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偉廣寫的 帝王陵墓+歷代懸案+考古現場(全3冊) 和胡幸福的 趣聞廣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92、95、98該加哪個?辛烷值是什麼?|Moto7知識小百科也說明:以六代勁戰為例,原廠便推薦使用92無鉛汽油。 結論. 總結以上,對於汽油的選擇採取原廠指示是最適策略,若產生積碳問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海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施正權所指導 曾明斌的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2021),提出勁豪125加什麼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實力、海洋治理、海洋政策、海巡外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文惠所指導 黃璿璋的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2021),提出因為有 四大奇書、現代文學與文化、故事新編、續書、後經典的重點而找出了 勁豪125加什麼油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8年山葉Limi 115 原漆車殼原廠LED大燈(cuxi qc 可參考)則補充:【寄售車】 【0元交車】 【出售】 YAMAHA 山葉勁豪125 【廠牌】 YAMAHA 山葉 【車種】 勁豪125 【年份】 2016 【里程數】17xxx公里 【地點】 高雄市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勁豪125加什麼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帝王陵墓+歷代懸案+考古現場(全3冊)

為了解決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作者李偉廣 這樣論述:

帝王陵墓通過嚴謹細膩的文字、引人入勝的內容配合精美配圖,向讀者展示著中華文明的成長與發展軌跡。無論從建築和裝飾技藝上看,還是從數量、規模來看,各代王朝的陵墓座座都值得後人探索和研究。因為陵墓裡除了有價值不菲的陪葬品外,其中所蘊藏的關於中國文化源流的珍貴線索,都可以大大滿足今人們對自己祖先生存狀態的強烈好奇。要知道,無論哪個人,當他看到那些精妙絕倫、超乎想像的古文化的時候,心中肯定會油然升起一股對自己祖先的崇敬和自豪之情。這些帝陵好像是一座座中華文明的博物館,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價值。    歷代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歷史奇案、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

廷政變等。作者從文獻資料、考古發現、民間傳說、學術論證等多種角度,全面詳細地探討懸案的來龍去脈,科學嚴謹地分析其成因,深入淺出地解讀歷史,力爭給讀者提供有關懸案*權威、最豐富、最全面的資訊。並力圖將歷史研究的科學性、知識性、探索性同民間傳說的趣味性融為一體,充分彙集關於歷史懸疑的各種說法。    考古現場為考古和歷史愛好者,利用發現歷史的第一手方法“考古”通過四個章節分別介紹了我國歷史中國出現的的人類種族、古墓王陵、文字簡牘、古都遺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瞭解我國考古所取得成就的基本全貌,為此特選取了一些意義重大、深具代表性的考古發現,並詳細地講述了它們的發掘起因、發掘過程、發掘收穫以及發掘的意義

與影響。通過大量精美的真圖,展現出歷史的發現者們的第一視角,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有效,有趣地瞭解歷史的來龍去脈,並建立起我國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前世今生。 李偉廣,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辦公室主任、歷史教研室主任,有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在教學競賽和教研論文評比中,曾多次獲得全國二等獎、山東省一等獎和泰安市一等獎。閒暇之餘,在《泰安晚報》深度剖析一些歷史背後的故事。    程關雲,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現就職於山東省濱州市中學。曾獲得濱州市優質課二等獎,山東省優秀監考員等榮譽,發表多篇guojia級省級論文,多次參與省市課題研究。多年來在中國文化報、齊魯晚報等發表一些歷史隨筆

,頗受歡迎。    朱真,長沙市一中歷史教師,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歷史教學指導專家,湖南省“國培計畫”骨幹教師培訓專家,岳麓書社歷史教材培訓專家,長沙市中小學鄉土歷史教材編委。曾獲上海市青年骨幹教師,虹口區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先後成為上海市歷史學科名師基地、長沙市名師工作室成員。在教學競賽和教研論文評比中,曾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上海市一等獎和湖南省一等獎、長沙市一等獎。編寫多部教材教輔,多篇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刊登發表。個人獨著《三國局中局:諸葛亮》(中國工人出版社)、《一看就懂的大漢史》(中國法制出版社),其中《三國局中局:諸葛亮》一書更由臺灣普天出版社在臺灣地區出版發行。 帝王陵

墓 章 秦漢:輝煌開始 秦始皇陵:驪山腳下掩輝煌 / 002 選址驪山為哪般 / 002 地下“黃泉”深幾許 / 006 “水銀江河”護遺體 / 007 漢高祖長陵:祔葬累累簇長陵 / 008 漢代座帝皇陵墓 / 008 陪葬墓中驚現三千兵馬俑 / 010 漢文帝灞陵:鑿山為陵始灞陵 / 016 “因山為陵”的背後原因 / 016 “頂妻背母”的灞陵故事 / 017 漢景帝陽陵:夫妻同塋在陽陵 / 022 唯我獨尊的皇家陵園 / 022 南北並立的“豪華陪葬團” / 023 意義非凡的彩繪陶俑 / 024 漢武帝茂陵:咸陽西望有茂陵 / 026 關於茂陵選址的傳說 / 026 規模空前的奢華帝

陵 / 027 地宮深處的玄妙奧秘 / 029 別具“象徵”的陪葬墓群 / 030 漢昭帝平陵:封土為塚覆鬥形 / 036 倉促建造的昭帝陵墓 / 036 上官皇后的陪葬墓 / 037 葬坑裡的稀罕發現 / 038 漢宣帝杜陵:鴻固原上登杜陵 / 040 鴻固原上建杜陵 / 040 陵園內的龐大建築群 / 041 “少陵園”上皇后塚 / 042 漢元帝渭陵:二十八宿守帝陵 / 044 渭陵陵園中的考古發現 / 044 排列有序的“二十八宿墓” / 045 漢成帝延陵:二度建陵花費多 / 050 匱竭天下造帝陵 / 050 紅顏才女守陵墓 / 051 漢哀帝義陵:荒淫帝王誰陪葬 / 055 義陵

考古初探測 / 055 義陵到底為誰建 / 056 光武帝原陵:枕河蹬山破常規 / 058 違背風水的神秘陵地 / 058 原陵選址的真正原因 / 060 “墓現金龍”的盜墓傳說 / 061 原陵中的柏樹傳說 / 062 “漢陵曉煙”和“漢皇仰臥”的兩大奇景 / 063 漢明帝顯節陵:邙山以南有漢塚 / 072 富含政治意義的“東漢皇陵群” / 072 邙山之上“三漢塚” / 073 明帝身旁誰陪葬 / 073 漢獻帝禪陵:“以漢禪魏”葬禪陵 / 075 漢朝末代帝王的行蹤探尋 / 075 “百姓捧土”堆成的帝王陵墓 / 076   第二章 魏晉:古墓不祭 魏武帝高陵:奸雄留謎在安陽 / 08

2 一代奸雄的死亡之謎 / 082 “七十二疑塚”的古今探秘 / 083 安陽陵墓的證據挖掘 / 084 墓誌銘引發的疑問 / 085 漢昭烈帝惠陵:蒼山難掩武侯祠 / 088 為何君墓落臣祠 / 088 真墓在奉節的猜測 / 089 劉備真墓的第三種可能 / 090 東吳大帝蔣陵:東吳帝墓藏佳人 / 094 南京早的六朝陵墓 / 094 孫權墓究竟在哪兒 / 095 晉武帝峻陽陵:鏊子山前峻陽陵 / 097 荒淫皇帝的生前功過 / 097 鏊子山前的帝陵初探 / 099   第三章 隋唐五代:依山為陵 隋文帝泰陵:獨孤皇后不孤獨 / 104 歷經滄桑的古老帝陵 / 104 獨孤皇后“同墳”陪

葬 / 106 隋煬帝陵:撲朔迷離煬帝陵 / 112 隋煬帝陵的歷史誤判 / 112 真墓在揚州西湖鎮 / 113 唐高祖獻陵:質樸渾厚是獻陵 / 115 依照漢制修建的初唐陵墓 / 115 具有濃郁初唐藝術風格的獻陵石刻 / 118 開啟“功臣密戚”陪葬皇陵的傳統 / 119 唐太宗昭陵:明君昭陵馭六駿 / 120 依山為陵的真正原因 / 120 選址九嵕山的背後玄機 / 122 大規模的陪葬墓群 / 123 昭陵六駿盼團圓 / 124 唐高宗乾陵:一陵兩帝謎團多 / 132 女皇為何選址梁山 / 132 緣何乾陵能夠保存完好 / 133 無字碑與無頭石像之謎 / 135 唐義宗恭陵:太子塚

裡葬帝王 / 136 洛陽唐陵塚 / 136 恭陵內的石刻建築 / 137 唐中宗定陵:鳳凰山上棲帝陵 / 140 鳳凰山中建帝陵 / 140 陪葬墓中故事多 / 141 唐睿宗橋陵:繞山築城開橋陵 / 143 唐十八陵之冠 / 143 橋陵石刻甲天下 / 148 唐玄宗泰陵:龍盤鳳息金粟山 / 150 尖山山尖建泰陵 / 150 淒清陵園陪葬少 / 151 唐肅宗建陵:精雕細琢的建陵 / 155 中唐皇帝陵 / 155 陪陵汾陽王墓 / 159 唐代宗元陵:代宗病逝歸元陵 / 160 檀山之上從儉葬 / 160 睿貞皇后陵右 / 161 唐德宗崇陵:嵯峨山南有崇陵 / 163 “蓮花穴”內建

崇陵 / 163 陵園石刻及陪葬 / 166 唐憲宗景陵:薄命明君葬景陵 / 168 鑿山為陵四月成 / 168 石刻精美陪葬豐 / 172 唐敬宗莊陵:平地起塚是莊陵 / 174 鞠迷皇帝荒誕之死 / 174 中唐“堆土成陵”代表 / 175 唐僖宗靖陵:積土為塚起靖陵 / 178 唐十八陵的“收官之作” / 178 被發掘的唐代帝陵 / 179 五代十國帝陵:戰亂帝陵多災難 / 182 地處中原的後周帝陵 / 182 幾無史載的南唐二陵 / 183 “以王禮葬”的吳越王墓 / 185 力士石雕護駕的前蜀王墓 / 186 夫妻同穴的後蜀王墓 / 187 東、西兩山共建閩王墓 / 190 割據

兩廣的南漢王墓 / 191   第四章 宋元:多舛命運 宋太祖永昌陵:一支響箭定寶地 / 194 瀟灑一箭,敲定風水寶地 / 194 宋太祖死因謎團 / 195 宋太宗永熙陵:伊洛河河畔永熙陵 / 199 獨具匠心的永熙陵墓 / 199 精品石雕襯永熙 / 200 奢華陪葬惹賊盜 / 202 宋真宗永定陵:永定一陵除二奸 / 203 言簡意賅說定陵 / 203 永定陵石刻的“胖”文化 / 203 一陵除“二奸” / 206 宋仁宗永昭陵:拆遷致選壞風水 / 210 拆遷不易,選定了壞風水 / 210 陵寢的建築有哪些 / 212 後人稱頌的“守成帝王” / 214 宋英宗永厚陵:名臣陪葬永厚陵

/ 215 細數家底不厚的永厚陵 / 215 眾臣陪葬永厚陵 / 216 宋神宗永裕陵:滹沱河上好石羊 / 219 滹沱河上的永裕陵 / 219 五大國寶石刻齊鬥豔 / 220 從現存遺跡看裕陵 / 226 宋哲宗永泰陵:天災人禍降泰陵 / 228 大同小異建泰陵 / 228 巍峨之山,災難之山 / 229 歷經風霜破敗不堪的永泰陵 / 232 宋孝宗永阜陵:陰差陽錯葬紹興 / 233 永阜陵屈辱被盜 / 233 宋六陵緣何建紹興 / 238 成吉思汗陵:萬馬踏平天驕墓 / 239 “萬馬踏平”陵墓的玄機 / 239 神秘的成吉思汗葬禮 / 242 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兒 / 243   第五

章 明代:奢華與淒婉 明太祖孝陵:明清皇家陵 / 248 影響深遠的“明清陵” / 248 孝陵中有何特色建築物 / 249 長眠孝陵的一代賢後 / 256 明成祖長陵:藏風得水天壽山 / 258 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在北京建陵 / 258 十三首陵規格高 / 259 明仁宗獻陵:勤儉君王葬朴陵 / 266 細看樸實無華的陵寢 / 266 獻陵中埋葬的後妃有哪些 / 270 勤儉君王風流 / 271 明宣宗景陵:古樸素雅的景陵 / 273 守成帝王陵寢小 / 273 景陵中陪葬的為何是繼後孫氏 / 274 明英宗裕陵:石門山前有裕陵 / 280 一廢一立,英宗險葬裕陵 / 280 能工巧匠建裕陵

/ 281 明憲宗茂陵:建造茂陵坎坷多 / 283 茂陵的曲折發展史 / 283 茂陵中的標誌性建築群 / 288 明孝宗泰陵:地氣不正損王氣 / 290 泰陵風水不太好 / 290 世界上幸福的皇后 / 292 明武宗康陵:神奇傳說繞康陵 / 296 康陵內部探秘 / 296 康陵中流傳的傳說 / 297 明世宗永陵:荒唐皇帝葬永陵 / 299 嘉靖帝做過的荒唐事 / 299 從建築中看永陵規模 / 302 陵中葬著的三位皇后分別是誰 / 304 明穆宗昭陵:昭陵首創啞巴院 / 306 昭陵啞巴院的形制 / 306 修修補補昭陵史 / 307 明神宗定陵:是詭異在定陵 / 309 定陵玄宮佈

局之謎 / 309 萬曆皇帝及兩後的姿勢之謎 / 314 價值連城的陪葬品 / 314 明光宗慶陵:鳩占鵲巢是慶陵 / 316 明光宗為何葬于慶陵 / 316 慶陵建築知多少 / 318 明熹宗德陵:木匠皇帝葬德陵 / 320 木匠皇帝的悲喜人生 / 320 末帝陵修建難 / 324 德陵中是否埋葬著張惶後 / 324 明毅宗思陵:齊心協力建思陵 / 328 崇禎皇帝被葬思陵之謎 / 328 千辛萬苦始下葬 / 329   第六章 清代:孤寂的輝煌 清朝永陵:永陵一開清國運 / 334 永陵的來歷及規劃 / 334 永陵“之”與“” / 335 郡王與貝勒為何要葬於永陵 / 336 清太祖福陵

:奇景逸事滿福陵 / 342 四大建築物領風騷 / 342 “福陵八景”有哪些 / 343 阿巴亥是否葬在福陵 / 345 清太宗昭陵:風雲傳說妙絕倫 / 347 昭陵選址風雲 / 347 昭陵的神奇傳說 / 348 孝莊因何未入葬昭陵 / 350 清世祖孝陵:一代帝僧葬吉壤 / 358 虔心問天選陵址 / 358 走馬觀花看孝陵 / 359 與孝陵比肩的皇后陵寢 / 360 入葬孝陵還是皈依佛門 / 360 清聖祖景陵:盛世皇帝長眠處 / 362 聖祖皇帝葬景陵 / 362 個“吃螃蟹”的景陵 / 366 埋葬皇后和妃嬪多的帝陵 / 367 清世宗泰陵:恢宏西陵由此始 / 369 宏偉建築下

的疑雲與玄機 / 369 清朝為何有東、西兩大墓葬群 / 370 世宗親賜陵寢于愛弟 / 372 清高宗裕陵:風流天子入極樂 / 374 乾隆巧點金井穴 / 374 乾隆石棺會自己走路嗎 / 375 為何三位皇后只有兩位陪葬 / 375 裕陵中為什麼還有皇太子園寢 / 378 清仁宗昌陵:豪華富麗帝王墓 / 380 昌陵引發的風波 / 380 內有乾坤的豪華陵寢 / 381 兩位的曲折入葬史 / 386 清宣宗慕陵:打破陳規出新彩 / 387 打亂祖制,與妻同穴 / 387 為什麼慕陵沒有功德牌 / 388 生前曲折,死後多難的皇后們 / 388 清文宗定陵:咸豐建墓秘密多 / 392 咸豐帝

陵為何從西陵跑到東陵 / 392 定陵的風水陰謀說 / 393 定東陵被盜的奇恥大辱 / 394 清穆宗惠陵:差帝陵風波多 / 400 東陵中遜色的帝陵 / 400 惠陵為什麼沒有石像生 / 401 駭人聽聞的惠陵偷盜案 / 402 清德宗崇陵:後一座帝王陵 / 403 歷經艱難建崇陵 / 403 生不受寵,死卻同穴 / 405   歷代懸案 章 先秦:人類文明的初始紀元 先秦:人類文明的初始紀元 / 002 補天傳說,流傳不息 / 002 傳說與史實的交匯點 / 005 真相原來如此 / 007 堯舜禪讓:堯是否真的願意讓位於舜 / 008 堯舜禪讓的歷史盛景 / 008 堯帝禪讓的疑問 /

011 古往今來,眾說紛紜 / 015 盤庚遷殷:商朝為何多次遷都 / 016 遷都所為何事 / 016 以遷都為戰略措施 / 020 化解王位紛爭 / 023 紂王其人:暴君典型——商紂王功過之爭 / 025 歷史的寫實與誇大 / 025 “紂之不善”的不同解讀 / 027 宰相典範:孔子對管仲的讚美與批判 / 031 褒貶不一的評價 / 031 令人迷惑的問與答 / 033 孔子觀點的對立與統一 / 034 桓公之死:中原霸主死後為何無人斂屍 / 036 成就霸業的齊桓公 / 036 霸主的衰落 / 037 一代霸主的淒慘晚年 / 037 萬世師表:謎一樣的至聖孔子 / 042 孔子的身

世之謎 / 042 大聖人的相貌如何 / 043 聖人的自嘲 / 049 顛沛流離:重耳為何流亡在外十幾年 / 050 為了避難的流浪 / 050 重耳在齊國的豔遇 / 054 重返逃亡之路 / 055 田氏代齊:逃亡貴族終取人國的奧秘 / 058 田氏的奮鬥 / 058 鳩占鵲巢之爭 / 061 得民心者得天下 / 065 千年爭議:名將吳起葬身亂箭有何隱情 / 066 名將引發的道德爭議 / 066 光輝與陰影 / 069 吳起之死的歷史評價 / 073 屈原投江:愛國詩人“鬼節”投江為哪般 / 074 鬱鬱不得志的屈原 / 074 自殺地之謎 / 078 鬼節投江 / 078 戰國戰神:

李牧被殺之謎 / 081 一代戰神 / 081 反間計的厲害 / 084 幡然悔悟,為時晚矣 / 085 刺秦大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 086 歷史還原 / 086 荊軻其人 / 087 刺秦未果之謎 / 088 帝位象徵: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 091 皇權神授的象徵 / 091 玉璽流落的戰國時代 / 092 浮沉千年的玉璽 / 096 博物館中的玉璽 / 097 第二章  秦漢:封建一統背後的疑團 身世之爭:秦始皇究竟是否為皇室血脈 / 100 千古一帝秦始皇 / 100 秦始皇與呂不韋的淵源 / 101 身世爭論不斷 / 102 敢死部隊:兵馬俑中的士兵為何一律不戴頭

盔 / 106 一去不回的戰場 / 106 英勇作戰的緣由 / 107 嗜殺成性的民族 / 108 萬里長城:一個讖書的傑作 / 110 誕生于謊言的長城 / 110 秦始皇之憂 / 111 長城的誕生 / 112 秦始皇陵墓:皇陵內藏匿幾多未破解疑團 / 115 秦始皇陵因何選址驪山 / 115 地宮深幾許 / 116 秦始皇的遺體是否完好無損 / 117 平民皇帝:劉邦崛起之謎 / 120 劉邦的真實出身 / 120 天賜良緣成為人生拐點 / 121 成就大業 / 123 阿房宮之火:是誰毀滅了宏偉的阿房宮 / 125 中國秦朝著名的宮殿——阿房宮 / 125 灰燼探索中的驚人發現 / 1

26 阿房宮,到底毀於什麼? / 127 垓下之役:楚漢大決戰的地點究竟在哪裡 / 131 “靈璧說”和“鹿邑說” / 131 決戰地點“新說” / 132 引發“垓下之爭”的原因 / 136 兔死狗烹:劉邦為何接連殺三將 / 137 借呂後之手,除掉韓信 / 137 失去信任,死狀淒涼 / 138 異姓諸侯的敗亡 / 138 望族失勢:名將班超家族垮臺之謎 / 141 真正的貴族 / 141 之後的下坡路 / 142 刮倒大樹的後一陣風暴 / 143 娃娃皇帝:東漢為何盛產低齡無權的小皇帝 / 148 史上小皇帝 / 148 幼主臨朝現象普遍 / 149 宦官、外戚惹的禍 / 150 帝王墓

葬:漢少帝死後何以被葬入宦官墓穴 / 151 登上帝位 / 151 短暫的帝王生涯 / 152 不尋常葬制的由來 / 153   第三章三國兩晉南北朝:分裂時期的難解之謎 第四章赤壁之戰:到底是不是一場子虛烏有的戰爭 / 156 草船借箭的偏差 / 156 “周瑜打黃蓋”子虛烏有 / 160 借東風之謬誤 / 160 霸主曹操:至死不稱帝有何用意 / 162 不願背負亂臣賊子的駡名 / 162 不具備的稱帝條件 / 163 實用主義至上 / 166 名醫之死:曹操殺華佗之謎 / 168 一代神醫之死 / 168 華佗的過失 / 169 顛覆以往的真相 / 170 劉備墓穴:劉備真正的葬身之所在

何處 / 173 劉備的衣冠塚何去何從 / 173 “奉節說”也存懸念 / 174 劉備遺詔有何異常 / 174 七擒孟獲:著名的歷史佳話是否具有真實性 / 180 孟獲,是否確有其人 / 180 諸葛亮是否真的“七擒孟獲” / 181 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是否另有隱情 / 183 本有勝算,奈何失手 / 183 諸葛亮的失誤 / 184 痛斬愛將的歷史隱情 / 185 劉禪之智:“扶不起的阿斗”是否真的平庸無能 / 187 到底是昏君還是大智若愚 / 187 軟弱無能還是能屈能伸 / 189 北朝皇后:十七位皇后何以紛紛出家 / 192 為榮華,皇后甘為尼姑 / 192   第四章 隋唐五代

:繁榮的重重迷霧 隋文帝之奇:隋文帝畫像為何“大駭”陳叔寶 / 198 表面風光,內心恐慌的陳叔寶 / 198 楊堅到底有多可怕 / 199 楊堅的畫像嚇倒陳叔寶 / 200 隋煬帝之死:暴君隋煬帝被活活勒死的前因後果 / 204 隋煬帝“政績”概覽 / 204 矛盾升級,農民揭竿而起 / 205 唐太宗秘聞:李世民與大夫魏征的不傳之秘 / 207 問君臣何物,一物降一物 / 207 我看愛卿多“嫵媚” / 208 壽終正寢也難保墓碑 / 209 玄武門之變:大唐王朝的五次血淚史 / 211 玄武一變貞觀開 / 211 神龍二變太平終 / 211 景龍三變重俊亡 / 212 景龍四變睿宗立 /

212 先天五變盛世啟 / 213 喋血玄武為哪般 / 213 韋氏之亂:韋氏喪心病狂的深層原因 / 216 苟富貴,無相忘 / 216 縱容之下,必受其亂 / 217 妻不賢,夫之過 / 218 模範丈夫:宰相房玄齡為何沒有三妻四妾 / 220 在外運籌帷幄,對內畏之如虎 / 220 是嫉妒也是愛 / 221 弱水三千,只飲一瓢 / 222 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之謎 / 223 一代女帝武則天竟被親手提拔的宰相趕下臺 / 223 興酷吏天怒人怨,養男寵自取滅亡 / 224 是命中註定還是早有安排 / 225 三讓皇帝:唐睿宗為何頻繁地退位 / 230 讓則生,不讓則死 / 230 身不由己

抑或無可奈何 / 231 唐睿宗的“不爭”思想 / 232 駙馬難當:唐朝望族為何集體不願做駙馬 / 233 公主難嫁之謎 / 233 為保官位而聯姻 / 234 駙馬難為 / 236 馬嵬坡之變:楊貴妃之死的若干疑點 / 237 寵冠後宮的美人 / 237 香消玉殞之爭議 / 238 後世傳說 / 240 牛李黨爭:李商隱到底是牛党還是李黨 / 242 捲入党爭,非他本意 / 242 權力爭鬥中的沉浮 / 243 文人氣節 / 244   第五章 遼宋夏金元:融合時期的滄桑變幻 燭影斧聲:宋太祖死亡之謎 / 248 暴斃而亡,死因成謎 / 248 弑兄奪位 / 249 “金匱預盟” / 25

0 斷臂太后:獨臂女人如何撐起江山 / 251 堅強的化身 / 251 果斷的抉擇 / 252 以“堅強”為圖騰 / 252 名臣寇准:客死異鄉的秘密 / 256 北宋的宮廷鬥爭 / 256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258 流落異鄉 / 259 宮闈秘事:“狸貓換太子”事件是否為史實 / 260 宋仁宗的身世疑雲 / 260 登上帝位 / 262 擺脫陰影 / 262 宦官之道:童貫崛起之謎 / 264 傳奇宦官的發跡與滅亡 / 264 五個“” / 265 崛起的背後 / 266 名將身死:宋高宗為何要置岳飛於死地 / 267 表像與引子 / 267 心頭之患,殺意根源 / 268 時代的悲歌

/ 269 大汗陵寢:成吉思汗葬於何處 / 274 雄偉陵區 / 274 墓地之所眾說紛紜 / 275 大汗陵寢,威嚴象徵 / 276 脫脫更化:“元末賢相”是否名副其實 / 277 因私廢公,鑒人不明 / 277 經濟不穩,終釀禍端 / 278 撼動元朝 / 278   第六章 明清:夕陽帝國沉落的軌跡 宮女之死:明成祖屠殺三千宮女為哪般 / 282 殘暴的統治者 / 282 天子一怒,代價慘重 / 284 嗜殺帝王 / 285 後宮畸戀:大齡萬貴妃憑什麼獨享恩寵 / 286 深厚的感情基礎 / 286 稱霸後宮的惡婦人 / 287 一枝獨秀的秘密 / 288 昏君烙印:明英宗是否真的昏庸

至極 / 292 寵信宦官釀災禍 / 292 流落異鄉 / 293 復位後的新生 / 294 奇葩帝王:昏庸武宗為何棄朝不顧 / 29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96 離譜的玩樂之心 / 297 朝政荒廢,昏庸盡顯 / 298 權術之道:差勁的嘉靖皇帝憑藉什麼收服臣子 / 299 高明的權術家 / 299 駕馭臣子有手段 / 300 淺析嘉靖的權術手腕 / 301 神宗怠政:萬曆皇帝為何二十八年不上朝 / 304 懶政的皇帝 / 304 萬曆皇帝的明與仁 / 305 正常運轉的國家 / 305 紅丸疑案:泰昌帝服紅丸致死的內幕 / 307 病急亂投醫 / 307 黨派矛盾升級 / 308 紅

丸案的千古之謎 / 312 平反之謎:袁崇煥之死是否是千古奇冤 / 313 命喪反間計 / 313 名將的悲哀 / 314 歷史的解說 / 315 江山永逝:崇禎皇帝自殺的千古之謎 / 316 遷都之疑 / 316 江山易逝 / 317 魂斷萬壽山 / 317 萬千寵愛:董鄂妃身世謎團 / 320 秦淮八豔說 / 320 親王福晉說 / 321 傳說之事 / 321 孝莊下嫁:太后下嫁攝政王內幕 / 323 太后下嫁攝政王 / 323 權力角逐 / 323 多種可能 / 325 雍正被刺:雍正暴斃是否被刺致死 / 327 民女行刺是否事實 / 327 張冠李戴的宮女行刺 / 328 丹藥之禍

/ 328 偷龍換鳳:乾隆帝的生母到底是何人 / 331 官方記載 / 331 傳說中的皇帝生母 / 331 疑案難解 / 334 身材笑柄:劉墉羅鍋之名的千古疑惑 / 335 劉墉其人 / 335 取士的標準 / 336 歷史的真相 / 338 和珅化身:慈禧太后為何被傳是和珅轉世投胎 / 340 和珅垮臺 / 340 乾隆皇帝的風流傳說 / 341 不靠譜的野史 / 342 三朝斷後:大清皇帝為何接連斷後 / 346 近親婚配影響大 / 346 外在環境的影響 / 347 慈禧惹的禍 / 347 慈禧墓地:西宮娘娘為何會葬在東邊 / 349 慈禧與清東陵 / 349 陵墓傳說 / 350

身不由己的慈禧 / 350 蓮英之死:大太監李蓮英死亡之謎 / 357 精明的首領太監 / 357 棺木內的秘密 / 360 未解的謎團 / 360   考古現場 第一章 文明溯源:源遠流長傳千古 元謀人:極具爭議的人類始祖 / 002   兩顆牙齒改寫了歷史 / 002   元謀人所處年代之爭 / 004   當之無愧的中國早人類 / 008 藍田人:開始製作工具的智慧人 / 011   波折的發掘之旅 / 011   公王嶺化石驚現藍田女人 / 013   陳家窩與公王嶺的定代爭議 / 014   開啟人類製作工具的先河 / 015 北京人: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 / 021   不分國界的

考古發掘 / 021   揭開人類進化的神秘面紗 / 023   頭蓋骨失蹤謎團 / 024   古人類生活的“百科書” / 025 山頂洞人:初具社會形態的後期智人 / 028   北京人後人的疑團 / 028   人工取火的智慧人種 / 032   不可思議的裝飾品 / 033   人類社會的雛形——母系氏族公社 / 034 河姆渡文化:神秘消失的古文明 / 036   純系偶然發現的文明源頭 / 036   人工栽培“水稻”的發達農業 / 037   先進的木構建築 / 040   “河姆渡”消失之謎 / 041 仰紹文化:繁榮的中原古文明 / 043   七千年仰紹文化“復活” / 0

43   蔚為壯觀的仰紹文化遺址 / 044   定居生活原來是被逼的 / 045   令人叫絕的仰韶彩陶 / 047 紅山文化:女神崇拜與璀璨玉文化的合體 / 049   女神塑像震驚世界 / 049   匪夷所思的玉器加工 / 051   分歧巨大的源流研究 / 052   紅山女神竟是女媧!? / 056 西安半坡文化:北方農耕文化的起源 / 058   農業與漁獵並重的定居生活 / 058   半坡文化的代言者——半坡彩陶 / 059   集體墓地與甕棺葬 / 061   保存完好的原始社會遺址 / 062 大汶口文化:原始狀態下的“階級社會” / 068   一個偶然引出一支文化 /

068   大汶口人的獨特審美 / 069   私有製造成貧富分化 / 070   父系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 071 良渚文化:佔據半個中國的“古國” / 075   有望成為中國朝代之首的“良渚” / 075   神秘的玉石來源 / 077   良渚文明的消失疑案 / 081 龍山文化:“青銅文明”的開啟者 / 083   意義非凡的“中國考古案” / 083   制陶史上的——黑陶 / 085   第二章 神秘陵寢:長眠地下待人尋 羅布泊小河墓地:“西域文明”肇始者的亡靈城 / 092   異常艱難的發掘之旅 / 092   奇異的生殖崇拜 / 096   出土乾屍世界之 / 097

  封存不止三千年的墓葬 / 098   西域文明的萌生地 / 099 晉侯墓地:難以擺脫的被盜噩運 / 100   盜墓分子頻頻光顧 / 100   商周時期的車馬坑 / 101   驚現於世的羊舌晉侯墓 / 106   歷史文獻中的晉侯 / 107 三門峽虢國墓地:名列於中國三大遺址博物館 / 110   險沒于水下的戰國古墓 / 110   因滅亡而名垂千古的“虢國” / 111   塵封兩千多年終見天日 / 112   罕見的稀世國寶出土量 / 114 中山國王陵:被歷史遺忘的鮮虞王陵 / 120   “天書”解讀出的神秘王國 / 120   一波三折的古墓發掘 / 121   銘文燒

錄下的中山國 / 125 曾侯乙墓:舉世聞名的編鐘誕生地 / 128   6 倍于“馬王堆”的“超級古墓” / 128   深沒水下的奢華陵寢 / 130   戰國遺響驚現於世 / 131   歎為觀止的製造工藝 / 136 江陵楚墓:楚國故都光環下的古墓 / 139   乾旱下的考古機遇 / 139   越王勾踐劍的身世之謎 / 141   陵墓寶藏的主人究竟是誰 / 142 馬王堆漢墓:停留在兩千多年前的地下世界 / 146   “鬼火”背後的曠世寶藏 / 146   辛追為何許人 / 150   千年女屍不腐之謎 / 151   漢代考古的里程碑 / 152 滿城漢墓:堪比帝陵的奢華寢宮

/ 154   “守陵”村的秘密 / 154   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 / 157   驚世之作:長信宮燈 / 158   傳說中的金縷玉衣 / 160 雷台漢墓:天馬文化的締造者 / 166   雷神庇護下的寶藏 / 166   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 167   馬踏飛燕的主人 / 172 曹操墓:長眠的名震千年梟雄 / 174   質疑不斷的墓主身份 / 174   撲朔迷離的曹操墓 / 176   東方首現“羽人” / 177 阿斯坦納墓地:世界民族演變的歷史畫卷 / 181   絲綢之路下的瑰寶 / 181   數以百計的千年乾屍 / 183   中國的斯芬克斯之謎:伏羲女媧圖 /

184 西夏王陵:深藏著西夏王國的興衰史 / 187   神秘王國現身賀蘭山下 / 187   幾近毀滅的九座帝陵 / 188   真實存在的“鳥人” / 190 明定陵:十三陵被發掘的地宮 / 194   新中國成立後首次有計劃的帝陵發掘 / 194   難書功德的無字碑 / 196   劫難不斷的萬曆帝陵 / 198   第三章 玄奧天書:文明遺跡歲月痕 殷墟甲骨文:商代不再是傳說 / 210   慧眼識寶的甲骨文之父 / 210   部甲骨文著錄書——《鐵雲藏龜》 / 212   甲骨文的書法藝術 / 216 大盂鼎銘:西周康王的忌酒勸誡 / 218   命途多舛的寶鼎 / 218  

 因被勸忌酒而聞名的“盂” / 222 毛公鼎銘:現存長的青銅器銘文 / 224   毛公鼎為何物? / 224   四處流浪的寶鼎 / 225   文學與書法的典範之作 / 230 銀雀山漢墓竹簡:兵法古籍的小書庫 / 232   污泥中的亂草 / 232   是雜亂的枯草,還是寶貴的竹簡 / 234   橫空出世的兩大孫家兵法 / 235 侯馬盟書:晉國政治鬥爭的記錄者 / 242   三家分晉的前奏曲 / 242   莫衷一是的年代推斷 / 243   價值巨大的盟辭文獻 / 244 睡虎地秦簡:大秦王朝輝煌的見證者 / 249   沉睡在睡虎地的絕世秦簡 / 249   竹簡為何千年不

腐 / 251   竹簡裡的乾坤 / 252 居延漢簡:揚名於檔案界的“四大發現” / 255   四處漂泊的千年木簡 / 255   驚現人間的漢代檔案室 / 260   兩漢的“百科全書” / 262 走馬樓簡牘:三國孫吳的官方檔案 / 266   深埋古井的瑰寶 / 266   中國古代文獻的重大發現 / 268   中國一座簡牘博物館 / 270 莫高窟藏經洞:慘遭多國洗劫的佛經洞 / 272   絲綢之路現佛光 / 272   為避戰禍封藏經文 / 274   莫高窟的劫難 / 279 奉先寺雕刻:石雕藝術的奇葩 / 281   皇家開龕造像的偉大工程 / 281   奉先寺的代言人

——盧舍那大佛 / 282   盛唐雕塑的典範之作 / 288 賀蘭山岩畫群:西域先民的生活畫卷 / 293   賀蘭山的神秘“塗鴉” / 293   少數遊牧民族的文化長廊 / 295   瀕於毀滅的黑石峁岩畫 / 296   第四章 故都廢墟:輝煌不再掩塵埃 偃師二裡頭:初揭面紗的神都 / 302   夏王朝是否存在 / 302   掘不盡的寶藏:二裡頭遺址 / 303   名副其實的華夏都 / 304   挖掘才剛剛開始 / 307 鄭州商城:殷墟文化的源頭 / 310   “破爛”中的驚世發現 / 310   重現人間的商代古都“亳” / 311   千年滄桑難掩的繁華 / 316 周

原:眾多傳世名器的誕生地 / 318   禮樂文明的發源地 / 318   青銅器層出不窮 / 319 琉璃河:西周時期的燕國王都 / 326   路邊不尋常的陶片 / 326   墓葬區:燕國都城的指向標 / 328   確定北京建城史的大發現 / 333 齊國故城遺址:姜太公子孫的棲息地 / 335   屹立東方 600 餘年的諸侯大國 / 335   世界罕見的排水系統 / 336   四大手工業作坊遺址 / 343   齊國歷史的大圖譜 / 344 南越王宮署遺址:廣州的三寶之一 / 346   開發嶺南人:趙佗 / 346   中國早的禦花苑遺址 / 347   才露一角的南越王宮殿

/ 354 隋唐長安城遺址:當時世界上的都市 / 355   隋唐盛世的繁華帝都 / 355   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典範 / 360   300 年帝都淪為廢墟 / 361 北京元大都遺址:城市文明發展的實物遺存 / 364   今日京城的奠基者 / 364   北京城址變遷的實跡譜 / 367   元大都遺址 / 368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為了解決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作者曾明斌 這樣論述:

總統蔡英文女士於2019年3月21日至26日率領內閣成員至南太平洋邦交國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此行取名為「海洋民主之旅」,以海洋與民主為主軸,拜訪大洋洲的友邦帛琉、諾魯及馬紹爾等國,以實際行動穩固邦交,並與前揭國家簽訂《海巡合作協定》(Coast Guard Agreement)。海巡署近年展現的海上執法與救難成果似乎正幫國家開啟另一扇大門,吸引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海巡外交(Coast Guard Diplomacy)也成為臺灣新的對外交流模式。海巡署對外所展現的吸引力,似乎與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在80年代提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相契合,強調國家除

了能運用軍事與經濟等硬實力外,仍有其他能力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策,不論是議程的設定或國際建制的建立,藉由彼此均認同的價值與系統,達到權力運用的效果與影響力。在奈伊的研究中,認為軟實力主要源於文化、政治價值與外交政策,惟本研究認為除了前揭三種來源以外,隨著非傳統安全與全球治理的議題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國家在海洋事務各種層面的卓越表現,將成為新的軟實力來源,本研究將其稱之為「海事軟實力」。本研究將以奈伊所建立的「軟實力」理論為基礎,輔以海洋意識與行動等要素,結合權力分析的概念,進行理論推導與修正,建立「海事軟實力」概念架構,並分析「海事軟實力」可能的權力資源與行動,建立相關的評估指標與方法,並以海巡

署為例進行實際操作。

趣聞廣東

為了解決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作者胡幸福 這樣論述:

  廣東,簡稱粵。地處風光旖旎的南海之濱,五嶺之陽。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翻開歷史看廣東,會發現這一方土地歷史悠久,南越文化自成體系。當年的「馬壩人」在這裡開創了嶺南新石器文明;來到現實的廣東,傳統正與現代化加速水乳交融。飲早茶的仍然在悠閒地消磨時光;打拚族則早出晚歸、炒更轉場,總是匆匆忙忙。   走進廣東,會體會到這是一塊神奇而快樂的土地。這裡不但地形複雜,社會生活更複雜,這裡的人也是中國人中最複雜的一群。廣東,古代曾是中原朝廷的流放之地,同時又有著外國人雲集的東方都市;有說嶺南人無悟性,這裡卻產生了頓悟的禪宗六祖;有說廣東人不豪放,但他們有韌勁,而且敢為天下先,開創一個又一個第一;

有說廣東習俗保守,事實上這裡又是民風最開放的地方;有說廣東人情冷漠,其實行善好施也是廣東人之最愛;有說廣東人政治上膽小,其實廣東人除了不能幹的全去幹;有說廣東人迷信,事實上廣東人最講實際,他們最關心的是「銀紙」(鈔票),他們最不關心的是打扮。   走進廣東,發現路上行人的面孔已今非昔比,這個有著「兩千年移民社會」之稱的廣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讓人感到「百味交加」,充滿活力。在這本書裡用十一個專題來介紹廣東,希望帶給讀者細細品味廣東、認識廣東,這些專題分別是:歷史廣東、娛樂廣東、風情廣東、美食廣東、住宿廣東、文物廣東、名人廣東、購物廣東、宗教廣東、園林廣東、鄉俗廣東等。  

前言 歷史廣東 美麗的五羊傳說    13 平凡武官南下立國    14 千年珠璣粵人故里    15 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    17 嶺南的水上人家    18 客家,民族大遷徙的印痕    19 若無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21 得風氣之先,十三行富甲一方    22 「豬仔」漂洋,血淚長恨    23 林則徐虎門銷煙    23 三星旗下誓死抗英    24 浩月黃花濺碧血    26 黃埔軍校二三事    27 40分鐘雪8年屈辱    32 炸橋難阻雄兵南下    33 南巡講話鑄就豐碑    34 文物廣東 南越王墓的「鎮墓之寶」    37 千年梅關古商道    39 「

人工無意奪天工」的蓮花山古採石場    43 「省會華表」蓮花塔    45 千載沉舟「南海一號」    46 四柱不到頂,狀元甲天下    48 深厚精蘊的龍母祖廟    50 歐風美雨沐沙面    51 「辛亥之光」中山堂    54 窯火不絕五百年的南風古灶    57 廣州第一樓——鎮海摟    58 嶺南文化景點——陳家祠    59 三雕兩塑一鐵藝,福不勝收    61 鄉俗廣東 兩情相悅話拍拖    63 誰買單、誰買單    65 早茶之飲不在茶    68 「傾偈」:廣東的龍門陣    70 雅俗同樂私夥局    71 恭喜發財,利市逗來    74 人情濃濃帶手信    7

6 不敬上帝敬財神    78 春夢闌珊西關小姐    79 古樸、時髦、美雋的「鳥語」    82 開年飯最怕夾塊雞    84 通靈寶玉的「意頭」    85 禮儀古仔多忌諱    86 麻石小巷、木屐聲聲    88 下九路聞香識韻    90 一年過了兩個年    91 告別童年「出花園」    92 「賣懶」童心天真    94 女人狂舞,男人袖手    95 風情廣東 正月初一借紅纓    97 冬至當做小年過    98 春節羊城醒獅忙    99 泰國帝廟出潮汕    101 掃墓古雅說拜山    102 花城無處不飛花    103 太公分肉只給男    104 紅頭船:海上

生命的象徵    105 拿著草藥當青菜    106 雷州石狗也風光    107 守玉終生的自梳女    108 七月初七拜阿婆    110 娛樂廣東 少女濃妝執彩旗    111 眾人圍塘看鬥魚    112 登臺傀儡似活人    113 龍燈入屋福氣來    114 潮劇樂舞奉戲神    115 頂礱戴碓拋鈸花    116 麻車夜色舞火狗    116 賽龍奪錦裹蒸粽    117 鹹水歌:水上吉普賽人的情歌    118 龍舟歌:下里巴人的快樂    119 人間秋色六百年    120 沙灣三月鬥飄色    122 竹枝詞,拾起殘史一片    123 住宿廣東 騎樓:風雨無情人

有情    125 碉樓:夢迴中古歐陸風    127 情迷粉黛西關屋    128 紅樓一夢伴書香    129 潮州大厝皇宮起    130 鐘靈毓秀廣府居    131 天人合一的嶺南圍屋    133 客家建築大觀園——大埔民居    134 一座花園四點金,夫妻相伴坐花蔭    134 歇馬舉人村——男巷寬女巷窄    135 一日看盡羊城花——廣州睇樓    136 獨佔鰲頭的鑊耳牆    137 蠔牆千載憑誰問    138 大氣天成的珠江新城    139 西關大屋的精品——小畫舫齋    140 恩甯路上的李小龍祖居    141 鎮宅神獸兼招財    141 汕尾建房要「擇

日」「興工」    142 宗教廣東 羊城信善幾多人    145 大佛寺裡名人的足跡    146 革命家與佛教徒    147 六榕無樹記東坡    148 懷聖寺與光塔的傳說    149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150 南華禪寺和六祖惠能    152 祖廟:佛山的象徵    154 廣府古村落的風水意識    155 廣東客家敬伯公    156 人人家裡處處神    157 潮汕老太最信神    158 潮州人的風雨使者    159 三山國王:潮州地方神    160 南海神:海上絲綢之路的護衛神    161 信宜空亡,有的忙有的不忙    163 媽祖聖誕吃什麼    163

聖心教堂的榮耀    164 先賢祠:伊斯蘭教徒的聖地    165 恩國寺——嶺南千年古刹    166 飛來、白雲——洞天福地    167 犯太歲與拜鬥姥    168 仁威廟北帝誕    169 五仙觀與羊城的傳說    169 滿天神佛:廣東人的多神信仰    170 美食廣東 粵菜煮三國    173 生猛海鮮——粵菜的最佳代表    175 「龍虎鬥」與「三叫宴」    177 廣州請客「無雞不成宴」    179 「燒乳豬」的由來    180 狗肉滾幾滾、神仙站不穩    181 白雲豬腳,白雲深處人家菜    182 秋風起,三蛇肥    183 潮汕名菜「來不及」與「護

國菜」    185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    186 「老火靚湯」靚在哪    188 嶺南粥香最迷人    189 老婆餅、老公餅,美點知多少    191 雙皮奶、薑撞奶,小吃知多少    193 西關名老店,個個響噹噹    195 名人食趣知多少    199 千年粵菜也革新    201 海納百川的廣州國際美食節    203 購物廣東 西關五寶——廣繡    207 活靈活現的石灣公仔    208 嶺南四大佳果——荔枝、香蕉、鳳梨、木瓜    209 萬元一顆古貢品——曾城掛綠    213 未熟先甜的新會甜橙    213 其貌不揚甜如蜜的四會沙糖桔    214 文房四寶之

珍——肇慶端硯    215 增城絲苗、馬霸油粘    216 新興話梅、新會陳皮    217 惠州梅菜、肇慶芡實    218 肇慶裹蒸    219 不是麵餅的佛山盲公餅    221 沒有杏仁的中山杏仁餅    221 沉舟造就沙井鮮蠔    222 湛江,海產的採購天堂    222 香氣四溢的東莞臘腸    223 揭陽蕃薯「石牌紅」    224 遊人買成「乒乓粿」    225 後起之秀的英德紅茶    225 潮州金漆木雕美名揚    226 嶺南遺韻木屐鞋    227 園林廣東 藏而不露、縮龍成寸——餘蔭山房    229 山房藏珍、妙聯意深——餘蔭山房探秘    230

古祠留芳、羊城代表——陳家祠    232 水清木華、庭園幽深——梁園    233 紫氣東來、理想人居——梁園風水解    236 高閣獨聳、內外兼修——可園    237 綠綺臺琴曾留處——可園之文化軼事    239 古月荷風、永誌慈恩——詹園    240 中西融匯、華僑園林——立園    242 文物天價、平民憩園——寶墨園    243 清廉包相、萬世頌仰——寶墨園包公文化    246 中國第一、歐美薈萃——雲臺花園    248 龍洞琪林、園中有園——華南植物園    249 狀元府第、嶺南名園——清暉園    251 山水並重、宜居福地——清暉園園藝探微    252 廣東

唯一、世界等級——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254 雄奇秀險、鬼斧神工——丹霞山風景特色    255 遠離塵囂、小鳥天堂——新會小鳥天堂    258 首開國門、放眼全球——深圳世界之窗    259 名人廣東 孫中山,布衣亦可傲王侯    263 冼夫人,巾幗英雄第一人    264 洪秀全,不做窮酸做天王    266 黃遵憲:啟蒙先驅感召後人    267 袁崇煥威震遼東    268 鄧世昌愛犬救主    269 彭玉麟督師五層樓    270 詹天佑:開闢中國鐵路之先河    271 陳白沙:道傳孔孟三十載    273 康有為的黃昏之戀    275 馮如: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  

 276 神童梁啟超    277 陳芳,百萬富翁傳奇故事    279 楊仙逸:對孫中山的絕對忠誠    280 肖友梅:總統府的秘書    281 葉挺寫信    282 冼星海的「飯票」    283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為了解決勁豪125加什麼油的問題,作者黃璿璋 這樣論述: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四部小說出版後,經明清評點家、現當代評論者的詮解,認為它們在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四部小說早在成為「定本」以前,「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了社群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即是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

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價值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對於「四大奇書」的現代新編,歷來學者較關注於晚清「新小說」所傳達的「啟蒙救國」,民國以後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泰半聚焦魯迅以來,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體對古代歷史、傳說的改造發明。然而,晚清以後文人,仍仿照「新小說」的「章回體」敘事模式,持續以改寫行動思考古典名著「四大奇書」的現代轉型與文本更新,並藉由現代報刊、影戲等新媒體的傳播,獲得廣大的閱讀群眾與迴響。這批作者的身分多屬鴛鴦蝴蝶派、喜劇作家、滿洲遺民,甚至是不具名的作品。相對於以「五四」為標竿的菁英文學

家,這些經典文學史的邊緣人物,其創作往往被視為文化的「雜質」,但他們與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者,同樣是在回應「現代性」中的「傳統性」,且更彰顯出一個時代整體庶民的精神面貌與價值。本文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本文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題中的「後經典」,即用以命名這些「經典」之後,以拆寫、重

組古典元素,使文學主題以及文化符號擴散轉化的作品。本文除對個別作家與作品進行微觀研究,探索重寫文本背後的重要形塑因子外,也宏觀式地為「四大奇書」勾勒出四種現代的閱讀軸線:歷史與狂歡、江湖與遺民、神魔與啟蒙、淫婦與烈女。此四種軸線分別是在「故事—新編」之間分屬「傳統—現代」的游移命題,亦為創作者在「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的古典故事框架中,以脈絡化或去脈絡化的方式,進而關切歷史、族裔、啟蒙與性別的策略。透過鬆動原有文本的符號內容,轉化至新的情境加以擴寫,在遊戲與油滑之中施加諷喻,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事業,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言說。本文即試圖在學界既有的「明清續書」、「故事新編」等研究基

礎上,將時間軸從明清擴大延伸至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嘗試勾勒一種「後經典」的敘事學/續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