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中道生寫的 解構台灣三山國王信仰 和ChrisBonington的 靈魂的征途:安娜普納南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Google 試算表函式清單也說明:類型 名稱 句法 Google ARRAYFORMULA ARRAYFORMULA(陣列公式) Google DETECTLANGUAGE DETECTLANGUAGE(文字或範圍) Google IMAGE IMAGE(網址, 模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長安光電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陳女菀如所指導 徐靖雅的 台灣室內灰塵中全氟化物濃度與分佈之探討 (2019),提出包含於 屬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氟化物、室內灰塵、高空、低空、地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陳秀熙所指導 林欣陽的 台灣災難流行病學研究(2009 ~ 2016) (2017),提出因為有 災難、災難流行病學、緊急醫療應變、大量傷患、緊急醫療服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包含於 屬於的解答。

最後網站星空聯盟- 長榮航空- 哩程兌換 - EVA Air則補充:您所換取的酬賓機票行程中若有一個以上航段包含星空聯盟航班,則適用兌換星空聯盟 ... 機票僅可透過長榮航空訂位中心預訂),訂位時需持有足夠且屬於同會員之有效哩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包含於 屬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構台灣三山國王信仰

為了解決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作者陳中道生 這樣論述:

  台灣唯一持續性非公費的三山國王廟田野調查研究成果。   臺灣師範大學韋煙灶教授在推薦序中說:「綜觀本書,已針對臺灣三山國王廟與信仰圈進行地毯式的調查,極力發掘第一手資訊,富於原創價值。調查研究觸角已深入閩粵原鄉,兼具微觀與宏觀視野;考據詳實,田野訪談與文獻論證不囿於當事人的說法,更能佐以圖表照片說明、圖文並茂。因此,本書具有很高的可讀性,也可作為相關研究參考的工具書。」 本書特色   1.導正民間流傳及課本長期的錯誤,   2.以最實在的全面性田野調查的科學方法證實其觀點,   3.獲得知名歷史及地理學者的讚賞。 作者簡介 陳中道生   陳中道生祖籍潮州府潮陽縣,發覺坊間及課

本「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守護神」的說法,顯與事實不符,於是潛心研究錯誤的原因,並以全面性調查的方式,透過統計分析的科學方法,呼應諸多古籍所記載〈三山國王是潮州的守護神〉之史實。傳言及課本錯誤始作俑者並非廣大的客家同胞,相信訛誤的存在也不是客家同胞所樂見,疑惑的群體自然也包括過去二十幾年來被教錯的莘莘學子及所有接觸到錯誤訊息的鄉親朋友。長期以來的誤解,在民間依然嚴重。政府機關裡,教育部為德不卒、客委會誤導,地方主管部門無所依從、將錯就錯,都是令人遺憾的事;筆者出版此書,只是希望拋磚引玉,是釐清事實真相的一小步!   作者簡歷: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畢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客

家文化研究所旁聽生   著作:   多元智慧與因材施教(大地-KY教育中心2003),神奇的皮紋(新苗文化2004),臺灣.瑞士夢(臺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2008),臺灣三山國王廟全集(長住久安國際有限公司2019)   經歷:   信誼文教基金會主任、長安建設經理、連雲建設特助、半畝塘建設執行顧問、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秘書長、臺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常務監事、長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三山國王文史研究者 韋煙灶教授推薦序  兼具宏觀微觀考據詳實深具張力的專書    吳中杰教授推薦序  三山國王信仰與族群的持續探索之路 壹、緒論 一、臺灣社會普遍對廣東移民的迷思 二、潮州移

民在臺灣出了甚麼事 三、三山國王廟與潮州的關係 四、本書內容及書名 貳、三山國王簡史 一、傳說中的三山國王 二、古籍中的三山國王 三、劉希孟〈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平議 參、最新臺灣三山國王廟田野調查 一、最新臺灣三山國王廟田野調查一覽表 二、臺灣各縣市三山國王廟分布圖 三、臺灣三山國王廟的祖源 肆、三聯庄的三山國王廟 一、    嘉義縣新港鄉 1.後庄廣福宮 2.中庄永祿宮 3.古民永福宮 二、    高雄市橋頭區 1.新莊義山宮 2.九甲圍義山宮 3.三德三山宮 三、    跨縣市的三聯庄 1.高雄市大樹區大庄武山廟 2.屏東縣九如鄉九塊厝三山國王廟 3.屏東市海豐三山國王廟 4.

其他:九如鄉後庄清聖宮 伍、護衛系統嚴密的溪湖荷婆崙霖肇宮 一、大廟溪湖鎮荷婆崙霖肇宮 二、角頭廟 1.大王角埔心鄉霖興宮 2.二王角溪湖鎮肇霖宮 3.三王角田尾鄉沛霖宮 4.祖牌角埔心鄉霖鳳宮 5.神農大帝角溪湖鎮澤民宮 陸、一分為四的嘉義縣太保市三山國王廟 一、傳說中的加走庄、王得祿、黃磐 二、消失的加走庄王爺 1.魚寮保安宮 2.管事厝安福宮 3.後潭平安宮 4.港尾港保宮 5.其他:太保福濟宮 柒、曾經巨變的三山國王廟 一、北部 1.國定古蹟新北市新莊廣福宮 2.臺北市中山區瑤山宮 3.宜蘭縣羅東鎮北成興安宮 4.宜蘭縣大同鄉碼崙三山國王廟 二、中部 5.臺中市清水區調元宮 6.

臺中市沙鹿區保安宮 7.彰化縣定古蹟鹿港三山國王廟 8.彰化縣埔鹽鄉打廉大安宮 三、南部 9.雲林縣東勢厝賜安宮 10.嘉義市廣寧宮 11. 現代寺廟楷模:屏東市崇蘭昌黎殿 12.屏東縣佳冬鄉石光見廣惠宮 四、東部 13.臺東縣長濱鄉寧城宮 捌、臺灣各縣市三山國王廟簡介 玖、結論 附錄:原鄉之三山國王次信仰圈概況 一、梅州市的三山國王廟 二、漳州市的三山國王廟 三、汕尾市的三山國王廟 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兼具宏觀與微觀、考據詳實深具張力的專書   陳中道生在2019年出版第一本《台灣三山國王廟全集》,個人是基於求知興趣與研究需要,從吳中杰教授轉來的出書資訊,隨即買來拜讀,當時翻閱

著這本「新鮮」的書,很快就感受到作者田野著力的深度,透過這本書就輕易掌握臺灣三山國王廟分布的基本資訊,心中滿足感是不言可喻的。   透過「書緣」,很快和陳先生搭上線,此後即不時相互投遞彼此探究心得,有時隨興的雜文討論,也能擦出火花。作者基於祖籍潮州溯源的情懷,對三山國王議題懷抱高度的興趣與熱情,即將要產出第二本三山國王系列研究專書:《解構台灣三山國王信仰—全面調查三山國王廟尋解台灣消失族群之人類學研究》。在此研究專書即將出版的前夕,受陳先生的囑託,撰寫序言,自是深感榮幸,也義不容辭,並在此賀喜作者,一本厚實的專書即將問世。   一直以來在臺灣與中國廣東有為數不少學者與文史工作者在科普刊物、

期刊論文與專書發表與三山國王相關的調查與研究心得,直指「三山國王是客家人專屬特有的信仰」,這種觀點風行一時,甚至影響到中、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與評量試題的論點。仔細檢視,持這樣論點大多為客家學者,且以新竹地區的客家學者為多。會呈現這種現象,除了反映學者本身客家意識的投射,也顯現相當的地域色彩,新竹縣是臺灣客家族群分布的大本營之一,而且當地17座主祀三山國王公廟全部位於客家區。從特定地域視角來演繹,似乎是言之成理。然而,近年來更多的學者從微觀或宏觀的視野來論述三山國王議題,使得上述這類欠缺微觀的小區域踏查與宏觀跨域比對的「一方之言」,逐漸顯現是屬於偏執之論,難以成立。個人認為討論三山國王崇祀現象與

族群的關聯性,應包含於在地與原鄉地緣關係中,而非「先驗」(prior)的定著於客家族群之中。   作為潮州裔身分的作者,顯然難以同意「三山國王是客家人專屬特有的信仰」這種偏執的觀點。在本書第壹章與第貳章,作者透過全面性的考據三山國王信仰源流,補強閩、粵「原鄉」田野調查,以及歷史文獻解讀的廣度與深度,針對這種「偏執之論」提出信而有徵的批判,這兩章可謂是全書最具張力的篇章。   由於社會科學知識本質特性,使得在發展概念、論述、模式總是難臻於完善,為避免「演繹」之論流於信口開河,採用大數法則的調查研究方式,讓接近普查的大數據歸納;其次,以嚴謹訪查為依靠,兼具宏觀與微觀的田野調查成果組織起來,才能

使「論說」更顯得鏗鏘有力。本書第參章將調查所得的資訊加以統整,編製統計表、繪製主題地圖,呈現其空間分布與溯其祖源。第肆、伍、陸、柒、捌章分述臺灣各地三山國王廟的調查成果,除了就前書原有已列的臺灣232座三山國王廟進一步盤點,也增加15座國王廟,未囊括之數已是相當的有限,這五章可見作者長年在「三山國王」田野調查用功之深。   附錄則是作者跨界交流與遠赴閩粵田調的成果展現,將梅州市、漳州市與汕尾市視為「三山國王次信仰圈」,從三山國王信仰核心圈的潮州三陽地區抽離出來,將這些區域所調查到的三山國王信仰現況與歷史發展過程,逐一分述。這部分的調查研究仍有發展空間,故以附錄的形式呈現。   綜觀本書,已

針對臺灣三山國王廟與信仰圈進行地毯式的調查,極力發掘第一手資訊,富於原創價值。調查研究觸角已深入閩粵原鄉,兼具微觀與宏觀視野;考據詳實,田野訪談與文獻論證不囿於當事人的說法,更能佐以圖表照片說明、圖文並茂。因此,本書具有很高的可讀性,也可作為相關研究參考的工具書。個人十分榮幸能有機會推薦這本厚實的著作。 韋煙灶 謹識 2021.11.10 於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推薦序二 三山國王信仰與族群的持續探索之路        自從我在部落格上讀到陳中道生2008年的文章:,就一直關注他的動態,雖然措詞有時激烈,卻不難看出他對鄉土之愛及對追求真相的執著。後來他在我的鼓勵之下,遍訪全臺灣的三

山國王廟,每去一間就在部落格發表筆記,進而於2019年初集結成冊,名曰。當時我曾協助詢問商業發行的可能性,可惜幾位坊間的業者,都對小眾的讀物興趣缺缺,因此還是回到個別印製的方式面世。出版以後,熱心的讀者們不斷提供訊息,使得截稿當時的三山國王廟總數232間,在三年之內,已經變成247間;於此期間,陳先生也繼續整理和蒐羅相關資料。2019年暑假,我帶著他親身造訪漳州市雲霄縣莆美、詔安縣西山、田厝、汕頭市潮南區大布洋、潮陽區港底、揭陽市普寧市林惠山、上塘等閩語區內的三山國王廟,也到了揭西縣河婆、河源市紫金縣中壩等客語區內的三山國王廟;彼時陳先生曾發下宏願,要用走踏臺灣的精神,訪查原鄉究竟有幾座三山國

王廟?未來,他還想循同樣模式去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調查,也和我討論到了申請研究計畫,以使海外差旅有經費可以支應。然而這一切的想像與規劃,在同年底疫情爆發的劇變劃下休止符,真不知何年何月能重啟樂章?   康熙末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題義民效力議敘疏〉,認為潮州府屬(雍正以後的嘉應州)程鄉(梅縣)、鎮平(蕉嶺)、平遠之民,與汀州之人自相守望,不與漳泉之民同夥相雜;而同為潮州府的饒平、三陽(潮陽、揭陽、海陽)之民,復與漳泉之民語言聲氣相通。亦即1720年代的屏東平原,廣東客家(嘉應州)和福建客家(汀州)在一起,而廣東河老(潮州)也跟福建河老(漳泉)群聚。道光年間熊一本上奏的軍機檔顯示,屏東潮州、萬

巒一帶的粵人(嘉應州民)和閩潮民人(漳泉、潮州籍者)發生多起械鬥。同時期姚瑩〈東槎紀略〉說:粵人黨粵,潮雖粵而亦黨漳,反映該書完成的1829年,臺灣的廣東客家(粵人)跟廣東河老(潮州)是不同群體,潮州人雖屬於廣東,卻和漳州人結黨。我估計此種界線在清末逐漸泯沒,到了日治時期,官方對於客家族群的名稱幾經更迭,最後定為廣東族、語言為廣東語;河老則被稱為福建族。歷次國勢調查中,若戶長說客語,就登記為廣東族;說河老話就歸為福建族。戶籍種族欄內的福廣之別,也是照所操語言定義。如此一來,大筆一劃,福建客家和廣東河老都消失於無形,也造成後世積重難返的認知混淆,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已故臺灣省文獻會主委林衡

道先生,在彰化員林、永靖一帶發現許多居民從祖籍饒平、習俗上拜三山國王等方面來看,判斷應是客家後裔,但語言上已經失落,改說閩南語;他把這樣的一群人稱為「福佬客」,意謂「福佬化了的客家人」(林衡道,1971)。其後這種用法普遍被學界接受,如中研院民族所許嘉明先生的「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敘述了彰化社頭、永靖地區福佬客區域性的共同祭祀和聯庄組織(許嘉明,1975)。而洪麗完(1988)「清代臺灣中部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運用三山國王信仰的線索去尋找中部客家人的蹤跡,認為客家人原本住在清水,因械鬥內遷豐原,也把三山國王帶去。黃宣範(1993)、楊名暖(1995)統計了

彰化和雲林老中青三代客屬語言使用狀況,稱彰化客屬為「福佬客」,雲林客屬為「詔安客」,發現彰化三代人幾乎都不會客語,語言上早已完成了轉換(language shift)。   施添福(1998)以司徒尚紀(1993)為根據,率先對上述研究提出質疑,認為彰化饒平、陸豐後裔本即操閩語,是語言維持而非語言轉換。福佬客在臺灣固然分布廣泛,但不宜把祖籍潮州、惠州、漳州者,都視為福佬客的必然成員。韋煙灶(2010,2013)主張西北海岸、彰化平原之潮州、惠州移民,許多原操閩南語,認為福佬客的比例應該下修。桃園、新竹沿海則有「半福佬客」的說法,指自潮州、惠州來臺,原操閩南語的移民,在鄰近客庄的包圍下,能操雙

語者。如果廣東籍民未必是客家,那麼他們所信奉的三山國王,也未必和客家直接相關。近年來,學界對此議題的深刻反省,也能和陳先生長期關切的方向相呼應。   同樣在2018年,日本風響社出版志賀市子的歷史人類學專書,書名就叫〈潮州人〉。筆者試譯一小段如下:   …廣東潮州三山國王信徒80%福佬,20%客家。在新加坡和臺灣,都發生潮州人分別變成福建人和客家人的情況。…潮州人拜三山國王,客家人也認為是他們的信仰,但是大峰祖師潮州人拜,客家人不拜,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   該書的出現,說明日本學者也開始關注廣東河老(潮州人)這個群體。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身為陸豐河老的陳愛梅教授,也寫了數篇學術及推廣文章。

而揭陽學院三山國王研究所的歐俊勇所長正在撰寫博士論文,對於《臺灣三山國王廟全集》十分肯定,他説全面性的調查很難,他自己光處理揭陽的四個鎮就花了很多時間;據目前四個鎮的成果,65%的自然村都有三山國王。   2021年,陳中道生的努力,似乎漸次開花結果。9月初,屏東市崇蘭主祀三山國王的昌黎殿經營者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請他在【第一屆阿緱文化論壇】發表。11月底,臺灣師大主辦之語言、地理、與族群遷徙工作坊,也邀他登場,並得到洪惟仁、韋煙灶等知名教授一致認同。   這次他的新書針對幾處歷史上分合的三山國王廟作專題報導,書名幾經考慮, 起初6月時訂為《臺灣三山國王廟的恩怨情仇》,我不太贊成,因為標

題太聳動;後來8月改取名為《臺灣三山國王廟全集二部曲》比恩怨情仇好,且有延續性。10月再更名為《解構臺灣三山國王信仰》,期望更有結構性和分析性。做為書稿的第一個讀者,很榮幸地在此向社會大眾推介,此書是對於三山國王信仰與族群屬性的持續探索,是為序。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吳中杰 序於高雄春暮林泉 2021年12月14日

包含於 屬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目前在台灣所使用的新冠疫苗,包含AZ、莫德納和高端在內,都不需要額外稀釋,只有BNT疫苗每瓶的劑量是0.45毫升,內容物屬於冷凍濃縮液,還要加入1.8毫升的無菌生理食鹽水,混合稀釋才可以抽取0.3毫升施打。指揮中心表示,在國際研究當中,施打原液並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接種部位的疼痛還有紅腫。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83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灣室內灰塵中全氟化物濃度與分佈之探討

為了解決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作者徐靖雅 這樣論述:

由日常用品和室內裝潢的使用,包含於其中的化學物質可能隨之釋放於室內環境,並伴隨灰塵而散布在室內空間中。全氟烷基物質(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由於結構中碳氟鍵的獨特物化特性,常被作為界面活性劑而廣泛應用於生活用品與工業製程中進行表面處理,使PFAS可能存在於室內灰塵中而暴露於人體。本研究挑選屬於全氟烷基酸類(perfluoralkyl acids, PFAAs)的六種PFAS,其中有過去常被使用的三種長鏈PFAAs,包含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 PFO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 PFNA),以及近年來作為長鏈PFAAs替代品的三種短鏈PFAAs,包含全氟丁酸(perfluorobutyric acid, PFBA)、全氟己酸(perfluorohexanoic acid, PFHxA)和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 PFHxS)對室內灰塵進行調查,探討台灣室內灰塵中各PFAAs的濃度與分布情形,並尋找是否有足以代表整體濃度趨勢的主要物種,以利於可在資源有限時由較少之分析物種數目推估室內灰塵中受PFAAs污染之情形。並且為探討空間高度對灰塵中PFAAs之影響,

挑選了來自冷氣濾網、立扇表面和地面的灰塵,分別代表室內高空(高離地度為3 m以上)、低空(離地高度為1 m以下0.25 m以上)和地面(離地高度為0 m)進行分析,且由於採樣空間包含有實驗室、辦公室、教室和住宅,因此亦探討不同類型的空間對於PFAAs整體濃度的影響,以及灰塵中的PFAAs對人體的暴露情形。此外,本研究亦分析灰塵之含水率、總有機碳含量和金屬元素濃度,以探討可能影響灰塵中PFAAs累積濃度的因子。結果顯示,於高空(n=20)、低空(n=10)和地面(n=21)的灰塵樣品中,總PFAAs平均濃度分別為380.9±337.3、367.9±130.5和171.1±111.8 μg/kg

dust dw,而於測定的6種PFAAs中皆以PFOS的濃度與檢出頻率最高,PFOS的平均濃度分別為251.6±190.5、286.6±133.5和53.7±57.0 μg/kg dust dw。包含上述51個灰塵樣品,以及另外於與教室空調濾網位置相近的吊扇採集的4個灰塵樣品,總PFAAs和PFOS之Pearson相關係數為0.845,顯示PFOS為檢測的PFAAs中的主要物種,當資源有限時可藉由分析PFOS之濃度辦別灰塵中受PFAAs之污染程度。而由平均值亦可發現高空與低空的灰塵濃度相似,皆可用於表示懸浮的PFAAs污染情形與對於成年人的暴露情況,其中依高空灰塵中各PFAAs的平均濃度計算,

對體重約60 kg以上的成人而言,不論每日灰塵攝入量在一般暴露或高暴露的情況下,若每日於實驗室或辦公室活動8小時,通過灰塵對PFAAs攝取率皆低於0.05 ng/kg b.w./day,危險商數皆遠低於1,顯示若單透過灰塵攝取PFAAs對成人的不具危害。而由4種不同類型空間中發現選定的6種PFAAs平均濃度多以實驗室最高而教室最低,於高空總濃度分別為761.8± 421.1和113.9±36.2 μg/kg dust dw,但並非6種PFAAs平均濃度皆有此趨勢,濃度分佈情形主要仍與空間內的活動類型和頻率有關。另外,灰塵中累積的總PFAAs濃度與含水率僅於高空和低空灰塵中具有高度正相關,相關係

數分別為0.760和0.713,於地面灰塵中則不相關;與總有機碳含量則僅在高空灰塵發現呈中度負相關,相關係數為-0.457,於低空和地面則不具相關性。而PFAAs與金屬元素之間,於高空灰塵中與鈹、鋇、鉻、錳和鋅呈高度正相關(r=0.749、0.778、0.782、0.728和0.710),與鈉、鉀、鐵和鋁呈中度正相關(r=0.621、0.679、0.628和0.688),與鎂、鈣、鍶、鎳、銅則不相關;於低空灰塵中,則與前述14種元素皆不相關;於地面則與鎳呈高度正相關(r=0.709),與鈹、鈣、鉻、鋅、銅和鋁呈中度正相關(r=0.625、0.563、0.657、0.411、0.445和0.42

0),與其他7種元素則皆不相關。

靈魂的征途:安娜普納南壁

為了解決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作者ChrisBonington 這樣論述: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meters山岳文學書系作品|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自己的安娜普納。」 ──莫里斯.赫佐格(Maurice Herzog),世界第十高峰安娜普納峰首攀者 開啟喜馬拉雅大岩壁攀登時代,近世登山史關鍵一役 從迴避風險到擁抱——八顆靈魂,與他們的安娜普納 二十世紀最重要登山家之一,登山界最高榮譽金冰斧獎終身成就獎得主 克里斯.鮑寧頓 山岳文學史詩級遠征紀實經典 中文首度出版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莫子儀|演員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張文溪|一九八一台灣喜馬拉雅祖魯西峰遠征隊隊長 黃一元|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理事長、亞洲山岳聯盟(UAAA)財務長

、前國際山岳聯盟(UIAA) 山域發展委會委員 ──推薦 一九七〇年,克里斯.鮑寧頓(Chris Bonington)與七位頂尖登山者組成的遠征隊,企圖攀上聳立於喜馬拉雅山區的一面懾人高牆──世界第十高峰「安娜普納峰」南壁。這面冰雪岩混合、極端陡峭的山壁,垂直落差近三千六百公尺,頂峰海拔更高達八〇九一公尺。透過領隊鮑寧頓的絕佳調度,以及成員們的無間合作,這次遠征創下近世登山史的重要里程碑,開啟後續數十年的喜馬拉雅大牆攀登時代。鮑寧頓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登山家之一,本書由他親筆撰寫,描述這一批頭角崢嶸的登山者,如何在極端環境的考驗下,從即將失敗的戰局中使出渾身解數,險中求勝。 ▍八千米巨峰中死

亡率最高,攀登難度超越聖母峰的冰岩絕壁 在一九七〇年之前,鮑寧頓已是一位傑出的英國登山家,創下許多重要紀錄,包括白朗峰佛萊奈中央柱稜首登、愛格峰北壁英國首登、巴塔哥尼亞高原派內岩塔首登等,也曾在一九六〇年參與安娜普納峰二峰的聯合遠征隊成功登頂。 一九六八年,鮑寧頓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決定要在兩年後,也就是一九七〇年發起一場喜馬拉雅遠征,目標是一面未曾有人征服過、難度超越聖母峰的喜馬拉雅大牆「安娜普納峰南壁」,也將是他首次於遠征中肩負起領隊的重責大任。 這座位於尼泊爾北方的大岩壁,受到群峰包圍難以抵達,且它的高度驚人,如同將四座阿爾卑斯山疊起,且上頭雪崩不斷沖刷,更有難以攀登的冰刃稜線、冰崖

、大岩階等地形,高度與困難度遠超越任何喜馬拉雅山區已攀登過的路線。但面對這座大牆,鮑寧頓以冷靜沉著的理性分析,認為並非不可能達成,從召集隊員開始,一步步展開這趟舉世注目的遠征計畫。 ▍八位萬中選一的登山者們,近代攀登「偉大世代」的代表 面對這座懾人高牆,他挑選了七位萬中選一的登山隊員,包括曾是劍橋大學登山社社長,有豐富阿爾卑斯攀登經驗的尼克.艾斯考特(Nick Estcourt);開創了許多英國最困難登山路線的馬丁.波以森(Martin Boysen);在約翰.哈林死後接任國際現代登山學校校長,英國最傑出登山者之一的道格爾.哈斯頓(Dougal Haston);鮑寧頓的老戰友,善良而毫無私

心的伊安.克勞福(Ian Clough);年僅二十八歲,有著無比毅力的米克.白克(Mick Burke);被認為是英國戰後最傑出全能登山家的唐.威廉斯(Don Whillans),以及隊上唯一的美國人,自行發明大岩壁攀登器材與技術的傑出攀岩者湯姆.佛洛斯特(Tom Frost)。這些登山家們皆是當時的頂尖好手,但個性迥異,且傑出登山家多關注個人成就,因此對於領隊來說,如何讓這群登山家能夠排除私心,培養默契,共同為目標付出努力,亦是一大挑戰。 ▍從裝備、糧食、戰術、臨場應變到掌握人心,見證遠征調度的藝術與艱難 這趟遠征隊,主要由領隊鮑寧頓與七位攀登隊員,以及醫生、基地營經理等後勤部隊組成,而

此次遠征還再加入了電視台的轉播團隊,使總人數達到二十一人,加上郵差、廚師和當地的雪巴挑夫等,規模非同小可。 為了支應整趟遠征,從裝備、糧食、資金到醫療、通訊器材,都需事前縝密規畫採買,因此為期兩個月的遠征,籌備時間超過一年。其間,身為領隊的鮑寧頓需要選定攀登隊員,籌備後勤補給系統,打點裝備與糧食,安排跨國運送,與尼泊爾政府交涉,規畫攀登計畫與時程……,這些前置作業龐大而細瑣,但對遠征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即可能功敗垂成,甚至使隊員命喪異鄉。實際攀登時,領隊也負責調度攀登隊員,並須了解所有人的身心狀況,掌握整個遠征隊的士氣,以期達成目標。領隊的重責大任,幾乎與實際攀登同等艱難。 「這必然是我生命

中最大的一次挑戰,一方面是因為南壁龐大的規模是登山的一道難題,但主要還是我承擔了這個遠征隊領隊的職責。……如果選擇登山做為你的生命旅程,當你第一次擔任領隊,和你第一次站在喜馬拉雅山頂那一個瞬間是同樣的興奮──但也同樣的短暫。」 ▍英國自聖母峰遠征以來的最大成就,在失敗邊緣驚險求勝的榮耀與犧牲 在經過長途飛行、與政府部門交涉、海運延遲遺漏等各種考驗後,遠征隊終於實際抵達安娜普納峰圈谷。親臨這座大牆,他們才真正體會到要攀上這面岩壁的艱鉅,再加上起攀前得經過的破碎冰河,充滿隱蔽的裂隙、隨時都會崩毀的冰塔,與大規模雪崩的潛在威脅,所有人都在死生一線之間。 但在鮑寧頓的領導下,遠征隊以前所未有的團

隊協作,以及每位攀登者的高超技術,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攀上安娜普納南壁。其間多次面臨危機與兩難,團隊也曾對策略、任務的意見相左引發強烈爭執,面對這面大山,人性的脆弱與真實顯露無遺。但在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下,終於達成目標。然而,在遠征即將結束前,一件令所有人心碎的悲劇發生…… ▍開啟喜馬拉雅登山的下一篇章,山岳文學中最佳的遠征紀實經典 這趟遠征,被譽為是英國自一九五三年聖母峰遠征隊以來最重要的攀登成就,也是喜馬拉雅登山運動的轉捩點。從此,登山者的目標從登頂轉為挑戰高難度的路線,開啟了喜馬拉雅登山的下一篇章。這也是英國民眾第一次能透過電視轉播幾乎同步參與一場遠征攀登,因而引發當時社會的強烈

關注。返國後,鮑寧頓將遠征的詳細過程寫成本書,至今仍被認為是山岳文學中最佳的遠征紀實經典,無可取代。 【各界讚譽】 二次大戰以後,台灣走出殖民地時代成為自己的主人,登山運動經歷了相同的過程,從探險拓荒、百岳縱走登山、技術攀登到海外登山,四大天王與三劍客以及許多隱身江湖的民間高手各自扮演著推動台灣登山運動進步的腳色。然而環顧世界登山運動發展的進程,我們深知不足,需要更多的沉潛、實踐與協力合作,本書的翻譯是其中小小的一步。正如莫里斯.赫佐格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娜普納。」期望您在閱讀這本書後,也能發現您的安娜普納。 ──林友民|本書譯者 當新生代攀登者要對某個歷史難題,或者未知絕壁發起進

擊時,他們並非處於全然的神祕中。在他們背後,有探險史上最熠熠生輝的事蹟與人物,那些光暈,將照亮他們身前一步之地,讓探索的心,飛向更遠的地方。《靈魂的征途:安娜普納南壁》一書,就是這種為後代闢建路徑的代表作,也是攀登歷史的地層節理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斷面。……看完這本攀登紀實,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五十年前那場傳說中的遠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安娜普納南壁很困難,到底難在哪?攀登者又以哪些方法突破、克服,最終將這面無人踏足的巨牆,納入人類登山知識體系的版圖。這些都將成為中文世界攀登者心智上的後盾。也是我們在晚了五十年以後,開啟屬於自己的大峭壁年代的鎖鑰。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如果看到我手上

這本又老又醜的《Annapurna South Face》原文書,可以看到在前兩頁有我的簽名與日期「一九八〇年九月十九日」,後一頁則有斗大的「雪岩藏書」鈐章,它表明了所有人的身分:「雪岩俱樂部」。民國五十九年,我們僅以口頭約定成立俱樂部,但它代表的是一群又一群、一代又一代在象牙塔裡有夢想的年輕朋友,無怨無悔前仆後繼,幻想有朝一日去喜馬拉雅攀登雪峰,在十年、二十年後,我們做到了。當時我們把《Annapurna South Face》及《Everest The Hard Way》等書奉為海外遠征必研讀的參考文獻,這些書都太棒了!謝謝友民完成《Annapurna South Face》的中譯本,以自

己熟悉的文字,有心的讀者更易產生共鳴。 ──黃一元|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理事長、亞洲山岳聯盟(UAAA)財務長、前國際山岳聯盟(UIAA)山域發展委會委員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們組成了一支四人的遠征隊,前往攀登安娜普納山群北方的祖魯西峰。我們十分幸運,之前已經從鮑寧頓這本扎實的「報告書」中吸取了豐富的知識,尤其是如何組織一支相處默契的隊伍。經過反覆的閱讀,我們才能夠有效率的融入非凡的喜馬拉雅登山方式(Himalaya Style),最後成功達成夥伴及國人期望的目標。 ──張文溪|一九八一台灣喜馬拉雅祖魯西峰遠征隊隊長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現代人,也是登山的人;或者說——終究會去登山的人。 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 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 「要追逐天使,還是逃離惡魔?登山去吧!」山岳是最立體與抒情的自然,人們置身其中,遠離塵囂,模鑄自我,山上的遭遇一次次更新人生的視野,城市得以收斂爆發之氣,生活則有創造之心。十九世紀以來,現代人因登山而能敬天愛人,因登山而有博雅情懷,因登山而對未知永恆好奇。 離開地面,

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山岳文學的旨趣,可概分為由淺到深的三層:最基本,對歷程作一完整的報告與紀錄;進一步,能對登山者的內在動機與情感,給予有特色的描繪;最好的境界,則是能在山岳的壯美中沉澱思緒,指出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事事物物——地理、歷史、星辰、神話與冰、雪、風、雲……。 登山文學帶給讀者的最大滿足,是智識、感官與精神的,興奮著去知道與明白事物、渴望企及那極限與極限後的未知世界。 這個書系陸續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期望能帶你離開地面! ▍詹偉雄──策畫.選書.導讀 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擔任過財經記者、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文創產業創業者,

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 退休後領略山岳與荒野之美,生活重心投注於山林走踏與感官意識史研究。2019年協助青年登山家張元植與呂忠翰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發起「K2 Project 8000 攀登計畫」,目前專職於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台灣災難流行病學研究(2009 ~ 2016)

為了解決包含於 屬於的問題,作者林欣陽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近年來台灣發生的災難(包含自然與人為技術性災難)伴隨著大量傷患與嚴重社會衝擊,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系統性的防災準備與醫療應變。雖然現在台灣已有各式防災應變計畫,仍然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空間。從過往的事件,仍有需多經驗需要發掘。過去有許多研究著墨於單一災難事件,但仍缺乏系統性地檢視災難事件的特性與醫療衝擊。在本研究,以文獻回顧與實證資料來釐清台灣當今的災難流行病學。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1) 對於災難事件發生率與帶來的醫療衝擊提供基本描述(2) 闡明不同類型災難發生的時間趨勢(3) 整合個人因子、災難特徵與地區因子,以建立風險預估模型,提升對於災難傷患產生的危險因子認識。(4)

根據(3)的模型來預測災難傷患發生的數量,希冀提升台灣的災難準備。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時間序列研究設計,資料來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台灣衛生福利部建置的緊急醫療管理系統中的災害事件登錄系統內的災難通報事件資料。個人層級之特性如傷患年齡、性別、地域、傷病情,災難事件特性包含災難類別、日期、地點皆包含於內。依照災難類型區分為自然災害、人為/技術災害、生物災害以及群眾聚集相關災害。依照緊急醫療分區將台灣縣市分成六區。 本研究首先對台灣發生災害事件的時間趨勢進行分析亦對於災難事件對醫療系統之衝擊包含傷患數、傷患運送方式、傷病嚴重程度(死亡以及加護醫療需求度)進行描述與分析。本研究

進而運用階層卜瓦松迴歸模式,整合個人層級因子與地域層級因子,對於災難發生之傷患數量之影響加以量化與評估。根據台灣災害登錄數據得出的估計結果,進一步提供了按地區和災害特徵預測的人員傷亡人數預測。研究結果 研究時間自2009至2016年,涵蓋了902件災難事件,總傷患人數為34949人,總死亡人數為477人,總住院個案數為3610人。以生物災害、群眾聚集相關災害、自然災害,以及人為/技術性災害作為災難事件類別區分,其中308件(34.2%)屬於生物災害、82件(9.1%)屬於群眾聚集相關災害、52件(5.8%)為自然災害,406件(81.0%)屬於人為/技術性災害。相對應總傷患人數分別為63

64人(18.2%)、2857人(8.2%)、17372人(49.7%)、8356人(23.9%)。 災難病患平均年齡為41歲(SD=21.6),自然災害中之患者年紀最長,其平均值為47歲 (SD=20.9);生物災害傷患其年齡最輕,平均值為28歲(SD=18.8)。 分析患者到院方式,可以發現生物災害以及自然災害患者以自行前往醫院為主(73.57%及70.11%),但是群眾聚集以及人為/技術性災難患者主要以救護車送達醫院(54.98%及61.81%)。生物災害與群眾聚集事件患者需要加護病房住院比率相對其他兩類災難較低,人為技術災難有最高住加護病房比率(5.65%)。 運用階

層卜瓦松迴歸模型評估個人層級與縣市層級之分析結果,顯示自然災害、生物災害以及群眾聚集相關災害相較於人為/技術性災害對於造成災難個案,其危險對比估計值分別為2.24 (95% CI: 2.17-2.31)、1.11 (95%CI: 1.07-1.15),1.17(95%CI: 1.11-1.23)。都會區之居民成為災難個案之危險顯著低於非都會區者,其相對危險對比估計值為0.16 (95% CI: 0.07-0.36)。 災難事件個案人數預估值,以自然災害為86.4人(95% CI: 70.1-102.7人),生物災害為68.8人(95% CI: 50.5-87.0人),群眾聚集災害為43.8人

(95% CI: 30.5-57.0),人為技術災害為37.6人 (95% CI: 21.7-53.5),顯示台灣以自然災害帶來最為顯著衝擊。結論 自然災害的颱風可能帶來許多傷患,造成醫療衝擊。對於災難的衝擊,在台灣有地域性的差異。南臺灣較常因自然災難罹災,而有更多傷患產生。非都會區有較高的災難衝擊。本研究提供未來防災與災難應變的實證依據。