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坪數對照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一噸冷氣坪數也說明:冷房噸數如何計算坪數X 450Kcal/hr(一坪約需之冷房能力)=冷氣噸數一噸冷氣坪數【冷氣】冷氣噸數換算.冷房能力與坪數對照參考.換算公式.冷氣耗電量計算機.

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張四立所指導 蔡妙姍的 台灣地區住宅與服務業電力服務需求與節能潛力之研究 (2014),提出冷氣坪數對照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住宅與服務業部門、電力服務需求、節能潛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育明所指導 劉書宏的 建築物地源熱泵系統之生命週期評估 (2009),提出因為有 地源、地熱能、熱泵、生命週期評估、償付期的重點而找出了 冷氣坪數對照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冷氣坪數換算公式自己DIY算冷氣噸數與房間坪數 - OTQZ則補充:冷房能力與使用坪數換算表冷氣能力單位大部分都以(BTU)或( kcal/h) 或( K W ) 為 ... PDF 檔案常用空調單位換算一, 確認「SEER」或「EER」值,F1,對照出空調所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冷氣坪數對照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地區住宅與服務業電力服務需求與節能潛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冷氣坪數對照表的問題,作者蔡妙姍 這樣論述:

IPCC第五次綜合報告(2014年)指出,若無減緩溫室氣體排放行為,大氣中二氧化碳等主要溫室氣體濃度,預計造成21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提高4℃。經濟和人口成長造成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為氣候暖化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努力促使公約締約方於2015年協議通過2020年之後約束排放的法律架構-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達成全球溫升2℃以下之目標。最終能源需求部門包括工業、住宅、服務業、運輸及農業等部門,住宅與服務業部門成長速度僅次於工業部門,但政府此二部門規劃的節能措施效果不高,本

論文針對住宅與服務業部門進行節電潛力評估。為評估國內住宅與服務業部門節能潛力,需先掌握前述二個部門能源需求量,再進行減碳策略效果與成本評估。國際文獻推估住宅與服務業部門電力需求考量的因素包括經濟面、社會面、環境面或技術面因素,評估模型包括經濟模型、能源工程模型及計量方法。實施的節能策略計有最低能效標準/標章制度、建築能源認證計畫/標章、高效率設備租稅減免及高效率設備研發等。節能減碳是一個長期且不確定的行動,因其受行為、經濟、技術及環境的影響,它是具有動態和時間遞延的特性,也具有循環性和空間性的特點,本論文以系統模型建置住宅與服務業電力需求推估模型,運用家計生產函數理論與廠商生產函數理論建立前述

模型中相關變數推估之理論基礎,電力需求模型之參數考量社會面(人口數)、經濟面(營業所得與能源價格)、技術面(設備種類與效率)及環境面(氣溫),並納入智慧電表的技術學習效果,使用的資料為本論文進行全國住宅抽樣面訪問卷資料和能源局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資料,模擬未來台灣2030年用電設備更換、建築改善、電價調整和能源管理的節電措施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以設備減碳成本而言,設備平均減碳成本逐年遞減。住宅冰箱設備平均減碳成本高於照明和空調設備。住商部門建物屋齡和建材、地理位置與氣候的狀況皆為建築能耗重要影響因素,但不同的建築改善措施之減碳成本差異大,如綠屋頂的平均減碳成本低於窗戶玻璃更新和建

築外殼改善的平均減碳成本。以部門平均減碳成本而言,服務業設備裝置成本較住宅設備成本高但其減碳量較大。以減碳措施方案而言,住宅部門電價調整方案減碳成本最低但減碳潛力不高;效率提昇方案的減碳成本最高但減碳潛力最大;能源管理系統方案雖減碳潛力低於節能窗戶、建築隔熱及效率提昇方案,但減碳成本低於前三方案;服務業亦有相類似的結果,若能加速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以提高智慧電表裝設率,對於住宅與服務業部門減碳相當有助益。以減碳策略效果觀之,電價調整及能源管理屬於減碳無悔政策。未來亦應進行環境-調適-減緩之間相互影響,如開啟空調的室內溫

度、空調設定溫度及環境氣溫改變之間的關係,評估結合氣候變化減緩和調適策略。

建築物地源熱泵系統之生命週期評估

為了解決冷氣坪數對照表的問題,作者劉書宏 這樣論述:

台灣地區在能源的使用層面上,長久以來都大量依賴高污染排放之化石能源,因此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因為化石能源的再生週期相當久,幾乎可以視為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如何降低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去發展適合台灣的自然再生能源將是邁向永續的一大重點。 本研究之標的以現實建築物之能源使用統計資料為參考值,針對標的所需之空調及熱水能力進行換算,共分為7個情境,其中Case1及為標的原始之統計資料,其餘Case皆為假設情境,評估結果為Case 2a(全部空調皆替換為本研究之研究產品)在能源投入、CO2減少排放量及使用階段能源費用等項目表現最佳,而Case 3則在各假設情境中表現最差,但相對於Case1

而言,在CO2減少排放量、能源投入及使用階段能源費用等亦有相當程度之優勢,CO2排放方面則較Case1為多。與Case1相比較,使用階段之能源投入之減少量約在69,747~123,082GJ之間;使用階段之CO2減少排放量則在2,429~11,662Mt之間;使用階段能源費用節省量為5,260~8,680萬之間。償付期方面,本研究只針對全使用本研究選定之地源熱泵空調機組之Case2、Case 2a及Case 2b作探討,能源償付期分別為0.12年、0.10年及0.16年;排放償付期則為0.08年、0.10年及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