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水箱水太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副水箱水太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nathanV.Wright寫的 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以酸治酸──90%胃食道逆流的人都胃酸不足! 和林碧霞的 抓毒博士的45個警告!千萬請小心有害健康的無天良日用品:林博士傳授3大要點,讓你成為「無毒達人」!從此遠離製造商也不敢用的清潔、美妝、家用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柿子文化 和蘋果屋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副水箱水太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以酸治酸──90%胃食道逆流的人都胃酸不足!

為了解決副水箱水太多的問題,作者JonathanV.Wright 這樣論述:

臺灣每10人就有9人胃出問題, 每4人就有1人曾受胃食道逆流所苦! 知名胃酸專家逾45年臨床研究, 證實被忽略了100年的真相── 胃食道逆流並不是胃酸過多引起的!   「既然我的胃酸已經『多到逆流』進食道,為什麼醫師還說我消化不良?」   「既然胃酸會隨著年紀愈大而製造得愈少,我都五十好幾了,胃食道逆流為何常常發生?」   早在100前就發現的真相──   90%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的人都胃酸不足!      胃酸專家及預防醫學大師──強納森博士,根據45年臨床經驗,提出一個早在百年前就發現卻被嚴重忽略的真相:絕大部分胃食道逆流的人,都有胃酸分泌不足的症狀,沒錯──不是胃酸過

多!   在他的診所中,「自1976年以來,我們『實際檢驗胃酸分泌』的數千名個案中,90%胃食道逆流的人,事實上都胃酸過少。」這種情況在四十歲以上的患者中,更占了95%!而讓人擔心的是,那些直接開胃酸中和劑或中止胃酸分泌藥物給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醫師,幾乎從來不先檢驗他們的胃內pH值!   真凶是失控的下食道括約肌(賁門),   專家「馬桶水箱理論」──以酸治酸,讓賁門感應到酸而閉合!   強納森博士更提出一個事實:胃灼熱、胃食道逆流根本不是胃酸疾病!它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賁門」在應該關緊的時候打開(原因很多)!因此,開藥中和胃酸或中止胃酸分泌,使它到達無法逆流的程度,雖能暫時舒緩症狀,

但若不讓賁門恢復功能,胃酸還是會跑到它不該出現的地方──食道。   另一方面,如果檢查胃液發現患者胃酸過低(九成以上),並以自然的方式「補酸」,讓病患的胃酸恢復到正常狀況,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的狀況就消失了!他認為,這就像馬桶水箱沒水時,會有水補進來,隨著水面上升、浮球被抬起而啟動活栓,流入的水量就會逐漸變小,直到完全關掉──胃酸酸度上升,會讓下食道括約肌會「感應到」酸度增加,然後把自己閉合起來。   動不動就吃胃藥,   是在拿你的生命開玩笑!   不管是中和胃酸的制酸劑,或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都只能「暫時」緩和症狀,但很多人都是長期食用,造成胃酸長期不足,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例如:消化

不良、營養吸收不良、容易食物過敏、腸胃細菌增生,進而導致多種腸胃疾病,以及許多「看似」和腸胃無關的症狀:   ◆胃癌 ◆過敏   ◆兒童支氣管性氣喘 ◆抑鬱症   ◆惡性貧血 ◆潰瘍性大腸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重要維生素、礦物質與胺基酸吸收不良   ◆健忘 ◆骨質疏鬆症   ◆失眠 ◆慢性疲勞   ◆慢性肝炎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黃斑部病變 ◆蛋白質消化不良   ◆紅斑性狼瘡 ◆葛瑞夫茲氏症   ◆老化加速 ◆膽囊相關疾患(膽結石)   ◆胃部與小腸內細菌增生,隨之併發各種症狀,例如:胃灼熱、脹氣、便祕、腹瀉,以及染上可能致命傳染病的機率增加(例如:霍亂與沙門氏桿菌)

  ◆皮膚病,包括各種形態的痤瘡、皮膚炎(發癢、泛紅、腫脹)、濕疹及蕁麻疹   2週有感的自然療法,   護胃、救健康!   強納森博士不只告訴我們正確的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的病因,以及長期胃酸不足可能帶來的健康威脅,還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胃的功能,以及食物如何從口進入到胃,以及食物到胃部後會發生什麼事、如何判斷腸胃不適可以「自療」或一定要「找醫師」檢查……   最後,強納森博士更教我們透過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天然補充品,徹底改善胃灼熱和胃食道逆流,以及許多人的胃酸不足問題,甚至進一步解決消化吸收不良、代謝不正常、腸胃病菌所引起的相關症狀、自體免疫和慢性疾病。在他的臨床中,有

不少病患2週就看到明顯效果:   ◆避開讓下食道括約肌衰弱的飲食和藥物:脂肪、巧克力、咖啡、薄荷、糖、洋蔥、食物過敏原、香菸、支氣管擴張劑、退燒藥、硝酸鹽……   ◆避開會直接刺激食道的飲食和藥物:柑橘類水果及果汁、以番茄為主的食物、咖啡、辣的食物、阿斯匹靈、奎尼丁、止痛退燒藥……   ◆避免暴飲暴食:胃裡含有大量食物,可能增加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頻率。   ◆減少會增加腹腔壓力的活動:可能迫使胃內容物衝過下食道括約肌,這也是懷孕媽媽容易胃灼熱的原因,此外包括咳嗽、呼吸喘鳴、腰部下彎、舉重物、如廁時用力等動作也會。   ◆少穿過緊的衣服或勿長期穿著塑身衣:過度緊身的穿著會壓迫腹部,對下

食道括約肌增加壓力。   ◆睡覺時微墊高床頭或枕頭:比起站立時,胃液逆流更可能發生於仰躺或側躺時,這也是大多數嚴重的胃液逆流都發生在睡眠期間的原因,所以患者睡覺時可以稍墊高頭部。   ◆胃酸不足者需補充鹽酸和胃蛋白酶:只有胃酸分泌低於正常值的人才需要使用,常見的是鹽酸甜菜鹼或鹽酸麩胺酸,搭配胃蛋白酶,效果更好。此外,「苦藥草」也可能增加胃酸的分泌。   ◆因胃酸不足而可能需要補充的補充品:視每個人症狀不同,需要也不同,例如:胰酵素、維生素A、維生素B12、維生素C、左旋麩醯胺酸、鋅、薑黃(薑黃素)、唐辛子、甘菊、必需脂肪酸、益生菌、朝鮮薊…… 強力推薦   胃酸有什麼了不起,只要胃食

道逆流會好,就算壓抑胃酸分泌又怎樣?這個迷思不只是病人,連醫師都墜入其中的大有人在,不然也不會出現臺灣抑制胃酸藥物如此氾濫的社會現象。這個迷思的兩大問題是:一、只要停止服藥,症狀可能馬上又回來,因為只是治標而未能治本;二、胃酸不僅在幫助消化(尤其是蛋白質)上無比重要,還牽涉到許多重要營養素的吸收,包括鐵、鋅、鈣和鎂,以及維生素B12。使用制酸劑對胃的作用就像是一種叫糜爛性胃炎(erosivegastritis)的胃疾,兩者都會使得胃酸的分泌大大減少。糜爛性胃炎的病人因為無法吸收維生素B12,而可能導致神經炎、大腦退化甚至是失智症。   胃酸不足對健康的影響遠不僅於此。胃酸不足可能導致或惡化消

化不良、腸漏症、食物過敏(和胃酸不足互為因果)、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發炎性大腸炎)、大腸激躁症和氣喘(尤其是兒童)等。其中最顛覆一般人想像的是,根據萊特醫師的研究,來泰奧馬診所就診的氣喘兒童中,約有八成者的胃酸分泌低於一般健康的兒童,而經過補充胃酸(加上胃蛋白酶pepsin)後,幾乎都能夠痊癒,而中間完全不需要使用任何像是氣管擴張劑與類固醇等傳統的治療藥物。不僅氣喘症狀不再,由於消化與吸收的改善,這些兒童的活動與發育也都進步了不少。   在本書中,萊特醫師用深入淺出的說明與鮮活的例證(如與病患間的對話),讓讀者沉浸在一個個「喔,原來如此」的驚訝與理解當中。不僅讓一般民眾

能對自身生理功能與自癒能力,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就連像筆者這樣治療慢性病的內科醫生,也能從中獲得深切的領悟,並運用在疾病治療上而獲益良多。 ──汪國麟,臺安醫院營養醫學整合治療總監、東華醫院醫療副院長、營養醫學推廣協會理事,著有《逆齡密碼》、《肥胖大逆襲》   胃酸過去被腸胃科醫生和病人視為是罪大惡極的禍首,我的門診常常聽到病人說:「我是不是胃酸太多,所以胃潰瘍?」「火燒心很嚴重,都不能躺著睡覺,是不是胃酸太多胃食道逆流了?」「吃肉多會覺得胃脹氣,猛打嗝,是不是胃酸太多了?」其實,我們可能要重新思考胃酸究竟是毒還是解藥的迷思。胃潰瘍以前被誤認為是胃酸太多,後來才被證實真正罪魁禍首是胃裡的

幽門桿菌,而短暫抑制胃酸的藥物治療是為了讓胃黏膜破洞趕快修補起來,胃好了後,藥也就該停了。國內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民眾患有胃食道逆流,強力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是過去最有效的解藥,但火燒心症狀改善了,卻也失去了胃酸的好處,包括殺菌、加強蛋白酶作用,以及營養素的吸收……。其實,長期服用降胃酸藥物絕對是走投無路的打算,尤其現在已經有許多微創手術可以治療的時代。   這本書正是國內對胃酸迷思最需要的解藥,可以提供民眾深入地從非主流觀點切入胃酸與消化疾病的關係。隨著醫學的進步,現今非主流的觀點未來也許就是主流的定律,這本書是醫師、病患,以以及追求健康的民眾都應該好好拜讀收藏,讓胃酸不再成為所有胃病的代罪羔羊

。 ──吳文傑 醫師,肝膽腸胃科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   本書的問世,我已等待數十年之久。本書的觀念,雖然我已奉行二十年,但我不能下筆,而必須要由一位在全球主流醫學舉足輕重的醫學前輩來撰寫,因為本書主題所要撼動的,是數十年來,主流醫學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甚至是要和一個每年七十億美金的制酸劑製藥業怪獸來對抗。   過去的二十年,我在實習與臨床診療中,運用了「胃酸不足」的概念治癒了許多病患,也教育了無數病人。我自己是在四十多歲時,經歷加州嚴重花粉熱,腸胃功能停擺,晚餐吃完過敏就惡化,結果補充了胃酸之後,所有問題迎刃而解,連腸胃都恢復年輕。我從自己和病人身上,深深體會到一

六九八年「氣喘論文」描述的現象,過敏患者真的大多數都有胃酸不足的問題!甚至我更進一步發現,白天胃酸不足會導致精神不濟,半夜胃酸不足會引起淺眠難睡!   胃酸不足會引起很多疾病與不適,大部分病人聽到我說他們「胃酸不足」時,都以懷疑與訝異的眼神望著我,好像我說錯了話似的,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被他們的醫生告知是「胃酸過多」。有趣的是,當我反問他們,醫生有替你檢測胃酸嗎?卻又清一色地告訴我「沒有」。這些患者經我診治,經過一段時間服用胃酸膠囊後,症狀都漸漸緩解。   胃酸是人體消化最重要的防禦機制,外來的病菌與過敏原,到達胃的時候,經過足量胃酸的洗禮,就可以被消滅與分解。所以,理論上胃酸足夠的人,是不會

因為食物不潔而肚子痛,也不容易引起過敏,因為大部分過敏原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遇到胃酸與蛋白酶就會被分解。現代人之所以身體嬴弱,不像野生動物可以喝生水、吃腐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胃酸不夠強。   本書帶來的,是顛覆一般人認知、但卻無比珍貴的訊息。為了健康,你要有勇氣認清事實,必且身體力行,最後你就會體會到胃酸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帶來的最佳健康狀態! ──陳俊旭,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讀者迴響   【Helen Oulie Fuhr】每年都有數不計的人有胃酸分泌不足或過少的問題,而且這些人都不正確的在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片,長期下來,後果是很嚴重的,會導致營養不足和

各種疾病。如果您認為自己有胃酸過多或過少的問題,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Mark Gonzalez】我從十六歲就一直在處理嚴重的胃灼熱問題。我這輩子都在進進出出醫院,但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每天都要服用泮托拉唑這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整整有十年的時間。醫生們都放棄了我,我只好自己找尋解答,發現這本書讓我眼睛一亮!我開始在飯前補鹽酸、胃蛋白酶、苦藥草,以及在飯後補充消化酵素!然後,我的胃灼熱幾乎完全消失了,而且,我已經拋開泮塔拉唑!此外,我也增加了四•五公斤左右的肌肉──我終於可以吃我需要吃的食物!強烈推薦這本書,請閱讀並傳播給其他人!   【Melissa Sandfort】這本書所有

人都需要閱讀。你的身體有消化系統,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書中的關鍵信息!這是我所讀過超級頂級的健康書籍之一,簡單、基本、直接,還有易於遵循的解決方案,易於閱讀且令人信服。我正在服用鹽酸、苦草藥和消化酵素,而且我的消化功能更好了!   【Kyle Ritter】本書討論的話題不被經常討論但對健康卻極為重要。如果你有胃酸不足的狀況,就可能由於吸收不良而導致關鍵營養素缺乏,並且容易受到與胃內細菌感染相關的自身免疫疾病的威脅,而這些只靠補充蘋果醋、消化酵素、苦草藥、胃酸-胃蛋白酶補充劑等等一些簡單的補救措施,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LaffingKat】這本書的內容相當有容易理解,也對我相當有幫助。

身為為一個身上有幾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人來說,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討論胃酸過多、腸漏症和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係。我剛剛在泰奧馬診所一位醫生(萊特博士是創始人兼醫學總監)的指導下,開始服用補充性鹽酸和胃蛋白酶,我的消化問題已經有所改善,我很期待持續觀察,看看這是否也能改善了我其他健康問題的症狀。   【R. HAMILTON】我經常性的胃灼熱或胃酸逆流的問題很少持續超過一年以上(只有一次持續了大約十八個月),但在胃鏡檢查過後,我的醫生讓我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減少胃酸分泌。當然,效果相當好,但在開始吃抑酸劑後,我的肺部充血嚴重、口腔和喉嚨裡的黏液很多、吞嚥困難。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我們需要胃酸,所

以決定看看停藥後會發生什麼。一切問題和不舒服都在二十四小時內解決了!你可能不一定有相同的狀況,但在你使用胃酸中和劑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減少胃酸之前(或者之後),都需要閱讀這本書。

副水箱水太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第一: 麻雀館賺幾錢?

全文內容: 

(旺角卡門電影開端) 這樣的電影已過時了! 已是30年前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賭錢,不過真的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揭開麻雀館這個神秘面紗。我走遍港九新界七間不同的麻雀館,與不同的負責人私底下了解過他們如何運作。今天就跟你分享一下《十大麻雀館如何經營? 你要知》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麻雀館每月從中抽取利潤(俗稱抽水)超過千萬,是真的! 但成本高到你不能相信,為了留住客人,什麼都會送,成本十分驚人。一旦計錯數,隨時會蝕本。但要記住,是麻雀館,並不是麻雀會! 麻雀會只是普通「會所牌照」,不能抽水,牌照並不值錢。麻雀館就不同了,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得到。要了解麻雀館,先跟你講解一下相關的歷史。


麻雀館的歷史一定要先提雞記,與他的始創人:麻雀業鼻祖—林坤。1933年他於廟街經營了雞記士多專門售賣零食,當時如果沒事幹,便會於門口擺放幾張麻雀枱供街坊打麻雀耍樂,每人每日收一毫子。怎料來打麻雀的街坊越來越多,麻雀生意越來越好,便索性關閉士多業務,而其他士多又效法,法例又沒有監管,從此越來越多的麻雀館相繼誕生。

後來由於太過盛行,1955年港英政府決定立法全面禁賭,頭號目標就是要打擊全港成行成市的麻雀館,令麻雀業瀕臨滅絕的危機。

人稱雞叔的林坤,就組織了一個「港九麻雀商會」跟政府理論,指出打麻雀乃中國國粹,亦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有錢人可以去賽馬,但窮人又可以到哪裡消閒呢?

他認為香港人打麻雀就如外國人玩啤牌一樣, 如果要禁麻雀,不如一併禁啤牌。 再者,啤牌可以安安靜靜於家中耍樂,但麻雀噪音比較大,容易影響鄰居,因此於麻雀館內有規範的情況下會更好。經過他一連四個月的游說,終於能夠說服港英政府,於1956年刊登憲報,宣佈麻雀業合法化。並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144隻作上限,發出144個牌照。 油麻地雞記亦因此而成為香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當時港英政府為免鼓吹賭博,牌照上英文名稱是以Mahjong School (麻雀學校), 因此輸錢會被取笑為交學費。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麻雀館的現況? 以前麻雀用竹製造,因此麻雀館又名竹館。麻雀館一向予人感覺是江湖人物的生意—品流複雜,烏煙瘴氣,粗口橫飛,龍蛇混雜,打架霸地盤,刀光劍影,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拉去後巷拳打腳踢,沒有監管的九反之地。加上七八十年代,很多警匪/英雄/江湖電影中,麻雀館內的暴力情節為大眾洗腦,如果你未入過麻雀館的話,以上全部都可能是一個假像。

因此,2007年起業界就團結起來,全行通過不能夠再將麻雀館外借拍江湖片,免得形象再受損。

但老實說,形象已經負面便很難改善,令很多第二/三代皆不願意接手,再加上顧客群老化,最衰落的時候是2003年沙士一役令到很多間麻雀館倒閉。新牌又難以申請,舊的相繼倒閉,現在全港就只剩下大約六十間持牌的麻雀館。

沙士後鹹魚翻生,多謝 (1) 自由行,(2)新移民,(3)很多麻雀館都放棄廣東牌, 引入深圳牌的碰槓牌玩法,亦即全沖牌,俗稱「跑馬仔」以鬥快食糊為目標, 只可碰,不可上,不再浪費時間造牌及計番,除食糊能夠收錢外,開槓亦有錢收,以及 (4)自動麻雀機的盛行,縮短時間至每局三至五分鐘就完成,立刻付款。減少出千的機會。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青人以及大陸客,現在可以說是從返麻雀業界的黃金歲月。

第八: 黃金歲月? 麻雀館如何出牌? 現在的牌照正式稱為「麻將/天九牌照」,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出牌條件包括:

. 不得於中午12時至午夜12時以外的時間營業

. 18歲以下人士不得內進

. 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貸款或賒帳

. 抽佣不能多於牌照列明的上限,一般是5%

. 持牌人必須親自經營管理,不能轉讓牌照等。

以上項目都比較容易執行,以下3項條件才是最難以執行:

(1) 你需要證明申請人是合適經營麻雀館;(2) 地區有確實的需要去開設多一間麻雀館(public demand);以及(3)充分考慮區內人士可能會提出的反對。如果我家樓下突然開了一間麻雀館,我也一定會反對。

難怪行外人想申請麻將/天九牌照根本上是不可能。即使是行內人,也起碼要申請一年至一年半。期間還要納空租,所以麻雀館若非自己的物業是相當難申請的。

還有請你留意一下,中環/上環/西環/柴灣/小西灣/赤柱/ 將軍澳/九龍灣/青衣/東涌/沙田/上水等等地方,皆沒有麻雀館。 並非因為以上各區均沒有public demand,而是政府根本不願意通過申請。

第七: 麻雀館內有什麼設施呢?一進入門口,先見一見關公。記住營業期間要持續上香,避免得失意頭而導致輸錢。除了傳統祭品之外,最緊要擺放足夠的生薑,何解呢? 因為「夠薑」(夠膽)。 我錄這一條片都可以算是夠薑了。

茶水間,全場閉路電視,當然是以防有人出千,以防員工中飽私囊。牌例介紹, 若然不明白便可以問人解釋到你明白為止。牌種吊牌則顯示每張枱的注碼,當抽水後員工會拍一拍吊牌表示已經抽水。牆上面會有水兜,兜著已抽水的細額面鈔及銀幣;而水箱則用來裝金大額面鈔。

賽馬有分草地及泥地。而打麻雀亦一樣。舊式廣東牌用的是酸枝木檯面,因是啡色,故行內稱之為「泥地」。而新式的全沖牌(深圳牌)改用的電動麻雀枱,一般是綠色絨布檯面,故行內稱之為「草地」。 由於流轉量快及抽水量多,因此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草地」。

第六: 麻雀館規則

不要想得太複雜,比起廣東牌簡單得多。Really?! 我是麻雀門外漢,但我去了七間麻雀館打麻雀,一入去我就會選擇最細注碼的枱,通常100/200,與另外三個陌生人打牌,並說明我是初哥,會比較慢。他們都是很友善的,還會教我打牌。如果不夠4人呢? 沒關係,他們還有「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方便幫人客湊夠4人開枱。

我雖然前後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學費,但其實我都有食糊的。再加上其中幾間,一進去便給我利是,足足100元,對於我這個「運吉」的客人來說也算不錯。

牌例? 打法為大陸碰槓牌(即跑馬仔),以鬥快糊牌為目標。不用造牌或計番數,只準碰牌(例如三隻九萬),不準上牌(例如一二三萬)。開槓即收錢 (例如4隻四萬)。以100/200為例,自摸明槓每位收100,自摸暗槓每位收200,打牌給對手槓,一人輸300,如槓後自摸或再槓就三家均需付款。出沖,一人輸200。自摸食糊每位收200,自摸之後再中獎馬,每位再收多200。何謂中獎馬呢? 意指你食糊後,會有一次機會,按你的位置要抽到以下的牌就可以贏雙倍錢。所有牌例要說也說不完,但基本上沒有什麼技巧可言。行內人會形容為八成靠運氣,兩成靠技巧。

試想想,我這個初哥,去了七間,也只是輸了一千多元。如果去澳門絕對不只這個數。與澳門不同的是,你是與賭場對賭。而麻雀館則純粹抽水,誰贏錢就抽水5%,可以說是沒有風險可言。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持牌人—即是最終負責任人,任何責任均需由他來承擔。

頭排—即係店舖總管,通常會站在舖中間,一眼關七。

巡場—負責看守自己範圍內左右兩邊的麻雀枱

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麻雀館給他們的指引,一般都是「贏少少或是打和」,避免大輸大贏,以吸引客人繼續打下去。

圍場—即是穿便服的戥腳,又稱「特約客戶commissioned player」。免得讓人客有被三個制服人員包圍的感覺,好大壓力的!

後生—即是跑腿,幫人客買零食/交電費/買餸等等

茶水—即是斟茶遞水

水袋—即是拿著錢袋到處走,負責幫人客找零錢及抽水

櫃面—負責現金收支

庶務—即是打雜

賬房—即是管數

以一間三十張枱的麻雀館為例,員工足足有六十人以上。麻雀館的工作,一般都被認為是「筍工」。每一位員工都入職數十年都不願意辭職。何解呢? 雖然上班12小時,但通常都包括膳食時間及小息時間。零售業通常上班六天才放假一天,但麻雀館則是上班兩天便放假一天。

何謂資本主義? 我現在就展現一個最完美的典範給你看。麻雀館行規,如賺錢呢? 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我重複,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基本上除底薪以外,按職級分份數多少,頭排分兩至三份,後生分半份。以二線區的麻雀館為例,每月每份花紅約七千元至萬蚊,如果旺區,如旺角,一個普通女工的月入隨時高達六至八萬。 以前就會日日結帳分紅,不過由於太麻煩了,現在已改為每個星期分紅。是否好過一般上班族要等到年底才有分紅呢?為什麼我會知? 不是我編的,而是「鷄鳴報喜」這本書有寫!

 
第四: 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了解完行內的術語你便會明白了。

銀頭—每日開店時做生意的現金

水份—麻雀館每日抽水生意的收入,一般都是抽贏家的5%。

上數/下數—即是指員工落場戥腳,贏錢就是上數,輸錢就是下數。行內人士稱,一般都是輸錢的, 因為一家對三家,卻只玩一會,輸錢的機會率當然比較大, 平均約10-20%。

看看這張「上下數」更紙。最頂的數字就是員工圍客編號,上半紅色字是「上數」,下半藍色字就是「下數」。

還有:

大閘—就是每日固定支出,例如人工,租金,水電等

小閘—就是每日不固定的支出,例如人客的餐飲費,利是,日用品等

哪麼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好簡單,你就要睇「收實」。

收實—就是水份(即是5%抽水)減去大閘、小閘(即是固定支出及雜項)、再加/減上下數、即等於每天的盈利或虧蝕。

但要緊記,老闆只收六成,其餘四成會分給員工,這樣才能夠上下一心,真是良心企業。我還未做得到!

第三: 麻雀館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店舖通常都是自己的物業,因此並無租金可言。員工人工? 賺錢才會分多點給他們。

要吸引新客,留住舊客,最大的成本當然是顧客服務。來到麻雀館打牌,舖內固然有免費茶水及小食,想叫跑腿幫手買零食或者叫外賣都無問題,想吃得比較好?魚翅/鮑魚/燕窩,都無問題。交水費/電費/去街市買餸兼接小朋友放學呢? No problem! 最緊要是你留低打得開心。當然大家做生意,如果你打得細,便不要要求太多了。

對於大陸豪客而言,正! 專車口岸接送,包飲、包食、包住、包shopping。聽說,人客撞壞了別人的車,麻雀館都會負責維修費。成本是否很高呢? 行內人士稱,這些貼身客戶服務的成本已佔了水份的二至五成。但如果你不是這樣做,而其他行家做,你便會流失客人。真是生意難做,這也是業界最擔心的成本失控。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這些情節,過氣了。雖然間中都有報道,稱麻雀館有人出千。但近年真的不太多。如何防範呢?

(1) 麻雀館的麻雀牌一般比較大隻一點,較難用掩眼法。現在碰槓牌的新玩法, 簡單,快,亦都比較難出千。

(2) 一般幾個朋友入去,都要分開枱坐,免得幾個串通。四周圍都是閉路電視, 加上幾十對員工的眼睛望實哪個熟口熟面的老千出現,一見到你打牌的方法出現問題,就會馬上請你走並跟你說:「外面有人找你」,你便明白了。

最後,第一,麻雀館賺多少錢呢?

現在香港最大的麻雀集團就是瑞興麻雀,包括瑞昌、瑞豐、誠興麻雀館等。由前探長石鑑輝創立,人人都知道他身家幾百億。代表麻雀館,肯定賺到錢。新玩法、新移民、新遊客、新設備,成為麻雀館近年的四大新動力,但政府現在又難發牌, 我自己親身去了好多間麻雀館,都要排隊打牌。往往旺足12小時。現在就要跟你計數。

以一間麻雀館有三十張枱為例,每局玩三至五分鐘,即是一小時就能夠玩12局,三十張枱,12小時,全場全日就有4,320局。我明白,未必由朝旺到晚,就打個七折,即是每日3,000局。

注額平則街坊100/200,貴則旺區10000/20000,開槓馬上付款,自摸三家付,中獎馬又雙倍,就當每局平均係300/600,明槓每位300,再自摸食糊每家收600,合共2,700,抽水5%即係135。

抓毒博士的45個警告!千萬請小心有害健康的無天良日用品:林博士傳授3大要點,讓你成為「無毒達人」!從此遠離製造商也不敢用的清潔、美妝、家用品!

為了解決副水箱水太多的問題,作者林碧霞 這樣論述:

  消基會公布!   市售沐浴乳64%含「化學防腐劑」,你能用得安心嗎?   主婦聯盟顧問、橘子工坊創始人──林碧霞博士大聲疾呼:   別再讓「恐怖的日用品」害死自己!   ★實驗證明,即便用大量清水沖洗過35次,用「洗碗精」洗過的碗盤上,仍有洗碗精殘留!   ★最貼近女性私密部位的「衛生棉」,卻是會導致搔癢、發炎的恐怖的科技化學怪物!   ★以為可以幫助清潔、讓身體清新的「牙膏、洗手乳、止汗劑」,其實含有致癌的「三氯沙」!   ★花大錢買來的「防塵螨專用寢具」,都經化學塗料處理,所以睡在上面等於被殺蟲劑包圍!   錯誤的生活習慣和使用觀念,讓我們1天24小時都「與毒共處」

,   經皮、經鼻、還經口,   最後沉積在體內排不掉,從外到裡傷透五臟六腑,   這樣天天用下去,健康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過敏、掉髮、不孕、肝腎衰竭、癌症……難怪一身都是病!   素有「抓毒達人」之稱的林博士,   將她在化學實驗室工作超過20年的專業經驗化為生活知識,   教你辨識最黑心的有毒物質、學會最重要的防毒知識、做好最完整的剋毒秘訣,還要告訴你如何挑對天然無毒的替代品!   從此遠離「無天良日用品」,不讓可怕的家庭有毒物質侵害你的健康! 本書特色   根據統計,每個人每天會接觸超過5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又以「清潔洗劑」為大宗。但黑心廠商經常把一大堆原

文成份含糊帶過,就算有心要避開、想好好挑選,但站在琳瑯滿目的商品貨架前,你我又能看懂多少?……   事實上,許多我們天天都在用的日用品,裡面都隱藏了可能引發身體出現病變的恐怖化學物質──身為人妻、人母的林碧霞博士,在走出實驗室之後,發現家中從廚房到浴室充斥著太多太多應該標示為「劇毒」的化學成份,所以,決定不再「坐以待斃」!她從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清潔、美妝、家用品裡揪出黑心成份,教我們認識這些化學物質的作用與傷害,同時,也提供不用這些「無天然日用品」的替代方案,包括自製無毒清潔劑、利用天然的除垢方法……,讓我們重新思考「無毒生活」的重要性,從此回歸「天然、安心」的健康生活! 遵守4大

自救守則,從此擺脫致命的「生活毒」!   【自救守則1】不輕信廣告,選購日用品要先看懂成份!   【自救守則2】遠離化合物,經口、經皮都要天然不殘留!   【自救守則3】聰明DIY,簡單自製好用替代品打造無毒環境!   【自救守則4】養成好習慣,從改變居家生活動作做起! 本書4大特色,讓你成為「無毒達人」!   【本書特色1】搶先報!抓毒博士最中肯的45個良心警告,揭開黑心製造商不敢說的秘密!   洗髮精、沐浴乳、化妝品、清潔劑……我們每天都在用,但究竟該怎麼分辨好壞?用錯了又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為什麼看名人廣告、聽專家推薦,但結果往往還是花了大錢卻買回來一堆黑心商品?…

…且看林碧霞博士一一詳解,教你看懂配方組合的成因、了解毒物入侵身體的途徑,一次搞懂製造商「不能說的秘密」究竟是在玩什麼把戲!   【本書特色2】重新學!防毒達人最全面的無毒生活知識,讓你找回對身體最安心的照顧!   你以為用漂白水消毒就乾乾淨淨了嗎?──錯!愈用毒素愈重,無限亂用,身體就會遭殃!   你以為塗抹愈多美白、防曬產品就不怕曬黑了嗎?──錯!小心用到皮膚腐蝕還不自知!   錯誤的習慣往往帶來巨大的傷害,且讓林博士告訴你最正確的清潔、保養觀念,別再花錢買罪受,現在就從改變對日用品的使用習慣、使用方法開始,這樣才能遠離化學毒物的傷害!   【本書特色3】跟著做!萬能媽

媽最實用的居家剋毒秘訣,教你自製替代品打造天然生活!   黑心商品這麼多,這個不敢擦,那個不敢用,究竟該怎麼辦?──林博士個人DIY秘笈大公開:用橄欖油取代高級護膚品,就能讓肌膚水嫩飽滿;用牛奶、蛋黃保養皮沙發,就能讓舊家具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還有更多小撇步,都在本書獨家分享,從個人保養到居家清潔,甚至是殺蟑滅蚊、除臭防螨,通通都有天然妙方,而且製作步驟超簡單、材料便宜好取得,比在外面買化學製品更省錢、更好用,當然也更健康!   【本書特色4】愛地球!世界公民都珍視的環境保護觀念,從此拒絕使用破壞生態的化合物!   含有化學毒物的「無天然日用品」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且透過排水管

、下水道流入河流、大海,還會造成優氧化、導治生態被破壞;而衛生棉、尿布這類製品,甚至必須經過500年以上才能分解得掉,實在是太可怕的環境殺手!在本書中,林博士不僅提醒大家要重視化合物對健康的影響,更呼籲並傳授「環保」的實際做法,只要你我跟著做、天天少用一些化學品,就能讓這個地球更美、更好! 作者簡介 林碧霞博士   【現任】   綠藤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總監   【歷任】   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主任委員、主婦聯盟副董事長、台北市政府廚餘堆肥計畫主持人、共同購買發起人與首屆董事長、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標章委員、永昇圃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橘子工坊創始人)   【重要經歷】

  ★台大園藝系博士。大學畢業後,投入實驗工作二十年,從事農產品分析,深諳化學品的特性與毒性。   ★長期參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深入研究環境污染問題。身為人妻、人母,深感許多主婦朋友長期曝露於居家毒物中而不自知,二十年來,深入鄉間山野演講近千場,為主婦朋友健康而奔走。   ★因擁有農業專家與環保生活家的背景,被媒體喻為「抓毒達人」。十多年前,因注意到橘子皮擁有天然清潔力,丟棄相當可惜,所以研發出橘子油的系列清潔劑,並成立「橘子工坊」,希望藉由產品的推廣,傳達健康與環保的理念。   ★自2011年起,擔任綠藤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總監,協助研發創新芽菜的栽培,並利用生鮮芽菜萃取物,製造安全

無毒又高效的個人清潔品與保養品等產品。   【媒體採訪】   蘋果日報、聯合報、今周刊、講義雜誌、東森新聞………等各大媒體採訪。 【作者序】因為一場大病,讓我確知「無毒」更是支撐你我身體健康的關鍵! PART1【專家分析篇】 小心,你家就像化學實驗室一樣危機四伏! 原來99%市售日用品都含恐怖的化學添加物,越用身體越糟! WARNING 1‧家庭洗劑的成分,我在實驗室都看過! ◎實驗證明,用水清洗超過35次,竟還有洗碗精殘留! ◎家中常用的清潔用品成分,在實驗室都被畫上「骷髏頭」危險標示! ◎國人對有毒物質戒心太低,你天天都在用,身體怎能安全躲過? WARNING 2‧化

學毒物無所不在,3大管道侵蝕你的健康! ◎隱藏在日用品中的毒素,從口、鼻、皮膚進入身體,而且持續累積! (1)經口吸收,進入消化系統,侵害肝臟重要防線! (2)經鼻吸收,經由肺部進行體循環,致死率高! (3)經皮吸收,毒性滲透全身再沉積,破壞細胞! WARNING 3‧ 趕快檢查!找出你家暗藏毒素的禍源! ◎廚房:當心清潔劑變成污染食物與身體的禍首! ◎洗衣間:最容易殘留化學物質,再經由皮膚吸收! ◎浴室:因為經常又濕又熱,所以有毒物質最易侵入! ◎客廳:所隱藏的化學物質種類最多,長期接觸會致癌! ◎臥室:別太相信「防塵螨」寢具,因為恐有化學塗料! ◎裝潢:建材隱含大量揮發性有機物質,一呼一吸

都很毒! PART2【衛浴用品篇】 什麼?貼身的個人沐浴盥洗用品,竟是藏毒溫床! 下手採買前請看清楚,漂亮包裝背後的驚人化學成份內幕! WARNING 4‧黑心製造商為所欲為、消遙法外,因為「4無」撐腰! 第1無:商品成分標示不實,無法規可管! 第2無:化學名詞五花八門,無標準翻譯! 第3無:沒看過的成份內容,無來源可查! 第4無:商品究竟是好是壞,無參考依據! WARNING 5‧皂類──本身就是一種界面活性劑! 1﹒沒有天然肥皂,只有傷害多與少之分! 2﹒所謂的香皂,一定含有防腐劑、定香劑、染色劑! 3﹒就算是手工皂,也要注意污染和保存問題! 4﹒自製液體皂,等於手工皂再延伸,易保存,所

以不易腐壞!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自製手工皂要留意什麼? WARNING 6‧洗髮精、潤絲精、護髮整髮用品──封閉頭髮氣孔,就是掉髮、頭皮爛的根源! 1﹒健康的頭髮毛鱗片,是會呼吸的小氣窗! 2﹒矽靈使用不當,頭髮題早死亡! 3﹒天然植物性原料,才是善待頭皮的好選擇! 4﹒護髮液和整髮慕絲含柔順劑,毒性強,易被髮幹吸收! WARNING 7‧沐浴乳、入浴劑──含有大量化學合成物,很難洗得乾淨! 1﹒洗澡大作戰:沖乾淨遠比洗乾淨重要! 2﹒沒用過的沐浴乳,千萬別買家庭號! 3﹒入浴劑添加太多人工香精,少用為妙!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自製純天然沐浴劑! WARNING 8‧洗面乳、卸妝乳──只有清潔作

用,不可能有保養功能! 1﹒洗臉不等於保養,洗得愈久,中毒愈深! 2﹒柔珠洗面乳,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溫水+小方巾=減少使用洗面乳! 3﹒用過卸妝乳,務必再洗臉!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認清「乳化劑」標示所代表的含意! WARNING 9‧洗手乳、乾洗手液──避免接觸嘴巴、眼睛,殘留問題大! 1﹒洗手乳的成分多又毒,進入體內反致病! 2﹒殺菌洗手乳常含三氯沙,易導致過敏、氣喘、皮膚炎! 3﹒乾洗手液只能殺菌,不等於清潔,更無法對抗腸病毒!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自製無毒的乾洗手液! WARNING 10‧牙膏、牙粉、漱口水──毒從口入,好菌壞菌全都一起殺! 1﹒其實,唾液就是最好的口

腔清潔劑! 2﹒好牙醫提醒:牙膏的清潔功能有限! 3﹒牙粉粗糙,去污力強,但易傷琺瑯質! 4﹒漱口藥水殺菌成複雜,並非必需品!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用食用油漱口,可以順便清理舌苔! WARNING 11‧洗眼液──點了就舒服?!小心「清涼感」是陷阱! 1﹒眼藥水裡的潛在危機,在於乳化劑和螯合劑!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絕不可拿鹽水洗眼睛! WARNING 12‧私密用品與相關清潔劑──把化合物用在全身角質最薄弱的部位,行嗎? 1﹒衛生棉墊,非常「化學」! 2﹒拋棄式衛生棉不會分解,女人一生要用掉11000個! 3﹒私密處噴劑多含有殺菌劑,連好菌也殺光!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私密處騷癢時,用濃度4%~5

%鹽水沖洗! WARNING 13‧濕紙巾──成分和馬桶清潔劑一樣,刺激性有夠強! 1﹒內含殺菌劑和潤濕劑,既傷皮膚又傷腎臟!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小方巾沾濕取代濕紙巾,安心又環保! WARNING 14‧嬰幼兒洗髮精、沐浴劑──愈單純愈好,溫和最重要! 1﹒用酵素洗頭、洗澡直接破壞寶寶的肌膚!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發生尿布疹的處理方法! 2﹒痱子粉常含重金屬,會引起過敏氣喘! WARNING 15‧特殊膚質與懷孕婦女的貼身清潔劑──洗劑成分要更小心! 1﹒防螨洗衣精,竟含農業用殺菌劑!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不用藥!1%精油殺塵螨最好用! 2﹒哺乳育兒衣物,當心清潔劑、螢光劑殘留!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

:若有台小洗衣機多好! PART3【美妝用品篇】 糟糕,想用來變美的彩妝保養品,卻是毀容元兇! 標榜功能多元、妝效持久的瓶瓶罐罐,其實比什麼都傷皮膚! WARNING 16‧別懷疑,用錯保養品比不用還糟糕! 1﹒皮膚不好,也會影響體內健康! 2﹒想讓肌膚變好,先要學會辨別好成份! WARNING 17‧化妝水──好壞差很多,成份不良傷害大! 1﹒什麼是「好的」化妝水? 2﹒化妝水暗藏5大陷阱,難怪越用皮膚越差!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多吃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可幫助美膚! WARNING 18‧精華液──不是越濃稠越好,使用過量反而造成反效果! 1﹒所謂「精華液」,就是高濃度的化妝水! 2﹒別以為

「玻尿酸」是保濕的萬靈丹! WARNING 19‧面膜──大都含有化學添加物,越敷臉越乾! 1﹒片狀式面膜有那麼神奇嗎? 2﹒防腐劑和香料是常見問題! WARNING 20‧乳液、乳霜、面霜──含有大量乳化劑,容易破壞皮脂層! 1﹒乳化劑的恐怖實驗! 2﹒我的保養主張:油歸油,水歸水!乳化劑OUT!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吃對營養,皮膚自然水嫩潤澤! WARNING 21‧嬰兒油──其實就是礦物油,皮膚根本不易吸收! 1﹒礦物油分子大,不適合做為保養品! 2﹒想要養膚,食物就是最天然的好油來源!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自製好用天然的保養護膚油! WARNING 22‧隔離霜、防曬乳──強調什麼都能「防

」,結果什麼都不靈光! 1﹒.隔離霜的最初「使命」其實很單純! 2﹒防曬乳可以防曬傷,但不能防曬黑! 3﹒「SPF」和「PA」,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4﹒防曬乳也分「安全」及「黑心」兩種,你用對了嗎? 5﹒使用順序很重要,弄錯了就無效!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多吃含「植化素」的蔬果,就能提升肌膚防曬力! WARNING 23‧BB霜──既能遮瑕打底,又能保養潤色?都是噱頭! 1﹒ All in One,不見得功能完備!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善用天然羊毛脂,可以護膚,又有鎖水功能! WARNING 24‧美白用品──以為能去斑點、變白皙,竟是一場騙局! 1﹒塗抹高濃度美白產品,形同腐蝕皮膚! 2﹒美白中

的果酸成分,會直接溶掉角質層! 【BOX】 4大常見美白成分,優劣比一比! 【BOX】 衛生署公告核准的美白成分!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珍珠粉沒有美白效果! WARNING 25‧粉餅、粉底液──可能含有重金屬,別把毒素一直往臉上堆! 1﹒挑選好粉餅的3大條件! 2﹒粉底類產品經常添加高劑量的防腐劑!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奈米級的化妝品更是無孔不入! WARNING 26‧口紅、護唇膏──一塗再塗,色素、毒素一起吃下肚! 1﹒唇膏就是最容易被吃掉的化妝品! 2﹒小小一根口紅,化學成分超多! 3﹒持久型唇彩,小心暗藏塑化劑! 4﹒看來起亮澤的唇蜜,原來含有矽靈、礦物油! 5﹒護唇膏其實就是沒有色料的

口紅,一樣很毒! WARNING 27‧指甲油、去光水──含有高濃度劇毒,還會直接滲入真皮層! 1﹒指甲油含有工業染料,會導致肝癌! 2﹒溶解顏料的丙銅,在實驗室被歸納為劇毒溶劑! 3﹒用去光水卸除指甲油,對身體造成二度傷害!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5大觀念,減輕指甲油的危害! WARNING 28‧染髮劑、燙髮劑──毒性超強,容易誘發膀胱癌、乳癌! 1﹒別把染髮劑的選擇權交給髮型設計師! 2﹒小心!染髮劑當中的PPD正是致癌物! 3﹒注意!一旦準備懷孕,就不該再染髮!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染髮專用洗髮精」清潔力超低! 4﹒你一定不知道,燙髮液比染髮液更毒!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3大撇步,教你減輕染

燙髮的傷害! WARNING 29‧止汗劑、體香劑──封鎖汗腺、毛孔,造成排汗功能萎縮! 1﹒止汗劑竟含有致癌的三氯沙! 2﹒鋁化合物會把汗腺塞起來!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使用止汗劑的4大提醒!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從日常習慣著手,就能改善汗臭味! WARNING 30‧香水、香精、古龍水──劣質產品常用化學香料,對健康無益! 1﹒就算是天然香料,也可能引起過敏! 2﹒用對方法,才能減少毒性侵入身體!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孕婦、哺乳期的媽媽絕不要用香水! PART4【清潔用品篇】 可怕!洗碗擦地清廁所的好幫手,居然讓家裡愈掃愈毒! 婆婆媽媽天天都要接觸的各種清潔劑,竟是導致家人生病的兇手! WAR

NING 31‧居家清潔是為了「衛生安全」,結果卻帶來「毒素風險」! 1﹒保養品講求「個人化、差別性」,清潔劑也應該這樣做! 2﹒清潔劑裡常含塑化劑,已被證實和癌症有關! 3. ﹒論內外環境施藥消毒,都不應徒具形式! WARNING 32‧殺蟲劑、蚊香、電蚊香、防蚊液──可以殺蟲,同樣對人體有害! 1﹒老鼠藥比殺蟲劑更毒,千萬要小心! 2﹒噴藥殺蟲,其實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私房除蟑的3大撇步! 3﹒選購殺蟲劑時,要先認明成分標示! 4﹒使用蚊香、電蚊香時,必須遠離屋內! 5﹒別太依賴防蚊液、防蚊貼,免得傷害大腦!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使用捕蚊燈,必須找對時間! WARNING

33‧洗碗精、洗碗機用清潔劑──容易殘留在碗盤,成份一定要天然! 1﹒廣告話術越多,化學添加劑也越多! 2﹒好用安全的洗碗精,一定具有3大特點!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速查!你家的水質過硬嗎? 3﹒添購洗碗機,省力、省錢,又安全! WARNING 34‧洗衣粉(精)、去漬劑、洗衣機清洗劑──用錯了,衣服越洗越髒! 1﹒一般洗衣粉VS.濃縮洗衣粉,差別不大! 2﹒洗衣劑的泡泡越多,越難清洗乾淨! 3﹒洗衣粉成份含常有2大環境殺手!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中性清潔劑就不會傷害肌膚嗎? 4﹒衣服要「又白又香」的恐怖迷思! 5﹒衣領精和去漬劑,對肌膚刺激性超強!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自製天然無毒衣服洗劑! 6

﹒不定期清洗,洗衣機比馬桶髒530倍!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清潔的歸清潔,殺菌的歸殺菌! WARNING 35‧漂白水與消毒劑──無限量亂用,就會讓身體遭殃! 1﹒選用「過氧系」漂白水,要比「氯系」產品毒性小! 2﹒兒童抵抗力差,幼兒園應該避免使用漂白水消毒! 林博士の防毒知識:拖地後的漂白水不可倒入馬桶! 3﹒消毒劑常含環境荷爾蒙,只限用於特殊情況! WARNING 36‧水管與馬桶疏通劑──使用前,一定要注意通風! 1﹒水管用含「強鹼」,馬桶用含「強酸」,腐蝕性高! 2﹒定期清除廚房水管壁油污,就能避免堵塞! 3﹒平日落實馬桶清潔工作,就能減少使用鹽酸機會! WARNING 37‧除濕劑──

請先認明安全成分,再決定購買! 1﹒若主要成分是「氯化鈣」,問題就不大! 2﹒若為「矽膠」型除濕產品,乾燥後可重複使用! WARNING 38‧木質家具保護劑──批覆性強,易傷害皮膚和呼吸系統! 1﹒成分複雜,對健康威脅大!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自製天然清潔保養油! WARNING 39‧地板清潔劑──先考慮地板材質之後再選購! 1﹒含有界面活性劑和乳化劑,孕婦、老幼宜遠離! 2﹒洗碗精最安全,拿來拖地板超安心! WARNING 40‧空氣清新劑與消臭劑──用得不好,你家就變成毒氣室! 1﹒空氣清新劑常含有機溶劑,會傷身體! 2﹒馬桶水箱消臭劑會傷害化糞池! 3﹒冰箱除味劑以活性炭居多,要定期曝

曬!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用天然食材幫冰箱除臭! 4﹒善用小蘇打粉,可以去除鞋櫃異味! WARNING 41‧蔬果清潔液──標示不實,效果比用清水洗還差! 1﹒你想用界面活性劑洗食物嗎? 2﹒就算用了好的蔬果清潔液,還是得仔細洗! WARNING 42‧嬰幼兒用品清潔劑──成分規格要夠高,以免傷害寶寶! 1﹒對嬰幼兒洗衣精的4點堅持! 2﹒嬰幼兒專用的食器洗劑,成份很重要! 林博士の剋毒秘訣:3種處理奶瓶與食器的好方法! WARNING 43‧外用藥物──別亂擦,以免毒素經傷口或肌膚進入體內! 1﹒國人最常擦的4種外用藥! 2﹒傳統療法應找正規的中醫院! 3﹒物理性療法的貼布相對安全! PAR

T5【避毒絕招】 必學!走出實驗室的博士媽媽教你遠離生活毒害! 居家防毒7大觀念 + 15大剋毒Q&A,一次弄懂再也「毒不了」! WARNING 44‧居家防毒7大觀念──好好落實,就能避免毒害近身! 【觀念1】隨時留意所在空間的「天花、地板、牆壁」有無裝修留下的化學毒。 【觀念2】學會正確使用安全的方法,來處理環境中的有害氣體與有毒物質。 【觀念3】注意汽車內裝材質以及空氣清潔劑成份,以免把愛車變成毒氣室。 【觀念4】對香味要敏感,但不要有迷思。 【觀念5】對清潔用品要保有「是否太接近?」、「會不會吃進去?」的警覺。 【觀念6】凡是讓人感覺嗆鼻的、不舒服的各種生活用品,都不要再用下去。 【觀

念7】清潔劑最終會排入水域,除了影響環境衛生,更會影響個人健康。 WARNING 45‧15大剋毒Q&A──清楚學會,就能變身無毒達人! Q1:主婦最頭痛的抽油煙機的集油槽,到底要怎麼清比較好? Q2:最近流行含有礦石粉的彩妝,據說較不傷身,孕婦可以用嗎? Q3:我用美白防曬乳,又用美白化妝水、美白粉底液,重複美白沒關係吧? Q4:同樣接觸到塑化劑,為什麼有人很快發病,有人卻看起來沒事? Q5:殺蟲劑很毒,可是不殺蟑螂行嗎?該怎麼辦? Q6:聽說濾水器過濾出來的水是軟水,對健康不好,是真的嗎? Q7:聽說免洗餐具含塑化劑,是真的嗎?為什麼當時會大量使用免洗餐具? Q8:現在流行無患子成分的清潔

用品,該怎麼判斷是天然還是假的? Q9:我有富貴手,可以用粉劑來當廚房清潔劑嗎? Q10:坊間流行的自助洗衣店,大家輪流洗衣,髒污不會殘留在洗衣機嗎? Q11:手洗衣物會比較乾淨嗎? Q12:多效合一的洗潔劑比單一效果的好嗎? Q13:幫全家洗衣服時,該怎麼分類才不會互相污染? Q14:不想使用漂白水拖地,坊間流傳可用白醋,請問這是好方法嗎? Q15:藥品或營養品打開後,裡面的棉花和乾燥劑該丟掉嗎? 作者序   因為一場大病,讓我確知「無毒」更是支撐你我身體健康的關鍵!   三年前,我病了!罹患了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乳癌。不但家人和我都驚恐萬分,連親友們也大多震驚不已,每個人知道的第一

個反應都是:「怎麼會?」……   我常常被稱為「抓毒達人」,隨時到鄉間替婆婆媽媽上課,提醒大家: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裡要注意「識毒與避毒」。不但親自投入「無毒農業」(包括減農藥與化學肥料之栽培,有機栽培與蔬菜減少硝酸鹽等運動)的推廣,也投身「無毒環保清潔劑」的研發與製造。所以,怎麼樣也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中毒到如此之深?…….   但是,既然病了,就得要承認與接受它!因此,我放下了工作,讓自己的心情與身體沈澱下來,把「治療」交給專業醫生,自己則在家人的陪伴下,專心地「養身」與「養生」。   後來,在心情漸漸平復(少起伏)時,我也慢慢地檢討自己生病的可能致因,並歸納出三個面向:   一、天生

體質較差。據說,我母親是在家境窘迫,加上自身嚴重貧血、體能很差的情況下懷了我,所以,雖是足月才生,但我的體重不足,體質不佳,生長發育慢,足六歲時仍無法上學。也因為當年一直貧血,更生著不知名的病,所以,自小就被認為是一個性情很溫和,但是有些呆呆的孩子。   二、大學畢業後,隨即開始研究室的生涯,此後約有二十多年,專門從事和農業(生化)有關的化學分析工作。那期間,實驗室的設備尚屬簡陋,抽氣換氣量常不足,加上年少無知,不懂得自我保護,所以,在無形中接觸並吸入不少化學有機溶劑。而長期經驗的累積,也讓我深深領悟到現代人「 識毒與避毒 」的重要性。   三、我的個性屬於默默承受型,常常自身壓力已經很大

了,卻仍不知舒解,也因此,逐漸對自己的身體造成類似「溫水煮青蛙」的傷害。工作上的最後三年,的確負擔不小,但是我不懂得如何求救與找人分擔。所以,我病了。所幸,能被治療,但目前仍是進行式中。我曾經懷疑自己與否定自己,但是現在的我,信心回復不少,最起碼,婆婆媽媽的個性又再出現了──再寫此書,就是一個證明。   此時,我深深感謝人生在三十五歲以後,投入了無毒農業與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不僅豐富了我的人生,更讓我有能力去應付隱藏著的險惡疾病。生病的人,更需要無毒的食物與日用品,幸好它們已經出現在我們的周遭。朋友們!我們的確是身陷處處有毒的環境裡,而我自己也中毒了,所以我深信,「無毒化」一定是緊迫需要的!

★警告,家庭洗劑的成分,我在實驗室都看過! 我第一次正視清潔用品的影響力,要溯及40年前的一件往事。當年還單身的我,在實驗室裡帶領一群研究助理。我們栽種葡萄,然後分析葡萄葉裡的礦物質含量,實驗歷經5個多月,每2週取樣一次,進展得非常順利。可是有一天,助理們做出來的實驗結果嚴重超標,從不合理的數據判斷,顯然其中有環節出錯了。 將近半年的栽培實驗化為烏有,研究人員個個心痛又懊悔。既然事已如此,我決定找出原因,防範類似情況再發生。大家一起檢討、回溯每個步驟,後來發現剛報到的助理經驗不足,在清潔定量瓶的時候,沒有確實沖洗乾淨,殘留的洗劑干擾了實驗,導致數據失準。 當時整個大環境較清苦,實驗室經費有

限,只能購買市售清潔劑、洗衣粉來清洗器材。沒沖乾淨固然是人為失誤,那麼,這些清潔劑到底有沒有問題?該沖洗到何種程度才不至於殘留?為了找出答案,我進行了一些檢驗。 ★實驗證明,用水清洗超過35次,竟還有洗碗精殘留! 正常情況下,葡萄葉片的磷含量只有0.1%至0.2%,我回頭檢驗洗衣粉裡的磷,數值卻高達15%至25%。接著我做了另一項試驗,用清潔劑清洗試管——先洗後刷再倒掉,然後注滿清水,用力搖晃10下再倒掉——這樣算清洗1次。 結果,當我清洗到35次時,檢驗後發現,試管裡依然有清潔劑殘留! 這個試驗帶給我莫大的衝擊。首先,考慮到市售清潔劑如此容易殘留,實驗不容再冒風險,所以我們爭取經費,從德國購

入實驗室專用洗劑,針對各種髒污細分為酸性、鹼性、中性、高油脂、低油脂洗劑,專業高效的代價自然非常昂貴。其次,我不禁想到,誰家的碗盤會這樣認真清洗,還洗上35次?用清潔劑洗碗盤的本意是追求衛生,如果沒能徹底沖乾淨,下次盛裝食物時,洗劑的殘留物便沾染到食物,被一起吃進肚子裡,長期下來,豈不是毒害了健康? ★「毒」進身體的3大途徑,破壞健康最直接! (1)經口吸收,進入消化系統恐中毒! 如果告訴大家某種食物有毒,絕大多數人會避免去吃,感覺上,經口吸收是最容易預防的,不過經口中毒的悲劇依然很多。之所以會攝入毒物,往往是幾種情況所造成——毒物未妥善存放以致誤食、吃到保存不當產生毒素的食物、生產者使用農藥

或激素、製造者因私心放了化學添加物……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