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老人福利津貼也說明:勞保 湊國保,也能領年金; 跟上述文章相關的福利【中央】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給付長者生活津貼申請資格. 年滿65歲或以上. 成為香港居民最少七年;及在緊接申請日期前 ...

中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鄧肖琳所指導 王貴美的 以UTAUTII模式探討農民採用農民職災保險之行為意圖 (2017),提出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民職業災害保險之行為意圖、績效期望、社會影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 王安祥所指導 林定樺的 遭遇職業災害勞工以代位求償維護其權益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職業災害、代位求償、職業災害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的解答。

最後網站勞工保險申請書及給付收據則補充:註:申請職業傷害及普通傷害者,傷病發生日期為受傷發生日;申請職業病者,. 傷病發生日期為疾病確診日;申請普通疾病者,傷病發生日期為住院之第1 日。 申請因傷病全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UTAUTII模式探討農民採用農民職災保險之行為意圖

為了解決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的問題,作者王貴美 這樣論述:

相較於其他社會保險,台灣遲至1989年才正式開辦農民健康保險,且現行的農民健康保險僅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及喪葬津貼等三項,當農民務農發生意外時,卻必須達到傷殘、死亡時才有相關給付。為完備農民社會保險制度,行政院於107年4月通過《農民健康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同年5月三讀通過,以試辦方式辦理農民職業災害保險。106年農民健康保險保戶約117萬人,申請農民健康保險給付中,生育給付2,781件,身心障礙給付12,595件,喪葬津貼31,010件;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申請中農林漁牧業醫療給付27,596件,死亡給付46件(勞動部勞工保險局,2017統計年報,2017),農民健康保險不包含職業

災害部份,所以傷病數據長期欠缺。雖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已於107年11月開始試辦,但現階段農民職業災保險政策推行和相關研究相當缺乏。本研究希望釐清台灣現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相關政策推動狀況及困難,而農民職災保險在試辦期間採自願性加保方式辦理,本研究結果擬以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與使用模式(UTAUTⅡ)以探討農民對於農民職災保險政策採行意願之影響因素。有效問卷207份。結果發現以績效期望、社會影響對農民投保意願之相關性最高;若以迴歸分析可得相似結果。不同性別或年齡對各研究變數均有顯著差異,且性別在部分前因變數對投保意願間具干擾效果。

遭遇職業災害勞工以代位求償維護其權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勞保傷病給付線上申請的問題,作者林定樺 這樣論述:

職災勞工權益受損若由政府代位求償,不僅會增加政府的行政、財政負擔,更擔心雇主會惡意脫產,或者是勞工對其自身安全的漠視。所以唯有落實執行工安稽查,建立職災醫療通報制度,加強職業安全訓練,才能更有效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本研究透過訪談方式總共訪談了:兩位專家學者、一位政府部門及一位調解委員、三位中小企業主及三位發生職災的勞工。研究的結果發現:1、要減少職業災害的發生,雇主需提供安全的環境、機械設備,且需有型式檢定並符合安全法規標準,降低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的適用標準,針對勞工定期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健康檢查。2、由醫院或勞保局提供職災勞工權益主動式服務,將職業災害預防及職災權益納入基本教育,以技能

檢定方式,將勞務士納入管理,由勞務士協助職災勞工申請各項給付,並且強制職災事故網路通報制度。3、修改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加重罰金,禁止出境、限制資產轉移,將職災補償標準由基本工資提高至實領工資,在職災補償標準內由國家來行使代位求償。4、建立職業災害保險制度,透過強制職業災害保險機制來分擔風險,不會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讓職災勞工權益伸張,獲得應有的補償,雇主須擔負的責任可釐清,所以可見職業災害保險是最好的職災補償處理方式。以上的研究結果顯現,將來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法令上,除了需符合國際趨勢外,是否能更貼近企業及人民的需求,讓勞資雙方更能了解彼此的需求及需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