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學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動力學公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殿榮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第二版) 和高鵬的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4. 催化反應動力學–H2O2 分解反應也說明:催化反應動力學–H2O2 分解反應 ... 不同,可能會有壓力的改變,所以必須導出一簡單計算公式來修正 ... 動力學上研究反應可分幾方面,其中反應速率和物質濃度的關係.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所 林俊良所指導 李浡薫的 四軸飛行器運動目標跟踪 (2021),提出動力學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滑動模式控制、追蹤導引、編隊飛行控制、決策樹。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光電工程研究所 余沛慈所指導 黃烈淵的 全太陽能驅動四軸無人機之研製 (2020),提出因為有 全太陽能動四軸無人機、太陽能四軸無人機、無人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動力學公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动力学公式… - 命运践踏win - 博客园則補充: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Vt-Vo*Vo=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動力學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動力學公式的問題,作者高殿榮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20篇 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 第1章 常用基礎標準、圖形符號和常用術語 1.1基礎標準20-3 1.1.1液壓氣壓系統及元件的公稱壓力系列20-3 1.1.2液壓泵及液壓馬達的公稱排量系列20-3 1.1.3液壓元件的油口螺紋連接尺寸20-4 1.1.4液壓系統硬管外徑系列和軟管內徑系列20-4 1.1.

5液壓缸、氣缸內徑及活塞杆外徑系列20-4 1.1.6液壓缸、氣缸活塞行程系列20-4 1.1.7液壓元件清潔度指標20-5 1.1.8液壓閥油口、底板、控制裝置和電磁鐵的標識20-7 1.1.9液壓泵站油箱公稱容量系列20-7 1.2液壓圖形符號20-7 1.2.1圖形符號20-7 1.2.2液壓圖形符號繪製規則20-16 1.3常用液壓術語20-19 1.3.1基本術語20-19 1.3.2液壓泵的術語20-20 1.3.3液壓執行元件的術語20-20 1.3.4液壓閥的術語20-21 1.3.5液壓輔件及其他專業術語20-23 第2章 液壓流體力學常用計算公式及資料 2.1流體力學基本

公式20-25 2.2流體靜力學公式20-25 2.3流體動力學公式20-26 2.4阻力計算20-27 2.4.1沿程阻力損失計算20-27 2.4.2局部阻力損失計算20-28 2.5孔口及管嘴出流、縫隙流動、液壓衝擊20-30 2.5.1孔口及管嘴出流計算20-30 2.5.2縫隙流動計算20-31 2.6液壓衝擊計算20-32 第3章 液壓系統設計 3.1設計計算的內容和步驟20-33 3.2明確技術要求20-33 3.3確定液壓系統主要參數20-33 3.3.1初選系統壓力20-33 3.3.2計算液壓缸尺寸或液壓馬達排量20-34 3.3.3作出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工況圖20-35

3.4擬訂液壓系統原理圖20-35 3.5液壓元件的選擇20-35 3.5.1液壓執行元件的選擇20-35 3.5.2液壓泵的選擇20-36 3.5.3液壓控制閥的選擇20-37 3.5.4蓄能器的選擇20-37 3.5.5管路的選擇20-37 3.5.6確定油箱容量20-38 3.5.7篩檢程式的選擇20-38 3.5.8液壓油的選擇20-38 3.6液壓系統性能驗算20-38 3.6.1系統壓力損失計算20-39 3.6.2系統效率計算20-39 3.6.3系統發熱計算20-39 3.6.4熱交換器的選擇20-40 3.7液壓裝置結構設計20-41 3.8液壓泵站設計20-45 3.8.1

液壓泵站的組成及分類20-45 3.8.2油箱及其設計20-46 3.8.3液壓泵組的結構設計20-47 3.8.4蓄能器裝置的設計20-50 3.9液壓集成塊設計20-51 3.10全面審核及編寫技術檔20-55 3.11液壓系統設計計算實例20-56 3.11.1機床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6 3.11.2油壓機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8 3.11.3注塑機液壓系統設計實例20-59 第4章 液壓基本回路 4.1概述20-61 4.2液壓源回路20-61 4.3壓力控制回路20-63 4.3.1調壓回路20-64 4.3.2減壓回路20-65 4.3.3增壓回路20-66 4.3.4保壓

回路20-67 4.3.5卸荷回路20-70 4.3.6平衡回路20-73 4.3.7緩衝回路20-74 4.3.8卸壓回路20-78 4.3.9制動回路20-81 4.4速度控制回路20-82 4.4.1調速回路20-82 4.4.2增速回路20-86 4.4.3減速回路20-88 4.4.4二次進給回路、比例閥連續調速回路20-89 4.5同步控制回路20-90 4.6方向控制回路20-94 4.6.1換向回路20-94 4.6.2鎖緊回路20-96 4.6.3連續往復運動回路20-97 4.7液壓馬達回路20-99 4.8其他液壓回路20-101 4.8.1順序動作回路20-101 4.

8.2插裝閥控制回路20-104 4.9二次調節靜液傳動回路20-105 第5章 液壓工作介質 5.1液壓介質的分類20-106 5.1.1分組20-106 5.1.2命名20-106 5.1.3代號20-106 5.1.4H組(液壓系統)常用工作介質的牌號及主要應用20-106 5.1.5常用工作介質與材料的適應性20-108 5.2工作介質的選擇20-109 5.2.1根據工作環境選擇20-109 5.2.2根據液壓系統工作溫度選擇20-109 5.2.2.1液壓系統的工作溫度20-109 5.2.2.2工作介質的工作溫度範圍20-109 5.2.3根據工作壓力選擇20-110 5.2.

4根據液壓泵類型選擇20-110 5.2.5工作介質黏度的選擇20-110 5.2.6工作介質污染度等級的確定20-110 5.2.7其他要求20-111 5.3工作介質的使用20-111 5.3.1污染控制20-111 5.3.2過濾20-112 5.3.3補充工作介質20-112 5.3.4更換工作介質20-112 5.3.5工作介質的維護20-112 5.3.6工作介質的檢測20-112 5.3.6.1工作介質理化性能檢測20-112 5.3.6.2工作介質污染度檢測20-113 5.3.7安全與環保20-113 5.4工作介質的貯存20-113 5.5工作介質廢棄處理20-113 第

6章 液壓泵 6.1液壓泵的分類20-114 6.2液壓泵的主要技術參數及計算公式20-114 6.2.1液壓泵的主要技術參數20-114 6.2.2液壓泵的常用計算公式20-115 6.3液壓泵的技術性能和參數選擇20-115 6.4齒輪泵20-116 6.4.1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16 6.4.2齒輪泵拆裝方法、使用注意事項20-117 6.4.3齒輪泵產品20-118 6.4.3.1齒輪泵產品技術參數總覽20-118 6.4.3.2CB型齒輪泵20-118 6.4.3.3CB-B型齒輪泵20-120 6.4.3.4CBF-E型齒輪泵20-122 6.4.3.5CBF-F

型齒輪泵20-124 6.4.3.6CBG型齒輪泵20-125 6.4.3.7P系列齒輪泵20-129 6.4.3.8NB型內嚙合齒輪泵20-131 6.4.3.9三聯齒輪泵20-135 6.4.3.10恒流齒輪泵20-137 6.4.3.11複合齒輪泵20-137 6.4.3.12GPY系列齒輪泵20-139 6.5葉片泵產品20-139 6.5.1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39 6.5.2葉片泵產品20-141 6.5.2.1葉片泵產品技術參數概覽20-141 6.5.2.2YB型、YB1型葉片泵20-141 6.5.2.3YB-※車輛用葉片泵20-144 6.5.2.4PV2

R型葉片泵20-144 6.5.2.5PFE型柱銷式葉片泵20-149 6.5.2.6YBX型限壓式變數葉片泵20-154 6.5.2.7V4型變數葉片泵20-158 6.6柱塞泵產品20-160 6.6.1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20-160 6.6.2柱塞泵的拆裝方法和注意事項20-162 6.6.3柱塞泵產品20-162 6.6.3.1柱塞泵產品技術參數概覽20-162 6.6.3.2CY14-1B型斜盤式軸向柱塞泵20-163 6.6.3.3A2F型柱塞泵20-166 6.6.3.4ZB型斜軸式軸向柱塞泵20-171 6.6.3.5JB型徑向柱塞泵20-172 6.6.3.6A1

0V型軸向柱塞泵20-174 6.6.3.7RK型超高壓徑向柱塞泵20-178 6.6.3.8SB型手動泵20-179 第7章 液壓馬達 7.1液壓馬達的分類20-180 7.2液壓馬達的主要參數及計算公式20-180 7.2.1主要參數20-180 7.2.2計算公式20-181 7.2.3液壓馬達主要技術參數概覽20-181 7.3液壓馬達的結構特點20-182 7.4齒輪馬達20-183 7.4.1外嚙合齒輪馬達20-184 7.4.1.1GM5型齒輪馬達20-184 7.4.1.2CM-C型齒輪馬達20-186 7.4.1.3CM-G4型齒輪馬達20-187 7.4.1.4CM-D型

齒輪馬達20-188 7.4.1.5CMZ型齒輪馬達20-189 7.4.1.6CMW型齒輪馬達20-189 7.4.1.7CMK型齒輪馬達20-190 7.4.1.8CM-F型齒輪馬達20-191 7.4.1.9CB-E型齒輪馬達20-192 7.4.2擺線液壓馬達20-193 7.4.2.1BYM型齒輪馬達20-193 7.4.2.2BM-C/D/E/F型擺線液壓馬達20-194 7.5葉片馬達20-197 7.5.1YM型液壓馬達20-197 7.5.1.1YM型中壓液壓馬達20-197 7.5.1.2YM型中高壓液壓馬達20-199 7.5.1.3YM※型低速大扭矩葉片馬達20-200

7.5.2BMS、BMD型葉片擺動馬達20-202 7.6柱塞馬達20-203 7.6.1斜盤式軸向柱塞式馬達20-203 7.6.1.1ZM、XM型柱塞馬達20-204 7.6.1.2HTM(SXM)型雙斜盤軸向柱塞馬達20-205 7.6.1.3PMFBQA型輕型軸向柱塞馬達20-209 7.6.2斜軸式軸向柱塞馬達20-212 7.6.2.1A2F型斜軸式軸向柱塞馬達20-212 7.6.2.2A6V型斜軸式變數馬達20-213 7.6.3徑向柱塞馬達20-214 7.6.3.1NJM型柱塞馬達20-214 7.6.3.21JMD型柱塞馬達20-218 7.6.3.3JM※系列徑向柱塞

馬達20-219 7.6.4球塞式液壓馬達20-227 7.6.4.1QJM型徑向球塞馬達20-227 7.6.4.2QJM型帶制動器液壓馬達20-231 7.6.4.3QKM型液壓馬達20-237 7.7曲軸連杆式徑向柱塞馬達20-240 7.8液壓馬達的選用20-240 7.9擺動液壓馬達20-241 7.9.1擺動液壓馬達的分類20-241 7.9.2擺動液壓馬達產品20-242 7.9.2.1YMD型單葉片擺動馬達20-242 7.9.2.2YMS型雙葉片馬達20-243 7.9.3擺動液壓馬達的選擇原則20-245 第8章 液壓缸 8.1液壓缸的類型20-246 8.2液壓缸的基本

參數20-247 8.3液壓缸的安裝方式20-250 8.4液壓缸的主要結構、材料及技術要求20-256 8.4.1缸體和缸蓋的材料及技術要求20-256 8.4.2缸體端部連接形式20-257 8.4.3活塞20-262 8.4.3.1活塞材料及尺寸和公差20-262 8.4.3.2常用的活塞結構形式20-262 8.4.3.3活塞的密封20-262 8.4.4活塞杆20-266 8.4.5活塞杆的導向、密封和防塵20-269 8.4.5.1導向套的材料和技術要求20-269 8.4.5.2活塞杆的密封20-270 8.4.5.3活塞杆的防塵圈20-272 8.4.6液壓缸的緩衝裝置20-2

73 8.4.7液壓缸的排氣裝置20-273 8.5液壓缸的設計計算20-274 8.5.1液壓缸的設計計算20-274 8.5.2液壓缸性能參數的計算20-275 8.5.3液壓缸主要幾何參數的計算20-277 8.5.4液壓缸結構參數的計算20-279 8.5.5液壓缸的連接計算20-282 8.5.6活塞杆穩定性驗算20-285 8.6液壓缸標準系列20-285 8.6.1工程液壓缸系列20-285 8.6.2冶金設備用標準液壓缸系列20-294 8.6.2.1YHG1型冶金設備標準液壓缸20-294 8.6.2.2ZQ型重型冶金設備液壓缸20-302 8.6.2.3JB系列冶金設備液壓

缸20-307 8.6.2.4YG型液壓缸20-311 8.6.2.5UY型液壓缸20-318 8.6.3車輛用液壓缸系列20-324 8.6.3.1DG型車輛液壓缸20-324 8.6.3.2G※型液壓缸20-327 8.6.4重載液壓缸20-329 8.6.4.1CD/CG型液壓缸20-329 8.6.4.2CG250、CG350等速重載液壓缸尺寸20-343 8.6.5輕載拉杆式液壓缸20-346 8.6.6帶接近開關的拉杆式液壓缸20-354 8.6.7伸縮式套筒液壓缸20-355 8.6.8感測器內置式液壓缸20-357 8.7液壓缸的加工工藝與拆裝方法、注意事項20-358 8.8

液壓缸的選擇指南20-362 第9章 液壓控制閥 9.1液壓控制閥的分類20-366 9.1.1按照液壓閥的功能和用途進行分類20-366 9.1.2按照液壓閥的控制方式進行分類20-366 9.1.3按照液壓閥控制信號的形式進行分類20-366 9.1.4按照液壓閥的結構形式進行分類20-367 9.1.5按照液壓閥的連接方式進行分類20-367 9.2液壓控制元件的性能參數20-368 9.3壓力控制閥20-368 9.3.1溢流閥20-368 9.3.1.1普通溢流閥20-368 9.3.1.2電磁溢流閥20-372 9.3.1.3卸荷溢流閥20-373 9.3.2減壓閥20-373

9.3.3順序閥20-376 9.3.4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的綜合比較20-379 9.3.5壓力繼電器20-379 9.3.6典型產品20-381 9.3.6.1直動型溢流閥及遠程調壓閥20-381 9.3.6.2先導型溢流閥、電磁溢流閥20-385 9.3.6.3卸荷溢流閥20-388 9.3.6.4減壓閥20-392 9.3.6.5順序閥20-400 9.3.6.6壓力繼電器20-404 9.4流量控制閥20-408 9.4.1節流閥及單向節流閥20-408 9.4.2調速閥及單向調速閥20-411 9.4.3溢流節流閥20-415 9.4.4分流集流閥20-415 9.4.5典型產品

20-416 9.4.5.1節流閥20-416 9.4.5.2調速閥20-419 9.4.5.3分流集流閥(同步閥)20-425 9.5方向控制閥20-428 9.5.1方向控制閥的工作原理和結構20-428 9.5.2普通單向閥20-431 9.5.3液控單向閥20-432 9.5.4電磁換向閥20-436 9.5.5電液換向閥20-443 9.5.6其他類型的方向閥20-450 9.5.7典型產品20-453 9.5.7.1單向閥20-453 9.5.7.2液控單向閥20-456 9.5.7.3電磁換向閥20-460 9.5.7.4電液換向閥20-470 9.5.7.5手動換向閥和行程換向

閥20-475 9.6多路換向閥20-482 9.6.1多路換向閥工作原理、典型結構及性能20-482 9.6.2產品介紹20-485 9.6.2.1ZFS型多路換向閥20-485 9.6.2.2ZFS-※※H型多路換向閥20-487 9.6.2.3DF型多路換向閥20-488 9.6.2.4CDB型多路換向閥20-489 9.7疊加閥20-491 9.7.1疊加閥工作原理、典型結構及性能20-491 9.7.2產品介紹20-493 9.8插裝閥20-503 9.8.1插裝閥的工作原理和結構20-504 9.8.2插裝閥的典型組件20-506 9.8.3插裝閥的基本回路20-510 9.8.4

插裝閥典型產品20-511 9.8.4.1力士樂系列插裝閥產品(L系列)20-511 9.8.4.2威格士系列插裝閥20-529 9.9液壓閥的清洗和拆裝20-536 9.10液壓控制元件的選型原則20-537 9.11液壓控制裝置的集成20-538 9.11.1液壓控制裝置的板式集成20-538 9.11.2液壓控制裝置的塊式集成20-542 9.11.3液壓控制裝置的疊加閥式集成20-547 9.11.4液壓控制裝置的插入式集成20-549 9.11.5液壓控制裝置的複合式集成20-550 第10章 液壓輔件與液壓泵站 10.1蓄能器20-551 10.1.1蓄能器的種類及特點20-55

1 10.1.2蓄能器在系統中的應用20-552 10.1.3各種蓄能器的性能及用途20-552 10.1.4蓄能器的容量計算20-553 10.1.5蓄能器的選擇20-553 10.1.6蓄能器產品20-553 10.1.6.1NXQ型囊式蓄能器20-553 10.1.6.2NXQ型囊式蓄膠囊20-555 10.1.6.3HXQ型活塞式蓄能器20-556 10.1.6.4GXQ型隔膜式蓄能器20-557 10.1.6.5GLXQ型管路式蓄能器20-558 10.1.6.6CQP型非隔離式蓄能器(儲氣罐)20-559 10.1.6.7囊式蓄能器站20-560 10.1.6.8活塞式蓄能器站及氮

氣瓶組20-561 10.1.7蓄能器附件20-562 10.1.7.1CQJ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2 10.1.7.2CPU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3 10.1.7.3CDZs-D1型充氮車(氮氣充壓裝置)20-564 10.1.7.4AQF型蓄能器安全球閥20-566 10.1.7.5AJF型蓄能器截止閥20-567 10.1.7.6AJ型蓄能器控制閥組20-568 10.1.7.7QFZ型蓄能器安全閥組20-570 10.1.7.8QF-CR型蓄能器氣體安全閥20-572 10.1.7.9QXF型蓄能器充氣閥20-572 10.1.7.10蓄能器固定組件20-573 10.1.7.

11蓄能器托架20-574 10.1.7.12蓄能器卡箍20-575 10.2篩檢程式20-575 10.2.1篩檢程式的主要性能參數20-576 10.2.2篩檢程式的名稱、用途、安裝、類別、形式及效果20-576 10.2.3推薦液壓系統的清潔度和過濾精度20-577 10.2.4篩檢程式的選擇和計算20-577 10.2.5篩檢程式產品20-578 10.2.5.1WF型吸油濾油器20-578 10.2.5.2WR型吸油濾油器20-578 10.2.5.3WU、XU型吸油濾油器20-579 10.2.5.4ISV型管路吸油篩檢程式20-580 10.2.5.5TF型箱外自封式吸油篩檢程式

20-582 10.2.5.6TRF型吸回油篩檢程式20-585 10.2.5.7GP、WY型磁性回油篩檢程式20-587 10.2.5.8RFA型微型直回式回油篩檢程式20-589 10.2.5.9SRFA型雙筒微型直回式回油篩檢程式20-591 10.2.5.10XNL型箱內回油篩檢程式20-594 10.2.5.11ZU-H、QU-H型壓力管路篩檢程式20-596 10.3熱交換器20-603 10.3.1冷卻器的種類及特點20-603 10.3.2冷卻器的選擇及計算20-603 10.3.3冷卻器產品的性能和規格尺寸20-604 10.3.4電磁水閥20-616 10.3.5GL型冷卻

水篩檢程式20-617 10.3.6加熱器20-617 10.4液壓站20-619 10.4.1液壓站的結構形式20-619 10.4.2典型液壓站產品20-620 10.4.3油箱20-622 10.5溫度儀錶20-624 10.5.1溫度錶(計)20-624 10.5.1.1WS※型雙金屬溫度計20-624 10.5.1.2WTZ型溫度計20-624 10.5.2WTYK 型壓力式溫度控制器20-624 10.5.3WZ※型溫度感測器20-624 10.6壓力儀錶20-624 10.6.1Y系列壓力錶20-624 10.6.2YTXG型磁感式電接點壓力錶20-624 10.6.3Y※TZ型

遠程壓力錶20-624 10.6.4BT型壓力錶20-624 10.6.5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1KF型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2AF6E型壓力錶開關20-624 10.6.5.3MS型六點壓力錶開關20-624 10.6.6測壓、排氣接頭及測壓軟管20-624 10.6.6.1PT型測壓排氣接頭20-624 10.6.6.2HF型測壓軟管20-624 10.7空氣濾清器20-624 10.7.1QUQ型空氣濾清器20-624 10.7.2EF型空氣篩檢程式20-624 10.7.3PFB型增壓式空氣濾清器20-624 10.8液位儀錶20-624 10.8.1Y

WZ型液位計20-624 10.8.2CYW型液位液溫計20-624 10.8.3YKZQ型液位控制器20-624 10.9流量儀錶20-624 10.9.1LC12型橢圓齒輪流量計20-624 10.9.2LWGY型渦輪流量感測器20-624 10.10常用閥門20-624 10.10.1高壓球閥20-624 10.10.1.1YJZQ型高壓球閥20-624 10.10.1.2Q21N型外螺紋球閥20-624 10.10.2JZFS系列高壓截止閥20-624 10.10.3DD71X型開閉發信器蝶閥20-624 10.10.4D71X-16對夾式手動蝶閥20-624 10.10.5Q11F-

16型低壓內螺紋直通式球閥20-624 10.11E型減震器20-624 10.12KXT型可曲撓橡膠接管20-624 10.13NL型內齒形彈性聯軸器20-625 10.14管路20-625 10.14.1管路的計算20-625 10.14.2膠管的選擇及注意事項20-625 10.15管接頭20-625 10.15.1金屬管接頭O形圈平面密封接頭20-625 10.15.2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20-625 10.15.3卡套式管接頭規格20-625 10.15.4擴口式管接頭規格20-625 10.15.5錐密封焊接式方接頭20-625 10.15.6液壓軟管接頭20-625 10.15.7

快換接頭20-625 10.15.8旋轉接頭20-625 10.15.9螺塞20-625 10.15.10法蘭20-625 10.15.11管夾20-625 10.15.11.1鋼管夾20-625 10.15.11.2塑膠管夾20-625 第11章 液壓控制系統概述 11.1液壓傳動系統與液壓控制系統的比較20-626 11.2電液伺服系統和電液比例系統的比較20-628 11.3液壓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分類20-628 11.4液壓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20-631 11.5液壓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20-633 11.5.1電液位置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20-635 11.5.2電液速度控制系統的基本特

性20-638 11.6液壓控制系統的特點及其應用20-639 11.6.1液壓控制系統的特點20-639 11.6.2液壓控制系統的應用20-640 第12章 液壓伺服控制系統 12.1液壓伺服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0-646 12.2電液伺服閥20-648 12.2.1典型電液伺服閥結構20-653 12.2.2電液伺服閥的基本特性及其性能參數20-657 12.2.3電液伺服閥線圈接法20-661 12.2.4電液伺服閥使用注意事項20-662 12.2.5電液伺服閥故障現象和原因20-663 12.3伺服放大器20-665 12.4電液伺服系統設計20-667 12.4.1全面理

解設計要求20-667 12.4.2擬訂控制方案、繪製系統原理圖20-667 12.4.3動力元件的參數選擇20-668 12.4.4液壓系統固有頻率對加速和制動程度的限制20-675 12.4.5伺服閥選擇注意事項20-675 12.4.6執行元件的選擇20-676 12.4.7回饋感測器的選擇20-677 12.4.8確定系統的方塊圖20-679 12.4.9系統靜動態品質分析及確定校正特性20-679 12.4.10模擬分析20-679 12.5電液伺服系統應用舉例20-682 12.5.1力、壓力伺服系統應用實例20-683 12.5.2流量伺服系統應用實例20-690 12.5.3位

置系統應用實例20-691 12.5.4伺服系統液壓參數的計算實例20-706 12.6主要電液伺服閥產品20-713 12.6.1國內電液伺服閥主要產品20-713 12.6.1.1雙噴嘴擋板力回饋電液伺服閥20-713 12.6.1.2雙噴嘴擋板電回饋(FF109、QDY3、QDY8、DYSF型)電液伺服閥20-715 12.6.1.3動圈式滑閥直接回饋式(YJ、SV、QDY4型)、滑閥直接位置回饋式(DQSF-1型)電液伺服閥20-716 12.6.1.4動圈力綜合式壓力伺服閥(FF119)、雙噴嘴-擋板噴嘴壓力回饋式伺服閥(DYSF-3P)、P-Q型伺服閥(FF118)、射流管力回饋伺

服閥(CSDY、FSDY、DSDY、SSDY)20-717 12.6.1.5動圈力式伺服閥(SV9、SVA9)20-718 12.6.1.6動圈力式伺服閥(SVA8、SVA10)20-719 12.6.2國外主要電液伺服閥產品20-720 12.6.2.1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20-720 12.6.2.2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DOWTY、SM4)20-721 12.6.2.3雙噴嘴力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 D761)和電回饋式電液伺服閥(MOOG D765)20-722 12.6.2.4直動電回饋式伺服閥(DDV)MOOG D633及D634系列20-724 12.6.

2.5電回饋三級伺服閥MOOG D791和D792系列20-725 12.6.2.6EMG伺服閥SV1-1020-727 12.6.2.7MOOG系列電回饋伺服閥20-729 12.6.2.8伺服射流管電回饋高回應二級伺服閥MOOG D661 GC系列20-732 12.6.2.9射流管力回饋Abex和射流偏轉板力回饋伺服閥MOOG26系列20-735 12.6.2.10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雙噴嘴擋板機械(力)和/或電回饋二級伺服閥4WS(E)2EM6-2X、4WS(E)2EM(D)10-5X、4WS(E)2EM(D)16-2X和電回饋三級伺服閥4WSE3EE20-735

12.6.3電液伺服閥的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1FF101、FF102、MOOG30和DOWTY30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2FF102、YF7、MOOG31、MOOG32、DOWTY31和DOWTY32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2 12.6.3.3FF113、YFW10和MOOG72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3 12.6.3.4FF106A、FF108和FF119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4 12.6.3.5FF106、FF130、YF13、MOOG35和MOOG34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5 12.6.3.

6QDY系列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5 12.6.3.7FF131、YFW06、QYSF-3Q、DOWTY45514659和MOOG78型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6 12.6.3.8FF109和DYSF-3G-111型電回饋三級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7 12.6.3.9SV(CSV)和SVA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8 12.6.3.10YJ741、YJ742和YJ861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8 12.6.3.11CSDY和Abex型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49 12.6.3.12MOOG760、MOOGG761和MOOGG631型電液伺服閥

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0 12.6.3.13MOOG D633、D634系列直動式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1 12.6.3.14MOOG D791和D792型電回饋三級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2 12.6.3.15MOOG D662~D665系列電液伺服閥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3 12.6.3.16博世力士樂電回饋三級閥4WSE3EE(16、25、32)外形及安裝尺寸20-754 12.7伺服液壓缸產品20-755 12.7.1US系列伺服液壓缸20-755 12.7.2海特公司伺服液壓缸20-756 12.7.3REXROTH公司伺服液壓缸20-758 12.7.4MOOG公

司伺服液壓缸20-759 12.7.5ATOS公司伺服液壓缸20-761 12.8液壓伺服系統設計禁忌20-762 12.9液壓伺服系統故障排除20-763 第13章 電液比例控制系統 13.1電液比例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0-767 13.2比例電磁鐵20-770 13.3比例放大器20-771 13.4電液比例壓力閥20-791 13.5電液比例流量閥20-797 13.6電液比例方向閥20-801 13.7電液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08 13.8負載壓力補償用壓力補償器20-808 13.9比例控制裝置的典型曲線20-810 13.10比例控制系統典型原理圖20-814 13.

11閉環控制系統的分析方法20-829 13.12比例閥的選用20-831 13.13國內主要比例閥產品20-834 13.13.1BQY-G型電液比例三通調速閥20-834 13.13.2BFS和BFL比例方向流量閥20-834 13.13.3BY※型比例溢流閥20-834 13.13.43BYL型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35 13.13.54BEY型比例方向閥20-835 13.13.6BYY型比例溢流閥20-836 13.13.7BJY型比例減壓閥20-836 13.13.8DYBL和DYBQ型比例節流閥20-836 13.13.9BPQ型比例壓力流量複合閥20-837 13.13.1

04B型比例方向閥20-837 13.13.114WRA型電磁比例方向閥20-838 13.13.124WRE型電磁比例方向閥20-839 13.13.134WRZH型電液比例方向閥20-840 13.13.14DBETR型比例壓力溢流閥20-842 13.13.15DBE/DBEM型比例溢流閥20-843 13.13.163DREP6三通比例壓力控制閥20-844 13.13.17DRE/DREM型比例減壓閥20-844 13.13.18ZFRE6型二通比例調速閥20-845 13.13.19ZERE※型二通比例調速閥20-847 13.13.20ED型比例遙控溢流閥20-848 13.13

.21EB型比例溢流閥20-848 13.13.22ERB型比例溢流減壓閥20-849 13.13.23EF(C)G型比例(帶單向閥)流量閥20-849 13.14國外主要比例閥產品概覽20-850 13.14.1BOSCH比例溢流閥(不帶位移控制)20-850 13.14.2BOSCH比例溢流閥和線性比例溢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1 13.14.3BOSCH NG6帶集成放大器比例溢流閥20-852 13.14.4BOSCH NG10比例溢流閥和比例減壓閥(帶位移控制)20-853 13.14.5BOSCH NG6三通比例減壓閥(不帶/帶位移控制)20-854 13.14.6BOSCH

NG6、NG10比例節流閥(不帶位移控制)20-855 13.14.7BOSCH NG6、NG10比例節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6 13.14.8BOSCH NG10帶集成放大器比例節流閥(帶位移控制)20-857 13.14.9BOSCH比例流量閥(帶位移控制及不帶位移控制)20-858 13.14.10BOSCH不帶位移感測器比例方向閥20-860 13.14.11BOSCH比例方向閥(帶位移控制)20-861 13.14.12BOSCH帶集成放大器比例方向閥20-862 13.14.13BOSCH比例控制閥20-863 13.14.14BOSCH插裝式比例節流閥20-866 13.1

4.15Atos主要比例閥20-867 13.14.16Vickers主要比例閥20-868 13.14.16.1KDG3V、KDG4V比例方向閥20-868 13.14.16.2K(A)DG4V-3,K(A)TDG4V-3比例方向閥20-875 參考文獻20-881  

四軸飛行器運動目標跟踪

為了解決動力學公式的問題,作者李浡薫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智慧載具的興起,無人機的相關新聞也隨之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利用無人機作為代理人來幫助農夫噴灑農藥,又或者是無人機做代理人幫助人們實現監控及追蹤家庭寵物的狀況等等。倘若能善用此等技術,則可以在這病毒 COVID-19 盛行的年代充分發揮代理人的作用來降低人與人之間傳染病的風險。 在本文中,我們首先使用動力學公式推導出四軸飛行器飛行的數學模型。然後,通過定義四旋翼飛行的開路控制形式的這些非線性耦合動力學方程式並使用反饋線性化,我們將旋轉和運動方程轉換為六個虛擬線性微分方程式。有了這六個方程式,我們使用滑動模式控制方法來概括跟踪單個目標的反饋加速度。此外,我們還在 Matlab 平台中繪

製了跟踪單個目標的時間響應圖。在編隊飛行中,我們還利用從人工智能研究中發現的發散算法和決策樹來改進控制器,使四軸飛行器避開具有無限高度的單一靜態障礙物。結果表明,四軸飛行器具有即時避障的能力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

為了解決動力學公式的問題,作者高鵬 這樣論述:

“互聯網+”與移動學習相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十個電化學演示實驗視頻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系統介紹了電化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應用,注重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的知識體系銜接,重視基本概念的闡述,內容新穎、難易適中。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電化學體系的組成以及導體和液、固態電解質的性質(第1~3章);第二部分介紹電化學熱力學原理以及電極/溶液介面雙電層的結構、性質和研究方法(第4、5章);第三部分介紹電極過程動力學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第6~9章);第四部分介紹化學電源、電鍍、電解、腐蝕防護等領域一些實際電極過程的基本原理(第10章)。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主要供

高等院校應用化學、物理化學及相關專業作為電化學原理教材使用,也可供化學電源、表面處理、工業電解、腐蝕防護、電分析化學、材料電化學等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人員參考。 高鵬,男,本科、碩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化學專業,博士畢業于哈工大材料學專業,現在哈工大(威海)電化學專業任教,主講電化學原理、結構化學、化學電源工藝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材料,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包括《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SCI-Top期刊。出版《從量子到宇宙》科普圖書一部,獲評2017年3月“中國好書”。 第1章 緒論1 1.1電化學簡介1

1.2電化學的歷史2 1.3電化學研究領域的發展4 1.4本書結構與學習方法6 複習題6 第2章 導體和電化學體系7 2.1電學基礎知識7 2.1.1電場與電勢7 2.1.2導體及其在電場中的性質8 2.2兩類導體的導電機理9 2.2.1電子導體的導電機理9 2.2.2離子導體的導電機理10 2.3電化學體系11 2.3.1兩類電化學裝置11 2.3.2從電子導電到離子導電的轉換12 2.4法拉第定律13 2.5實際電化學裝置的設計14 2.5.1實際電化學裝置的組成14 2.5.2實際電化學裝置設計示例15 複習題17 第3章 液態電解質與固態電解質18 3.1電解質溶液與離子水化18

3.1.1溶液中電解質的分類18 3.1.2水的結構與水化焓18 3.1.3離子的水化膜20 3.1.4固/液介面的水化膜21 3.2電解質溶液的活度22 3.2.1活度的概念22 3.2.2離子的平均活度23 3.2.3離子強度定律24 3.3電解質溶液的電遷移25 3.3.1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25 3.3.2離子的淌度27 3.3.3離子遷移數29 3.3.4水溶液中質子的導電機制30 3.4電解質溶液的擴散31 3.4.1Fick第一定律31 3.4.2Fick第二定律33 3.4.3擴散係數34 3.5電解質溶液的離子氛理論35 3.5.1離子氛的概念35 3.5.2鬆弛效應與電泳效應

36 3.5.3盎薩格(Onsager)極限公式37 3.5.4交流電場和強電場對電解質電導的影響37 3.6無機固體電解質38 3.7聚合物電解質39 3.8熔鹽電解質41 3.8.1熔融電解質41 3.8.2室溫離子液體42 複習題43 第4章 電化學熱力學45 4.1相間電勢與可逆電池45 4.1.1內電勢與外電勢45 4.1.2介面電勢差47 4.1.3電化學勢與費米能級47 4.1.4可逆電池48 4.2電極電勢49 4.2.1氫標電極電勢與Nernst方程50 4.2.2氫標電極電勢在計算中的應用51 4.2.3可逆電極52 4.3液體接界電勢53 4.4離子選擇性電極55 4.

4.1膜電勢55 4.4.2玻璃電極56 4.4.3其他類型的離子選擇性電極57 複習題59 第5章 雙電層60 5.1雙電層簡介60 5.1.1雙電層的形成60 5.1.2離子雙層的形成條件61 5.1.3理想極化電極與理想不極化電極62 5.2雙電層結構的研究方法63 5.2.1電毛細曲線63 5.2.2微分電容曲線65 5.2.3零電荷電勢67 5.2.4離子表面剩餘量68 5.3雙電層結構模型的發展69 5.3.1Helmholtz模型與Gouy-Chapman模型69 5.3.2Gouy-Chapman-Stern模型70 5.3.3Grahame模型與特性吸附76 5.3.4Bo

ckris模型與溶劑層的影響79 5.4有機活性物質在電極表面的吸附80 5.4.1有機物的可逆吸附81 5.4.2有機物的不可逆吸附84 複習題84 第6章 電化學動力學概論86 6.1電極的極化86 6.1.1極化與過電勢86 6.1.2極化曲線與三電極體系86 6.1.3穩態極化曲線的測量89 6.1.4電化學工作站90 6.2不可逆電化學裝置90 6.3電極過程與電極反應92 6.3.1電極過程歷程分析92 6.3.2電極反應的特點與種類93 6.4電極過程的速率控制步驟94 6.4.1速率控制步驟94 6.4.2常見極化類型96 6.4.3電極過程的特徵及研究方法96 複習題97

第7章 電化學極化99 7.1電化學動力學理論基礎99 7.1.1化學動力學回顧99 7.1.2電子轉移的動態平衡與極化本質101 7.1.3電子轉移動力學理論發展簡介103 7.2電極動力學的Butler-Volmer模型104 7.2.1單電子反應的Butler-Volmer公式104 7.2.2傳遞係數108 7.2.3標準速率常數108 7.2.4交換電流密度109 7.3單電子反應的電化學極化111 7.3.1電化學極化下的Butler-Volmer公式111 7.3.2Tafel公式111 7.3.3線性極化公式113 7.4多電子反應的電極動力學114 7.4.1多電子反應的B

utler-Volmer公式114 7.4.2多電子反應的電化學極化117 7.4.3多電子反應中控制步驟的計算數118 7.5電極反應機理的研究118 7.5.1利用電化學極化曲線測量動力學參數119 7.5.2電極反應的級數120 7.5.3平衡態近似與電極反應歷程分析120 7.6分散層對電極反應速率的影響——ψ1效應122 7.6.1分散層電勢差對電極動力學的影響122 7.6.2考慮了ψ1電勢的動力學公式123 7.6.3過硫酸根離子還原極化曲線分析124 7.7平衡電勢與穩定電勢125 7.7.1穩定電勢125 7.7.2如何建立平衡電勢126 複習題127 第8章 濃度極化13

0 8.1液相傳質130 8.1.1液相傳質方式130 8.1.2液相傳質流量131 8.1.3支持電解質132 8.2擴散與擴散層133 8.2.1穩態擴散與非穩態擴散133 8.2.2擴散層134 8.3穩態擴散傳質規律135 8.3.1理想穩態擴散135 8.3.2穩態對流擴散136 8.4可逆電極反應的穩態濃度極化140 8.4.1產物不溶141 8.4.2產物可溶,且產物初始濃度為零142 8.4.3產物可溶,且產物初始濃度不為零144 8.5電化學極化與濃度極化共存時的穩態動力學規律145 8.5.1混合控制的穩態動力學公式146 8.5.2電化學極化和濃度極化特點比較148 8.

6流體動力學方法簡介149 8.6.1旋轉圓盤電極149 8.6.2旋轉環盤電極152 8.7電遷移對擴散層中液相傳質的影響153 8.8表面轉化步驟對電極過程的影響155 8.8.1表面轉化步驟控制時的動力學公式156 8.8.2均相表面轉化與液相傳質共同控制時的動力學公式157 複習題159 第9章 基本暫態測量方法與極譜法161 9.1電勢階躍法161 9.1.1平面電極的大幅度電勢階躍163 9.1.2時間常數166 9.1.3微觀面積與表觀面積169 9.1.4球形電極的大幅度電勢階躍170 9.1.5微電極172 9.1.6准可逆和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階躍174 9.2電流階躍法

176 9.2.1電流階躍下的粒子濃度分佈函數177 9.2.2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時間曲線179 9.2.3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時間曲線181 9.2.4電極反應動力學參數測量方法小結182 9.3迴圈伏安法183 9.3.1掃描過程中的濃度分佈曲線變化183 9.3.2可逆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5 9.3.3准可逆和不可逆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7 9.3.4吸脫附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8 9.3.5雙層電容與溶液電阻對CV曲線的影響189 9.4電化學阻抗譜189 9.4.1電工學基礎知識190 9.4.2阻抗複平面圖191 9.4.3電化學體系的等效電路與阻抗譜192 9.4.4阻抗譜

的半圓旋轉現象與常相位元件195 9.4.5阻抗譜的資料處理與解析196 9.5滴汞電極與極譜法196 9.5.1滴汞電極197 9.5.2擴散極譜電流198 9.5.3極譜波200 複習題202 第10章 實際電極過程204 10.1電催化概述204 10.2氫電極過程206 10.2.1氫在電極上的吸附206 10.2.2氫的陰極還原208 10.2.3氫的陽極氧化211 10.3氧電極過程213 10.3.1氧的陰極還原機理214 10.3.2氧在電極上的吸附216 10.3.3氧陰極還原的電催化劑216 10.3.4氧的陽極氧化機理218 10.4金屬陰極過程218 10.4.1金屬

陰極過程基本特點219 10.4.2簡單金屬離子的陰極還原220 10.4.3金屬配離子的陰極還原221 10.4.4電結晶222 10.4.5電解法製備金屬粉末224 10.4.6電鑄225 10.5金屬陽極過程225 10.5.1正常的金屬陽極溶解過程225 10.5.2金屬的鈍化226 10.5.3金屬的自溶解228 10.5.4金屬腐蝕與防護230 10.5.5金屬電解加工與拋光233 10.5.6電池中鋅電極的陽極過程234 10.5.7鋁合金的陽極氧化235 複習題237 附錄 標準電極電勢表(298.15K,101.325kPa)239 習題答案241 參考文獻242 符

號表243 前言 本書第一版問世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五年多來已經多次重印,很多高校都選用本書作為“電化學原理”和“電化學基礎”課程的教材,使我們深受鼓舞,也倍感責任重大。為了進一步提高教材品質,跟上電化學學科發展與“互聯網+”教學的步伐,我們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和科研實踐,特別是使用本教材的兄弟院校回饋的資訊,對本書加以全面的修訂,推出了第二版。 在這一版中,我們進行了以下修改。首先,對全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查漏補缺,訂正了疏漏和不足之處,調整了部分章節結構,使讀者更易理解與學習;其次,新增了固態電解質、迴圈伏安法、電化學阻抗譜、實際電化學裝置設計等章節,使全書內容更完

整、更實用;最後,新增了二維碼圖文與視頻素材,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呈現,讀者學起來更生動。 紙質教材與移動學習相結合的二維碼素材可以說是本版的一大特色,我們將演示實驗視頻、輔助圖文素材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呈現到讀者手機端。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實驗配合理論,可以使讀者更直觀地瞭解各種測試手段,更有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因此,本書設計了Tafel曲線測量、穩態濃度極化曲線測量、電勢階躍法、迴圈伏安法、電化學阻抗譜、電解水、電鍍、鈍化曲線的測量等演示實驗,分佈在各相關章節。 本次修訂由高鵬、朱永明和於元春共同完成,其中第1~5章由朱永明修訂,第6~10章由高鵬修訂,二維碼演示實驗視頻由於元春設

計並講解,二維碼圖文素材由高鵬編寫,全書由高鵬統稿。屠振密教授和胡會利老師再次審閱了書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得到了電化學教研室曹立新、滕祥國、劉海萍、畢四富等同事的支持與幫助,得到了總校電化學教研室張翠芬、李甯、張景雙、趙力等師長們的關心與鼓勵,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希望通過本次修訂,使本書成為一本內容新穎、詳略得當、實用性強、易教易學的電化學教材。由於能力所限,疏漏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可通過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與作者聯繫。 高鵬 朱永明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2018年10月

全太陽能驅動四軸無人機之研製

為了解決動力學公式的問題,作者黃烈淵 這樣論述:

近年無人機的發展受到許多矚目,那是因爲無人機可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包括航拍、農業應用、包裹運送、以及國防、保全監視等。然而目前一般無人機飛行時間頗受電池容量的限制,一般四軸無人機飛行只能飛行大約30分鐘而已。因此延長無人機飛行時間成為一個無人機熱門的研究課題。在本論文我們從零開始設計估算、材料選擇及實驗驗證,探討四軸太陽能無人機可否實現長時間飛行任務。利用基本的空氣動力學公式,評估太陽能無人機的理論耗能及懸空所需要的能量。除此之外,我們也設計出一個實驗平台來量測馬達,驗證槳葉估算值外,也實驗比較出最佳的馬達與槳葉的組合。同時我們也進行了太陽能電池片語迷你模組的能量估算與量測,其中包括四季對於

太陽能發電及模擬無人機的飛行姿態對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影響。再來是根據太陽能無人機的馬達進行實驗,取得馬達耗能,計算所需要的太陽能電池數量及面積,以便提供無人機有足夠的動力升空。綜合所有實驗數據,製作無人機機架。最後我們成功試飛了能脫離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之全太陽能驅動無人機,並驗證了太陽能電池能驅動無人機馬達長達3小時40分鐘,為未來太陽能驅動之無人機提供可能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