層的真相與長遠的影響。這本書不僅是一部豐富詳實的歷史紀錄,更是一項鮮明生動的歷史見證。對新版的面世,我懷著感慨與欣慰交織的心情;亦希望這一切足堪告慰江南在天之靈。   一九九六‧八‧一‧於美國舊金山

民主的困惑:看懂俄羅斯之二

為了解決公開 大學改名 候選 名單的問題,作者白嗣宏 這樣論述:

  《民主的困惑》,介紹普京第二任期和梅德韋傑夫任期俄國民主化的新動向,特別是在主權民主論下出現一黨獨大的現象,顯出後共產主義國家民主化之維艱。   民主化的俄羅斯,不再是依靠馬克思列寧的意識形態,而是要在市場機制與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最新反思。他們都要追求一個美好的明天,但也要從過去和當下的歷史教訓中,發現新的自己與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 白嗣宏   1937年生,河南省開封市人。1961年畢業於蘇聯國立列寧格勒大學(現已改名為國立聖彼得堡大學)語言文學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俄國文學、戲劇、國情、文化研究。   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

所、中國藝術研究院外國藝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文化書院院務委員、蘇聯新聞社編審、蘇聯外交大學和莫斯科國際工商科學院教授等。發表有文藝研究和評論、外國文學翻譯作品、國際時事評論、散文、隨筆、短篇小說等。 代序  俄羅斯是中國的永恆鏡子序 新俄道路的見證Headline 1 俄國新格局 總統黨獨大Headline 2 薪火相傳中俄畫魂相擁Headline 3 小港口 大難題Headline 4  普京不希望「美國戰敗」Headline 5 車臣節日驚爆和平夢碎Headline 6 一口自由的空氣Headline 7 美國冤魂屈死莫斯科Headline 8 兩機同毀 恐怖活動

無止境Headline 9  慘絕人寰 痛定思痛Headline 10 中俄關係:新篇章 新考驗Headline 11 俄國猶太人自強不息Headline 12 烏克蘭:大國爭奪戰的犧牲品Headline 13 尤先科:俊男變醜漢 烏克蘭變了顏色Headline 14 烏克蘭大選:「橙色革命的幽靈」在獨聯體遊蕩Headline 15 中俄石油管 春蚓秋蛇Headline 16 布希將了普京一軍Headline 17 吉爾吉斯:中亞變天的頭一炮Headline 18 普京:民主化是正道Headline 19 俄國電影的永恆題材Headline 20 烏茲別克:中亞第二響炮的悲劇Headline

21 面對美日挑戰 中俄合作增溫Headline 22 胡錦濤訪俄 戰略搶灘Headline 23 梅克爾:德國「鐵娘子」的童話Headline 24 中俄軍演 反恐反獨Headline 25 德大選牽動歐洲權力平衡Headline 26 重溫阿富汗之痛Headline 27 莫斯科反猶血案 新法西斯主義抬頭Headline 28 蘇共二十大五十年後的歐洲Headline 29 俄國民主化政治改革的三巨人Headline 30 俄英間諜戰的戲外戲Headline 31 普京鐵腕反貪污啟示Headline 32 地緣政治新焦點 中亞局勢複雜化Headline 33 機場演戲:美俄關係新變數Hea

dline 34 市場外交應當成為中國的王牌Headline 35 蘇聯的崩潰:在劫難逃Headline 36 俄國新移民法,華人受影響Headline 37 普京咆哮啟示錄Headline 38 俄國轉向東方 聯合中印Headline 39 中國年喧天聲中的思考Headline 40 莫斯科影迷拜倒在《黑眼圈》下Headline 41 哈薩克斯坦:大國角逐能源 你死我活Headline 42 俄國光頭黨魁落網Headline 43 俄國石油界再遇驚險 新尤科斯事件浮出水面Headline 44 黑馬上陣治國Headline 45 俄國印度 「布海布海」Headline 46 俄羅斯杜馬大選 

幕前幕後Headline 47 俄國富豪如何尋歡作樂Headline 48 俄遠東發展新模式 回應中國Headline 49 山海間的冬季奧林匹克Headline 50 俄國普選總統 主權民主論治國Headline 51 俄國大選 要穩定要民主要反貪Headline 52 俄國貪腐危及國家發展Headline 53 俄國戰略武庫大檢閱Headline 54 狙擊顏色革命的別動隊Headline 55 俄國開發新戰略武器:糧食Headline 56 索忍尼辛琴說:「一句真話能改變世界。」Headline 57 俄國知華派領軍人物謝欽Headline 58 格國突擊惹禍 俄軍反擊猛攻Headlin

e 59 俄格停火的玄機Headline 60 高加索潘朵拉衝擊世界Headline 61 俄國正在全面出擊Headline 62 遠東:俄國的心病Headline 63 俄國救冰島 顯露金融強力Headline 64 中俄石油管道難產秘辛Headline 65 俄國金融危機 民眾指責政府失措Headline 66 中俄挺進南美二十一世紀演陣戰場Headline 67 俄學者預測:美國要瓦解了!Headline 68 俄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 俄國的遠東戰略思量Headline 69 歐亞地區政經新板塊Headline 70 普京面臨神話破產危機Headline 71 赫魯雪夫回憶錄西渡東征記H

eadline 72 俄美「重啟」雙邊關係力克冷戰綜合症Headline 73 在俄華商考驗中俄關係Headline 74 大市場廢墟上話中俄貿易Headline 75 俄國外交困境缺 乏新思維Headline 76 俄國公費醫療:現狀與改革措施Headline 77 中俄實實在在「重新啟動」戰略夥伴關係Headline 78 俄國的教育:保住福利與適應改革Headline 79 俄總統紀念政治犧牲品Headline 80 人民和歷史衝倒了柏林牆Headline 81 俄國改革二十年:困難中前進Headline 82 言論自由大勢所趨 輿論監督勢不可擋Headline 83 恐怖分子血洗莫斯科

地鐵Headline 84 梅德韋傑夫,衝啊!Headline 85 俄國美女間諜在美國落網Headline 86 大火拷打俄國政治和道德Headline 87 億萬富翁組黨 俄國走向兩黨制Headline 88 蘇共政變斷送蘇聯二十年Headline 89 俄國天然氣大戰歐亞Headline 90 普京意圖復位 強化俄國Headline 91 俄國大選啟示錄Headline 92 大示威要求普京下台徹查弊案Headline 93 普京勝選 變化中的俄國 序 新俄道路的見證 白嗣宏   今年是俄羅斯走上正式民主化的二十年。作者於1988年10月應蘇聯新聞社邀請前來莫斯科工作,任職編審,開始

在俄國的又一段生活。前一段,作為一個尚未開竅的高中畢業生,毫無生活經驗,於五十年代奉派留蘇,渡過了五年無憂無慮的大學時代。   這個時期,恰逢蘇共二十大開啟的「解凍」正在發酵,漸漸滲透到蘇聯生活的各個領域,恰好作者所學的專業又是與意識形態緊密相連的文學與戲劇,聽到見到許多在國內無法知道也無法理解的事物。在學校裡時常聽蘇聯同學介紹,某某作家剛剛解放。某某教授剛從流放地歸來。求學所在的列寧格勒大學語文系教授古科夫斯基,普希金研究專家,就是1957年重返講壇的。對初到蘇聯學習的一代青年學生(十八九歲),都是聞所未聞的新事物。當初看到的一些電影,如《第四十一個》、《雁南飛》、《晴朗的天空》;看到的一些

新戲劇,如《祝你平安》、竟有「馬列主義現在不時髦」台詞的《五個黃昏》,都感到十分意外。雖說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輕鬆,但是並沒有真正認知變化的深度。意識裡只有朦朧的覺悟。   作者1961年畢業後回國工作。歷經「反修」教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思想解放,反思,改革開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辯論,清理精神污染,反對自由化,人道主義的辯論,看清一些問題。1988年10月來到蘇聯,又恰逢戈巴契夫推動的蘇聯改革。公開性和新思維,成了公眾主要的話題。   蘇聯在他領導下首次進行直選人民代表,第一屆全蘇人民代表大會上民主派與保守派的激烈搏鬥,全國空巷,天天守在電視機旁觀察代表們就國是民生大大小

小問題進行辯論,開放黨禁報禁,全民公決,許多過去不敢想像的事,就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一人一票直選國家領導人,更是新鮮。那些蘇共黨員出身的民主健將,激情澎湃的演說,對國家命運的痛惜,令人難以忘懷。蘇聯的瓦解,民主派炮打白宮,保守派衝擊國家電視中心,事事關係俄國的命運。   新俄誕生的苦難歷程,民生的崩潰,社會意識的更換,價值體系的變化,歷歷在目。近年來俄國歸位,體制變化,經濟發展,從集權制度改造成民主國家,重歸大同世界,仍然都是俄國思想界不停探討的對象。作為一個經歷兩個社會主義大國數十年來的變遷,背負兩種文化的薰陶,大半生的經歷,提供了更多一些參照係數,對後集權後共產主義國家俄羅斯現實的見證和思

考,也許具有別樣的意義。   這裡,俄國民主化的路線圖,從其當代國家發展來看,先是戈巴契夫的解構集權,結束冷戰,開始引進普世價值,對西方的支持和援助抱一定的希望。其中發生過由前蘇聯克格勃領導的武裝政變,但是三天之後就煙消雲散,蘇聯式的集權主義體制復辟猶如南柯一夢。徹底打破集權主義、走向民主的是從葉利欽掌權之後開始的。無論政治還是經濟,葉利欽前半期都是依賴親西方的所謂「改革少壯派」,既有奔向市場經濟的「震盪療法」,也有大民主的政治改造。即所謂的「動盪十年」。2000年新年伊始,普京登上俄國總統寶座,開始一系列整頓工作,採取許多措施,強調俄國特色,加強從上到下的垂直集權體系,撤銷民選地方首腦,反對

全盤西化,提出「主權民主」理論,防止西方國家干涉俄國內政。主權民主論要求在民主化的過程中,考慮本國歷史、文化、社會意識、民眾接受等具體因素,反對照搬西方民主道路和外部強加給俄國西方民主概念。從「普世民主」到「主權民主」,就是俄國從後蘇聯或者後共產主義國家過度到民主社會正在走的路。本書評論和描述的事實,就是這個過程的見證。下一步,俄國將會走向由中左和中右兩黨爭取掌權的政治體制。值得注意的是,兩黨都有克里姆林宮的後台。冷眼旁觀,中左的背景可能是普京;中右的背景可能是梅德韋傑夫。這也可能是明年俄國總統大選中出現疑似兩黨競爭的先兆。目前中右的政黨還沒有形成,但是近來梅德韋傑夫已經要求大富豪普羅霍夫出面

主持已經存在但軟弱無力的正義事業黨(俄文中正義與右是同一個詞)。   這裡的文章,大部分在《亞洲週刊》發表過。現在按時間順序編排成兩本書,使讀者可以更方便把握俄國二十年來的變遷,更易品嚐俄羅斯這杯雞尾酒,以助看懂當代俄羅斯。第一本為《從集權到民主》,反映俄國的葉利欽時代和普京第一任期俄國民主化的多種面貌。第二本為《民主的困惑》,介紹普京第二任期和梅德韋傑夫任期俄國民主化的新動向,特別是在主權民主論下出現一黨獨大的現象,顯出後共產主義國家民主化之維艱。因此可以說,俄國民主化的道路還在演變中。   憂國憂民的《亞洲週刊》總編邱立本先生,堅持獨立思維和重視俄國這面鏡子;知俄學者、策劃編輯章海陵先生親

自動手出題目和編輯,就是這些文章的動力。在此感謝這份文緣。 Headline 1 俄國新格局總統黨獨大2004/01/04俄羅斯國會下議院大選終於降下帷幕,政治版圖變化令人矚目,選後的政治路向的討論更成為輿論界、學界的熱點。評論家普遍認為,贏得大選、成為國會下議院第一大黨的「統一俄羅斯黨」擁有三百個席位,即議會多數,有能力操控修憲,俄羅斯「一黨專政」的局面似又重現。敗選政黨的一千五百萬支持者失去原有代言人,勢必引發社會上對抗情緒;而沒有右派勢力的代表,國會也成了「跛腳鴨」,對保持社會平衡不利。這一點連總統普京也頗感意外。當局已宣佈,2004年3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各政黨流露消極情緒,反對黨對參

加總統選舉心灰意懶,更號召選民抵制大選。普京為挽救局面,動員民主派蘋果黨黨魁亞夫林斯基參加競選,亞氏表示拒絕。目前只有兩人表示有意同普京「試比高」,一個是極端民族主義政治家日里諾夫斯基,一個是棺材店老闆斯傑爾林科夫。評論家利哈喬夫說,明年俄國總統大選「滑稽戲的氛圍已開始滲透」。但是,在另一方面,俄國民眾仍為2003年底的國會大選感到自豪,它畢竟是政治民主化的象徵:各政黨可以自由競選,儘管醜聞不斷,競選手段未必正當,但可以各顯神通,讓選民自由選舉。選民以反映民眾的訴求和心聲,對執政者也是一種民心上的考驗。俄國從集權制度走向民主程序,過程複雜,困難重重,容易出現反覆,也在情理之中,這畢竟是一個艱難

曲折的歷史進程。民眾一旦嚐到民主的「甜頭」,就不會允許走集權的老路。擁護總統普京的統一俄羅斯黨得到近四成選民的支持,大獲全勝,沾沾自喜。俄國新左派政黨「祖國競選團」也通過這次大選崛起,該黨重量級人物之中有俄國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經濟學家格拉吉耶夫、原下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羅果靜、前中央銀行行長格拉欣科、在軍隊有很大影響的前蘇共政變委員會成員瓦列尼科夫大將、前空降兵司令施派克。俄國出現新左派政黨的背景是,社會上不少人對蘇聯帝國的威勢和「福利實惠」念念不忘,拒絕俄共提出「打倒反人民的普京政權」的口號。俄共中的一部分人也對主席久加諾夫的無能感到失望,因而出來重新組黨。新左派已有替代俄共的趨勢,但有

輿論指稱「這個黨是克宮為打擊俄共而策劃出來的」。俄國共產黨得票率僅一成二點六,失去近一半的支持者。俄共十多年始終扮演反對黨角色,對社會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沒有做出任何有效的貢獻,治國方面更沒提出新理論,內部分化瓦解也激烈。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親西方勢力的「俄國右派力量聯盟」、自由派蘋果黨的得票率也出現下降,顯示俄國選民關心的是自身利益,擁護改善生活的實用主義思潮。這次大選還有一個突出現象,就是由激進民族主義政治家享有憲法賦予的選舉權,選出國會議員,日里諾夫斯基領導、近年聲勢下挫的自由民主黨重振軍威,突然躍居第三大黨之位。該黨成員主要由極端民族主義者、文化層次較低的市民、不諳世事的青年和遊民無產者組成

。該黨於1993年國會下議院大選中贏得意外勝利,當時民主派曾諷刺那是因為「俄國發昏」,沒想到十年後「俄國再次發昏」:民族主義重新氾濫。俄國自從葉利欽開放黨禁以後,大大小小政黨多得不可勝數。經過十年大浪淘沙,這次參加競選的政黨也有二十三個。它們代表社會上不同的政治勢力和利益,名稱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繚亂,諸如「啤酒愛好者黨」、「退休人士黨」、「汽車俄羅斯新路線黨」等,不一而足。競選過程中也曝露不少政治醜聞。「統一俄羅斯黨」的上屆國會議員尤金一向以「揭發黑幕」為己任,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就是他「揪出」而鋃鐺入獄的。但這次黨部推出的候選人名單中沒有他,於是他狠狠揭發該黨曾經接受醜聞富豪別列佐夫斯基及財團

政治獻金的內幕,指責黨主席之一、內務部長格雷茲諾夫涉嫌貪污公款。黨領導揚言要將該「悍將」開除出黨。俄共這次處於被動地位,可說每況愈下。媒體揭出俄共與醜聞富豪別列佐夫斯基也有私下交易。下議院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前聯邦安全局長阿尚諾夫提出要對俄共的經濟後台之一、國家農業建築總公司進行財務審計,清查總經理維迪曼諾夫挪用公款的嫌疑。一向以出位言行暴得大名的極端民族主義政治家日里諾夫斯基,在電視辯論時不僅自己揮動老拳,而且命令保鏢毆打辯方。事緣2003年11月17日,國家電視台俄羅斯頻道直播自由民主黨黨魁日里諾夫斯基與祖國聯盟的代表薩維利耶夫辯論。薩氏指出,日氏曾經是猶太文化中心的積極分子,當時說過以色列

是其祖國。他問:「你到底有幾個祖國?」日氏大怒,於是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