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塊厝漁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六塊厝漁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小南(小南方)寫的 輕描淡水:速寫水岸・山色與街廓 和陳玉珠陳武鎮的 漁港好日:寫畫台灣小漁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淡水•旅》淡水內行人稱為五大秘境之一~六塊厝漁港 - 波爸也說明:六塊厝漁港 位於淡水區屯山里淡金公路旁十號橋(大屯橋)附近海岸民國70年起開始建港後陸續建造完成在漁港分類中屬於第四級漁港漁港建設完成後有助於當地的漁業、觀光休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太雅出版社 和玉山社所出版 。

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張震鐘所指導 何昇樺的 淡北海岸石滬文化之研究 (2014),提出六塊厝漁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淡北海岸、石滬、河口漁場、族群。

最後網站(十048) 新北市淡水區健行六塊厝漁港.大屯溪頂步道 - 登山補給站則補充:(十048) 新北市淡水區健行六塊厝漁港.大屯溪頂步道. 活動日期: 2010/6/2 - 2010/6/2;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1; 類型: 郊山 » 新北市 » 淡水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六塊厝漁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輕描淡水:速寫水岸・山色與街廓

為了解決六塊厝漁港的問題,作者林小南(小南方) 這樣論述:

  第一本全彩速寫淡水的深度導覽。   「畫畫是我的專業,唱歌是我的副業」南方二重唱之小南,   第一本用水彩速寫,帶路遊淡水的遊記。     • 隱匿山中步道、花園、小農市集與農莊   • 在水岸碼頭,欣賞天使吻過的暮色   • 搭乘輕軌,山河景色自由串接   • 走進古時官紳宅邸,喝一杯自家烘焙咖啡   • 看馬偕建築,回顧北台灣百年歷史   • 打開台灣廟宇彩繪大師的收藏寶庫   • 無法抵擋的傳統滋味:阿給與豆花   • 文化愛好者不能不追,老屋新生的各種傳奇     ◆ 由山徑起行,細數淡水80景!     小南以幽默閑雅的散文風格,分享居住淡水13年來,累積的珍愛景點與店家。從

最具生活情調的田園農莊開始寫起,到4大廟宇、古蹟建築,再往水岸碼頭、老街店家,並從紅樹林搭輕軌串連祕境。即使已是老梗的古蹟園區及老街,也要帶你看看過去不曾發現的美麗面貌與寓意。     書中收錄許多觀光主流以外的地方,卻有源源不絕的活力,例如生機盎然的自然大觀園、以茶入食的生活玩家、文史工作者力挽古蹟的故事等等。透過畫家的眼光、居民的身分、率性真情的文字魅力,展現更貼近風土民情與日常生活的在地旅人觀點。     文中也生動地寫下在拜訪時,與屋主、過客的交流對話,興味盎然,例如明明是要訪問老闆,老闆卻連環發問抬槓,哭笑不得;也有次因一間店主的邀約,有幸參加了位於山谷間的音樂同樂會;帶著農家菜二訪

閉館中的花園,從老闆的字畫聊到人生。一邊徜徉於書中美妙的旅行時光,一邊你的心蠢蠢欲動,催著你趕緊來淡水走走!     ◆ 不只是旅遊導覽,更收錄畫家速寫課!   — 收起手機,放下打卡念頭,把眼裡的美景畫進心裡。   1. 畫經典榕堤,遠景光線強烈時,如何突顯榕樹蔭下的細節?   2. 只要懂得運用色調,就能畫出水岸船隻的悠然情境,並表現出氣氛。   3. 花園景色常見的X型隧道構圖,看似複雜,掌握要點就離成功不遠!    本書特色     ◆ 第一本全彩速寫的淡水深度領遊,將文史燦爛的淡水一覽無遺   ◆ 7種風格路線分類,為你開啟在地居民導航模式   ◆ 作者親筆描繪地圖,一目瞭然各景點位

置,輕鬆前往直達!   ◆ 【帶著速寫本輕鬆旅行】,詳細的步驟分解,說明如何畫出不同構圖的風景速寫   ◆ 【Here's the Story】告訴你景點的歷史、軼聞以及相關名詞溯源   ◆ 【漫遊散策】提供私房指引,推薦趣味、休閒或是知性的日遊方案   嚮往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何厚華|資深音樂人、作詞人   楊文斌|知名畫家   陶曉清|台灣民歌之母   名人書評     「創作是她的本質,或該說是天賦的使命,不管是音樂、美術繪畫或文字,這些都是她要傳遞給這個世界的美好。」——何厚華,資深音樂人、作詞人     「可以感受到她的每次探索都是那麼地盡興。從而引發了我『也好想去

看看』的興致。」——陶曉清,台灣民歌之母     「小南的速寫作品,從一開始的水墨趣味轉而透明輕快的輕水彩風格,底蘊中仍讓人感受到一股音樂人想傳達的旋律與悠揚。」——楊文斌,知名畫家

六塊厝漁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各位平鎮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張誠,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我這次參選市議員的政見,我的政見最重要的一個點,是讓平鎮不再隱形,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其實我們有件事情對平鎮來講是蠻沮喪或者悲哀的一件事情,我們很多平鎮人到了外地,很少告訴大家,告訴外地的朋友我們是平鎮人,會說我們是中壢人或我們是桃園人,看到中山高速公路在中壢有兩個交流道,北邊的是中壢工業區交流道,南邊的那個交流道,大家都知道叫做新屋交流道。
為什麼叫新屋?
而不叫做平鎮?
其實我們真的把地圖攤開來看,平鎮的地圖攤開來看,那個交流道在平鎮跟中壢交界的地方,而且事實上,平鎮的面積還稍微大了一點點,那為什麼叫新屋交流道?是因為新屋有永安漁港,有范姜古厝,那我們看看平鎮的周圍好了,看看大溪,它有老街,有豆干,看看龍潭,有大池,有花生糖,看看楊梅,有埔心農場,
有鵝肉,那平鎮有什麼呢?

講到這裡,我們平鎮人通常都會稍微猶豫一下想一想,這件事情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在我的文宣上面講說, 20年過去了,平鎮改變了嗎?

平鎮是仍然一個沒有文化的故鄉,是不是每天塞車,孩子的薪水,年輕人的薪水是不是低薪,最後也跟大家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20年過去了,平鎮沒有亮點,
所以張誠希望把平鎮打造出亮點!
讓我們到外地的時候可以驕傲的跟人家講說,我是平鎮人,我們先從低薪講起好了,我們都希望賺外地的錢,怎麼樣賺外地的錢最快最有效,就是發展觀光事業,
再從觀光事業產生很多的產業來賺外地人的錢,那平鎮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觀光景點呢?

有人說義民廟,但是平常去那邊的人有多少,大家也心裡有數,現在桃園市政府打造一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在義民廟的旁邊,這很好,張誠很關注這個問題,
因為市政府要準備投資4到5億的資金在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上面,那張誠就想能不能在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內?

把客家文化做在裡面,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客家人的廟,不管是三崇宮,或者鎮安宮,都是拜什麼呢?

三官大帝,為什麼拜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是因為當初到這塊土地的客家人,到桃園這塊土地的客家人,知道說如果我們還是拜所謂王爺,就是第一個到這塊土地的先人的話,將來我們會分裂,你是廣東來的客家人,你是福建來的客家人,你是江西來的客家人,但是大家都拜王爺的話紛爭就吵不完了,那如果大家都拜天地水,拜三官大帝,是滋養我們生命的來源,大家就和諧,所以現在的客家人沒什麼分裂的原因這是之一,我們中國人講說五恩,報五恩,天地君親師,沒有水阿?!這水從那裡跑出來的呢?是因為當初客家人到這塊土地的時候,這塊桃園臺地,發覺這是好地方,但是這邊沒有灌溉用水,因為水從雪山山脈流下來,馬上就流到臺灣海峽去,所以客家人在這塊土地上蓋了很多埤塘,建了很好的水利系統灌溉系統,譬如說平鎮有八字圳,這些灌溉系統水利系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還是非常高科技高品質的一個灌溉系統!
這也是客家人的智慧,像我講到的這些客家文化客家故事,其實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了…,我們怎麼樣把這些客家文化客家故事,在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類似一個環球影城那種科技化的呈現,讓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是想到客家文化就會想來平鎮觀光的一個點,這不是很好嗎?
我們甚至可以把周圍,包括義民廟,做一個客家美食區或者客家商品區,讓更多的人願意來平鎮消費,讓平鎮人可以賺外地人的錢,平鎮的年輕人不用到外地工作,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除了客家文化之外,其實平鎮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叫做龍岡。
那邊有雲南文化,也有雲南美食,除此之外,龍岡還可以打造成一個軍事體驗營區!因為六軍團在那個地方,但是很多營區慢慢地廢置,因為國軍的縮編,但是廢棄營區如果可以做一個軍事體驗營區,把中科院研發的成果,在不洩密的狀況下在那邊展示,然後做一個類似打漆彈運動的地方,那不是也很好嗎?
所以平鎮絕對可以發展觀光產業,但發展觀光產業有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把交通做好!
張誠民國67年到桃園讀軍校,那時候桃園人口接近百萬,現在107年桃園人口有兩百二十萬,增加了一百二十萬人,跟我一樣在桃園待了這麼久的人,一定有個感覺,桃園人口增加了,但桃園的公車路線沒有什麼增加,沒有怎麼增加公車路線,那我們這些人如何去通勤?
如何上下班上下學呢?
很簡單嘛,就是自己開車,自己騎摩托車,所以桃園現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就是道路的交通負荷量非常重!所以造成每天交通壅塞!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張誠想出了一個概念,就是重新規劃現在桃園的公車系統,怎麼規劃呢?
我們在人口的生活區設幾個轉運站,轉運站跟轉運站之間的距離低於4~5公里,轉運站跟轉運站之間開直達車,這樣轉運站到轉運站之間10分鐘可以達到,我們一個人要從家裡出門的時候,從轉運站坐什麼呢?

坐區間公車,從轉運站出發在這個區域裡面環繞,讓每一個人出門最多走5分鐘,一定有一個區間公車可以坐,而且有足夠的班次,讓我們可以到轉運站轉車到桃園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希望這套公車系統重新設計之後,我們到桃園大部分的地方都在45分鐘之內可以到達!
張誠仔細的算過,不需要增加一輛新的公車,包括現在新竹客運、桃園客運、
中壢客運,甚至統聯客運,重新規劃過交通系統之後,大家就有一個便利的交通!剛剛講到觀光,我們要設法讓北北,台北新北的人民願意到桃園平鎮來消費,
所以配合剛剛轉運站的概念,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北北桃一日生活圈,怎麼樣呢?
我們在交流道也設轉運站,譬如說從中壢交流道可以直接到內湖,可以直接到劍潭,台北的圓山劍潭,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在高速公路交流道邊,類似是我們從桃園到台北的一個轉運站,他到台北之後就可以坐捷運到台北的任何地方,這樣子我們打造一個北北桃一日生活圈!
就會在假日的時候,方便很多新北台北的人到桃園來觀光,特別到我們義民文化公園或雲南文化公園,或者我們有事情要去台北洽公的時候,也有很方便的交通
桃園的交通解決了!
解決了交通,我們才可以談觀光,談其他的產業發展,除了交通我們來談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結構,我們都有一個經驗,就是在幹線上堵車,可是在支線上一輛車都沒有!那是因為交通號誌的秒數不夠聰明,它沒有辦法去偵測交通的流量,如果以新的科技來做一個智慧交通系統不是很好嗎?
我們把這些做智慧交通系統的這些產業,來替代原先在平鎮的一些高污染產業,
我想大家都記憶猶新,4/28敬鵬發生火災對平鎮地區所造成的污染,包括撈起15噸的死魚跟空氣污染,大家應該記憶猶新,我們還是要謝謝這些高污染產業對臺灣經濟所提供的貢獻,但是這些高污染產業事實上產值也很低,如果我們可以用改造一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產業,來代替原來的高污染產業!
這不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嗎?
張誠當初在中科院是雄三飛彈總工程師,我知道中科院那些技術可以轉移到民間!來做所謂的智慧城市,張誠本身也是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的博士,也知道如何發展所謂的智慧城市的一些工程,讓張誠進議會,把這些概念帶進到市議會,讓市政府知道如何做整個產業轉型,如何知道怎麼樣改善桃園的交通!這是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最後我們來談談教育,張誠推廣好書交換三年的時間,不是因為選舉才推廣的
還有推廣運算思維,希望幫助小朋友不要害怕寫程式,而且具有一種思維能去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張誠想利用這段時間來談談反毒,反毒教育,張誠還沒退伍之前就開始接觸反毒的工作,後來發覺毒品氾濫的問題在臺灣是非常非常的嚴重,
所以張誠才發現到說,如果把反毒教育做好?就可以逐漸減低染毒的人口,當染毒的人口慢慢減低之後,市場上沒有需求,就不需要緝毒!這工作就會慢慢減化,所以反毒教育是整個反毒工作的根本,那政府從事反毒教育非常重視,也做了非常多的時間,但大部分的反毒教育都集中在所謂的毒品認識跟毒品辨識上面,
知道毒品對我們什麼樣的傷害,毒品可能長得什麼樣子,就是咖啡包等等等的;但是對於在哪一種情境之下,會讓一個年輕人被吸引而使用毒品的情境體驗教育卻完全沒有,沒有做的原因是因為這個不能體驗,因為體驗就染毒了!張誠就思考這個問題,怎麼樣做好一個情境體驗的方式呢?
用遊戲來做情境體驗,張誠研發了一套反毒桌遊,叫做反毒情境桌遊!
它的正式名稱叫遠離毒品陷阱,讓年輕人或者學生在玩這套桌遊的過程中,去檢查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什麼會把自己帶到一個會染毒的情境?
如果經過遊戲可以去檢查自己的思考模式,原來這樣的思考模式會把我帶到一個染毒的情境,我就有機會重新做好我的人生管理!

這套反毒桌遊推出之後,深受所有反毒工作者,從業人員甚至志工的喜愛,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才是現在反毒教育最缺的那一塊!
所以在現在這個學期,107學年度第一學期,桃園市所有的高中職,在軍訓課裡面,會用這套反毒桌遊來做為反毒教育,有兩萬四千位學生會受惠,但是我們來想想看,這樣好的一個反毒情境桌遊,國中需不需要?小學需不需要?
所以需要大家把張誠送進議會,張誠可以跟教育局談,我們怎麼樣把這套反毒桌遊推廣到國中,推廣到小學,讓我們的反毒教育年齡向下延伸,讓每一個人染毒機率逐步減少到臺灣無毒品,這是張誠想做的事,張誠做了這麼多事情,只有一個目的,希望臺灣無毒,臺灣不但要社會無毒品,我們食品也安全,我們還要政治無毒,一個無毒的臺灣,是我們想追求的夢想!

桃園需要一位反毒議員!
桃園需要一位科技教育議員!
張誠就是這位反毒議員!也是科技教育議員!
請大家送張誠進議會!謝謝大家!

1號張誠
要讓平鎮不再隱形 – 政見圖文版
http://bit.ly/2OLRKRC


馬上訂閱張誠! ▶https://goo.gl/G1gr8Q
《張誠博士的故事》▶https://goo.gl/1dArDD
----------------------------------------------------------------------------------------------------------
更多1號張誠:
https://www.facebook.com/PhDChang/
http://www.phdchang.tw

淡北海岸石滬文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六塊厝漁港的問題,作者何昇樺 這樣論述:

淡北海岸石滬文化之研究研究生:何昇樺指導教授:張震鐘時間:一○三年十二月中文摘要本研究以早期空照圖資及歷史文獻記載,分析淡北海岸石滬的發展變遷。並將石滬文化發生的影響因子,以地理空間及人為時間為探討中心,作為分析淡北石滬發展脈絡的主要觀點。研究結果發現,最早的石滬記載時期台灣是以平埔文化為主的社會族群,而其時也已有百年以上少數的移民貿易活動。而移民最主要的生活方式為農墾,其與石滬設施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聯性。而空間的分布除了符合莊文星之石滬發生地理條件外更,本研究以圖資及實地探查歸納出河口北岸及岬角突出部為石滬發生的密集點,符合潮汐海流影響近岸漁業的原理。本研究藉由以上的理念,論文分述四個脈絡

,第一、透過史料推敲淡北海岸石滬族群的骨架,第二、公文書檔案比對分析石滬存在的地緣及人文歷史關係,並藉由空照圖資重現日治時期石滬漁業的景象。第三、實地探查及耆老的訪談以補足石滬文化內涵。第四、綜合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並歸納成果如下:一、淡北海岸石滬的構築及運作顯現於石滬的形式及操作法則,是順應自然物理與人間默契的文化生活。二、庄社與移民聚落的石滬生計訴說早期海岸交通及移民農漁生活的可能歷史。三、淡水河口獨特的魚鱗石滬文法顯現獨特的石滬群聚原則。四、黑潮下河口北岸藻礁與火成岩生態漁場成為淡北海岸石滬景觀地理條件的完美組合。關鍵詞 : 淡北海岸、石滬、河口漁場、族群

漁港好日:寫畫台灣小漁港

為了解決六塊厝漁港的問題,作者陳玉珠陳武鎮 這樣論述:

  從南到北63個各具特色的小漁港,   在作者的寫繪下,有山、有水、有活力,   除了盡顯人與山海土地間密不可分的情懷之外,   也帶你體驗漁港寧靜舒壓的清爽好日子。   白天艷陽高照,漁船懶洋洋的泊在碼頭邊,等待出海的時刻。待陽光弱了,海水涼了,船員就忙碌起來,……這裡的漁船是夜行性的啊!   他在與大海搏鬥的漫長生涯中,累積無數的能量,展露雄心壯志……   小小漁港像一朵朵小花,展開心胸迎接海洋的傾訴,一個個的小漁港,都是島民航向無垠的出口……   寫景、寫人,寫情懷,搭配上豪邁揮灑的漁港油畫,身為政治受難者家屬與受難者的作者陳玉珠、陳武鎮夫婦,秉持「走進台灣風景,就像投入母親的懷

抱」的心情,從南到北,寫畫了63個各具特色的小漁港,無論是知名的魅力漁港、越夜越美麗的燈火漁港、安靜的遺世漁港,還是安定心靈的忘憂漁港,都展現出脫俗的樣貌,不僅只充滿海味,更有濃厚的土味與人情味。   作者簡介 陳玉珠   一九五○年生,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擔任國小美勞教師三十年,熱心於繪畫及文學創作。   曾多次獲各項兒童文學獎、文藝獎……等。出版作品含少年小說、童話、散文、繪本等三十餘冊。   一九七四年與陳武鎮結婚後,過著超人的生活,但只要能畫畫寫作,就感到幸福快樂。 陳武鎮   一九四九年生,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擔任國小美勞教師三十年,舉辦過油畫、木雕個展十餘次。   

出版油畫作品集有《夢回泰源》、《虛擬巨惡》、《山》、《風中的名字》,以及《消失的家人》《刑求》《爪與牙》(一套三冊)、《判決書》、《那一場雪》(油畫木雕作品集)。   喜歡畫畫,不愛說話,是個深度沉思者。   序   溫情漁港              陳武鎮   序   走繪台灣的小漁港      陳玉珠 【屏東1】 鼻頭漁港   一眼望盡的小巧漁港    興海漁港   啞口海畔馬達聲    南仁漁港   最寂寞的小漁港    中山漁港   沙漠旁的避風港    旭海漁港   靜極了的遺世漁港    【台東】 大武漁港   世界七大漁場之一     富岡漁港  

進出綠島蘭嶼的轉運站    新蘭漁港   療癒的灣內港    金樽漁港   遠眺綠島和蘭嶼    成功漁港   東部最大漁港    小港漁港   東岸唯一天然漁港    烏石鼻漁港   兼具地球科學教室功能的迷你小漁港    長濱漁港   颱風限定的寶石海灘   【花蓮】 石梯漁港   全台第一個賞鯨漁港    【宜蘭】 朝陽(南澳)漁港   一生必訪的秘境    粉鳥林漁港   曾有成千的山粉鳥    南方澳漁港   地勢天成的侵蝕海岸    烏石港   石港與春帆組構的優雅風情    梗枋漁港   龜山島日出最佳拍攝點    大溪漁港   中午過後買現撈海鮮   蕃薯寮漁港   從礁石

灘變身的迷你漁港    大里漁港   既幽靜又熱鬧的小港灣    石城漁港   由磯岩圍築而成的小漁港 【基隆】 望海巷漁港   越夜越美麗的燈火漁港    長潭里漁港   被包圍在兩座橋與房舍之間    八斗子漁港   北台灣最大漁港    八尺門漁港   就在基隆最大拱橋的那一端    外木山漁港   三支大煙囪下的忘憂之地    大武崙漁港   令人眼睛一亮的乾淨漁港    【新北】 馬崗漁港   全台最東邊的漁港    卯澳漁港   靜謐的心靈角落    福隆漁港   持續與沙博鬥中     龍門漁港   河道上的漁港    澳底漁港   東北角主要海鮮集散地    美艷山漁港  

港小船小的悠閒漁港    龍洞漁港   龍蝦的天堂    鼻頭漁港   曾被遺忘在東海的桃花源    南雅漁港   天然岩石與水泥堤防混搭    水湳洞漁港   電影、廣告的熱門拍攝景點 深澳漁港‧蕃仔澳漁港   酋長岩與象鼻岩鎮守的雙生漁港   萬里(瑪鋉)漁港   萬里蟹的故鄉    龜吼漁港   觀光與環境難兼得    東澳漁港   位於野柳之東    野柳漁港   野柳西側的天然灣澳    水尾漁港   水尾泛月一線天    磺港漁港   世界獨一的蹦火仔捕魚法    石門漁港   喧囂中的孤寂    富基漁港   漁產海鮮選購天堂    麟山鼻漁港   在藻礁旁與石對話    六塊

厝漁港   源於六戶漁家的小小漁港   後厝漁港   釣客的天堂    下罟子漁港   有公路橫跨的港中之港   【台南】 蘆竹溝漁港   台南最大膠筏漁港    將軍漁港   往昔台南縣最大漁港    青山漁港   航道中間夾鹽田    【高雄】 彌陀(南寮)漁港   美麗潔淨的新興漁港    【屏東2】 枋寮漁港   魩仔魚的故鄉    楓港漁港   颱風必須淨空的淺港    海口港   海上藍色公路的樞紐    山海漁港   如白色積木層疊的房舍   後壁湖漁港   南台灣最大漁港    香蕉灣漁港   曾是捕鯨基地   作者序 溫情漁港 陳武鎮   小時候由於家貧,我

努力考取公費的師專,成為美術老師以過安穩的生活,當畫家則是我的抱負。   一九六九年夏天過後,我還是個剛滿二十歲的青澀小伙子,涉世未深,卻無意中成了政治犯,兩年的牢獄之災讓我有了不同於一般人的體驗和見識,也從此讓我活在恐怖的陰影中。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我開始大量創作以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為主題的人權作品,這些都是沉重、令人傷感的題材,許多人無辜受害,家破人亡,我日日沉浸在灰黑的情緒中,終於,我發覺長期下來,那是有礙身心健康的,必須有所調適。   於是我把廂型車改變成旅行寫生專車,夫妻倆約每兩週出門一趟,尋找台灣風景作畫,尤其是有山有水有活力的小漁港,花東海岸的漁港正是最符合理想的,自二○

○八年以來,花東之行不計其數,有的漁港甚至畫過三十餘次。接著又跑了數不清趟數的東北海岸,每個漁港都熟到有如回到自家了。   走進台灣風景,就像投入母親的懷抱,畫台灣風景,確實對我有療癒效果。   人  在漁港,當然以海鮮為食,我們漸漸的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用餐方式:在漁港現買一種海產當主食,自己水煮清燙,配以在庄內小餐館買的白飯,自備一些蔬果。   有一回在台東一個小漁港自助餐店,陳玉珠進去買白飯,順便夾了一些炒得青脆的空心菜,結完兩個銅板的帳,老闆娘說:「我滷的雞腿很好吃,今天滷太多了,賣不完,請幫忙吃一支吧!不用算錢的……」不由分說,把一支大雞腿夾進便當盒裡包起來了。   又有一回我們在

野柳附近的漁市買完海產,她再到對面的海產店買白飯,店家不但不收錢,還直問「夠不夠?夠不夠?不夠可以再多裝一些……」   此後,我們買白飯,一定自備看起來很貴氣的保溫提鍋。   總結這些年來戶外寫生的心得,其實我享受戶外更甚於享受寫生;體會漁村人情的溫馨更甚於欣賞漁港風光。 走繪台灣的小漁港                             陳玉珠   凝望著山   凝望著海   凝望著的是你我   安身立命的國土   長居久住的家園   海洋包圍著山和地   這就是我們的國家   每一個小漁港的背後   都有先人的故事   篳路藍縷開創生機   處處汗跡處處腳印   甚至血淚斑

斑   傳過數個世代   今日的魅力漁港   不在它的氣派建築新穎設施   而是人與山海土地之間密不可分的情懷   亙古的海誓山盟   超過一千五百公里長的海岸線   密佈二百多個漁港   燈塔點起的光點   串起一圈熒熒珠鍊   離島的漁港不遑多讓   串起兩個細緻的小手環   還有幾顆散落在大海中的珍珠   全都繫著生民的命脈   在巴士海峽之前方   以鵝鑾鼻燈塔為準   向右看  西海岸  台灣海峽   向左看  東海岸  太平洋   從宇宙神祇的視界   俯視晶藍海域的台灣   黝暗中的島嶼周遭   圍繞著一圈閃亮的夜明珠   那是燈塔  港灣的前哨   從不止息的夜照   點亮

島國的輪廓   小小漁港像一朵朵的小花   展開心胸迎接海洋的傾訴   一個個的小漁港   都是島民航向無垠的出口   台灣島的周邊   漁光點點   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上   一個又一個的小漁港   像一顆又一顆的水鑽   環繞成閃亮的項鍊   環島沿著海岸線公路   載著畫具和畫布   追尋小燈塔的蹤跡   只要有小燈塔的海灣   就是漁船的故鄉   親愛的小小漁港   你不會忘記我   瘋狂的為你塗抹厚重的油彩   動盪而堅穩的愛   就在一次又一次的   凝視中   為了畫你   奔波千里投向你的懷抱   為了畫你   不畏烈日炙烤   端坐在你眼前   為了畫你   窩宿在車中

  整夜聆聽你潮聲傾訴   國境之南   鵝鑾鼻之頭   就從「鼻頭漁港」開始吧 南仁漁港 最寂寞的小漁港 南仁漁港在臨太平洋的邊緣,南仁路的盡頭,距離海岸公路台26線有一段很長的路程,這裡是南仁山和埤亦山的登山口,除了偶爾一些健行客路過,幾乎沒有外人會來此地,更別說「遊客」了,可說是南台灣最最寂寞的小漁港。 從已廢校的國小旁的小路往東行,兩旁的荒田裡,一群水牛自由自在的嚼著草,停車先照個相吧!牛犢抬頭望著我,一動也不動,倒是牛媽媽睜著大眼直朝我走過來,反教我嚇了一跳。 小路一側滿是林投,又出現一大片馬鞍藤,終於看到幾間小房子,繞過一間小廟,海巡人員橙色鮮明的制服,讓人眼睛一亮—有海巡

人員,漁港就到了。 南仁漁港,就在海巡房舍的前方。好玲瓏,好小巧的港灣,大約只比一般游泳池稍長一點點。港內海水平靜,短短的防波堤內,泊著兩艘塑膠管筏,在小小的波動下,輕輕的互碰著,發出「伊—」「伊—」的細語。 唯一的小雜貨店鐵門深鎖,想「在地消費」一下,看來沒什麼機會。居民總數是個位數,沒有幾戶的漁民,很寂寥的過著近乎與世無交集的日子。 它的落寞,連派駐在這兒當海巡的年輕人都要感嘆:好山,好水,好無聊……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海角小天堂,遠離各種污染,也很少看到寶特瓶、錫箔盒、塑膠袋等廢棄物。 果然,沒有人,就沒有垃圾。 旭海漁港 靜極了的遺世漁港 旭海漁港位於牡丹灣北緣,也是墾丁半島最東北端的漁

港,一個恬靜的小港灣,曾經入圍「十大魅力漁港」,標榜的是「療傷」特色。 這兒的「海上日出」倒是相當吸引好攝客,但由於地點太偏僻,沒能像交通便捷的三仙台那樣出名。 擺好畫架,畫了半天,能說它「靜極了」嗎?海潮輕歌不停,和著堤防後方大浪的鼓聲,穿插幾隻穿躍過藍天的飛鳥,如此遺世,又如此豐盈。 其實在它周遭,阿塱伊古道、旭海大草原、旭海溫泉……,遊客的腳步相當熱絡,漁港入口的簡易海產餐廳,名為「紅牌」,也果真名不虛傳。 港裡停泊著三、四條面目滄桑的小漁船。根據登記資料,這裡的船筏總數有十八艘。還會有年輕人來駕馭它嗎?對照堤防外的汪洋大海,總不由得想像起「老人與海」的情節:一艘狂妄的輕舟、一個固執的老

頭子、一條憤怒的大魚,在大海中的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