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備忘錄伺服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智慧財產研究所 劉江彬、馮震宇所指導 張憶嬋的 開放原始碼軟體商業模式及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 (2005),提出共享備忘錄伺服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開放原始碼、自由軟體、授權契約、商業模式、智慧財產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共享備忘錄伺服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開放原始碼軟體商業模式及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

為了解決共享備忘錄伺服器的問題,作者張憶嬋 這樣論述:

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是由一群相信電腦軟體世界應以開放為主流的軟體創作者所提倡,他們認為電腦軟體之創造、開發、修正、改寫與加值等行為,不應受限於原始碼不開放的困擾及智慧財產權保護過度的法律障礙,而應藉由公開程式原始碼的方式,供其他程式設計者對軟體加以改進,以提升其效能。由於此種軟體開發模式具備取得成本低、穩定與安全性、彈性與自主權、堅強後援等優勢,這些優勢已逐漸被企業界所發覺,趨使其開始採用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步伐,同時也創造了龐大的潛在商機。例如國際知名業者IBM、Intel等紛紛投入開放原始碼軟體相關產品的推廣與銷售,甚至連政府單位,包括歐盟、美國、中國

、日本、韓國等各國政府,也大力推動使用開放原始碼軟體。在此風潮之下,我國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發展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政策及方向。 如果能夠適當的運用開放原始碼軟體,確實是可以為企業或組織節省大量成本,創造龐大的潛在商機。至於如何將潛在商機轉換為企業的實質利潤,有此即有賴商業模式的建立。 然而,就在開放原始碼逐漸形成趨勢之際,其發展卻也面臨一些新興的法律議題挑戰。相較於專屬軟體在程式開發及授權合約中通常會提供不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措施,開放原始碼軟體由於係以社群開發及免費授權的方式發展,在此方面的保障可能較不周全,而SCO與IBM及Novell之間錯綜複雜的智慧財產侵權糾紛,更突顯此類

問題的重要與複雜。 除了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法律風險外,開放原始碼所依據的授權契約之解釋、執行、契約效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截至目前為止,經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所認可的開放原始碼授權契約已達58種之多,未來還會持續增加。由於授權契約種類繁多,且各契約之規定及限制不同,也造成開放原始碼擴展上的阻力。 有鑑於此,本論文主要探討的重點包括開放原始碼軟體可採行之商業模式,尤其是有意利用開放原始碼軟體為營收模式的企業應如何評估本身的核心能力及優勢所在,依情況採取適合自己的模式;另一重點則是探討開放原始碼所涉及之法律問題,包括維持開放原始碼運作制度的授權契約,並分

析各類授權契約在使用上可能面臨到的風險與問題。除此之外,也將分析開放原始碼軟體可能面臨的智慧財產相關爭議,包括軟體專利的問題、著作權的問題、營業秘密的問題等。 開放原始碼軟體對於台灣是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夠妥善利用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優點,將能為台灣的資訊產業帶來跳躍式的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