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寫的 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111-140 和楊烺的 從創業到上市:企業上市操作實務與全流程解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人民郵電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曾宛如所指導 林秀榛的 借殼上市櫃監理機制研究—以英美法為借鏡 (2018),提出創業板轉主板條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借殼上市、反向併購、中資來台借殼、保薦機制、殼公司。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葉雲卿所指導 陳欣恕的 公開發行公司智慧財產資訊揭露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無形資產、公開發行公司、智慧財產、資訊揭露、會計處理準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創業板轉主板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111-140

為了解決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作者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 這樣論述:

  面對現今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局勢,銀行除了要從宏觀總體經濟角度判斷授信風險外,更需要總結過去的案例經驗,才能從中找尋銀行降低業務風險的手段,而這也正是富拉凱在過去幾年裡,堅持為台資銀行整理出版大陸法院有關債權確保判例的緣由,期望透過真實的債權確保案例,達到為台資銀行降低大陸授信業務風險的目的。   《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111-140》延續過去傳統,在借款合同、擔保合同、跨境擔保、票據糾紛、保函糾紛、信用證糾紛、保理合同、債權人撤銷權、破產撤銷糾紛、債權轉讓糾紛、侵權糾紛、訴訟程序、執行程序、銀行卡糾紛到其他糾紛的十五篇中,精挑出三十個最值得台資銀行參考

與研究的大陸法院判例,相信能為已派駐大陸,或人在台灣、但從事與中國大陸有關的台資銀行從業人員,提供更多更實務的大陸授信經驗,為日後控管中國大陸授信風險打下紮實的基礎。  

借殼上市櫃監理機制研究—以英美法為借鏡

為了解決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作者林秀榛 這樣論述:

借殼上市,係指未上市公司在集中市場或櫃買市場尋找經營不善或垂垂欲墜的上市櫃公司,透過私募或公開收購等方式取得控制權,且將自身業務移轉入上市櫃公司,達成實質上市櫃之目的。我國借殼上市始於1990年初證交所提高營建業的上市櫃審查準則,使眾多建設公司尋求借殼上市途徑,卻爆發了財務危機。往後,借殼上市亦伴隨在資本市場重大事件以後出現,如證所稅復徵、做空事件。使用借殼上市的產業並不專美於營建業,在科技業、文化創意業和生技業亦能見到借殼上市之足跡。我國使用借殼上市的動機主要為規避法律或政策,在借殼上市模式中,常會形成參與者與未參與者間的資訊不對稱,在資訊隱蔽性高的情況下,股東權益便有被侵害的可能。因此,

在基因國際案之後,我國便訂定了借殼上市櫃監理規則,但時至今日,借殼上櫃情事仍時有所聞。無論是借殼公司和被借殼公司均能見到小股東權益受損害的情形,更甚者,危及到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 本文以案例研究歸結出我國借殼上市造成的問題有小股東權益保護不周、內部人與外部人資訊不對稱,以及造成證券市場價格扭曲的情形。為有效緩解上述問題,本文參酌美國、英國與香港的監理模式,分析三地資本市場的借殼上市監管機制,藉此對我國現有機制提出反思與批判。 最後就比較與分析之結果提出如下建議,觀察期應拉長至一年,讓借殼上市公司應先至興櫃市場交易滿一年,而無須停止交易六個月,使主管機關在觀察借殼上市公司發展情況的同時,公司

也能預先熟悉證券市場的運作情形,並保護被借殼公司股東之權益;另外,在股票代碼、公司簡稱或個股日成交頁面顯示殼風險標誌,尤其是在資訊空窗期、資訊提交不充足,或配合觀察期時顯示,以達到即時警示投資大眾之目的;而就中資借殼上市部分,在採取上市嚴格審查制的同時以保薦機制作為配套措施來分擔風險。本文期盼透過上述分析能補足現行借殼上市櫃公司在治理結構與市場交易面向不夠完備之處,並能有效降低借殼上市櫃所產生弊端的可能性,為我國借殼上市櫃監理機制建構可行路徑。

從創業到上市:企業上市操作實務與全流程解析

為了解決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作者楊烺 這樣論述:

每年都有企業上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創業者因為其企業上市而成為億萬富翁。但是,上市給人帶來多少財富並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為了實現上市的目標,這些企業都做了哪些努力,它們又有哪些閃光點是值得初創業或未達到上市標准的企業學習的。《從創業到上市 企業上市操作實務與全流程解析》以成功上市的企業案例為基礎,分析了上市給企業帶來的利益,介紹了企業上市需要做的各項准備工作,具體包括團隊組建、打造IP產品、建立商業模式、做好財務准備、選擇上市路徑、股份制改造、股權融資、上市流程以及上市后的公司治理等內容。上市后的公司治理等內容。《從創業到上市 企業上市操作實務與全流程解析》適合企業管理者以及

對企業上市流程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楊烺,80后天使投資人,聚股投資集團董事長,聚股風投基金發起人,聚股創業投資持股平台執行主席,聚股企投會總設計師,IPO俱樂部創史人,資本互投市值孵化模式研發者,國內第 一家互聯網商道直播平台欄目總設計師,企業3分模式開創者(分割、分區、分配)。同時擔任多家企業的股權、融資、並購、上市方面的顧問,提出了「做一家賺錢的企業不如做一家值錢的企業」的商業理論,專注於股權領域的研究與探索,倡導「培訓+實操+落地執行」的系統化企業服務,提倡給予企業可操作的整體解決方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財富傳奇。開發了「股權之道:運營」 「資本之道:運營」「商業之道:運營」「組織之道:

運營」「合伙之道:運營」等經典課程。 第1章 創富神話:近幾年上市成功的公司 / 11.1 聚美優品:四年打造紐交所上市公司 / 31.1.1 保持高速增長,達到上市公司標准 / 41.1.2 用戶數和訂單數的大幅增長加快了聚美的融資步伐 / 51.1.3 低費率、成本低是聚美能持續盈利的根本 / 61.2 金山軟件:雷軍的第 一個創業公司 / 91.2.1 臨近上市達成戰略結盟,增強投資人信心 / 91.2.2 網游收入雖高,應用軟件業務也功不可沒 / 101.3 歡聚時代:上市成功激發互聯網行業第 二春 / 101.3.1 IVAS主營收入助力歡聚時代上市 / 111.

3.2 YY音樂異軍突起,財務表現亮眼 / 121.3.3 上市前授出7800萬股,利用股權激勵增加實力 / 131.4 獵豹移動:好的股權激勵制度才是上市的根本 / 141.4.1 單點突破,打造產品矩陣 / 141.4.2 全年布局移動端盈利模式 / 151.4.3 復制360模式到海外 / 161.5 迅雷股份:歷經波折的三年上市之路 / 161.5.1 注入小米概念,增加上市的影響 / 171.5.2 版權隱患逐漸消除,為上市消除法律障礙 / 181.5.3 營收大增,估值大降 / 191.6 唯品會:從「流血上市」到「實現盈利」 / 191.6.1 看准服裝庫存 / 201.6.2

新興的閃 購模式 / 201.6.3 我國折扣零售行業的市場需求 / 211.7 順豐:除了百億富豪的誕生,上市還能帶來什麼 / 211.7.1 2015年完成17億單快遞 / 211.7.2 高盈利獲得高估值 / 221.7.3 因資本而「食言」 / 23第2章 團隊組建:組織精兵強將,打造上市精銳隊伍 / 252.1 制定明確的團隊發展目標 / 272.1.1 明確目標的意義 / 272.1.2 設定目標的三個步驟 / 282.1.3 設定目標的SMART原則 / 292.2 組織結構:貝爾賓角色設置 / 302.2.1 貝爾賓團隊九種角色 / 312.2.2 貝爾賓團隊角色搭配 / 32

2.2.3 互補型成員的選擇 / 342.3 管理者的高境界:情境領導 / 342.3.1 診斷員工的准備度 / 352.3.2 選擇合適的領導風格 / 362.4 運用木桶定律,消除團隊短板 / 382.4.1 影響木桶儲水量的其他因素 / 382.4.2 補足短板的方法 / 402.5 避開「華盛頓合作定律」,做有水喝的和尚 / 432.5.1 「華盛頓合作定律」產生的原因 / 432.5.2 避開「華盛頓合作定律」的策略 / 442.6 制度才是好的管理者 / 472.6.1 團隊管理制度的五大特征 / 482.6.2 團隊管理制度的六大設計原則 / 482.6.3 團隊特性不同,管理制

度不同 / 49第3章 產品打造:你離上市只差一個好的IP / 513.1 戰略層:打造IP產品 / 533.1.1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IP產品 / 533.1.2 有連接才有IP / 553.1.3 內容是打造IP產品的核心動力 / 553.1.4 優質信息才能讓IP產品長青 / 563.2 需求層:找到用戶痛點並做細節分解 / 573.2.1 尋找痛點深度——本質需求 / 573.2.2 尋找痛點寬度——多重拆解 / 583.2.3 尋找痛點細度——仔細挖掘 / 593.2.4 尋找痛點強度——有多想要 / 603.3 創新層:做他人沒做過的事 / 613.3.1 可以改變嗎 / 623.3

.2 可以增加嗎 / 633.3.3 可以減少嗎 / 643.3.4 可以替代嗎 / 653.3.5 可以顛倒嗎 / 653.3.6 可以重組嗎 / 663.4 體驗層:讓用戶尖叫 / 663.4.1 專注——只做用戶需要的產品 / 663.4.2 好口碑——超出用戶的預期 / 673.4.3 極 致——要把自己逼瘋 / 673.5 營銷層:好產品才好賣 / 683.5.1 產品夠好,但為什麼賣不動 / 683.5.2 打造既叫好又叫座的產品 / 69第4章 商業模式:一句話定義「要利潤,能上市」 / 714.1 迷戀創新商業模式的不只是公司,還有資本 / 734.2 用戶需求:商業模式價值的

打造前提 / 754.2.1 細分市場,從消費趨勢中把握商機 / 764.2.2 了解用戶,從用戶的痛點中找到切入點 / 764.2.3 為用戶的麻煩提供解決方案 / 784.2.4 主動出擊,幫助用戶創造需求 / 794.3 分銷渠道:商業模式價值的傳播載體 / 804.3.1 分銷傳播的極 致就是渠道制高點 / 804.3.2 分銷渠道管理 / 824.4 管理機制:商業模式價值的內在提升 / 864.4.1 約束機制 / 874.4.2 激勵機制 / 894.4.3 流動機制 / 934.5 盈利模式:商業模式價值的實現方法 / 954.5.1 盈利模式的兩種分類 / 954.5.2 盈

利模式的具體方式 / 96第5章 財務准備:萬事俱備,乘風上市 / 1035.1 做好上市估值,爭取更大利益 / 1055.1.1 「天花板」多高,價值多大 / 1055.1.2 核心競爭力決定公司價值 / 1085.1.3 「經濟護城河」的深淺決定公司估值高低 / 1095.1.4 公司是如何被估值的 / 1115.1.5 常見的估值陷阱 / 1135.2 盈利指標:保證上市前每年增長30% / 1145.2.1 決定公司持續盈利的因素 / 1155.2.2 判斷公司盈利能力的標准 / 1165.2.3 公司如何實現可持續盈利 / 1185.3 現金流量指標:保持穩定性 / 1205.3.1

對現金流量的關注點 / 1205.3.2 獲取穩定收入,做好現金流量管理 / 1215.4 稅務指標:漏稅逃稅記錄不能有 / 1235.4.1 監管層涉稅審核的重點 / 1235.4.2 公司上市涉及的九大常見稅務問題與解決方案 / 1255.5 把握上市審查要點,全面圍堵公司財務漏洞 / 1295.5.1 營業收入 / 1295.5.2 成本費用 / 1315.5.3 資產質量 / 1325.5.4 重大財務風險 / 1335.5.5 會計基礎工作 / 1335.5.6 獨立性與關聯交易 / 134第6章 上市通道:選好路找好道,搭乘上市直通車 / 1376.1 在好的時機上市,獲得大的效

益 / 1396.1.1 根據宏觀經濟情況選擇上市時機 / 1406.1.2 在公司估值高時上市 / 1406.1.3 公司自身價值、業績是否達到上市標准 / 1416.1.4 公司競爭策略與行業屬性 / 1416.2 選擇合適的上市地點 / 1426.2.1 美國資本市場 / 1426.2.2 中國香港資本市場 / 1456.2.3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 / 1486.3 選擇合適的上市市場 / 1496.3.1 主板 / 1506.3.2 中小板 / 1526.3.3 創業板 / 1536.3.4 新三板 / 1566.4 選擇合適的上市方式 / 1596.4.1 IPO上市 / 1596.4

.2 造殼上市 / 1616.4.3 買殼上市 / 165第7章 股份制改造:改變自己,合理合法合規范 / 1697.1 四大改制模式 / 1717.1.1 整體重組模式 / 1717.1.2 分立重組模式 / 1727.1.3 發起設立模式 / 1747.1.4 梯級重組模式 / 1757.2 按程序走流程,改制重組有條理 / 1767.2.1 前期准備階段 / 1767.2.2 具體工作開展階段 / 1797.2.3 末期階段 / 1807.3 別讓稅務問題拖后腿 / 1817.3.1 公司改制過程中涉及的增值稅 / 1817.3.2 公司改制過程中涉及的營業稅 / 1817.3.3 公司

改制過程中涉及的企業所得稅 / 1827.3.4 公司改制過程中涉及的個人所得稅 / 1827.4 特殊行業的特殊改制標准 / 1837.4.1 房地產公司上市改制 / 1837.4.2 金融公司上市改制 / 1847.4.3 民營公司上市改制 / 1857.4.4 外資公司上市改制 / 1867.4.5 高科技公司上市改制 / 186第8章 股權融資:借力起步,加速上市 / 1898.1 融資目的:加快公司的上市步伐 / 1918.1.1 股權融資的特點 / 1928.1.2 股權融資的優缺點 / 1928.1.3 股權融資的分類 / 1938.2 關注重點:針對投資方關注點做充分展示 /

1948.2.1 公司的核心團隊 / 1948.2.2 公司的發展前景 / 1958.2.3 公司的產品細節 / 1958.2.4 公司的競爭對手 / 1968.2.5 公司的銷售計划 / 1968.2.6 公司的財務預測 / 1968.3 私募股權融資:有效的融資渠道 / 1988.3.1 私募股權融資的特性 / 1988.3.2 私募股權融資的價值 / 1998.3.3 私募股權融資的階段 / 2038.3.4 私募股權融資的流程 / 2088.4 對賭協議:有實力就玩得起 / 2118.4.1 對賭協議的主要條款 / 2118.4.2 對賭協議的對象 / 2128.4.3 對賭協議的工具

/ 2148.4.4 對賭協議的細節 / 2158.5 股權眾 籌:匯聚群眾的力量,積少成多 / 2188.5.1 股權眾 籌的參與主體 / 2188.5.2 股權眾 籌的運作流程 / 2198.5.3 如何做好股權眾 籌信息披露 / 2198.5.4 股權眾 籌與私募股權融資的異同 / 2218.6 退出機制:降低風險,防止股東「紅臉」 / 2238.6.1 股權融資退出機制的影響因素 / 2238.6.2 IPO退出 / 2258.6.3 股權轉讓(並購)退出 / 2288.6.4 股權回購退出 / 2298.6.5 清算退出 / 231第9章 上市流程:按步驟走程序,上市並不難 / 2

339.1 第 一步:設立股份有限公司,讓公司達到上市標准 / 2359.1.1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方法 / 2359.1.2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條件 / 2369.1.3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程序 / 2389.1.4 股份制改造對發起人的要求 / 2399.2 第 二步:上市輔導,提高素質與規范運作水平 / 2409.2.1 上市輔導的主要內容 / 2419.2.2 上市輔導的主要程序 / 2429.2.3 需要重新輔導的情況 / 2449.3 第三步:籌備和發行申報,做好工作備好文件 / 2459.3.1 准備工作 / 2459.3.2 申報股票發行所需要的主要文件 / 2469.3.3

核准程序 / 2469.4 第四步:促銷和發行,出售更多股票募得更多資金 / 2489.4.1 詢價 / 2489.4.2 路演推介 / 2499.5 第五步:發行股票,正式成為上市公司 / 250第10章 公司治理:完善規章制度,打造標准的上市公司管理模式 / 25310.1 公司章程:按制度來管理,按規定來設置 / 25510.1.1 公司章程的特性 / 25510.1.2 公司章程的記載事項 / 25710.1.3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 / 25810.2 權力機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的議事規則各有不同 / 25910.2.1 股東大會議事規則 / 25910.2.2 董事會議事規則 / 2

6110.3 輔助機構:四大部門,各司其職 / 26310.3.1 董事會戰略委員會職責權限 / 26410.3.2 董事會薪酬委員會職責權限 / 26410.3.3 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職責權限 / 26510.3.4 董事會提名委員會職責權限 / 26510.4 獨立董事:維護公司利益,關注股東權益 / 26610.4.1 獨立董事的特性 / 26610.4.2 獨立董事的職責權限 / 267附 錄 《首 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 / 269

公開發行公司智慧財產資訊揭露之研究

為了解決創業板轉主板條件的問題,作者陳欣恕 這樣論述: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重點已從有形資產為基礎,逐步轉以無形資產為基礎的經濟型態。證券市場機制運作也因應無形資產所佔有的企業資產比重變化而改變,企業如欲吸引、擴展營運或保障競爭優勢與延續產品創新性與發展,股票公開發行為其募資管道之一,而適當的資訊揭露有助投資人評估那些為可投資之標的。然而現行財務報表中所列出無形資產項目卻無法反應無形資產實際變動,即使最具創新性且具法律保護之無形資產-「智慧財產」揭露更寥寥無幾。對於公開發行公司而言,資訊透明度與揭露機制往往影響投資人投資標的之選擇與決策之參考,特別是越注重創新性之產業,應強化創新性之智慧財產之資訊揭露,除了量化之財務資訊外,也應提昇非財務資訊之

揭露與說明,使企業在符合法定揭露義務下,又能揭露與公司營運與策略相關的智慧財產資訊,保障投資人在資訊透明化與掌控一定投資風險下做出投資決策,同時又能兼顧保護企業的競爭能力,使企業能彰顯其所應被反應之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